生物化学糖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考研复习王镜岩生物化学之糖化学

考研复习王镜岩生物化学之糖化学

3糖化学1 考试大纲涉及课本第9、17、18、19、20、21、22、23章(一)糖类1 糖化学2 英文名词解释/糖类分类2.1 monosaccharide 单糖:书P3262.2 oligosaccharide 寡糖2.3 polysaccharide 多糖(同多糖和杂多糖及例子)2.4 glycoconjugates 糖复合物3糖类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根本来源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类。

4糖类的生物学作用(大题不考,小细节注意)。

5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或其衍生物,或水解时能产生这些化合物的多聚体。

地球上数量最多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根本来源是绿色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大多数糖类化合物只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实验式为Cn(H2O)m。

根据碳原子数,可分为丙糖、丁糖、戊糖等;根据聚合度可分为单糖、寡糖、多糖。

6变旋现象:(Mutarotation)是环状单糖或糖苷的比旋光度由于其α-和β-端基差向异构体达到平衡而发生变化,即旋光度发生改变,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值的现象。

变旋现象往往能被某些酸或碱催化。

由于单糖溶于水后,即产生环式与链式异构体间的互变,所以新配成的单糖溶液在放置的过程中其旋光度会逐渐改变,但经过一定时间,几种异构体达成平衡后,旋光度就不再变化,这种现象叫变旋现象。

7旋光性:当光波通过尼科尔棱镜时,会出现一种物理现象,即只允许某一平面振动的光波通过,其它的光波都被阻断,这种光称为平面偏振光。

当这种平面偏振光通过旋光物质的溶液时,光的偏振面会向右旋转一定的角度,则该物质称为右旋光性(以“+”表示)。

同样道理,向左旋转的称为左旋光性(以“-”表示)。

单糖等有机物是否有旋光性,与它的分子结构有关。

如果分子内部结构是对称的(如具有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等),就没有旋光性;反之就有旋光性。

生物体内存在的有机分子主要是由 C 、 H 、O、 N 四种元素组成的,其中只有 C 原子有可能形成不对称性。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

糖一、名词解释1、直链淀粉:是由α―D―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没有分支的长链多糖分子。

2、支链淀粉:指组成淀粉的D-葡萄糖除由α-1,4糖苷键连接成糖链外还有α-1,6糖苷键连接成分支。

3、构型:指一个化合物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

这种排列的改变会关系到共价键的破坏,但与氢键无关。

例氨基酸的D型与L型,单糖的α—型和β—型。

4、蛋白聚糖:由蛋白质和糖胺聚糖通过共价键相连的化合物,与糖蛋白相比,蛋白聚糖的糖是一种长而不分支的多糖链,即糖胺聚糖,其一定部位上与若干肽链连接,糖含量可超过95%,其总体性质与多糖更相近。

5、糖蛋白:糖与蛋白质之间,以蛋白质为主,其一定部位以共价键与若干糖分子链相连所构成的分子称糖蛋白,其总体性质更接近蛋白质。

二、选择*1、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有(ABCD)A 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B 研究生物体的代谢变化及其调节C 研究生物的信息及其传递D 研究生物体内的结构E 研究疾病诊断方法2、直链淀粉的构象是(A)A螺旋状 B带状 C环状 D折叠状三、判断1、D-型葡萄糖一定具有正旋光性,L-型葡萄糖一定具有负旋光性。

(×)2、所有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都是2:1。

(×)#3、人体既能利用D-型葡萄糖,也能利用L-型葡萄糖。

(×)4、D-型单糖光学活性不一定都是右旋。

(√)5、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四、填空1、直链淀粉遇碘呈色,支链淀粉遇碘呈色,糖原与碘作用呈棕红色。

(紫蓝紫红)2、蛋白聚糖是指。

(蛋白质和糖胺聚糖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3、糖原、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组成的均一多糖。

(葡萄糖)脂类、生物膜的组成与结构一、名词解释1、脂肪与类脂:脂类包括脂肪与类脂两大类。

脂肪就是甘油三酯,是能量储存的主要形式,类脂包括磷脂,糖脂。

固醇类。

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2、生物膜: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统称为生物膜。

#3、外周蛋白:外周蛋白是膜蛋白的一部分,分布于膜的脂双层表面,通过静电力或范德华引力与膜结合,约占膜蛋白质的20—30%。

生物化学糖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糖名词解释

第一章糖1.单糖(monosaccharide):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类。

2.寡糖(oligosaccharide):水解生成2-19个单糖分子的糖类。

3.多糖(polysaccharide):水解时产生20个以上单糖分子的糖类。

4.同多糖(homopolysaccharide):水解时只产生一种单糖或单糖衍生物的糖类。

5.杂多糖(heteropolysaccharide):水解时产生一种以上的单糖或/和单糖衍生物的糖类。

6.构型(configuration):分子中由于原子或基团间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而使它呈现出不同的特定立体结构。

