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沉淀率与货币供给量

合集下载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沉淀率与货币供给量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沉淀率与货币供给量
" 呈大幅下降之势! , 而 货币流通速度 (! )
这正是货币供应量 (- !) 过大的主要原
" 。由于通货膨胀与 因或主要原因之一 #
图 表 1
货币供应量 (- !) 过大之间的明显相关 性, 显然可以推出货币流通速度 (!) 的 大幅下降乃是造成通货膨胀之元凶的
" 结论 $ 。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流通速度
物价总水平的增长率 % (# !-#. 3 # () 把 “! ” 右端的数据代入 (. ) 式进行计算, 并将 口径计算的结果相比 计算结果与按 (现价 012(# -) 较, 于是有表 %。表 % 所包含的信息相当丰富, 人们 可能会很自然地特别关注 %&&’ 年之前两个口径之 间明显很大的差距, 或者特别关注 %&&’ 年到 -//年间两个口径之间的高度吻合。 不过笔者倒希望读 者更多留意两种口径的平均值都高达 4,56’左右 而不是两者的孰高孰低上。毕竟 012 每增长一个 百分点, 货币流通速度就会大致降低 /+6 个百分点 的统计事实绝不能令人感到自豪。 值得注意的是, 首先, 第二种口径的货币流通
表2
& 4* ! & 5*
(& "
)*
(& )* %& **) 是比重增加的商品 %& **) & )* / "
& 4* ! & 5*
与服务的平均价格, (& )*+& **) & !-" " )*/ "!则是比
& 4* ! &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重增加的商品与服务的总比重; " ,和 & ,的定义与 此相似, 分别代表比重下降的商品与服务的平均价 格和比重下降的商品与服务的总比重。 鉴于以下关系: 恒有 & --& ,)4 由于比重权数的归一化性质, 在过去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一方面我国的 &,-。 国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不能忽略的, 例如整个必需

货币供应量及其管理

货币供应量及其管理

货币供应量及其管理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经济体内流通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货币供应量的管理成为了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货币供应量的定义、货币供应量的分类以及货币供应量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货币供应量的定义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经济体内流通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的计算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两个指标。

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了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等,而狭义货币供应量只包括了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

二、货币供应量的分类根据货币供应量的不同来源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内生货币供应量和外生货币供应量。

1. 内生货币供应量内生货币供应量是由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活动创造的货币。

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和存款的循环,不断扩大货币供应量。

当商业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时,借款人将这笔贷款存入银行,银行又可以将这笔存款作为贷款的基础,继续向其他借款人发放贷款。

这种循环过程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扩大。

2. 外生货币供应量外生货币供应量是由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创造的货币。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

当央行希望扩大货币供应量时,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能够放出更多的贷款;当央行希望收紧货币供应量时,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限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

三、货币供应量的管理货币供应量的管理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经济的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目标管理货币供应量的管理需要设定合理的目标。

央行通常会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通货膨胀的压力,设定合理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

通过设定目标,央行可以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

2. 工具管理央行通过使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管理货币供应量。

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工具的参数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以达到经济政策的目标。

【精品】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可编辑

【精品】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可编辑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作者------------------------------------------日期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注会七班闫博货币供给的公式为M/H=(Rc+1)/(Rd+Rc+Re) 其中M为货币供给,H为基础货币量,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c 为超额存款准备金,Re 为现金对存款的比率,所以货币供给可以看成是基础货币供给,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市场利率和现金对存款比率的函数。

所有这些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准备金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变动上,所以可以认为准备金是银行创造货币的基础。

所以一般央行通过控制准备金的供给来调节整个货币的供给。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解决总需求不足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即扩大货币供应量。

而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表明在财政政策积极的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0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

那么,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些措施呢?一、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的趋势。

1.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它是创造货币供应量的基础。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央行的基础货币还包括非金融部门的存款,因此本文对基础货币的定义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金融知识————货币供应量

金融知识————货币供应量

金融知识————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流通中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货币供应量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流动性大小。

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就不同,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一样。

影响介绍一般说来,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货币性,随时都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进入流通过程,从而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由于可以随时支取、随时签发支票而进入流通,因此其流动性也很强,也是影响市场供求变化的重要因素。

有些资产,如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虽然也是购买力的组成部分,但必须转换为现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进入市场购买商品,因此其流动性相对较差,它们对市场的影响不如现金和活期存款来得迅速。

层次划分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流通中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

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

按流动性标准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对中央银行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提供货币供应结构图,这种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作者:徐松歌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11期徐松歌(漯河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处,河南漯河 462000)摘要:货币流通速度是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费雪方程式,货币流通速度决定货币流量,从而决定收入。

