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历史人物和实验
高中教资科目难度排行

高中教资科目难度排行1. 引言高中教资考试是中国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考试,用于选拔和评价高中教师的专业能力。
该考试涉及多个科目,而每个科目的难度各不相同。
本文将对高中教资科目的难度进行排行,并对每个科目的特点和备考建议进行详细介绍。
2. 难度排行根据广大考生和专家的经验总结,以下是高中教资科目难度的排行:1.语文:由于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内容较为广泛且复杂,因此被认为是高中教资考试中最难的科目之一。
除了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外,还需要具备独到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数学: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高中阶段已经相对成熟,因此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一定难度。
数学题目往往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并且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英语:英语是一门外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存在难度。
虽然高中教资考试的英语科目主要涉及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但对于英语的掌握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4.物理: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自然科学,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物理题目也常常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导。
5.化学:化学与物理类似,也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自然科学。
对于化学题目的解答,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化学知识基础,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6.生物:生物作为一门关于生命现象和生态环境的科学,内容相对较多且复杂。
除了对基础概念、实验操作等方面有所了解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历史: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内容繁杂且需要大量记忆。
除了对历史事件、人物等方面有所了解外,还需要具备分析历史问题、理解历史背景的能力。
8.政治:政治作为一门社会科学,需要考生具备对政治制度、政策等方面的了解。
此外,还需要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政治问题的能力。
9.地理:地理作为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内容较为广泛。
除了对地理事实和知识有所了解外,还需要具备地理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
高中九科难度排名

高中九科难度排名在每一个高中生的学习生涯中,九门课程的考试、作业和作文对学生的学习进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但是,每一科学科的难度是如何呢?有没有一种确定的排序方法来衡量这些课程的难易程度呢?经过多方分析,下面的九门课程依次按照难易程度排名:1.学:数学是尖端的理科,以其复杂的概念、运算和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
对于数学,学生需要一定的智力和理解力来完成,非常难以学习和理解。
2.文:语文是一科至关重要的学科,在高中阶段涉及写作、阅读、诗歌等诸多方面。
语文虽然相对比较简单,但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以掌握基本的古代文字、文体、语句构造、语义表达等技巧。
3.史:历史是一门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的学科,因为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朝代和条例等信息。
学生在处理历史问题时,要仔细观察,要善于发现重要历史时期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联系,学会发掘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4.理: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理概念和空间的学科,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构造、自然环境、人文活动等内容,用文字描绘一幅地理图象。
这种地理空间把握能力是学习地理的关键,也是学习最难的环节。
5.理:物理是学习理科的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实验与理论,其中实验涉及到复杂的操作要求和对对象较深入的理解,而理论则要求学生要做大量的计算和分析。
6.治:政治是一科社会学的学科,学习中必须要掌握国家政治制度、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理论及政策、政治发展等内容,学习者要求分析不同的政治现象,对政治事件做出分析、概括等,深入洞察政治、政策、发展等,以达到理解政治的客观规律和发展方向。
7.学:化学也是理科中必修的学科,其中学生需要掌握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和化学反应等专业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的性质及其结合的特点,熟练掌握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并理解反应的机理。
8.物:生物也是一科高中必修的学科,它主要涉及到生物体结构、功能及生物学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进化论、分类学、系统发育、解剖学、生理学和微生物学等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科学家小故事世界著名分子生物科学家遗传学家沃森

