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中特性小结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生物科学的基本定义: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的基本特征: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物质组成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基础是细胞结构(除病毒外)。

所有生物都有新陈代谢,即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生物具有应激性,例如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和向肥性,而动物能躲避有害刺激并趋向有利刺激。

生物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力。

生长的原因是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生殖的目的是延续种族。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维持种族的稳定,而变异有助于生物的进化。

生物能适应并影响一定的环境。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例如,孟德尔通过选用正确的实验材料,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了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细胞分裂与遗传: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植物激素与生长: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也在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涉及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和纵向运输。

相对性状与遗传:相对性状是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分离是指在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纯合子是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而杂合子是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这只是一个非常简略的总结,实际上高二生物必修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和深入,涵盖了细胞结构、遗传规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孟德尔遗传实验运用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说-演绎法,其一般过程是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说(假设)、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2.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

豌豆自花授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品种多,差异大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2)由单基因到多基因地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3.相关概念(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二)必修二是高中生物的第二个学习模块,包括了人类生殖与发育、遗传与进化、生态环境等三个主题内容。

下面将对这三个主题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人类生殖与发育人类生殖与发育主要包括性别的形成、性腺与性征、节育与计划生育、生殖技术等内容。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要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要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要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是高中的理科课程,很多的生物知识要点需要学生记住,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要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知识要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染色体变异一、染色体结构变异: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并理解)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类型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染色体组(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①染色体组数=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有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

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1、多倍体育种: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染色体变异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原理:染色体变异实例: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类遗传病一、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先天性疾病:生来就有的疾病。

(不一定是遗传病)二、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三、人类遗传病类型(一)单基因遗传病1、概念: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生物特性的知识点总结

生物特性的知识点总结

生物特性的知识点总结生物特性是指生物个体或种群所具有的特征和特性,包括形态特征、生理特性、行为特性等方面。

这些特性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它们决定了生物在适应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的表现。

了解生物特性对于研究生物的生态学、进化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生物特性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形态特性1.外部形态特征外部形态特征是指生物体的外部结构和特征,包括体型大小、颜色、形状、表面纹理等方面。

外部形态特征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如某些动物的身体颜色可以帮助它们进行伪装,躲避天敌的袭击;而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决定了其在环境中的生长形态和光合作用的效率。

2.内部结构特征内部结构特征是指生物体内部的结构和器官特征,包括器官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组织的结构等方面。

不同种类的生物拥有各自独特的内部结构特征,这决定了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生活方式。

二、生理特性1.代谢特性代谢特性是指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包括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和信息代谢等方面。

代谢特性反映了生物体内能量的获取和利用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例如,一些动物在冬眠时,代谢过程会减缓以节约能量,以应对环境中的食物短缺。

2.生殖特性生殖特性是指生物体的生殖机制和繁殖方式,包括性别特性、生殖器官特征、繁殖行为等方面。

生殖特性决定了生物体的繁殖能力和后代的遗传特征,对种群的繁衍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3.呼吸特性呼吸特性是指生物体进行气体交换的生理过程,包括氧气的摄取、二氧化碳的排出以及对环境气体的适应性等方面。

呼吸特性决定了生物体对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4.感知特性感知特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反应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知系统的特征。

感知特性决定了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和行为表现。

5.免疫特性免疫特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免疫反应和抵抗能力,包括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等方面。

高考生物必考特知识点

高考生物必考特知识点

高中生物知识点中的“特性”总结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元素的种类相同)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元素的含量不同)3、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氨的种、数、序、蛋结构)4、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结、催、调、免、运)5、DNA的多样性、特异性、稳定性6、细胞的多样性、统一性7、细胞壁的全透性8、细胞膜(生物膜)的流动性、选择透过性9、酶的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性10、细胞分化遗传物质不变,基因选择性表达1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2、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13、胚胎干细胞发育的全能性14、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15、DNA复制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16、密码子的简并性17、基因突变的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低频性18、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19、多倍体茎秆粗壮、种子果实较大、营养物质丰富、生长周期长(晚熟)20、基因重组导致配子的多样性(2n)21、杂交育种的集优性22、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直接培育纯种23、兴奋的传导方向双向性、传递方向单向性24、抗原的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25、抗体的特异性、大分子性(蛋白质)26、生长素的两重性27、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8、物质循环循环性、全球性29、信息传递双向性3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恢复力)31、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2、Taq酶的热稳定性或耐高温性33、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碱基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切割(磷酸二酯键)34、 E.coli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35、T4DNA连接酶既能连接黏性末端有能连接平末端36、T-DNA能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DNA 上37、愈伤组织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38、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39、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40、桑椹胚的特点32个全能细胞41、囊胚细胞开始分化成滋养层细胞、内细胞团细胞、有囊胚腔42、原肠胚(内、中、外)三个胚层,两个腔(原肠腔、囊胚腔)43、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全)一、生物体的基本特征生物体具有一些基本特征,包括:生物体是有机体,能够自我分裂和自我复制;生物体具有细胞结构,并且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具有生命现象,能够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

