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物理学_晶体缺陷共65页

合集下载

固体物理中的晶体缺陷

固体物理中的晶体缺陷

固体物理中的晶体缺陷在固体物理研究中,晶体缺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晶体是由周期性排列的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固体,而晶体缺陷则是指晶体中的缺陷点、线和面。

这些缺陷对于晶体的性质和行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从晶体缺陷的分类、形成机制以及对物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晶体缺陷的分类晶体缺陷根据其维度可以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点缺陷是指晶体中存在的原子位置的空位(vacancy)和替位(substitution)缺陷。

线缺陷包括位错(dislocation)、脆性裂纹(brittle fracture)、折叠失配(folding fault)等。

面缺陷主要是晶界(grain boundary)、孪晶(twin boundary)和表面(surface)等。

二、晶体缺陷的形成机制晶体缺陷的形成机制多种多样。

其中,点缺陷的形成主要包括热激活、辐射效应、化学效应等。

线缺陷的形成可以通过应力场的作用和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失配等方式。

而面缺陷的形成则与晶体生长过程中的界面结构和生长条件等有关。

三、晶体缺陷对物性的影响晶体缺陷对物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点缺陷会降低晶体的密度和导致电子、离子、空穴和电子空穴对的迁移,从而影响晶体的电导率。

其次,线缺陷会导致晶体的力学性能发生变化,影响其强度、塑性和断裂行为。

此外,面缺陷会引起界面的能量变化,影响晶体的界面迁移和晶粒生长等过程。

晶体缺陷还对光学性质、磁性和热导率等方面有影响。

四、应用和研究进展晶体缺陷的研究不仅对于基础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材料科学、电子器件、能源领域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通过控制晶体缺陷可以改善材料的导电性能、光学性能和力学强度,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

近年来,一些新型晶体缺陷的发现和调控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材料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结起来,固体物理中的晶体缺陷是一个复杂而又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晶体缺陷的分类、形成机制以及对物性的影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晶体的性质和行为,并为材料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晶体缺陷》课件

《晶体缺陷》课件

热稳定性
晶体缺陷可能影响材料在高温下的稳 定性,降低其使用温度范围。
比热容
晶体缺陷可能影响比热容,改变材料 吸收和释放热量的能力。
光学性能的影响
折射率与双折射
光吸收与散射
晶体缺陷可能导致折射率变化和双折射现 象,影响光学性能。
晶体缺陷可能导致光吸收增强或光散射增 加,改变光学透射和反射特性。
荧光与磷光
热电效应
某些晶体缺陷可能导致热电效应增强,影响 热电转换效率。
介电常数
晶体缺陷可能影响介电常数,改变电场分布 和电容。
电阻温度系数
晶体缺陷可能影响电阻温度系数,改变温度 对电阻的影响。
热学性能的影响
热导率变化
晶体缺陷可能降低材料的热导率,影 响热量传递和散热性能。
热膨胀系数
晶体缺陷可能影响热膨胀系数,影响 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尺寸稳定性。

韧性下降
晶体缺陷可能导致材料韧性下 降,使其在受到外力时更容易
脆裂。
疲劳性能
晶体缺陷可能影响材料的疲劳 性能,降低其循环载荷承受能
力。
强度与延展性
晶体缺陷可能影响材料的强度 和延展性,从而影响其承载能
力和塑性变形能力。
电学性能的影响
导电性变化
晶体缺陷可能改变材料的导电性,影响其在 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传感器
基于晶体缺陷的原理,可以设计新型传感器,如压力传感 器、温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和稳定性。
在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
太阳能电池
在太阳能电池中,可以利用晶体 缺陷来提高光吸收效率和载流子 的收集效率,从而提高太阳能电
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燃料电池
在燃料电池中,可以利用晶体缺陷 来改善电极的催化活性和耐久性, 从而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 。

