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最终版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作者:王云萍来源:《关东学刊》2018年第02期[摘要]委婉语是任何语言中都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文化现象和修辞现象。
本文运用对比分析方法,结合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奥格登、理查兹的语义三角理论,以及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语言学理论对英汉委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和文化构成加以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因而英汉委婉语的构成手段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存在显著差异,其语义构成和语用构成也呈现出很大的相似性。
语言反映或折射文化内容,文化影响甚至塑造语言,因此,英汉委婉语的不同语言形式也体现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委婉语;语言形式;文化差异;对比研究一、引言委婉语,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的语言、社会和文化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过去三十年来对委婉语的研究表明,委婉语的产生是历史、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它具有时代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不可否认,委婉语的研究与语言学各分支如语音学、词汇学、语法、语义学、语用学和文化等密切相关。
目前,对委婉语的研究趋向于对不同语言或不同方言的对比研究。
英语和汉语有大量的委婉语,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本文主要从语言学的各方面对英语和汉语中的委婉语进行对比研究。
二、委婉语的定义和分类英语“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来源于希腊语,词头“eu-”的意思是“good”,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word”或“speech”,整个词的意思是“吉言”或“优雅动听的话”。
邓炎昌、刘润清在《语言与文化》中将委婉语定义为: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不刺耳的词语来代替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一种修辞手段。
覃海洋在《英语修辞学教程》中將委婉语释义为:一种用令人愉快的或不得罪人的表达来代替冒犯性的或令人不快的言语的修辞方式,其功能是美化不好或不完美的事物,缓和现实给人们带来的冲击或恐惧,甚至掩盖一些可怕的事实。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5、宽泛模糊法:是将禁忌语旳所指从程度和范围上扩大,或是把详细事物说得 抽象些,有意模糊其意象。
个人问题----婚姻; 大脑病---神经病
1, 而说“去洗手间”(go to the bathroom) 2, 有事(do business) 3,以便(answer nature’s call)
礼貌功能
人体缺陷,人们也常用委婉词语来谈论,以示礼貌。 1,肥胖旳(fat)人 常用plump,stout,out-size 或over-weight 来形容 2,对于一位身体清瘦旳妇女称之为slender或slim, 3,相貌丑陋旳(ugly)人说成homely或plain 4,耳朵聋旳(deaf)人说成hard of listening, 5,盲人(the blind )叫做the visually challenge
3、比喻法(Metaphorical Transfer)指把禁忌事物比作性质完全不同但又有某 些相同特点旳事物。
4、语意扬升法(inflating and magnifying)涉及用某些比较温和、刺激性较 少旳词语替代粗鄙难听旳禁忌语以求避讳和文雅,也涉及用美妙动听旳词语 替代中性词以迎合读者旳自尊和虚荣心理(尤指人们旳职称头衔时)
掩饰功能
一,英语里看不到穷国poor nations,有旳只是 backward nations (滞后国家)
二,underdeveloped nations(欠发达国家) developing nations (发展中国家)
三,emerging nations (新兴国家)
四,在西方,工人罢工go on strike 被说成industrial action(工业行动),没有了一点“罢工”旳痕迹。
英汉委婉语不同点对比研究[论文]
![英汉委婉语不同点对比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5dbb198daef5ef7ba0d3c31.png)
英汉委婉语不同点对比研究摘要:现代社会突飞猛进地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人们的素质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人们越来越讲究得体,说话越来越委婉。
因此,委婉语成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英委婉语的功能基本是相同的,但其中也有少许的不同之处。
本文旨在就汉英委婉语的内容进行对比,找出其不同点,并且试着探究这些差别产生的原因。
只有注意到这些差别并尽量避免冲突,跨文化交际才能顺利进行。
关键词:委婉语内容跨文化交际1. 引言委婉语( euphemism)一词发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说好听的话,古希腊人在祭祀时,都得讲吉利话,即使用委婉语(张曲,2007)。
委婉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学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现象。
现在,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看到委婉语的使用。
