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新生论创作歌曲《小白菜》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民间旋律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分析

民间旋律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分析作者:王海军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16期【摘要】“新音乐”创作是每一位音乐爱好者向往的事情,但很多人却无从着手。
纵观国内外大量优秀的成名曲,著名作曲家均在这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且获得了巨大成功。
将民间旋律作为素材去创作歌曲,在音乐创作活动和音乐教学活动中,普遍被认为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
凡是具有显著特点的音乐作品,基本上都沿袭了民族民间音乐的优秀传统,同时也包含了很多优美的民间旋律。
所以,古往今来在业界颇有建树的作曲家,毫无例外地都曾苦心钻研民间音乐素材中的音乐旋律,并且在之后的作曲创作中广泛使用。
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民间旋律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方案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更好的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为现代音乐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民间旋律;音乐创作;运用;分析;研究【中图分类号】J6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16-150-04【本文著录格式】王海军.民间旋律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2,08(16):150-153.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最能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载体多样,内容详细,且风格独特,十分的具有感染力。
众所周知,将民间旋律应用在音乐创作中的成功案例有很多,既有《黃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还有《白毛女》和《红河赤卫队》,更有《嘎达梅林》和《长征组歌》等,这些作品都是借鉴民间音调创作而成的。
总的来说,没有一个作曲家的作品是凭空遐想出来的,音乐创作其实和其他艺术一样,都不是遥不可及、神秘莫测的,但不是信手拈来、唾手可得的东西。
怎样做到科学、合理、高效地将民间音乐素材中的音乐旋律融入作曲创作过程中,值得每一位现代作曲家深思。
一、民间音乐概述我们通常所说的民间音乐又被称为“民间歌曲”,简称“民歌”,这种音乐类型和诗歌中的“民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
读后感 《小白菜》儿歌快乐优美

读后感《小白菜》儿歌快乐优美《小白菜》儿歌快乐优美读完《小白菜》这首儿歌,我深感它带给我无尽的快乐和优美的音乐享受。
这首儿歌以细腻、生动的描写展示了小白菜的成长过程,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界中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通过这首儿歌,我更加珍惜自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这首儿歌以小白菜为主角,通过描述它的成长过程,给人们展现了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力量。
从“种子在泥土中醒来”开始,到“发芽,长叶,绿色充满了庄稼地”,再到“温暖的阳光给他更多力量”,整个歌曲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儿歌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出了小白菜的成长过程,让我不禁感叹自然界的神奇魅力。
