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成分介绍
377美白成分

377美白成分377美白成分:深入了解美白效果背后的科学原理导言:在当今社会,美白已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美容话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外貌的重视,美白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增长。
然而,针对美白成分的研究却饱受争议。
本文将介绍一个备受关注的美白成分:377美白成分。
通过对其作用、原理以及现有研究的综合分析,旨在帮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美白成分以及选择适合自己的美白产品。
1. 377美白成分简介377美白成分是一种被广泛用于美白产品的化学成分。
它可用于抑制黑色素的产生、减少已有的黑色素,并阻断黑色素的传递。
由于其良好的美白效果和较低的刺激性,被越来越多的美容品牌选用。
2. 377美白成分的原理377美白成分主要通过干扰黑色素的生成和传递来实现美白效果。
黑色素的生成是由酪氨酸酶激活、酪氨酸转化为多巴酚酸、多巴酚酸氧化为多巴酮的过程完成的。
而377美白成分可作为一种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物质,从而干扰黑色素的生成。
同时,377美白成分还能与已经存在的黑色素结合,使其分解,并抑制黑色素的传递,从而达到美白效果。
3. 377美白成分的研究进展目前,关于377美白成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些实验结果表明,377美白成分在抑制黑色素生成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此外,一些临床试验也证实了其对淡化色斑和提亮肤色的效果。
然而,由于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377美白成分的作用机制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4. 377美白成分的安全性评估在选择美白产品时,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377美白成分在一些实验中表现出较低的刺激性和毒性。
然而,长期使用和高浓度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反应,如皮肤干燥、刺激等。
因此,建议在使用美白产品时选择低浓度的377美白成分,并注意肌肤的状况和适应性。
5.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美白产品在选择美白产品时,应综合考虑自身的肤质、需求以及产品的成分。
除了含有377美白成分之外,产品的配方、使用说明、口碑和品牌信誉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美白针含有的7大主要美白成分

美白针含有的7大主要美白成分美白针含有的7大主要美白成分。
美白针注射诊治获得受术者接受和爱好,那么这个诊治中所用的材料成分是怎样的呢?美白针主要成份有褪黑色素生成诱导因子,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酶抑制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
才能激活沉睡干细胞,促进新的生命旺盛的功能细胞群再生,分化。
加快新陈代谢,彻底改善内环境,加速血液循环,淡化色斑。
起到卓越的改善肌肤功能和美白的功能。
美白针含有的7大主要美白成分美白针含有丰富美白成分:美白针的美白配方————内皮素桔抗剂内皮素在肌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因素。
内皮素桔抗剂进入肌肤,才能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
内皮素桔抗剂是一种很新的原料,代表了当今美白技能的最新水平。
美白针的美白配方————果酸提炼自水果的一种酸,其中又以提炼自甘蔗的甘醇酸结果最佳,目前最常被运用。
作用乃在移除过度角化的角质层后,刺激新细胞的生长,同期有助于移除脸部细纹,淡化表皮色素,使肌肤变得更柔软、白皙、光滑且富有弹性。
美白针的美白配方————维生素C最早用在美白品中的、有代表性的添加剂之一。
它的安全性很好,但稳定性很差。
假如不加保护,在膏霜中会很快失去活性。
为了稳定它,人们提出了各种办法,如利用橙子肉中的果胶维持原有活性,直到涂敷到肌肤上时,果胶被破坏才被分泌出来。
美白针的美白配方————熊果苷在不影响细胞增殖的浓度下熊果苷暂才能有效减轻黑色素的造成,也旧是说,它的安全性比较高。
熊果苷又叫杨梅苷和熊葡萄叶素,从植物中提取成分。
资生堂早在1990年就推出了熊果苷美容液。
有人称,21世纪将是熊果苷的世纪。
美白针的美白配方————芦荟芦荟用在美白产品中是因为它对晒后的肌肤有有效地保护作用,减轻紫外线刺激而带来的肌肤黑化。
芦荟是上世纪90年代发掘出的令人惊喜的美容植物,几乎是全能的--保湿、防晒、祛斑、除皱、美白、防衰老,甚至护发。
据说运用鲜芦荟汁是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的驻颜秘方。
常见美白成分解析

