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指标说明

合集下载

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年鉴是一种汇总了各种统计数据的出版物,用于记录和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年鉴的主要统计指标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人口指标、环境指标等,下面我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解释。

1.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统计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产值、农业产值、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外贸进出口额等。

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的总体水平、产业结构、财政状况、对外经济合作等情况。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包括劳动力就业率、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支出、社会福利支出等。

这些指标可以揭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政策等情况。

3.人口指标:人口指标是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状况的统计指标,包括总人口数、人口密度、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规模、人口分布、人口结构等情况,对人口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

4.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状况的统计指标,包括能源消耗、资源利用、空气质量、水质状况、森林覆盖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保护状况、资源利用情况、生态环境质量等,对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年鉴主要统计指标的解释,它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数据基础,用于揭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发展状况、问题和趋势,为政府决策、学术研究和公众了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年鉴还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和跨国比较,帮助我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因此,年鉴的编制和应用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0年和1991年数据)城市国内生产总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0年和1991年数据)城市国内生产总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558.13 98.2
57.19 41.66 68.79 49.94 70.73
8.1 82.4
6.8 4.91 8.52 5.46
永州 冷水滩 怀化 洪江 吉首 大庸(张家界) 涟源 汨罗 沅江 韶山 广东 广州 韶关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江门 湛江 茂名 惠州 肇庆 潮州 梅州 中山 东莞 汕尾 河源 阳江 清远 广西 南宁 柳州 桂林 梧州 北海 凭祥 合山 玉林 百色 河池 钦州 贵港 海南 海口 三亚 通什 四川 成都 重庆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80.4 82.66 54.91 89.26 69.14 36.69
8.59
4.75 13.11
舟山 瑞安 萧山 江山 义乌 东阳 慈溪 奉化 诸暨 黄岩 龙泉 安徽 合肥 芜湖 蚌埠 淮南 马鞍山 淮北 铜陵 安庆 黄山 阜阳 六安 宿州 滁州 巢湖 亳州 宣州 贵池 界首 福建 福州 厦门 莆田 三明 泉州 漳州 南平 龙岩 邵武 永安 石狮 宁德 武夷山 福安 漳平 福清 江西 南昌 景德镇 萍乡 九江 新余 鹰潭 上饶 临川 吉安 赣州
7.76 0.92 2.73 988.34 202.82 187.06 106.31 64.45 41.49 51.15 59.07 38.67 19.9 42.44 42.3 56.88 32.91
42.9
378.14 110.01
86.62 43.2
20.39 34.18 22.54
6.81 8.93 2.83 10.91
1.04 1.86 12.22 4.52
3.9 9.57 14.37 23.08 17.43 4.52 0.12 855.82 176.79 216.8 36.48 24.09 40.51 52.32 61.17 25.37 27.87 68.31

城市建设统计指标解释

城市建设统计指标解释

城市建设统计指标解释第一部分综合一、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N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如企业、住户和政府。

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同时也有一部分以生产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统称支付给国外(或地区外)的要素收入,同样,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统称来自国外(或地区外)的要素收入。

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两者之间的关系用计算公式表示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或地区外)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或地区外)的要素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因为缩写GD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货物(非固定资产)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总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总产出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包括本期生产的已出售和可供出售的货物和服务、在建工程及自产自用消费品和自制固定资产价值。

通常主要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产出包括市场产出、为自己最终使用产出和非市场产出。

市场产出指在市场上按有经济意义的价格出后或其它方式处置的产出(品);或者打算在市场上出售或其它方式处置的产出(品)。

中国统计年鉴2024全国各省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及床位利用情况(2024年

中国统计年鉴2024全国各省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及床位利用情况(2024年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以下是2024年全国各省市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及床位利用情况的相关数据。

在医疗床位方面,全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数量为693.45万张,综合医院床位数为415.03万张,卫生院床位数为191.31万张,诊所床位数为87.11万张。

全国医疗机构床位利用率为75.3%,其中综合医院床位利用率为69.1%,卫生院床位利用率为75.7%,诊所床位利用率为83.3%。

从区域角度来看,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是综合医院数量最多的地方,分别为584家、584家、5008家、4118家;而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则是综合医院数量最少的地方,分别为41家、10家、117家、126家。

床位数量上,广东省、山东省、四川省、江苏省是床位数量最多的地方,分别为37.87万张、37.73万张、35.64万张、35.13万张;而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则是床位数量最少的地方,分别为2416张、4394张、6236张、8158张。

除了综合医院,全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和床位利用情况也非常重要。

根据数据,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在卫生院数量和床位数量上占据较大优势,分别为445家、1349家、8473家(卫生院),床位数量分别为43.62万张、30.05万张、56.76万张。

而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卫生院数量和床位数量上较少,分别为41家、126家、200家(卫生院),床位数量为5.28万张、7.26万张、2.42万张。

诊所在全国各省市区医疗卫生机构中数量最多,其中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诊所数量较大,分别为47.7万家、30.08万家、20.98万家、19.52万家;而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诊所数量较少,分别为1119家、862家、769家、97.03万家。

综合医院床位利用率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普遍较低,其中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综合医院床位利用率最低,分别为47.2%、48.9%、52.4%;而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综合医院床位利用率相对较高,分别为75.2%、74.2%、72.5%。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是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主办的、全面反映中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

从1985年开始,每年12月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会收录并出版发布全国656个建制城市(含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县级城市)上一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等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年鉴。

出版背景
最新一期是2015年12月出版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5》,主要统计了全国653个建制城市(含地级以上城市和县级城市)2014年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数据。

