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课件

2. 某档节目中,嘉宾声情并茂的朗读,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假如让你在该节目中朗读下面的句子,你应该怎样朗读
?
D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A. 语调低沉缓慢,读出胸有成竹的气势。
B. 语调低沉缓慢,读出决心振兴中华的担当。
C. 语调激昂有力,读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点拨: 这两句话直抒胸臆,感情饱满地赞颂了少年中国“与
天不老”,讴歌了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朗读时语调应 该是激昂有力的,读出建设祖国、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举 )(世 )闻名
处 ② 积( ) 心 (
)虑 沥 血
意忘
③呕心高( 采)( )
臭 ④名 得 (
民过着①( )、③( )的生活。如今,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日益改善,实现⑦了( ⑤)、( )的愿
望。
点拨: 本题考查词语的积累与运用。补充词语时,注意不要写
错别字。选词填空时,要分析语境,并结合词语的意思来选 择。
五、默写古诗《示儿》,注意把字写工整、美观,最后写出作者。
家 王 但死 祭 师 悲去 无 北 不元 忘 定 见知 示 告 中 九万 儿 陆乃 原 州事 游翁 日 同空 诗。 , 。,
都表示主意多
坏主意很多
呕心沥血:形
容费尽心血。
处心积虑:千
方百计地盘算 (多含贬义)。
费尽心血做好事
都形容想尽办法 谋划好久
挖空心思做坏事
赞赏 嘉许 褒扬 喜爱 举世闻名 兴高采烈 足智多谋 臭名远扬 得意忘形 诡计多端
呕心沥血 处心积虑
四单元语文园地第一课时语文五年级上册PPT课件部编版

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顿号的用法常为:
水果种类
①表示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物,较逗号而言,顿号用在停顿时间稍短的词语或短句中。
②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如:我将从两个方面叙述:一、语文是什么?二、怎样
学好语文?
③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如: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
通过学习,你现在知道顿号的用法了吗?注意和逗号用法区 分开,下面我们就来检验一遍,请同学们为以下句子增添正确的 标点符号。
◇ 毽子越做越讲究 有黑鸡毛 白鸡毛 芦 花鸡毛等 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 桃树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杏树 梨树 你不让我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 文园地四》第1课时
【主题:爱国情怀】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楚囊之情
第一章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读本单元的课文,我们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如,了解了南宋统 治者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就更能体会陆游"但悲不见九 州同"的伤痛和林升"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愤慨。
我不让你
通过学习,你现在知道顿号的用法了吗?注意和逗号用法区 分开,下面我们就来检验一遍,请同学们为以下句子增添正确的 标点符号。
语文园地四
结合资料,解决困惑之处。
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精巧的仅仅是这四处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2、学生互相纠错,重点指导易错字。
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答案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huǐmièbùkěgūliàng jǔshìwén míng zhòng xīng gǒng yuèjīn bìhuīhuáng毁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diàn táng tíng tái lóu géxiàng zhēng fǎng zhào shīqíng huàyìjiàn zhù殿堂亭台楼阁象征仿照诗情画意建筑màn yóu tiān nán hǎi běi bǎo lǎn fēng jǐng míng shèng jìng jièhóng wěi 漫游天南海北饱览风景名胜境界宏伟qízhēn yìbǎo bówùguǎn tǒng tǒng bān yùn xiāo huǐzuìzhèng奇珍异宝博物馆统统搬运销毁罪证fèng mìng máo dùn hóu lóng奉命矛盾喉咙二、交流平台。
读本单元的课文,我们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从而更深入的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
如,了解了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就更能体会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伤痛和林升“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愤慨。
我们还可以结合更多的资料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
如,通过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把课文中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
如,读出《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痛惜)之情、《少年中国说(节选)》表达的(壮志豪情)。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