7.构象(conformation):由于分子中的某个原子(基团)绕C-C单键旋转而形成的不同的暂时性的易变的空间结构形式。

8.旋光率(specific rotation):单位浓度和单位长度下的旋光度。

9.对映体(diastereomer):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的取代基在空间里的两种取向是物体与镜像关系,并且两者不能重叠的两种旋光异构体。

10.差向异构体(epimer):又称表异构体,只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上的基团排列方式不同的非对映异构体。

11.不对称碳原子(asymmetric carbon atom):与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基团共价连接并因而失去对称性的四面体碳。

12.变旋现象(mutarotation):在溶液中,糖的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α、β)之间可以相互转变,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称为变旋现象。

13.异头物(anomer):单糖由支链结构变成环状结构后,羰基碳原子成为新的差向异构化,这种羰基碳上形成的差向异构体称为异头手性中心,导致C1物。

14.异头碳(anomeric carbon):在环状结构中,半缩醛碳原子称为异头碳。

15.糖苷(glycoside):环状单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另一化合物发生缩合形成的缩醛(或缩酮)称为糖苷。

16.糖苷键(glycoside bond):糖基和配基之间的连键称为糖苷键。

生物化学第一章糖类

生物化学第一章糖类

HO O
CH3 OH
CH2OH
H
O
OH
O
O
H
NHAc
-1, 4
-1, 2
蛋白质
H OH
CH2OH
OH ~OH HO
NHCOCH3 N-乙酰氨基-D-葡萄糖
CH2OH
HO
O
OH ~OH
OH D-半乳糖
O CH3 OH~OH HO OH
L-岩藻糖
Ⅱ 寡糖(oligosaccharide)
一.双糖(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HO
OH
HO
O
OH
CH2OH
CHO OH
HO OH OH
CH2OH
OH
OH
HO
O
OH
CH2OH
HO HO HOCH2
OH O
OH
-D-(+)-吡喃葡萄糖 +18.7o ( 63%)
HO
HO
OH O
OH
HO
OH O
OH
OH
HO
O
OH
OH CH2OH
OH CH2OH
HOCH2
-D-(+)-呋喃葡萄糖 -D-呋喃.. -D-吡喃葡..
2. 单糖的反应
1. 成苷反应
CH2OH O
OH HO
~OH + CH3OH
干HCl
CH2OH O
CH2OH O OCH3
OH HO
+ OH
OCH3 HO
HO
HO
HO
甲基--D-葡萄糖苷 甲基--D-葡萄糖苷
糖苷:单糖的半缩醛(酮)的羟基与另一分子中的 羟基、氨基或巯基等失水而形成的化合物。

生物化学总结下生科第八章糖代谢一名词

生物化学总结下生科第八章糖代谢一名词

⽣物化学总结下⽣科第⼋章糖代谢⼀名词⽣物化学总结下————By ⽣科2005 狐狸Z第⼋章糖代谢⼀、名词解释:糖酵解途径: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分解⾄⽣成丙酮酸的阶段。

是体内糖代谢的最主要的途径。

糖酵解: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在⼈体组织中,经⽆氧分解为乳酸和少量ATP的过程,和酵母菌使葡萄⽣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同,故称为糖酵解作⽤。

糖的有氧氧化: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和⼆氧化碳的过程。

巴斯德效应:指有氧氧化抑制⽣醇发酵的作⽤糖原储积症:是⼀类以组织中⼤量糖原堆积为特征的遗传性代谢病。

引起糖原堆积的原因是患者先天性缺乏与糖代谢有关的酶类。

底物循环:是指两种代谢物分别由不同的酶催化的单项互变过程。

催化这种单项不平衡反应的酶多为代谢途径中的限速酶。

乳酸循环:指肌⾁收缩时(尤其缺氧)产⽣⼤量乳酸,部分乳酸随尿排出,⼤部分经⾎液运到肝脏,通过糖异⽣作⽤和成肝糖原或葡萄糖补充⾎糖,⾎糖可在被肌⾁利⽤,这样形成的循环(肌⾁-肝-肌⾁)称为乳酸循环。

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代谢⽣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称为⼰糖磷酸⽀路。

糖蛋⽩:由糖链以共价键与肽链连接形成的结合蛋⽩质。

蛋⽩聚糖:由糖氨聚糖和蛋⽩质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别构调节:指某些调节物能与酶的调节部位以次级键结合,使酶分⼦的构想发⽣改变,从⽽改变酶的活性,称为酶的别构调节。

