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四年级精选作文
关于诵读国学经典作文(精选20篇)

诵读国学经典作文关于诵读国学经典作文(精选20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诵读国学经典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诵读国学经典作文篇1国学经典传承着悠悠古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记载了神州大地上下五千年的知识精髓,它为炎黄子孙书写出最为骄傲的一笔。
在我还对周围一切都懵懂无知的时候,妈妈就常在我耳边经常诵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稍懂事时,妈妈又给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从此以后我便深深地爱上了国学经典。
先前我是个慢性子的小女孩,每次做作业时不紧不慢的,甚至边做边玩,妈妈的唠叨声和爷爷的教诲声不绝于耳,成为我学习、做作业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
那时的我不但没有改进,反而觉得非常反感。
自从暑假妈妈陪我重温了《论语》、《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诵读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错得多么的厉害。
《论语》里有一句:“学而不知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深的触动了我,它告诉我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仅靠认真,学习不会有多大的进步;而只掌握思考方法,却不认真,成绩也不会好。
只有两样具备,才能取得好成绩。
现在我做作业时,刚想偷懒,就会想起《论语》的这句话,马上收起了玩心,专心做作业,它为我敲响学习的警钟,时刻萦绕在我耳边伴我成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尽可能的帮父母做点我力所能及的家务。
放学后,我会给辛苦了一天的妈妈捶背……《三字经》里不是说过“香九岭,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吗!何况自从我得了“过敏性咳嗽”以来,妈妈每天晚上没睡几个小时,还怕咳嗽耽误了我的学习,每天晚上抽出时间给我辅导功课,并鼓励我注意身体和学习两不误,妈妈还要上班,虽然累,却没有一丝怨言。
我的生命、智慧……都是父母给予的,难道我不应该孝顺他们吗助人为乐、尊师爱教、爱护公物、勤俭节约都是好的优良品德。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作文6篇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作文6篇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作文一: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更是多得不计其数。
四大名著,《论语》《孟子》《弟子规》《周易》都会让我们明白许多,让我们受益终生。
《周易》里有过这样一句话:人之所助者,信也。
人肯定要讲诚信,由于对人最有关心的就是诚信。
诚信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也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够稳定健康,持续进展的精神所在。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离不开“诚信”二字,只有人人坚持诚恳守信,才会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促进国家和民族进展的“正能量”。
《孟子》中说过:人恒过然后能改。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在生活中,我们要常常经受磨练,并且不能退缩,要勇于面对失败,在失败、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
《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更是让我受益。
一个人只知道学习却不思索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怀疑。
所以在学习方面,肯定要学思结合。
《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需要我们人人都能够做到,听从父母的教导,不顶嘴,不插话,不做父母不让做的事。
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国学经典,他们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会告知我们许多道理。
国学就像一杯香茶,我们要去细细地品尝,吸取其中的精华。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用国学经典来充实自己,真好!现在我读的国学经典还不多,但以后我肯定会常常阅读,从中悟出更多的道理,这些道理睬陪伴我终生。
多读国学经典,让国学经典陪伴我们成长吧!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作文二:国学经典伴我成长其实“国学经典”这四个简洁而又肤浅的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长辈们提起过。
依稀记得是春节拜年的时候。
我随着爸爸妈妈来到大爷爷的家中,那时候表姐长我几岁,她见到我就欢高兴喜地把我拉到她的房间,看着那布满灰尘的书柜,轻轻地对我说:“小妹啊,你要多读国学经典啊!”吃饭的时候,大爷爷看向我,我记得那眼神,那是我第一次观察大爷爷这般意味深长的眼神。
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10篇

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10篇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篇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小时,总是觉得国学就是没用的,古人写的话,我们还需要背,每次老师教给我们时,我总是会让思想开一会小差,现在呢,长大了,我现在体会到了,国学那种独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细细地品味,就会品尝出它的奇妙之处。