在名义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决定着货币供应量的多少,货币政策的制定要考虑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影响。

而且,货币流通速度连接了实体经济的产出和金融领域的货币,反应了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因此,系统的研究货币流通速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广义货币;狭义货币;周期波动;货币政策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30-0117-01收稿日期:2013-09-10作者简介:徐松歌(1976-),男,河南省漯河市人,漯河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处.经济师,现主要负责单位财务工作。

费雪交易方程式中的货币是指经济中的货币存量,方程式的左边表示货币市场,右边表示商品市场,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时,货币供给量就等于货币需求的实现量。

可见,所有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将反向影响货币流通速度。

一、货币流通速度与居民消费习惯商品实现交换后,一般会退出流通,进入生产或生活消费,而货币流通作为实现商品交换的媒介,处于流通中不断地为实现商品交换服务。

在一定的时间内,同一单位货币可以为多次商品交换服务,实现多次周转,我们定义在一年当中,单位货币用来购买经济体所产生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平均次数为货币流通速度。

从长远来看,货币流通速度的快慢与一国居民的消费习惯有关,人们的支付习惯、消费心理、价值观念等从很大程度上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若一国居民偏爱消费,则货币更多的会投入到流通领域,则此国的货币流通速度相对较快,反之,若偏爱储蓄或节俭,货币流通速度则会相对较慢二、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流通量、物价水平利用交易形式的货币数量方程:,我们知道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可以表示为货币流通量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

货币供应:经济运行的血液

货币供应:经济运行的血液

货币供应:经济运行的血液货币供应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中央银行向市场投放的货币总量。

它是经济运行的血液,对经济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货币供应的合理控制,能够影响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等多个方面,因此,货币供应的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货币供应的构成货币供应主要由M0、M1、M2和M3四个层次组成。

1. M0:即现金流通量,包括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和硬币。

2. M1:即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M0和活期存款。

3. M2:即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M1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等。

4. M3:即超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M2和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

这四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逐渐扩大,反映了货币的不同形态和流通范围。

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这些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

二、货币供应的影响因素货币供应的大小和变化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金融政策等。

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需要货币的支持,因此,当经济增长较快时,货币供应量通常会相应增加,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2. 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过大会导致通货膨胀,因此,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需要适时调整货币供应量。

3. 利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影响利率水平。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相对充裕,利率可能会下降;反之,货币供应量减少时,利率可能会上升。

4. 金融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实施金融政策来调控货币供应量。

例如,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水平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

三、货币供应的管理货币供应的管理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 定量目标管理:中央银行会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通货膨胀的压力,设定货币供应量的目标。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以实现目标。

2. 灵活调控:中央银行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货币政策。

货币流通速度的一些分析

货币流通速度的一些分析

货币流通速度的一些分析组员:毕楚麟李迪宽蒋朝庆张巍张英鹏刘飞李钦佩王键羽熊希盟刘思敏一、货币流通速度的含义:指一定时期内,货币存量在融通该时期收入流量时周转运动的次数,它等于GDP 与货币存量的比率(名义量或者实际量的比)。

在一定时期内,货币存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速度的快慢决定着市场上货币流通总量的多少。

这对社会物价总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

由于经济学家对货币流通速度的问题主张不一样,因而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也就不同。

二、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分析根据费雪方程式MV=PT,得出V=PT/M,根据货币理论可知,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制度因素、经济货币化、利率、预期通货膨胀、收入水平等。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如下:( 1)1990年以来,我国的现金总量、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量和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但是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具有长期下降后再平稳的趋势(见表1、图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广义货币流通速度V2 从1990年的1.22次下降到2002 年的0.64次,V1 从1990 年的2.69次下降到2002 年的1.68 次,其中在1993—1995 年出现小幅回升,1996 年后再下降,之后又进入了加速下降的阶段。

从2002年后开始,V2开始趋于平稳,在零点六几附近徘徊,V1有略微上升的趋势,总体也保持了平稳。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及增长率表1图1(2)我国货币流通增速的变化率很大,从表1,图2可以看出,V1的波动是非常大的,在94年增长了8.14%,而99年由下降了9.43%,变化率都在10%内波动。

V2的波动比V1小一点,但波动也大,但变化趋势基本与V1趋势一致。

图2(3)以上都说明我们的货币流通速度不是定值,而是变化的,变化率很大,V1、V2都呈下降后平稳的变化。

三、中美日货币流通速度的的比较(1)从图2中可以看出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Bordo 和Jonung (1987) 将货币化程度、银行的普及、金融发展、经济稳定性程度等因素量化, 引入货币-12.00%-10.00%-8.00%-6.00%-4.00%-2.00%0.00%2.00%4.00%6.00%8.00%10.0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V1,V2增速比较V1增长率V2增长率流通速度函数中,改进只考虑利率和收入变量的传统模型。