委婉语就是用来淡化或美化一些人们通常认为是禁忌,或令人难堪的事物的词语,句子,或一段话(陈彦彦,2007)。
中英文中有很多委婉语,因为他们是一种语言学现象,因此存在很多相似点。
然而,文化能反映在某种语言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委婉语能够反映特定的文化现象。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所以不同国家的委婉语也有着其不同点。
国内外很多人对委婉语进行了研究。
然而,很少人对中英委婉语不同点进行系统地的分析。
为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中英委婉语都一样。
因此本文旨在试图对中英委婉语中的不同点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原因。
2. 英汉委婉语的不同点一般说来,英汉委婉语中的相同点远远多于其不同点。
英汉语中在禁忌、说话的得体性方面就有着很大的相似。
除了这些相似点外,其的不同点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2.1 年长由于美国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其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独立与进步这两个品质被给予极高的重视。
英语国家的人追求创新,因为害怕遭到歧视,他们害怕变老。
单词“old”对西方人来说是一个禁忌因为它意味着在思想或行动上缓慢。
因此,一些含单词“old”的英语短语都是贬义的,比如“ old-fashioned, old school, old gentleman”等。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最终版

• 3. 人们对于职业、地位十分敏感, 多喜欢用委婉语来表达 地位低微的职业名称。 • 在英语中,hair dresser (理发工) 被称为beautician (美容师 ) , hire girl (女佣人) 被称为domestic help (家庭帮手) ,dust man (垃圾清运工)被称为sanitary engineer (卫生工程师)。 • 在汉语中, 我们用“ 理发师、美发师” 代替“ 剃头的” , 用“ 机械师” 来代替“ 修理工” ; 而对于“ 失业” 这 个敏感的词, 我们则用“ 下岗、被炒鱿鱼了”来代替。
(二) 英汉委婉语都与以下方面密切相关: 死亡、疾病和残疾、职业和失业 、犯罪、性和排泄 1. “死亡” 是人人都想逃避的痛苦的现实, 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禁忌话 题。因此人们创造了许多含蓄的说法: 英语有to go out of his world , to leave the world , to Sleep the final sleep ; 汉语有“ 逝世” 、“ 故去” 、 2. 为了避免直接提及一些疾病的名称而给人带来刺激或不快, 人们也创造 了许多委婉语。在英语中, 我们用M.D代替mental deficiency(精神病), 用the handicapped (有生理缺陷的人) 代替the crippled( 跋子); 在汉语中, 我们用“ 谢顶” 、“ 聪明绝顶” 来代替“ 秃顶” , 用 “ 半身不遂” 代替“ 偏瘫” , 用“ 欠安” 代替“ 身体有病” , 用“ 弱智”代替“ 傻” , 用“ 耳背”代替“ 聋” , 用更顺耳的“ 残疾人” 代替“ 残废人”等。
英汉委婉语对比
Outline ►定义 ►英汉委婉语的相同点
►英汉委婉语的不同点
►英汉委婉语的结构原理及方法 ►例子及总结
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分析 英语论文

XXXXXX学院专科生毕业报告论文题目: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agmatic Function Between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分析姓名:指导教师:专业:年级:类别:分院:完成时间:AbstractEuphemism, cosmetic words, is not only a lingual phenomenon, but also a cultural and social phenomenon. It is like a mirror, reflecting the values, aesthetic conceptions and moral concepts in some extent. Euphemism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social communication. It is like lube that avoids hurting the other party’s feeling. It oils the human relationship in communication and helps to save face of communicators. If people make full use of euphemism, it can accelerate and facilitate human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features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euphemism. And it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ts polite functions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As an important rhetoric means to harmoniz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euphemisms are widely used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verbal communication. However, in different context, euphemisms perform different pragmatic functions. Based on different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uphemisms, this article aims to 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This thesis is composed of six parts with Chapter Four and Five as its core: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the origin and definitions of euphemism.