最常见和最坑爹10种常见美白成分解析 导语:那么多的美白产品、那么多的美白成分,是不是有点傻傻看不清?到底哪个有效、哪个刺激、哪个安全、哪个无良?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常见(还不是所有)的美白成分的原理、特点,让你真正弄懂,什么才能让你白。
常见美白成分解析 一、最经典:维生素C及衍生物 维生素C(抗坏血酸,Asorbic Acid,最有效的是它的左式右旋光结构,又叫L-抗坏血酸),内服外用都有美白效果。
原理:抑制黑色素合成、还原黑色素,提升胶原蛋白含量而改善肤色,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故对炎症、红血丝型的色斑亦有良好效果。
安全性:大体上是安全的,但是高浓度会有一定刺激性。
有效性:有效 缺点:不够稳定,容易氧化、被光照破坏而分解。
同类:VC衍生物,它们更温和、稳定,常见的有VC乙基醚、抗坏血酸磷酸酯镁/钠(MAP, SAP)、抗坏血酸葡糖苷(AA2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
全大豆提取物是最全能的美白成分 二、最多能:全大豆提取物(Total Soy Extract) 全大豆提取物几乎是全能的,无论美白,还是全面改善皮肤,都极为出色,而且没有任何刺激性,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肌肤。
原理:抑制黑色素合成、减小黑色素细胞体积、改善肤质,抗炎、抗氧化、促进真皮胶原蛋白增多、提升透明质酸合成、修复屏障功能; 安全性:完全安全,没有刺激性记录; 有效性:有效 缺点:目前应用较少,应用的大豆成分一般不是全大豆提取物。
日常生活中不易获得,易被热损破坏。
三、最波折:曲酸(Kojic Acid) 1988年日本成为世界上第1个批准其添加到化妆品中的国家,16年后,由于可能的致癌风险,又成为第一个禁用它的国家。
2005年进行追加试验后取消了禁用。
曲酸以前从曲霉等中提取,现已可人工合成。
有一定刺激性,同时也可能削弱皮肤屏障,敏感肌肤要慎用(壬二酸,即杜娟花酸,也比较刺激)。
防晒是所有美白工作的基础 四、最基础:防晒(Sunblocks) 紫外线、可见光中的一部分及近红外都可以导致黑色素增多,因此防晒是所有美白工作的基础。
最有效的7种美白成分

最有效的7种美白成分想要美白肌肤,真的是个大课题啊。
你想啊,白皙的皮肤总让人感觉清新自然,像初春的晨露一样,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
说到美白,市面上的产品那可是琳琅满目,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七种最有效的美白成分,让你的肌肤白得像个小仙女,心情也跟着UP UP!第一位出场的,是维生素C。
这可是美白界的超级明星,大家都爱得不得了。
维生素C不仅能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还能帮助肌肤提亮,感觉就像给脸上打了一层柔和的灯光,谁不想呢?再说了,很多护肤品里都有维生素C的身影。
用起来不仅简单,还能让你皮肤水嫩嫩的,真的是一举两得。
接下来是熊果苷,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什么神秘的药水?其实它就是从熊果叶提取的,具有强大的美白功效,能有效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用熊果苷的产品,你会发现肤色渐渐均匀,像是给自己换了一层新的肤色,白得恰到好处。
想要告别暗沉?熊果苷绝对能帮你大忙!然后登场的是曲酸。
这种成分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美白高手,最初是从某种真菌中提取的,听起来有点神秘对吧?曲酸不仅能美白,还能淡化斑点,让你的皮肤光滑得像鸡蛋壳一样。
这可真是给懒人准备的福音,几乎不需要太多复杂的步骤,轻轻一抹,白皙的肌肤就来了。
再来说说氨甲环酸,这个成分就像个细腻的小精灵,专门针对黑色素。
它的美白效果特别好,尤其是对于那些小雀斑、色斑的朋友,简直就是福音。
用氨甲环酸的护肤品,你会发现这些小瑕疵逐渐淡化,仿佛它们从未存在过。
氨甲环酸的温和特性,让它适合各种肤质,真的是温柔又强大。
还有就是甘草提取物。
这可是一位温柔的美白护卫,具有镇静肌肤的效果,同时也能提亮肤色。
甘草的美白效果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得见的,但只要坚持使用,你会惊喜地发现,肌肤逐渐明亮,连旁边的小伙伴都忍不住问你用了什么秘密武器。
最重要的是,甘草温和不刺激,像一杯温暖的牛奶,喝了让人安心。
接下来是烟酰胺,别小看这个名字,听起来像个科技产品。
其实它是维生素B3的一种,具有出色的美白和抗老效果。
可美白的成分

可美白的成分引言:如今,美白成为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之一。
而在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美白产品。
然而,要想真正实现美白效果,选择含有可美白的成分的产品是非常重要的。
一、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常见的可美白成分。
它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的作用,能够减少皮肤中的黑色素沉着,从而达到美白的效果。
此外,维生素C还具有抗氧化的能力,能够帮助减少皮肤老化的现象,使肌肤更加年轻。
二、熊果苷熊果苷是从熊果树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成分,具有很好的美白效果。
