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光电化学检测研究
生物发光及化学发光研究及应用进展

分别从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角度回顾近年来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领域的研究进展。
其中有关生物发光基础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新的生物发光物种及生物学意义的发现,发光蛋白和底物的结构及发光机理的揭示等。
生物发光的应用研究则包含了活体组织内部特定物质成像、生物传感器、病原体快速检测、生物芯片、细菌总数快速测定、免疫及基因标记分析、报告基因、细胞毒性测定、细胞内外Ca2+浓度测定等。
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反恐战争中与生物恐怖有关的烈性病原体快速筛查,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的应用,以及国际空间站中空气污染物的实时快速监控。
而化学发光基础研究的进展主要集中于化学发光机理的研究及新型发光底物的合成。
化学发光的应用研究进展则体现在与色谱技术联合应用测定化学污染物,以及神经毒剂和农药残留的快速现场筛查方面;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均相免疫及基因分析方法。
另外,基于发光检测的生物芯片技术中微粒(液态)编码点阵的出现,新兴光电检测器件的问世,以及互联网上光生物学信息资源的逐渐丰富也是令人可喜的进展。
1 生物发光1.1 基础研究进展自从萤火虫发光系统被揭示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被发现存在发光现象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昆虫、蠕虫、水母、乌贼、鱼类、虾类等总共约有700多个物种,涉及17个门,其中绝大部分生活在海洋,特别是深海,有报道说在海平面数百米以下大部分的物种都具有生物发光现象。
这些发光生物大部分为自身表达发光蛋白,而某些鱼类则利用共生菌发光。
生物发光的波长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可见光区域。
发光对于动物的主要意义包括求偶、觅食、防御、进攻等,有人认为细菌发光可能也属于一种自身保护机制,目的在于消耗细胞内过多的氧化性物质。
近年来,发现许多物种发光强度、波长和闪烁频率的变化具有其特定的含义,说明生物发光也许是生物个体间相互交换信息的一种手段。
同时,观测该发光现象的变化将给我们提供许多关于物种迁徙繁殖,生态环境及气候变迁,乃至海洋潮汐及地球化学变化等信息,因此国外许多学者投入力量开展了部分海域生物发光现象的宏观观测和调查,提出了影响其变化的有关因素,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
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随着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生物传感器逐渐成为了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热门领域。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够通过检测微小生物体、生物反应或生物元素来测定生物活性的设备,随着生物传感器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体积持续缩小,功能持续增强,越来越多的领域在使用生物传感器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科技水平,到目前为止,其广泛应用于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一、生物传感器的原理生物传感器是通过生物体与物理和化学学科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传感器,其通过生物体与物理和化学学科的相互作用,能够检测出微小的生物体、生物反应以及生物元素,实现对生物活性的测定。
其原理主要有光学测量法、电化学测量法、物理测量法和生物测量法等。
1. 光学测量法光学测量法是通过感应光学信号来测量生物体的活性,光学测量法广泛应用于荧光、光电能量转换、折射以及散射等领域。
在生物体感应光学信号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光源来激发或检测生物体发生的光学效应,从而实现测量和识别生物体。
2. 电化学测量法电化学测量法是通过测量物质与电解液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测量生物体的活性,电化学测量法主要涉及到电导、电位和电荷等方面,通过对电化学效应的测量,可以实现对生物活性的测定。
电化学测量法广泛应用于电分析化学、电分析生物化学、电分析医学等领域。
3. 物理测量法物理测量法是通过测量生物体生成的物理效应来测量其活性,例如温度、压力、声波、磁场等。
物理测量法的测量基于物理学原理,在生物组织、生物胶体颗粒、生物膜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4. 生物测量法生物测量法是通过测量生物内部的生理和生化过程来测量其活性。
生物测量法需要根据生物的不同特征,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来测量其活性,例如重金属离子浓度的测定、生物酶迅速检测等。
二、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生物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医学、环境监测、生化工程、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
1. 医学领域生物传感器在医学领域中应用广泛,例如在血糖检测、蛋白质检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应用。
纳米生物传感器

今B启明星纳米生物传惑器樊春海(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生物传感器(b10Sens0r)是利用生物特异性识别过程来实现检测的传感器件。
生物敏感元件包括生物体、组织、细胞、细胞器、细胞膜、酶、抗体、核酸等,而生物传感器是利用这些从微观到宏观多个层次相关物质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器件总称。
纳米生物传感器(nanob{0sen—sor)是纳米科技与生物传感器的融合。
其研究涉及到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纳米科学、界面科学等多个重要领域,并综合应用光声电色等各种先进检测技术,因而成为国际上的研究前沿和热点。
一方面。
其设计与开发涉及到很多基本科学问题。
为基础研究提供了许多源头创新思路。
另一方面.纳米生物传感器可能对临床检测、遗传分析、环境检测、生物反恐和国家安全防御等多个领域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正因为这样,世界各国及很多国际性公司纷纷拨巨资支持纳米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并吸引着众多领域的研究人员。
纳米生物传感器的信号传导方式主要包括光学、电学、力学、声学等。
