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1000字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1000字

《艺术哲学》读后感1000字!源于生活的艺术,不会孤立存在。

作者:夏天艺术是什么?为什么而产生?我曾以为的是我们感受到美而有感而发的创作。

丹纳却说‘’艺术不是孤立的,是和某些时代精神或风俗情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原来艺术不单只是研究线条、画风……艺术还可以这么来解释。

丹纳的《艺术哲学》完全给了我一种不一样地体验。

本书一开始,作者丹纳就直接指出艺术的本质是与群众息息相通不会孤立而存在,它一定会带着时代的烙印。

随后围绕他的论点,丹纳重点采用三段分别代表欧洲艺术史高峰的例子来展开论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尼德兰的绘画、希腊的雕塑。

为什么这三个地区能高产出这么多优质的艺术品呢?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民族特性,历史时期息息相关。

丹纳的论证是恢弘的,思维是辩证的。

随着他的讲解,一幅一幅的史诗画卷仿佛一一在我的眼前展现。

他所讲的每一段艺术产生的井喷期,无一例外都从环境开始,再从环境到民族特性。

不同的环境锻炼出不同的民族特性。

例如意大利这个拉丁民族,不同于理性的日耳曼民族的德国人,意大利人更多地继承了罗马人的习性。

浪漫,对事物非常敏锐,对情感是激烈的,感性而冲动。

奉行及时行乐,对于那些渺茫的未来,他们更愿意把握当下。

所以这种介乎纯粹的观念与纯粹的形象之间的精神状态更有利于创作。

正是处于这样的大环境熏陶中,不分高低贵贱,意大利人民仿佛天生就为艺术而生。

我不由得想到这段时间的一个新闻报导。

因疫情影响,意大利人民禁足在家。

不论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人们自发地走上阳台吹拉弹唱,把禁足变成一场又一场的演奏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纽约的‘’崔娃‘’,他也想仿效意大利人在阳台高歌一曲,刚开口不久就遭到邻居的“无情问候“。

民族的天性使然,意大利人不成为艺术家,谁能?当然,除却民族特性这一特点,艺术家所处的历史时期对艺术的产生影响也是巨大的。

被人们诟病的哥特式建筑的产生,就是产生于一个苦难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人紧张而颓丧,他们不再追求远大的目标,而是寄希望于缥缈的宗教。

艺术哲学 丹纳读后感

艺术哲学 丹纳读后感

艺术哲学丹纳读后感《艺术哲学》是法国哲学家丹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这本书中深入探讨了艺朿的本质、美的定义以及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首先,丹纳在书中对艺术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通过形式和符号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艺术家通过作品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观众则通过作品来感受和理解这些情感和观念。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或者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和表达。

这种对艺术本质的深刻思考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作品的外在形式,而是更加关注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和思想。

其次,丹纳对美的定义进行了探讨。

他认为美是一种感知和情感的体验,是一种对形式和结构的审美享受。

美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都是不同的。

这种主观性的美的定义让我对美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将美局限于外在的形式和外观,而是更加关注内在的感知和情感。

美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种对生活的享受和理解。

最后,丹纳在书中探讨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表达,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艺术不是脱离于现实生活的,而是与现实生活相互关联的。

艺术家通过作品来反映现实生活的美好和丑恶,通过作品来启迪人们的心灵和思想。

这种对艺术与现实生活关系的思考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将艺术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而是更加关注艺术与现实生活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总的来说,读完丹纳的《艺术哲学》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和表达。