二、生物的分类生物分类是将生物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不同等级,其中最高的等级是界,其次是门、纲、目、科、属、种。

高中生需要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如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进化等。

三、生物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对特定环境的一种适应状态,包括对环境的感官和对环境的反应。

高中生需要掌握生物适应性的基本知识,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条件等。

四、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

高中生需要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知识,如生物进化的过程、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的影响等。

五、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进化和进化过程,包括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物种形成等。

高中生需要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知识,如进化的原因、过程、影响等。

六、生物的代谢生物的代谢是指生物体内部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和能量代谢的过程。

高中生需要掌握生物代谢的基本知识,如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能量代谢的过程、代谢调节等。

七、人体的营养人体的营养是指人类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营养素的过程。

高中生需要掌握人体的营养的基本知识,如食物营养素的作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营养平衡等。

八、人体的呼吸人体的呼吸是指人类通过口鼻吸入空气并将氧气带入体内,通过肺泡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高中生需要掌握人体的呼吸的基本知识,如呼吸过程、呼吸调节等。

九、人体的循环人体的循环是指血液在身体内流动的过程,包括心脏泵血、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等环节。

高中生需要掌握人体的循环的基本知识,如血液循环的过程、循环调节等。

十、人体的生殖人体的生殖是指人类通过性交或手淫等方式将精子或卵子排出体外,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高中生需要掌握人体的生殖的基本知识,如生殖过程、生殖调节等。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1500字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是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涵盖了多个重要的生物学知识点。

在这里,我将对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基因的分子结构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存储、传递和表达遵循一定的规律,同时还具有细胞组成、新陈代谢、生长和繁殖等基本特征。

2. 基因的分子结构:基因是生物个体发生和发展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由DNA分子构成。

二、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1. 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能够自我复制,保证了基因的传递。

2. DNA分子的转录与翻译:DNA转录为mRNA,mRNA进一步翻译为蛋白质,实现了基因信息的表达。

3. 遗传信息的传递:通过遗传物质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遗传信息可以从一个细胞传递到下一代。

三、基因的组合与基因型1. 基因的组合:个体的基因是由父母的基因组合而来的,包括等位基因的携带。

2. 基因型:个体基因的组合形成了基因型,决定了个体遗传特征。

四、基因的表现与表现型1. 基因的表现:基因的表现是指基因在个体中所起的作用,包括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2. 表现型:表现型是指基因在个体上表现出的具体特征,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

五、性状的分离与重新组合1. 一对基因的分离:在生殖细胞生成过程中,一对等位基因能够分离成为两个单独的细胞。

2. 基因的重新组合:在受精过程中,父母两个基因的组合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六、遗传的分离与连锁1. 遗传的分离:基因的分离是指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够相互分离,达到遗传分离。

2. 遗传的连锁:某些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它们在基因的分离过程中无法分离,形成遗传的连锁。

七、变异与演化1. 变异:变异是指生物个体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突变,形成不同于父代的遗传特征。

2. 演化:生物在长期的遗传变异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出新的种群和物种,形成演化。

高二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高二生物必修知识点主要包括生物的基本概念、细胞结构和功能、生物分子、遗传与进化、生物多样性、繁殖与发育、免疫与免疫系统、生态和环境保护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一、生物的基本概念1. 生物的定义:生物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2. 生物的特征:生物具有组成细胞、遗传性、代谢能力、生长与发育、适应环境等特征。

3. 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按照外形特征、细胞结构、生活方式等进行分类,目前采用的分类系统是五界制(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三域系统(真核生物域、细菌域、古细菌域)。

二、细胞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细胞质内含有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等。

2. 细胞的功能:细胞具有营养摄取、运动、分泌物质、维持稳态等功能。

3. 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包括准备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等阶段,无丝分裂包括二分裂和孢子形成。

三、生物分子1. 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

2. 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具有构象、功能多样性,包括酶、抗体、血红蛋白等。

3. 核酸: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包括DNA和RNA,具有存储遗传信息的功能。

4. 多糖:多糖是由单糖组成的,包括淀粉、糖原、纤维素等,具有能量储存和结构支持的作用。

5. 脂质:脂质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包括膜脂、储能脂、信号分子等,具有能量储存和细胞膜结构的作用。

四、遗传与进化1. 基因与遗传物质: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序列,位于染色体上,控制着生物的遗传性状。

2. 遗传方式:遗传方式包括性状的简单遗传、多基因遗传和染色体遗传等。

3. DNA复制:DNA复制是指DNA分子的复制过程,遵循互补配对和半保留复制的原则。

4. 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核酸的合成是DNA转录为RNA,蛋白质的合成是RNA翻译为氨基酸序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教材中的特性小结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很多特殊的性质,总结如下:
1.流动性
生物膜的流动性是膜脂与膜蛋白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是保证正常膜功能的重要条件。