传统上光学检测是生物传感器的主流,然而近年来随着界面科学(如分子自组装技术)与纳米科学(如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展,电化学纳米生物传感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著名的NatureBiotechnoiogy杂志曾在2000年评论说“电化学DNA分析时代到来了”。
电化学检测技术不仅灵敏、快速,而且相对于常用的荧光检测技术来说其装置轻便、廉价、低能耗且易于微型化和集成化,符合手持式检测装置以及芯片实验室(1ab-on—a-chip)的要求,因此被认为是在时效、成本等有较高限定要求的场合实现生物检测的首选技术之一。
发展迅猛应用广泛科学家们已经在实验室中研制出无数种新型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在此我们仅举几个典型的基因传感器的例子。
一种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完成的电化学基因芯片。
他们将DNA探针固定在碳纳米管阵列上,在探针捕获靶基因之后可以利用电化学方法探测鸟嘌呤碱基的电化学活性,实现对多种基冈的快速检测。
有机光电材料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

有机光电材料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传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光电技术,在这一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有机光电材料,因其优良的电导率、光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成为了生物传感器中重要的材料之一。
一、有机光电材料的基本特点有机光电材料是一类由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的有机物质构成的材料。
它们在光、电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吸收、发射、输运等相应的变化。
其基本特点包括:1. 高灵敏度:含有官能团的有机分子可以对环境变化有较高的灵敏度,并能够快速地转化成光信号或电信号,便于传感器的检测。
2. 优良的分子设计性:有机光电材料具有可调性、可定制性等优点,可通过合成、修饰等方式进行分子设计,并可调节其光电性能。
3. 轻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相对于无机电子材料,有机光电材料质地轻盈,且易降解,更少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生物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类能够对生物体系进行监测、检测、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它通过对生物分子的选择性识别、特定音信号的转化和处理、及信号处理与分析等过程,实现了物质的快速检测和定位。
生物传感技术有两种主要模式:光学和电学。
其中光学传感器通常由两个模块组成:光源和光探测器。
通过对光源辐射的样品的吸收和发射轮廓分析,可对生物分子进行识别和检测。
电学传感器则是通过检测电信号来操作或监测生物的状态和响应。
通常,它们由电极和感受器组成,通过改变电极与生物界面的距离,或者监测生物分子表面所发生的物理变化,实现生物分子的检测和识别。
三、在生物传感技术中,有机光电材料可应用于多种生物分子检测和监测。
有机光电材料基于其基本特点和材料设计原理,可设计出多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包括荧光传感器、色谱分析和发光二极管等。
1. 荧光传感器荧光传感器是利用荧光性质进行生物分子分析的一种基础方法。
对于荧光传感器而言,有机光电材料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
这些有机光电材料通过荧光信号来实现分子的检测和识别,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和快速响应等特点。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任伟;李静【摘要】光电化学法是在光照射下,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低成本方法.而光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由于具有通过生物分子氧化产生的光电流来检测生物分子的能力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低成本、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仪器操作简单以及检测背景信号低等特点,在免疫检测和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近年来,对于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性能和检测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颇丰的成果.本文主要介绍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概念及基本原理、分类应用及对其未来的展望.【期刊名称】《发光学报》【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9页(P58-66)【关键词】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免疫检测【作者】任伟;李静【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11 引言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类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2018年6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2018世界卫生统计报告》(World Health Statistic 2018),其中,在由于非传染性疾病导致死亡的案例中,恶性肿瘤以27%的比例成为最主要致死的病因。
近年来,恶性肿瘤俨然已经成为威胁全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然而,癌症并不等于死亡,治疗癌症的关键就在于发现早期肿瘤,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早期肿瘤标志物的异常检测;二是找到合适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1-4]。
与此同时,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迅速兴起,并因其独特的优点成为一种备受瞩目的新型生物传感器[5-7]。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出现,更能够实现将不能直接观察的早期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变化通过可见信号展现在计算机上,从而实现有效监测甚至诊断早期癌症的可能[8]。
1962年,英国科学家Clark等[9]提出将生物分子和传感器结合的设想,为生命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1. 简介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过程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电信号的装置。