而这种奇妙之处也正是其他没有的。
国学是我国古人博大精深的见证,古人将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书,传授了下来。
来到中国,不得不看看长城,体会它的雄伟壮丽,我认为,也不得不读一读国学,国学,是我国所固有的学术,里面包含着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这不是如长城一样吗,正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见证。
当然,国学的*有时是几句话,有时是一片*记得读课外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
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古人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
国学的道理清晰,透彻,充满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当然,国学的道理不仅实用于古代,也实用于现代,我相信,国学的道理一定会永远的都实用的。
国学,适用的范围十分大,比如在写作文上,在结尾上写上几句国学,一下子就令*充满诗意,令整篇*充满生机,说话时说上几句国学,既可以清晰的表达意思,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从书包里拿出国学这本书,静静地打开,看着古人智慧的结晶,一丝骄傲涌上心头,不禁,拿起了国学这本书,一边摇头晃脑,有声有调地读开了国学。
一种轻松的感觉充满了全身,脑子里越来越充实了……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篇2国学,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回味无穷;国学,是那神圣的阶梯,引领人们攀登至高无上的宝座。
《国学经典》里一句句简短深刻的诗句,让我受益匪浅。
记得有一次语文测试,妈妈叫我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好好地复习复习,我不耐烦的答应了,可我拿着书本翻了几页,趁妈妈在客厅做家务,就开始玩那些小玩意,一会折纸,一会儿给布娃娃穿衣,根本没认真地复习。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作文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作文篇1泱泱中华大国,苍苍历史往事。
中国,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真乃,“江山代有才人出”,一辈辈,一代代,一年年,不论古今,不论久近。
经典层出不穷,人才源源不绝。
记载着沧桑的历史往事,传承着久远的文明文化。
两千五百多万年前,出现了一位圣人——孔子,他的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的记录下来。
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成为《论语》。
《论语》,是我爱读的一本书。
它虽出于古代,但意味深长。
虽单只语录,但耐人寻味。
他记载着孔圣人的言行、举止、如何处世、如何做人等等。
更重要的是具有一种伟大的思想,传承着一种恒久的文化。
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
这本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实则也存在着影响与意义。
当一间间教室中,传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朗朗的书声时。
孔圣人的思想观念、处事原则,也在渐渐的影响着人们,改变着人们。
孔子在做人方面有深得人心的研究。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正道明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缮,小人惦记的则是自己的家乡;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满脑子想的则是小恩小惠、小便宜。
这些这正是贬低小人,弘扬君子之风。
教导人们不要做小人,要做正人君子。
孔子的处世之道更是意味久远。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告诫我们,与好朋友相处要有度,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
读过《论语》,心中的迷雾驱散开来,思想得到净化。
《论语》正是经典,正是历史的积淀与智慧的攒集,正是圣贤、崇高、伟大的代表。
《论语》告诉了人们生活的真谛,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做事,怎样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在生活中,“经典”还有太多太多,它们——是岁月长河中闪光的明珠,是沧桑岁月里不朽的传奇!诵读经典,传承文明作文篇2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关于诵读国学经典作文(通用27篇)

关于诵读国学经典作文(通用27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诵读国学经典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诵读国学经典作文1文化乃民族之本,国学乃文化之基。
国学可以开启一个人的智慧,培养一个人的性格,给予一个人通往知识殿堂的阶梯。
我近期读的国学是《唐宋八大家》。
翻开这本厚厚的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韩愈的《马说》。
看着这字字珠玑,我面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手拿马鞭,洋洋自得的人。
而在他身边被抽打的一匹马,却在不停地哀鸣。