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features of euphemism in many ways. The third chapter talks about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euphemism from the angle of pragmatics. The fourth chapter forms the basis of the whole research by connecting euphemism with politeness and face-saving theory. The fifth chapter centers on euphemism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The last chapter concludes the whole thesis. Appropriate use of English euphemism can contribute a lot to successful message exchange.【Key Words】euphemism, pragmatic functions, verbal communication摘要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美德观。
英语教育论文:研究汉英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

研究汉英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委婉语(euphemism)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都有存在,几乎所有民族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使用。
委婉语指的是由于不情愿或是不能够进行直接表达,而使用间接的、比较含蓄的、或是迂回而又曲折的语言来进行表述,其目的是在交流过程中使倾听者更容易接受,让交际活动可以顺畅完成。
不仅在汉语中如此,英语亦然,本文从语用方面对汉英中的委婉语进行比较。
一、回避禁忌的功能委婉语最直接的功能是用来回避某些禁忌。
在我们的观念中,禁忌物是不利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惹人讨厌的或是令人不愉快的[1]。
所以,委婉语的避讳功能也即是为了规避使用禁忌语言,它可以让人们比较随意的谈论禁忌物。
1、关于死的委婉语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对于死都有其委婉语。
自古以来,死亡都被视为不吉利的事情,“死”是一个忌讳讲的词,中国将死人的事情称为“丧事”。
“死”的婉称有“逝世、长眠、走了、登仙、牺牲、殉职、咽气”等。
在西方社会,人们用“pass away, go to a better world,tick the bucket be with the God之类的词来表达对于死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2、关于肤色及种族的委婉语对于肤色及种族之类的忌讳仅存于西方国家,我国并没有。
在英文里解释“黑人”的词有Nigger、Negro、colored people及black people。
而在美国的民权运动中,曾有黑人提出“黑即是美”的口号,希望以此来激起种族自豪感,如此black就摆脱了贬损的意义[3]。
尽管这四个词均有“黑”的意思,但是其中的贬损意义、种族歧视观念在不断的淡去,这就更容易让黑色人种接受。
3、关于姓名的委婉语无论中英,均有关于姓名的避讳。
在汉语中和姓名有关的禁忌较多,在封建社会里,人名的避讳则是委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为表达对于长辈的尊敬、对圣人的崇敬,就有了家讳及圣讳。
同样,在说英语的国家中,人名也有着避讳现象,例如像上帝之名“Jesus”和“Christ”等,是不能够随意起的,不然就是对神灵的不敬。
211214890_跨文化交际下汉英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122《名家名作》·翻译[摘 要] 委婉语在现实意义中有着语言以及文化两方面的影响。
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是导致汉英委婉语有区别的根本原因,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方式和场景的不同。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汉英委婉语在生老病死、颜色词及姓名称谓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
为了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冲突和不必要的误解,人们应当注重汉英委婉语的使用,并减少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 键 词] 委婉语;汉英对比;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下汉英委婉语的对比研究李佳秀1 李博宇2一、委婉语的含义与起源(一)委婉语的含义委婉语是指在交际中运用的一种特别的言语形式,具有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习语化和模糊性等特点。
委婉语是利用不同的发音技巧以及有方向地选择不同的词汇来进行搭配,在巧妙运用语法的加持下,有效避免粗鄙词汇和句子的使用,最终实现礼貌表达忌讳或粗俗话语的目的。
对于委婉语的准确定义,社会各界都有不同的观点。
