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档案格式
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档案

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档案公司名称: XXX公司档案编号: XXXX1. 员工基本信息员工编号: XXXX员工性别: 男/女出生年月: XXXX年XX月XX日身份证号码: XXXXXXXXXXXXXXXXXX联系电话: XXX-XXXXXXX岗位名称: XXXX2. 职业卫生健康情况(1) 健康检查- 检查时间: XXXX年XX月XX日- 检查结果: 健康/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初次进厂体检结果: 健康/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最近一次体检结果: 健康/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2) 工作环境暴露情况- 暴露职业病危害有关因素: XXXX(例如:化学品、噪声、粉尘等)- 暴露频次及时间: XXXX(3) 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设备佩戴情况: XXXX(如:手套、口罩、安全帽等)- 相关防护措施培训情况及频次: XXXX(如:职业卫生培训、防护设备使用培训等) 3. 员工职业保健情况(1) 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培训- 接受过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课程及时间: XXXX年XX月XX日- 培训内容: XXXX(例如:人体解剖、危险因素认识、职业病预防等) (2) 职业病早期预警及诊断情况- 是否接受过职业病早期预警及诊断: 是/否- 最近一次预警或诊断时间: XXXX年XX月XX日- 预警或诊断结论: XXXX(如:无职业病病变/有职业病病变)(3) 健康监测- 是否进行过职业卫生健康监测: 是/否- 监测项目: XXXX(如:职业病标志物、肺功能等)- 最近一次监测结果: XXXX(如:正常/异常)4. 健康管理和康复情况(1) 健康管理- 是否参加公司提供的健康管理项目: 是/否- 最近一次健康管理时间: XXXX年XX月XX日- 健康管理内容: XXXX(如:体检、健康讲座、体育锻炼推广等)(2) 职业相关疾病康复情况- 是否接受过职业相关疾病康复: 是/否- 最近一次康复时间: XXXX年XX月XX日- 康复疗效评价: XXXX(如:康复成功/未达到预期效果)备注:以上信息均属实,仅供参考,并不涉及任何实际个人信息。
《职业卫生档案》建立要求及格式

《职业卫生档案》建立要求及格式职业卫生档案是一份记录和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信息的文件,它包括了员工的个人与工作信息、职业健康与安全措施、职业病防控措施以及职业卫生监测结果等内容。
下面将介绍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要求及格式。
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要求如下:1.档案建立的依据: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雇主应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监测员工在工作环境中受到的健康危害及职业病的发生情况。
2.档案内容的完整性:职业卫生档案应包含员工的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岗位及工作环境、职业暴露情况、职业卫生防护及检测措施、职业病情况等内容,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3.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建立职业卫生档案需要收集员工的真实个人信息、工作环境及职业病情况等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4.档案保密性:职业卫生档案涉及到员工的个人隐私信息,雇主应加强对档案的保密措施,确保档案信息不被泄露。
职业卫生档案的格式可以按以下内容进行组织:1.封面:包括企业名称、档案名称、档案编号、建档日期等基本信息。
2.员工信息:包括员工的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岗位、工作时间等。
3.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场所的类型、环境因素情况、职业危害因素等。
4.职业暴露情况:记录员工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有害物质、频次、暴露途径等信息。
5.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记录企业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6.职业卫生监测:记录对员工进行的职业卫生监测项目、方法、结果等。
7.职业病情况:记录员工职业病的发生情况、治疗情况等。
8.档案管理记录:记录档案的查阅、维护、更新等管理活动。
以上内容只是职业卫生档案中的一部分,具体的建立要求和格式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建议企业建立电子档案,并定期对档案进行备份,以确保档案的安全保存和管理。
《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要求及格式

