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2019-2020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真题训练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测试:2 唐雎不辱使命(含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测试:2 唐雎不辱使命(含解析)

九年级(下)2*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领会史家文字和小说笔法。

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

(2)理解对白的特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出人物个性。

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外交使臣,面对强悍的秦王,他英勇无畏,应对自如。

当秦王以“逆寡人”“轻寡人”相责难时,唐雎立即加以否定。

他先重申安陵君的立场,再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一语,表明守土的坚定信念,同时激怒秦王,先发制人。

当秦王问他有没有听说过“天子之怒”时,他却以“臣未尝闻也”轻轻带过,故作不知,显示出极大的蔑视和自信。

他非但没有被秦王吓倒,反而针锋相对,提出“布衣之怒”压制对方。

经过一番慷慨陈辞,以古证今,并且“挺剑而起”,最终让秦王屈服,表现出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士人品质。

(3)了解对比与映衬、渲染与烘托的艺术手法。

如围绕易地问题,就有秦王的欲求与安陵君的坚守,有秦王的无理狡辩与唐雎的据理抗争;在意志较量方面,则有“天子之怒”与“布衣之怒”的对垒。

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唐雎的“未尝闻”;唐雎所说的“布衣之怒”,秦王归之于“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一个拒绝回答,非常傲慢;一个丑化描述,极为轻蔑。

这样,人物形象对比鲜明,相互衬托,将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出来。

作者为了追求夸张、强化的效果,多借助人物语言渲染气势、烘托气氛,增强故事的“现场感”。

如秦王说“灭韩亡魏”,目的是从气势上压倒对手;唐雎罗列刺客的壮举,也表明了血拼到底的气概。

秦王先说“灭韩亡魏”,气势夺人;后说“韩、魏灭亡”,辞格已卑。

这些生动的描写,极力地凸显了人物性格。

故事复述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易安陵”的要求遭拒。

唐雎出使秦国,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取得胜利。

最后秦王只好屈服。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天下缟素..原意为:白色丧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2)形容词作动词请广.于君原意为:(面积,范围)宽阔,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3. 一词多义(1)使: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F____________①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F____________①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____________①必能使.行阵和睦(《出师表》) ____________(2)怒:①天子之怒.F____________①怀怒.未发____________①怒.而飞(《北冥有鱼》) ____________4. 重点实词(1)唐雎不辱.使命辱:____________(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谓F:___________(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____________(4)安陵君其许.寡人许F:___________(5)大王加惠..加:____________惠:____________(6)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F:_________(7)秦王不说.说F:___________(8)且秦灭.韩亡魏灭F:___________(9)故不错意.也意:____________(10)而君逆.寡人者逆F:___________(11)岂直..五百里哉岂直:__________直:____________(12)秦王怫然..怒怫然:__________(13)臣未尝.闻也尝F:___________(14)伏尸..百万伏尸:__________伏:____________(15)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F:___________布衣:__________(16)亦免冠徒跣..徒:____________跣:___________(17)以头抢.地尔抢:____________(18)非士.之怒也士:____________(1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___________休:____________祲:____________(20)若士必.怒必:____________(21)今日是.也是F:___________(22)挺.剑而起挺:____________(23)秦王色挠.挠:____________(24)长跪而谢.之曰谢:____________(25)寡人谕.矣谕:____________(26)徒.以有先生也徒:____________5. 文言虚词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_(1)之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__________③聂政之.刺韩傀也__________④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__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_②以.君为长者__________(2)以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__________④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3)安陵君其.许寡人__________①受地于.先王__________(4)于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___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_________(5)何②何.至于此__________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_________(6)也②非士之怒也.__________(7)且.秦灭韩亡魏__________(8)以君为.长者__________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__________(9)而②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__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__________①轻寡人与.__________(10)与②与.臣而将四矣__________(11)虽.千里不敢易也__________(12)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13)秦王怫然.怒__________(14)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_________(15)与臣而将四矣.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课后习题)2.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课后习题)3.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课后习题)(2018乌鲁木齐)4.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答案)

10唐雎不辱使命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外交是没有xiāo烟的战场。

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之下出使秦国,不畏强暴、据理力争,这种勇气和胆识令人折.服,而盛气凌人、阴险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正是在这份胆识的威摄下败下阵来。

许多外交英雄如夜空中闪烁的群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蔺相如出使强秦,最终完璧归赵; 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xiāo(硝)烟寻衅.(xìn)折.服(zhé)(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威摄”,正确写法是“威慑”。

(3)“色厉内荏”中,“色”的意思是脸上表现的神情;神色;“荏”的意思是软弱。

(4)请仿照画线句再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2.(成都中考)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

(每点不超过六个字)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

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拋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

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2)阅读下面方框内关于“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提供下列方法供参考: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金圣叹先生传廖燕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

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

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

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阀,秘不示人。

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

凡一切经史子集、稗官野史,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

【A】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

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④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⑤点则为圣叹。

予其为点之流也!”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

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选自《二十七松堂集》,有删改)【注】①排:批驳。

②缁白四众:泛指听众。

③鼎革:明清易代。

④兀坐:独自静坐。

⑤与:赞同。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共两处)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好饮酒,善衡文________②鼎革后,绝意仕进________③或问“圣叹”二字何义________④因为诗吊之________(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二段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除朋从淡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4)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①哪两句话高度概括了金圣叹的性格特点?②指出画线句子【A】的作用。

(5)纵观全文,阐述作者为金圣叹作传的缘由。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不食嗟来之食齐大饥。

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②辑屦③,贸贸然而来。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测试试题:10 唐雎不辱使命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测试试题:10 唐雎不辱使命