其中李军华在其著作《关于委婉语的定义》中明确阐述:委婉语是在不便于直接交流的场所或不能违背的某种社会道德规范标准下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主要作用是采取意思相近的词语来委婉阐述讲述者本身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1]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委婉语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交流而使用的语言表达。
(二)委婉语的起源“委婉语”(euphemism)与大部分英文词汇相同,都是起源于希腊。
其前缀eu-在英语中的主要含义为well,good,pleasant;-pheme-意为 speech,language,甚至可以解释为talk,say,speak 等与‘说’有关的行为。
[2]委婉语其实是一种间接性的语言表达,通过说将其展示出来。
委婉语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能够反映不同民族的思想、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等。
正确使用委婉语对人们的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二、汉英委婉语的不同(一)对生、老、病、死的理解不同生、老、病、死是人类必然会经历的自然过程。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1)委婉是禁忌心理的产物。
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社会,都存在语言禁忌。
委婉语和禁忌语休戚相关。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某些事物心存忌讳,为了交际的和谐顺利,为了交际双方更易接受,遭到禁忌的事物的名称必须改头换面,有些刺激性的字眼,敏感的话题就得转移,以一种人们认为“得体、高雅”的名称出现。
对犯忌讳的事物或避而讳之或委婉言之,于是避讳委婉的修辞手法应运而生。
2)共同的使用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委婉语已渗透到各个领域。
中英两国在语言禁忌方面有着各自的特色和民族习惯。
但是,仍然有些领域的禁忌是在两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成为了中英委婉语的共同使用领域。
例如,英汉委婉语都与死亡、疾病、职业、犯罪、性和排泄等密切相关。
A.表达死亡。
在《圣经》或其它与基督教有关的传说中存在许多与死亡有关的委婉语,例如:“to be with God”,“to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in Jesus/to lie in Abraham’s bosom”,“to go to heaven/paradise”,“to be promoted to glory”。
西方人也认为人类生来有原罪,也就必会受到惩罚,所以“死亡”也是“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
中国对于死亡有禁忌,例如中国佛教把“死”婉称为“入寂”、“圆寂”;道家却称之为“仙去”、“仙逝”等。
古代中国皇帝死亡则称为“驾崩”、“弃群臣”;百姓之死称为“过世”、“作古”等。
老者死亡称为“寿终”、“谢世”;少年死亡称为“夭折”;中年死亡称为“早逝”;靓女弃世称作“玉陨香消”,等等。
B.人体排泄方面。
如关于上厕所,英语有“wash one’s hand,relieve oneself,powder her nose,还有”feel the call of nature”(感觉到自然在召唤),意为“要上厕所”;汉语有“洗手、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英汉委婉语都与以下方面密切相关: 死亡、疾病和残疾、职业和失业 、犯罪、性和排泄 1. “死亡” 是人人都想逃避的痛苦的现实, 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禁忌话 题。因此人们创造了许多含蓄的说法: 英语有to go out of his world , to leave the world , to Sleep the final sleep ; 汉语有“ 逝世” 、“ 故去” 、 2. 为了避免直接提及一些疾病的名称而给人带来刺激或不快, 人们也创造 了许多委婉语。在英语中, 我们用M.D代替mental deficiency(精神病), 用the handicapped (有生理缺陷的人) 代替the crippled( 跋子); 在汉语中, 我们用“ 谢顶” 、“ 聪明绝顶” 来代替“ 秃顶” , 用 “ 半身不遂” 代替“ 偏瘫” , 用“ 欠安” 代替“ 身体有病” , 用“ 弱智”代替“ 傻” , 用“ 耳背”代替“ 聋” , 用更顺耳的“ 残疾人” 代替“ 残废人”等。
2、迂回法 汉语迂回法主要是转弯抹角、短话长说。如: 赵树理在《孟祥英婆婆》中用“年轻的时候外边朋友们多 一点”暗示她“年轻时有外遇”。鲁迅在《孔乙己》一书中写 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挨打时说: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 3、比喻法 与英语比喻法一样,汉语比喻法是把禁忌事物比作表面上相同 或相似,但实质上完全不同的另一事物。如: 死了---走了、去了。 月经--来客人
A.所谓格雷欣法则,就是指同一个词如果具有一好一坏或一中一 坏两种含义时,坏的含义将挤掉好的和中性的。 比如“gay”一词,原来有“快乐的”和“同性恋的”意思,现 在“同性恋”挤走了“快乐的”意思,当人们提到“gay”时, 很可能会联想到“同性恋”。因此,现在人们一般不说“we are young and gay.” B."更新法则"是指有的委婉语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会逐步丧失 其委婉色彩,根据需要,“改头换面”的或崭新的委婉语又会 应运而生。例如:“贫穷落后的国家”(poor and backward countries)一词,或许是为保全面子,先后被婉称为:“不发 达国家”(undeveloped countries)、发达水平较低的国家( under developed countries)、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现在又被婉称为第三世界国家(the third world countries)和南方国家(the southern countries).