美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因人而异的主观体验。

艺术与现实生活是相互关联的,艺术家通过作品来反映现实生活的美好和丑恶,启迪人们的心灵和思想。

希望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感受美的存在,以及更好地理解和面对现实生活。

《艺术哲学(傅雷全集)》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艺术哲学(傅雷全集)》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第一编 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 生
第一章 艺术 品的本质
第二章 艺术 品的产生
第二编 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 绘画
01
第一章 意大利绘 画的特征Fra bibliotek02第二章 基本形势
03
第三章 次要形势
04
第四章 次要形势 (续)
06
第六章 次要形势 (续)
05
第五章 次要形势 (续)
第三编 尼德兰的绘画
第一章 永久 原因
《艺术哲学(傅雷全 集)》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第一编 艺术品的本质 及其产生
02
第二编 意大利文艺复 兴期的绘画
03 第三编 尼德兰的绘画
04 第四编 希腊的雕塑
05 第五编 艺术中的理想
《艺术哲学》是法国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丹纳的名著。本书最初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习讲述美术史的 讲义,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尼德兰绘画和希腊雕塑。对于我们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欧洲 哲学起源之一希腊雕塑非常具有指导性。
第二章 历史 时期
第四编 希腊的雕塑
第二章 时代
第一章 种族
第三章 制度
第五编 艺术中的理想
第一章 理想的种 类与等级
第二章 特征重要 的程度
第三章 特征有益 的程度
第四章 效果集中 的程度
感谢观看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十三画
十二画
十四—十七画
谢谢观看
第二章 历史时 期
第四编 希腊的雕塑
第二章 时代
第一章 种族
第三章 制度
第五编 艺术中的理想
第一章 理想的种类 与等级
第二章 特征重要的 程度
第三章 特征有益的 程度
第四章 效果集中的 程度
附录 艺术家文学家译名原名对 照表
01
二画
02
三画
03
四画
04
五画
05
六画
06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艺术哲学》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雕塑
哲学
艺术家
原因
人类
总体
种族
艺术
绘画
精神 丹纳
发展
艺术品
时代
理想
特征
东西

环境
历史
目录
01 第一编 艺术品的本质 及其产生
02
第二编 意大利文艺复 兴期的绘画
03 第三编 尼德兰的绘画
04 第四编 希腊的雕塑
05 第五编 艺术中的理想
第一编 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
第一章 艺术品 的本质
第二章 艺术品 的产生
第二编 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 画
01
第一章 意 大利绘画的 特征
02
第二章 基 本形势
03
第三章 次 要形势
04
第四章 次 要形势(续)
06
第六章 次 要形势(续)
05
第五章 次 要形势(续)
第三编 尼德兰的绘画
第一章 永久原 因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丹纳(1828—1893),丹纳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历史文化学派的奠基者和领袖人物,被称为“批评家心目中的拿破仑”,他的《艺术哲学》对19世纪的文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丹纳的主要文论著作有《拉·封丹及寓言诗》(1854)、《英国文学史》(1864—1869)、意大利游记》(1864—1866)、《艺术哲学》(1865—1869)等。

另外关于哲学和历史,丹纳也多有著述。

《艺术哲学》一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包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绘画。

尼德兰绘画和希腊雕塑。

也是丹纳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

《艺术哲学》是傅雷于1958—1959 年译出,并撰写了译者序,在《艺术哲学》中,丹纳分析了大量史实,对一些典型的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列举了古希腊以及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6 世纪的法国、17 世纪荷兰的艺术文艺史实,并加以分析比较,科学地揭示了文学艺术与种族、环境、时代这三个要素的紧密关系。

《艺术哲学》是一部关于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

全书分成五大编,分别第一编是艺术品的本质及产生,第二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第三编是尼德兰的绘画,第四编是希腊的雕塑,第五编是艺术中德理想。