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

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

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
1、价格总水平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的关系式MV=PT(费雪方程式),或:P=MV/T
M-------代表一定时期内货币的供给数量,
V-------代表
货币流通速度,
P-------代表价格总水平,
T-------代表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P的值取决于M V 和T三个因素的相互关系,在这三个因素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决定的,V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T的增
长也相对稳定,所以价格的变动主要取决于M 的变动。

2、运用微分方法推导,可以得出价格总水平的决定方程:
y
v
m-
+
=
π
π----代表价格总
水平变动率或通货膨胀率
m-----代表货币
供给量的变动率
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率
y-----代表GDP的变动率
3、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而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货币供给量
增长,价格总水平一般会趋于上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总产出增长,价格总水平一般会趋于下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就会促使价格总水平上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价总水平的增长率 % (# !-#. 3 # () 把 “! ” 右端的数据代入 (. ) 式进行计算, 并将 口径计算的结果相比 计算结果与按 (现价 012(# -) 较, 于是有表 %。表 % 所包含的信息相当丰富, 人们 可能会很自然地特别关注 %&&’ 年之前两个口径之 间明显很大的差距, 或者特别关注 %&&’ 年到 -//年间两个口径之间的高度吻合。 不过笔者倒希望读 者更多留意两种口径的平均值都高达 4,56’左右 而不是两者的孰高孰低上。毕竟 012 每增长一个 百分点, 货币流通速度就会大致降低 /+6 个百分点 的统计事实绝不能令人感到自豪。 值得注意的是, 首先, 第二种口径的货币流通
的大幅下降将大大降 (! ) 低货币的流动性和乘数, 逻辑 上 必 然 可 以 得 到 货 币流通速度 (! ) 的大幅下 降具 有 避 免 通 胀 的 产 生 (这种观点可以很好地解 释 %&&0 1!""# 年 的 通 货 紧缩与 - ! 巨额增幅同时 共生的状况) 或减低通货 膨胀程 度 作 用 的 相 反 结 论。人们无法回避这个堪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沉淀率与货币供给量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沉淀率 与货币供给量
—我国货币供应量过大的原因分析 —— !杜子芳
摘要:长期以来, 人们一致认为我国货币供应量过大且将其原因归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大 幅放缓上, 忽视了物价总水平变动等指标口径有偏、 测算方法不妥和有效货币供应量因总沉 淀率较高而不足的影响。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 揭示了现阶段我国货 币供应量过大的主要原因是货币的总沉淀率过高, 以及由此造成的有效供应量不足。 关键词: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沉淀率 货币供应量
" 呈大幅下降之势! , 而 货币流通速度 (! )
这正是货币供应量 (- !) 过大的主要原
" 。由于通货膨胀与 因或主要原因之一 #
图 表 1
货币供应量 (- !) 过大之间的明显相关 性, 显然可以推出货币流通速度 (!) 的 大幅下降乃是造成通货膨胀之元凶的
" 结论 $ 。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流通速度
到随后的燃料、 食品和运输等大宗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大幅上 从 !""# 年粮食开始涨价, 扬, 再到 !""$ 年的 %" 月央行眼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 年的 & 月份的 ’() 环比增幅高达 无疑都被看成是中国要再次进入通货膨胀时期的明确信号。 $*#+而 & 年来第一次宣布加息, 对此央行行长周小川早在 !""$ 年 , 月就曾直言不讳: “ 是否加息就看今后几个月的物价指 数了” 。这就是说, 只要有通货膨胀存在, 货币供应量过大就难辞其咎。而中国过去的 %" 年 (并非此前情况不是如此, 只是这 %" 年的数据口径一致且比较齐全) 间, 表征货币供应量的 ( 有些学者更愿意称之为实际 ./() 的相对增幅 - ! 其相对增幅远远超过不变价计算的 ./( 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的增幅之和 (见图表 %) 。 但是, 一方面多数论者认为多年来