而汉语有各种死亡的带刺,包括戏谑词和憎贬词都可算 作委婉语,表达各种情感。例如: (1)“走了、离开了”等表达难以割舍之情。 (2)“去世了、不在了、老了”等表达一般的避讳 (3)“牺牲、为国捐躯、以身殉职”等赞美英雄模范 人物的死。 (4)“完蛋了、见阎王去了”等憎贬词表达对敌人的 憎恨之情。 (5)“翘辫子、交票子、伸腿”等戏谑之词,给人一 种幽默滑稽感。
4、语意转换法 汉语中也有类似英语中的语意转换发,即将表示某一整体的词 或笼统的说法代替表示其中一具体事物的禁忌词语。 如:意中人---恋人; 老相好----老情人
5、宽泛模糊法 汉语中的宽泛模糊法,和英语一样,是将禁忌语的所指从 程度和范围上扩大,或是把具体事物说得抽象些,故意模糊其 意象。 如:个人问题----婚姻; 大脑病---神经病
• 4. 人们在谈及犯罪问题时, 总是力图使用委婉语使所说的 内容变得模糊, 从而掩饰说话人不愿直接表达的内容。 • 在英语中, prison (监狱) 被称为corretional center (改正中 心) , young criminal (少年犯) 被称为juvenile delinquents ( 行为不良少年) ,steal in a shop 叫做shop lifting (高买)等。 • 在汉语中, “ 班房”是“ 监狱”的婉称, “ 小偷” 叫做 “ 梁上君子、三只手” 等, “ 工读学校” 是指对犯罪青 少年进行教育改造的学校。
• 3、比喻法(Metaphorical Transfer) 比喻法是指把禁忌事物比作性质完全不同但又有某些相同 特点的事物。如:menstruation(例假)---have a visitor(有客人) • 4、语意扬升法(inflating and magnifying) 语意扬升法包括用一些比较温和、刺激性较少的词语代替粗 俗难听的禁忌语以求避讳和文雅,也包括用美好动听的词语代 替中性词以迎合读者的自尊和虚荣心理(尤指人们的职称头衔 时),如:fat--plump, ugly--homely; teacher--educator. 5、标点符号暗示法(euphemistic punctuation) 标点符号暗示法主要是用星号(*)或边字符(-)代替禁忌 词中若干字母,以示避讳。如:sh**,son-of-a代替son of a bitch.
An indirect word or phrase that people often use to refer to sth. embarrassing or unpleasant, sometimes to make it seem more acceptable than it really is.