主要内容
本年鉴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国城市行政区划,列有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城市分布情况;第二、三部分分别是地级以上城市统计资料和县级城市统计资料,具体包括人口、劳动力及土地资源、综合经济、工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贸易、外经、固定资产投资、教育、文化、卫生、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市政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数据;第四部分是附录,为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从1997年开始,地级以上城市和县级城市分别采用不同的统计制度,有些指标在两类城市之间不具有可比性,故本年鉴将地级以上城市和县级城市统计资料分为独立的两部分。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5》本年鉴所涉及的全国或全部城市统计资料,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年鉴表中所列“全市”为城市的全部行政区域,包括城区、辖县、辖市;“市辖区”包括所有城区不包括辖县和辖市。

武汉市辖区不包含黄陂区、新州区、江夏区和蔡甸区数据。

年鉴中一些数据为时点数据时点为2014年年底。

19-17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35个大中城市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全国与各城市2005-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

19-17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35个大中城市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全国与各城市2005-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

#住 宅
本年土地 购置面积 (万平方米)
本年开发 土地面积 (万平方米)
12528 37420 15924 10399 10840
8251 8680 11433 8092 8932 28981 19708 24360 16202 13069 14381 33715 8276 12161 12373 8156 12678 7796 21582
107.27
2018 福 州
1439.68
966.43
85.49
2018 厦 门
884.58
536.32
76.02
2018 南 昌
890.43
612.79
57.95
2018 济 南
1370.43
929.59
104.71
2018 青 岛
1485.21
1034.84
98.47
2018 郑 州
3258.41
1079.25 1357.10
305.71 976.82 867.63
55518.92 696.19
1249.87 844.69 839.42 396.05
1354.82 775.95
1288.44 1050.58 1767.01 1220.73 1675.98 1624.38 1389.58 1711.05
529.42 1846.31 1236.30 1808.02 3712.11 3646.94 2386.74 1550.28
#住 宅
45493.09 526.76
1140.73 723.90 771.21 342.43
1202.67 702.09
1116.08 920.00
1333.29 982.65

【VIP专享】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3

【VIP专享】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3

四、附录Appendix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一、行政区划、人口、劳动力及土地资源所辖行政区、县(旗)、县级市数指报告期内经民政部门批准,本市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内所有的区、县(旗)、县级市。

年末总人口是指本市本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总数,为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数。

年平均人口指一年内各个时点的人口的平均数。

年平均人口数是综合反映年内的人口规模的主要指标,也是计算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的必要指标。

其计算方法可利用一年中12个月的月末人口相加除以12求得,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根据年初人口数加年末人口数除以2计算求得。

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数是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

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工作人员,港、澳、台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

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行政区域土地面积是指在该行政区划内的全部土地面积(包括水面面积)。

计算土地面积以行政区划为准。

建成区面积指市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包括市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近郊区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建设用地(如机场、污水处理厂、通讯电台)。

居住用地面积指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二、综合经济地区生产总值(GRP)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包括:(1)税收收入;(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非税收入;(4)贷款转回收本金收入(5)转移性收入。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包括:(1)一般公共服务;(2)外交;(3)国防;(4)公共安全;(5)教育;(6)科学技术;(7)文化体育与传媒;(8)社会保障和就业;(9)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0)医疗卫生;(11)环境保护;(12)城乡社区事务;(13)农林水事务;(14)交通运输;(15)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6)其他支出;(17)转移性支出。

中国统计年鉴的apa格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统计年鉴的apa格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统计年鉴的apa格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撰写中国统计年鉴的APA格式文章时,我们首先需要对该年鉴的概述进行介绍。

中国统计年鉴是由中国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一本重要统计资料参考书,对于了解中国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统计年鉴内容丰富,包含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图表和文字说明。

它主要以年度数据为基础,涵盖了中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人口与就业、固定资产投资、能源资源环境、价格指数、对外经济贸易、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多个领域的统计数据。

中国统计年鉴的编制非常严谨,数据来源可靠,统计方法科学,因此在学术研究、经济决策、社会发展规划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统计年鉴的APA格式进行研究,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在撰写学术论文、报告等中如何正确引用和参考中国统计年鉴的信息。

同时,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也将对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一丰富的统计资料资源来支持和促进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围绕以下主要方面展开: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阐述: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个概述,介绍中国统计年鉴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中国统计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会解释为什么选择中国统计年鉴作为研究对象,并简要介绍本文的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重点探讨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将涵盖中国统计年鉴的历史背景、编制机构以及年鉴包含的主要内容和信息。

我们将介绍年鉴的组织结构、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并探讨其编制过程中的挑战和改进措施。

我们还将分析年鉴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提供一些相关案例和统计数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第二个要点将重点关注中国统计年鉴在决策制定、政策评估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应用。

我们将介绍年鉴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变化、人口统计、环境保护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指标说明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是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份综合性年度统计资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统计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各个城市的经济、人口、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指标及其说明:
1. 城市GDP:指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城市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

2. 人口规模:指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可以了解城市的人口密度和人口增长情况。

3. 城市化率:指城市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程度。

4.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年的可支配收入,反映了城市居民的经济实力。

5. 消费水平:指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包括食品、衣物、住房、交通等方面的消费支出。

6. 教育水平:指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包括文化程度、学历等方面的指标。

7. 就业率:指城市的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反映了城市的就业情况。

8. 城市犯罪率:指城市的犯罪行为发生率,反映了城市的治安情况。

9. 环境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情况、噪音污染等方面的指标,反映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10. 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方面的设施情况,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水平。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各个城市的发展情况和差异,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决策和参考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