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委婉语的定义
英汉委婉语论文:在英汉语言中委婉语的运用

英汉委婉语论文:在英汉语言中委婉语的运用【摘要】人们在日常生活的交流活动中,并不是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
他们总会顾及到哪些词该说,哪些词不该说。
这些不该提的事物一般都是会伤害人的感情的词,这类词就属于禁忌语。
当人们不可避免地要提到这些被禁忌的事物时,总是会找一些其他的词来代替,即委婉语。
委婉语是人们为了避免造成尴尬或不舒服的情况的出现而使用的语言。
在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中,都存在着委婉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委婉语和禁忌语的关系、委婉语和文化背景的联系,比较了委婉语在英汉两种文化语言中的运用,包括相同点和不同点。
【关键词】英汉委婉语语言禁忌文化比较一、引言“语言似乎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超自然的魔力,它不仅帮助人类交流信息、沟通感情、进行有声思维,而且能唤起各种想象。
”①既然语言有这么大的魔力,那么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委婉语,就必然有其独特的魅力。
委婉语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人类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体现,而且可以在交流中加深人们的感情。
正因为这样,委婉语才会被人们如此喜爱。
在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委婉语的使用既有他们的共同之处,同时也有他们各自独特的特色和风格。
二、委婉语的产生(一)英语委婉语的定义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语,字面意思就是“use of pleasant, mild or indirec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more accurate or direct ones(用好听的、温和的或间接的词或短语代替那些精确或直白的表达方式)。
”②the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 (1979)把euphemism(委婉语)定义为“the substitution of a mild, indirect, or vague expression for one thought to be offensive, harsh or blunt.”其意就是“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顺耳的词语来取代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理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
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

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作者:张莉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4期摘 ;要: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本文旨在对英汉语言交际中经常运用的几类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者的相同点和差异,以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委婉语;英语;汉语1.委婉语的内涵委婉语在英语中称为euphemism,它源自希腊语euphēmizein,其中eu-的含义是well,-phēmē的意思是speaking,加起来的意思即“说好话”。
委婉语是使用较含蓄的语言表达各种强烈的、难以启齿的话语,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一种文雅的语言表达形式。
恰当地使用委婉语,可以减少因为直截了当的措辞而产生的种种不愉快的联想,使沟通更加顺利。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在表达形式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上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
2. 常用英汉委婉语的对比2.1 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几乎在所有文化中人们都忌讳直接谈及“死亡”,在语言交际中总是回避它,因此大量与死亡相关的委婉语就应运而生。
西方人一般信奉基督教,认为人死之后升入天堂与上帝同在,从而使灵魂得到拯救,因此多数用比喻的手段陈述这一事实,表达了人们一种要去天堂,要去极乐世界的良好愿望。
在英语中常用pass away,to breathe your last(咽下了最后一口气),to go to heaven(去天堂),rest in peace(安息),to go to another world(到另一个世界去了)等说法来婉称“死亡”。
而在中国文化中,神仙一样的生活是人们向往追求的状态,所以中国人往往用仙逝、去世、驾鹤西去、了结尘缘、谢世、归天、长眠、故去等词语,把死比作像神仙一样飘然而去,不再在人世上遭受苦难了。
2.2 有关“年龄”的委婉语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个体隐私及私人权利都是他们极力保护的,不想被人知道,更不想受到外界的干预。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是指在交际中为了表达某种信息或态度,而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的语言
表达形式。
委婉语的使用可以减轻冲突,保护对方的面子,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英委
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礼貌用语
中文中的委婉语通常通过使用一些礼貌用语来表达,例如「不好意思」、「请问一下」、「可能有点麻烦」等。
而英文中的委婉语则更注重使用一些委婉的措辞,例如「excuse me」、「if you don't mind」、「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等。
四、表述态度
在表达态度时,中文中常使用一些虚拟的语气来委婉地表达观点。
例如「我觉得可能」、「我认为也许」等。
而英文中则更倾向于直接地表达观点,例如「I think maybe」、「I believe perhaps」等。
