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融入学生的生活经验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3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背景、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生活化教学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背景、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背景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

2. 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日益丰富,他们对数学的学习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数学教学资源的丰富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三、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数学应用能力。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生活化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购物、找零等生活场景,学习人民币的使用方法。

2.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

3.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丰富教学手段。

让数学教学更贴近孩子的生活

让数学教学更贴近孩子的生活

让数学教学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把身边的生活引入数学教学来,才能让学生切实地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一、把具体的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课本是人的生活知识的抽象和概括,小学数学更是贴近生活,往往在生活中能找到其原型。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关键是创设学习情境,再现生活场面,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我们是如何把具体的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来思考的。

1、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出数学知识。

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都与数学相关,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与孩子熟悉并关注的事件,巧妙与引出数学知识。

如春游是一件足以使孩子们快乐的事情。

面对着低年级的小同学,老师提出的问题是,“要去春游了,你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到商店去买吃的!”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

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计算开支,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

当春游购物方案设计在孩子们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作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为春游购物作出了不同方案的选择,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数学”!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在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

学生的生活实际, 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 已有知识 出发, 要 创 设生动有趣 的情景 ,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 、 作、 操 猜想、 推 理、 交流等活动 。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 ” 合起来 , 将枯燥 的数学知识赋予学生感 兴趣的生活背景, 使 学生切 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 存在于生活 , 应用于 生 活, 充分体验到数学 的趣味、 价值和魅力 ?
在 教 学 “ 能性 ” 可 一课 时 , 先让 学 生 观看 视 频 : 酷 热难 在
固的需要,这就 是希望 自己是一个发现 者、 究者和探 索 研 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 , 尽量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
的数 学知 识 。
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 中这种需要特 别强烈。我们 要在
耐的夏 日, 知了拼命地 叫着 , 突然天 阴了下来 , 乌云滚滚。
合 学 生 的 生 活 经验 和 认 知 特 点 , 力 把 数 学 知识 置 于 实 际 努
这 样 教 学 , 学 生 感 到 数学 中 的知 识 有 的 是 我们 在 生 让
情景 中去 , 帮助学生利 用生活经验来理解 数学问题 。 教学 中, 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 了一定的 生活经验, 但他们对周 围的各种事物、 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 心。 笔者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 , 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 创设


运 用生 活 经 验 , 决 数 学 问题 解
以4 个 1 0 角和 4 元是相等的; 第二, 根据学生的分析, 再组 织学生观察 已分好的硬 币, 从中找规律 : 看看 元和 角之间 “ 个 l 角就是 1 “ 元就是 1 元” l 0个 1 “ 元 = 1 角” 1 0角” 。
活 实 际 中 已经 会 的 , 没 有 找 到 规 律 , 们 可 以运 用 经 验 , 但 我 结构 。 3 托 儿 童 生 活 事例 , 透 数 学 思 想 和 数 学 知 识 . 依 渗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素材的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素材的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素材的应用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往往感到枯燥和无趣。

为了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尝试使用一些生活素材,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生活素材的应用来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集市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集市的实际情景来学习数学。

在学习计算时可以以集市上买东西的情景来进行教学。

让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影子,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还可以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实地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带领学生去数字世界中的真实环境中,例如超市、公园、地铁站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超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商品的价格、计算打折后的价格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游戏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们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游戏引入到数学教学中。

数独、推理游戏等,这些游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们可以运用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学面积时可以让学生用小方块铺满一个平面,然后计算小方块的个数;教学周长时可以让学生用绳子围绕一个图形,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等。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概念,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五、故事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们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来讲解数学知识。

可以用宫爆鸡丁的故事引出分数的概念,用小猪佩奇的故事引出几何图形的概念等。

通过故事数学,让数学知识更加有趣和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校园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们可以结合校园中的一些具体事物来进行数学教学。

在操场上进行测量、排列、分组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对数学的抽象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融合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融合