褒义词积累
见义勇为 奋不顾身 舍身取义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勇往直前 助人为乐 拾金不昧 舍己为人 大义凛然 百折不挠
贬义词积累
心猿意马 认贼作父 东窗事发 非言非语 蝇营狗狗 有始无终 三心二意 为非作歹 胡言乱语 为虎作伥
读前两个句子,体会顿号的不同用法,再给最 后一句加上标点。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
词句段运用
下面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选择 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举世闻名 兴高采烈 足智多谋 呕心沥血 臭名远扬 得意忘形 诡计多端 处心积虑
褒义词 贬义词
举世闻名 兴高采烈 足智多谋 呕心沥血 臭名远扬 得意忘形 诡计多端 处心积虑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臭名远扬:坏名声传得很远。
“闯”“掠”“拿”“搬”等一系列的动 词,我们可以看出侵略者是如何抢掠圆明园的 文物的,也可以看出强盗的贪婪,要读出自己 的悲愤与无奈。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 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 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 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通过一系列的排比,语气一步步加强, 我们再读的时候,要读出对中国少年的期望, 读出力量,做到铿锵有力,语气激昂。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把课文中丰富的 情感表现出来。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 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
读出《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痛惜之情、 《少年中国说(节选)》表达的豪情壮志。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 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 掉。
这些是形容国家昌盛,兴盛,社会稳定, 人民安居乐业的词语。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基础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基础练习及答案一、根据本学期课内外的学习积累填空。
1.名著经典可以让我们结识许多值得敬佩的人物,根据下列人物形象写写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越多越好。
最少写两个。
蔺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猎人海力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言志。
在看不到祖国统一,受遗憾悲愤之情袭扰的陆游笔下就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怆之言;期待杰出人物涌现来挽救垂危国家的龚自珍笔下就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奇特想象;梁启超先生则用:“美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力语句表达了对少年中国与天齐寿的祝福和对中国少年与国家共命运的呼唤。
3.宋代理学家朱熹一生读书不断,笔耕不辍。
提到他对读书的认识,人们总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的名言和“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的经典诗句。
二、日积月累。
1._______,戒奢以俭。
不饱食______,不弃功______。
2.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学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他还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到之中,_______最急。
曾国藩则认为.读书第一要有______,第二要有_______,第三要有________。
3.《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_____,他在文中诉说了中国人的强国梦想:红日初升,_______。
_______,_______。
4.请认真默写张继的《枫桥夜泊》。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优质课件(共57张PPT)

调整语速、语调、节奏,有感情地朗读
了解语速、语调、节奏
语速 语调 节奏
快速 慢速
热烈、急切、欢快等 安闲、平静、失望等
高升调、降抑调、平直调、曲折调
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 舒缓型、紧张型
课外找来一篇文章读一读,看谁读的情感 更饱满。
词句段运用 下面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臭名远扬——那些卖国求荣的人,那些 毫无底线地搜刮钱财的 人,那些为了私利而谋 害他人的人……必定臭 名远扬,遭人唾弃。
读前两个句子,体会顿号的用法,再给最 后一句加上标点。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 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 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 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形容政治混乱时 期人民处在极端 困苦的环境中。 家破人亡: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形容家遭 不幸的惨相。
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 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哀鸿,哀 鸣的大雁。
民不聊生:人民没办法生活。 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也
指内部的纠纷和外部的压力。
读着这些词语,你的脑海中呈现出怎样 的画面呢?
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
人物历史背景 ……
体会人物的情感
《示儿》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 (爱国情怀)
《小岛》
我国海疆以及海疆战士的生活 (将军的复杂情感)
通过朗读,表现出课文中丰富的情感。
《圆明园的毁灭》 《少年中国说(节选)》
痛惜之情 语速、语调、节奏
壮志豪情 表现课文的情感
根据交流平台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如何体会 课文蕴含的情感。
语文园地四
交流平台
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蕴含的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梳理

古诗三首(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1、《示儿》的大意:我本来就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与我无关;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没能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我。
《示儿》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2、《题临安邸》的大意: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西湖上的达官贵人们寻欢作乐,这种情况何时才能停止呢?暖洋洋的春风使贵人们沉醉其中,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曾经的古都汴梁。
“醉”的意思是沉醉,“游人”指的是只顾玩乐的权贵。
我感受到诗人愤怒和忧虑之情,这句话可以用悲愤的语调来读。
《题临安邸》讽刺了南宋权贵们忘记国难,醉生梦死,苟且偷安。
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3、《己亥杂诗》的大意: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人们不敢发表意见的局面实在让人心痛。
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方式,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
《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期待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社会变革的抱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4、《示儿》中,诗人的遗恨是但悲不见九州同,诗人的遗愿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原句回答)。
5、《己亥杂诗》中的“九州”指的是全国。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的力量、尖锐猛烈的变革。
读着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才辈出,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6、《己亥杂诗》:“己亥”指的是年份。
“杂诗”一般是指诗人随感而做的无题诗,诗题的意思是己亥年诗人随感而做的诗。
少年中国说(节选)1、《少年中国说》作者是梁启超,文章包含着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激励中国少年发愤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
2、课文第二自然段运用象征的手法,描绘的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
其中写到的景物有:(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这一段读的时候,语气应该高昂一些,理由:这一段歌颂了中国少年发愤图强的精神,赞美之情达到了高潮,充满豪情。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优秀教研导学案