五、措辞转换
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中文中还常常使用一些措辞转换的方法来委婉地表达。
例如将「我」转化为「小弟」、「某个人」、「有人」,将「你」转化为「大哥」、「阁下」、「您」等。
而英文中的措辞转换则相对较少,更倾向于使用正式的称呼,例如将「我」转
化为「I」,将「你」转化为「you」等。
中英委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中委婉语常通过使用礼貌用语、委婉词语、虚拟语气和措辞转换等方式来表达,而英文中则更注重使用委婉的措辞、
直接否定、直接建议与请求和正式称呼等方式来表达。
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比较研究-V1

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比较研究-V1正文:
随着全球交往的增加,汉英之间的语言交流变得越来越常见。
然而,由于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对汉英翻译和交际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对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的比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汉委婉语比较
1. 委婉语的概念
英汉语言中,委婉语通常用于避免直接表达否定、争端等引起不愉快的话题,却又要传递相应信息。
委婉语可以起到缓和关系、保护自尊心等积极的作用,但也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歧义和不明确的信息。
2. 英汉委婉语比较
在英语中,常用的委婉语有“比较级”的表达形式,例如:“a bit difficult”、“not very good”等。
在汉语中,常用的委婉语有“间接引述”的形式,例如:“听说他不太舒服”。
二、英汉禁忌语比较
1. 禁忌语的概念
在英汉语言中,禁忌语通常指的是一些在特定社会语境下禁止使用的语言,例如“骂人的话”、“脏话”等。
禁忌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
其表达方式和表现力也有很大的差别。
2. 英汉禁忌语比较
在英语中,禁忌语属于一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而在汉语中,禁忌语的使用属于一种文化上的禁忌,常常与道德与文化价值观有关。
结论:
经过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英汉语言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对于翻译和交际,我们需要注意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习和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英汉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英汉委婉语所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英汉委婉语所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作者:谭洪英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08期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英汉语中的委婉语折射出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和风俗礼仪。
这些差异实际上反映了汉英民族在民族历史、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别。
本文试图通过英汉委婉语的对比,探讨它们之间所具有的相同与不同的本质特征,语用动机以及它们所反映出的不同文化内涵。
一、英汉委婉语的定义根据《牛津语用学词典》,英语“委婉语”(euphemism)指的是:word ed in place of one avoided as eg.Offensive, indecent,or alarming。
《牛津英语词典》对其的释义是:a mild or indirect word or expression substituted for one considered to be too harsh or blunt when referring to sth.Unpleasant or embarrassing。
从中不难看出“委婉语”就是用委婉、优雅、动听、礼貌的词语代替直率、粗俗、刺耳、无礼的字眼。
实际上,英语的euphemism源于希腊语,其前缀“eu”是“好”(good)的意思,词根“pheme”是“说话”(speech)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说好听的话”(comfortable words)。
汉语的“委婉”指的是说话时迂回曲折、含蓄隐晦,避免直陈某人、某事、某物,意在达到较好的语言交际效果。
汉语委婉语广泛存在于汉民族的社会生活、言语交际和文学创作中,蕴涵深厚的社会文化积淀,表现了汉文化特有的封建等级制度和汉民族中庸和谐的传统观念。
可以说,英语的“euphemism”与汉语的“婉曲”在语用动机和语用效果上基本相同。
二、英汉委婉语在语言文化上的相似之处古今中外,“忌讳”都是产生委婉语的心理基础。
浅析中英文委婉语的定义与异同

浅析中英文委婉语的定义与异同作者:刘亮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委婉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不同社会的委婉语有其共性;委婉语又是一面文化镜象,委婉语的表现方式和交际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中英民族文化的特点,并且受到各自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英语学习者应该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反映在委婉语上的文化差异,以消除语言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中英文;委婉语;异同一、委婉语的定义汉语中委婉语的定义一般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含糊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不够尊重的表达方法。
另一种说法是:委婉语就是用婉转或温和的方式来表达某些事实或思想,以减轻其粗俗的程度。