《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要求及格式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企业必须建立和维护的重要文件,旨在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以下是关于这两种档案的建立要求和格式。
1.建立要求:(1)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必须设立和维护完善的职业卫生档案。
(2)职业卫生档案必须包含全体员工的相关信息,包括职工基本信息、职业暴露情况、职业病检查和诊断结果等。
(3)职业卫生档案必须按照保密原则进行管理,保护员工的隐私权。
(4)职业卫生档案必须定期进行更新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建立格式:(1)职工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证件号码、职业健康检查号码等。
(2)职业暴露情况:包括从业时间、从业岗位、工作场所、暴露的有害物质和工艺、防护设施使用情况等。
(3)职业病检查:包括定期体检、职业病预防接种情况等。
(4)职业病诊断结果:包括已确诊的职业病种类和程度等。
(5)其他相关信息:包括职业危害因素评估报告、职业健康监测数据、职业卫生培训记录等。
1.建立要求:(1)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必须设立和维护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必须包含全体员工的相关信息,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职业健康监护记录等。
(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必须按照保密原则进行管理,保护员工的隐私权。
(4)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必须定期进行更新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建立格式:(1)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包括从业时间、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个体防护措施等。
(2)职业健康监护记录:包括职业健康体检报告、生物学监测结果、职业健康评价结果等。
(3)个人职业卫生防护用品佩戴情况:包括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种类、规格、发放和使用情况等。
(4)职业健康培训和教育记录:包括职业健康培训和教育的内容、时间、地点等。
综上所述,《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要求和格式主要包括建立要求和建立格式两个方面。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模板(仅供参考)

有限公司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地址建档时间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是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档案管理,确保档案填写规范,内容全面,保存完整。
此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组织机构设置文件,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任命及有关资质文件;2、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作业规程;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岗位分布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资料;4、职业病防治设施、应急救援设施配备、使用、维护、检修与更换记录;5、作业环境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记录与结论;6、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发放、检修与更换记录;7、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危害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等人员接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与考核记录;8、职业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记录;9、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存在职业禁忌症、职业健康损害或职业病的劳动者处理和安置情况记录;10、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备案、审核、审查、验收等回执或批复文件;11、职业卫生许可证申领、职业危害申报等有关回执或批复文件;12、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监管执法记录或文件;13、其他职业危害防治资料或文件。
要求1、此档案涉及到的有关文件或原始记录,要分类归档存放并做好登记工作;2、此档案具有重要的法律参考价值,管理人员要及时、如实、认真填写,不得随意编造和涂改。
3、此档案属永久性保存资料,管理人员必须妥善保管,不得随意借阅,无故销毁、遗弃或丢失。
当管理人员变动时,要认真做好交接工作;4、此档案可能涉及职工个人隐私或单位商业秘密问题,注意做好保密工作;5、依照相关规章制度和领导要求,认真做好其它各项有关工作。
注:本表为样表,若与本单位实际情况不符,可根据工作实际做适当调整,若本单位涉及作业人员较多,可参照样表在相应表格后附加表格予以补充。
表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立及人员配备情况表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设情况表三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表四主要生产工艺流程简图注:注明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环节。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模版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模版1. 基本信息
- 单位名称:
- 组织机构代码:
- 单位地址:
- 单位负责人:
- 联系人:
- 电话号码:
2. 人员信息
- 工种:
- 从业人员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务:
- 身份证号码:
- 工作时长:
- 从业时间:
3. 体检信息
- 体检时间:
- 体检项目:
- 体检结果:
- 建议:
- 下次体检时间:
4. 职业接触史
-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
- 接触方式:
- 接触时间:
- 使用的防护设备:
- 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5. 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 防护用品名称:
- 规格型号:
- 配备数量:
- 使用方式:
- 更新时间:
6. 卫生监测数据
- 监测项目:
- 监测时间:
- 监测结果:
- 监测标准:
- 监测单位:
7. 职业健康教育
- 教育时间:
- 教育内容:
- 授课人:
- 教育形式:
- 效果评估:
8. 职业病发生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情况
- 职业病发生情况:
-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 控制效果评估:
- 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具体实施情况:
这个模板仅供参考,具体的档案管理需要根据不同单位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
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职业卫生档案,建议使用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或系统来统一管理和整理档案信息。
职业卫生档案建立要求及格式

