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与文物鉴赏大纲-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2001690001课程名称: 纳米与高分子材料开课院系: 材料学院制订(修订)人: 邓远名审核人:批准人:2017年4月26 日修订课程名称:纳米与高分子材料英文名称:Polymer based Nanomaterials总学时:36 其中:实验课0 学时学分:2先修课程: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教材:高分子/材料/化学领域顶级综述期刊参考教材:高分子/材料/化学领域顶级期刊授课对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性质:专业选修教学目标:纳米与高分子材料课程要求通过跟踪学习顶级综述期刊中聚合物基纳米材料相关论文,把握本领域研究前沿,了解高分子纳米材料特别是自组装领域的重要课题和挑战,掌握高分子及其纳米材料的常见制备方法和应用前景。
认识到纳米粒子表面、粒子间界面及其相互作用对纳米粒子的稳定、高级组装粒子的构筑和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决定性作用,并能初步将这些基础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其在新材料领域中应用。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主要介绍高分子基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粒子、多空材料及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性能以及应用,聚合物纳米材料的稳定机制,纳米材料界面问题,以及无机纳米材料对聚合物基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
这些内容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重点是掌握结构明确聚合物及其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纳米粒子的再组装,聚合物表界面在纳米构筑中的作用及对聚合物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稳定机制和纳米粒子的再组装是当前自组装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基础问题。
因此,正确理解和掌握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稳定机制,纳米粒子表面、及纳米粒子之间的界面和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构筑高级组装结构的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通过将教师讲授、多媒体、课堂提问,学生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和课程论文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该门课程。
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第二部分

【遗迹】 指古代的人们进行各种活动后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窖藏
及 游牧民族所遗留下的活动痕迹等。其中遗址又可细分为城堡、废墟、宫殿、村址、居址、作坊址、寺 庙址等,还包括山地矿穴、采石坑、窖穴、仓库、水井、窑址、壕沟、栅栏、围墙、界壕等等。
【树木年轮断代】 利用古代木材断代法以确定古代遗迹年代的一种方法。树木生长,每年 【穆斯堡尔断代】 埋藏在地下、水下或地表的陶片,受到高能宇宙射线和地层内天然放射 【放射性碳素断代】 测定古代遗存绝对年代的一种方法。自然界中的碳有其放射性的同 【热释光断代】根据岩石自古以来受到天然射线辐照而俘获的电子几亿年来被牢 固地捕捉
马踏飞燕 - 形状外观 马踏飞燕的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 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 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 跑疾速的雄姿。
马踏飞燕 - 力学分析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 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
马踏飞燕马踏飞燕马踏飞燕发现发现1969年9月10日下午甘肃省武威地区金羊乡新鲜大队的民工在武威县北郊一公里处雷祖庙的雷台之下开挖战备地道时无意间挖掘出了一座东汉的将军墓出土了相当可观的一批青铜车马佣
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Primarily authentication and col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铜车马的发掘
1978 年 6、7 月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冢西侧约 20 米处钻探,当探铲进入到地下 7 米左右深度时,碰到了坚硬的物体。一个金光闪闪的泡状物体随探铲破土而出。根据其形 状和花纹,考古专家们立即断定,这是一个金质的马饰品,如果它是马洛头上的一个金泡, 那么,地下就可能埋有马车。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22202005课程名称:《高分子物理》开课院系: 材料学院制订(修订)人:陈仕国审核人:批准人:2010 年 09月 20 日制(修)订课程名称: 高分子物理英文名称: Polymer Physics总学时: 54 其中:实验课0学时学分: 3.0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教材:何曼君、张红东、陈维孝主编《高分子物理》(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参考教材:方征平、宋义虎、浓烈主编《高分子物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董炎明胡晓兰主编,高分子物理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10)课程性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生专业必修课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悉高分子科学的基本概念,掌握高分子的结构特点及高聚物的基本物理性能,了解各种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能力。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以物理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为基础,又为后继课程高分子成型加工等打下理论基础。
高分子物理学是研究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科学,也是研究聚合物分子运动规律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有关聚合物的多层次结构、分子运动及主要物理、机械性能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为从事高分子设计、改性、加工,应用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章高分子的链结构高分子的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和键接方式、空间排列及支化、交联等问题。
高分子链的内旋转、构象、柔顺性概念,高分子链的均方末端距和均方旋转半径,高分子链柔顺性的表征。
第二章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聚合物的非晶态和晶态结构特征以及结晶度的测试方法;高分子的结晶动力学、结晶热力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取向概念及其对性能的影响;高分子液晶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共混物的织态结构特征及其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第三章高分子材料的溶液性质高聚物的溶解特性,溶度参数概念;高分子稀溶液、亚浓溶液及浓溶液的特性,高分子在溶液中的形态和尺寸;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混合热、混合熵和混合自由能等),流体力学性质(扩散、粘度等);高分子溶液的相图及聚合物-聚合物相容性概念。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22202009课程名称: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B开课院系: 材料学院制订(修订)人: 李均钦审核人:批准人:2010 年9月18 日制(修)订课程名称:材料科学研究方法B英文名称: Research Methods in Materials Science B总学时: 54学时学分: 3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化学教材:《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王富耻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参考教材:1.《高分子近代测试分析技术》,第1版,曾幸荣,吴振耀.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2.《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第2版,汪昆华,罗传秋,周啸.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3.《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第3版,常铁军,刘喜军主编,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授课对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种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技术和应用,从而使学生在毕业论文课题和今后工作中能够运用合适的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对所研究的材料进行分析表征。
