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小说创作

合集下载

老舍及其作品简介

老舍及其作品简介

老舍及其作品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1899年2月3日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他的父亲是清末皇城的护军,在抗击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中阵亡。

老舍先生七岁念私塾,以后在西直门私立第二小学堂、南草厂第十三小学、北京市第三中学读书。

1918年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校长、北京市北郊劝学员、天津南开中学教员。

1924年夏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

业余刻苦自学,并开始写小说。

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

1929年夏离英,途经巴黎等地,在新加坡滞留半年,在华侨中学任教,创作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0年春回到北京。

1930年夏在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任教授,利用寒暑假期写作,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短篇小说集《赶集》,杂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

1931年与胡絜青女士结婚。

1934年夏至1936年夏在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并继续写作。

著有短篇小说集《樱海集》、《蛤藻集》与个人创作经验集《老牛破车》。

1936年辞去教职,专门从事写作,创作了《骆驼祥子》、《文博士》等。

“七七”事变爆发,11月济南失陷前夕,只身离济赴武汉。

1938年8月武汉失陷前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迁往重庆。

自1938年3月至1945年抗战胜利,一直是该协会的主要领导人。

这期间他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对爱国抗日做出了贡献。

他自己也以团结抗日为题材,积极进行文学创作,写出了《残雾》、《国家至上》(与宋之的合著)、《张自忠》、《面子问题》等九部话剧,《火葬》、《四世同堂》(第一、二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以及鼓词、京剧等。

1946年3月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老舍先生赴美讲学。

一年期满后,留在美国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写完《四世同堂》第三部及长篇小说《鼓书艺人》。

1949年10月正在美国养病的老舍先生接到周恩来总理请他回国的信后,立即回国,于当年12月回到北京。

简述老舍创作的主要成就

简述老舍创作的主要成就

简述老舍创作的主要成就老舍,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创作涉及小说、戏剧、散文等多个领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本文将从老舍创作的主要成就入手,对其作品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

一、小说方面1.《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老舍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贫苦工人骆驼祥子为主人公,描写了他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存的艰辛历程。

通过对祥子命运的揭示,老舍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并传递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

2.《茶馆》《茶馆》是老舍另一部重要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以一个北京茶馆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内外各种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上各种阶层、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状况。

这部小说在揭示当时社会现实的同时,也表现了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二、戏剧方面1.《骆驼祥子》除了小说,《骆驼祥子》还被改编成了著名的话剧。

这部话剧于1958年在北京首演,一经上演便引起轰动。

它不仅保留了原著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更通过舞台表演将这些元素生动地呈现出来。

这部话剧不仅是老舍戏剧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2.《雷雨》《雷雨》是老舍另一部著名的话剧作品。

它以一个普通家庭为背景,通过对家庭成员之间复杂关系和各自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上各种矛盾冲突和人性弱点。

这部话剧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并被誉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三、散文方面1.《丰乳肥臀》《丰乳肥臀》是老舍的一部重要散文集。

这部作品以老舍的家庭为背景,通过对家族历史和亲人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上各种矛盾和变化。

这部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具有创新性,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2.《茶馆杂记》《茶馆杂记》是老舍另一部著名的散文集。

这部作品以老舍在北京茶馆中观察到的各种人物和事件为素材,通过对这些素材的整理和加工,呈现了当时北京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老舍(1899年-1966年)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其众多的作品中,尤以他的戏剧作品最为著名,被广泛演绎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老舍的一些主要作品,包括《骆驼祥子》、《茶馆》、《雷雨》和《四世同堂》等。

《骆驼祥子》是老舍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1920年代北平的社会背景为背景,通过讲述农民工骆驼祥子的命运,展现了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丑恶。

祥子是一个力求通过摆脱贫困的个人努力来改变命运的年轻人,但在现实中,他不断遭受着挫折和打击。

这部小说生动地刻画了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对社会现实进行了犀利的批判。

《茶馆》是老舍创作的一部话剧,被誉为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晚清末年至民国初年的北京一家茶馆为背景,通过展示茶馆主人贾三灌醉后的幻觉,渲染了那个时代社会骚乱的氛围和人民的命运。