职业卫生档案建立要求及格式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职业卫生问题,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是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正确处理职业病防治工作,完善职业卫生保健体系,维护职工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围绕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要求及格式展开讨论。
一、职业卫生档案建立要求1、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的必要性职业卫生档案是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监管的重要依据,是整个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础资料。
它的建立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掌握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更加全面系统地展开职业病防治工作。
2、建档范围企业负责人应该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并负责档案的保存。
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范围包括全体员工,包括承包商和接受培训的人员。
对于临时性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员,企业必须要建立档案。
3、档案内容(1)从事工作的人员的入厂体检记录(2)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3)职业卫生学识及技能培训情况记录(4)人员身体检查资料,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肺活量、血压、心电图、尿检、肝功能等。
(5)职业卫生风险评价记录,包括工作场所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暴露情况及职业病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6)职业健康监护记录。
企业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职业病筛查和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档案中应有相关记录。
二、职业卫生档案格式1、档案名称职业卫生档案2、单位名称填写建档单位名称。
3、单位地址填写建档单位的地址。
4、建档单位负责人填写建档单位的负责人姓名和联系方式。
5、建档责任人填写建档责任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6、建档日期填写建档的日期。
7、档案编号填写档案编号,方便查找和管理。
8、职业卫生档案内容概述简要介绍职业卫生档案的内容。
9、从业人员档案对工作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包括未入职、在职、离职人员,同时这些人员的档案应包括各自的身体信息、职业暴露情况、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10、职业卫生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档案将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职业健康保护措施并记录,以便追溯和评估效果。
《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要求和格式

《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要求和格式1.建立要求(2)团队配备:配备专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确保档案的准确和及时性。
(3)设立统一存放地点:建议在企业内部设立一个统一的存放地点,确保档案的安全和便于管理。
2.建立格式(1)档案封面:封面应包括档案名称、编号、建档日期、负责人等内容。
(2)目录:对档案内各个文件的内容进行分类和编号,方便查阅和更新。
(3)职业卫生风险评估报告:记录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的结果和相关数据,以评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4)职业健康监护记录:记录职工健康监护的信息,包括入职时的体检记录、定期体检和职前体检等。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对职工职业健康状况的清晰记录,确保职工的健康状态可追踪和监测。
以下是《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要求和格式:1.建立要求(1)明确监护对象:对于岗位存在职业健康风险的职工,应建立相应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制定监护计划:根据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必要的监护计划,明确监护频次、项目和方法等。
(3)加强记录与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及时记录职工的健康监护结果,并定期进行管理和更新。
2.建立格式(1)档案封面:包括档案名称、编号、建档日期、监护对象等。
(2)监护计划:记录监护的内容、频次、项目等,确保监护工作按计划进行。
(3)个人基本信息:记录职工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位等。
(4)职业健康监测记录:根据监护计划进行职业健康监测,如体检、生物学监测等,记录相关结果。
总结:《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要求和格式对于企业职业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明确的建立要求和完整的建立格式,可以提供职工健康状况的有效记录和管理,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从而更好地保障职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职业卫生档案》格式

