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与宗教文化

中国人的信仰与宗教文化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宗教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中国人的信仰形态多样,包括儒教、道教、佛教等等。
在这些信仰中,儒教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因其所代表的信仰体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儒家信仰着仁爱之道,认为只有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尊严,才能善待人类。
在这种信仰体系下,人们不仅要关注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要关注到自己与社会、家庭、祖国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融入这个集体之中,这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人际关系”。
另一种信仰是道教,它是一种追求自然界和谐的信仰。
道教强调“道”的概念,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道”所构成的,只有接受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享受人生的美好。
道教信徒把自己视作“道”的一部分,进而了解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完美融合的目的。
佛教信仰以发现自我为核心,强调超脱痛苦、克服贪念、发现真实的自我以及慈悲与爱。
佛教信仰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无我”。
佛教信徒认为只有割舍幻想的自我才能获得完美的灵魂升华。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原生宗教,包括巫教等。
巫教信徒往往拥有特殊的技能,用于通过与神灵沟通来达成某种目的,但这种信仰相对较弱,不像传统佛教儒教那样流行。
在中国不同的宗教信仰里,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强调“和为贵”,也就是说,在这种文字和宗教文化的基础之上,人们就应该依托于和平,不断地吸收各种比如道教、佛教等宗教的理念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各种宗教的信仰也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正式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在追求物质上的幸福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灵上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高中议论文:中国人没有失去信仰

高中议论文:中国人没有失去信仰标题:中国人没有失去信仰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说“中国人失去了信仰”。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本文将探讨中国人的信仰现状,并证明中国人并没有失去信仰。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信仰。
信仰并非单纯指宗教信仰,而是一种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类命运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
它可以是道德准则、人生目标,也可以是对某种理念的执着追求。
在中国,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其仁爱、和谐、公正的价值观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这些价值观就是我们的信仰。
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交往中,我们都以儒家思想为指导,遵循和实践这些价值观。
这种信仰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脉,成为了我们的精神支柱。
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信仰。
共产主义信仰以其公平正义、人民至上的理念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认同。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这就是对共产主义信仰最好的证明。
再者,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奋斗。
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一种信仰。
它激励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这也是我们国家能够不断取得发展的重要动力。
因此,无论是儒家文化的影响,还是共产主义信仰的引领,或者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证明了中国人并没有失去信仰。
相反,我们的信仰更加坚定,更加深沉。
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信心和力量。
总的来说,尽管现代社会存在着各种挑战和困扰,但中国人并没有失去信仰。
我们的信仰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得到了体现和验证。
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之处,也是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原因所在。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步入21世纪的中国,在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下,信仰与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逐渐被其他价值观念所替代。
然而,中国人的信仰与宗教情结仍然根深蒂固,对于许多人来说,信仰仍然是生活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的信仰特点、信仰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以及当前中国信仰的复兴。
中国人的信仰多样丰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信仰体系。
传统的中国信仰主要包括儒家、道家、佛教和民间信仰。
这些信仰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在中国文化中构建了独特的信仰体系。
儒家强调家庭、友情和社会关系的和谐,道家追求自然与道的合一,佛教注重个人修行与超脱凡尘,而民间信仰则与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神佛信仰等紧密结合。
这些信仰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宗教与信仰画卷。
中国人的信仰在社会和个体层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社会层面,信仰为中国社会提供了伦理道德的指导原则。
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然与和谐、佛教的慈悲与善行等信念,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些信仰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被广泛传承,并为社会带来和谐、稳定和秩序。
在个体层面,信仰为中国人提供了心灵的慰藉与安抚。
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信仰给予了个人内心的力量和希望,成为人们心理支持的重要来源。
然而,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信仰在近代中国逐渐衰落。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使信仰受到限制和打压,大规模的文化革命更是加速了信仰的边缘化。
但最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信仰复兴的浪潮。
这种复兴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传统信仰的回归。
在改革开放以后,儒家、道家和佛教在中国社会逐渐复兴,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是新兴宗教的崛起。
随着民众对精神满足的需求日益增长,一些新兴宗教开始在中国社会崭露头角。
例如,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信徒人数也在逐渐增长。
最后是个人化信仰的兴起。
现代社会的个体主义倾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个人化的信仰方式,例如通过禅修、瑜伽和心灵成长等方式来实现心灵的寄托。
中国人的信仰到底是什么?

