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的比较
边缘构件最小配筋率

边缘构件最小配筋率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边缘构件是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通常位于结构边缘,可以增加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防止结构在受力时发生破坏。
为了确保边缘构件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其中,最小配筋率是边缘构件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最小配筋率是指在设计边缘构件时所必须满足的最小钢筋面积与构件截面积的比值。
这个比值可以确保构件在受力过程中有足够的钢筋,以防止构件发生破坏或变形。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规范对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率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中国的建筑结构设计中,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的类型、尺寸和受力情况等因素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对于剪力墙结构中的边缘构件,最小配筋率要求为0.2%左右;而对于框架结构中的边缘构件,最小配筋率要求为0.3%左右。
在设计边缘构件时,除了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例如,边缘构件的形状、尺寸、位置以及连接方式等都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形式和受力情况来确定。
同时,还需要考虑施工的可操作性、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等因素。
总之,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率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边缘构件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整个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详细分析

面外长度修正系数β对 配筋的影响
随着剪力墙高度降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 剪力墙配筋出现减小的趋势。钢筋混凝土构件 的稳定系数 值对配筋的影响会逐渐减小,按照 公式(1),剪力墙配筋面积 为负值时,表示 此时混凝土部分可以承担全部的轴向压力,而 不需要钢筋参与受力,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稳定 系数 已经不起作用,此时墙体的面外效应已经 不是其轴心受压承载力影响因素,面外修正系 数 符合了这个规律。
35
36
“混凝土规范”、“抗 规”、“高规”关于 构造边缘构件尺寸的 规定略有不同,程序 允许用户依据不同的 规范确定。
38
1607(只考虑相当于墙平面内的配筋1607,不考虑另外一侧的配筋, 且分布筋配筋率取为0)
短肢墙全截面配筋:1100*300*0.01%=3300,除以2=1650
• 实例5:带端柱剪力墙的边缘构件
竖向墙:8900+(400-200)*350*0.6%=9320 水平墙:10881+(400-200)*350*0.6%=11301 柱(9602+9629)*2-4*490=36502 叠加得:36502+9320+11301=57123
14000 400 3000
7000 400 3000
7000 400 3000
端柱长(mm) 200
200
200
轴力N(KN) 混凝土强度
fc(Mpa) 钢筋抗压强 度fy(Mpa) 竖向分布筋
配筋率%
8642000 11.9 300 0.3
8642000 11.9 300 0.3
8642000 16.7 300 0.3
轴压比
边缘构件属性
• 执行规范较高要求
构造边缘构件配筋率

构造边缘构件配筋率
边缘构件配筋率是指边缘构件中钢筋的总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之比。
它用来表征边缘构件的抗弯刚度和承载能力,确保了边缘构件在受力时不发生过度变形和破坏。
在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率时,需要考虑结构设计的要求以及混凝土和钢筋的性能。
常见的边缘构件包括梁、板、柱和墙等。
配筋率的确定一般是根据设计荷载和构件尺寸来确定的。
通常情况下,边缘构件在受弯和剪力作用下的最小配筋率应满足以下规定:
1. 对于受弯构件(梁、板等),一般按照混凝土受压区域截面面积的0.15%~0.25%进行配筋,以提高构件的刚度和抗弯承载能力。
2. 对于受剪构件(柱、墙等),一般根据构件的长宽比、轴力和设计荷载确定剪力配筋率。
一般来说,长宽比较大且受弯承载力较大的构件,剪力配筋率应适当增大。
3. 对于边缘构件的纵向配筋率,一般按照设计荷载和满足混凝土受压区域承载力要求来确定。
在实际设计中,除了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外,还需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因此,配筋率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结构安全性、施工难度和造价等。
构造边缘构件与约束边缘构件的区别

