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感悟人生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沉淀的结晶。
通过品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人生哲理,从而启迪我们的人生。
下面是我对品读国学经典的一些感悟:一、《论语》孔子的《论语》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到对他人的尊重,就必须首先对自己要求严格。
只有先做好自己,才能做到对别人的尊重。
二、《大学》《大学》是中国古代经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就是“格物致知”。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注重实践,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了解真理,而不是凭空猜测或者听信别人的说法。
三、《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著作《孟子》被誉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座高峰”。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
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性善的,不管是生活中的小事还是大事,只要我们本着善良和诚信的态度去做,就一定会取得好的结果。
四、《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哲学的圣典”。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告诉我们,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按照一个规律来进行的,只要我们能够掌握这个规律,就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事情的开始都是美好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美好的结局,我们要珍惜每一个开始,然后用自己的能力去努力,让每一个事情都有好的结局。
六、《周易》《周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一部典籍,也是中国易学的源头。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修养,才能不断前进、不断超越。
以上六部经典都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通过品读这些经典,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能够在生活中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人生哲理,为我们的生活和事业提供启迪和帮助。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通过品读国学经典,我们能够深入探寻人生的真谛,领悟到一些宝贵的人生哲理。
品读国学经典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在《大学》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样的论述。
这是告诉我们,人应当与天地万物相融合,心灵应当与宇宙相一致,才能得到真正的人生幸福。
通过理解和领悟这一观念,我们能够体会到与自然相统一的人生境界,进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
品读国学经典让我们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这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
在《论语》中,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等经典语句。
这些语句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修身齐家,才能够治国平天下。
通过品读国学经典,我们能够明白“修身”对个人的重要性,进而将其延伸到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层面,从而更好地建设美好的大同社会。
品读国学经典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仁义礼智信”的人生底线。
儒家思想中,崇尚仁义礼智信,这被视为人类行为的底线准则。
通过品读经典,我们能够更加明白这个道理。
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够做到心存仁爱,言行合一。
只有在追求仁义礼智信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真正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品读国学经典能够提供给我们丰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
在《论语》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等格言。
这些格言教导我们要善待他人、关心他人,并要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通过真正地融入到国学经典的世界中,我们会变得更加谦虚、有礼、善良,更加懂得如何去引导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品读国学经典是人生的一种修行方式。
通过深入地品读国学经典,我们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智慧,感悟到人生的伟大价值和意义。
它还能够为我们指明人生的道路和方向,使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更加坚定和自信。
我们应该抓住机会,深入地品读国学经典,用心去体味其中的人生哲理,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1. 引言1.1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在当今社会中尤显重要。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对于人们的成长和修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深入品读国学经典,人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道理和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指引自己走向成功和幸福的道路。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琐事和功利所困扰,迷失了自己的内心和方向。
而国学经典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生命哲理,可以帮助人们超脱物质的束缚,找到心灵的平静和归宿。
品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让人学到做人处世的智慧和技巧,还可以激发人们内心深藏的力量和潜能,让人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更加坚强和勇敢。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修养素质,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应对生活的种种变幻。
国学经典是我们历史的瑰宝,是我们心灵的滋养,唯有通过品读和理解,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将成为我们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走得更加扎实、自信和明智。
2. 正文2.1 经典之美在于其传承的智慧和哲理经典之美在于其传承的智慧和哲理,是我们国学经典的核心魅力所在。
这些经典作品源远流长,承载着千百年来先贤们的智慧和思想,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每一部经典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通过品读这些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到先贤们对生活、人生的深刻思考和体悟。
经典之美在于其传承的智慧和哲理,让人倍感敬畏和钦佩。
在经典中,我们可以找到对人生、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引导,这些智慧和哲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领悟。
通过品读经典,我们可以汲取先贤们的智慧和力量,指引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不忘初心,不负使命。
经典之美在于其传承的智慧和哲理,是我们国学经典的魂魄所在。
通过深入研读和品味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指引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前行。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人生道理。
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内涵深邃,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品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增长见识,更能够启迪心灵,指点迷津,引领我们走向更高更深的人生境界。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后人编纂而成,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和学说。
《论语》中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观和处世哲理,其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等名言,都对我们的处世之道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孔子提倡以仁爱之心待人,强调学习和修养,他的言行举止都体现了中庸之道的精髓。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可以从《论语》中找到许多有益的启示,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尽心尽力,以诚信为本;在待人接物时,要用礼貌和尊重来对待每一个人;在教育孩子时,父母需要以身作则,以孔子的言行来影响孩子。
《论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无穷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理。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子思整理而成的一部文集,全书围绕“中”和“正”这两个核心概念展开。
