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比较与翻译 第十一章 英汉委婉语比较与翻译
英汉句子比较与翻译

英汉句子重心的差异 汉语的习惯是叙事在前,表态在后。 英语的习惯是表态在前,叙事在后。
We believe that it is right and necessary that people with different political and social systems should live side by side—not just in a passive way but as active friends. 我们认为生活在不同政治社会制度下的各国人民 应该共处,不仅仅是消极共处,而是要积极地友 好相处,这是正确而必要的。
2)汉语无主句 用来表达观点、态度、要求、告诫、号召等 例句: 应该教育儿童说实话。 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to speak the truth. 发现了错误,一定要改正。 Wrongs must be righted when they are discovered.
静态与动态
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 (static);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 动态(dynamic) 英语句子中,名词与介词占优势 英语句子的静态趋向主要体现在句法的名词化 He failed in this exam, so he felt disherateded. His failure in the exam made him disheartened.
The visit gives me the opportunity which I have long sought, to see for myself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这次访问使我有机会亲眼看一看中国人民取得的成 就,这是我向往已久的。 I am heartened by the assurance which your Government has repeatedly given that the arrangements for Hong Kong contained in the Agreement are not measures of expediency. 贵国政府一再表示,协议中有关香港的安排不是权 宜之计,这种保证使我感到鼓舞。
委婉语的翻译

2. 套译法(application of existing euphemism)
例1:少刻,宝玉出席解手。(《红楼梦》) Presently, Baoyu left the room to relieve himself. (Yang Xianyi) 例2: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红楼梦》) The lady dowager passes away peacefully. (Yang Xianyi)
1. 委婉语就是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 含糊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重 的表达方法。 ——《语言与语言学词典》 2. 委婉语是用一种无害的或悦耳的词语替代一种直 接的、唐突的言词,用善意的话语把事实掩盖起 来的修辞手段。 ——《英语委婉语详解词典》
委婉语指用文雅的、悦耳的或委婉的说法来代替 粗野的、刺耳的或直露的说法。
语言现象 (一定场合、交际) 委婉语 社会文化现象 (反映社会现象、人类心理)
二、委婉语的特征
间接性 (驾鹤西去,香消玉殒,捐躯) 模糊性 (有了,有喜,没了) 悦耳性 second-hand furniture(旧家具)
antiques (古董)
三、委婉语的使用动机及其功能
动机 ------ 避讳 ------ 尊重、礼貌、拘谨、顾及受话人心理
例1: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红楼梦》) No wonder they compare you to Lady Yang, you're both ''plump and sensitive to the heat''. (Notes: Lady Yang, favorite of Emperor Minghuang of the Tang Dynasty, was supposed to be rather plump.) (Yang Xianyi) 例2:Harry used an Anglo-Saxon word. 哈里用了一个脏词。(注:Anglo-Saxon在这里是委婉语。一般说来 英语中最脏的粗话,如“字母词”,都是源自古英语,故名。)
英汉比较与翻译(主要差异)

男孩哭得心都快碎了,当我问及他时,他说饿极了,有两天没吃了。
diffusive
Features of English as a Compact Language
句子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前呼后拥,严密规范,句式呈“聚集型” (compactness)。
结构严谨,通常由名词性短语和动词性短语构成;主语不可或缺,谓语动词是句子的中心,两者协调一致提纲挈领,聚集各种关系网络。 英语句子先把主要信息以“主、谓、宾(表)”的语法主干形式突出地表达出来,尔后再运用动词不定式、分词短语、从句、独立结构或其他语法手段来表现次要信息或用连词、介词来衔接。
他一下子为她的出众长相所倾倒了:她一头乌发披肩,飘逸潇洒,一双黑眸炯炯有神 。 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接下手,真要令我笑死。
All these people wanting to eat human flesh and at the same time stealthily trying to keep up appearances, not daring to act promptly, really made me nearly die of laughter.
英汉语言差异性特征对比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Part 01.