其中第一编是对艺术品的起点性和总体特征做的第一个概括综述,而最后一编,则是丹纳自己美学思想的一个阐述。

丹纳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社会现象。

艺术作品属于一个总体。

第一属于艺术家的全部作品这个总体。

第二艺术家及其全部作品又属于一个比艺术更大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

第三艺术家家族还包括在一个更大的总体之内。

这就是在它周围而趣味和它一致的社会。

艺术作品从属于一个总体,这个总体有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逐层扩大包含。

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必须从社会这个最大的总体出发,最终实现对艺术作品自身的研究。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08
结语 当代艺术的特征 与问题
《艺术哲学》作为对艺术的哲学思考,讨论了艺术的六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它们是:艺术与真理的关系、艺 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审美意象的基本类型、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创造、艺术作品的接受、五大类艺术的感知特性。 这六个方面的讨论,大体构成了艺术哲学探讨的基本领域。艺术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美育的思想基础,也是展开有 价值的艺术批评的重要前提。
4 第四节 艺术
作品的双重语 境
5 第五节 艺术
作品的内在视 域
第三章 审美意象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 审美 意象的民族 性与世界性
第二节 优美 与崇高
第四章 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 创造
第一节 艺术家的 基本特征
第二节 艺术创作 的本质和过程
第三节 创作冲动、 创作灵感和艺术 传统
第四节 作品演绎 中的创造问题
参考文献
感谢观看




第五章 艺术作品的接受
第二节 作品接 受的过程
第一节 审美经 验的基本性质
第三节 作品接 受的历史语境
第六章 五大类艺术的感知特 性
第一节 建筑 1
艺术的感知特 性
第二节 雕塑 2
艺术的感知特 性
3 第三节 绘画
艺术的感知特 性
4 第四节 音乐
艺术的感知特 性
5 第五节 文学
的感知特性
结语 当代艺术的特征与问题
导论 从美学到艺术哲学
第一章 艺术与真理
第一节 艺术 1
的神秘性
第二节 艺术 2
的原始契机
3 第三节 艺术
的起源
4 第四节 情感
显象与真理
5 第五节 艺术
之为真理的原 始发生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第一篇: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艺术哲学》读书笔记丹纳(1828—1893),丹纳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历史文化学派的奠基者和领袖人物,被称为“批评家心目中的拿破仑”,他的《艺术哲学》对 19世纪的文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丹纳的主要文论著作有《拉·封丹及寓言诗》(1854)、《英国文学史》(1864—1869)、意大利游记》(1864—1866)、《艺术哲学》(1865—1869)等。

另外关于哲学和历史,丹纳也多有著述。

《艺术哲学》一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包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绘画。

尼德兰绘画和希腊雕塑。

也是丹纳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

《艺术哲学》是傅雷于1958—1959 年译出,并撰写了译者序,在《艺术哲学》中,丹纳分析了大量史实,对一些典型的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列举了古希腊以及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6 世纪的法国、17 世纪荷兰的艺术文艺史实,并加以分析比较,科学地揭示了文学艺术与种族、环境、时代这三个要素的紧密关系。

《艺术哲学》是一部关于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

全书分成五大编,分别第一编是艺术品的本质及产生,第二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第三编是尼德兰的绘画,第四编是希腊的雕塑,第五编是艺术中德理想。

其中第一编是对艺术品的起点性和总体特征做的第一个概括综述,而最后一编,则是丹纳自己美学思想的一个阐述。

丹纳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社会现象。

艺术作品属于一个总体。

第一属于艺术家的全部作品这个总体。

第二艺术家及其全部作品又属于一个比艺术更大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

第三艺术家家族还包括在一个更大的总体之内。

这就是在它周围而趣味和它一致的社会。

艺术作品从属于一个总体,这个总体有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逐层扩大包含。

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必须从社会这个最大的总体出发,最终实现对艺术作品自身的研究。

丹纳《艺术哲学》笔记

丹纳《艺术哲学》笔记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丹纳(1828-1893),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深受达尔文与孔德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是实证主义运用与艺术批评的重要代表。

本书作者丹纳和黑格尔同为近代艺术哲学的两位大师,但丹纳的艺术哲学思想与黑格尔有显著的区别。

黑格尔对艺术哲学最重要的贡献是把辩证法应用到美学研究领域,为美学建立了全新的历史分析方法。

丹纳则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转化为具体的艺术鉴赏和创作方法,丰富了文艺理论的库藏。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分别对艺术的性质、特征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及艺术门类、体系进行了分析。

他把艺术现象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文化环境相联系,以此考察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著名命题。