第四章 固体物理-晶体缺陷

第四章 固体物理-晶体缺陷

点缺陷
• Frenkel 缺陷 、Schottky缺陷、填隙原子缺陷 成对出现 只有空位 只有填隙原子
线缺陷
刃位错:刃位错的构成象似一把刀劈柴似的,把半个原子面夹到完整晶体中,这半 个面似刀刃,因而得名。它的特点是:原子只在刃部的一排原子是错排的,位错线 垂直于滑移方向。
F H A’
b
刃位错
A
B
有N个原子的体系,如果有n1个空位,每个原子旁有 空位的几率为n1/N,因此因空位引起的单位时间内的 原子迁移几率为(扩散率):q = n1q’/N。将(4.6) 和(4.4)代入有:
q n 01e
(u1 E1 ) / kT
( 4.15 )
将(4.15)代入(4.9)有:
1 2 (u1 E1 ) / kT D1 n 01e 6 即 D1 D01e Q1 / kT
( 4.16 ) ( 4.17 )
1 2 D01 n 01, Q1 N ( ), A u1 E1 6 N A为阿弗加德罗常数,和 ( 4.6 )所示经验公式符合
二、填隙原子机制
当原子由正常位置进入间隙位置之后,可以比较容易在 两个间隙中发生移动,从而产生扩散。
从正常位置跳入间隙位置的所需能量为u2,跳入几率为:
B’
E
螺位错:当晶体中存在螺位错时,原来的一组晶面就象变成似单个晶面组成的螺旋阶梯 。它的特点是:原子只在靠近阶梯的部分排错一列原子,位错线和位移方向平行。
A’
螺位错
A B
A’
b
A’
B
A
C
面位错 晶界和堆垛层错
§4.2 热缺陷数目的统计方法
热缺陷是处在不断产生、不断运动和不断复合的热运动 平衡过程中。

固体物理 第三章_ 晶体中的缺陷

固体物理 第三章_ 晶体中的缺陷

4
由以上讨论可知: 刃位错: 外加切应力的方向、原子的滑移方向和位错 线的运动方向是相互平行的。 螺位错: 外加切应力的方向与原子的滑移方向平行, 原子的滑移方向与螺位错的运动方向垂直。 在左右两部分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切应力的作 用时,位错线向前移动,直到位错线移动到 尽头表面,这时左右两部分整个相对滑移b 的距离,晶体产生形变。
固体物理第三章
1. 热缺陷:由热起伏的原因所产生的空位和填隙原 子,又叫热缺陷,它们的产生与温度直接有关
(a) 肖脱基缺陷
(b)弗伦克耳缺陷
(c) 间隙原子
固体物理第三章
( a )肖特基缺陷 (vacancy) :原子脱离正常格点 移动到晶体表面的正常位置,在原子格点位置 留下空位,称为肖特基缺陷。 (b)弗伦克尔缺陷(Frenkel defect),原子脱离格 点后,形成一个间隙原子和一个空位。称为弗 伦克尔缺陷。 (c)间隙原子(interstitial):如果一个原子从正常 表面位置挤进完整晶格中的间隙位置则称为间 隙原子,由于原子已经排列在各个格点上,为 了容纳间隙原子,其周围的原子必定受到相当 大的挤压。
固体物理第三章 固体物理第三章
产生位错的外力: 机械应力:挤压、拉伸、切割、研磨 热应力:温度梯度、热胀冷缩 晶格失配: 晶体内部已经存在位错,只用较小的外力就 可推动这些位错移动,原来的位错成为了位错 源,位错源引起位错的增殖,有位错源的晶体 屈服强度降低。 晶体的屈服强度强烈地依赖于温度的变化。 T升高,原子热运动加剧,晶体的屈服强度下 降,容易产生范性形变。
固体物理第三章
在实际晶体中,由于存在某种缺陷,所以晶 面的滑移过程,可能是晶面的一部分原子 先发生滑移,然后推动同晶面的另一部分 原子滑移。按照这样的循序渐移,最后使 上方的晶面相对于下方的晶面有了滑移。 1934 年, Taylor( 泰勒 ), orowan( 奥罗万 ) 和 Polanyi( 波拉尼)彼此独立提出滑移是借助 于位错在晶体中运动实现的,成功解释了 理论切应力比实验值低得多的矛盾。

固体物理 12-01晶体的缺陷

固体物理 12-01晶体的缺陷

大 arrangement of the surrounding atoms.

