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斯立克的“音乐的情感表现”(一)
汉斯立克“情感的表现不是音乐的内容”

汉斯立克“情感的表现不是音乐的内容”作者:杨帆来源:《艺术评鉴》2019年第05期摘要:汉斯立克是西方音乐美学领域中自律论的代表人物,本文以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情感的表现不是音乐的内容,以及情感与音乐的关系”为依据,结合笔者的观察思考与亲身感悟,对的“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美学; ;汉斯立克; ;情感与音乐中图分类号:J60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5-0003-02早在中国先秦时期,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便是哲人们常谈的话题,遂有《乐记》《声无哀乐论》等重要的系统的美学论著,这些著述中汇集诸家关于音乐的精辟论点,以及相伴而生“他律论”“自律论”的相关定义等。
无独有偶,在千年后的西方19世纪中叶情感论美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奥地利音乐理论家爱德华·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一书登上乐坛。
此文的产生在当时受到音乐界与哲学界的高度关注,引起极大的轰动。
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中,探讨了许多关于音乐美学的问题,书中的一些观点尽管备受争议甚至遭受批驳,但自它诞生起就不断启迪学者们对音乐的思考。
一、音乐的内容与音乐的形式什么是音乐的形式?音乐内容是什么?这是古今中外,哲学家与音乐家们着重关注的内容。
汉斯立克指出“音乐美学研究方法的通病——不去探索音乐的美,而是描述倾听音乐时占领我们心灵的情绪。
”汉斯立克认为音乐的形式就是音乐的内容,除了乐音的组合形式,音乐别无其他内容。
音乐确实不像画作跃然纸上可以给我们直观的视觉反射,也不可能像建筑、雕塑等艺术成为一个可以触碰的栩栩如生的实体。
音乐是客观存在的,它包括旋律、节奏、调式、和声等内容,也就是汉斯立克所说的“纯粹的音乐性——乐音运动的形式”。
二、情感不是音乐表现的内容汉斯立克认为:音乐能使人产生情感,但这种情感不是直接来源于音乐,它是通过联想、想象等方式产生的,因此,“情感的内容”不是音乐的内容,是音乐所产生的效果。
试析汉斯立克关于音乐的审美感受和音乐的社会功能

试析汉斯立克关于音乐的审美感受和音乐的社会功能摘要音乐审美感受过程远远不是汉斯立克所描绘的那样一个简单的过程。
承认音乐的美使得人们获得精神上的审美的愉快,而对音乐所具有的其他功能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
关键词音乐审美感受社会功能先谈音乐的审美感受。
这个问题是现代西方心理学派音乐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对这个问题汉斯立克在他的《论音乐的美》中并没有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其原因不仅在于当时心理学的发展还处在相当幼稚的阶段,更重要的还在于汉斯立克认为感受者主题并不是审美探讨的对象。
他认为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音乐的审美感受是一种“非哲学”的倾向,它不能引导人们去认识音乐的本质。
尽管这样,汉斯立克毕竟还是接触了这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汉斯立克并不否认音乐欣赏同情感情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承认音乐对欣赏者的感情影响能力比其他艺术更迅速、更强烈、更直接。
但是汉斯立克却极力贬低欣赏者在感受音乐时所产生的感情反应。
他认为这种感情反应完全是非审美性的,是生理性的,乃至是病理性的。