以学生 的生活 经验 为 基础 , 展实 用 的数学 教 学 开
基 于 小学 生 的 年龄 和 心 理特 征 , 们 的生 活 经 验 虽然 仍 显 稚 嫩 , 却 是 他 但 学 生最 真 实 的心 理反 应和 生 活体 验 。在数 学 教学 中, 师 若 能很好 地 结 合学 教 生 原有 生活 经 验 , 发 学 生 内心 深 处 的学 习欲 望 , 导 学生 从 原 有 知 识体系 激 引
浅谈
数亏 敖亏 与
◇涵建 省 涵 清市 渔 溪 中 心 小学 翁 锦 标
生活的
《 数学 课 程标 准》 调 : 从 学 生 的生 活 经 验和 已有 的知 识 出 发 , 学 生 强 要 让 亲 身经历 将 实 际 问题抽 象 成数 学模 型 并进 行解 释 与应 用 的过 程 , 而 获得 对 进 数学 的 理解 。小学 生 的年龄 虽 小 , 现在 的社会 信 息与 网络 媒 体 为学 生提 供 但 了 广 阔 的天地 , 学生 的生活 经 验 是非 常 丰 富 的 , 且 不 同地 域 、 同家 庭 、 并 不 不 同文 化 背景 的 学生 有 不 同 的生活 经验 。在 数 学教 学 中 , 教师 要 充分 利 用现 代 教 学媒 介 , 设学 生 所熟 悉 、 欢 的生 活情 境 , 创 喜 并利 用学 生 已有 的 知识 基础 和 他们 所 熟悉 的 活动 开 展课 堂 教学 , 学 生 能 比较 好 地感 知 、 解 、 使 理 掌握 所 学 的 新 知识 。本 文就“ 小学 数学 教 学与学 生生 活 的融合 ” 做粗 浅 的阐述 。
才 能很好 地 帮助 他 们 掌握 数 学 知识 ,所 以数学 教 学 内容
的选 取要 注 意从 学 生 身边 的生 活经 验 中来 ,以利 于小 学

让数学学习融入生活

让数学学习融入生活

让数学学习融入生活摘要:小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都是其原型。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倘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既可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关键词:数学数学学习一、在生活实例中感受数学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

”教师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来设计练习题,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自己正确、清晰的知识框架。

例如在学习“直角的认识”时,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而是让学生拿数学书上的角与周围的角比一比,看看发现了什么。

学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角来比较。

有的学生与桌面上的角比,有的学生与黑板上的角比,有的跑去与墙纸花纹上的角比……这些角都是一样大的(也就是两个角的顶点、边都分别重合了)。

这时我们再告诉学生这类角就叫直角,学生感知充分,记忆深刻,让知识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已经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生活实践中练习数学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

因此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以达到牢固、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可以充分运用本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男生占全班的23/47,女生占全班的24/47;小组占全班的1/8或7/5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学习了“时间的认识”这一知识后,可以开展一个“小手表展览”活动,这样不但达到了学习的效果,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三、在生活体验中培养表达能力生活中有许多关于数学的实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把捕捉到的信息准确的说出来,不仅能突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提高创新素质。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从这一观点出发,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精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受数学的有趣?。

一、摄取学生熟悉的现实中的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就会对数学消除畏惧感、神秘感,而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量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信息,让学生愿意学,而不是强迫学生去学。

教师要精心设计双边活动,寓所教知识于游戏和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让学生在心里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最佳动力。

有时候,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往往要比老师喊破嗓子的灌输有效许多。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从这一点上说,作为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每一节课都充满艺术的吸引力。

几年前我曾接手过一个一年级班,当时有位老师告诉我,某某同学太“笨”了,一年级都念了一学期了,“2十3”还不知道等于几。

第一节课正好是数学,我设计了几道非常简单的口算题,并有意把”2+3”掺在其中让这个同学去算,他果然算不出,当时我的态度非常温和,问他家里有几口人,都有谁,他回答得很好。

我又问他家都有哪些小动物,他高兴地告诉我家里有鹅子,我问有多少只,他说有8只,我说:“老师家也有3只鹅,如果也送给你家就是多少只了?”他想了想说:“那就11只了”,我又说:“如果老师自己留一只,只给你2只就是多少只了?”他马上不假思索地回答说“10只”,我立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说他算得很对,接着我又提了几个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小问题,加减法都有,他虽然费很大的劲,但却基本上都能答对。

将 数 学 融 入 生 活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

将 数 学 融 入 生 活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

将数学融入生活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技能生活化数学知识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

如在三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

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

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林和小平,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

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紧密联系使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生活化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尽量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

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

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我就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65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小学数学融入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
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一要求特别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务必设计一些富有情趣
和意义的活动,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它们成为一对数学
课堂中的“伴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参与探
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
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一、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人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

为此,建构主义教学论把“通过自己
的经验主动建构”看成是其“灵魂”。

还有学者认为: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
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了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习
数学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鉴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
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数学教师就必须紧紧地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
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生活经验的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
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
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
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在动力。

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我利用已有的知识“厘米”,让学生动手去测量教室的长,在测量过
程中感受到用“厘米”作单位太麻烦,从而产生学习较大的长度单位的兴趣。

.这样既为学生学
习新的数学知识作好了铺垫,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的“源头性”的数学问题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并掌握数学知识,并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

学生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
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
应用技能。

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
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
联系,开阔学生数学视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在这里,教师把课堂设计成虚拟的书店,让这些未来的“书店经理”运用在课堂里所学的数学
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大显身手:零售、批发、成套销售,同对零售又有不同的见解。

通过这样
的练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体验到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为学生长大后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离不开数学,只有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让数学与生活成为一对教学的“伴侣”,才能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数
学的兴趣,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数学教学改革走向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