世界著名分子生物科学家、遗传学家沃森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ewey Watson),世界著名分子生物科学家、遗传学家,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带头人之一,1953年与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196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誉为“DNA之父”。
19682007年间,任冷泉港实验室主任,带领冷泉港实验室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实验室之一,2012年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为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20大人物之一,著有《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双螺旋》等著作。
1928年4月6日,詹姆斯·杜威·沃森于出生于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小时候的他十分聪明好学,经常喜欢问为什么,但往往简单的回答还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沃森通过阅读《世界年鉴》记住了大量的知识,因此在参加的一次广播节目比赛中获得“天才儿童”的称号,同时赢得100美元的奖励,他用这些钱买了一个双筒望远镜,专门用它来观察鸟,这也是沃森和他爸爸的共同爱好。
由于天赋异禀,1943年夏天,沃森就接受了芝加哥大学的学费奖学金并以资优生的身份进入了芝大的实验四年制大学,主修动物学。
1947年,他获得了动物学学位。
在这几年中,他曾读到物理学家薛定谔的科普名著《何谓生命》,深深地被控制生命的基因和染色体吸引住了,童年时代的观鸟兴趣也渐渐转变为学习遗传学的强烈渴望。
这于他在布卢明顿的印第安纳大学攻读动物学博士学位时,如愿以偿。
在印第安纳大学,沃森加入了萨尔瓦多·卢里亚等人的“噬菌体集团”,正式涉足遗传学的研究,受到这个集团的影响,沃森开始相信DNA就是基因的载体。
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在DNA被确认为遗传物质之后,生物学家们不得不面临着一个难题:DNA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才能担当遗传的重任?它必须能够携带遗传信息,能够自我复制传递遗传信息,能够让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以控制细胞活动,并且能够突变并保留突变。
这四点,缺一不可,如何建构一个DNA分子模型解释这一切?当时主要有三个实验室几乎同时在研究DNA分子模型。
高中学科难度系数排行

高中学科难度系数排行摘要:一、引言二、学科难度系数排行1.语文2.数学3.英语4.物理5.化学6.生物7.政治8.历史9.地理三、各学科难易点分析1.语文2.数学3.英语4.物理5.化学6.生物7.政治8.历史9.地理四、影响学科难度的因素五、如何应对学科难度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高中学科设置越来越丰富,学生需要应对的学科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本文将根据高中学科的难度系数进行排行,并对各学科的难易点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学科难度系数排行根据教育部门的数据以及学生反馈,以下是高中学科难度系数的排行:1.语文2.数学3.英语4.物理5.化学6.生物7.政治8.历史9.地理三、各学科难易点分析1.语文语文作为母语,难度相对较低。
主要难点在于阅读理解和作文,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
2.数学数学难度较高,尤其是几何和代数部分,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3.英语英语作为非母语学科,难度相对较大。
主要难点在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4.物理物理学科涉及到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此外,物理公式和定律的记忆也是一大难点。
5.化学化学涉及到许多化学反应和实验操作,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化学方程式和性质的记忆也是一个挑战。
6.生物生物学科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生物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特别是对细节的记忆和理解。
7.政治政治学科涉及到许多时事热点和政策法规,需要学生关注社会动态,理解并运用相关知识。
8.历史历史学科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年代,以及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9.地理地理学科涉及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对地理现象的理解能力。
四、影响学科难度的因素学科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教师的授课水平、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兴趣、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等。
生物海尔蒙特

海尔蒙特海尔蒙特海尔蒙特(Jan Baptist van Helmont),比利时化学家,生物学家,医生他在化学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卓越贡献,从而成为炼金术向近代化学转变时期的代表人物。
他所做的柳树实验也是生物研究上划时代的工作。
海尔蒙特1580年1月12日[1]生于布鲁塞尔一个贵族家庭,在天主教鲁汶大学接受教育,在尝试了各种自然科学之后,他选择了医学,并于1599年拿到博士学位。
随后几年他在瑞士,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游历。
1605年比利时发生瘟疫,海尔蒙特回到祖国,在安特卫普参与救治。
1609年他在维尔乌德举行盛大婚礼,此后定居于此进行化学研究与行医。
1644年12月30日卒于维尔福德。
拒绝念书的孩子海尔蒙特正是这个统治阶层的世家继承人。
从小就集许多关注、期待于一身,结果这孩子的表现真令人失望:他拒绝一切别人为他安排好的东西,像个天生的纵火狂似地,从小到处烧东西,不仅烧掉教科书,连父亲给他的图书馆也给烧掉。
他痛恨书、痛恨课本,认为那不过是把人比来比去的东西。
但是家境太富有了,书烧了有人再为他买来,图书馆烧了,有人再为他建起来。
也许太早享受到特权的孩子,最容易对特权带来的一切享受感到虚空。
海尔蒙特在年轻时就写道:“每个人都认为到学校受教育是一条理所当然的路,但是受教育后所要追求的东西,我不用念书就已经有了。
我不知道我到底要什么,我不知道读书的意义在哪里?没有人知道我心中长期的不安与痛苦。
如果我不知道念书的真正意义,我相信我所花的时间与努力终将付诸东流,转眼成空。
”他拒绝念书,家人强迫他念,甚至安排他进入当时的教育重镇罗凡(Louvain),接受一堆名师多方教导。
他到十九岁时,已经念过多所学校,可惜从来没有毕业过;人家在背后笑他:海尔蒙特家的墙壁很大,却挂不上一张毕业证书。
其他什么书卷奖、优等生奖更没份,他是奖状的绝缘体。
四下无人时,海尔蒙特常独自走到森林里去哭泣,他哭自己是“木炭”,没有一点用处。
在众人看不到他的角落里,上帝看到他,上帝听到一块小木炭的哭泣,于是为他开了一条路。
高中九科知识点总结