在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及热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与方法,了解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光电子能谱与俄歇电子能谱、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等原理及方法等。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主要讲授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分析与电子探针、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核磁共振分析技术、热分析技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X射线衍射分析、光电子能谱与俄歇电子能谱。
课程内容包括:电子与物质的交互作用、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材料表面分析技术、扫描探针显微镜、核磁共振与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热分析技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及色谱及质谱联机技术、X射线物理学基础、X 射线衍射方法等。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23209921课程名称: 磁性材料开课院系: 材料学院制订(修订)人:朱德亮审核人:批准人:2007年 8月 31日制(修)订课程名称: 磁性材料英文名称: Advanced Magnetism Materials总学时: 36 其中:实验课 0 学时学分: 2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教材: 《磁学基础与磁性材料》严密彭晓领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参考教材: 《磁性材料》田民波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磁电子学》焦正宽曹光旱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磁性物理学》宛福德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磁功能材料》孙光飞强文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课程性质: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选修课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较少的教学时间内对磁学原理及磁性材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熟悉各种门类的磁性材料及其应用,为研究和开发各种磁性材料打下基础。
课程简介: 该课程从电子结构及晶体结构两个层次探讨磁学基础理论和磁性材料的制备、性能和检测,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磁学和材料磁性的基础理论和主要概念,包括各种磁性、磁性材料中的基本现象、磁畴结构、技术磁化和动态磁化理论等。
第二部分阐述主要门类的磁性材料,包括软磁材料、永磁材料、磁记录材料、磁电阻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和磁性液体等。
第二部分中涉及到的磁学概念和原理,在第一部分都有介绍。
磁性材料已成为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重要的基础材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既掌握磁学的基本理论,也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一些基础知识,为研究和开发各种磁性材料打下必备的基础。
课程的重点是了解目前已广泛应用以及即将获得重要应用的各门类的磁性材料。
课程的难点是对磁学重要物理概念以及主要理论的理解,授课过程中对磁学理论的叙述以满足磁性材料的学习和研究为目的,对物理学和数学的阐述不宜过深,应避免复杂的数学推导和过深的理论描述。
教学内容:1.磁学基础知识(1)理解一些重要的磁学概念,了解材料的磁化以及磁性和磁性材料的分类。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新材料前沿与应用开课院系: 材料学院制订(修订)人:审核人:批准人:2015 年4月15 日制(修)订课程名称:新材料前沿与应用英文名称: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Materials总学时: 9学时学分: 0.5先修课程: 材料基础化学、材料物理基础、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教材:无参考教材:1.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 Introduction》, 8th. W.D. Callister & D.G. Rethwisch著. 出版社:John Wiley & Sons, Incorporation2. 《材料科学导论》. 冯端, 师昌绪, 刘志国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3.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Hee-Gweon Woo, Hong Li. 浙江大学出版社,Spinger4. 《Deformation and Flow of Polymeric Materials》. Helmut Münstedt, Friedrich Rudolf Schwarzl . Spinger5. 《The defect Chemistry of Metal Oxides》(影印版). D.M. Smyth 著.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6. 《陶瓷导论》. (美)金格瑞(Kingery, W.D.)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 《固体发光材料》. 孙家跃, 杜海燕, 胡文祥. 化学工业出版社8.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 张立德, 牟季美著. 科学出版社9. 《Carbon Nanotubes and Related Structures》. Peter J. F. Harri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0. 《半导体物理学》. 叶良修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11.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赵麦群, 雷阿丽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授课对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性质:专业选修教学目标: 该课程通过带毕业论文的老师向所带学生讲自己的科研课题、毕业论文课题背景和理论基础,实现毕业论文课题实验和专业性选修课程紧密结合,让学生快速入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厚实的专业素养。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23209927课程名称: 低维材料开课院系: 材料学院制订(修订)人:审核人:批准人:2007年7月16日制(修)订课程名称:低维材料英文名称: Low-dimensional materials总学时: 36 其中:实验课0 学时学分: 2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普通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教材:《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张立德,牟季美著;科学出版社参考教材:《纳米科学与技术》—白春礼著;云南科技出版社《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王世敏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授课对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教学目标:低维材料不同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具有各种量子效应和独特的光、电、热、声、力、化学和生物性能,在未来的各种功能器件的应用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一类通过能带工程而获得的可控性能具有与体材料截然不同的新型材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低维材料的设计以及相关的制备和表征方法。
