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十一、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种类和特点;2.掌握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技艺;3.能够欣赏并分析民间艺术作品;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5.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创作能力和兴趣。

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种类和特点;2.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技艺;3.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重难点1.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种类和特点;2.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方法1.演讲教学法;2.图片和视频示范法;3.互动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准备一段有关民间艺术的视频或者图片,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2.让学生根据观察得出民间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二、讲解1.介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种类和特点;2.分别讲解各种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技艺;3.让学生欣赏并分析每种民间艺术的作品。

三、课堂练习1.听音辨识:播放民间艺术声音,让学生猜测是哪种民间艺术的声音;2.观察绘画:让学生观察一幅民间艺术作品并描述,然后进行讨论;3.动手创作:让学生选择一种民间艺术,自己进行创作,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四、总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2.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鼓励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辅助教学材料1.民间文艺作品: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美术等;2.图片和视频:包括各种民间艺术的演出和表现形式;3.工具材料:包括绘画工具、乐器、舞蹈服装等。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了解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种类和特点,掌握了各种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技艺,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创作能力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和自主创作,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这样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11课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11课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单元第四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艺术目前的发展状况、衰落原因以及保护行动。

2.能力目标:掌握信息归纳的能力,从生活经验总结保护民间艺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各地的民间艺术的兴起与衰落,培养继承民间艺术的责任感。

重点了解民间艺术目前的发展状况、衰落原因以及保护行动。

难点了解民间艺术目前的发展状况、衰落原因以及保护行动。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观看视频2、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继承老一辈的文化艺术呢?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探究一:衰落的民间艺术1、动动小脑筋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着衰落的困境。

你知道有哪些民间艺术正在衰落吗?凤阳花鼓戏、硖石灯彩、打铁花等2、情感小分享面对这些民间艺术的衰落,你有怎样的感受呢?3、辩一辩有人说,这些东西消失就消失了,没有多大关系,你怎么看?探究二:民间艺术衰落的原因1、前言面对一些民间艺术衰落的现状,我们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它们。

2、小脑袋大智慧近年来,春联衰落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你知道原因吗?3、想一想:在你家乡有哪些民间艺术正在衰落?你知道它们衰落的原因吗?探究三:民间艺术的保护1、阅读角:民间艺术“小传人”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观察身边衰落的民间艺术,感受文化消失的沉重感。

从熟悉的春联出发,引导学生思考民间艺术衰落的原因,明白继承、保护民间艺术的重要性。

从身边例子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二课时)教案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
2.发掘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了解民间艺术
的现状。

教学难点 :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
的意识。

教学准备 :PPT 选择当地的一些民间艺术进行调查,了解当地民间艺术
的现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引入
1.观看民间艺术《打铁花》视频表演。

2.老师介绍民间艺术“打铁花” 。

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烟花,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它的采矿和炼铁工业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冶炼史同时兴起。

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资源为冶炼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它兴盛于明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确山铁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而且这个千年绝技源于老乐山的道教文化。

是旧乐山民间工匠和道教人士共同祭祀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的活动,后来演变为综合性的民间传统庆典仪式。

目前是河南省仅存的一所高校。

第11课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第11课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包括中国国画、剪纸、刺绣、民间音乐等。

2. 培养学生欣赏、鉴赏和表达民间艺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2. 学生能够对民间艺术进行欣赏鉴赏和表达。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宽广的视野和开阔的心胸,欣赏和理解民间艺术。

2. 如何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达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具。

2. 预备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民间艺术中的绘画形式。

老师利用PPT展示一些中国传统国画的图片,包括山水画、花鸟画等,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鼓励学生自己寻找所记得的、美的、有感染力的成功案例,并对其进行简单阐述。

(二)学习内容:学习中国传统的其他民间艺术。

1. 首先,老师介绍其他传统手工艺品,包括剪纸、刺绣等。

2. 然后,老师介绍民间音乐文化,包括各地不同种类的戏曲、民间乐曲等。

(三)学习方法与技巧:观看视频,欣赏民间音乐。

1. 老师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学习民间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和乐器,了解各种不同的节奏及意义。