高中九科知识点总结高中是学生接受普通教育的最后一站,也是为他们未来的学业和职业生涯做准备的关键时期。
在高中阶段,学生将接触更加深入和专业化的学科知识,为此需要扎实的基础和全面的知识面。
以下是对高中九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知识点的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学科的核心知识。
语文语文作为一门涉及语言文字、文学和表达能力的学科,其核心知识包括语法、修辞、篇章结构、诗词鉴赏、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等。
学生需要通过多读、多写、多练的方式来巩固语文知识,并注重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数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核心知识包括代数、几何、数学分析、概率论、统计学等。
数学的学习需要注重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和技巧,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英语英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也是学生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工具。
其核心知识包括语法、词汇、听力、口语和阅读。
学生需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尤其是注重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物理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其核心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
学生需要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其核心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化学平衡、溶液化学等。
学生需要注重实验和理论相结合,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规律,培养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生物生物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学科,其核心知识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技术等。
学生需要注重观察和实践,了解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培养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历史历史是了解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过程的学科,其核心知识包括古代史、近现代史、中国史、世界史等。
学生需要注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掌握,了解历史背后的规律和变迁,培养历史意识和文化品味。
地理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和自然环境的学科,其核心知识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保护等。
备课素材知识点:胰岛素研究历程 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