构造边缘构件与约束边缘构件的区别1.从编号上看,构造边缘构件在编号时以字母G打头,如GAZ、GDZ、GYZ、GJZ等,约束边缘构件以Y打头,如YAZ、YDZ、YYZ、YJZ等。
见03G101-1中的第3页2.约束边缘构件的抗震性能要高于构造边缘构件。
从03G101-1的18、49、50页可以看出,如构造边缘构件的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而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
3. 构造边缘暗柱是按构造配置,而约束边缘暗柱是按计算配置。
4. 对于抗震等级一、二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剪力墙肢,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其他的部位和三级抗震的剪力墙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对体积配箍率等要求更严,用在比较重要的受力较大结构部位;构造边缘构件要求松一些。
约束边缘暗柱。
定义约束边缘暗柱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柱,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
在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暗柱。
构造边缘暗柱和约束边缘暗柱区别剪力墙柱编号剪力墙柱类型代号序号约束边缘暗柱约束边缘端柱约束边缘翼墙(柱)约束边缘转角墙(柱)构造边缘暗柱构造边缘端柱YAZYDZYYZYJZ GAZ GDZXXXXXXXXXXXX构造边缘翼墙(柱)构造边缘转角墙(柱)非边缘暗柱扶壁柱GYZGJZAZFBZXXXXXXXX1、从编号上看,构造边缘构件在编号时以字母G打头,如GAZ、GDZ、GYZ、GJZ 等,约束边缘构件以Y打头,如YAZ、YDZ、YYZ、YJZ等。
2、从图集上体会,可以看出,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要“强”一些,主要体现在抗震作用上。
所以,约束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高(如一级)的建筑,构造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低的建筑。
3、从图集中的配筋情况也可以看出构造边缘构件(如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当然也不能说构造边缘端柱一定没有翼缘。
统一技术措施(二)构造07

五、构造及配筋要求:(红色字体处为易出错条款)1、配筋原则:除非有特殊理由且征得专业负责人同意,构件实际配筋时不得放大,严格按计算值配置;梁配筋时最多增加10%以内。
2、箍筋优先使用三级钢ф8,三级钢ф10,三级钢ф12。
3、楼(屋)面板:3.1跨度≤2.4m的隔墙下可以不设次梁(需要梁形成高差者除外),但应设板底加强筋(在“结构总说明”中表示)。
电算时该墙作为板上恒载输入(将该墙重量平摊做为均布面恒载q)。
3.2 板厚及配筋建筑凹口连接板板厚为12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连接墙体方向)/ф8@200或计算结果的大值;框筒结构核心筒区域板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住宅部分楼电梯筒板厚11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转换层板厚最小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12@150;.转换层上下各一层板厚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地下室顶板厚度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最小ф10@150(人防部分除外);裙房商业大洞口周边楼板加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地上)、ф12@150(±0.000m);电梯机房板厚为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电梯底坑板厚300mm,双层双向钢筋ф14@150;扶梯底坑板厚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
人防区板厚250mm;商业部分楼板板厚110mm(井字梁);办公、酒店标准层板厚120mm;住宅部分楼板最小厚度100mm;所有结构单体屋面板厚为120mm。
带角窗房间板厚130mm。
3.3 住宅项目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6@200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办公和商业项目楼板跨度≥4200的一般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6@200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
国家开放大学2016春本科作业及答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综合测试答案16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专升本)综合测试1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单选题1. 在7度地震取建造一栋高度为70m的高层办公楼,采用较好的结构体系为____(C) 框架—剪力墙结构(D) 筒中筒结构参考答案:C2.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不宜过分集中,每道剪力墙承受的力要作限制,下列哪项符合规定:_______。
(2分)(C) 底层剪力不宜超过总剪力的40%(D) 底层剪力不应超过总剪力的40%参考答案:C3. 对于下列何种情况,可以考虑对现浇框架梁的梁端弯矩M 值进行调幅处理____(D)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非悬挑部分)梁端产生的负弯矩参考答案:D4. 高层建筑顶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空旷大房间,底层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或中部楼层部分剪力墙被取消时,下列符合规定的是_____。
(2分)(B) 应采取有效构造措施,防止由于刚度突变而产生的不利影响参考答案:B5. 超过下列_______高度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应考虑风荷载效应与水平地震荷载效应的组合:(2分)(B) 60m参考答案:B6. 抗震设计时,一级框架梁支座的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为_______。
(2(D) 0. 25 %参考答案:D7. 提高钢筋混凝土柱延性的措施,下列_______为不正确。
(2分)(D) 采用高强钢筋参考答案:D8. 高层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布置,下列哪项符合规定_______。
(2分)(A) 剪力墙应双向或多向布置,宜拉通对直,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长度之比不宜小于 2 ,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比不宜小于 3参考答案:A9. 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性变形验算的重要目的是下列所述的哪种_______。
(2(C) 防止非结构部分发生过重的破坏参考答案:C判断题10. 剪力墙为偏心受力构件,其受力状态与钢筋混凝土柱相似。
(2分) 参考答案:正确11. 没有洞口的实体墙或洞口很小的剪力墙,其受力状态如同竖向悬臂构件。
(2 参考答案:正确12. 壁式框架的特点是墙肢截面的法向应力分布明显出现局部弯矩,在许多楼层内墙肢有反弯点。
常见连梁、边框梁、边缘构件、框架梁