单元学习任务“知人论世”读诗歌【课内挖掘】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为例。
当时的南宋与金对峙,金兵入侵肆无忌惮,南宋偏安一隅,议和纳币称臣,出现战、和的争议。
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此诗便反映了当时的状况。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曾向朝廷上《美芹十论》陈述策略,不被采纳。
42岁被贬乡居,20多年后,韩侂胄把持朝政,企图用北伐中原之事来钓誉固位,起用辛弃疾,让他在抗金前线镇江当知府。
辛弃疾一心雪耻复国,初到镇江就积极为北伐做准备,而韩侂胄等人政治腐败,急于事功,辛弃疾对这种政治局面忧心忡忡,由此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有扶倾持危的责任感,有抗金救国当仁不让的热情,从某种意义上讲,本词可看作是他向宰相韩侂胄递的谏书。
最终,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
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这首词虽有豪放之因素,但细究可发现,此词风格非“豪放”一词所能全面概括的。
从整体上来看,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悲壮苍凉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己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
这就为本词定下了较高的格调。
仲谋,即指三国时代吴国国主孙权,他继承父兄基业,西拒黄祖,北抗曹操,战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迁都建康,称霸江东,为世人公认的一代英雄豪杰。
辛弃疾对孙权很是佩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
1127年,金兵南下,攻取了北宋首都东京,徽钦二帝以及大量皇族、朝臣等三千多人做了俘虏,被掳到了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不过在这当中有个漏网之鱼,那就是康王赵构。
金兵在消灭北宋后,并没有南下,在扶植了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后,撤兵了。
不过当地人对于张邦昌这种汉奸痛恨有加,要求他退位。
面对强大的压力,张邦昌也没有任何办法。
而康王赵构作为唯一名正言顺的人,就这样走上了历史前台,建立了南宋。
外敌压境内乱纷纷,南宋统治者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偏安一隅?
张邦昌的下场自然非常惨。
不过也由于张邦昌被废,到底了金国再次南侵。
宋高宗也曾利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企图阻止这一切。
可是随着形势的变化,他做起了逃跑派,一路南逃,过淮河,渡长江,到了浙江。
在这个过程中,南宋竟然还发生了兵变,把赵构吓出了一身冷汗。
当然了,最害怕的肯定还是金兵,他一路是一直向金国释放善意,祈求退兵。
虽然南宋统治者做了投降派,但南宋上下主战的人还是非常多,面对金兵南下,奋起抵抗,使得金兵并没有占到什么优势,反而狼狈不堪。
尤其是韩世忠和岳飞,在抗击金兵的过程中,利用地理优势,打得金兵溃败,从此再不敢渡江。
随后,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将领,也进行过北伐,击溃过伪齐和金国的联军。
但宋高宗因为种种政治原因一心议和,特别是宋高宗任用秦桧为相后,求和的心更加坚定了。
在以莫须有的罪名加害岳飞后,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以秦岭至淮河一线为界,向金称臣纳贡。
在宋高宗之后,两国趋于相对稳定。
金国也有几次南侵,但大都半途而废,孝宗也进行了北伐,但也未能收复国土。
尤其是宋孝宗改革朝政,使得羸弱的南宋大有改观。
但在北伐不利的情况下,孝宗不得已与金和谈,这就是“隆兴和议”。
随后,南宋面临的外患压力有所减少,这是因为金国走向了衰落,同时面临蒙古的步步紧逼,自己都快亡国了,哪里还顾得上南宋。
不过南宋也是不思进取,中后期,政治腐败,奸臣辈出,还出现了韩党专权、史弥远专权。
如果不是蒙古的出现,消灭了金国,南宋的命运还未可知了。
金灭亡之后,南宋没有换来一时的安宁,反而失去了金国这个屏障,让自己面对更为强大的蒙古。
虽然蒙古初期,在进攻南宋时表现一般,但当回过神来,全力对付南宋的时候,彻底击溃了南宋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