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底稿要求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包括:
1、资料翔实,各类资料来源要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重点突出,力求反映对审计结论有重大影响的内容;
3、繁简得当,对重要内容详细记录,对一般内容简单记录;
4、结论明确,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应对该审计项目明确表达最终的专业判断意见;
5、要素齐全,构成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应全部包括在内;
6、格式规范,尽量遵从有关审计工作底稿的执业规范指南给出的参考格式;
7、标识一致,审计符号的含义应前后一致,并明确反映在审计工作底稿上;
8、记录清晰,内容连贯,文字端正,计算准确。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求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求内容1.底稿名称和编号:每个底稿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名称和编号,以方便查找和整理。
名称应该描述底稿的内容,编号则用来对底稿进行编号和分类。
2.底稿目的:明确底稿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何种审计目标,例如确认抽样销售合同的准确性。
3.底稿内容:底稿应该包括所有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便审计员进行分析和判断。
例如,如果底稿是关于现金流量的分析,那么它应该包括所有与现金流量相关的数据和记录。
4.底稿程序:底稿应该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编制,以确保审计员能够按照预定的步骤完成审计工作。
程序应该清晰明了,并且能够复现审计员的思路和思考过程。
5.底稿时间和日期:底稿应该标注编制的时间和日期,以方便追溯和回溯审计工作。
时间和日期可以帮助审计员了解底稿编制的顺序和时间先后。
6.底稿参考文件:底稿应该包括所有相关的参考文件和数据,以便审计员进行核对和查证。
参考文件可以是公司的财务报表、银行对账单、合同等。
7.底稿结论:底稿的最后应该包括审计员的结论和意见。
结论应该明确、准确,能够被其他审计员和相关人员理解和接受。
8.底稿审阅和审批:底稿应该经过专业审阅和审批,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阅和审批可以是其他审计员或高级审计员对底稿进行复查和确认。
以上是一些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要求内容,可以帮助审计员进行有效的审计工作。
底稿的编制应该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同时要注意保密性和真实性。
底稿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审计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审计员在编制底稿时应该认真对待,做到严谨、客观和公正。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第一章总那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以下简称本准那么〕第一章〔第一条至第六条〕,要紧讲明本准那么的制定目的和适用范围、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编制目的和使用的文字及对审计工作底稿实施操纵程序的要求。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本准那么第三条明确了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指出本准那么所称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方案、实施的审计程序、猎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猎取的资料。
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目的本准那么第四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以实现以下目的:〔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根底;〔2〕提供证据,证实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以下简称审计准那么〕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截了当依据。
1〕在会计师事务所因执业质量而涉及诉讼或有关监管机构进行执业质量检查时,审计工作底稿能够提供证据,证实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按照审计准那么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2〕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便于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对取得的审计证据和得出的审计结论进行有效复核和评价。
要是时刻拖延过久,注册会计师可能会遗忘某些事项,使得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能全面地反映注册会计师所执行的审计工作。
一般情况下,在审计工作执行过程中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比事后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更正确。
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使用的文字本准那么第五条规定,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能够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
中国境内的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国际会计公司成员所和联系所能够同时使用某种外国文字。
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涉外业务时能够同时使用某种外国文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2022年12月22日修订)

(六)便于监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或其他 相关要求,对会计师事务所实施执业质量检查。
第二章定义
第五条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 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
录。
第六条审计档案,是指一个或多个文件夹或其他存储介质,以 实物或电子形式存储构成某项具体业务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
2
(一)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
(二)提供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已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 规的规定计划和执行了审计工作。
第四章要求
第一节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第九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第二节记录实施的审计程序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第十条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 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
3
重大事项的讨论,包括所讨论的重大事项的性质以及讨论的时间、地
点和参加人员。
第十三条如果识别出的信息与针对某重大事项得出的最终结 论不一致,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如何处理该不一致的情况。
第十四条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如果认为有必要偏离某项审计
准则的相关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实施的替代审计程序如何实现 相关要求的目的以及偏离的原因。
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
第二十四条;
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第
十一条;
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重大错报风险的识
别和评估》第四十四条;
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
第十九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装订要求

审计工作底稿装订要求
通过对各项目组提交的审计工作底稿检查发现,存在内容排序颠倒、签署日期不符合逻辑、各科目《审定表》未披露审计结论等问题。
底稿顺序应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报告及附表,包含以下4项内容:
1.C1报告书流程控制表(注意各级人员审核日期的先后次序)、赋码报告、红章报告
2.交换意见与征求意见
3.管理建议书
4.复核记录(审核人员提出的修改建议,应以文字方式回复是否已整改)、报告修改稿(若修改内容与初稿出入多大,应装订初稿及最后一版修改稿;若整体修改内容不大,可以装订最后一版修改稿)
第二部分是风险评估类,从索引号A到D,包含以下7项内容:
1.审计总结
2.基本情况表
3.管理层声明书(落款日期要与审计报告日期一致)
4.D风险评估类底稿(注意审计开展时间的先后次序)
5.会计报表的核对、审计调整或重分类汇总
6.提供资料清单
7.C7底稿整理复核表(按注协要求,项目完成后两个月内上交底稿)
第三部分是实质性测试类,各科目的程序、审定、明细、取证。
第四部分是永久性资料,包括被审计单位的资质文件,以及在审计中取得的、无法配比到各科目后的资料。
另外,若审计组发出《银行函证》,需要填写函证回函统计表,注明发函日期、回函日期、回函情况等;
库存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的盘点日期为现场审计进场日期,不要填写本次委托的审计截止日期;
往来款项的审定表中需要对期末账龄分析、对当期发生额的规范性有文字描述。
审计工作底稿自查归档要求