下 面 我 们 接 下 来 考 察 现 价 /0" !"1 及 其 差 分, 有: ("1) ! -" )1 )+" *1 * (" )1 )+" *1 )) (" *1 )+" *1 *) . -1( ."( ) ! ") * ! 1) (1 )+1 *) ( -21 *. 3 ! ") ."( * ! 1)
(0) (1)
! "-"& **" )*/"& **" **
* - ) * - )
是指当期与基期的权数和 “商品与服务” 品种均不 变条件下的价格指数, 该指数应该视为官方公布的 所谓综合商品价格指数的理论值。其中, ( .-) ./) * 是所谓创新比, (+-)+/) * 是所谓淘汰比。
). ). )+ )+
" +- " & )*" )*/" & )* 和 " %- " & )*" )*/" & )* 分
* - ) * - ) * - ) * - )
别是新生品和淘汰品的平均价格。
).
() ./) *)为新生品的调整平 & +-2 " & )*" )*/" +3/
* - )
是淘汰品的比重。 均比重, &%的定义与此相仿, (& )*/& ** +)) (& )*/& ** +)) " !- " & **" )*/" & ** & 2* ! & 3* & 4* ! & 5*
表2
& 4* ! & 5*
(& "
)*
(& )* %& **) 是比重增加的商品 %& **) & )* / "
& 4* ! & 5*
与服务的平均价格, (& )*+& **) & !-" " )*/ "!则是比
& 4* ! & 5*
重增加的商品与服务的总比重; " ,和 & ,的定义与 此相似, 分别代表比重下降的商品与服务的平均价 格和比重下降的商品与服务的总比重。 鉴于以下关系: 恒有 & --& ,)4 由于比重权数的归一化性质, 在过去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一方面我国的 &,-。 国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不能忽略的, 例如整个必需
)* )*
品比重和恩格尔系数的持续下降趋势十分明显。 另 一方面, 消费结构的这种变化对物价总水平及其指 数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表 # 是一个简化示例。 #4 现今 ’&( 计算时也是依据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权数进行调整的, 例如消 费品类的权数已由 )550 年的 5)4*$ 下降到 #**! 年的 6141!$ ,其中粮食的权数相应由 1476$ 降到 而服务类的权数则由 )550 年的 54*$ 上 了 74)#$ ; 升到 #**! 年的 #7471$。 但无论怎样调整也是对基 期进行的, 跳不出拉氏公式范畴。 否则 (" 8+ 74 除非经济出现滑坡等不正常情形, 由于我们总可以 " 9) 8* 将几乎永远成立。事实上, 把 " 8看成是奢侈品的价格,而 " 9总可以被看成是 必需品的价格, 而 “高价的奢侈品比重增加, 而低价 的必需品比重降低”不仅可以描述生活水准的提 高, 也是经济结构的基本变化规律之一。需要指出 的是, 在上面的示例里, 如果结构变化的特征是高 价的奢侈品比重增加,而低价的必需品比重降低, 则两者的价差越大, 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越大。 一方面商品淘汰 !4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比和新生比均显著高于发达国家, 另一方面新生比 也显著高于淘汰比 (不如此, 商品的日益丰富将无 从解释) , 因此必有: (. 8(+ 8*。 新生产品处于生命 04 按照商品生命周期理论, 周期的最初期,淘汰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最末期, 存续产品则处于生命周期的中间各期。相应地, 价 格比依次为: !.-". /" * 8): !+-"+ /" *9)。 显然在上述 );0 的条件下,必有 !8! .。
+ #< +
《 管理世界》 ! 月刊 " #$$! 年第 "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 ("!) (! !(! $) (! "(" $) ()) ! ’" $!$#! !(! $%! "(" $% 相应地微分形式 (注意 #$ 为 " 年, 并不接近于 $) 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与 (.) 式比较则易见若 " #! 和 " #" ! #$ " #$ 都较小, 因而 ( " #! ) ( " #" ) 可以忽略, 则 ("-) ! #$ " #$ 式与 (. ) 式几乎无异, 但如果 " #! 和 " #" 都较 ! #$ " #$ 大, 因而 ( " #! ) ( " #" ) 不可忽略, 则 ("-) 式与 ! #$ " #$ (.) 式的差异不应忽视。事实上, 从 "**./-$$0 年 ( " #! ) ( " #" ) 几乎都在 ( " #" ) 的 "$ 年间, ! #$ " #$ " #$ 的 "$1 左右 2 倍数等于 ( " #! ) 的大小 3, 最高的 ! #$ ( " #! ) ( " #" )的绝对数高达 01 (见 "**. 年, ! #$ " #$ 表 0) 。而根据 (.) , 这些统统被算到货币流通速度 的帐上, 货币流通速度再次被低估了。 然而, ( " #! ) ( " #" ) 的不可忽略所导致的 ! #$ " #$ ("!)所产生 扭曲与以 " #! & " #" 替代 " # ! #$ " #$ "! #$ 的扭曲相比, 实乃小巫见大巫了。从表 0 的第 ! 列 数据可以看出,货币流通速度在 "**./"*** 年被 高估了, 而 -$$$ 年以后则被低估了。 因此所谓货币 流通速度下降也并非全然是事实, 很大程度上是指 标口径有偏或测算方法不妥所致。要注意的是 4 因 此导致的高估和低估均远超过 ( " #! ) ( "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