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演唱中的情感处理
声乐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

声乐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大大舞台杜玲(江西省南昌科技师范学院330008)28摘要:情感是声乐演唱的灵魂,声乐演唱的艺术不单纯是追求声音技巧的艺术,它还重视情感处理表达的艺术。
要提高声乐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演唱者应在对歌词的理解、对作品情感基调的把握、对情感技巧上的处理、歌唱与伴奏的融合和演唱者的心理状态等不同方面有明确的认识与运用,这样能使歌曲的演唱达到一种“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演唱;情感处理声乐歌曲的演唱是声音技巧和情感表现相结合的统一体,而歌曲演唱的情感是歌曲作品的基本情绪和精神特征。
因此,在声乐歌曲演唱中单凭声音技巧这方面来达到音乐审美愉悦的境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要对歌曲作品做出有情感的渗透和处理,使音乐达到一种“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一、声乐歌曲作品中的声与情声乐歌曲演唱是人类用以抒发和交流思想感情的最自然、最亲切、最直接的一种艺术形式。
歌曲作品中的声与情是歌曲表现的基本途径,也是演唱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大因素,它们是统一于歌唱中的结合体。
以声传情,寓情于声的演唱,不能一味追求声音技巧的发声而忽视了歌曲的情感,但也不能只注重歌曲的情感而忽视声乐技巧上的发声。
“声”是“情”的根本,需要声来表达;“情”是“声”的灵魂,是她赋予声音以丰富的内涵。
如果只有声音没有真实感情,那么出来的音乐是机械的、缺乏生命力的;反之,即使有很深很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声音依托,那也算不上是动听的音乐。
那么在不同的情感下我们怎样的声音才能做到“以声传情、以情托声”,达到“声”与“情”完美结合呢?当演唱强烈的悲痛情绪歌曲时,我们可以用较少的气息,较强“憋”的力量,加强声音的力度而不让声音全部出来,产生一种压抑的强忍的听觉效果或者用较大的音量加大量的气息,汹涌而出,声音里可以漏气,声音也可以调节得相对粗糙而坚硬,爆发性强,去表现一种难以遏止的悲痛、愤怒和仇恨。
当演唱表现高兴欢乐情绪的歌曲时,声音要显得有生气有光彩,流畅生动,声音位置比较高些,气息就要少些,过大的气息会影响声音的色彩,音量也不必很强;当演唱表现比较高贵气质的歌曲时,就要注意声音的圆润性,气息要稳定流畅,声音位置要统一,声音不要太尖太亮。
浅析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表达——以歌曲《绣红旗》为例

浅析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表达——以歌曲《绣红旗》为例
绣红旗是一首经典的声乐曲,曾获得大量奖项,并且受到爱国者的欢迎。
从曲调的起承转向、音色的变化以及演唱者的辩证表演等方面来看,它极其抒情而得力地表现出群众的向往和决心,深深地打动着听众的心灵。
首先,歌曲开头精彩绝伦,表现出爱国热情紧张的感觉,伴随着马振铃灵动的音效,听众被点燃了激动人心的希望与梦想,当歌曲呈现出强有力的爱国内涵时,使听众的热情激昂,默默仰望着那青天碧海,捍卫着这片伟大的土地,铭记着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歌曲的副歌更是是一首强而有力的爱国之歌,仿佛在呼唤着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爱国的衷情。
歌者用极其真挚的演唱,感染听众的心灵,激发民族的爱国之情。
此外,歌曲词曲中所抒发出的强烈激情、暖暖的温馨和片刻深刻的坚定,深深触动了听众的心灵,在词曲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怀念、深深的热爱和对祖国的依恋情怀,赋予了歌词希望的憧憬。
歌者的表情,也布满了质朴的情感,不单单向祖国致以膝下三分的民族自豪,更是唤醒了全民抗疫情,为祖国凝聚力量、贡献力量的历史使命感。
歌曲《绣红旗》给听众带来了爱国的情感体验,是一首动人心弦的歌曲。
歌词充满激情与坚定,给人以强烈的爱国之情,歌曲抒发了祖国的荣耀和群众的向往,激励听众把爱国情怀尽情表达出来,希望有更多的声乐演唱作品继续激发起全民的爱国热情,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黄水谣》演唱的情感处理

《黄水谣》演唱的情感处理《黄水谣》是一首以传统民歌形式演唱的歌曲,歌曲刻画了发生在黄河流域的洪水灾害,歌曲中充满了悲痛的情感。
整首歌曲中情感的处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一、场景的描绘歌曲开头即为“黄河泛滥,充满了泪水”,直接揭示了歌曲所表达的场景——黄河发生洪水泛滥。
歌曲不仅仅是对这一自然现象的描述,而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表达,折射出人们的心情。
整首歌曲中,都充满了洪水肆虐、田地被淹、村庄被毁等具体场景的描绘,让听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洪灾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和压迫感。
二、主角的塑造除了通过场景的描绘,歌曲还通过对主角的描写来处理情感。