2. 然后,老师与学生分享一些自己的音乐喜好及经历,并邀请有经验学生表演演奏、演唱等。

(四)练习与评价:欣赏剪纸、刺绣作品并表达。

1. 老师进行组和小组分别欣赏剪纸、刺绣作品,并随机点名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以及体会。

2. 学生拿出自己刚刚制作的作品,向老师和同学展示并分享自己对剪纸、刺绣的想法和体验。

(五)课堂小结:回顾所学内容。

1. 老师总结本堂课学习的内容,再次强调民间艺术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要多去了解、接触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2. 最后,老师为每个学生发放鼓励的贴纸,并祝贺他们取得了进步。

教学反思:在本次授课中,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同学们对民间艺术的认识更深化、对美的感受和表达力得到了提高,进一步践行了“让每个学生都成功”的教育目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1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材内容涵盖了剪纸、泥塑、刺绣、年画等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民间艺术,对民间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民间艺术的认识较为片面,缺乏系统性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家庭、地域等原因,对某些民间艺术形式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剪纸、泥塑、刺绣、年画等民间艺术形式,知道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剪纸、泥塑、刺绣、年画等民间艺术形式。

2.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民间艺术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

2.讨论法:分组讨论民间艺术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民间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民间艺术传承人的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剪纸、泥塑、刺绣、年画等民间艺术作品或图片,用于展示和教学。

2.准备相关视频资料,用于介绍民间艺术的制作过程和传承人的事迹。

3.准备制作民间艺术作品的材料和工具,便于学生实践操作。

4.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人教部编版道德法治4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法治4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法治4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人教部编版道德法治4年级下册第11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教材内容涵盖了民间艺术的定义、种类、特点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进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春联等,对民间艺术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了解不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加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这为课堂的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艺术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欣赏和评价民间艺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民间艺术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欣赏和评价民间艺术作品,理解民间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间艺术。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间艺术。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实践操作法:动手制作民间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2.民间艺术作品实物或图片。

3.制作民间艺术的材料和工具。

4.调查问卷、讨论表格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春联等,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二课时(教案)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二课时(教案)
请大家阅读知识窗,《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明确了我们的 职责。 四、拓展提高 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面对民间艺术的衰落,身为小学生的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预设 1:做为民间艺术的宣传和传承小使者,我们可以让人们了解到了我国的多 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预设 2:我们可以去学习中国民间艺术,传承我们家乡的民间艺术。 预设 3:可以不断去丰富民间艺术的内涵,让更多的人喜爱、了解并传承民间艺 术。 课堂小结: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我国湖北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了解我国著名传统民 间艺术作品的历史起源、主要代表创作的人物形象和制作技艺上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湖北的民间艺术,体会其文化多样性特点和其独有的魅力。 教学难点:关心民间艺术的未来,力所能及地为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做贡献。 课前准备:学生调查当地民间艺术。老师收集传统民间艺术视频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民间艺术交流会
板书设计: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保护民间艺术 人人有责
然而,面对着这些民间艺术衰落的现状,我们如果想更好去继承和发扬,能 做的是找出原因。这样才能让传统的民间艺术成为我们民族文化中永远闪耀的星
星。 情景剧:《春联的自述》 师:小组议一议,为什么春联会衰落,呢?它衰落的原因究竟又是什么? 预设 1:现代人们对春联等传统文化不了解、不感兴趣。 预设 2:当今社会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电子产品代替手写,并且会写毛 笔字的人越来越少了,书法文化出现的退化现象。 师:是呀各种原因,导致了我们春联文化逐渐衰落,我们感觉到十分痛心。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讨论,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民间艺术面临衰落的困境。为之 后保护传承民间艺术奠定基础。 三、活动三:保护民间艺术 小调查 师:同学们,你们课前选择当地的一些民间艺术进行了调查,了解到了家乡当地 民间艺术的现状,在班上进行汇报。

教学设计: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

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课前调查和搜集资料,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和其衰败的原因。

2、通过对家乡民间艺术的了解、展演,树立学生要为继承和发扬家乡的民间艺术做贡献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课前调查和搜集资料,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和其衰败的原因。

2、通过对家乡民间艺术的了解、展演,树立学生要为继承和发扬家乡的民间艺术做贡献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观看民间艺术《打铁花》图片。