他强调说:“陶醉于情感的听众多半在音乐美的鉴赏方面没有受过教育。
外行最多感受,有素养的艺术家感受最少。
”承认欣赏中的感情活动,但又否定音乐的感情内容的汉斯立克只用生理学来解释音乐的情感影响力是缺乏说服力的,于是他只好求救于当时已出现的“移情说”来为自己辩解:音乐中并无情感内容,情感是在欣赏音乐时“移入到音乐作品中去的”。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音乐欣赏才是真正审美性的欣赏呢?在汉斯立克看来,那就是对音乐作品完全不带所谓“任何物质兴趣”的、排除情感活动的、直观的欣赏,也就是欣赏者的幻想力对“乐音的运动形式”的一种所谓纯粹观照。
汉斯立克的这种观点完全建立在他对音乐本质问题的自律性观念的基础上的。
这必然导致一个结果:将音乐审美感受这个异常复杂、丰富、包含着多种心理活动内容的综合过程加以极端的简单化、片面化,将这个过程只归结为对音乐的形式美的欣赏。
汉斯立克的上述观点不是什么新发现,他直接来源于康德的音乐美学观。
爱德华·汉斯立克音乐表演美学观念的当代体现

[ 关键 词 】汉斯立克
音乐表 演 美学观念 Fra bibliotek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6 9 1 6 . 2 0 1 3 . 0 5 . 0 4 0
十 九 世 纪 欧洲 音 乐文 化 的主 流 性 与 艺术 作 品 融合 在 一起 ,根据 自 音 乐思潮 是 浪 漫 主义 ,它最 终促 成 己的 兴致 所 在 ,时 常对 乐 曲进 行 即
种个 人情 感 和 思 想 的手段 或 目标。
一
般 来说 ,音 乐如 果 要表 现一 种 演 了音 乐表 演 美学观 念 的成 熟 。这 种 兴 的添 加 或 删减 ,力 图最 大 限度 的 奏 者 个性 化 的理 解 和 情感 时 ,必须
成 熟 的标 志 就在 于 每 个音 乐表 演 领 域 ( 演 唱、 演 奏、 指 挥、 作 曲 )里 都 涌 现 出一 批 具有 高 超表 演 技巧 和 卓越 艺术 成 就 并产 生 重 大社 会影 响 的表 演 艺术 家 以及 表 演 团体 ,而 这 些音 乐 家把 崇 尚个 人 主 义 以及追 求
@- g l t 手中
・
音 舞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I 罗字佳 颜 峻I 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I 石 青
爱德华 ・ 汉斯立克青乐表演奠学观念的当代体现
[ 摘 要 】爱德华 ・ 汉斯立克是 1 9 世 纪著名 的音乐美学 家, 从 汉斯立克早期观点 “ 乐 音 的运动形 式是音 乐仅 有的 内容和对 象” , 到晚期 “ 要使作 品充满灵性与生命感 , 关键 不在 于创作 ,而是 乐曲的再现 形式— — 演奏 ,才能使情 感直接表露在 乐音 中”, 我 们不 难看 出汉斯 立克观 点的转 变。随 着 时代 的 变迁 ,汉斯 立克 的音 乐 表演 美学观念也会依据 不 同时期 人们的不 同理解 重新诠释 出新的 内涵和意义。
《汉斯立克音乐美学思想评述》

《 汉斯立克音乐美学思想评述 》
方乐 (辽 宁师 范大 学音 乐系 1 6 0 10 0)
摘要 :1世 纪,浪漫主 义情感论音 乐美 学思想发展 到 了鼎 盛时 般 人 们所 说 的思想 感 情 ,而 是一 种抽 象 的 ,独 立 的精 神本 体 的感 9 期 ,然而在 这个时候, 出现 了一种与感情论音 乐美学思想截然对立的 性 显现 。 音乐美学思想。这种被后人 成为 “ 自律 论音乐美学思想”的观念是 由 l 世 纪 中叶开 始 ,盛 极一 时 的浪 漫主 义音 乐逐 渐 走 向 了了衰 9 奥地利音 乐学家爱德 华 ・汉斯 立克提 出的,本文通过 分析 “ 自律论 音 败 的 道路 ,柏 辽兹 ,舒曼 等浪 漫主 义 作 曲家创 作 中 的热情 洋溢 已 乐美 学 思 想 ” 的 出现 及 发 展 ,从 另 一 个 角 度 来 认 识 西 方 音 乐美 学 思 经 逐 渐消 退 , 内心情 感 的挖掘 已经到 达 了很深 的深度 ,浪 漫主 义 想。 ‘ 音 乐 在 内容上 逐渐 向着 高度 内省 发展 。