主角在歌曲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受害者,另一类是志愿者。
1、受害者歌曲中不断出现着“受灾者哭泣、失去家园的人们极度绝望”的场景,而这些场景中的人物就是歌曲所定义的受害者。
歌曲通过对受害者的描写,表达出了这些人在灾难面前的无能为力、绝望和哀伤。
例如,“村庄的废墟,全被洪水淹没,衣衫褴褛,无处可去”的描述,让人们看到了灾后受害者的惨状和无依无靠的状况,进而感同身受地体验到其心情。
2、志愿者除了描写受害者的遭遇外,歌曲还刻画了一些志愿者的形象。
这些志愿者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帮助受灾人们渡过难关。
这一形象的塑造,既可以表达出对志愿者的感激、赞美等情感,同时也不能忽视志愿者在心理上的压力和挑战。
例如,“洪水肆虐,志愿者满心压力”,说明在面对灾难时,志愿者也要承受较大的内心压力,这种表述折射出了灾后情境的复杂性和志愿者在其中的角色。
三、歌曲情感的推进歌曲中情感并非重点之一,不同于有些歌曲以情感为主导来解释,而是通过情感推进歌曲的形式。
歌曲语言简单明了,但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用洪水为线索串联起受害者、志愿者等元素,最终营造出一种情感共鸣的氛围。
而根据这种推进方式,当前的一首民谣,并非一种情感表达,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向感之流。
这种流的作用是促进底层人民的整体联系和抵御灾难的实力。
总的来说,通过描绘场景、刻画主角、情感的推进等多种手法,《黄水谣》成功地刻画出了灾难所带来的悲痛情感,而这种情感从歌曲中流淌出来,不仅让听众对于灾难受害者的遭遇产生了共鸣,同时也能够让人们从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分析及情感处理——以黄自《思乡》为例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分析及情感处理——以黄自《思乡》为例摘要: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唱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素材,也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演唱艺术歌曲需要演唱者充分把握其作品的内涵,通过声音的运用、情感的表达和处理,将作品表现得更加完美。
文章以黄自《思乡》为例,首先对作品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演唱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对歌曲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曲式、调式和声等方面内容。
最后结合作品创作风格、演唱技巧和情感的处理上对歌曲进行了详细解读。
关键词:艺术歌曲黄自《思乡》(一)黄自简介黄自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曾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
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
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他在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黄自在学习期间就十分喜欢西方古典音乐,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黄自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作曲家,他在音乐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创作领域方面具有较高的天赋,在创作中不仅能够掌握歌曲中复杂多变的情感,还能够将歌曲中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黄自所创作的艺术歌曲都是中西方风格的结合,且艺术价值极高的经典作品,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黄自在艺术歌曲领域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他所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旋律优美动听、情感真挚细腻、意蕴深远绵长。
黄自先生的很多经典作品都成为了我国声乐教育中必唱曲目。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他担任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初创时期教务和教学。
是当时理论作曲组唯一的专任教员,此外还兼授西洋音乐史和音乐领略法两门课,培养出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等近代音乐先驱。
(二)中国艺术歌曲《思乡》背景介绍《思乡》是一首中国艺术歌曲,该曲创作于20世纪初30年代,在当时就获得了很高的声誉,旋律较为优美动听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华人民正在处于痛不欲生地狱般的生活,民族同胞的不幸在黄自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他将这些冲击都体现在了他的作品当中。