它可以抑制黑色素的合成,减少色素沉着,从而使肌肤变得更加白皙。
熊果苷还能够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产生,对于去除雀斑、黑斑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三、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常见的美白成分,具有很好的抑制黑色素生成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抑制黑色素细胞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合成,从而达到美白的效果。
然而,使用糖皮质激素要注意剂量和时间,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皮肤变薄、敏感等副作用。
四、水杨酸水杨酸是一种能够去除角质的成分,它可以促进细胞的更新,减少黑色素的沉着。
同时,水杨酸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少炎症对皮肤的损害,使肌肤更加光滑细腻。
五、透明质酸透明质酸是一种具有保湿效果的成分,它能够帮助皮肤吸收更多的水分,保持肌肤的水润度。
透明质酸还可以增加皮肤的弹性,减少细纹和皱纹的产生,使肌肤更加年轻。
六、熊果醇熊果醇是从熊果树果实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成分,具有很好的美白效果。
它可以抑制黑色素的产生,减少黑色素的沉着,从而使肌肤变得更加白皙。
熊果醇还可以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帮助肌肤排出废物和毒素,使肌肤更加清洁。
选择含有可美白成分的产品是实现美白效果的关键。
维生素C、熊果苷、糖皮质激素、水杨酸、透明质酸和熊果醇等成分都具有很好的美白效果,可以帮助肌肤变得更加白皙、细腻和年轻。
然而,使用这些成分时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多喝水,保持充足的睡眠,才能真正实现美白的效果。
常见的精华液美白成分详解

常见的精华液美白成分详解
接着上次说的美白成分及其作用,接着分析一些常见的美白成分:
1:曲酸泛酰巯基乙胺磺酸钙光果甘草各种植物提取物
曲酸:曲酸具有很好的美白效果,可以削弱角质层,不适合敏感肌和皮肤受损的肌肤;
泛酰巯基乙胺磺酸钙:泛酰巯基乙胺磺酸钙搭配价格略贵的光果甘草,能有效抑制黑色素产生;
植物提取物:不仅抗氧化还能帮助激活皮肤细胞,从而能有效促进蛋白和胶原的再生;
2:甲氧基水杨酸钾2-o-乙基抗坏血酸植物提取物白藜芦醇
甲氧基水杨酸钾搭配小分子VC和白藜芦醇再搭配一些植物的提取物,构成了抗氧化和皮肤细胞再生的有效组合;能有效抑制黑色素生长激活细胞的活力,具有很好的美白作用3:α-熊果苷烟酰胺β-胡萝卜素芦荟七叶树甘草酸铵等抗炎剂
α-熊果苷: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不影响对细胞的生长,是一种很好的美白剂;
烟酰胺:可以维持肌肤水润,促进肌肤真皮层的微循环,加快新陈代谢;
β-胡萝卜素:能有效抗氧化延缓衰老。
4:VC 水杨酸抗炎剂酵母提取物植物提取二甲氧基甲苯基-4-丙基间苯二酚
VC 水杨酸:能有效抑制的黑色素生长,加快新陈代谢;
各种植物提取物: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能有效预防皮肤衰老
二甲氧基甲苯基-4-丙基间苯二酚:美白效果非常强,抑制黑色素的能力要强过曲酸(安全性低)
5:传明酸甲氧基水杨酸甲VC(3-o-乙基抗坏血酸)植物提取物
传明酸:具有抗炎症和降低络氨酸酶活性的作用,美白效果比较明显,搭配VC效果更好,以及各种植物提取物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
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及作用

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及作用美白是现代人们越来越重视的一个美容领域,也是一种追求美丽的方式。
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那么,这些美白成分有哪些,它们有哪些作用呢?一、美白成分1. 熊果苷熊果苷作为一种常见的天然美白成分,其美白效果已经被广泛证实。
它能够阻止酪氨酸的氧化酶,减少黑色素的生成,从而达到美白皮肤的效果。
2. 维生素C维生素C作为一种重要的养分,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美白护肤领域。
它具有抗氧化作用,不仅可以帮助皮肤生成胶原蛋白,提高皮肤保湿度,而且还可以缩小毛孔,美白肌肤。
3. 玻尿酸玻尿酸是一种具有很强保湿作用的成分。
由于其分子小,能够深入肌肤底层,为肌肤提供充足水分,使肌肤看起来更为明亮。
4. 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种天然的美白成分,主要存在于某些植物和水果中。
它能够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减少斑点和色素的沉淀,同时具有抗氧化等多种功效。
二、美白作用1. 去除色斑许多人都会有色斑以及色素沉着的问题。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避免暴露于紫外线等刺激,使得色素沉淀更为明显。