中国人的信仰到底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一定要说说自己的想法。
个人觉得,中国人的信仰是——祖先。
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或信念是——自强不息。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中国人最敬重祖先。
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敬重祖先的人,我们的文化之中,渗透着敬祖、祭祖的血液。
我们中国,之所以会如此的团结,繁荣,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会在历朝历代都讲究一个大一统,那就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
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三皇之后。
我们觉得,既然是同一个祖先,那我们就是一家人,是一个大家庭。
一个大家庭,每年自然是要祭祖的。
每年祭祖,也是我们敬重祖先的最重要表现形式。
我们每年都会在全国各地,举行各种各样的祭祖大典。
比如黄帝祭拜大典,天水伏羲公祭大典,孔子祭拜典礼等。
(欢迎各位补充)每个姓氏、家族又都会有各自的祭拜形式。
有的家族里,有族谱,祖训流传,这正是对祖先这一信仰的传承。
也有的家族中建有祠堂,每年都会定期到祠堂或者祖坟去拜祭。
而且,中国有专门祭祖的节日,那就是清明节。
还有许多的节日,中国人也会首选去祭祖。
比如春节前一天,比如寒食节,比如寒衣节,比如重阳节等。
这都说明,我们对祖先的敬重,大于一切。
二、祖先的影响大于一切。
不论到任何时候,我们都坚信,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是祖先留给我们的。
既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守护它,绝不能让它丧失,绝不能允许有分裂。
这就是祖先的影响力。
不管这片土地是平原亦或高山,不管这片土地是盆地亦或沟壑,不管这片土地是沙漠亦或草原,不管这片土地是海洋亦或雪山,我们都不会嫌弃它,我们一定会誓死保卫它。
我们一定会誓死保卫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哪怕是一寸的土地。
祖训告诉我们,一家人一定得团结统一,绝不能分裂。
所以,从古至今,每个朝代,我们都会追求统一。
统一是全体炎黄子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终极理想。
三、祖先的精神,我们一直在传承。
祖先留给了我们的精神是在是太多太多了。
最重要的就是“德”与“孝”文化,影响非常深远。
中国人有宗教信仰吗?

中国人信教。
中国人的信仰是复杂的,多元化,多层次的。
对于大部分的汉民族而言。
第一,中国人信佛教。
佛教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鼓励人们多做好事。
走进寻常百姓家,一眼看见的可能是观音像。
每逢过年过节,长辈都会聚集起家人在观音面前拜奉。
如果家中出现意外,在观音面前祈祷庇佑也是一种精神的安慰。
第二,中国人信“儒教”。
儒家是一个学派,但是儒学中传达的精神却影响世代子孙几千年余年,无形中已成为我们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
儒学其与政治,文化紧密相关。
但我并不是将这两者等同起来。
儒家崇尚孝,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听候兄长。
一个人,即使威高权重,但是他不具有孝顺的美德,那么,民众将对他口诛笔伐,这个人的仕途人生也将因此沉沦。
由此看出,儒家的精神对我们的影响是深之又深。
第三,中国人还有许许多多民间信仰,比如还信封土地神。
远古至今,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土地神的神话。
我国在封建社会主要以农耕经济为主,因此天时地利对农民的耕种尤其重要。
自然,人们希望通过祭拜土地神得到庇佑,让农田年年取得丰收。
第四,中国人信仰道教。
为什么说中国人的信仰是复杂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祭拜是一种祈祷的方式。
观音是普度众生的化身,关公是忠义的化身。
中国人在信封一个宗教的同时,还兼信几个宗教,宗教信仰可以并存。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家庭里既拜观音又拜关公,两者可以共存。
这些都是精神寄托的一种方式。
由此可见,中国是一个包容的民族。
反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们却是一神教。
早在古希腊时期,传说每个城邦都有一个守护神,比如雅典娜,赫拉,阿波罗等,后来演变为一个城邦只能有一个守护神。
基督教的教徒只允许信上帝。
AMAN,是在祈祷上帝时的用语,后来演变为阿门。
我们拆开来看,A MAN,也就是一个男人,因为在以前,女人的地位是卑贱的。
伊斯兰教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两个宗教都不能同时信奉两个宗教。
不然,那就是不忠。
但是怎样才算忠诚,还得经过上帝的考验。
在圣经里就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五大类型.doc