艺术歌曲《故乡》演唱处理的浅议

艺术歌曲《故乡》演唱处理的浅议艺术歌曲《故乡》是一首富有感情色彩的歌曲,它让人们唏嘘不已,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感叹和思念。
在演唱方面,《故乡》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要表现出歌曲的韵味,更要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表现出来。
因此,本文将探讨艺术歌曲《故乡》演唱的处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演唱处理方法1.把握情感艺术歌曲《故乡》的特点是情感强烈,因此演唱时要诠释好歌词的情感色彩,才能真正把歌曲唱活。
演唱者应该细致入微地深入歌曲,透过歌词向歌曲的深度挖掘,触摸到歌曲背后深层的情感,把这种情感化作心灵的表现。
2.模拟语言发音艺术歌曲《故乡》的语言发音很重要,是其音乐美学的基础和延伸。
演唱者应仔细模拟并准确发音,一定要注意词语、句子间的停顿位置,以及词语之间的连读,保证歌词韵律的自然流露,让听众真正沉浸在歌曲中。
3.技巧运用演唱处理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艺术歌曲的演唱通常需要一些适当的技巧运用。
例如:运用假声,保持稳定的气息,和声效果、低音运用等等。
这些技巧的运用可以增强声音的层次感,让人们更好地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注意事项1.倾听主题艺术歌曲《故乡》的主题是家乡,演唱者应深刻理解主题,从中找到自己的情感表达点。
同时,也要将主题渗透到整个演唱过程中,使演唱者既是歌曲的受众,又是表演者。
2.注意各类细节艺术歌曲《故乡》的演唱处理也需要注意各类细节。
例如,应确保唱调准确、掌握好进退缓急等,这些细节都能影响歌曲的表现效果。
3.借鉴经验艺术歌曲《故乡》的演唱处理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
需要在生活中多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基础,参加各类艺术活动,多听取专家意见,以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演唱处理技能。
4.视频演唱的加强在视频唱跳的时代,艺术歌曲《故乡》的演唱处理也需要在视频演唱上进行加强,可以加入适当的动作,把歌曲的情感和氛围充分发挥出来。
总结目前,艺术歌曲《故乡》的演唱处理已经有了大量的技巧加持,但实践中也会遇到各种挑战。
浅析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浅析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是指通过声音的变化和技巧来传达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声乐演唱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表达来打动听众的心灵。
在演唱中,歌手利用声音、发音、音调、音色等方面的技巧来表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使听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歌曲中所描绘的情感。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需要歌手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和技巧。
歌手需要具备准确的音高掌握和音准调教能力,以保证演唱时不发生走音和音准不准的情况。
歌手还需要具备丰富的音色和演唱技巧,如强化音、连续音、颤音等,以增加演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需要歌手深入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歌曲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形式,其中包含着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宣泄。
歌手需要通过仔细研读歌词和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内涵,从而能够准确地诠释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歌手能够自然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演唱中,使听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还需要歌手具备良好的表演能力。
演唱的过程不仅是声音的表达,还需要通过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达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歌手需要在演唱过程中以自然、真实的方式表达情感,通过眼神、手势、姿态等来表达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充满感情的演唱方式,歌手能够更好地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共情,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歌曲感情处理