渐 渐体 现 出一 种脱 离现 实 关键 字 : 自律 论 音 乐美 学 思想 ;他 律论 音 乐美 学思 想 ;情 感 的 ,以作 曲家 自 为 中心 的 ,脱 离听 众 的趋势 。在 瓦 格纳 创作 的 我 论 ;三 个 悖 论 ;音 乐评 价 后 期 ,这 种现 象更 加 明显 ,随后 的几 十年 里 ,像 马勒 这样 继续 沿 着 浪 漫主 义道 路创 作 下去 的作 曲家 ,更是 将脱 离现 实 ,高 度 内省 l世 纪浪 漫主 义 音乐 家李 斯特 将 黑格 尔 的音 乐美 学观 念进 一 的思想 发 挥到 了极 致 。这 种脱 离现 实 ,走 向幻 想 的浪 漫主 义音 乐 9 步发 展 ,使 得浪 漫主 义 的情 感论 音乐 美 学在 1 世 纪 中叶达 到 了它 已经 不 能得 到普通 听 众 的认 可 了。汉 斯立 克敏 锐 的看 到 了 “ 感 9 情 的鼎 盛发 展时 期 ,然而在 这 一时 期 ,有一 种 与情 感 论 音乐 美 学截 论 ”即将 燃烧 殆尽 ,在这 一 时刻对 浪 漫主 义音 乐 的重 要理 论基 础 然 对立 的音 乐 美 学 思 想 赫 然 崛起 ,这 就 是 奥 地 利 音 乐 学家 爱 德 情 感 论音乐 美学 发 出 了责 难 。 华 ・ 斯立 克 的 “自律 论 ”音 乐美 学 思 想 。 汉 于此 同时 ,在 l 世 纪 的学 术 思 想 领 域 中 , 出现 了实 证 主 义 9 爱德 华 ・ 斯 里 克 ( 8 5 1 0 ), 是 1 世 纪 奥地 利 音乐 学 哲 学 ,这 也为 汉斯 立 克 的 自律 论音 乐 美学 思想 提供 了思想 理论 基 汉 12—94 9 家 ,他在 15 年 发表 了长 篇论 文 《 音 乐 的美一 音乐 美学 修 改新 础 。实证 主义 思想 认 为哲 学 的基础 应 当是 “ 证 的 ”事实 ,反 对 85 论 实 意 》。在 这 篇著 作 中,作 者对 感 情论 的音 乐 美学 予 以 了全 面 的否 感 觉 经验 之外 的东西 作 为哲 学研 究 的对象 和分 析 问题 时 的依据 。 定 ,旗帜 鲜 明 的提 出了一 种被 后 人称 之 为 “ 自律 论 ”的音 乐 美学 汉 斯 立克 对这 种 以客 观试 验方 法来 排 除丰 观 因素 的研 究途 径倍 加 主张 。用 汉斯 立 克 自己的话 来说 , “ 自律 论 音乐 美 学 ”的基本 观 赞 赏 。他 将美 看做 一 种纯 客观 的对 象 ,这 种对 象 的性 质不 依赖 于 点就 是 “ 乐美 是一 种独 特 的只 为音 乐所 特 有 的美 。这 是一种 不 人 的 意志 ,也 不取 决 于人 的情 感 , “ 音 美好 的事 物始 终 是美 好 的 , 依 附,不 需要 外在 内容 的美 ,它 存在 于音 乐 , 以及 乐 音 的艺术 组 即使 它 不产 生 什么 情 感 ,甚 至 在没 有 人观 看 的时候 。 这种 思 想 合 中 。” 这 种 美 学观 点 极 力反 对 了 以李 斯特 ,舒 曼 以及 瓦格 纳 与 充 满浪 漫主 义 的 ,主观 感情 色彩 强 烈 的感情 论音 乐 美学 观 点形 为代 表 的 ,主张 以 “ 情感 的表现 ”为音 乐主 要 内容 的浪 漫主 义 时 成 了鲜 明的对 比。 期 的音 乐美 学思 想 。汉斯 立 克 的音 乐美 学立 场简 明扼 要 : “ 音乐 这种 看待 客观 看 待音 乐美 的观 点 也体 现在 了汉 斯 立 克对 于音 的 内容就 是 乐音 的运 动形 式 。 ”这句 简 单 的表 白背叛 了欧洲传 统 乐 评 论方 面 的一些 见 解上 。他 认 为音 乐评 价要 独立 于 欣赏 着 的主 音乐 美学 的总 体倾 向 。 观 感 情 ,要客 观 。这 种带 着主 观感 情 的音 乐评 价 是一 种病 理 的接 提到 “自律论 音 乐美 学 ” 的产 生 就不 得 不提 到 以 “ 感 ”为 受 ( 情 病理 的接 受分 为 两 点 ,第 一 点是 生理 的接 受 ,第 二 点是道 德 主要 内容 的 “ 他律 论 音乐 美 学 ”,也 就 是西 方音 乐美 学 思想 的主 性 的 接受 。 )这种 接 受体 会不 到音 乐 自身 的美 。要 想 做到 完全 客 流观 点 。