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2. 生物传感器的原理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基于生物与物理或化学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生物识别层生物传感器的生物识别层是用来与目标生物分子或细胞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层。
常用的生物识别层包括抗体、酶、细胞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生物识别层,可以实现对具体生物体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检测。
2.2 信号转换元件信号转换元件用于将生物识别层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转化。
常用的信号转换元件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光电二极管(PD)、场效应晶体管(FET)等。
信号转换元件将生物与物理或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以便进行后续的信号处理和分析。
2.3 检测电路检测电路用于测量和放大信号转换元件输出的电信号。
根据不同的传感原理,检测电路可以选择合适的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增益控制电路等,以实现对信号的准确检测和分析。
3.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3.1 医疗诊断生物传感器在医疗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实现早期癌症的检测和诊断;通过监测血糖、血压等生理参数,可以实现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监测和管理。
3.2 环境监测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环境监测,例如监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等。
通过检测和分析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可以实现环境污染的早期预警和监测。
3.3 食品安全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领域中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农药残留或细菌污染等,可以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同时,生物传感器还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以指导人们的膳食搭配。
4.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提升。
未来,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小型化和便携化生物传感器的小型化和便携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化学探测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电化学探测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更加关注,其中生物传感器成为了关键技术之一。
而电化学探测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感器检测技术之一,在生物传感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电化学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等角度进行探讨。
一、电化学探测技术基本原理电化学是研究电子和离子在电极表面的物理化学现象,通过对电子和离子的相互作用进行观察与分析,从而获得样品的相关信息。
电化学流程一般包括电化学反应、电子传递、质量传递等过程,最终通过电信号输出结果。
其中,电极是电化学反应的核心部分,电极表面的反应与电化学信号密切相关,因此电极表面的性质也是电化学探测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电化学探测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通过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检测生物体内信息的设备。
这里的生物分子可以是蛋白质、核酸、酶等。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等特点,可以用于测量各种生理参数、病毒和细菌等微生物的检测以及抗生物体、抗癌药物、抗诊断器等生物制品的检测。
二、电化学探测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电化学传感器在生物传感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光电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基因传感器等。
其中电化学传感器是最常用的一种,其主要用来检测生物体内各项生理参数,如pH值、离子浓度、氧合度、葡萄糖浓度及其他代谢物等。
首先,以葡萄糖检测为例,葡萄糖是人和动物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其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命活动。
而对于糖尿病等疾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水平非常重要。
因此,对于葡萄糖浓度的检测尤为重要。
采用电化学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生物体内葡萄糖的浓度,进而判断患者的糖尿病状况。
其次,以DNA检测为例,DNA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检测也必须通过DNA检测,如丙肝病毒的检测。
石墨烯基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优化

石墨烯基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优化引言:近年来,生物传感技术的发展迅速,其中石墨烯基生物传感器作为新兴的生物传感器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石墨烯作为一种单层碳原子的二维结构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电学性质,为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提供了理想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石墨烯基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并探讨其光电性能优化的途径。