《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历史厚重感的歌曲。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情感处理:
历史感:歌曲中描绘了黄河与准格尔的悠久历史和沧桑变化,因此演唱时需要通过声音和表情表现出历史的厚重感和岁月的沉淀感。
深沉感:歌曲中的歌词和旋律都充满了深沉的情感,演唱时需要把握好这种深沉感,表现出对黄河与准格尔的敬畏和怀念之情。
民族感:歌曲中融入了浓郁的民族元素,包括中国传统的乐器、音调和唱腔等,因此演唱时需要把握好这种民族感,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地域感:歌曲中提到了黄河和准格尔这两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元素,因此演唱时需要把握好这种地域感,表现出对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了解和热爱。
悲壮感:歌曲中描绘了黄河与准格尔的历史沧桑和民族苦难,因此演唱时需要把握好这种悲壮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演唱《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表达这些情感:声音控制:通过控制声音的力度、音色和音高等元素,表现出历史的厚重感和深沉的情感。
表情控制:通过控制面部表情、眼神和肢体语言等元素,表现出对黄河与准格尔的敬畏和怀念之情。
气息控制:通过控制气息的流动和换气方式等元素,表现出对历史沧桑和民族苦难的感受。
音色变化:通过变化音色和唱腔等元素,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情感渲染:通过运用情感渲染技巧,如渐强渐弱、延长音符和运用装饰音等元素,增强歌曲的情感表现力。
手心里的温柔演唱技巧

手心里的温柔演唱技巧
手心里的温柔是一首充满温柔和情感的歌曲,要想唱好这首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
1. 情感处理:这首歌的情感基调是温柔、深情的,因此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在演唱时,要尽量将情感融入到歌声中,让听众感受到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
2. 音色控制:手心里的温柔的音色需要柔和、温暖,因此需要注意音色的控制。
在演唱时,要尽量使用柔和的音色,避免出现过于尖锐或刺耳的情况。
3. 节奏感:手心里的温柔的节奏感比较强,需要掌握好节奏。
在演唱时,要尽量保持稳定的节奏感,不要出现忽快忽慢的情况。
4. 气息控制:手心里的温柔需要一定的气息支持,因此需要注意气息的控制。
在演唱时,要尽量保持稳定的气息状态,不要出现气喘吁吁的情况。
5. 细节处理:手心里的温柔是一首注重细节的歌曲,需要处理好每一个细节。
在演唱时,要尽量注意咬字、音高等细节问题,让歌声更加细腻、动人。
总之,要想唱好手心里的温柔这首歌,需要注重情感处理、音色控制、节奏感、气息控制和细节处理等方面的技巧。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恰到好处,才能让歌声更加优美、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演唱中的情感处理
作者:张春芳
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24期
【摘要】在声乐艺术中,“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之灵魂,而歌唱时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又是一项内心富有想象力和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在实际演唱中演唱者只注重演唱技巧而忽视作品的情感处理却是一种普遍现象。
本文从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声乐演唱者对作品情感的处理两个方面着重阐述作品情感处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声乐作品;情感;情感处理声音;歌曲风格把握
一、声乐作品所含词曲作者的情感
(一)熟悉了解作品
声乐艺术是用人的声音来表达情感,情感蕴藏在声乐之中,在“声音—作品—情感”的体系中,作品是声音和情感间的桥梁。
当一个演唱者拿到作品时,首先必须了解它、熟悉它,才能把词曲里作者所要表述的情感充分理解,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可能真正诠释作者通过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给听众以最好的艺术境界和情感共鸣。
所以,唱好一首歌需要做以下前期的案头工作:第一,诵读歌词、熟悉词意。
通过反复而富有感情的朗读歌词、理解歌意,掌握歌曲咬字吐字的规律和法则,正确理解歌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内含,培养对作品韵律和乐感。
第二,分析和掌握歌词内容。
要充分收集歌词产生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等因素,充分体会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第三,熟唱曲调、唱准音高、掌握音乐节奏,熟悉音乐节拍,感受蕴含其中的旋律感,还要注意歌曲中的变换,包括节拍的变换和调性的变换转调,符合词歌意境。