剧中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生动的角色形象,带给观众一种深刻的戏剧体验。

《茶馆》通过对各个社会群体和人物的描绘,犀利地批判了封建官僚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

《雷雨》是老舍创作的一部话剧,该剧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剧中的故事设定在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的年代,通过展现一个小城市上流社会家庭的风云变幻,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道德底线的崩溃。

剧中的角色形象鲜明而富于冲突,剧情跌宕起伏充满张力,其中雷峰、刀妹、教授等人物形象更是成为了中国话剧艺术中的经典形象。

《雷雨》不仅在情节上引人入胜,同时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腐败、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入而尖锐的批判。

《四世同堂》是老舍创作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的北京胡同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传统四合院里三代人的生活故事,展现了中国封建家庭的团体生活和个人命运的纠葛。

小说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和人物塑造,勾勒出了一个家族内部关系的错综复杂、喜怒哀乐的生活画面。

《四世同堂》以其真实的情节和对传统家庭关系的深入思考,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老舍的生平与创作

老舍的生平与创作
老舍的生平及创作简介
《老张的哲学》 (1928)
❖ 《老张的哲学》展示了北京 市民社会多方面的生活。作 品以老张为主人公,通过这 样一个卑劣的小人,居然从 “京师德胜汛公私立官商小 学堂”的教员兼小杂货铺老 板,一跃为南方某省的教育 厅长的荒诞故事,展示了当 时中国的政治腐败。
《老张的哲学》节选
❖ 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 文坛的注目。
老舍的生平及创作简介
❖ 1929年,老舍告别欧洲而东归。 途中在新加坡逗留近 5个月,边 工作,边动笔写第四部长篇小说 《小坡的生日》。
❖ 1930年初,老舍回到祖国,历 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在 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中 短篇小说。
❖ 吴太极:家里有个母老虎,一心想纳妾。 ❖ 邱先生:被家中大学毕业的老婆管着,很不自由。
《牛天赐传》
❖ 《牛天赐传》是继《离婚》 之后发表的一部长篇,讲述了 一个路边弃婴,被一个“老绝 户”家庭收养长大,一步步地 得到家庭、社会文化熏陶,终 于模塑出典型“国人”性格的 过程。作品在审视市民社会陈 旧文化心态的主题方面,在以 幽默格调写灰色人生故事方面, 都可看作是《离婚》的姊妹篇。
横草不动,竖草不拿的,一天
吃了睡,睡了吃;多迈一步,
都似乎与理不合。他的身量比
他的儿子还矮着一点,脸上可
比马威富泰多了。重重的眉毛,
圆圆的脸,上嘴唇上留着小月
牙儿似的黑胡子,在最近的一
二年来才有几根惨白的。眼睛
和马威的一样,又大,又亮,
又好看;永远戴着玳瑁边的大
眼镜。他既不近视,又不远视,
戴着大眼镜只是为叫人看着年
❖ 1、关注古国“老”民族的精神蜕变,是这些中短 篇小说的首要主题。
❖ 30年代前中期,是中国社会世道丧失运作章法的阶 段。老舍对世风的恶化倍感痛心,以多重视角,古 国“老”民族的精神蜕变 。