胰岛素研究历程在人类的认知历史中,没有什么比糖尿病更悠久了,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饥饿疗法"都是当时唯一一种有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但同样也被很多人视为"惨无人道"。
后来加拿大一位年轻的外科医生站了出来,直面人类可怕的对手——糖尿病,几经波折,最终发现了胰岛素。
而这位先驱者正是弗雷德里克•班廷。
饥饿治疗前后儿童变化人物经历●1891年11月14日生于安大略省阿利森;●1916年获得医学学位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两年中,作为一名军医在海外服役;●1918年由于在炮火中表现的英勇精神而荣获陆军十字勋章;●1921年到多伦多大学寻求麦克劳德教授的帮助,开始实验研究;●1922年实验完成,1923年获得医学或生理学诺贝尔奖;●1934年被授予爵士职位,二战爆发后从事战地医疗工作,1941年因空难去世。
胰岛素溯源◆十七世纪,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御医Thomas Willis 发现diabetes 患者的尿甜如蜜;◆十八世纪,William Cullen将此种疾病称之为diabetes mellitus;◆1776年英国利物浦的医师Mathew Dobson发现diabetes mellitus 患者的尿有甜味的原因是尿内含有糖;◆1869年德国柏林的Paul Langerhans 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首先记述了胰腺内有群集成岛的细胞团块;◆1889年Josef von Mering 与Oskar Minkowski做动物实验,发现去胰犬出现了糖尿病;◆1891年G.Vassal氏用结扎胰管的方法,证明胰岛与胰腺泡确实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1893年laguessc氏提出胰岛细胞可能产生某种激素;◆1909年Demeyer氏给胰岛细胞激素一个名字——胰岛素;◆1921年F.G.Banting和C.H.Best首次从胰腺中分离出相当纯净的胰岛素,并用来治疗糖尿病,才正式确定胰腺的内分泌功能。
高中历史 第6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学习目标:1.掌握李四光的主要经历、历史贡献等史实。
2.理解其振兴祖国的爱国精神和孜孜以求的严谨科学态度。
1.重点:李四光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的杰出成就和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贡献。
2.难点:李四光能够成为中国科技界一面旗帜的主观与客观原因。
教材整理1 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留学日本:清朝末年,李四光出生于某某省黄冈县。
读小学时,成绩优异,被选送到日本留学,并考入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造船专业。
2.工科进士:从日本回国后,李四光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生考试”,被赐以“工科进士”。
3.留学英国:李四光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初学采矿,后学地质,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4.毅然回国:李四光婉谢老师让他留英的好意,毅然回国,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一面为祖国培养地质人才。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25[学思之窗],思考:李四光为什么一定要回国工作?【提示】他认为自己应当为祖国服务,而且当时中国的地质科学也迫切需要专门人才。
教材整理2 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1.创立地质力学(1)萌芽:1926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一文,对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提出假说,这是地质力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2)正式提出: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发表10余篇论著,介绍自己对地壳运动所造成的不同类型构造体系的测定和推论。
1945年,李四光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个名词。
(3)载入史册:1948年,李四光出席了在伦敦举行的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并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
从此,地质力学这一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李四光也成为公认的地质力学奠基人。
(4)系统总结:20世纪60年代初,李四光完成了《地质力学概论》一书,这部书成为地质力学的代表作,也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2.古生物学的研究:李四光通过对大量化石的研究,创立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被国内外古生物学家普遍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
(一)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涉及几个重要科学家
1、1665年英国人胡克(Robert Hooke)
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1680年荷兰人列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
他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但没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
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揭示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4、1858年德国魏尔肖
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
1、1895年欧文顿
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太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2、1959年罗伯特森
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他认为膜是静止的,膜蛋白分布是对称的。
3、1970年拉里·弗莱等实验
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4、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
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为多数人所接受。
(三)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
1、1773年意大利斯帕兰札尼
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2、1857年法国巴斯德
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3、1857年德国李比希
认为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释放出某种物质,引起发酵。
4、1875年德国毕希姆
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5、1925年美国萨姆纳
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6、20世纪80年代美国切赫和奥特曼
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涉及的科学家
1、1711年英国普里斯特利
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2、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做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
植物体内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3、1845年德国梅耶
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4、1864年德国萨克斯
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5、1880年美国恩格尔曼
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释放氧气,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光合作用主要是吸收红光、蓝紫光。
6、20世纪30年代美国鲁宾和卡门
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7、20世纪40年代美国卡尔文
开始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经9年左右的研究,最终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
必修二
(一)遗传方面的科学家
1、1866年奥地利孟德尔
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用“假说--演绎”思想提出了遗传学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2、1903年美国萨顿
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命名为“基因”,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3、1909年约翰逊
研究蝗虫减数分裂,用“类比--推理”思想发现了:遗传因子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4、1915年美国摩尔根
通过果蝇眼色遗传,用“假说--演绎”思想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遗传物质的发现史
1、1928年英国格里菲斯
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体内转化实验)
2、1944年美国艾弗里
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说DNA才是遗传物质。
(体外转化实验)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同位素标记实验32P、35S)
(三)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1、沃森、克里克
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2、克里克
提出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
(同位素标记法梯度离心)还提出中心法则。
3、查哥夫
A=T,C=G。
4、富兰克林
DNA衍射图谱。
(四)生物进化
1、拉马克:法国,生物进化论的先驱
最先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达尔文:英国,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奠基人
1859年,他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明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进化机理。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必修三
(一)内环境与稳态
1、1857年,法国贝尔纳
他提出“内环境”的概念,并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2、1926年,美国坎农
他提出了“稳态”的概念,并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二)促胰液素的发现:最早发现的动物激素
1、法国沃泰默
研究狗胰液分泌:把通向狗的小肠的神经切除,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仍能促进胰液分泌。
但他错误认为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神经难以剔除导致的,坚持促进胰液分泌是一种神经调节的过程。
2、英国斯他林和贝利斯
1902年,他们从小肠粘膜提取液中发现了促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
1905年,他们提出“激素”这一名称,并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学信使作用。
(三)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880年,达尔文
通过实验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测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2、1910年,詹森
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1914年,拜尔
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1928年,温特
他用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他认为这可能是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5、1934年,郭葛等人
从人尿中提取出吲哚乙酸----生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