审计工作底稿自查归档要求一、基本要求:1、对重要报表项目实施程序进行裁剪、修改,并索引至相关底稿2、对重要报表项目进行审计说明3、对函证、检查的抽样方法及样本量进行说明4、对轮换项目,底稿中不应有前任签字会计师的工作记录。
5、实施整合审计,如发表了标准内控审计意见,不应做重大的审计调整(包括个别财务报表及合并财务报表),如做了重要审计调整,应调整原始报表,并修改底稿。
6、签字注册会计师(项目一级复核)应当对全部工作底稿实施详细复核。
实施详细复核应在每页工作底稿签字。
签字会计师每页签字的要求:(1)应当在每一会计科目的审计程序表上签字,以表示已经复核。
(2)对审计计划规定的重要审计程序及获取的重要审计证据上签字(至少包括审计人员编制的工作底稿)。
7、项目合伙人、签字会计师复核底稿,提出整改意见。
8、检查获取的证据是否支持形成的审计结论,取出不支持审计结论证据,补充不完善的审计证据。
9、底稿相互勾稽、未审数、未审明细及未申报表相互一致,审定数、审定明细及审定报表相互一致。
二、具体要求1.控制测试执行:应对关键控制点实施测试,测试样本应符合准则要求应根据控制相关的风险确定控制测试的范围(样本规模):注册会计师在测试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时,应当在考虑与控制相关的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控制测试的范围(样本规模)。
测试人工控检查复印证据是否支持相关控制运行有效的结论,不能支持的从底稿中剔除,能从企业补充的尽量补充,不能补充的充分记录检查能支持内部控制运行有效的证据的风险识别特征。
2.实质性程序执行情况检查工作底稿2.1销售与收款循环实质性程序检查工作底稿1、货币资金1、对全部全部银行存款、借款(包括零余额账户和在本期内注销的账户)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实施函证,如未对个别账户实施函证需提供其对财务报表不重要且与之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很低的证据。
关注是票据、借款函证回函是否与相关科目一致。
2、函证发出及收回应受控,如无发出受控记录,补充请函记录(按公司要求补充)4、未达账实施进一步程序5、现金监盘、大额及双向检查、截止性测试6、对《已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清单》及《企业信用报告》检查2、往来款函证1、获取发函清单,并对发函地址进行核对。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总体要求

目录
• 审计工作底稿概述 •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程序 • 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要求 • 审计工作底稿的管理与保存 •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与使用
01
审计工作底稿概述
定义与作用
定义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 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和资料,用于记录 审计过程、证据和结论等。
作用
详细描述
审计工作底稿应覆盖审计计划、审计程序执行记录、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结 论和建议等方面的内容,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同时,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 进行编制,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记录清晰
总结词
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应清晰、准确,易于理解。
详细描述
审计工作底稿的文字表述应简明扼要,条理清晰,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的语言。同时,应采用合适的图表、照片 等形式辅助说明,提高表达效果。
合法性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应符合法律法规、职业 道德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要求。
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
按内容分类
可分为基本情况底稿、财务报表底稿、特定项 目底稿等。
按用途分类
可分为汇总分析底稿、支持性证据底稿、备忘 录等。
按涉及部门分类
可分为内部审计工作底稿、外部审计工作底稿等。
02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程 序
审计终结阶段
汇总和分析审计结果
对收集到的证据和记录进行汇总和分析,得 出审计结论和建议。
编写审计报告
根据汇总和分析的结果,编写审计报告,对 被审计单位进行评价和建议。
归档和保管审计工作底稿
将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归档和保管,以 便后续的查阅和使用。
03
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要 求
内容完整
总结词
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应全面、完整地反映审计项目的情况,包括审计目标、范 围、程序、方法和结果等。
审计工作底稿书写要求

审计工作底稿索引号:第页(共页)附件:页审计工作底稿书写要求一、总体要求:审计人员对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每一个审计事项,均应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一个审计事项可以根据需要编制多份审计工作底稿;基本情况、审计评价、举报事项、汇总审计事项等也应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二、索引号:一个审计项目统一按阿拉伯数字流水编号。
三、第页(共页):底稿只有1页,填写第 1页(共1 页),如果有2页,第一页填写第 1页(共2页)、第二页填写第2 页(共 2 页),以此类推。
四、项目名称:与审计通知书所列名称一致。
五、审计(调查)事项: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事项名称填写。
六、审计人员:需要手签名。
七、编制日期:编制底稿的日期,手签打印均可。
八、审计过程:说明实施审计的步骤和方法(国家审计准则第九十二条列举的审计方法)、所取得的审计证据的名称和来源(如×××单位×××时间×××账页、会计凭证、报表,×××人的×××事项的审计询问记录等)。
多个底稿共用审计证据、且审计证据附在其他底稿后的,应当在上述内容表述完毕后,注明“其中,**审计证据附在**号底稿后”。
九、审计认定的事实摘要及审计结论:简要概括审计认定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责任人、性质、方式、金额、数量等内容,得出的审计结论包括未发现问题的结论和已发现问题的结论,对已发现问题的结论,应说明得出结论所依据的规定和标准,即违法违规问题定性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及规章等,审计工作底稿中不需要提出处理处罚建议。
十、审核意见:审核人需要手签,审核意见种类包括:1.予以认可;2.责成采取进一步审计措施,获取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3.纠正或者责成纠正不恰当的审计结论。
审核人员提出2、3项审核意见的,审计人员应当将落实情况和结果作出书面说明,经审核人员认可并签字后,附于本底稿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