Solid State Physics
固 体 物 理
(a)空位
(b)杂质质点
(c)间隙质点
西
南 科
晶体中的点缺陷



Solid State Physics


物 理
热缺陷
定义:热缺陷亦称为本征缺陷,是指由热
起伏的原因所产生的空位或间隙质点
化学计量化合物半导体,又分为金属离子过剩
西 南
(n型)(包括负离子缺位和间隙正离子)和负


离子过剩(p型)(正离子缺位和间隙负离子)


Solid State Physics
固 体 物
理 一、由于负离子缺位,使金属离子过剩
TiO2、ZrO2会产生这种缺陷,分子式
可写为TiO2-x, ZrO2-x,产生原因是环境

技 大
成这种缺陷的缘故。

Solid State Physics
固 体 物 理
e
西 南
科 由于间隙正离子,使金属离子过剩型结构
技 大 学
Solid State Physics
固 体
物 三、由于存在间隙负离子,使负离子

过剩
具有这种缺陷的结构如图所示。目前只发现
UO2+x,可以看作U2O8在UO2中的固溶体,具有 这样的缺陷。当在晶格中存在间隙负离子时,为

为在缺陷区域保持电中性,过剩的电子或过剩正电
荷(电子空穴)就处在缺陷的位置上。
在点缺陷上的电荷,具有一系列分离的允许能级。
这些允许能级相当于在可见光谱区域的光子能级,

固体物理 第四章 晶体中的缺陷

固体物理  第四章  晶体中的缺陷

实际 理论
位错滑移
原因:存在于晶体内部的位错极大地降低了产生滑 移所需的临界应力. 一部分原子先运动 其它原子相继运动
(形成位错)
晶体沿滑移面的整体滑移
二、刃位错(棱位错)的滑移
位错线附近原子结构已有明显畸变,使原子处于不稳 定状态,施加较小的切变力 ,畸变后的原子将在滑 τ 移面上平行于切变力方向移动;当位错线移出,在晶 体表面形成一个原子台阶。
3、堆积层错
就是指正常堆垛顺序中引入不正常顺序堆 垛的原子面而产生的一类面缺陷。
抽出型层错
插入型层错
3)杂质缺陷
由外加杂质的引入所产生的缺陷,亦称为组成缺陷。 杂质缺陷的浓度与温度无关。 为了有目的地改善器件性能,人为地引入杂质原子。 例如: 硅半导体中:
掺入一个硼原子 105 个硅原子 电导率增加 103倍
红宝石激光器中:
刚玉晶体 Al2O3 形成发光中心 铬离子 Cr
4) 由于形成点缺陷需向晶体提供附加的能量,因而引起附加 比热容。
5) 点缺陷还影响其它物理性质:如扩散系数、内耗、介电常 数等。
§4.2 空位、填隙原子的运动和统计计算 一、空位、填隙原子的运动 空位和填隙原子的跳跃依靠热涨落,与温度紧密相关。 以填隙原子为例说明。 势 能 势能ε约为几个eV

掺入微量


3、点缺陷对材料性能的一般影响
原因:无论哪种点缺陷的存在,都会使其附近的原子稍微 偏离原结点位置才能平衡,即造成小区域的晶格畸变。
效果:
1) 改变材料的电阻 电阻来源于离子对传导电子的散射。在完 整晶体中,电子基本上是在均匀电场中运动,而在有缺陷 的晶体中,在缺陷区点阵的周期性被破坏,电场急剧变化, 因而对电子产生强烈散射,导致晶体的电阻率增大。 2) 加快原子的扩散迁移 空位可作为原子运动的周转站。 3) 形成其他晶体缺陷 过饱和的空位可集中形成内部的空洞,集 中一片的塌陷形成位错。