读这首儿歌,我仿佛看见小白菜从土壤中钻出,努力生长的样子。
儿歌中描述了小白菜“发芽茁壮”,“青翠的叶子不断地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同时,儿歌还展示了小白菜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的品质,比如“被风吹倒了也会站起来”和“大家都说他是一个好孩子”。
这些描写不仅丰富了儿歌的情节,更传递了可爱的小白菜的坚强品质,激励着我在面对困难时坚持前行。
除了内容的吸引力,这首儿歌的优美旋律也让人陶醉其中。
歌曲采用欢快的节奏,并配以轻快的旋律,给人一种愉悦和轻松的感觉。
尤其是副歌部分,“小白菜,小白菜,摇摆着像小船”,旋律欢快跳跃,给人一种流畅和迎风舞蹈的感觉。
在歌曲中的起伏变化和优美旋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小白菜在阳光下欢快成长的场景,这种感受让我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读完《小白菜》这首儿歌,我被其中的快乐和优美所感染。
这首儿歌以小白菜为主题,通过描写它的成长过程,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儿歌展示了生命的美好和力量。
同时,优美的旋律带给人们愉悦和轻松的感觉。
我对自然界的美好之处更加珍视,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动力。
总之,《小白菜》这首儿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以小白菜为主角,通过描写其成长过程,展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生命的力量。
优美的旋律让人忘却烦恼,感受到生命的快乐。
从歌曲《小白菜》浅谈声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

从歌曲《小白菜》浅谈声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摘要】声乐表演的二度创作是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再创造,是声乐表演者赋予歌曲以生命的创作行为,它不仅要忠于原作、再现原作,而且还有可能通过表演者的创造性,对原作予以补充和丰富,甚至超出作曲家的预想,使歌曲的内容与情感更为丰富、真挚,散发出奇光异彩。
本文以《小白菜》为例,通过声乐表演中二度创作的前提、原则、手法三大方面来浅析声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
【关键词】小白菜;二度创作;声乐表演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它是与声乐创作相分离而独立存在的艺术。
它既有独立的品格,同时又与音乐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声乐创作是声乐表演的基础,而声乐表演是声乐创作的再现和二度创作。
声乐表演不仅是对声乐作品原作(即第一度创作)的音乐信息的简单传达和再现,还是充分体现声乐表演者高超的声乐技巧和恰到好处的情感表现的再创造,它赋予一度创作以活力。
一、声乐表演中二度创作的前提二度创作不能是任意的、自由的、无限制的,声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兼顾真实性和创造性两个方面,并力求做到二者的协调与统一。
所谓的真实性,是指对原作品的忠实再现,因为任何一部声乐作品,都属于一定的历史时代与风格范畴,在体裁形式和表现内涵上也都有其各自的规定性,所以充分的了解作品,切实把握声乐作品的形式与内涵,是进行二度创作的前提,是声乐表演过程中真实性的基本保障。
(一)《小白菜》的时代背景在封建社会,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生活非常艰苦,吃不饱穿不暖,没有社会地位,尤其是妇女,她们常常把自己的苦难身世、心里的哀怨都倾诉在歌中,来自解烦闷。
例如东北吉林的《盼晴天》、四川石棉的《苦麻菜儿苦茵茵》、青海东部的《蓝玉莲》等。
这首由沈阳音乐学院余学友先生根据河北民歌改编的《小白菜》,就是封建社会的真实写照,歌曲描述了一位失去亲娘的女孩受继母虐待,苦不堪言的生活状况以及对自己亲娘的不尽思念,强烈的控诉了旧时代封建观念的不文明和不公平。
