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理解

合集下载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首要的基本原则。

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立足实践,力求真实地再现历史、描述当下、预测未来!汤因比:“有人说,对于《伊利亚特》,如果你拿它当历史来读,你会发现其中充满了虚构,如果你拿它当虚构的故事来读,你又会发现其中充满了历史。

所有的历史都同《伊利亚特》相似到这种积度,它主要内容:一、“学院派”研究范式的方法论特征二、“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批判三、社会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四、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环节五、社会科学的检验标准一、“学院派”研究范式的方法论特征“现实淡出,学术凸显”己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心照不宣的流行话语,所谓的“纯学术研究”成为学术界主导的研究范式,过分重视纯学理的研究,忽视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

1、现实淡出、学术凸显:思想与现实“相敬如冰”在“学术凸显”的旗帜下,理论的目光对现实视而不见,学术的能量对现实无能为力,思想的话语对现实沉默寡言,甚至干沉默不语,在急剧变动的现实生活面前,社会科学无法“出场”干预现实,思想与现实“相敬如‘冰”,,现实性与学术性之间构成了紧张的二元对立关系。

一些学者为了迎合“凸显学术”的潮流,走向了片面学术化的道路,以概念消解问题_,以文本抗拒时代,以逻辑替代经验,一以经典代替流变‘在纯粹精神领域里自娱自乐,对现实生活乃至整个外部现实世界采取一种规避的态度,仅仅把社会科学研究看作一种纯学术活动,认为研究现实就不是学术,理论研究成为了学者们自娱自乐、自言自语的智力游戏。

后果I:理论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和谐音符,突出地表现为伴随着理论成果“爆炸式”增长的同时是思想的荒漠化,我们可能有很多的论着成果,可能有着过剩的言说能力和无尽的言说内容,但未必解答了很多当下的问题,未必提供了很多现世的智慧,未必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学术繁荣的背后掩盖的是学术失语的砌.寒。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重点:实践的观点,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提出认识的新问题;提供必要条件: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提高认识能力),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标准,最终目的。

实践观点的重要性:研究社会科学时,只有尊重实践,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认识和学习符合科学的客观规律(二)认识运动的规律人类运动的基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在实践,再认识,认识的运动循环反复和无限发展。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方法论: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科学,在以认识知道实践,在时间中坚持和发展社会科学,才能得出正确的知识,并且不断创新。

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一)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二)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或部分,并通过其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三)任何事物的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互相联系的系统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

系统即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方法论: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科学的认识事物的联系,反对一刀切和一风吹,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学习,避免“片面主义”错误。

三.社会矛盾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1矛盾的观点:矛盾即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第一讲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第一讲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第一讲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所谓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就是指以实践的观点、立场和眼光去看待事物, 通过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客观基础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实践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相互分化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的前提。
◆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实践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和人类社会,推动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2.实践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 本途径。
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
面向实践:立足实践 需要进行理论研究
概括实践:对实践 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回归实践:在实践 中检验、发展理论
(一)面向实践:立足实践需要进行理论研究
1.为何要立足实践需要进行理论研究 马克思:“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 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 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毛泽东:“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 “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世界,又从认 识世界中改造世界,就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
1.以实践为基础正确地认识世界
马克思:“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 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 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 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 心主义发展了,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 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的。” ◆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方法论上的缺陷。
◆坚持以实践的观点和立场认识世界。
2.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 马克思:“旧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 在于改变世界。”

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一

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一

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面向实践)(1)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2)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实践的需要决定一个理论的产生,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

具体包括以下三点,1.实践的需要决定一个理论的产生;2,实践的状况决定了理论的任务。

3,实践的发展为理论研究提供条件。

4、方法论: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需要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立足历史潮头,引领时代发展和进步。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3)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应该以问题为中心。

方法论: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识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这对于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概括实践)(1)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科学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我们要善于理论总结,善于提炼。

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又要总结失败的经验,既要总结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更要总结自己的经验、现实的经验,在不同时空的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

(2)经验是感性的,需要总结、概括。

经验是具体的、零碎的、偏于感性的认识。

总结经验药经过思考,把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再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谈谈对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理解

谈谈对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理解

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学术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和思考,从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它不同于传统理论性学术方法,例如历史、文化或心理学;而是将重点放在当前问题上:如何应对当前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强调交流、协作、创新思考以及多元化意义上的处理能力。

因此,在使用这一方法时,要特别重视团队合作能力、整体思考能力以及多元化意义上的处理能力。

此外,要特别强调“尝试-评估-修正”循环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断尝试和修正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学习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咬文嚼字(阅读)、汲取吸收新信息并把之应用于当前问题之中。