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五大类型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这是胡扯,我们中国人没有全民宗教信仰是事实,但是我们中国人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民道德信仰!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五大类型,按信仰人数多少排序:一、信奉天地君亲师道德信仰的凡夫俗子。
中国人90% 以上是信奉天地君亲师道德信仰的凡夫俗子。
(包括有崇高政治信仰的共产党员) 1 对苍天的敬畏——感恩苍天大老爷的阳光雨露温暖滋润世间万物;例如,古代皇帝有祭天的天坛;这相当于西方人崇拜的上帝。
中国人认为:天大、地大,人亦大。
为了把人与天地区别开来,我们把天地升一级,把天昵称为老天爷,把地昵称为土地爷。
把人的父亲,尊称为大。
中国人把天人格化、感情化、世俗化,称之为可亲、可敬、可爱的爷爷。
西方人把天人格化、神秘化、神圣化称之为全知万能造物主——上帝。
2、对大地的眷恋——感恩大地土地爷的丰富物产哺育滋养世间一切生物。
例如,古代皇帝有祭地的地坛;天地就是大自然,我们敬畏大自然,就是遵循自然规律、遵从自然秩序、尊重自然关系。
中共十八大改变过去喊了几十年的口号:“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这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上的巨大进步。
我们中国人把天地——大自然,拟人化后尊称为:老天爷、土地爷,这是存在 46 亿年并产生万事万物的老祖宗啊!孔子曰:“万物本乎天”,我们地球人都是太阳的儿女啊。
如果太阳离地球远一点,地球就变成一个大冰坨子,如果太阳靠地球近一点,地球就变成一个大火球。
无论是大冰坨子,还是大火球,任何生命都不可能存在。
所以,老天爷、土地爷是全人类的老祖宗啊。
3、对祖国的效忠——感恩祖国母亲肥沃的土地、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养育、滋润、护佑每一个子民。
君,在古代家天下的封建社会是指代表祖国的皇帝,在当今公天下的社会主义社会,“君”,直接就是祖国,不需要具体人代表。
因为祖国是我们祖先曾经生活过的一块热土,是一个集地理概念、历史概念、民族概念、文化概念、故乡概念为一体的亘古不变的集合概念、人文概念。
中国人信仰什么

中国人信仰什么中国社会相对于诸多其它社会而言是世俗化的社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没有信仰。
信仰与宗教并非一回事,宗教往往是出于对彼岸世界的神秘力量的敬畏与崇拜而产生的一系列认知与仪式体系,而信仰则更多的指涉对某个或者某些事物的推崇、敬畏。
中国虽然不是一个宗教化的社会,但确是一个信仰的社会,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信仰头上之天、古圣先贤、列祖列宗、青史留名,而从更本质的视角来说,这些都是对人的信仰,中国人相信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用善化解恶、用拼搏改变自身的命运。
对天的信仰中国人信仰天,但是天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并非人格化的神。
中国人是敬仰天道的,中国古代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存在着大量祭祀天地的仪式,现存北京的天坛就是古代祭祀天地的场所。
中国人祭祀天地是为了礼赞创生万物之天地,以天的名义来规范人间之行为。
天之道在中国人看来是善的,中国人常云天理、天道、青天、朗朗乾坤、人在做天在看等等,这个头上之天便被赋予了强烈的道德意蕴,成为道德的来源、道德的标准。
对圣人、先祖的信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敬仰圣人。
圣人不是神,圣人是文明的觉悟者和开辟者,圣人是以先觉觉后觉,以先知觉后知。
成圣也是中国古代人特别是读书人的理想。
圣人是感悟天道之人,圣人不仅仅是一个道德楷模,同时也是对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如尧、舜、禹、周公、孔子等等,后世之人为敬仰其道德功业而广建庙祠。
立德立功之祖先则是自家之圣人,成为鞭策自身之动力。
中国人以光宗耀祖为荣,以辱没门楣为耻,而自己本身也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想成为后代子孙引以为傲的资本和效法的榜样,惧怕言行不当而辱没门楣,这些对于中国人的言行形成了规范与激励的作用。
青史留名的信念中国的历史记载极为丰富,在这卷帙浩繁的史籍记载中,多以记载圣王贤臣之故事为重,圣王的事迹通过一代一代史家的记载得以流传,后人通过文献的记载感知那个可能神化了的圣人,于是历史也神圣化了。
神圣化了的历史成为人们言行的评判标准,人们渴望青史留名,故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志向,忧惧“白铁无辜铸佞臣”之遗臭万年,在历史之中的圣贤和先祖成了自己人生意义的重要源泉。
浅谈中国人的信仰

浅谈中国人的信仰大家好,我叫王凤妮,第四组演讲人。
请大家看荧幕,信仰。
说到信仰,在众人的认知里,TA是一个大的话题,不论是在时间上的跨度,还是在思想上的深度。
所以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很难对TA做出比较精确的阐述。