固体物理4章晶体缺陷

固体物理4章晶体缺陷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二、色心
定义:色心是一种非化学计量比引起的空位缺陷。 特征:该空位能够吸收可见光使原来透明的晶体出现颜色,因而称
它们为色心,最简单的色心是F心(来自德语”Farbe”,颜色)。
F心:是离子晶体中的一个负离子空位束缚一个电子构成的点缺陷。 形成过程:是碱卤晶体在相应的过量碱金属蒸汽中加热,例如:
NaCl晶体在Na蒸汽中加热后呈黄色;KCl晶体在K蒸汽中加热后呈紫 色;LiF在Li蒸汽中加热后呈粉红色。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F心的着色原理:在于加热过程中过量的碱金属原子进入晶体占据碱
金属格点位置。晶体为保持电中性,会产生相应数目的负离子空位。同时 ,处于格点的碱金属原子被电离,失去的电子被带正电的负离子空位所束 缚,从而在空位附近形成F心,如图4-3,F心可以看成是束缚在负离子空 位处的一种“电子陷阱”。
V心:与F心相对的色心,又称空穴色心பைடு நூலகம்是离子晶体的负电中心束缚
一个带正电的“空穴”所组成的点缺陷。
形成过程:当碱卤晶体在过量的卤素蒸汽中加热后,由于大量的卤素
进入晶体,为保持电中性,在晶体中出现了正离子空位,形成负电中心。 这种负电中心可以束缚一个带正电的“空穴”所组成的体系称为V心。
V心和F心在结构上是碱卤晶体中两种最简单的缺陷。在有色心存在的晶 体中,A、B两种元素的比例已偏离严格的化学计量比。所以色心也是一 种非化学计量引起的缺陷。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点缺陷类型示意图
(a)Frenkel缺陷; (b) Schottky缺陷; (c)反Schottky缺陷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空位的形成能

固体物理中的晶体缺陷

固体物理中的晶体缺陷

固体物理中的晶体缺陷学院: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班级:生物1301学号: 131030114姓名:李丹丹固体物理中的晶体缺陷1.国内外进展及研究意义1.1 国内外对晶体缺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19世纪中叶布拉非发展了空间点阵,概括了点阵周期性的特征,1912年劳厄的晶体X 射线衍射实验成功后,证实了晶体中原子作规则排列,从理想晶体结构出发,人们发展了离子晶体的点阵理论和金属的电子理论,成功的计算了离子晶体的结合能,对于金属晶体的原子键能也有了初步了了解,并很好的解释了金属的电学性质。

随后人们又认识到了晶体中原子并非静止排列,它在晶体中的平衡阵点位置作震动,甚至在绝对零度也不是凝固不动的,即还有所谓零点能的作用,从这个理论出发建立了点阵震动理论,从而建立了固体的比热理论。

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人们就发现晶体的许多性质很难用理想晶体结构来解释,提出晶体中有许多原子可能偏离规则排列,即存在有缺陷,并企图用此来解释许多用理想晶体结构无法解释的晶体性质。

W.Schottky为了解释离子晶体的电介电导率问题,提出在晶体中可能由于热起伏而产生填隙离子和空位,而且发现食盐的电介导电率与这些缺陷的数目有关。

随后为了解决晶体屈服强度的实验数据值与理论估计之间的巨大差别,又引进了位错这一晶体缺陷。

今年来人们对晶体中各种缺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建立了晶体缺陷理论。

理想晶体在实际中并不存在。

实际晶体或多或少存在各种杂质和缺陷。

国内外学者通过使用显微镜的对物质性能与缺陷的关系研究得相当多,也在一定意义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1.2 晶体缺陷的研究意义在晶体的生长及形成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介质组分浓度等外界环境中各种复杂因素变化及质点热运动或受应力作用等其他条件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会使粒子的排列并不完整和规则,可能存在空位、间隙粒子、位错、镶嵌结构等而偏离完整周期性点阵结构,形成偏离理想晶体结构的区域,我们称这样的区域为晶体缺陷,它们可以在晶格内迁移,以至消失,同时也可产生新的晶体缺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