在 1 世纪 以前 ,并 不存 在 音乐 美 学这 一概念 ,音乐 美学 观 的评论 音 乐 的美 ,是很 困难 的,大 部分 的评 论 家都 是主 观 的评 9 思想 总 是夹 杂在 哲学 思想 当中 ,直 到1 0年 ,德 国音乐 理论 家舒 论音 乐在 情感 上 带给 听众 的听觉 享受 ,而 很 容 易忽 略乐音 构成 时 86 巴特 的 《 乐美 学 思想 》一 书正 式 出版 , 自此 “ 乐美 学 ”这一 结构 上 的美 。对音 乐 的认 识 是一 种纯 粹 的审美 观 照 ,这种 审美 观 音 音 名称 才被 广泛 的接纳 和采 用 ,尽 管 当时 这一 名词 的含 义 并不 被人 照 参 考 了对理 性 的认 识 。随着 对 音乐 理论 知识 深 入 的学 习 , ( 如 们确 切 的掌握 ,但 是 ,这 一 名称 的 出现 ,标 志着 音 乐美 学 已经与 和 声 学 ,律 学 , 曲式 学 )对音 乐纯粹 美 的理解 也就 越深 。 哲学 范 畴 的美学进 行 了区分 ,音 乐 美学成 为 了研 究美 学和 音 乐学 然 而 随着 汉斯 立 克对 “ 式美 ”研究 的不 断深 入 ,他 的理 论 形 的一 个分 支 ,并且 初步 确立 了它 相对 独立 的地 位 。 也 出现 了一 些漏 洞 ,汉斯 立 克提 出 了音 乐与 生俱 来 的三个 悖 论 : 在 1 世 纪 的 各 种 音 乐 美 学 思想 中 ,浪 漫 主 义 的 情 感 论音 乐 第一 ,音 乐 是有 意义 的 也能够 被 推论 ,但 是 这 是音 乐本 身 的意义 9 美 学思 想 的影 响力 十分 巨大 ,这 种 美学 思想 贯 穿 了西方 音 乐美 学 和推 论 ,这种 意 义和 推 论只存 在 于 乐音 的组 合 与关 系 中,这 种关 思想 的 各个 发展 阶段 。1世 纪 的情 感论 音 乐美 学思 想在 总 结各种 系 客观存 在 ,但 并不 是逻 辑 中 的意义 ,不表 达情 感 。第 二 ,音乐 9 西方 音 乐美 学思 想 的基础 上 ,形 成 了更 加完 善 ,成 熟 的体系 。最 是可 以被 理解 的语言 ,但 是 这种 语 言不 能被 翻译 ,不 像普 通 语言 终 ,这 一体 系在 德 国哲 学家 黑格 尔 的客 观 唯心主 义 哲学 体系 中得 那 样 具有 明确 的语义 。第 三 ,音 乐是 有 内涵 的 ,但 是没有 具 体 的 到 了完 整 的阐述 ,黑格 尔 的音 乐美 学思 想 也成 为 了他客 观 唯心 主 指 向 ,这种 内涵 属 于乐 音本 身 组合 ,不 能对 应 外在 的因 素 。从这 义 哲学 思想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一些 代表 性 观点 体现 在 了他对 音 乐 三条 悖 论 中,我 们 不难 发现 他取 消 了形 式 与 内容 的对立 , 消去 了 的 看法 上 。在 他 看 来 , “ 是理 念 的感 性 显现 ” , 音 乐作 为 一 彤势 与 内容 的对 立 关系 。在 曰后 的 音乐 审美 实 践活 动 中,最 终证 美 门艺术 ,绝 不仅 仅 是悦 耳音 符 的组 合 ,而 是为 了表 达音 乐 内部 某 明 了汉 斯立 克 “ 自律 论 ”音 乐美 学 是有 缺 陷的 ,这 种缺 陷 的核心 种精 神 内涵 。 .黑格 尔在 划分 音 乐 的 内容 与 形式 上 ,对 内容 的重要 就是 忽 略甚 至否 认 了音 乐作 为 审美对 象 ,作 为 精神 产 品所特 有 的 性 予 以了特 别 的强 调 ,认 为精神 内容 的表现 才 是音 乐成 为其 艺术 本质 ,割 裂 了审美 主客体 之 间相 互依存 的关 系 。 的根本 所在 ,音乐 的形 式 一但 脱离 了所 要 表现 的 内容 ,就 失去 了 综上 所 述 ,虽然 汉 斯立 克 的音 乐美 学 思想 走 向了一 个 极端 , 内在 的意义 ,变 成 了空 洞 的 ,毫无 意义 的 单纯 为 了满足 于 声音 的 并存 在着 一 些缺 陷 ,但 是他 的 美学 思想 在 西方 音乐 论坛 引起 了强 音符 的组 合 。 烈 的反 响 。 《 音 乐 的美 》在 l 世 纪就 被 再版 了 1 次 ,其 影响 力 论 9 O 黑格 尔 的美 学 思想 给众 多 浪漫 主义 音 乐家 都产 生 了深 刻 的影 在2 世 纪 的音 乐发 展 中也可 见 一斑 。进 入 到2 世纪 , 自律 论音 乐 O 0 响 ,1 世纪 浪 漫主 义音 乐 家的 共 同主张 就 是强 调音 乐 内容 的重 要 美 学和 他律 论音 乐 美学 �
读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有感

知识文库 第10期26 读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有感李文迪奥地利音乐学家爱德华·汉斯立克(Eduard Hanslick)的《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诌议》于1854年发表,至今已有150年了。
在近代音乐美学思想中,有相当大的影响。
全书分成序和七个章节。
音乐的形式、内容及情感等问题是音乐美学中的基本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汉斯立克在其自传中这样写到:“由于读了许多关于音乐美学的书,它们都把音乐的性质局限为音乐所引起的‘情感’,使得音乐具有一种明确的表达能力,而这种性质是我长期以来对它既怀疑又反对。
由于音乐形式与内容的概念是不可能确定也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因此音乐比绘画更难以限定在哲学的范畴里。
……在音乐艺术中,没有人能够展示明确的‘内容’,甚至也不能把形式与内容区分开来并引伸出内容。
”汉斯立克就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在他的《论音乐的美》全书写作中也同样贯穿了这个观点。
汉斯立克在该书中阐述音乐的形式、内容及情感等之间的关系问题时,他反对把情感作为内容。
在他看来音乐的内容只不过是乐音的运动形式。
他认为如果说音乐与情感有某种关系的话,那么至多可以表现为情感运动的物理属性,而不是情感本身,情感的表现不是音乐的内容。
同样,汉斯立克也否认音乐本身包含着任何艺术之外的因素,他是完全孤立地看待音乐的本质。
他认为制约音乐的法则和规律不是来自音乐之外,而是来自音乐的自身。
他把音乐作为是一种不依赖于外界客观现象的艺术,认为理解音乐的本质应从音响结构中去把握。
如此这样,这就从根本上割断了作为精神思维现象的音乐同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也就割裂了创作、演奏与欣赏等诸多音乐环节中的有机联系。
按照汉斯立克所确认的所谓“精神内涵”,它既非感情,也非思想,它只是孤立于外界而独立存在的抽象精神本体。
由此推论,音乐便是来源于人的主观精神世界,是不依赖于音乐之外的现象,这种理念与认为“精神”来源于人类心灵“自由创造”的唯心主义观点,真是同出一辙。
重审汉斯立克音乐美学的“形式”概念

重审汉斯立克音乐美学的“形式”概念汉斯·立克(Hanslick)是19世纪欧洲的一位著名音乐评论家和美学家,他对音乐美学的贡献尤为重要。
他对音乐的“形式”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分析。
在他的著作《音乐美学》中,他将“形式”定义为音乐的内在结构和组织方式,认为它是音乐美感产生的基础。
本文将重审汉斯·立克音乐美学的“形式”概念,并探讨其在当代音乐理论中的意义。
我们来看汉斯·立克对“形式”的定义。
他认为,音乐的形式是音乐中各个元素的有机组合和相互关系。
这些元素包括旋律、和声、节奏、动机等。
他强调,音乐的形式是一种有机整体,其中的各个元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创造出音乐作品的内在结构和逻辑。
在汉斯·立克看来,音乐的形式是音乐美感产生的关键。
他认为,音乐的美感来源于形式的完美和协调。
正是音乐形式构成了一首音乐作品的内在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各个音乐元素相互关联、互相映照,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状态。
这种和谐就是音乐美感的来源。
汉斯·立克还提出了“音乐表达”的概念,他认为音乐的形式是通过音乐表达来实现的。
音乐表达是指作曲家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意象和思想。