浅析创作歌曲《小白菜》

浅析创作歌曲《小白菜》佚名【摘要】河北民歌《小白菜》是一首在全国范围内都流传广泛的河北民歌代表作,而在当今社会文化生活水平不断进步、人们对歌曲的创作以及艺术价值的要求提高等现实背景下,这首传统的河北民歌经过改编,重新创作出了这首歌曲《小白菜》。
要想充分、准确地掌握并演唱新创作歌曲《小白菜》,首先就要从河北民歌的总体概况开始进行探究,进而了解创歌曲《小白菜》的创作背景、旋律(曲式)、调式调性、节奏节拍、歌词特征等方面。
从多个音乐特征方面和河北民歌演唱处理方面来分析理解创作歌曲《小白菜》,使不同层次的音乐读者都能够更好的了解歌曲《小白菜》。
论文整体以文献法为核心研究方法,注重对以往的有关文献资料的阅读和理解。
同时运用田野调查方法,亲身于河北地区进行音像采集等方面的学习感触,进一步深刻的理解和探索歌曲《小白菜》以及河北民歌概况。
学习研究分析创歌曲《小白菜》不仅可以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同时对宣传传统河北民歌文化以及推动河北地区歌曲特有的音乐文化精神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期刊名称】《科技风》【年(卷),期】2013(000)013【总页数】2页(P64-65)【关键词】歌曲《小白菜》;曲式结构;演唱处理;学习心得【正文语种】中文民歌,通俗地理解就是指人民群众的歌曲。
河北民歌有着同其他民歌一样的基本民歌特征,也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与特点。
河北民歌《小白菜》它本身音乐的成功以及它流传的广泛度,促使它成为了优秀作曲家们创作新作品的灵感来源。
创作歌曲《小白菜》就是基于河北民歌《小白菜》改编创作而成的。
传统的河北民歌具有民歌的普遍的基本特征,总体来说有三点:1)河北民歌是在河北人民的生活、劳动中所产生的,所以河北民歌是河北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2)河北民歌是通过人民群众的即兴创作而产生的,流传方式也大部分是以口头传授为主要。
3)传统的河北民歌音乐形式是简洁明了、朴实无华的。
河北民歌是伴随着河北地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河北民歌同这片土地一样拥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植沃土心有歌——艺术歌曲《小白菜》的唱法、旋法与写法

当代音乐2021年第6期MODERN MUSIC根植沃土心有歌艺术歌曲《小白菜》的唱法、旋法与写法郝苗[摘要]艺术歌曲《小白菜》是作曲家于学友教授于1987年6月所创作,作品一经出现立刻在全国流传,先后被幺红、吴碧霞、方琼、李秀英等多名歌唱家们唱响在各种音乐会的舞台上。
随后,又被编入到全国高校声乐教材和《声乐教学曲库》,以及作为央视歌手大奖赛及文化和旅游部声乐比赛规定曲目等,并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可以说这首艺术歌曲是于学友最早在民众中获得影响力的声乐类体裁作品。
它虽然取用了原有的民间歌调,却因用中国人熟悉的旋律讲述着人们所熟悉的故事,且做到了情真意切,表达着中国人所崇尚真、善、美的精神诉求。
此外,笔者写这篇文章还有一层用意,即:看到许多公开发表的、关于论述这首艺术歌曲《小白菜》的唱法、写法和表现方法等文章内容(包括检索到的一些博、硕论文),虽然可以看到不同的分析观点和见仁见智的结论,但其中所出现的常识性错误,是笔者参与论述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小白菜》;于学友;艺术歌曲;结构布局;演唱方法[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6-0016-03艺术歌曲又称浪漫曲,源于欧洲,在德奥音乐体系中的艺术歌曲是以德文Lied或Lieder来表述(专指那些艺术性很强的声乐作品儿其形式表现为诗与歌声、音乐的结合。
在中国的五四运动以后,也出现了最初的艺术歌曲形式。
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艺术歌曲概念,除了群众性歌曲和流行性的歌曲外,几乎扩大到了所有抒情性歌曲形式,近些年又添加了由民歌改编的、艺术含量较高的艺术歌曲创作。
其形式大致分为这样几种:一种是与古代诗词相结合的;还有一种是中西合璧的写法;而最为常见的一种则是采用民间不同地域性的民歌、小调的素材加工而成。