丹纳的《艺术哲学》同黑格尔一样,也把艺术分为诗歌、雕塑、绘画、建筑、音乐五个门类来考察,但与黑格尔不同的是,他认为艺术在于表现事物的某个突出而显著的特征。

他把艺术的兴衰与社会因素结合起来,认为“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由此提出了决定文明的三大要素——种族、环境、时代,并且提出了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艺术作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和效果程度。

第一编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A 艺术品的本质(艺术品隶属于总体/艺术对现实的模仿/艺术在于表现逻辑关系/艺术的目的是反映对象的主要特征/艺术家需有天赋及感染力)我的方法的出发点是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首先一件艺术品属于一个总体,就是说属于作者的全部作品。

艺术家本身,连同他所产生的全部作品,也不是孤立的。

有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总体,比艺术家更广大,就是他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

这个艺术家庭本身还包括在一个更广大的总体之内,就是在它周围而趣味和与它一致的社会。

因为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对于群众和对于艺术家是相同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要了解艺术家的趣味与才能,要了解他为什么在绘画或戏剧中选择某个部门,为什么特别喜爱某种典型某种色彩,表现某种感情,就应当到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中去探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意大利,色调是固定的,在佛兰德斯,景物的色调总是随着日光和四周水汽的改变而变。说到这,我又想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环境下,使得文化具有了差异性,也正因为不同的环境,才有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艺术。“艺术作品必定与条件完全符合”,在丹纳的条件里,‘种族’是一不行或缺的重要条件,因为种族的不同,日耳曼族与拉丁族不仅在艺术上的本性对立在风格与趣味上也形成了类似的对比。“后者与前者相比,虽没有那种塑像般的奇妙形体,情趣粗俗一些,性情比较迟钝,但精神的平稳,气质的冷静,使他们能更坚实地把握住理智”。《艺术哲学》从意大利,尼德兰,希腊的地理位置,人种,风俗习惯,历史,政治等因素谈起,到其艺术形式的产生于发展,向我们论证了开篇所提出的规律——不同的环境确定不同的艺术风格,也说明艺术来自生活,是生活给了它发展的空间。所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不单单要有剧烈的自发的,独特的情感,更须要的是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对风土民情的微小差别有着高度敏感的心。
可想而知,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怎会与接受了文艺复习洗礼的意大利创建出同等风格的艺术作品呢?对于轻视风景,重人物的思想我也是能接受的,谁让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呢?书里也说明了意大利艺术表现人体的缘由,我认为那些例子太过于黑暗,免不了背叛,仇恨和杀害,对于生活在和平年头的我来说,尽管未曾身临其境,却仍不想多提。现在的时代背景也有着与之相对应的产物,要想同样的艺术在世界的舞台上再度出现,除非岁月的车轮退回到有那样一种环境的年头。
2022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当细致品读一部作品后,信任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须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则读书笔记究竟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艺术哲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保藏。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1
这是一本很接地气的哲学读物,书中内容主要聚焦在斯多葛哲学的实践方面,通过运用各种心理技巧,比如消极想象、限制三分法、过去现在的宿命论等,让我们能在生活中留意视察并反思自己,更好的找到焦虑的根源,避开各种消极情感,真正体验生命的安静。