共价修饰:指⼀种酶在另⼀种酶的催化下,通过共价键结合或⼀曲某种集团,从⽽改变酶的活性,由此实现对代谢的快速调节。

底物⽔平磷酸化:底物⽔平磷酸化指底物在脱氢或脱⽔时分⼦内能量重新分布形成的⾼能磷酸根直接转移ADP给⽣成ATP的⽅式。

激酶:使底物磷酸化,但必须由ATP提供磷酸基团催化,这样反应的酶称为激酶。

三羧酸循环:⼄辅酶A的⼄酰基部分是通过三羧酸循环,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为⼆氧化碳和⽔的。

生物化学第2章复习题(糖的化学)

生物化学第2章复习题(糖的化学)

课外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寡糖:由少数几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缩醛衍生物。

2、多糖:由许多单糖分子缩合而成,水解后可生成许多分子单糖3、结合糖:糖与非糖物质共价结合而成的复合物4、糖蛋白:专指由寡糖链与多肽链共价相连所构成的复合糖链5、蛋白聚糖:蛋白质与糖胺聚糖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6、变旋现象:在溶液中,糖的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α,β)之间可以相互转变,最后达到平衡,成为变旋现象。

二、填空1、糖根据其聚合度分为(单糖)、(寡糖)和(多糖);2、糖根据其组成可分为(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和(脂多糖);3、单糖有(醛糖)和(酮糖)两种类型;单糖可根据其含(碳原子)多少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4、所有的醛糖都是由(甘油醛)衍生而来,所有的酮糖都是由(二羟丙酮)衍生而来;5、单糖由直链结构变成环状结构后,(羰基碳原子)成为新的手性中心,产生两个非对映异构体,手性碳原子上(羟)基向下的为 异头物;6、还原性双糖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具有(还原性)、(变旋)现象等;7、重要的磷酸糖有(5-磷酸核糖)、(6-磷酸葡萄糖)和(1-磷酸葡萄糖)等;8、构成DNA的(脱氧核糖)的脱氧位置在第2位碳原子;9、甘油、肌醇和核醇等均是(糖醇);10、多糖按其组成分类分为(均一多糖)、(不均一多糖)、(粘多糖)和(结合糖);11、较重要的多糖有(淀粉)、(糖原)、(维生素)和(几丁质)等;12、重要的粘多糖有(肝素)、(硫酸软骨素)和(透明质酸)等;13、单糖分子除(二羟丙酮)外都含有不对称碳原子;14、单糖分子的D-型和L-型由离(羰基)最远的不对称碳原子上的(羟基)方向来确定的,分子不对称的化合物具有旋光性;15、单糖有(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它们实际上是同分异构体;16、重要的双糖有(乳糖)、(蔗糖)和(麦芽糖);17、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色,糖原遇碘呈(红)色;18、糖原和支链淀粉结构上很相似,都由许多(D-葡萄糖)组成,它们之间通过()和()两种糖苷键相连。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糖类:1、糖:是多羟基的醛或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以及可以水解产生这些化合物的物质的总称。

2、单糖:是最简单的糖,不能再被水解为更小的单位。

3、寡糖:也称低聚糖,是由2-10个分子单糖缩合而成,水解后产生单糖。

4、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

多糖中由相同的单糖基组成的称同多糖,不相同的单糖基组成的称杂多糖。

5、糖异生:糖异生是指从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动物可以将丙酮酸、甘油、乳酸及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糖。

6、糖原:糖原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7、糖酵解:酶将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并伴随着生成ATP的过程,又称EMP途径,缺氧时在细胞胞浆中进行。

脂质:1、脂质:脂类是脂肪酸(C4以上的)和醇[包括甘油醇、鞘氨醇(成称神经醇)、高级一元醇和固醇]等所组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2、单脂:为脂酸与醇(甘油醇、高级一元醇)所组成的酯类。

3、复脂:脂酸与醇(甘油醇,鞘氨醇)所生成的酯,同时含有其他非脂性物质,如糖、磷、酸及氮碱。

4、磷脂:含磷酸与氮碱的脂类,分甘油醇磷脂和鞘氨醇磷脂两类。

鞘氨醇磷脂不含甘油醇而含鞘氨醇。

5、糖脂:含糖分子的脂类,由鞘氨醇或甘油醇与脂酸和糖所组成,如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

6、水解:脂肪在酸碱及脂肪酶作用下酯键断裂,产生甘油与脂酸;7、皂化:碱水解脂肪产生的脂酸盐称皂,因此碱水解脂肪的作用称皂化作用;8、皂化值:皂化1g脂肪所需的KOH的质量(mg)。