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作曲家通过选择和处理不同的音乐元素,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作品之中。
这样,音乐的形式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结构,而是充满了情感和思想内涵的。
虽然汉斯·立克对音乐的“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但他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他过分强调了音乐形式的理性和抽象性。
他认为音乐的美感完全建立在形式的完美和协调之上,忽视了音乐的感性和情感层面。
在他的观点中,音乐作品可以通过分析和解剖其形式来获得美感,而忽略了音乐所能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也较为固化,难以适应当代音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他主要研究的是古典音乐时期的作品,对于其他类型的音乐,如民族音乐、爵士乐和现代音乐等,他的理论不太适用。
汉斯立克音乐美学观简析

论, 大家都在探讨音乐是否具有意义 , 音乐能否表现 不是我 们对 它 的感 受或解 释 , 而是对音 乐作 品 自身的 情感 , 以及音乐 的审美特征是什么等等 。汉斯立克的 感 性形式 进行 探索 。
以汉斯 立 克 为代 表 的 自律 美 学则 认 为 音乐 的 内容 是
从音乐 方面来看 ,汉斯立 克认为它只是 以 自己为
乐音 的运动形 式 , 它既不 是情感 , 也不 是某 种象征 、 符 目的, 音乐既不是必须唤起情感 , 也不是必须以情感为 人们欣 赏音乐是为 了感受音乐 的美 , 而不是 为 了 号等等 , 音乐的内容只能是音乐本身 , 制约着音乐 的 对象 。 法则 和规律不 是音 乐之 外 的某 种东西 。 通过它来寻求感官的刺激, 激发 自己的情感。 艺术是可
《 论音乐的美》 涉及诸多音乐美学问题, 本文着重探讨
音 乐与情 感 的关系 问题 。
一
( ) 乐的 目的和任 务不 是激发 情 感 二 音 汉 斯立 克认为 , 欣赏美 的事 物可 能使欣 赏者发 生
、
音乐 与情 感的关 系
愉 悦 的情感 , 但是这 些情感 与美 的事物 的本 身是没有
人们的内心状态才可能 幅画作时 , 会被画中的内容所感染 ; 当我们在 阅读一 系列 的想象和判断的基础上 , 虽然人们在强烈感受的那一刻并没有意识 首抒情诗时, 一样会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动……由此可 产生 情感 ,
他认为渴望、 忧伤 、 爱情等这一类情感都是非常确 见, 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 , 都可以对情感产生影 到。 思想 的材 响, 都会 同人们 的情感 发生 某 种关 系 , 以我们 不 该 定 的 想象 和概 念 ,没有 这 些 东西 就 没有 “ 所
论音乐的美 汉斯立克读后感

论音乐的美汉斯立克读后感第一篇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真的是感触多多呀!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就被吸引住啦。
汉斯立克对于音乐美的那种独特见解,让我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他说音乐的美不在于表达情感或者描绘什么具体的东西,而是在于音乐本身的形式和旋律。
这可太有意思啦!以前我总觉得音乐就是要传达某种情感或者故事,可他这么一说,让我开始重新思考音乐到底是什么。
比如说,一段简单的旋律,可能没有什么明确的主题,但就是那音符的组合,节奏的变化,就能让我们陶醉其中。
这就好像是音乐有自己的魔法,不需要借助外在的东西,就能直接打动我们的心。
而且呀,他的观点让我在听音乐的时候更加专注于音乐本身的美妙之处。
不再去纠结这音乐到底在说啥,而是纯粹地享受那声音带来的愉悦。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神秘的花园,发现了好多以前没注意到的美丽花朵。