连梁编辑是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
在11G101图集中,连梁分为连梁(对角暗撑配筋)、连梁(交叉斜筋配筋)和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三种,分别编号LL(JC)、LL(JX)和LL (DX)。
参见下图。
2梁暗撑做法编辑梁暗撑一般用于剪力墙的连梁中。
当连梁的跨高比不大于2时(只要是剪力墙筒体结构中),一般要在连梁中设置暗撑或交叉钢筋,这种暗撑是斜向交叉的。
跨高比不大于2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宜采用交叉暗撑;跨高比不大于1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应采用交叉暗撑,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 .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2. 全部剪力应由暗撑承担。
每根暗撑应由4根纵向钢筋组成,纵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其总面积As应按下列公式计算;3. 两个方向斜撑的纵向钢筋均应采用矩形箍筋或螺旋箍筋绑成一体,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及梁截面宽度的一半;端部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600mm及梁截面宽度的2倍;4 纵筋伸入竖向构件的长度不应小于lal,非抗震设计时lal可取la;抗震设计时lal宜取1.15la;5 梁内普通箍筋的配置应符合本规程第9.3.7条的构造要求。
附:具体做法见平法图集11G101-1第76页。
11G101跨高比跨高比是简支梁计算跨度与其梁截面高度之比值。
这个比值通常影响梁的稳定性,一般比较合理的比值是跨高比为12,就是梁高是跨度的1/12。
《高规》6.3.1 条规定: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hb可按(1/10~1/18)lb确定,lb为主梁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当梁高较小或采用扁梁时,应验算其承载力和受剪截面要求外;尚应满足刚度和裂缝的有关要求。
在计算挠度时,可扣除梁的合理起拱值;对现浇梁板结构,宜考虑梁受压翼缘的有利影响。
需要掌握的设计要点1)钢筋混凝土梁的跨高比对它的结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根据《SATWE软件说明书》第92页的解释,剪软件说书第的解释剪力墙阴影区的计算主筋的原则如下:•以上原则可以看出,SATWE软件计算边缘构件阴影区面积时是按照单肢墙计算暗柱面积并进行影区面积时是按照单肢墙计算暗柱面积,并进行叠加得到的。
•但经常有设计院的朋友提出,SATWE软件配筋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相加后与边缘构件配筋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相差甚远,边缘构件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往往比配筋简图中经相加后得到的大很多,不知为何?在此,本人拟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与广大设计人员探讨一下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的计算过程。
•工程实例一工程实例•某剪力墙结构,第二层局部墙肢平面简图如下:此段墙体抗震等级为三级。
由于其位处底部加强区,根据《抗震规范》表6.4.5-3,得到抗震等级为三级的剪力墙结构约束边缘构件最小配筋率为001A 和6Φ14者之间的较大值配筋率为0.01Ac和6Φ14二者之间的较大值。
根据《高规》7.1.8 注1可知,此段L形墙体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均小于8,程序判断为短肢剪力墙并以白色外边线显示由此根据墙体2为短肢剪力墙,并以白色外边线显示。
由此根据《高规》7.2.2-5的规定,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三级不宜小于1.0%。
右图所示为SATWE软件计算的此段剪力墙在配筋简图中的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显示,墙体1一端暗柱配筋面积为14,墙体2为0。
根据墙体1《SATWE说明书》中的解释,0表示此段墙体构造配筋。
墙体1和2计算结果文本文件显示如下:墙体1配筋计算结果墙体2配筋计算结果SATWE•软件在边缘构件简图中显示,边缘构件1的配筋面积为5471mm2,边缘构件2的配筋面积为边缘构件2 2381mm2。
•查边缘构件1和2的文本文件计算结果如下文件,计算结果如下:边缘构件1边缘构件1计算结果边缘构件2计算结果•按照《SATWE说明书》的解释,边缘构件1的配筋面积为:1350×2+1200(边缘构件2构造配筋面积)=3900mm2,而程序计算结果为5470.5mm2;边缘构件2为构造配筋,阴影区面积为120000mm2,根据《抗规》表6.4.5-3的要求,0.01Ac=1200mm2,6Φ14=923.16mm2,二者取大值,其构造纵筋配筋面积为1200mm2,程序输出的阴影区配筋面积为2381.2mm2,由此可见二者相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