专题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专题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 为什么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会形 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结论之三:
• ——经验是具体的、零碎的、片面的认识。 • ——总结经验就是把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
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 造和创造,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再现 实务的本质和规律。
• 选题既要有理论意义,又要有现实意义
2、理论的构成
• 概念 • 定理、命题、陈述 • 逻辑与结构 • 推论、预测、假设
• 定理揭示真实的因果关系
单因关系
直接关系 间接关系
X
Y
X ZY
因果关系
X
多因直接关系
Y
Z
多因关系
多因间接关系
X WY
Z
多因多重关系
X
W
Y
Z
因果关系的类型 引自:林聚任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第15页
• 研究活动的利益相关者 • 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 冲突和压力对研究的影响 • 公开或隐瞒 • 有意识与无意识
3、做人与做学问:文如其人
• ——调查研究要客观、周密和系统,不是 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掌握全部材料 的总和。
• 2.实践
• (1)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 ——理论是否正确,在理论的范围内不能 解决。
• ——作为检验理论是非的实践标准,具有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 ——确定性:是指以实践的结果论是非, 而不是以本本论是非;以权威论是非等
任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关注、观察与体验。
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一)理论与实践是一对关系范畴 1.理论: (1)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科学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

第一章_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_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_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立足时间需要研究理论(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

其中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实践活动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本身。

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本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种种问题。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

毛泽东说:“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

”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们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浅析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浅析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浅析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浅析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社会工作实践调查研究为例学号:2019120077 姓名:王振飞摘要:本文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基础,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研究中所运用到的实践调查方法,探讨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恩格斯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阐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完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紧密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统一。

而以理论为指导的实践调查研究方法在社会工作专业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充分理解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社会工作研究来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工作实践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1/ 10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

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

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论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

其构成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如何正确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理解
作为一名文科学生,我在高中时便系统的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方法论知识,并且受益匪浅。

在研究生阶段第一学期的政治课上,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这本书,该书详细论述了很多方法论知识,让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与理解又加深了一步。

在本书所涉及的各个方法论中,对我影响最深,同时也最能引起我共鸣的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与实践相对应的是认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作为一名唯物主义者,我坚定地相信实践决定认识,所以我们在进行理论研究时,要立足实践需要。

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哲学,因为它开创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主张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并不是人的意志的产物,因为人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社会生活。

同时,实践的需要也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这一理论无疑是正确的。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革命党人,正是以我国实际情况为基础,在经历了多次实践后,才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一重要理论的,
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同时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该理论不光可以应用到革命中,也适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

相反的,如果我们脱离实际,孤立地搞理论研究,那么结果肯定是被实际所淘汰的。

记得我在高二时,曾经阅读过一篇关于学习效率的文章,其中写道某一研究机构经过研究发现,人们在清晨的时候大脑最清醒,记忆力也最高,所以清晨最适合学习。

我在高一一整年都是晚上学习,虽然效率不错,但我还是决定要改变一下学习习惯,因为我希望自己的学习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

所以在那之后我尝试了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学习,但是半个月下来我发现效果并不好。

首先是我起床时很困难,其次在清晨学习的那段时间里一直打瞌睡,后几天甚至在课堂上也忍不住打瞌睡。

我在经过思考之后终于明白了该种学习方法不适合我的原因。

因为我每天晚上九点半下晚自习,到家已经十点,洗漱完毕之后就更晚了,还要再学习一段时间,早上如果还那么早起来的话,缺少睡眠,上课时自然会打瞌睡。

所以我果断放弃了早起学习这一不适合我的方法,回到了自己正常的学习时间。

通过这次事情我明白了,做事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盲目,只有符合自己的实际,才是最有效的。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还强调要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研究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理论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还是理论实现发展的过程。

社会科学研究既要总结概括实践,更要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

理论成果从实践中来,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这样,理论会更丰富、更完整、更发展,实践也会更成功。

所以,我们在实践中要注重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能孤立地搞理论,也不能孤立地搞实践。

实践可以检验和发展理论,理论也会对实践产生影响,正确的理论会促进实践发展,错误的理论会阻碍实践的发展,只有
将正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我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件小事正符合这一理论。

大家都知道白色运动鞋洗过之后容易泛黄,但是如果在外面包一层卫生纸的话,泛黄程度会大大降低,所以很多人在洗完鞋子之后都会用卫生纸包好,包括一些专门的洗鞋店也会这么做。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也将这一理论用到了实际生活当中。

然而,我发现,即使用卫生纸将鞋子包起来,鞋子主体不泛黄,边缘部分也会泛黄。

为了找到使鞋子边缘不泛黄的方法,我查阅了相关书籍,发现洗甲水可以去除衣服上的污渍。

既然洗甲水可以去除衣服上的污渍,那我可不可以将它用于鞋子呢?我将这一猜想运用到了实际当中,在洗鞋子时,先用洗甲水擦过之后再刷,最后用卫生纸包好,等到鞋子干了之后我发现简直和新鞋子一模一样,不仅一点都没有泛黄,反而比之前亮了很多。

通过这一件事情,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如果我没有经过纸包鞋子的实践,我不会发现鞋子边缘泛黄;如果我没有进行相关理论查阅,我也不会知道洗甲水有去污的功效。

正是由于我将正确的理论运用到了实践上,才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哲学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它对生活起着指导作用。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要善于应用该方法论,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好地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