一、石墨烯基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氧化石墨烯作为石墨烯基生物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备是制备生物传感器的首要步骤。
常用的方法包括Hummers法和Broekhoff法。
其中,Hummers法通过硫酸和硝酸的氧化作用得到氧化石墨烯,而Broekhoff法则是通过过硫酸钾和硫酸铵氧化石墨烯。
2. 石墨烯的修饰将氧化石墨烯修饰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是制备石墨烯基生物传感器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修饰方法有还原、质子化和聚合等。
例如,通过还原氧化石墨烯可以得到还原石墨烯,其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质子化和聚合反应引入特定的功能基团,如羟基、氨基和羧基等。
3. 生物分子的固定化将具有生物识别功能的分子固定在修饰后的石墨烯上是实现生物传感器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固定化方法包括物理吸附、共价键结合和亲合性结合等。
其中,物理吸附是最常见的固定化方法,通过短暂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将生物分子固定在石墨烯上。
但其固定效果不稳定,因此共价键结合和亲合性结合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固定效果的研究中。
二、石墨烯基生物传感器的光电性能优化1. 光学性能优化石墨烯具有宽频带的吸收和发射特性,在光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通过调控石墨烯的层数和形貌等参数,可以改变其吸收和发射的波长范围,从而实现对特定光学信号的感应和检测。
2. 电学性能优化石墨烯是一种优秀的电导体,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和低噪声等特性。
可以通过控制石墨烯的厚度和缺陷等因素,提高其电导率和电子传输效率,从而提高生物传感器对电信号的检测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光电化学检测研究
近年来,随着生物传感技术的发展,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光电化学检测研究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将生物体系与电化学传感器相结合的新型传感器,它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响应等优点,可以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检测、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
一、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通过对生物分子与传感器界面发生作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而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其主要原理是将生物体系(如酶、抗体等)与电化学传感器(如电极)相结合,利用生物体系所能带来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通过测量电化学信号的变化,实现对分析物的检测。
在生物传感器中,常用的传感器有荧光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和色谱法等。
电化学传感器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它利用电化学法使分析物与电极发生作用,产生电化学信号,用于检测分析物的存在和浓度。
二、光电化学检测的优势
光电化学检测利用光电化学技术与生物分析体系相结合,检测样品中的分子。
光电化学检测基于光电化学反应,光电化学反应是指分子吸收光子后在电子的参与下发生一系列非常快的电子和离子传递和转移过程,从而引起电荷转移和动态的光电化学反应。
与传统的电化学检测方法相比,光电化学检测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 灵敏度高:光电化学检测利用光源作为激发媒介,使信号增强,达到更高的灵敏度。
2. 选择性好:传感器的选择性主要依赖于生物分子的特异性,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重复性。
3. 检测速度快:光电化学反应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
4. 操作简便:光电化学检测器可以与传统实验室设备集成,可以直接进行在线
检测,操作简单方便。
三、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随着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传感器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现
代医学診斷依赖于快速、可靠的分子检测技术,以便识别各种疾病标志物和生物分子。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利用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体内分子,疾病标志物等,以达
到诊断疾病和监测治疗效果的目的。
例如,通过检测血液中HbA1c水平来评估糖
尿病的控制情况;检测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可以辅助医生诊断肿瘤。
同时,生物传感器还可以利用其高度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对新药的筛选、医药
-Metabolomics 分析以及单细胞检测等方面提供帮助。
四、光电化学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生物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电化学检测在不断深化和扩展。
未来发展趋
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研究更加灵敏、选择性的生物传感器,以提高检测灵敏度。
2. 发展新型生物传感器,如DNA传感器、蛋白质传感器等,以拓展其应用范围。
3. 拓展应用领域,例如水和食品安全控制、环境污染监测、食品和饮料检测等。
4. 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提升检测效率和精度。
总之,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光电化学检测是一种应用广泛、前景广阔的新兴技术,它不仅可以检测生物分子,还可以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环境检测等方面。
在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的新型生物传感器和检测方法应运而生,推动着生物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