《中庸》中有许多深刻的哲理,比如“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等,都是对如何做人做事的指导原则。
《中庸》强调的是中正之道,主张人生要守中保正,追求心灵与行为的和谐统一。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处事原则也可以借鉴《中庸》的理念,做人要坚持正义和诚信,做事要持之以恒,追求卓越。
只有在平衡中寻求心灵与行为的和谐,才能过上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中庸》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为我们提供了做人做事的指导原则。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是老子创立的道家哲学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宝库中的精华之作。
《道德经》以“道”为核心概念,主张“无为而治”,提倡顺应自然、追求身心灵的和谐。
《道德经》中有许多对人生的启示,比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告诉人们要虚怀若谷,不要自我膨胀,要谦逊待人;“为无为”,提倡人们在处理事物时应顺应自然,不要刻意去争取,要以柔克刚,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传承国学经典感悟人生

传承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传承国学经典感悟人生,欢迎阅读。
传承国学经典感悟人生1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凝聚着中国数百千年人的智慧。
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
华夏儿女在“名句”中成才。
在看完《国学小名士》之后我更进一步地认识了国学,国学是对人类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
比赛第一环节是“我爱记诗词”古典诗词、名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恍然之中,我也成了一名优雅的古代儒生。
微风拂过我头上淡蓝色的逍遥巾。
我坐在一辆古代的马车上“吱呀吱呀”而去,驿道两边是一片火红的枫叶,把我的双眼映照的微红,叫我怎么不停下来望几眼?“小林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夜晚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道上越走越远,而红楼上酒兴正浓,萧是那精精致致的玉箫,灯是那华华贵贵的银灯。
音乐在身边流淌,心爱的人跳着心爱的舞蹈,叫我怎么不想再做一日多情公子?婉约派的词,犹如淅淅沥沥的杏花春雨,美得令人屏声静气。
它的音韵之美,天字之丽,在悠长的时空里摇曳,芬芳妩媚,萦绕在我的心间,回想在天际……而在中国民族的历史上,千年的腥风血雨,曾近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已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家独立。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还需要我们艰苦奋斗,我们要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指引我们前进,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此骄傲,发扬国学文化。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国学小名士让我们一起在对经典的践行中,不断前进: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多读书。
读国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土欲宣启义,必先读其书。
让国学带领我们每一个人在今后的日子里,向梦想前进,超中国梦前进。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感悟7篇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感悟7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篇1)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
在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人们已经淡忘了中国五千年总结下来的文化,个人的金钱欲望和享受的生活状态占据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传统的优良的东西,越发珍贵起来。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
然而,众多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德行教育。
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因此出现了德行危机。
人们大声疾呼,要恢复中国人固有的传统美德,诸如公正、诚实、良知等等。
社会上的许多现象让人感到震惊,例如12岁的孩子贩毒、14岁的女孩子生孩子、16岁的中学生残忍的杀死母亲,…;虽然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感受阳光雨露,可是,他们纯洁的心灵被污染了,从小就丧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走上了邪路。
人的成长,主要决定于他所接受的基础教育影响,我们把家庭教育称之为扎根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正是因为它对人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的,直接决定孩子基本道德品质形成,价值观的取向方向。
简单的说做人的最基本原则、道德习惯大多都是由家庭来完成的。
中国传统教育把家庭教育看成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开始,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
这一传统为孔孟承传下来,成为维系中国传统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人从一出生开始,首先面对的就是家庭,在家庭之中孩子从父母特别是母亲身上,学习如何处理好这些基本的伦理关系,所以古语讲:“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
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接受了母亲言传身教的正确影响,知道如何去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与人和睦相处、形成了谦恭有礼、严谨诚信的待人接物态度,培养起了忠孝悌信、礼义廉耻的品格,走入学校、进入社会才知道如何让与朋友、同事、乃至于陌路人的和谐交往相处。
可现在许多人可能智育上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德育却捉襟见肘。
国学精彩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国学”这一概念,它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家等众多思想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国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深入学习和研究国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心得。
一、国学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学思想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和社会安宁的重要性。
在学习国学过程中,我明白了以下几点:1. 修身:个人修养是国学思想的基础。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个人品德高尚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仁爱宽厚、谦逊礼让等。
2. 齐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道家认为,家庭和谐需要遵循自然规律,追求阴阳平衡。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力求实现家庭和睦。
3. 治国:国家治理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
儒家认为,治国需要贤能的君主和忠诚的臣子。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关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平天下:社会和谐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佛家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善恶有报。
我们要秉持慈悲为怀,关爱他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国学智慧: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国学智慧博大精深,其中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是两大重要思想。
1.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由阴阳两种对立的元素构成,五行(金、木、水、火、土)则代表了五种不同的属性。
在学习阴阳五行时,我明白了以下几点:(1)平衡和谐:阴阳五行强调事物之间的平衡和谐,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所致。
(2)变化规律:阴阳五行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指导。
(3)实用价值:阴阳五行在农业、医学、风水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哲理中国国学经典是一座流传千年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理。
在品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悟到了一些人生哲理,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个人的感悟。
我感悟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论语》中有云:“修己以敬,其在人者敬之;修己以安,其在人者安之。
”这告诉我们要从自己做起,要修身养性,做一个有修养、有涵养的人。
只有自己修身齐家,才能影响身边的人,带动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我们还要懂得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与家人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修身齐家,那么整个社会就能够治理平稳,和谐安定。