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能够减少黑色素的沉淀,使肌肤更为白净。
2. 提亮肤色由于皮肤不同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致使局部皮肤暗沉。
美白成分的使用可以帮助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加速肌肤细胞的新陈代谢,为肌肤带来更光亮的外观。
3. 改善肌肤质就像维生素C一样,很多美白成分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它们能够清除肌肤中自由基,增强肌肤免疫力,改善肌肤质量。
总之,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可以使人们拥有更为明亮的肌肤,并且帮助减少色斑、提亮肤色、改善肌肤质等多种作用,尤其是在防晒之后使用美白产品更是能够达到更好的美白效果。
美白祛斑成分

美白祛斑成分
一般用于美白祛斑的成分有:
1. 水杨酸:具有去角质、减少色素沉着的作用,能够淡化黑斑和雀斑。
2. 熊果酸:具有渗透角质层的能力,能够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减少黑色素的产生,有效改善黑斑和色斑。
3. 珍珠粉: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美白和滋养皮肤的作用,能够淡化色斑和提亮肤色。
4.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α-酒石酸,能够抑制
黑色素的产生,淡化色斑和提亮肤色。
5. 美白祛斑草本植物提取物:如甘草根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等,具有抗氧化、美白和淡化色斑的作用。
6. 纳米粒子:如纳米银、纳米铜等,能够渗透皮肤,淡化和抑制黑色素的产生,改善斑点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肌肤不同,对成分的适应性也有所差异,选择使用美白祛斑产品时应根据自身肤质和需求进行选择,并注意可能的过敏反应和副作用。
另外,使用任何祛斑产品都需要持久均匀的使用,并结合正确的防晒措施,才能达到良好的美白和祛斑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白成分介绍受传统审美观点的影响,对于黄种人而言,相对更加重视皮肤的白皙,故而对美白作用有更为特殊的要求。
皮肤颜色主要是由黑素形成,故而,美白作用的发挥,主要有效成分是褪色剂,能够抑制黑素细胞产生黑素,这当中多以影响黑素合成的关键酶酪氨酸酶活性为主;防晒剂等能够阻挡紫外线的成分,减少紫外线诱导黑素合成增加导致皮肤变黑;一些抗氧化成分也有助于防晒和美白功效的有效发挥。
1褪色剂1.1熊果苷(arbutin):对苯二酚(氢醌hydroquinone)曾经是药妆品中最常用的褪色剂,它可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导致黑素生成减少而发挥美白作用。
但长期使用较大浓度氢醌制剂(>5%)可以引起严重的副反应,包括刺激接触性皮炎、红斑、局部白斑、色素沉着甚至外源性褐黄病[1]。
而提取自杜鹃花科植物熊果叶子的有机成分熊果苷,集高效脱色、安全可靠、绿色植物优势于一身,没有细胞毒性、刺激性、致敏性等副作用,已作为增白剂取代氢醌被广泛用于化妆品[2]。
熊果苷可以和L-多巴竞争结合酪氨酸受体位点,阻碍L-多巴氧化,从而抑制黑素生成[3],因此对雀斑、黄褐斑以及色素沉着、皮肤色素增加等有较强脱色效果,有效率达90%。
台湾FDA推荐化妆品中熊果苷含量最高可达7%[4]。
除常用的熊果苷溶液外,熊果苷还可以脂质体形式外用于皮肤,虽然渗透率略下降,但在真表皮沉积量增加,发挥作用时间更持久[5]。
最近韩国学者利用转糖基反应,合成熊果苷的衍生物β-D-glucopyranosyl-(1→6)-熊果苷,与传统熊果苷相比,其脱色效果更强,细胞毒性更少,有较高应用价值[6]。
1.2曲酸:作为一种褪色剂,曲酸(Kojic acid)在日本使用非常普遍,其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期[7]。
曲酸是一种真菌来源的衍生物,在体外研究中发现,它能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而减少黑素生成[8],从而有效降低皮肤内黑素含量,达到相应的美白效果。
曲酸对皮肤的益处不仅在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它还可以作为一种辐射保护剂[9],防护某些辐射线,保护皮肤健康;同时,它具有明确的抗氧化作用,使用也有助于清除皮肤内代谢产生的自由基,缓解皮肤由于自由基导致的损害[10]。
和对苯二酚在某些程度上类似,外用有一定刺激性,可以导致局部皮肤接触过敏等反应[11]。
台湾FDA推荐化妆品中曲酸含量不得超过2%,它通常和其他药妆物质同时使用以降低其本身的刺激性,从而使患者接受程度明显增加。
1.3 其他可能用于药妆品的有褪色剂作用的物质:甘草黄酮(Glabridin)是甘草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能有效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鞣花酸是一种多酚,由五倍子等中药提取,通过催化酪氨酸酶中活性中心的铜离子而抑制其活性,从而抑制黑素生成,可在一定程度选择性地抑制UV活化的黑素合成。
部分脂肪酸,如亚油酸等可以诱导酪氨酸酶降解,使黑素生成减少。