而艺术歌曲《小白菜》就属于在保持原有民歌基础上,重新化合成艺术性很强的艺术歌曲体裁。
其中的写法,既体现出歌调原有的地域性风情,也表达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人文表情。
浅析声乐表演艺术中情感的表现——以作品《小白菜》为例

旋 律 ,直 接 抒 发特 定 的情感 。演 唱者 要发 挥最 佳 的演 唱 水平 ,声 音 的美 固然 重要 ,但 却 不 能轻 视情 感 的表 现 ,这 两大 要 素 的结合
二 、分 析歌 曲的 曲式 结构 是情 感表 现 的关键 音 乐 的 曲式 结构 , 是音 乐表 现 的一 种逻 辑格 式 ,通 过 曲式 的
・
音 乐理 论 ・
大 众 文 艺
浅析声 乐表演艺术中情感的表现
以作 品 《 小 白菜 》为例
晁 凤娟 ( 深圳 市 宝安 区松 岗街 感化 的艺术 。情乃歌之 魂 ,歌 系情 情 感 , 学会 联想 、 触景 生情 ,发挥 自身 的想象 力 ,使 歌 唱具 有激
之本 。心灵是赋 予歌 声以生命 和魅力的源泉。没有真 实的情感 ,不从 情 。
心灵去把握歌唱 的真谛 ,就不可能摇撼观众的心旌 ,点燃观众情感 的 力 。本论文 结合作 品 《 小白菜》,浅析 声乐演唱艺术中情 感的表现 。
关键 词: 《小白菜 》;情感表现 ;演唱分析
其次,多欣赏不同门类 的艺术作品,如:各类戏剧、歌剧、
世 。 间奏过 后 ,第 二 段预 示着 厄 运到 来 ,不 幸 的事情 终 于 发生 。
这 一段 调 性 由降A 转 至 降E ,演 唱 的力度 加 强 了,接 下 去第 三段 是
钢 琴 伴奏 在 降A 调 上 的 大 幅度 渲 染情 绪 ,并 将歌 曲推 向高潮 。调
就 是 这 个道 理 。只 有 了解歌 曲反 映的 时代 背 景 ,才 能深 刻领 会歌 性 转 1 =降D ,进 入高 潮 段 ,经过 钢 琴上 一个 短 小 的连接 ,引 出全 曲 的思想 内容和 作 者 的创作 意 图 ,明确 歌 曲的的 地位 和 意义 ,把 曲的 再现 部分 。调性 转 回 1 =降A 。这 一 部分 唱 两遍 , 曲调 歌词 完 握准 确 的情感 。
以作品《小白菜》为例浅谈声乐演唱艺术中情感的表现

所 以 我 选 择 了 “ 作 品 《 白 菜 》 例 浅 谈 声 乐 演 唱 涵 都 不 能 做 出 确 的 理 解 和 分 析 , 更 难 以 表 现 出 歌 曲 的 深 以 小 为 i E 就
00
2 3 7
酬
一
2 年 月 旬) I1 5 C—1 0 9( 刊 S0 0 N 4I 1 下 S0 7 4 1 N9 1 1 6 — 1 /
不 让 她 失 望 。3唱 “ 娘 呀 , 娘 呀 ” 速 度 则 又 还 原 放 慢 下 大 法 则 。 [2 亲 亲 时
来 。这 段 结 尾 的落 音 是 一 个 不 稳 定 的音 , 好 像 是 表 现 主 人 4 语 言是 歌 曲 中情 感表 现 的重 要 环节 它 公 在 问 : 亲 娘啊 , 在 哪 里? “ 你 ” 语言 是 歌 曲表 现 的一 项 重 要 手 段 , 歌 曲 的 生 命 所在 , 是 离 因 间 奏过 后 , 二 段 预 示 着 厄 运 到 来 。 幸 的 事 情 终 于 发 开 了语 言 的演 唱 毫 无 意 义 , 为 歌 曲 演 唱 的 最 大 特 点 就在 于 第 不 生 。这 一 段调 性 由降 A转 至降 E 演 唱 的 力 度 加 强 了 , “ 它是 利 用任 何 乐 器 做 不 到 的 语 言 去 抒 发情 感 。在 演 唱 中 , , 到 弟 语 弟 吃 面 我 喝 汤 呀 这 一 句 时 , 度 渐 快 起 来 , 便 为 下 一 句 做 言 的准 确性 , 歌 曲语 言表 达 最 基 本 的 要 求 , 言 发 音 准 确 与 速 以 是 语
…
S n i o Io o i g ng on y t . nd n,c l y t e wor o a ts i pp a. Thi a e l a pa h n k fal ritca e 1 s l s p p r…
民歌与艺术歌曲的融合——论《小白菜》的创作分析及艺术处理

民歌与艺术歌曲的融合——论《小白菜》的创作分析及艺术处理作者:邹彦卓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邹彦卓[1][内容提要] 一提到艺术歌曲,人们便能想起舒伯特、舒曼等作曲家创作的德奥艺术歌曲,在百年前传入中国后又被老一辈作曲家所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