熬煎、疲惫,改头换面的改变,都比较少:这是他生活的主要特点,也就反映在他们的艺术中间。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3
该书是由法国历史学家H丹纳所著,作者用清楚﹑详实的笔墨,讲解并描述贴近我们生活的艺术。书中作者主要讲了意大利﹑尼德兰﹑希腊的艺术哲学。
意大利﹑尼德兰﹑希腊的艺术是世界艺术文明的典范,这三个国家的艺术造诣特点是世界艺术史艺术的缩影。讲到意大利的艺术哲学,作者从画派的特征,艺术产生的各种条件,促进艺术表现人体的缘由以及意大利人的生活和趣味介绍。透过作者的文字分析,我们能理解意大利表现的一种文化是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依照古代的风格,同时依据现实的环境,给予其新的意义。意大利人在声乐雕刻建筑绘画中融入自己民族的东西,用一定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意图。文中提到意大利艺术表现形式有一个突出特点—表现人体。意大利缺乏许久的太平和公正的司法制度,人们几乎是处在担心定的状态中,因此表现人体,一定程度上是追求人性自由的诉求。
5.不华蜜的根源在于贪得无厌和庸人自扰;
6.应对贪得无厌,运用消极想象的方式,想象自己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刻意给自己制造小的苦难从而对苦难产生免疫等;
7.应对庸人自扰,即焦虑超出自己限制的事物,则应当学会将事物分类:完全可控、完全不行控、部分可控;
8.对于部分可控的事物,采纳目标内在化的策略(比如,把赢得一场竞赛的目标改成享受一场竞赛)
作者谈论尼德兰的艺术则从尼德兰艺术出现的综合缘由以及尼德兰艺术的历史分段两个方面进行描写。从早期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再到伦勃朗的出现,尼德兰的艺术在不断的发展成熟完善,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艺术哲学》中对希腊的艺术哲学进行分析,则从种族﹑时代﹑风俗三个方面进行。希腊人得行为方式,所处的特别时代背景,以及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无限憧憬与追求,成就了一个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希腊。谈到希腊的艺术成就,不得不讲它的体育成就。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希腊为奥林匹克事业做出了不行磨灭的贡献。
艺术家必需是生性孤独、好深思、爱正义的人,是个慷慨豪放、简单激烈的人,流落在萎靡与腐化的群众之间,四周尽是欺诈与压迫,专制与不义,自由与乡土都受到摧残,连自己的生命也受到威逼,觉得活着不过是苟延残喘,既不甘屈服,只有整个儿躲避在艺术中间。
文明过度的特点是观念越来越强,形象越来越弱。日常的精神活动从今变为纯粹的推理。所谓精神状态是指一个人的观念的种类、数量、性质。但人身上还有比观念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结构,也就是他的性格,换句话说是他天生的本能,基本的嗜好,感觉的幅度,精力的强弱,总之是他内部动力的大小和方向。
《艺术哲学》是法国的伊波利特。丹纳所著,我看的是张伟所译的,据译者介绍,丹纳是深具传奇性的天才人物,就连他也被丹纳广博的学识、独特的思路、缜密的分析以及精辟的见解所折服,我就更不用说了。这本书一共有三篇,分别是意大利的艺术哲学、尼德兰的艺术哲学和希腊的艺术哲学。大致都是围绕时代,种族和风俗来写,各有各的特点。作者开篇就提出这样一条规律“艺术作品必定与条件完全符合,任何时期的艺术品都是根据这一规律产生的”,然后用意大利的绘画史来证明和应用这条规律。作品与环境必定完全相等,不论什么时代,艺术品都是根据这条规律产生的,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这条规律同样适用。艺术的确源于生活,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甚至是一群艺术家,必需正确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必需投身于它们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就拿意大利和尼德兰来说,因为自然环境的不同,意大利的目光转向了健康、有力、活泼的人体,所以意大利绘画多表现志向的漂亮的人体;而尼德兰多表现现实的甚至是丑陋的人体。
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书。从历史,方法技巧,理论,自身实践过程等等方面阐述了一种生活的哲学。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2