这可是一匹千里马啊!可是,它为何看起来却显得瘦弱无比呢?原来是马夫没有给它充足的`食料,千里马吃不饱,力气不足,越发被当作了普通的马来对待。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但是千里马何时能等来伯乐?又何时才能盼来脱颖而出的机会呢?假如世上已无伯乐,已无擅于洞察的慧眼,那么世上的千里马也会随之“消失”。
我领悟到了,韩愈所讲的千里马,是暗喻世上的人才。
而伯乐,是暗喻发现和挖掘人才的眼睛。
名家的古文,并不是高深得让人难以企及,直到今天,也仍然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再看下面这篇《师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看到这句话,我不禁想起了老师们经常嘱咐的:“如果课上有不懂的地方,下课再问老师”。
可是在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做。
大家都弄明白了吗?不一定。
甚至有些人以主动请教他人为耻!被动接受和主动请教,都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对于我们来说,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多么一语中的的文字!真理在谁那里,谁就有资格成为老师,而不论他的地位和名气。
如果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他就会“惑”到永远而一事无成。
韩愈的《马说》让我明白了伯乐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他的《师说》则让我懂得了学习求知的态度和解疑释惑的方法。
国学总是能使我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使我洗涤了心灵,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让我在成长的过程中豁然开朗。
诵国学经典,承传统美德作文(通用20篇)

诵国学经典,承传统美德作文(通用20篇)诵国学经典,承传统美德作文(通用20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诵国学经典,承传统美德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诵国学经典,承传统美德作文篇1微风轻轻地吹着,夜晚月光朦胧。
我坐在皎洁的月光下,还不忘手捧一本《唐诗三百首》,却渐渐沉入梦乡。
曾记得,在我非常小的时候,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从妈妈手中接过我人生的第一本书——《三字经》。
从此,儿童嬉戏的地方少了一个顽皮的身影。
就是这本《三字经》,打破了我沉睡的心灵,让圣洁的阳光照进来,。
于是,我每天吟唱着“人之初,性本善”,敲开了知识的大门,走进了经典的世界。
怀着一份不舍,我迈出了幼年。
如今,《三字经》已不能满足我的需求。
于是,我便向更高的境界探求。
而《唐诗宋词》便是我探求的阶梯。
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就使我心旷神仪,一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便让我对大自然充满向往,对瀑布溢满了憧憬。
我带者对李太白的崇拜,对杜少陵的向往,去更深的了解经典,而对经典也又多了一份期望。
短暂的童年如流水,还没有真正体会童年的乐趣,我又步入了少年时代。
少年入花,在这如花的季节里,我迷上了《古文观止》关于国学经典的话题作文关于国学经典的话题作文。
那一篇篇古文诗字,充满了挑战性。
它使我学会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懂得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深深的沉入了着经典,畅游在这知识的海洋,其乐无穷。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脑海贮藏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经典,等着我,等我步入青年,我定会更深的挖掘你,去享受更多的乐趣。
呵,也许没有人知道,我与经典有约!诵国学经典,承传统美德作文篇2国学是一个上世纪二十年代产生的名词,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学术,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是国家的文学或学术。
传承中华文明作文(精选8篇)

传承中华文明作文(精选8篇)传承中华文明作文(精选8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传承中华文明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传承中华文明作文篇1中国,一个浩浩荡荡闪耀着五彩光辉的国家。
五千年的华夏乐章,激荡着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灵,谱写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顺着黄河的波涛,踏着长江的碧浪,从远古一直流传开来,敲击着中华大地,敲击着中华儿女的心灵,洗涤着中华儿女的灵魂……中国,一个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的国家,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古有礼义廉耻,今有五讲四美,文明的碧浪从远古踏着青波一路欢歌而来,做为华夏炎黄子孙的我们,应当自觉地将其优秀文明传承、发扬,让它们闪耀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世界以中国为骄傲,让华夏儿女以中国为自豪……令人叹怀的是,在今天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许许多多的优秀中华文明正遭受无情的摧残与破坏,变得暗淡起来,繁华的市井背后,却是以摧残文明,牺牲文明为代价。
大批大批珍贵物种正在生死边缘徘徊,当我们无视于文明,当我们的利益与文明发生冲撞时,我们是否还会想起古人言犹在耳的谆谆教诲,是否还会发现文明在闪耀光茫,是否还会听到这个文明古国最深情的呐喊,最真挚的呼唤……大街上牛皮癣爬满了墙壁,塑料包装纸随着风儿无情的吹乱,在空中漫天飞扬。