是以,我演讲的真正主题是浅谈中国人的信仰。
首先,【现场小统计】我们大家来了解一下‘信仰,TA到底为何物’。
信仰1.人类特有的精神心理现象[这就是人与动物不同。
人是有意识、有精神的生命存在;而动物没有意识,没有精神,不可能有对生命的思考与意识,因而对于动物信仰问题也无从谈起。
]2.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家在思修中已经有过深刻了解了。
]3.统摄、指导其它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的意识形式[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心理活动等其他意识形式都与信仰相了解。
] 这些是比较有学术性的信仰内涵,若要更易理解,也可从这4点来看:1.信仰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和心理满足。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生命需要信仰,这无论对谁来讲都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信仰什么和如何信仰,心理需要是人的信仰产生的心理基础。
例如,人们信仰上帝,根本上是人们希望从上帝那获得恩赐和保护。
]2.信仰是一种终极价值的追求。
[简单来说,信仰是一种价值追求,它追求的终极价值即最高的人生价值是生活的目标和生命的意义。
有了确定的信仰,也就有了确定的价值和明确的人生目标。
毛泽东曾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信仰是对确定价值的追求,信仰不同,人生的价值追求也就不同。
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求的最高价值是实现共产主义;宗教信仰追求的价值是神人同一、永恒不朽;对科学的信仰,其价值追求是自然界的秩序与和谐,是科学本身所显示出的力量与展现出的壮美。
]3.信仰是一种情感的投入与意志的坚定。
[情感的投入信仰是与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相统一的一种精神活动。
离开了情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信仰,已有的信仰也会僵死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人的信仰
——郭沂(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顾炎武:“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於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
何谓精神文化?
1.审美
2.道德
3.信仰
一、信仰的类型:
1.终极信仰&一般信仰:
●信仰:人们对其所持人生真谛的坚信与景仰。
●终极信仰:对生命根本意义的坚信与景仰。
(体现了终极价值)
●一般信仰:对某种主义、学说、事物的坚信与景仰。
●终极价值:安安是一种人生的巅峰,真善美只是实现终极价值的途径
●价值的四大范畴:真善美安(这里要指出的是,安与真善美其实非同一层次的)
2.宗教信仰&人文信仰
获得终极信仰和终极价值的途径:
●自心了悟的路径
●各种身心修心的路径
●道德的路径
●审美的路径
●神灵的路径
PS: 前4条是理性的、内发的(郭先生也将其称为人文信仰);最后一条是外在的(称之为宗教信仰)
二、中国人的信仰系统
1. 作为中国人主体的华教
杨庆堃:“传统宗教”、“原始宗教”、“分散性宗教”(diffused religion)
牟钟鉴:“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郭先生认为此番称谓略有不妥,虽其可表达对祖先的崇拜,却无法解释先人对于自然界的崇畏)、“原生型宗教”
郭沂:华教
2.华教
(1)主要内容:
第一:上天崇拜。
《诗》云:“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
《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第二:祖先崇拜、民族始祖崇拜与圣贤崇拜。
民族始祖如伏羲、炎帝、黄帝等三皇五帝;
圣贤如对中华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往圣先贤,周公、孔子等。
第三: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与社稷崇拜。
图腾崇拜的对象是作为民族祖先的动植物;自然崇拜的对象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这些自然现象;社稷崇拜的对象如土神、谷
神。
第四:巫术、卜筮与方术。
它们是人类与神灵交流的途径。
第五:郊社制度、宗庙制度及其他祭祀制度。
第六:经典——孔子编订的六经。
第七:社会习俗与传统节日。
(2)支裔
——各本土宗教:儒教、道教
“儒”可分为“儒学”与“儒教”,儒学是一种人文主义,而儒教则是其宗教形式。
(3)中国人的信仰系统
●五部分组成:华教、儒家、道教、佛教与文学艺术(中国人往往在文学艺术中祈求
安宁)。
(其中,宗教信仰:华教、佛教人文信仰:儒家、道家和文学艺术)
●中国的宗教和人文主义相互融合(与两者在西方完全对立的状况不同:在西方,宗
教与人文主义的冲突在文艺复兴时期激化)
●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知际."