• 二、汉语委婉语构成法 与英语不同,汉字是由偏旁部首组成的象形文字,而不是由 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所以在构成委婉语时,它不能采用英语 中的词缀、首字母缩略。剪辑等方法。但是在利用词汇构成委 婉语时,汉语所采用的方法和英语基本相同,主要有语意扬升 法、迂回、比喻、语意转换法、省略和宽泛模糊等。 1、语意扬升法 汉语的语意扬升主要是指用比较温和。刺激性较少的词语代 替粗俗语或禁忌语,把褒义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代替粗俗语或中 性词,主要涉及对人与物的评价。 如:相貌丑陋---五官端正 肥胖---富态、丰满
以下为具体例子体现
Death euphemism in China
1. Death of Monarch and Common
The death of the emperors : 1. “崩” (“崩” is big sound produced by the explosion of mountains The effect of the death of emperor is no less than that of the explosion of mountains ). 2. “弃朝”, “弃朝臣” ,“ 弃群臣”,弃臣民”,“弃天 下” 3. “宫车上仙”(the King goes to the heaven by sedan chair) 4. “宫车远驭”(The King goes to a far away place The death of the commons : 1. “睡着了” sleep. 2. “安”and “长” are two popular words that Chinese like to use when someone dead. 3. “百年”and “百岁”are used to denote the meaning of death. 4. “断气”,“气绝”and “咽气” to refer to death. 5. “闭眼”and “瞑目” are used to refer to the death without regret.
三、英汉委婉语的不同
• (一)英汉委婉语语言结构形式上的区别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二者在语言结构 形式上存在差异, 词汇形态也不同。英语是拼音文字,可以 通过改变拼写方式或发音方式来避开原来的语言符号, 达 到委婉目的。如,用body odour (狐臭)缩写成B.0.等等。 与英语不同,汉字是由偏旁部首组成的象形文字,而不 是由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汉语是楔形文字(方块文字) , 音形之间缺乏必然联系, 不便借助拼音手段构成委婉语, 但 可发挥汉字的独特优势—偏旁部首。
四、英汉委婉语的结构原理及方法
一、结构原理
委婉语并非一成不变。英语委婉语如此,汉语委婉语
也不例外。其中有的只是临时构词,不能持久,有的却是
经久不衰,还有的顺时应势,不断的改头换面。
委婉语的衰退、消亡、更新和发展基本上遵循两天法 则: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和更新法则(the law of succession)。
二、结构方法 (一)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法 构成英语委婉语的方法很多。一般说来,英语可采用构词、 语音、拼写、词汇、(修辞的)比喻、语义转换等手段。 1、首字母结合发(initialism) 由首字母组合的委婉语是将禁忌语或不逊语的第一个字母拼 合而成。如:BM(bowel movement),X.Y.Z(Examine your zipper)body odour (狐臭)缩写成B.O. 2、剪辑法(clipping) 剪辑法师为了避讳而刻意歪曲禁忌词语的发音。如: bra(brassiere), conman(confidence man)
→→对比分析英汉辞书对委婉语(euphemism)的定义,我们 可以肯定,英语中的euphemism与汉语中的委婉语(婉曲或婉转) 确系这两种语言中的同一修辞手法,但相比之下,汉语委婉语的 含义则更为宽泛。
二、英汉委婉语的相同点
• (一)英汉委婉语起源均与宗教和迷信密切相关, 宗教中的禁忌与 迷信说法都需要用委婉语来讳饰 英语国家大都信奉的基督教中有许多语言禁忌, 如上帝与魔 鬼撒旦的名字就不可随便提及, 否则就是裹读神明。象God, devil 等很多宗教词语都只在严肃的讲话中才会出现。基督教对英美文 化及英语语言影响深刻, 即使不信教的人, 也不愿故意用不敬的语 言触犯上帝或魔鬼撒旦。因此关于上帝与撒旦的委婉语就应运而 生了—用He, Him 来代替God (上帝); 用old Nick 等代替the Devil或Satan。 中国人对于敬畏或崇拜的对象也有许多禁忌。比如一些地区 把老虎作为崇拜的偶像, 甚至奉为神灵。因此“ 老虎” 或“ 虎” 字就成为谈话中的禁忌, 要想方设法代以婉转的说法—西南地区 遇“ 虎” 改为“ 猫” , 东北一带则称其为“ 大虫” (施耐庵在 《水浒传》中也将老虎称为“ 大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