在这个信息、经济时代,人们的腰包是鼓了,但文明道德之风却如同一个泄气的皮球般渐渐地,渐渐地被人们遗忘在脑后,遗忘在这个喧闹的闹市之中……朋友们!醒醒吧!让我们一起让文明的江水去滋润华夏每一方土地……有一着歌是这样唱的:“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当我们十三亿华夏儿女共同携起手来,我相信中国这只威武的雄狮,必将腾空在世界的东方……传承中华文明作文篇2悠悠数千年,无数的文明已经悄然泯灭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然而中华文明经历了战乱的冲撞和炮火的洗礼绵延至今,我们不难感受到中华文明的韧性,正是这文明造就了无数坚韧的中华儿女,这种韧性如薪火,代代相承,绵延不绝。
国学经典传承文明作文

国学经典传承文明作文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让我们肩负起这个责任“传承文明,弘扬文化。
”以下是国学经典传承文明作文,欢迎阅读!国学经典传承文明作文1 要论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我虽然少有涉猎,但也略知一二。
其中,最喜欢的莫过于封建时代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水浒传》了。
我认为《水浒传》最为精彩与成功的地方,就是前七十回所刻画的梁山泊一百单八将的鲜明形象。
而在这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我最为喜爱与敬佩的就是侠肝义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花和尚鲁智深了。
鲁智深性情直爽“粗鲁”,但除暴安良,讲究兄弟义气,加上嗜好美酒,因此总是闹出些乱子。
当金氏哭诉镇关西的暴行时,史进、李忠都有些漠然,鲁智深却心有不平,不顾旁人劝阻,三拳打死镇关西;落发出家后,又破戒沾吃荤,大闹五台山文殊寺;遣至东京的路上又痛打了强娶刘太公独生女的小霸王,拼杀了瓦罐寺作恶多端的一伙道士;跟踪押去沧州的林冲,大闹野猪林,落草二龙山……这些无不让我体会到鲁智深的率真与侠义。
最让我感动的,是鲁智深与林冲的情谊。
在林冲的妻子受高衙内调戏时,鲁智深自然心中不平。
可林冲终究是不信任这个暴躁的好汉,毕竟自己是禁军教头,让他冒冒失失地讨公道,岂不是让自己处境不利?忍气吞声的林冲觉得,比起鲁智深这个初交的朋友,自然更信任自己的发小陆谦。
可万万未料到,好朋友竟如此“老于世故”,与高衙————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内联手迫害林冲,还给他加上个“莫须有”的罪名刺配沧州,并命令押送的公人结果了林冲性命。
野猪林里,水火棍正要劈向林冲的头,却给那“粗鲁”的新交鲁智深飞杖挡下。
等鲁智深松开林冲的绳子,第一句话正是那沉甸甸的两字:“兄弟!”我读到这儿,不禁被那份真情深深地打动……当今社会,有多少“陆谦”翻脸不认人,为了自己利益陷害他人甚至是最亲密的朋友。
又有几人能像鲁智深一样讲究情和义,为了兄弟两肋插刀而不计后果?他,才是侠肝义胆患难与共的真兄弟!正是那股纯真的,不为世俗所染的真情义气才使得虽然鲁莽但很侠义的鲁智深结交了那么多同艰苦共患难的好朋友真兄弟!国学经典传承文明作文篇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四年级精选作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当我第一次读《三字经》的时候,我的教师告诉我,《三字经》是国学经典,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如今,我也站在了讲台上,把教师当年告诉我的话,告诉我的学生。
从一年级到如今的三年级,看着他们一点点长高,读书的声音由稚嫩变得清脆,对经典的理解也丰富起来。
记得我第一次把三字经写在黑板上,教他们背诵时,他们有的闭着眼摇着头学着古人,看起来有模有样。
《三字经》通俗易记、朗朗上口,聪明的他们总是很快就能背的滚瓜烂熟。
但是我也会产生一种担忧,他们何时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呢?拔苗滋长是不可取的,但在他们自然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方能成长地更茁壮。
于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第一件事不是批评他们,而是引经据典地引导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
当我引导吵架的两个学生说出“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的时候,看着他们涨红的脸,就知道他们已经知道了羞愧和错误,这种价值观的引导比就事论事更有意义。
《三字经》中,除了仁义诚敬孝,还包含了中国传统的文学、哲学、天文、地理等文化。
读到如“赤道下,温暖极”这样的句子时,会有学生疑惑:赤道时什么?在给他们通俗的讲解,是对他们积极发问的一种鼓励,也是对他们视野的一种开阔。
我也会很欣慰于这类学生有了读书中的思考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
读到“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时,我会引导他们想到广袤的田野、茂密的树林、绕堤的水田,告诉他们自然风光的美妙,激励起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
读到“曰江河,曰淮济”时,我会告诉他们中国有多少河流,黄河是怎样的,长江是怎样的,让他们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多么的壮阔。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三字经》曾给我很大的影响。
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尤其是那句“蔡文姬,能辨琴”,还有之后那句“彼女子,且聪敏”,曾激励我要成为蔡文姬那样有才学的女子。
由于对文学的热爱,毕业后的我选择做了一名语文教师。
在讲台上站立的日子,看着台下每一个对知识渴求的面孔,总会想起我当年求学的时光。
《三字经》读了一代又一代,精华的文字流淌了一千年,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少年。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不仅指知识能力要强,还有心智思想方面要强。
《三字经》是少年心智成长路上一堂重要的课,上好课是我作为语文教师的使命,而接过上一辈教师的粉笔,弘扬国学的经典与文明,却是我要终身奉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