一般而论,我们在实物中感到爱好而要求艺术家摘录和表现的,无非是实物内部外部的逻辑,换句话说,是事物的结构,组织与协作。艺术家变更各个部分的关系,一定是像同一方向变更,而且是有意变更的,目的在于使对象的某一个“主要特征”,也就是艺术家对那个对象所抱的主要观念,显得特殊清晰。这特征便是哲学家所说的事物的“本质”,所以他们说艺术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本质。
整本书没有多少难懂的语言,全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艺术哲学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我们这些门外汉能够初步地了解什么是艺术哲学。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4
看到《艺术哲学》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这一定是本偏理论化的哲学书,读过以后,感觉它更像是一本介绍意大利,尼德兰,希腊历史,种族,风俗习惯与艺术的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枯燥乏味,反而更加吸引了我去了解这些城市的过去,去感受它们的文化,去品尝它们的艺术生活。
全部这些对立地情形,归结起来只是一种全新地毫不犹豫地文化和一种煞费经营而混乱的文化的对立。希腊人方法少,工具少,制造工业的器械少,社会的机构少,学来的字眼少,输入的观念少。遗产和行李比较单薄,更易驾驭;发育是一条直线的,一个系统的,精神上没有骚乱,没有不调和的成份,因此机能的活动更自由,人生观更健全,心灵与理智受到的
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诠释了斯多葛主义实际应用,比如采纳消极想象法,把那些有可能发生的不利事情通过消极想象而达到对现存状态的满意,享受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把精力和时间放在那些能够限制的事情;对于可限制部分的事情要合理内化策略;没有必要在无法限制的事情上奢侈时间,那样只会徒增苦恼、焦虑、苦痛。
所谓人生哲学,就是告知你生命中什么事情是值得拥有的,什么事情是不值得拥有的,以及如何去获得那些值得拥有的。接受一种人生哲学最重要的缘由在于:它可以指引并修正你的行为,为你供应选择的标准,让生活简洁化。假如缺乏人生哲学,我们就会有错误生活的危急——奢侈生命去实现那些不值得追求的目标,或者以愚蠢的方式去追求那些值得实现的目标但是却无法实现它。
活着的最好状态,不是欢乐,而是心灵的安静。没有内在的安静,就没有外在的安静。根据斯多葛主义的建议,我们可以确定哪些事情是我们无法限制的,然后利用理性实力来消退自身对于这些事情的担忧,增加获得安静的机会。
关于如何获得安静,作者提出了几个建议:
1.要有自我意识,视察日常生活,定期反思自己在处理日常事务中的方式;
2.运用理性来克服消极情感(焦虑、生气、哀痛……)和限制欲望(名声、权力、财宝……);
3.在不刻意追求的前提下,获得了名声、权力和财宝,可以享受它们(这一点与犬儒主义的“禁欲”不同),但要随时做好失去的打算;
4.人是社会动物,必需与其他人保持联系,但要避开受到价值观腐坏的人的影响,并且要运用斯多葛学派的技巧来避开让其他人破坏自己的安静(比如应对羞辱,采纳幽默或不回应的方式,应多生气,采纳幽默或退后一步思索等方式);
作者威廉·B.欧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斯多葛主义的起源发展、主要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见,斯多葛派对待生活的看法和行为方式,以及作者本人践行的体会和故事,属于比较“好读”的哲学书籍。
作者认为哲学应当指导人们过上一种华蜜、充溢的生活,而不是作为一门高深的学问使人望而生畏。
作者在书中强调践行斯多葛主义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华蜜和安静,让我们在健康心情的引导下在生活中不会显得焦虑、苦痛、生气、贪欲和我们活着的社会义务(热爱我们的同类并主动予以帮助)。
在欧洲的诸多文明古国中,意大利算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在加上本人对这个城市的偏爱,我更喜爱谈谈我眼中的意大利。关于意大利画派的特征,其中有一点令我印象深刻:意大利画派轻视和忽视风景,却把人物作为主题。书中也提到过“艺术从质朴走向完满所前进的一大步,便是创建了完备的形体,这是志向的慧眼而非寻常肉眼所能发觉的形体”。之所以特殊提到这点,是因为想到了顾凯之提到过“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人物画也是中国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占据着重要地位,至于山水画,直到隋唐才独立出来。两者相比,有共性,也有异性,相同的是都重视人物,不同的是对人物的偏重点却大有不同,前者表达志向的人体,后者以形写神,更注意人物的传神。关于他们之间的不同又恰巧说明白之前所提到的规律“艺术作品必定与条件完全符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