早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陈田鹤等作曲家对民歌进行简单的艺术化处理为之加上钢琴伴奏便于钢琴合作演唱,五六十年代出现黎英海、丁善德等作曲家对民歌改编的第一次高潮,使之成为更具艺术化的民歌改编曲。
改革开放后,国家倡导大力发展民族音乐,民族声乐的兴起使得原有的民歌不能满足声乐教学及演出,而“《小白菜》”的诞生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是1987 年由沈阳音乐学院的作曲家于学友根据原始民歌改编创作的,将传统的民歌与西洋艺术歌曲作曲技法完美融合,它不同于传统艺术歌曲和创作歌曲,无论在音高、音色的控制上曲式结构的扩大、调式调性的频繁变换,还是钢琴声部的丰富处理上,对演唱及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艺术水准,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代表作品,也为后来的《兰花花》、《桃花红、杏花白》及《玛依拉变奏曲》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民歌/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中图分类号:J6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5)02-0175-5一、原始民歌《小白菜》歌曲背景民歌《小白菜》最早流行于河北一带,歌词淳朴简练、旋律易上口,正因为它歌词的寓意,在旧社会社会底层传唱,后传遍祖国大江南北,是民间就唱不衰的优秀民歌瑰宝。
全曲歌词共7 句,每句描写不同的内容,但每句的后缀都是“亲娘呀,亲娘呀”。
曲调运用逐级下行的旋律,歌词与曲调结合塑造了一个失去亲娘倍受后娘虐待摧残的小女孩形象,通过小女孩对死去亲娘的哀伤之情充分反映了旧社会重男轻女的封建礼教思想及广大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的苦难悲惨生活。
二、艺术歌曲《小白菜》的创作特征1987 年时于大三的作曲家于学友根据《小白菜》原有曲调重新创作,在忠于原民歌内容及曲调风格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在旋律、音域、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等方面均进行了较大的改变,把原来一首分节歌式的民间曲调发展成为一首既有民族风格又不脱传统西方音乐技法感人至深的大型多段体艺术歌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创作歌曲《小白菜》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岳新生
灵璧一中
论创作歌曲《小白菜》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摘要:创作歌曲《小白菜》是作曲家于学友以河北民歌《小白菜》为基本音调素材改编而来,经过再创作的《小白菜》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得到音乐院校师生的喜爱,经常有歌者选择此曲在国内专业的比赛及音乐会中演唱。
本文比较了传统民歌与创作歌曲《小白菜》的艺术特色与风格,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这首歌的演唱。
关键词:创作歌曲,艺术特色,情感表达
一、传统民歌与创作歌曲《小白菜》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于学友的创作歌曲《小白菜》是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改编而来,其艺术特色与风格有类似之处,作为艺术性更强的创作歌曲,又体现了其特有的内涵与特色。
1、传统民歌《小白菜》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河北民歌《小白菜》源于传统的民间童歌 , 描述了一个农村贫苦孤儿在亲生母亲去世后,遭继母虐待和摧残, 而深切想念逝去亲娘的悲惨故事,民歌《小白菜》共有七段歌词 , 完整叙述了幼女失去亲娘后的遭遇和思念亲娘的痛苦,同时也深刻反映了中国旧社会封建制度下人们的苦难生活,成为一首苦难的“时代悲歌”,产生了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旋律结构简单、音调适中、音域不宽 , 音乐流畅、朗朗上口是河北乃至全国民间歌曲的重要代表之一,从而广泛流传。