这本书真的很棒,让我对音乐的爱又多了好多好多!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来和你们聊聊我读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的感受哦!你们知道吗?一翻开这本书,我就像掉进了一个充满奇妙声音的世界。
汉斯立克讲的那些关于音乐美的东西,真的让我眼前一亮。
以前我听音乐,可能就是跟着哼哼,觉得好听就行。
但他让我明白了,音乐的美可没那么简单。
他说音乐的美是独立存在的,不需要靠别的东西来证明。
这可太酷了!就好像音乐是一个超级自信的小精灵,自顾自地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我想想啊,就像我们听到一段激昂的交响乐,那种强烈的节奏和宏大的声音,一下子就能抓住我们的心。
这时候,我们不会去想它到底在讲一个什么样的具体故事,而是被那纯粹的音乐力量所震撼。
还有哦,汉斯立克的观点也让我在欣赏不同类型音乐的时候,有了新的角度。
不再只是凭感觉说喜欢或者不喜欢,而是能试着去分析一下音乐本身的结构和形式,发现其中的美妙之处。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音乐施了魔法,对它更加着迷啦!怎么样,小伙伴们,你们是不是也想赶紧去读一读,感受一下音乐的独特魅力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汉斯立克的“音乐的情感表现”(一)
摘要: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1854年初版)是近代资产阶级唯心主义音乐美学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这篇著作在当时即受到资产阶级音乐界和哲学界许多人的重视,并引起了不断的争论。
一直到现在,他的观点,在西方资产阶级音乐思想中还有相当大的影响。
音乐美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在这领域里,有着各种疑难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我们在这里仅就汉斯立克的“音乐的情感的表现”这一问题进行剖析。
关键词:汉斯立克;音乐美学;自律论美学;音乐情感表现
一、概述
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一向被认为是西方近代自律论美学的最早的、最极端的代表。
为了更好的剖析他的某些观点就必须从涉及音乐本质问题的自律论、他律论概念谈起。
音乐美学中的他律论、自律论概念,是由德国音乐学家费利克思·卡茨(Felixgatz)于1929年在自己编写的《音乐美学的主要流派》一书中第一次使用的。
他律论美学认为:制约着音乐的法则和规律是来自音乐之外的,也就是说,音乐是受某种外在规律决定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是他律的。
这是因为音乐本身体现着某种外在于音乐的客观实在,即是说,音乐总是标志着纯粹音响现象之外的某种东西。
这种东西主要是人类感情,这就是音乐的内容。
正是这个内容的性质决定着音乐作品的音响结构、整体发展,决定着音乐的“形式”。
同他律论美学相反,自律论美学则认为:制约着
音乐的法则和规律不是来自音乐之外,而是在音乐自身当中;音乐的本质只能在音响结构自身中去理解,只能从音乐的自身去把握音乐。
音乐是一种完全不取决、不依赖于音乐之外的现象的艺术。
它的内容不是外来的,不是独立存在于音乐之外的什么东西。
它既不是情感,也不是某种语言、映象、比喻、象征、符号。
音乐的内容只能是音乐自身。
音乐除了它自身之外什么也不表达,什么也不意味。
因此,音乐完全是自律的。
自律论美学否认音乐中内容和形式的二元性,认为这二者是同一的,音响结构就是一切。
二、基本观点
作为自律论美学观点的捍卫者,汉斯立克坚决反对把情感的表现看做是音乐的内容。
他认为情感的表现,这完全不是音乐的职能。
音乐从根本上说是无法表现情感的。
音乐情感的明确性是与具体的想象和概念分不开的,而后者不属于音乐造形范围之内。