10* 唐雎不辱使命[见学生用书B 本·B40]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A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B .以头抢地尔C .秦王怫然怒D .秦王色挠【解析】本题考查通假字。

A 项中的“错”同“措”。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1)以⎩⎪⎨⎪⎧①以.大易小( 介词,拿,用 )②以.君为长者( 介词,把 )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介词,凭借 )④徒以.有先生也( 连词,因为 )(2)于⎩⎪⎨⎪⎧①受地于.先王( 介词,从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介词,到) ③请广于.君( 介词,给 )(3)徒⎩⎪⎨⎪⎧①亦免冠徒.跣( 动词,裸露 )②徒.以有先生也( 副词,只,仅仅 )(4)使⎩⎪⎨⎪⎧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动词,派遣 )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动词,出使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根据句意分析即可。

(1)①句意为:用大的地盘交换小的地盘。

以:用。

②句意为:把您当成长者。

以:把。

③句意为:而安陵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得以保存。

以:凭借。

④句意为: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呀。

以:因为。

(2)①句意为: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

于:从。

②句意为: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到秦国出使。

于:到。

③句意为: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于:给。

(3)①句意为:也不过是摘掉帽子,露着脚。

徒:裸露着。

②句意为: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呀。

徒:只,仅仅。

(4)①句意为: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

使:派遣。

②句意为: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到秦国出使。

使:出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A .虽然,受地于.先王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 .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千里不敢易也C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闻之于宋君D .徒以.有先生也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

A 项“于”的意义都是“从”;B 项“虽”的意义分别是:虽然/即使;C 项“闻”的意义分别是:听说/使……听到;D 项“以”的意义分别是:因为/用来。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5唐雎不辱使命真题训练新人教版20200415221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5唐雎不辱使命真题训练新人教版20200415221

《唐雎不辱使命》一、(2018年广西贵港市中考题)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8分)【甲】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唐雎不辱使命(选段)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丙】醉翁亭记(选段)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怫然(fú)休祲(jìn)熠(yù)B.鄢陵(yān)韩傀(guī)色挠(ráo)C.唐雎(jū) 徒跣(xián) 缟素(gǎo) D.抢地(qiǎng) 抢夺(qiāng) 辱没(mò)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安陵君其许寡人(其:一定)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派)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以:因为) D.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知道)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A.发闾左逋戍渔阳B.度已失期C.仓鹰击于殿上D.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7.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8.对下列文言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即使这样(优惠),这地是继承先王的,(我)愿意一辈子守护着它,不敢交换!B.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虽然是千里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呢?C.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D.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

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祸福的征兆就从天上降下来了。

9.下面是对秦王的三句话的不同理解,从中分别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不错意”( A )A.因为安陵地方太小,不值得用武力吞并。

B.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

(2)“轻寡人”( A )A.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认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

B.希望你们尊重我的建议,不要采取顽固的态度。

(3)“先生坐!何至于此!”( A )A.请您坐下来谈判!何必用动武的方式来解决这么一个小问题呢!B.请您坐下来!你们不愿“易地”就算了吧,何必动武呢!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下列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色挠.(ráo)弗.敢易(fú)大义凛.然(lǐn)B唐雎.(jū)缟.素(gǎo)以头抢.地(qiǎng)C休祲.(jìn)韩傀.(guī)免冠徒跣.(xiǎn)D怫.然(fú)夫.专诸(fū)寡人谕.矣(yù)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唐雎不辱.使命()(2)大王加惠..()(3)秦王怫然..怒()(4)休祲..降于天()(5)秦王色挠.()(6)寡人谕.矣()3、解释下列每组句子中的多义词。

(1)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徒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3)夫此庸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4)与轻寡人与.()与.臣而将四矣()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D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5、翻译下列句子。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按要求填空。

(1)秦王形容“天子之怒”为“--------------,-------------”,形容“布衣之怒”为“-------------------------------,---------------------------”,唐雎形容“士之怒”为“--------------------------,--------------------------;----------------------------,-------------------------------;-------------------------,---------------------------。

九年级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鄙:________②神弗福也福: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

对此,你有何评价?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8年广西贵港市中考题)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8分)【甲】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唐雎不辱使命(选段)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丙】醉翁亭记(选段)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四联之间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日生残夜”“春入旧年”写日夜交替,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C.尾联运用设问,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思乡愁绪。

D.“客路”“行舟”与“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10.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B.徒以有先生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D.聂政之刺韩傀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1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

(2分)(1)次北固山下次(2)请广于君广(3)而君逆寡人者逆(4)翼然临于泉上翼然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3.乙文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14.丙文中,作者在乎山水之间,体现在哪些事上?(3分)二、(2018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 -4题。

(17分)【甲】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

”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B.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日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放以为其爱不若燕后C.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音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书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岩燕后D.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媼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2.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 分)A. 愿终守之,弗敢易易:交换B.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休:吉祥C.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谢:感谢D.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奉:俸禄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项是( )(3 分)A. 甲文记叙了唐雎在紧要关头出使泰国,质利完成使命的事情,表现了唐瞧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B. 甲文中安陵君虽然是个次要人物,但又是必不可少的。

正是因为有了他的支持和信任,唐雎才有了用武之地。

C. 乙文中触龙讲究劝说艺术,先从国家大事说起,再联系生活琐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了赵太后。

D. 甲乙两文都运用大量对话,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对比鲜明。

主人公睿智聪慧、娴于辞令的形象跃然纸上。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面画线的句子。

(8分)(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既,以头抢地耳。

(4分)(2)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4分)三、 (2018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 12 题。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虽然,受地于先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B.且秦灭韩亡魏马无故亡而入胡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寡人之耳者D.徒以有先生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1.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2. 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4 分)四、(2017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题)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17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