1
Synthetic vs. Analytic
2
Hypotactic vs. Paratactic
3
Compact vs. Diffusive
6
Stative vs. Dynamic
5
Chronicle vs. Non-chronicle
英汉比较与翻译 第十一章 英汉委婉语比较与翻译

• 英语委婉语的产生
• 在西方社会,委婉语的出现和中国一样有处于自己需要避 讳的事物。英语委婉语的产生是从“塔布”开始的,英语 的Taboo或Tabos,一般音译成“塔布”或禁忌。“塔布” 是波里尼西亚汤加群岛上土著民族的一种习俗。十八世纪 的时候,航海家James Cook来到这个岛屿时,他发现当 地人说话被严禁使用与一些特定的人、事物或行为有关的 词。英语的euphemism的产生是从语言禁忌开始的,当人 们不愿说出禁忌之事,而又不得不指明此事时,就必须用 比较委婉的词语来替代要说的话。也就是说人们在放弃一 个禁忌语的同时,就找到一个词语去填补这个空缺,于是 也就创造了一个委婉语。
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
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了。有人叫她“熟食铺子”
(charcuterie),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
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
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
的真理”。
•
在这段经典的描写中,鲍小姐被比喻成“熟肉铺子”
• 相关原则即我们选用的委婉语必须或多或少地和它的源词 有关,且必须和它所产生的语境相关,否则在言语交际中 就容易引起误解。
• 我们所选用的委婉语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和它的源词相联 系,要在正常语境下听话者理解范围之内。比如说,如果 说话者说出这么一个句子:My dog went to the bathroom yesterday.这里委婉词语went to the bathroom,很明显 地和它本来的词toilet相联系,那么听话者就不难悟出它的 意思了。如果这里不是用bathroom而是room的话,听话 者就会感到不解。这样不但不能达到委婉的效果,而且阻 碍了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我们分别用chest,BM,gosh, 和visually retarded students,来代替breast,bowel, movement,sod,和blind students,所有这些委婉语都 或多或少和它们本来的词相关。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 Jean Delisle, representative of French Interpreta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 says in his Translation: An Interpretive Approach, “In other words, each community has developed habits of expression that, over time,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language and lent it certain characteristics.”1 • He also quotes from Edmond Cary: “Two languages can both be inflected and belong to the same family yet nevertheless differ considerably in the way they express ideas and convey meanings.” 1
• “It is the meaning of a message that is transferred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and the transfer is accomplished by analyzing and then reconstructing semantic relationships.”1 • “Translation can therefore be defined as the operation by which the relevant signification of linguistic signs is determined through reference to a meaning as formulated in a message, which is then fully reconstructed in the signs of another language.”2 1、
英汉句子比较与翻译

• 英语:end-weight头轻脚重,属于主 语显著(subject-prominent)语言 • It is….to…; there… • 英语重视主语的位置及其统帅全局的作 用。因此在汉译英中,如何找准句子重 心,确定主语常常是翻译成败的关键因 素。
• 汉语:头重脚轻,属于主题显著 (topic-prominent)语言 • 语言学家赵元任:在汉语中,主语与谓 语之间的语法关系与其说是施事和动作 的关系,不如说是话题和说明的关系, 施事和动作可以看作是话题和说明的一 个特例。
• Inadequate training for farmers and the low productivity of many farms place the majority of country dwellers in 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in their own countries. • 农民缺乏训练,许多农场生产率很低, 这就使得大多数农民处于贫穷的境地。
• 英语句子中,名词与介词占优势 英语句子中, • 主谓机制:抓住了谓语动词就抓住了英 语句子的灵魂。 • 名词与名词之间的联系要借介词来串通
• Carlisle Street runs westward, across a great black bridge, down a hill and up again, by little shops and meat-markets, past single-storied homes, until suddenly it stops against a wide green lawn. (7个介词) • 卡莱尔大街往西伸展,越过一座黑色大 桥,爬下山岗又爬上去,经过许多小铺 和肉市,又经过一些平房,然后突然朝 着一大片绿色草地中止了。