首先,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在一定的场合用以交际的重要手段,人们通常尽力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或损坏双方关系的语言,而是采用一种迂回的语言形式,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第二,委婉语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已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广泛的社会现象或人民心理:如考虑到避讳问题、禁忌问题、礼貌问题等。
这里所说的委婉语用语与修辞中的委婉格不完全相同。
它更是一种语义手段,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的方式,委婉与其说是修辞的一种手段,不如说是目的。
英语中委婉语(euphemism)的定义也是一般分两类,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 euphemisms)和文体委婉语(stylistic euphemisms)。
委婉语一词系源自希腊语。
词头“eu-”的意思是“good”(好),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speech”(言语),整个字面意义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或(好的说法)。
一般认为,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迂回或动听的言词,均在委婉语之列。
所谓传统委婉语亦是与禁忌语密切相关的。
像生、病、死、葬、性、裸、拉、撒等禁忌事物,如果直接表达,那就是禁忌语,给人的感觉是粗鄙、生硬、刺耳、无礼。
汉英对比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四)谦逊原则
It's my pleasure to help you.很荣幸帮助你。 (比较:It's my duty to help you.帮助你是我的义务。)
(五)一致准则
If you were in my situation,you would experience how embarrassed I was.如果你处在我的境地,你就会理解我当时的难处。 (比较:In that situation,I had to do so.在那种情况下,我不得不那样 做。)
汉语修辞学》(1983):不能或者不愿意直截了当地 说,而闪烁其辞,转弯抹角,迂回曲折,用与本意 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
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英汉委婉语是两个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反映和文化心理的 价值评价。其语用功能都在于交际的文化心理效应-----言 语表达要具有可接受性、认同性和得体性的特点。要想达到 预期的交际目的和效果,就要用委婉表达法,减轻听者的刺 激和压力,让其乐于接受,感到温暖,达到礼貌得体的交际 效果。由于文化差异,英汉委婉语在表达形式上有所不同, 但就其语用功能来说基本一致。大体可分为避讳功能,避俗 功能,礼貌功能,掩饰功能,褒扬功能五个功能。
汉英对比中委婉语的语 用功能分析
101021069 郭界林 101021015 陈丹娜 101021261 王华玲
委婉语的定义
委婉语(Euphemism),源自希腊语“euphēmismos”, 前缀 “eu” (好)和词根
“pheme” (说话),意为good speak (说好听的或者善词令)。 在古汉语中, 委婉语则称为 “曲语”, 含有迂回曲折的言说手段与婉转动听的效 果的双重含义。这是从语义角度下的定义。 从语用学角度看,委婉语是一种交际策略。在语言交际中, 人们为了减轻交际对 方的刺激或者压力, 对自己不情愿的事情,对对方的不满或者厌烦情绪, 往往不 愿直说, 不忍直说, 不便直说或不敢直说,于是就采用迂回曲折的方法, 故意用一 些礼貌用语或者比较缓和的词语或语句,来含蓄甚至隐晦地表达思想,交流讳功能 避俗功能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作者:刘艳玲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2年第9期作者简介:刘艳玲(1978—),女,陕西富平人。
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硕士研究生,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及英语教学。
刘艳玲(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贵州贵阳 550001)摘要:英汉语言中都存在委婉语,委婉语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本文从委婉语构成结构的异同点及委婉语的文化特征等方面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对比,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英汉委婉语;对比;文化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9—0141—02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符号,语言也是特定文化的折射。
禁忌语是禁忌观念的反映,是社会文化的镜像,是社会禁忌的重要方面。
人们使用委婉语是为了取悦对方,避免冒昧或无礼,即在人际交往中以礼相待。
委婉语产生的主要心理基础是“忌讳”和“文明礼貌”。
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这两种语言的委婉语在表达方式以及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很多不同。
一、英汉委婉语的定义英语中的委婉语(euphemisim)一词源于希腊语euphemismos,它的前缀eu(好)和词根pheme(说话),意为good speak(说好听的或者善辞令)。
英语委婉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066年的“诺曼征服”。
法语被视为高贵文雅的语言,是不列颠上层社会的交际工具,而盎格鲁撒克逊本族语遭到贬毁,被认为是粗俗的,难登大雅之堂。
诺曼人和当地上层阶级开始使用许多“高雅”的拉丁语和法语词汇,慢慢地,这些拉丁语和法语成为最早的英语委婉语。
委婉在汉语中又被称为婉言、婉曲。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希杰在他的《汉语修辞学》一书中对委婉的解释是:“婉曲,指的是不能或不愿直截了当地说,而闪烁其词,转弯抹角,迂回曲折,用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委婉语的定义
来源:《英汉委婉语的对比与翻译》作者:刘瑞琴,张红