这里提到的文化转型,不能简单认为是宗教的改革,而应理解为宗教的批判,而同时又把对宗教的批判纳入到宗教体系中,完成宗教与人文主义的结合。
(这里我真心有点难理解诶= =~)即是殷周时期就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形成中国人文的特征。
●荀子:“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
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
卜筮然后决大事。
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
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
”
●《礼论篇》云:“祭者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苟非圣人
莫之能知也。
圣人明知之,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
其在君子以为
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
”
三、从中华信仰看中华价值
1.现代化、全球化与普世价值
⏹现代化:由新元素引起的整个世界体系转型的过程(传统经改革的形式为现实服务)
⏹现代化的4个阶段:1.西方文明现代化;2.西方文明向其他文明传播(其他文明西
化过程);3.其他文明本身现代化过程;4.世界各文明现代化后相互交融,形成一种
普世文明(由此引出普世价值)。
2.普世价值的抽象引进
普世价值观是一种世界观。
在哲学上,普世价值指一些有限的、所有人类都认同的观念集合在一起。
这种价值观的根本在于对人性的思考。
普世价值观认为,只有真正地认识到人类的根本属性,尊重人性的自然规律,然后采用理性思考的方式,建立起人和人、国家和国家相处的办法。
西方的普世价值大体指人权天赋,生来自由,民主权力一类的东西。
它们的本质、意义和重要性应该是超越人的意识形态和观念斗争的,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自然的非人为定义的真理。
郭先生在此简略提到了关于“普世价值”与“中国价值”冲突的争论。
我在讲座后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引用赛亚•伯林以及华师大许纪霖教授的观点以表达我对此的一点看法:伯林认为,不同的文化价值是平等的:同等真实,同等终极,同等客观,不存在价值的等级秩序。
但对于人性来说,不管多么复杂善变,只要还可以称之为人,其中必然含有“类”的特征。
不同文化之间也同样具有可通约的共同价值。
虽然民族文化的差异很大,但核心部分是相互重叠的,这些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都是敞开的,是人类所共同追求的。
我们有必要也有能力超越自身的文化、国家和阶级的特殊价值观,突破文化相对主义者企图限制我们的封闭盒子,
进入“他者”的文化。
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总是可以理解“他者”的心灵,理解他们的生活目标,从而实现人类文化的共同性与多样性。
普世文明,还是中国价值?或许这是一个伪问题。
确切的答案是:以普世文明的胸怀,重建中国的价值。
3. 最能反映中华价值的思想文化体系:易(太和)、道(自然)、儒(仁义)、释(慈悲)
●周易的核心价值——太和
⏹乾卦《彖》:“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威宁。
”
⏹和的基本含义:各不同事物的和谐、协调、统一。
◆史伯:“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
裨同,尽乃弃矣。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等,以成百物。
”
◆《左传》昭公二十年载,晏婴言:“和如羹焉。
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
火单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这就是说“和”是一
种由不同要素所构成的和谐状态,就像鱼、肉掺和水、火、盐、梅等,经过厨
师的烹调与加工而成为另一种新质的食品存在状态。
同时,晏婴还指出“若以
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其意是
指:如果以水加水,仍然是水,构不成佳肴美食,谁愿去吃呢?同之,琴瑟如
果只弹奏一个音符,没有其他音符相配,终不能组成悦耳动听的乐章,谁又愿
意去听呢?可见,“和”不是相同要素的相加与聚合,更不是单个要素的存在状
态。
)
⏹太和的含义:
◆宇宙法则;和谐统一
◆人、物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内心的和谐
◆人、物的合一,包括天人合一、物我合一、主客合一等等
●道家的核心价值——自然
⏹“自然”的本义:“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
”
⏹庄子“逍遥”,精神的“自然状态”。
⏹郭先生在这里提到,中国人的自由,更注重精神层面;而西方的自由,则是一种外
在关系,立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个体间的关系。
●儒家的核心价值——仁义
⏹仁、义的基本含义
PS: 郭先生提到控制思想的三个阶段:1.“礼”为核心的教化复兴;2.为“礼”找到了精神根据——仁;3.“义”学
⏹仁内义外(仁是自觉的心理状态,义是外在表现)
⏹董仲舒:三纲五常(对儒核心价值研究的途径:道德范畴&人际关系)
●佛教的核心价值——慈悲
⏹《大智度论》:“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
4. 中华价值的普世性
人性根据
与西方价值观的互补性(西方价值:制度文明、物质文明;中华价值:精神文明)
四、中华人文信仰与第二个轴心期
●雅斯贝斯:“人类看起来好像从新的基础起步了四次:第一次始于人类刚诞生的史前时
代,也称普罗米修斯时代;第二次为古文明的建立;第三次为轴心期;第四次为科技时代,我们正亲身体验这个阶段。
●两次大呼吸:1.第一到三阶段;2.第四阶段到未来
●五个大时代:1.史前时代;2.古文明时代;3.轴心时代;4.科技时代;5.第二个轴心时
代
●工具的突破与精神的突破:
工具的突破:史前时代—古文明时代;轴心时代—科技时代。
精神的突破:古文明时代—轴心时代;科技时代—第二个轴心时代
结论:
宗教信仰被科技推翻,因而以人文信仰见长并具丰厚相关资源的中华文明的复兴,将开启第二个轴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