英汉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异同比较-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英汉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异同比较-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每个民族和文化都有相应的禁忌语和委婉语,并受到历史背景、语言习惯、价值观、社会环境、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不同点。
英汉语言中禁忌语和委婉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有些部分差距也是比较大的。
研究英汉语言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差异,才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不失礼,有助于英汉语言的跨文化交流。
二、禁忌和委婉语的概念每种文化中都有对于某种事物或者某种行为的禁忌,并在语言中有着一定的体现,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区别只在于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禁忌。
通常人们对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都存在一定的禁制。
通俗来说人们出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愿说出某些具有不愉快的色彩或者至高无上而不可随意说出的词语就是禁忌语,比如脏话、秽的话等。
委婉语就是将某些神圣的、难听的、不便直说的、粗俗的、不吉利或者忌讳的词语、事物或者概念通过比较委婉的、文雅的、间接的词语表达出来,以达到比较委婉,顺耳,让人舒服的目的。
委婉语的特点是比较抽象、模糊。
简单来说,委婉语就是将某些让人不快的词语转化成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采用间接的方式让说话者不会因此而感到内疚、尴尬、不安等。
三、英汉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相同点英汉语言中禁忌语和委婉语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或者说对于同一种禁忌事物或者行为有相似的委婉表达。
一般来说,禁忌语相同的情况多出现在人类具有共同的特征上面,比如生老病死、相貌、职业、生理缺陷等。
尽管生老病是人的一生中必须要经历的事情,但人们还是对其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畏惧。
不管是中西方文化都认为这种悲伤的事情不应该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汉语中,死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比如去了,老了等,官方的说法去世已逝等。
在古代文化中,地位不同的人说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作为天子的,叫做驾崩,诸侯死了叫做亮;大夫死用卒,士死称为不禄.普通百姓如果死了绝对不能用这几个字,只能用没、终等词。
英汉辞格对比与翻译

英汉辞格对比与翻译作者:周园来源:《文学教育》2019年第08期内容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辞格方面有许多不同,也有许多共通之处,由于两种语言包含的修辞手法繁杂,大类小类各有几十种,本文重点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在意象、语义及结构三方面的修辞格进行对比,涉及比喻、夸张、双关、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来展现这两门语言在辞格上的异同点,并在辞格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翻译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辞格修辞手法对比翻译辞格一般指修辞手法,也叫做“修辞格”、“辞式”等,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可以“使语词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是语言艺术化的重要手段。
在古言中,修辞与人的修业相联系,并不是如今所指“修辞”之意。
在语言学演变至今,修辞在现代汉语中所指的文辞或修饰文辞,修辞学也成为了语言中相当重要的部分。
“修”在现代汉语中意指修饰,“辞”指的是言词,修辞即修饰言论,而修辞手法则是应用在各类文体,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2.1意象上的辞格借用古诗词中的意象概念,对辞格的意象方面加以分析。
意象是融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的实际存在事物,传递了作者的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
意象上的辞格有比喻、拟人、通感等,在本文中仅将比喻辞格作为重点来分析。
2.1.1比喻(1)汉语的比喻比喻也叫“打比方”、“譬喻”,这种辞格使用本质不同、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作比方的事物称为喻体以及连接两者的关键词,也是比喻修辞的标志——比喻词。
在汉语中,比喻通常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
明喻和暗喻有较为明显的比喻标志,而借喻则不出现本体。
明喻即本体和喻体中间用比喻词连接,三部分结构组成清晰,例如:“破晓来临,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暗喻中间缺少比喻词连接,甲乙本质不同但有相似点,此前提缺一不可,通过前后的意象来体现比喻内涵。
例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 避讳功能 • 礼貌功能 • 掩饰功能 • 求雅功能 • 幽默讽刺功能
避讳功能