我感悟到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大学》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告诉我们要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只有真正去做,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我们还要注重实践中的反思与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行动方式,使知识与行动真正融会贯通,相互促进。
只有知行合一,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还感悟到了“天人合一”的哲理。
《周易》中有云:“天人合一之道,因循自然之道。
”这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天地万物都有其规律和秩序,我们要尊重和顺应自然,与自然共生共存。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够获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实现真正的人生自由和幸福。
我感悟到了“道法自然”的智慧。
《道德经》中有云:“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这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宁静,顺其自然,不要过分追求名利和外在的物质享受。
只有内心宁静,才能够更好地领悟道的真谛,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要守正修身,保持人格的独立和高尚,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通过品读国学经典,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些人生哲理的内涵和价值,它们不仅指导了我们的生活和行为,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修身齐家,知行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守正修身,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学经典中的智慧和哲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国学经典感悟人生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传承国学经典感悟人生,欢迎阅读。
传承国学经典感悟人生1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凝聚着中国数百千年人的智慧。
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
华夏儿女在“名句”中成才。
在看完《国学小名士》之后我更进一步地认识了国学,国学是对人类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
比赛第一环节是“我爱记诗词”古典诗词、名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恍然之中,我也成了一名优雅的古代儒生。
微风拂过我头上淡蓝色的逍遥巾。
我坐在一辆古代的马车上“吱呀吱呀”而去,驿道两边是一片火红的枫叶,把我的双眼映照的微红,叫我怎么不停下来望几眼?“小林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夜晚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道上越走越远,而红楼上酒兴正浓,萧是那精精致致的玉箫,灯是那华华贵贵的银灯。
音乐在身边流淌,心爱的人跳着心爱的舞蹈,叫我怎么不想再做一日多情公子?婉约派的词,犹如淅淅沥沥的杏花春雨,美得令人屏声静气。
它的音韵之美,天
字之丽,在悠长的时空里摇曳,芬芳妩媚,萦绕在我的心间,回想在天际……
而在中国民族的历史上,千年的腥风血雨,曾近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已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家独立。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还需要我们艰苦奋斗,我们要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指引我们前进,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此骄傲,发扬国学文化。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国学小名士让我们一起在对经典的践行中,不断前进: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多读书。
读国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土欲宣启义,必先读其书。
让国学带领我们每一个人在今后的日子里,向梦想前进,超中国梦前进。
国学,必世代相传。
传承国学经典感悟人生2 “长袭宿收,风神凝远,制行峻洁,望而知其为贵介公子”。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的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质。
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智慧的精髓,构成
了我们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
“国学”一词,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国故论衡》及《国学概论》的演讲,它以先秦经典和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内容,形成了恢宏的“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其内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国学智慧涵盖了“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偈语、禅机、二十四史、唐诗、宋词和四大古典名著,它是万亿卷帙的古代文献,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命和世界的理解。
国学体系以“儒”、“释”、“道”三家学问为主干,又分为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和礼仪等支脉,为青少年汲取知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影响颇深。
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的复兴也起着重大的作用。
作为炎黄子孙。
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让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时常充盈在心田,通过学习国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形成积极向上世界观。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根据国学所倡导的精神指引,“正心”、“修身”、“齐家”,成为一个品
质高尚、行为规矩的人,对国家和社会都能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推广国学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国学的精髓是“天人合一”,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这又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传承国学经典感悟人生3 国学博大精深,自问知之甚少,原本以为“国学”只是年老学者们钻在故纸堆里埋首做的文章。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才明白国学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我们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
我们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
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通过这次在线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要做到慎言、慎行,就要常常自省,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
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诱-惑颇多,如何克制贪欲,就要靠平常多学、多思,以史为鉴,以人为镜,虽不一定能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最高境界,但也一定能做到“穷
则独善其身,富则接济天下”。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不是玩笑话,是一个我们忽视了很久的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身为中国人最幸运的不过拥有祖辈圣贤们留给我们的金玉良言。
这些经过千百年的印证的人生的体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学习知识的方法甚至是细致入微的生活感悟,我们的祖先从不吝于赐教,早就倾囊相授了。
现代人学国学最重要的是明白为什么而学?有人学《周易》是为了看风水,学道家是为了练气功,中国自古以来兴盛的是术,寂寞的是道。
四书五经在古代是历朝君王假以利用统治臣民的工具,有许多观点论述不附合现代社会的需要,甚至是糟粕。
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多思考,以社会发展进步的眼光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例如: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统治者借此标榜自己是道德教化的化身,神化个人威信,以愚弄百姓,达到“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统治效果。
现今社会虽也应“以德为政”,但我认为这“德”应是“良法”,“法制”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才是真正的“北辰”,才能“众民拥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
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纵观世界文明史,我们同样也可有所领悟。
例如,数千年前古希腊文明已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相融合,形成了人类千古永恒的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