在生理状态下,生物膜既不是晶态,也不是液态,而是液晶态,即介于晶态与液态之间的过渡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其既具有液态分子的流动性,又具有固态分子的有序排列。

2.选择透过性与半透性
选择性透过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它对物质的通过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还具有主动的选择性,如细胞膜。

因此,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必然具有半透性,而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选择性透过,活性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生物膜的这一特性,与细胞膜的生命活动动密切相关,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3.高效性
3.1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受多种因素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其化学本质除核酸(有催化活性的RNA)之外几乎都是蛋白质。

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

生物体内的大多数化学反应,在没有酶的情况下,几乎是不能进行的。

即使像CO2水合作用这样简单的反应也是通过体内的碳酸酐酶催化的。

每个酶分子在1秒内可以使6×105个CO2发生水合作用,这样以保证使细胞组织中的CO2迅速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肺泡及时排出,这个经酶催化的反应,要比未经催化的反应快107倍。

3.2 激素是机体产生的对机体具有调节作用的一类物质,不参加具体的代谢过程,只对特定的代谢和生理过程的速度和方向起调节作用。

激素在体液中的浓度很低,但其作用显著。

例如美国学者肯德尔(E.C.Kendall)从3吨新鲜的动物甲状腺中才提取出0.23g的甲状腺激素。

在人体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由3×10-5—14×10-5mg/ml,而1mg甲状腺激素可以使人产热增加4200KJ。

激素与相应的受体糖蛋白结合后,在细胞内发生一些列的酶促放大作用,一个接一个,逐级放大,形成一个效能极高的生物放大系统。

4.专一性(特异性)
4.1载体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表现在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特异性在于载体蛋白质。

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有选择地吸收一定的离子和小分子物质。

4.2 酶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种选择性作用称为酶的专一性。

4.3 激素各种激素有其作用的专门细胞、组织或器官,即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

这种选择性作用与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上存在能与该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糖蛋白有关。

4.4 抗原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AD)是存在于抗原表面的特殊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

抗原通过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结合,从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原也藉此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因此,抗原决定簇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一个抗原分子可具有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每种决定簇只有一种抗原特异性。

4.5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使信息从突触前传递至突触后的特殊化学物质。

4.6 单克隆抗体杂家瘤细胞既具有B淋巴细胞合成专一抗体的特性,也有骨髓瘤细胞能在体
外培养增殖永存的特性,用这种来源于单个融合细胞培养增殖的细胞群,可产生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4.7 tRNA的专一性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这是因为在tRNA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三个碱基,每个tRNA的这三个碱基,都只能专一地与mRNA上特定的三个碱基配对。

4.8 根瘤菌的专一性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氮素营养。

不同的根瘤菌,各自只能侵入特定种类的豆科植物。

4.9 限制酶的专一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只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4.10 淋巴因子由特定的效应T细胞所产生的淋巴因子,具有专一性。

5.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表现出胚细胞中每个基因的潜在能力,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潜能。

全能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一般来说,细胞全能性高低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全能性越低。

植物细胞全能性高于动物细胞,而生殖细胞全能性高于体细胞,在所有细胞中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

完整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6.多样性
6.1 细胞的多样性细胞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而每一类型细胞中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功能又是多种多样的。

细胞的多样性是变异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6.2 DNA分子的多样性每个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及排列顺序是不同的。

6.3 蛋白质的多样性形成原因有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及多肽的空间结构不同。

6.4 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全部的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7.统一性与差异性
7.1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体现在组成元素的种类是相同的,差异性体现在同种元素的含量不同;生物与生物之间也有这种现象。

7.2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不同种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

7.3 遗传密码的统一性,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但不同的生物基因不同,合成的蛋白质不同,性状不同。

7.4 遗传物质的统一性,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但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DNA分子。

8.稳定性
8.1 内环境的稳态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免疫调节的共同协调下,维持动态的稳定。

为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8.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都能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者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是生态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

9.不定向性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生物的变异包括突变和重组都是不定向性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10.连续性
生物膜系统中各种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以内质网为中心,与核膜、细胞膜、细胞器膜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

11.两重性
植物的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浓度较高时起抑制作用,浓度较低时起促进作用。

当然对于植物的不同部位其最适的浓度不同。

12.先天性与后天性
12.1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高等动物和人的反射有两种:一种是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因而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称非条件反射。

它是由于直接刺激感受器而引起的,通过大脑皮质下各中枢完成的反射。

例如,初生婴儿嘴唇碰到奶头就会吮奶;人进食时,口舌黏膜遇到食物,会引起唾液分泌。

另一种是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它是由信号刺激引起,在大脑皮质的参与下形成的。

条件反射是脑的一项高级调节功能,它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12.2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人体的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13.全球性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在全球的范围内循环的,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所以地球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不是哪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的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