职业卫生档案表姓名单位电话建档日期劳动者基本情况表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汇总一览表填表人: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填表时间:____年__月__日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每年1月份填写,所填内容为上一年度数据;2)所属行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填写至小类;3)企业规模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75号)填写;4)从业人员包括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和劳务派遣工;外协工是指通过劳务派遣或承包单位到本单位从事生产、检修、工程建设、服务等作业人员;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是指由取得国家认可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的检测和检查;6)主要负责人是指董事长、经理、厂长等。
表1-1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一览表填表时间:____年__月__日注: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基本情况,人员变化时本表应重新填写并同调整前表格一并存档。
表2-1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一览表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每年度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应及时归档;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可与其他操作规程合并,但内容必须有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操作的相关规定。
表2—2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一览表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收集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文件,文件包括上级机关发文和企业发文;2)发布部门是指发文机关或企业发文部门。
表3-1 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岗位分布及人员接触情况表填表人:部门负责人: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岗位分布、人员接触情况,每年1月份填写,内容为上年度数据;2)接触时间是指每个班接触时间,以小时计,可在危害因素种类后以括号内的数字表示;3)合计是指一个部门或车间汇总情况,总计是指用人单位汇总情况;4) 其他危害因素是指生物因素、放射性危害因素等;5)岗位人员变动时,应及时将变动情况填入表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档案表
姓名
单位
电话
建档日期
填表人: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填表时间:年月日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每年1月份填写,所填内容为上一年度数据;
2)所属行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填写至小类;
3)企业规模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75号)填写;
4)从业人员包括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和劳务派遣工;外协工是指通过劳务派遣或承包单位到本单位从事生产、检修、工程建设、服务等作业人员;
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是指由取得国家认可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的检测和检查;
6)主要负责人是指董事长、经理、厂长等。
表1-1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一览表
填表时间:年月日
注: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基本情况,人员变化时本表应重新填写并同调整前表格一并存档。
表2-1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一览表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每年度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应及时归档;
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可与其他操作规程合并,但内容必须有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操作的相关规定。
注: 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收集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文件,文件包括上级机关发文和企业发文;
2)发布部门是指发文机关或企业发文部门。
填表人:部门负责人: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岗位分布、人员接触情况,每年1月份填写,内容为上年度数据;
2)接触时间是指每个班接触时间,以小时计,可在危害因素种类后以括号内的数字表示;
3)合计是指一个部门或车间汇总情况,总计是指用人单位汇总情况;
4) 其他危害因素是指生物因素、放射性危害因素等;
5)岗位人员变动时,应及时将变动情况填入表3-2。
注:本表记录用人单位各岗位人员每年变动情况。
本表应和表3-1一并存放归档。
填表人:部门负责人: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材料,材料是指各种原辅材料及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品;
2)设备、材料名称按工艺流程顺序填写,先填设备,后填材料;
3)产量的单位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填写;
4)警示标识设置种类是指“图形标识”、“警示线”、“警示语句”、“告知卡”等,详见GBZ158-2003。
填表人:部门负责人: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配置情况,按工艺流程顺序填写; 2)使用状态是指正常、异常、停用等状态;
3)如配置发生变化应重新填写,并与变化前配置表一并归档。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的检修、维护与更换汇总情况,备注栏注明”检修”、”维护”或”更换”和其他事项;
2)本表每半年汇总归档,其日常记录可由检修、维护、更换实施部门保存。
表5-1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日常监测记录
监测部门: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进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情况; 2)是否达标填写“达标”或“不达标”。
注: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进行的日常监测和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的定期检测超标整改情况。
表6-1 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更换/维护记录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更换与维护情况,每半年整理汇总归档,备注栏注明“发放”、“更新”或“维护”和其他
事项;
2)发放周期以“月”为单位,随时发放的可标注“随时”;
3)防护类型是指“头部防护” 、“呼吸防护”、“ 眼面部防护”、“ 听力防护”、“手部防护”、“足部防护”、“ 躯体防护”、“坠落防护”、“劳动护肤”、“逃生防护”等,详见GB/T12903-2008。
注:本表记录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病危害严重岗位人员经安全监管部门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组织的职业卫生日常培训情况;
2)培训范围是指全员、中层、班组长、作业人员等;
3)培训类别是指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在岗定期培训等;
4)培训方式是指理论培训或实际操作培训。
表9-1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表
2)检查机构是指具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体检、诊断机构;3)体检种类是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离岗后医学随访等检查。
2)处置情况是指调离、暂时脱离工作岗位、复查、医学观察、职业病诊断等处理和安置情况;3)接害年限是指与造成职业损害有关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年限;
4)本记录包括用人单位设立以来所有职业病病例。
表9-3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告知记录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检查时间:年月日
注: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告知情况,应在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时填写。
表10-1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登记表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执行情况;
2)类别是指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
表11—1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登记表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领取情况;
2)类别是指初次、变更或延续。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
2)类别是指初次或变更;
3)变更原因仅在变更申报时填写。
注:本表记录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及用人单位进行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和整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