维生素C和维生素E均能降低酪氨酸酶活性;碧萝芷降低UV诱导的色素沉着;甘氨酸也能在一定程度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导致产生黑素减少[12]。
烟酰胺抑制黑素颗粒向表皮的转运;大豆中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BI和STI能减少黑素的转运[13]。
总之,这一类物质相对较多,种类复杂,其效果也相差甚远,临床应根据患者皮肤的具体情况选择。
2防晒成分防晒成分阻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减少反应性黑素合成,是达到美白作用的一类重要物质。
防晒类产品通常分两类:一类是复合式防晒剂,添加有一些难溶性无机物(如二氧化钛粉和氧化锌等)以提高防晒效果;另一类是从植物中提取的防晒剂,如:芦荟、甲壳素、沙棘、金丝桃等生物的萃取物,也有较强的防紫外线功能。
氧化锌和二氧化钛因其效果肯定,安全系数高,被许多厂家用为防晒霜中的主要效应成分。
其主要机理是紫外线被氧化锌和二氧化钛颗粒阻挡,不能到达皮肤而发挥防晒作用。
实际上临床使用的防晒效果主要在于这些活性物质的含量、它们在化妆品中的耦合方式及离子大小。
欧洲目前允许的26种日光防晒剂中,只有一种矿物质是二氧化钛;而美国则批准两种矿物质用于防晒,分别是氧化锌和不超过25%的二氧化钛。
有学者在体外研究中比较了氧化锌和二氧化钛对日光的防护效果,发现二氧化钛的防护效果更佳[8]。
在最大使用浓度下,目前使用氧化锌的防晒霜SPF值没有超过10的,而用氧化铝包裹的二氧化钛SPF高达38;该研究还发现,滑石粉的日光防护效果非常差,当使用浓度高达25%的时候,能达到的SPF值仅仅为1,产品防晒效果基本可以忽略[14]。
因此,氧化锌和二氧化钛防晒结果肯定,但含滑石粉作为防晒剂的美白药妆品效果则要大打折扣。
近年来,矿物质粉底有逐渐取代传统粉底的趋势。
其中欧莱雅生产的矿物质粉底,其含量也最终是氧化锌和二氧化钛。
另外,还有诸多有机防晒物质。
体外研究表明,蜂胶能够有效阻止紫外线穿透,可作为天然防晒物质[15]。
Mexoryl SX(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是欧莱雅公司的专利产品,尽管不能涵盖所有UV光谱范围,其防晒能力较强[16]。
最新研究表明,RNA片段在体内具有光保护作用[17],能在一定程度预防DNA受到的损伤。
3防晒相关成分除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导致皮肤色素增加外,紫外线刺激皮肤还能产生部分自由基,自由基造成的氧化反应,能损伤细胞成分,加速皮肤衰老。
有学者检测了紫外线照射皮肤后产生的自由基,发现绝大部分自由基是由UV A (320~400nm) 所诱导产生,其作用深度可达真皮深层[18]。
在这一层次,UV A诱导产生的自由基对胶原及成纤维细胞的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一些具有相应抗氧化作用的成分,能有助于防晒及美白作用的有效发挥,故而被叫做防晒相关成分。
常见的有维生素C,它具有光防护和抗氧化效果。
还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素合成,有助于临床上改善黄褐斑及黑子[19]。
维生素E (生育酚) 为脂溶性维生素,口服能有效保护细胞膜脂质不被氧化,能中和部分自由基,降低UV照射之后引起的细胞灼伤[20]。
有证据表明,局部外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均能降低酪氨酸酶活性,使其抗氧化活性及光保护效果得到协同增强[21]。
4小结本节简要介绍了药妆品中美白成分的主要种类和相应作用机理,希望患者和临床医生对这些有进一步的了解。
日常应用中,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皮肤情况,选择有效且合适的药妆品,充分保证美白效果的发挥,尽可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参考文献][1]Charln R,Barcaui CB,Kac BK,et al. Hydroquinone-induced exogenous ochronosis: a report of four cases and usefulness of dermoscopy[J].Int J Dermatol,2008,47(1):19-23.[2]Parejo I,Viladomat F,Bastida J,et al. A single extraction step i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rbutin in bearberry (Arctostaphylos uva-ursi) leave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Phytochem Anal,2001 ,12(5):336-339.[3]Masse MO,Duvallet V,Borremans M,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kojic acid and arbutine in skin-whitening cosmetics[J].Int J Cosmet Sci,2001,23(4):219-232.[4]Lin YH,Yang YH,Wu SM.Experimental design an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for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arbutin, kojic acid and hydroquinone in cosmetics[J].J Pharm Biomed Anal,2007,44(1):279-282.