知了科学前沿及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为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简介:低维材料通指材料的线度比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或电子的平均自由程短(或相当)的材料,即电子在运动时受到了限制,常常包括三维体材料之外的二维、一维和零维材料。
低维材料是一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联系的新型学科,本课程紧跟当代最新成就和前沿,重点介绍:在1个方向上受到限制的超晶格或量子阱(二维材料);2个方向上受到限制的量子线(一维材料);以及在3个方向都受到限制的量子点(零维材料)的制备、表征及物性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当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新成果、新观点和新理论。
本课程具有最新实时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新思路和应用信息。
教学内容:1.零维材料(1)纳米颗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效应;(2)纳米颗粒的结构与物理性质;(3)纳米微粒的化学性质;(4)纳米微粒的制备与表面修饰;(5)纳米微粒尺寸的表征。
2. 一维材料(1)碳纳米管(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碳的杂化形式及其空间网络,单壁碳纳米管的晶体结构,碳纳米管的物性与应用,早期低维纳米材料的发展,碳纳米管的发现与发展历程。
文物科技鉴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文物科技鉴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文物科技鉴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分析、鉴定,并最终确认其真伪、年代、材质等重要信息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文物科技鉴定已经成为了文物保护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文物科技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基本原理1. 无损性:文物科技鉴定首先要求对文物进行无损性的分析。
文物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文物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文物科技鉴定时,绝大多数的技术手段都是无损性的,不会对文物本身造成任何损伤。
2. 多样性:文物科技鉴定需要运用多种科技手段和技术设备进行分析。
由于文物的种类繁多,各种文物在材质、工艺、保存状态等方面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文物进行不同的科技手段分析。
3. 精准性:文物科技鉴定需要保证分析结果的精准性。
文物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技术水平和审美情趣,文物的真伪、年代等信息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和了解,因此在进行文物科技鉴定时必须保证分析结果的精准性,以确保对文物真实信息的准确把握。
4. 综合性:文物科技鉴定具有综合性。
文物的真伪、年代、材质等信息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因此在进行文物科技鉴定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科技手段,从不同角度对文物进行分析,最终达到对文物真实信息的全面把握。
二、应用领域1. 文物真伪鉴定:文物科技鉴定在文物真伪鉴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文物材质、工艺、年代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判断文物的真伪。
尤其是在文物市场上,一些不法分子常常会利用一些手段伪造古董,通过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鉴定可以有效遏制假冒文物的流通,保护市场秩序和古董收藏者的合法权益。
2. 文物年代鉴定:文物科技鉴定还可以对文物的年代进行准确鉴定。
通过对文物中所含的放射性元素进行测定、对文物中的古老物质进行碳14测年等手段,可以准确鉴定文物的年代,帮助人们更准确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3. 文物材质鉴定:文物科技鉴定还可以对文物的材质进行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23200006
课程名称: 科技考古与文物鉴赏
开课院系: 材料学院
制订(修订)人: 黎晓华
审核人: 汤皎宁
批准人:汤皎宁
2013 年 3 月 15日制(修)订
课程名称: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英文名称: Primarily authentication and col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总学时: 36 其中:实验课 0 学时
学分: 2
先修课程: 中国历史
教材:材料现代材料分析方法王富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文物鉴定基础王琦、林健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教材: 文物鉴赏指南马承源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古陶瓷鉴识杨静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青铜器鉴赏张懋鎔漓江出版社,1993
课程性质:全校公共选修课,选修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文理学生掌握材料现代检测方法,应用于古文物分析鉴定,尤其是针对文物金属材料进行逆向工程对生产工艺进行剖析,还原科技历史,提高学生对材料方面的理论知识认知,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形成知识交叉,并能够掌握现代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与考古的最新进展。
课程简介:
《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课程是面向全校非材料专业本科学生,以普及文物材料基础知识为主的科普性的综合选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中国历史中材料发展史;2、文物材料的性能及分类;3、
青铜文物分析鉴赏;4、古钱币分析鉴赏;5、古陶瓷材料分类及鉴定;
6、玉器及珐琅彩材料分析鉴赏等。
本课程面向校内文、理各专业,尽量照顾学生的特点,做到内容由浅入深、丰富,在讲授中让学生对中华古文明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有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内容:
1.绪论
文物与材料分析、文物的作用、文物的价值、文物的定义、文物的分类、文物定级、收藏概论
2. 文物与文化、文化飞地
3. 文物的价值及分级原则、文物的时限、文物分类;
4. 文物鉴定领域现状分析;收藏与鉴定概论;
5. 文物鉴赏与考古学基础知识
6. 不同历史时代青铜器鉴赏
7. 青铜器材料冶金学研究、纹饰文化欣赏。
青铜器辨伪
8. 哥、汝、官、定、钧窑瓷器鉴赏
9. 宋元明清青花瓷鉴赏。
10. 陶瓷材料现代分析检测技术
11. 中国历代铸币、钱币的鉴定与保养
12. 中华玉文化;玉器产地与种类、玉器的仿古、辩伪与鉴定。
学时分配:(请填写下表)
考试与成绩评定方式:学期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学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及及提问等占30%,期末成绩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