摘要:委婉语在英.汉两种语中的使用历史由来已久。
委婉语产生的主要的心理基础是“忌讳”和“文明礼貌”。
在日常语言交际中,特别是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人们为了避免引起不快、减轻交际压力、对某些概念火事物总是避免直接提及;谈论到某些话题或使用某些词语时,大都采用不同程度的“回避”,以避免引起不快,不满或有可能损害感情或关系的语言。
为了达到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目的,人们就采用迂回曲折的方法,使用一些模糊或听起来顺耳、令人愉快、彬彬有礼的词语。
这种语言现象就是委婉表达法{euphemizing}.委婉语表达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策略,是交际双方表达情意的重要桥梁,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语言艺术。
委婉表达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既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面,又应用于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交际活动中,可以说,委婉表达法与人们的日常交际活动密不可分。
由此,在不同文化中产生了大量的委婉语{euphemism}.英汉委婉语的产生也是如此。
关键词:委婉语回避迂回曲折。
1.英语委婉语{euphemism}的定义
英语中的委婉{euphemism}一词,是从希腊语借用而来的。
在古希腊语中,emus为“好”“听起来好”的意思,phase为“说话”的意思。
两部分合起来的字面意思就是“用好听的话或令人愉快的方式表达”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将euphemism定义为:the substitution of a mild indirect or vague expression for one thought to be offensive,
Harsh or blunt.意思是“用一种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顺耳的词语来代替令人不快
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New Edition}中对euphemism作了比较详尽的解释:use of other, less exact but milder or less blun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words required by truth or accuracy: “Pass away” is a euphemism for “die”.“Queer” is a modern euphemism for “homosexual”.这段解释的意思是说,委婉语使用一些不太准确的、较委婉、温柔和或者不那么直率的词语取代另一些事实上就是那么真切的词语,如用pass away{去了}代替die{死},queer{奇异的}代替homosexual{同性恋的}。
英语euphemism 就是用一种比较温和悦耳、婉转含蓄的说法,去代替比较粗鲁刺耳、令人不快、伤心或不宜直言的说法;或者是把话说得转弯抹角,使语言显得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一些。
例如:
And ,it being low water, he went out with the tide.正是退潮的时候,他跟水一道去了。
---Charles Dickens David Copperfield
He went out with the tide是he was drowned的委婉说法。
关于“死亡”,英语中有许多委婉说法:pass away, to be no more, to be gone, to go west, to fall asleep, to lose one’s life, to breathe one’s last, to meet one’s Maker, to go to glory等等,正像汉语中也有“作古”“去世”“逝世”“与世长辞”“不在了”“归西”“长眠”“停止呼吸”“升天”“会见祖先去了”等不同的说法。
In private I should merely call him a liar. In the press you should use the words:“reckless disregard for truth.”and in Parliament——you regret he“should have been so misinformed”.
在私底下,我就会干脆把他叫做撒谎者。
在报刊上你却要用这样的字眼:“粗心大意地忽视了事实”而在议会里—你就要表示遗憾,因为“竟然得到了如此错误的信息”。
——
Galsworthy Silver Spoon
在此例中,故意把“撒谎”说成是“粗心大意地忽视了事实”或“尽然得到了如此错误的信息”这种委婉语的使用是为了避免当众刺激某些头面任务,以保全他们的面子,此外,“He and Truth are not on very intimate terms{他和真理的关系不甚密切}。
”也是“He is a liar{t他是骗子}”的委婉说法。
2.汉语委婉语的定义
汉语对委婉语有多种称呼:唐钺先生在《修辞格》中称之为“微辞”,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分设“婉转”和“避讳”,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称之为“委婉”,后来多被称之为“婉曲”。
《辞海》对“婉言”所下的定义是:“修辞上辞格之一。
不直言本意而用委屈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对“委婉”的解释是:“在封建社会里说话有所顾忌,怕得罪统治阶级,以致惹祸,所以说话时,往往是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希杰在他的《汉语修辞学》一书中讲的更清楚:“婉曲,指的是不能或者不愿直截了当地说,而闪烁其辞,转弯抹角。
迂回曲折,用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
”
从以上对委婉{婉言、婉曲}辞格的定义可以看出,古代汉语的研究学者认为“委婉”涉及到禁忌问题,要照顾交际对方的心理或顾忌语言效果;大部分学者认识到委婉的表义特点是不直言其事,不直说本意;有的学者强调用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那些明说出来会使人感到不悦、不敬、羞涩、粗鲁甚至难堪的表达方式。
例如:
村里街坊领居,老一辈子提起她,都管她叫“喜旺家”。
或者“喜旺媳妇”;年轻人只管叫她“喜旺嫂子”。
至于喜旺本人,前些年在任强提起她,就直说“俺那个屋里人”,近几年双双有了孩子,他改叫做“俺小菊她妈”。
--李準《李双双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