• 人们试图用迂回婉转的方式(beat about the bush)对令 人害怕或不快的事物进行回避。
• 在中国古代,百姓官员要对皇帝、上级官员、父母名字里 有的字及与其同音谐音字有所避讳,用其他的字词代替。 例如,汉光帝名叫刘秀,把“秀才”一词改叫“茂才”; 汉明帝叫刘庄,甚至把《庄子》改为《严子》;唐太宗叫 李世民,就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据 历史记载,十六国时的前秦国主苻生,是个独眼龙,因此 避讳“不足”、“不具”、“少”、“无”、“缺”、 “伤”、“残”、“毁”、“只”等字眼。
• 在远古时代,人们对生死、地震、雷、电和火山等自然现 象的不理解和恐惧,而产生了迷信,对神灵进行崇拜,因
此在言语中不敢冒犯和触怒神灵,神名被视做神的化身, 人们不敢直呼其名,而必须用其他委婉的词语来称呼神名。 比如,按罗马神话中的主神朱庇特的职务来称之为The Thunderer(雷神),而那位蛇发石心,身穿黑袍,手执鞭 剑、火把的“复仇女神”真名为the Furies,就通常被称 为the Eumenides(意为kingly ones或friendly慈善之神或 友好之神)。
委婉语的定义
• 早在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作家 Gorge Blunt 就在英语中 首次引用了 euphemism一词,并给了这样一个定义: (Euphemism )is a good of favorable interpretation of a bad word。“euphemism”一词源于希腊语 “euphemismos”,其中前缀eu的意思是“good” ,词干 “phemism”的意思是“speech”,整个意思是 good or pleasant speech,即好听的话语。
• 与人交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必要的,有些敏感性、 刺激性的字眼不得不提时,为了对方更易接受,需说得文 雅含蓄一点,这是委婉语产生的第二个原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英语委婉语的产生
• 在西方社会,委婉语的出现和中国一样有处于自己需要避 讳的事物。英语委婉语的产生是从“塔布”开始的,英语 的Taboo或Tabos,一般音译成“塔布”或禁忌。“塔布” 是波里尼西亚汤加群岛上土著民族的一种习俗。十八世纪 的时候,航海家James Cook来到这个岛屿时,他发现当 地人说话被严禁使用与一些特定的人、事物或行为有关的 词。英语的euphemism的产生是从语言禁忌开始的,当人 们不愿说出禁忌之事,而又不得不指明此事时,就必须用 比较委婉的词语来替代要说的话。也就是说人们在放弃一 个禁忌语的同时,就找到一个词语去填补这个空缺,于是 也就创造了一个委婉语。
• 在英语中,涉及神灵和圣事崇拜的词汇多为禁忌词汇。 一般说来,跟上帝、宗教有关的词语,以及带有宗教含义 的词语,往往被看成是神圣的。如“Christ(基督)”、 “Jesus(耶稣)”、“Moses(摩西)”、“Joseph(约 瑟)”等词,只有在庄严的言词里出现才是合适的,破坏 了这个规则,就会使说话人受到谴责或嫌弃。因此,人们 在称呼上帝时常用一些委婉语,如“The All Mighty、The Lord of lords”等。
• 委婉语大量出现的时期是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后,西方国 家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中产阶级的数量急剧增加,而且他 们构成国家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也是那个时期委婉语 大量出现和加速发展的社会原因。
•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1983)认为,人们为 了不直截了当地触及对方的“面子”,只好拐弯抹角、含 蓄间接地表达其真实的信息,而让听者自己去理解话语的 “言外之意”。
readjustment。另外,广告中的动词buy会被另 一些词替
换,例如try、ask for、send for,因为buy会给人花钱的
英汉委婉语比较与翻译
委婉语概述
• 委婉语产生于“俗讳”,是禁忌心理的产物,与人们的社 会生活、社会心理密切相关。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社 会,都存在语言禁忌。委婉语和禁忌语休戚相关。自古以 来,人类就对某些事物心存忌讳,为了交际的和谐顺利, 为了交际双方更易接受,遭到禁忌的事物的名称必须改头 换面,有些刺激性的字眼,敏感的话题就得转移,以一种 人们认为“得体、高雅”的名称出现,对犯忌讳的事物或 避而讳之或委婉言之,于是避讳委婉的修辞手法应运而生。
又显得庄严而优雅,寄托了作者的无限哀思。
•
委婉语的间接性体现了一种含蓄之美,使语言从庸俗
转换成高雅。在英语中,人们将“公共厕所”婉称为
“restroom”或者“comfort station”,如果错误的按照字面
意思理解为“休息室”或“慰问站”就会闹笑话了。在公
共场合里,人们要去上厕所通常会说to 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to wash one's hand,make a noise,等;汉语
里也有表示上厕所的委婉语,如“洗手”,“方便”等。
•
又如,在英语中老板解雇职员不说fire,而说
discontinue,这样委婉的表述照顾到职员的颜面,更加礼
貌。
掩饰功能
•
在商业领域中,商品的涨价被称为upward price
礼貌功能
•
例如,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这样写
道“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
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
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
远地睡着了。”死亡在这里用“停止思想”和“永远睡着”
取代,这样写既表现作者对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尊重,
• 汉语委婉语的产生
• 汉语中最早的委婉语是随禁忌语的出现而产生的,如果不 需要禁忌,许多委婉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正是禁忌 语的存在,刺激委婉语的产生,促进其数量的扩大。自古 以来,汉语中最忌讳的就是一个“死”字,一般会借用其 它的词语委婉含蓄地来表达。据调查,汉语中关于“死” 的委婉语有上百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