音乐既然不能重现概念,因而也不能表达情感,那么音乐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汉斯立克认为:有一类观念可以用音乐的固有方式充分表现出来。
那就是一切与接受音乐的器官有关的,听觉可觉察到的那些力量、运动和比例方面的变化,即增长和消逝、急行和迟疑、错综复杂和单纯前进等一类观念。
音乐所能表现的这种纯音乐性的“观念”实际上不过是乐音进行的各种不同形式,汉斯立克认为这就是音乐的内容。
“乐曲的内容除了听到的乐音形式之外,别无其他东西;因为音乐不仅是通过乐音来说话,它说的也仅仅是一些乐音而已”。
对此汉斯立克为音乐的内容下了一个
自律论美学的经典性的意义:“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
在汉斯立克的观念中音乐的内容和形式是同一个东西。
二、它的历史价值
汉斯立克的上述观点存在着合理成分,有利于将音乐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客观的思想感情内容和欣赏者们感受音乐时产生的种种主观想象加以区分。
汉斯立克大胆的克服了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浪漫主义音乐美学的缺欠:即在强调音乐同各门艺术之间的互相沟通、渗透、融合的同时,忽略了音乐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一系列特殊性质。
汉斯立克从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殊性质这个角度提出问题并以此作为基点探讨音乐的本质这对音乐美学研究在方法论上不能部说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没有这一步音乐美学就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领域真正确立下来。
在探讨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问题上,汉斯立克的观点存在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作为同属艺术门类的音乐存在其自身的特殊性,形式因素的相对独立性在音乐中比在其他艺术中要强烈得多。
音乐中的形式因素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它的可变性和变化的速度比文学、诗歌大得多。
人们在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时,在形式因素方面不会感到很大的隔阂和困难,然而在欣赏同一时期的英国音乐时,在形式因素方面就会感到同今天的音乐有很大的距离。
一部音乐史比起一部文学史,其中总是包含着更多的涉及形式、风格的复杂变革的部分,其道理也正在此。
三、存在的问题
汉斯立克的“音乐不表现情感”这一观点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对音乐本质这个音乐美学中的基本问题的分析,我们必须提高到哲学的高度来进行。
音乐艺术作为一种意识现象、思想领域中的现象,它究竟是独立存在于自然之外的本源呢?还是说客观存在的现实是本源,而音乐只是这种现实的某种形式的反映?这是我们同汉斯立克自律论美学在哲学上的根本分歧所在。
他否定音乐中包含任何音乐之外的内容,排除音乐同音乐之外的思想范围有任何关系,把音乐看成是绝对自律的,这样就从根本上割断了作为精神、思维现象的音乐同客观存在的现实之间的关系。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只能来源于人的主观精神的创造,而不依赖于音乐之外的客观现实。
汉斯立克在音乐本质问题上的这种自律论观点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论断完全一致:精神现象是不依赖于物质的独立的本体,它只能来源于人类心灵的自由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