第四,找准换气点、正确进行换气。
换气混乱会影响歌曲演唱的完整性、表现力,影响声音质量,无法体现歌曲的艺术意境和感情诉求。
换气是简单的分句,更重要的是追求艺术表现,达到艺术效果。
要根据歌词意思、旋律分句和感情表现需要,找准换气点和换气方法,掌握好换气速度。
(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每首歌曲都是作者的情感追求,都有其时代性、思想性、情感性,反映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现象、特定历史、特定风貌。
为达到演唱效果,营造出完美的艺术意境,演唱者就要准确而充分地表达出歌曲内涵,通过歌词去挖掘主题情感和思想,充分了解词、曲创作的背景和作者所追诉的情感。
如古曲《高山流水》的背景是伯牙万分悲痛于钟子期,在其坟前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碎,以至如今以“知音”来形容朋友间的情谊。
《十面埋伏》的背景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该曲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
而《祝酒歌》要通过旋律给人的感受是热情、奔放的,将抒情曲、舞蹈曲、进行曲为一体,达到普天同庆、
共享豪迈的壮景,但这首曲的背景是结束“文革”浩劫歌颂祖国未来。
只有了解这些基本的背景和作者情感诉求,才能充分体现歌曲风格。
二、声乐演唱者对作品情感的处理
(一)声乐演唱要做到字正腔圆
声乐演唱者在熟悉作品、了解创作背景和理解作者情感诉求等因素后,就要采用演唱技巧展现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首先要对歌词和谱子进行处理,使得语言和音乐能够达到高度的契合和完善的结合。
字正腔圆是契合和结合的基础,旋律优美、美丽动听的歌曲必须要有清晰准确的吐字行腔进行表现。
歌唱中的咬字、吐词规律具有戏剧性、艺术表现性,它服从于艺术性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诉求,遵循着音乐节奏、格式、音高和音域等的变化,所以生动的吐字和行腔对于表达来说非常重要。
(二)唱好歌曲的高潮部分
歌曲的高潮部分是感情最强烈的地方,也是歌曲最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地方。
高潮部分恰如其分地处理,能使所塑造的形象和所表达的情感跃然突出。
常见的高潮部分有这几种情况:一是,结尾处或接受结束的地方,如《孟姜女》。
二是,歌曲的中间安排高潮,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三是,没有明显的高潮,旋律起伏微小。
四是有多个高潮,在演唱多个高潮的歌曲时,应该分清主高潮、次高潮,如《清晰的记忆》。
对于不同位置的高潮,处理方式有差异,要做到恰如其分。
处理的方法大致有渐进式、突发式、强收式。
渐进式是指声音力度和情感表现,随着乐句所表现的内容渐进而逐步加强,最后推向高潮。
突发式是是要在演唱过程中体现强烈对比,以强化某一场景和情感。
强收式是在歌曲演唱的高潮中嘎然而止,追求余音绕梁、发人深思的效果,突出强烈对比而实现感染效果。
各种处理方式应为场景表现和情感表达的目标合理安排,以达到最完美的表现效果。
(三)把握好歌曲的风格
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都有着其特定背景,与习俗、人文历史、信仰、地理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不同的民族艺术风格差异比较大。
中国民族丰富,艺术风险五光十色、丰富多彩、个性突出。
高源雪山的藏族同胞,质朴敦厚、粗犷坚强;维吾尔族热情爽朗、风趣潇洒、能歌善舞。
如《草原之夜》,作为维吾尔族风格的代表之作,被誉为“中国的小夜曲”,以口语化吟诵式的音调、富有民族个性特色装饰音、滑音,以平稳的低声飞向上扬的旋律、柔和圆润、优美抒情,具有深邃的意境。
而具有多民族的云南,又富含著典型的山清水秀的地理环境因素和多民族文化习俗,由此产生了风格独特的民歌艺术,风格上以明亮清秀、活泼甜美、灵巧柔美为主调。
东北地区、江南地区、西南地区、中原地区等都各具特色。
演唱者要了解和熟悉这些风格,在歌词的情感表达中融会贯通,才能得心应手。
三、结论
如上所述,情感是声乐演唱中内含的核心成份。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歌曲作品从被创作、被演唱到被欣赏都是因情感而发的,是作家动之以心、歌者用之以心、听者感之以心的艺术创作和再创造的过程。
歌唱艺术的水平是技艺与情感完美结合。
只注意演唱技术而忽视对背景的了解、对情感的追求,都不可能达到唤起共鸣的效果,不是艺术的追求。
缺乏情感准确抒发和生动表现的歌唱,是没有灵魂的。
声乐艺术的魅力取决于歌曲的情感表达与生动表达,缺少情感的抒发和生动形象的表演,不属于艺术表现,“呆若木鸡”。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2]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3]梁中双,高植.浅谈声乐教学中作品的情感处理[J].戏剧之家,2014,(14).
作者简介:张春芳(1986—),女,山东潍坊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工会干事,研究领域:声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