2、老师介绍民间艺术“打铁花”。

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它的采矿炼铁业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冶炼史同步兴起。

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为冶炼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鼎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打铁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这一千年绝技本就起源于老乐山道教文化,是一种由民间工匠及老乐山道人共同祭祀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而举行的活动,后来演变为综合性民间传统庆祝仪式。

目前是河南省仅存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素有“民间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中华第一铁花”的美誉,于2008年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如今却濒临失传。

因为打花技艺性很强,传承困难,而且投入大,所以急需保护。

3、说感受:说说了解了民间艺术“打铁花”后,你有哪些感受?4、生:自由表达5、师揭示课题: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二、活动一(了解民间艺术衰落现状及原因)1、出示表格,明确交流要求。

民间艺术调查表2、小组交流,展开讨论。

小组交流要求:(1)轮流发言,轻声交流,共同讨论;(2)推选一名组员做汇报。

3、全班交流,发布探访结论。

(板书:面临衰落困境)4、聆听自述《春联自述》,设想未来。

我叫“春联”,曾经家家户户在过年时都会把我粘贴在门面上或门框上。

因为我对仗工整,辞藻优美,既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体现,也是中国人美好生活愿望的表达。

然而,随着现代化脚步日益加快,我逐渐被人们冷落,尤其是在大城市中,不少年轻人觉得我土气,过年时不再用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二、合作交流,调查汇报
1、上一课我们在课堂上制定了山东民间艺术探访计划,现在请各个小组根据你们的探访结果,发布探访小组探访到的民间艺术现状。
小组合作讨论,发布探访结论。
师出示当地民间艺术照片
思考这些民间艺术的现状的原因?设想它的未来可能是什么样?
教师总结补充(课件出示)
名称
简介
产生和来源
现状
春联
小组合作,讨论春联衰落的原因。
3、民间艺术代表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展现着家乡人民的才智,面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这些民间艺术等待着我们的拯救和保护。
活动三、合作探究,人人行动保护民间艺术
1、对于民间艺术的保护,我们少年儿童也能贡献一份力量。
P18教材“活动园”展示。
面对民间艺术的衰落,你能够从这位同学身上学到什么呢?
3、出示p19“相关链接”,学习民间艺术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法律责任和义务。
从这些法律法规上学习到了什么?
生小组交流
汇报总结:保护民间艺术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活动四、总结收获
学习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怎么做?
作业:
做宣传民间艺术小使者,试着学习一项民间艺术。
板书设计
2、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小组交流
我们从自身实际出发,还能够做些什么?假如你们小组是山东文化局“民间艺术保护工作组”成员,请你们结合小组调查的某种重庆民间艺术的现状,设计出一些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办法。
2、师生总结(课件出示)
(1)做民间艺术宣传小使者,让人们了解民间艺术;
(2)学习民间艺术,传承民间艺术
(3)不断丰富民间艺术的内涵,让更多的人喜爱并传承民间艺术。
教学难点: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教法与学法
自主预习调查 课上体验感悟、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调查
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第二课时
活动一、观看视频,引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感受了其魅力,今天我们要继续走进这些民间艺术。
保护民间艺术 人人有责




教师层面
学生层面
出示视频《吹糖人》,了解民间艺术衰落的现状。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出示教材P17页的新闻链接。
有人说,这些东西消失就消失了,没有多大的关系,你怎么看?
生小组交流
教师补充,播放课件,我们应为民间艺术传承尽一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和城市的冲击,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着衰落的困境,我们为他们的未来忧心。
课 题
2、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现状。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欣赏与保护能力,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情感目标:在感悟我国民间艺术的现状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保护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
喜庆象征,春节
也来越少了
山东梆子
戏曲艺术
学唱的少了பைடு நூலகம்
泰安鱼鼓
说唱艺术
濒临消失
肥城唢呐
红白事吹奏
越来越少
石横武术
防身
濒临消失
锡茶壶
生活用品
市场越来越窄
藤条编织
生产生活用品
濒临消失
玉米皮编织
生活用品
难觅踪迹
2、这些让我们感到骄傲的民间艺术为什么会衰落呢?先让我们来听一听春联的“自述”吧!
图片展示P18“春联自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