河北民歌的演唱特色十分突出,在曲式上是单乐段四句体结构,单纯规整 , 曲调简朴流畅 , 旋法以下行级进为主,表现了音乐的曲折性和自然性。
民歌《小白菜》采用六声音阶徵调式,由 5/4、4/4 混合拍子构成,整首歌曲的节奏型采用前短后长的形式,每小节的最后一个音持续两拍,曲调平易流畅,每句的旋律趋势依次下行 , 每一个乐句也都是由高而低的叹息式下行音调,演唱起来易于表现如泣如诉、委婉凄惨的情绪。
在语言中加入了衬词 ,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突出了地方风味。
2、创作歌曲《小白菜》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创作歌曲《小白菜》中的农村幼女受人凌辱、悲痛伤心的形象更加戏剧化,歌曲开始的八小节前奏 , 运用了柱式和弦、双手八度、双手震音等伴奏音型 , 通过“渐强”的力度烘托出小白菜悲惨的命运,从而为演唱者的情绪表达奠定了重要基础。
全曲依然采用了一系列下行的叹息式旋律,烘托出了十分悲凉的情感氛围。
整首歌曲以强拍开始,旋律的起伏比较大,力度对比非常的大。
创作歌曲《小白菜》
是一首多段体曲式结构的大型声乐作品。
这首歌曲以连续四个“亲娘啊 , 亲娘啊……”爆发式的哭腔开始,进入耳熟能详的传统河北民歌《小白菜》的主题部分,以下几个乐段都是这首民歌的变奏。
整首歌曲旋律是以“5332-”为主导动机,中间的四个乐段可以看作是“启、承、转、合”的结构。
曲式结构及调性变化如下表:
二、创作歌曲《小白菜》的情感表达
1、创作歌曲《小白菜》的语言与情感表达
创作歌曲《小白菜》是一首具有悲情主义色彩的作品,此曲没有过多的、华丽、繁琐的装饰音,且河北方言与普通话极为接近,很好的传承了民歌的抒情、朴素的风格。
在歌曲开始的引子部分,两句“亲娘啊!亲娘啊”要用爆发式情绪来演唱,凸显出主人公对亲生母亲的怀念,在这段歌曲演唱时,应该注意用哭腔的方式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演唱者的咬字容易模糊,很难做到清晰又准确的将歌词表达出来,因此,歌唱技巧要有效结合咬字,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言色彩和语调,使整部作品的语言请感更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一段的情绪较为缓和,表现的式主人公在诉说自己的身世遭遇。
感情基调是平缓的,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用说话时的语言表达
最能打动人心。
一段间奏转调后,旋律色彩变化,主人公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娶了后娘,三年半呀,生个弟弟比我强呀”,唱腔中要带有哭诉的状态,字里行间透露的悲情无以言表,特别是到了第二段的最后一句:“端起碗来呀,泪汪汪呀”,作者加入了河北地方戏曲中哭腔的写法,渲染悲苦、凄凉的气氛,“哭腔”是语言中极具感染力方式,哭诉表示悲伤、痛苦,哭腔充分体现主人公“小白菜”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面对现实无能为力,只能哭诉,在这里,即使没有歌词,相信都能打动人。
紧接着全曲的高潮部分,也是全曲的高音区,在演唱这一段时,更要做到良好的延长技术与激昂的情绪完美结合,以情带声,将激昂的情绪融入到声音中,唱出对现实的不满,对社会的控诉,展现“小白菜”的绝望。
最后一段,回到现实,,情绪虽然有控诉后的暂时平静,但“小白菜”内心仍然凄凉,歌词一遍一遍的重复,那是小白菜”对母亲的无限思念,化作一阵风,不知吹向何处……演唱这一段时,情绪要及时的从第三段转变回来,无可奈何的、叹息的语言将会是最好的情绪表达。
2、创作歌曲《小白菜》的速度、力度与情绪的表达
创作歌曲《小白菜》引子性质的第一句在力度上要强烈一些,表现失去了亲娘之后的悲伤心情,速度不要放太慢,要想表现失去母亲、经常受虐的可怜孩子的真实情感,不能过分悲切,只是委屈压抑,体现痛苦的激烈、爆发式的呼喊。
要在演唱技术的支持下控制气息,使得力度和速度达到“小白菜”情绪上的宣泄。
第二句力度上要稍弱一些,速度渐渐变慢,声音需要含蓄一些表现出作者内心的伤痛情绪。
接下来的段落就是歌曲的主体部分,表现了主人公的凄凉情感和孤独的形象,速度上要稍慢一些,力度变为中强,诉说着自己的不幸遭遇和身世,在“跟着爹爹”的部分就要开始情绪的变化,速度稍微变快一些,节奏感稍强一些,力度的增强更能体现主人公对唯一亲人的心理上的依靠和精神上的寄托的思绪。