[5]Wen AH,Choi MK,Kim DD.Formulation of liposome for topical delivery of arbutin[J].Arch Pharm Res,2006,29(12):1187-1192.[6]Jun SY,Park KM,Choi KW,et al.Inhibitory effects of arbutin-beta-glycosides synthesized from enzymatic transglycosylation for melanogenesis[J].Biotechnol Lett,2008,30(4):743-748.[7]Bentley R.From miso,sakéand shoyu to cosmetics: a century of science for kojic acid[J].Nat Prod Rep, 2006,23(6):1046-1062.[8]Noh JM,Kwak SY,Kim DH,et al.Kojic acid-tripeptide amide as a new tyrosinase inhibitor[J].Biopolymers,2007,88(2):300-307.[9]Emami S,Hosseinimehr SJ,Taghdisi SM,et al.Kojic acid and its manganese and zinc complexes as potential radioprotective agents[J].Bioorg Med Chem Lett,2007,17(1):45-48.[10]Niwa Y,Akamatsu H.Kojic acid scavenges free radicals while potentiatingleukocyte functions including free radical generation[J].Inflammation,1991,15(4):303-315.[11]Nakagawa M,Kawai K.Contact allergy to kojic acid in skin care products[J].Contact Dermatitis,1995,32(1):9-13.[12]Ishikawa M,Kawase I,Ishii F.Glycine inhibits melanogenesis in vitro and causes hypopigmentation in vivo[J].Biol Pharm Bull,2007,30(11):2031-2036.[13]Rendon MI,Gaviria JI.Review of skin- lightening agents[J]. Dermatol Surg,2005,31(7 Pt 2):886-889.[14]Couteau C,Alami S,Guitton M, et al.Mineral filters in sunscreen products--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zinc oxide and titanium dioxide by in vitro method[J].Pharmazie,2008,63(1):58-60.[15]Couteau C,Pommier M,Paparis E,et al.Photoprotective activity of propolis[J].Nat Prod Res,2008,22(3):264-268.[16]Moyal D.Prevention of ultraviolet-induced skin pigmentation[J]. 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 2004,20(5):243-247.[17]Ke MS,Camouse MM,Swain FR,et al.UV protective effects of DNA repair enzymes and RNA lotion[J].Photochem Photobiol,2008,84(1):180-184.[18]Herrling T,Jung K,Fuchs J.Measurements of UV-generated free radicals/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 skin[J]. Spectrochim Acta A Mol Biomol Spectrosc,2006,63(4):840-845.[19]Farris PK.Topical vitamin C: a useful agent for treating photoaging and other dermatologic conditions[J].Dermatol Surg,2005,31:814-817.[20]Pinnell SR.Cutaneous photodamage, oxidative stress,and topical antioxidant protection[J].J Am Acad Dermatol,2003,48:1-19.[21]Burke KE.Interaction of vitamins C and E as better cosmeceuticals[J].Dermatol Ther,2007,20(5):31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