与脂酸的分子量成反比(为什么?1g中的mol数不同)。

作用:可用来推算油脂的平均分子量。

9、氢化:不饱和脂肪在催化剂影响下,不饱和双键可加入氢而成饱和脂,这个作用称为氢化。

10、卤化:溴碘同样可加入不饱和脂肪的双键上,产生饱和的卤化脂,这种作用称为卤化。

11、碘价(值):100g脂质样品所能吸收的碘的质量(g)。

作用:可推知脂酸的不饱和程度。

可用来测定油脂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

12、氧化:不饱和脂肪酸与分子氧作用,产生脂酸过氧化物。

生物化学的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答案

生物化学的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答案
23、点突变:点突变又称错配,即单一碱基配对错误造成的变异,包括转换和颠换。
24、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在肠道中重吸收的各种胆汁酸,经门静脉重新入肝脏。肝脏再把游离胆汁酸转变成结合胆汁酸,与重吸收的结合胆汁酸一道,重新随胆汁排入肠腔,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25、胆色素:胆色素是铁卟啉化合物在体内的主要分解代谢产物,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等,主要随胆汁、粪便排出。
17、中心法则:是DNA、RNA和蛋白质之间基本功能关系的解释,即DNA是自身复
制及转录合成RNA的模板,RNA是翻译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因此,遗传信息的流向是DNA →RNA →蛋白质
18、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是DNA复制最重要的特征。)当DNA进行复制时,亲代DNA双链必须解开,两股链分别作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导合成一股新的互补链,最终得到与亲代DNA碱基序列完全一样的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和一股新生DNA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3)神经和激素调节:正副交感神经调节;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而能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等。这些激素主要通过调节糖代谢的各主要途径来维持血糖浓度。
2、试叙述DNA与RNA的结构和组分的异同点。
4、试叙述进食过量糖类食物可导致发胖的生化机理
答:体内糖转化成脂肪的过程:
糖代谢产生的乙酰CoA可以合成脂肪酸和胆固醇,糖代谢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可以还原生成3-磷酸甘油。糖代谢可产生ATP、NADPH+H+,然后由ATP供能,NADPH+H+供氢,在3-磷酸甘油基础上逐步结合3分子脂肪酸,合成甘油三脂。所以从食物中摄取的糖可以生成脂肪酸和3-磷酸甘油,进而合成甘油三酯,进入脂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糖名词解释
第一章糖
1.单糖(monosaccharide):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类。

2.寡糖(oligosaccharide):水解生成2-19个单糖分子的糖类。

3.多糖(polysaccharide):水解时产生20个以上单糖分子的糖类。

4.同多糖(homopolysaccharide):水解时只产生一种单糖或单糖衍生物的糖
类。

5.杂多糖(heteropolysaccharide):水解时产生一种以上的单糖或/和单糖
衍生物的糖类。

6.构型(configuration):分子中由于原子或基团间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方
式不同而使它呈现出不同的特定立体结构。

7.构象(conformation):由于分子中的某个原子(基团)绕C-C单键旋转而
形成的不同的暂时性的易变的空间结构形式。

8.旋光率(specific rotation):单位浓度和单位长度下的旋光度。

9.对映体(diastereomer):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的取代基在空间里的两种取向
是物体与镜像关系,并且两者不能重叠的两种旋光异构体。

10.差向异构体(epimer):又称表异构体,只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上的基团排
列方式不同的非对映异构体。

11.不对称碳原子(asymmetric carbon atom):与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基团
共价连接并因而失去对称性的四面体碳。

12.变旋现象(mutarotation):在溶液中,糖的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α、β)
之间可以相互转变,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称为变旋现象。

13.异头物(anomer):单糖由支链结构变成环状结构后,羰基碳原子成为新的
差向异构化,这种羰基碳上形成的差向异构体称为异头手性中心,导致C
1
物。

14.异头碳(anomeric carbon):在环状结构中,半缩醛碳原子称为异头碳。

15.糖苷(glycoside):环状单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另一化合物发
生缩合形成的缩醛(或缩酮)称为糖苷。

16.糖苷键(glycoside bond):糖基和配基之间的连键称为糖苷键。

17.还原糖(reducing sugar):能被弱氧化剂氧化的糖。

18.糖脎(phenylosazone):与醛、酮反应时,许多还原糖生成含有两个苯腙
基(=N-NH-C
6H
5
)的衍生物,称为糖的苯脎(osazone),即糖脎。

19.脱氧糖(deoxy sugar):分子的一个或多个羟基被氧原子取代的单糖。

20.氨基糖(amino sugar):分子中一个羟基被氨基取代的单糖。

自然界中最常
见的是C2上的羟基被取代的2-脱氧氨基糖。

21.淀粉(starch):植物生长期间以淀粉粒(granule)形成贮存于细胞中的
贮存多糖。

它在种子、块茎和块根等器官中含量特别丰富。

22.琼脂(agar):俗称洋菜,是从红藻类(Rhdophyta)石花
菜属(Gelidium)
及其他属的某些海藻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多糖混合物。

23.糖蛋白(glycoprotein):是一类复合糖或一类缀合蛋白质,糖链作为缀合
蛋白质的辅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