唱“亲娘啊,亲娘啊”一句时,速度又还原变慢,体现了小白菜回到现实中重新尝尽人间痛苦,演唱的力度要稍强,流露出对现实的控诉,而不纯粹是无奈的接受。
展开部的段落里“娶了后娘,三年半呀,生个弟弟比我强啊。
”是小白菜的内心控诉,“娶”字要在力度上强调,接下来的“弟弟吃面,我喝汤呀,端起碗来,泪汪汪呀。
”情绪转入呜咽,对不公正的待遇如泣如诉“这部分速度应该稍快,体现主人公的啜泣的情感状态,同时为下面的乐段做了铺垫,“端起碗来呀”中的“呀”字要延长一些,模仿戏曲曲艺当中的哭腔,速度由慢到快的变化,力度由弱及强,情绪由紧到松。
接下来回到原速:“泪汪汪呀”表现了主人公泣不成声的思绪,第二个“汪”字前要适当停顿,然后增强力度,用“ff”的力度演唱这个字。
最后的“呀”字运用渐强的力度来演唱,运用戏曲最后的“哭腔”手法来处理,做好高潮来临的准备,更加准确地表达小白菜委屈、愤怒的情绪。
接下来的的段落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处在高音区、演唱难度很高,要充分体现小白菜激烈的情绪波动,整个乐段用较强的力度展现,速度适当变慢,将小白菜向天哭诉、呼喊亲娘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
第一句:“亲娘想我谁知道呀”力度要加强,速度要紧凑,下面一句:“我想亲娘在梦中呀。
”当中要比前一句的强度稍弱,表现主人公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以及怀念。
同时承上启下到最后一句:“亲娘啊,亲娘啊。
”
作品最后的再现部部分,在力度处理上要与前面形成对比,语气要哀怨绝望一些,在气息控制上难度极大,特别是最后的两句“亲娘啊”的重复是在高潮部分剧烈、绝望的痛苦中暂时的平静,这时的平静是发自心底的无奈,运用渐慢的速度变化和减弱的力度变化与歌曲前段形成强烈对比,塑造了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
3、创作歌曲《小白菜》中音色的运用与情感表达
哭腔作为一种民族特色的润腔方式,运用了丰富的音色表达了悲切的情绪,歌曲《小白菜》中,整首作品的基调是悲伤,加入一些哭腔的运用,让音色变得更加悲哀,烘托出更加浓厚的悲情色彩。
在“弟弟吃面,我喝汤呀,端起碗来,泪汪汪呀”的部分就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哭腔唱法”。
(见谱例4)
饱满的气息,较低的喉头位置,和共鸣腔的不断调整,人声能够产生多种音色。
表现悲愤的情绪时气息较满,声音扎实有力,腔体整体共鸣;而表现悲切而无奈的情绪时,气息要求松弛,声音松而白,
接近真声的音色,口腔的共鸣为主。
在创作歌曲《小白菜》中这些情绪都出现了,音色要尽量的丰富才能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表现小白菜控诉的情绪时,要用亮的音色,在小白菜哭诉之后暂时平静,进入无奈的情绪时要用暗的音色来表现。
《小白菜》是一首“情绪化”的作品,表演者必定要在音色的刚、柔、亮、暗、紧、松等特点中寻找最适合表达相应情绪的一种,从而完美演绎这首创作歌曲。
4、创作歌曲《小白菜》的艺术想象与情感表达
在创作歌曲《小白菜》中,主人公失去母亲时的凄苦无奈,身处当时的环境没有温暖与爱护,对母亲的思念以及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等等,都给演唱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歌曲《小白菜》中不仅有悲惨的故事情节引发我们对事件的想象,更有小白菜面对悲惨命的控诉、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一句唱词,每一个音符都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演唱者结合歌曲相关的艺术作品发挥想象力,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所传递的思想感情,想象一些剧中的画面,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加以画面的想象,从而更加深入的诠释表达,方能在演唱这首作品中打动人。
参考文献
1、马棠华. 《论歌唱者的情感表现》[J].中国音乐教育出版社,2005.
2、周颖. 对中国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作曲技法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