老舍简介与主要作品。概述

老舍简介与主要作品。概述

9
老舍在文史上的重要贡献ຫໍສະໝຸດ (1)首先,老舍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与他的独特人生 经历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他自身就是底层市民,与底 层市民的关系是天然的。因此他在创作中描写的是他 所熟悉的生活,投入了自身的生活感受。
(2) 其次,老舍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并不是单纯 描写底层社会,而是始终有一种深切的眼光,有一种 忧虑,有一种思考,展示了对民族命运的关注。(3) 第三,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贡献了一个底层市民人物 形象的系列。
6
(3)40年代以后,有长篇《火葬》、 《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 《饥荒》三部组成)、《鼓书艺人》等 问世,这些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 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显示出进一步的成熟 与突破,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深入发 展。
7
老舍创作的艺术特色与审美追求
(1)老舍出身平民,了解平民,始终为反映社会底层平 民的命运而创作,从《老张的哲学》到《骆驼祥子》 再到《四世同堂》,平民世界是老舍创作的主要内容 和基本画面。 (2) 老舍特别热爱北京,大多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作 品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以地道的北京方言土语 为语言表现形式,使他的创作显示出特有的民族特色, 因而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是老舍在文史上的重要 贡献,其重要价值体现在:
10
关于老舍的评价
老舍是一位注重实际生活体验的作家,他生在北 京,长在北京,对北京市民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因而他的创作,带有鲜明的北京地方色彩,即浓郁的 “京味儿”。老舍的市民小说,以写北京市民生活为 基点。他的创作,以北京为中心,他的作品,写的是 北京人,记的是北京事,给的是北京景,说的是北京 话,从题材内容到语言形式,里里外外都透出“京味 儿”,地域色彩极为浓郁,京都文化蕴涵极深,这正 是老舍的创作个性所在。由于老舍本身即北京市民一 分子,由于他对北京市民生活深切的体验和文化心理 乃至哲学层面的理解,因而老舍的“京味儿”便具有 了市井味、现代性和写实化等诸多独特风韵,使之独 步文坛,独领风骚。

老舍作品简介

老舍作品简介

老舍作品简介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

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

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

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

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

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

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

老舍简介(主要作品)

老舍简介(主要作品)

老舍简介(主要作品)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

1966年8月24日,老舍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

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

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
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
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
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
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
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
1。

简述老舍小说的创作特点

简述老舍小说的创作特点

简述老舍小说的创作特点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

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而这一切又都是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达到的。

老舍小说的创作特点主要有:(1)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2)老舍的作品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

但除了特定时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创作中,反帝的主题和内容不多。

老舍的作品对此则常有明显表现。

他的第一篇习作《小铃儿》,通过小学生带有稚气的行动,表达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

在这以后,老舍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

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

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

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3)老舍从现代口语中创造了便于反映现代生活、表达现代人心理活动的现代白话他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中汲取和提炼文学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时候忽然想起二强子,和二强子的遭 遇,他仿佛不是拉着辆车,而是拉着口棺 材似的。在这辆车上,他时时看见一些鬼 影,仿佛是。‛ 3、《月牙儿》 ‚妈妈就在暗中像个活鬼似的走了,连个 影子也没有了。‛ ‚我的心就好像在月光下的蝙蝠,虽然是 在光的下面,可是自己是黑的;黑的东西, 既是会飞,也还是黑的,我没有希望。‛ ‚狱里是个好地方,它使人坚信人类的没 有起色;在我作梦的时候都见不到这样丑 恶的玩艺。‛

‚天可真冷!‛她说。. ‚够瞧的!滴水成冰!年底下,正冷的时候!‛ 他加了些注解。 ‚口蘑怎那么贵呀!‛李太太叹息。 ‚要不怎么说‘口’蘑呢,贵,不贱,真不 贱!‛丁二爷也叹息着。


……孩子们可真不淘气,多么乖呀!大的几岁 了?别叫他们自己出去,街上车马是多的;汽车 可霸道,撞葬哪,连我都眼晕,不用说孩子们 !还没生火哪?多给他们穿上点,刚入冬,天气 贼滑的呢,忽冷忽热,多穿点保险!有厚棉袄 啊?有做不过来的活计,拿来我给他们做!戴上 镜子,粗枝大叶的,我还能
老舍的小说创作
一、老舍创作概况 二、对北平市民社会的表现与批判 1、《离婚》:张大哥VS老李:实利VS诗意 ‚张大哥对于儿子的希望不大——北平人对儿 子的希望都不大——只盼他们成为下得去的, 有模有样的,有一官半职的,有家有室的,一 个中等人。科长就稍嫌过了点劲,中学的教职 员又嫌低一点;局子里的科员,税关上的办事员, 县衙门的收发主任——最远的是通县——恰好 不高不低的正合适。大学——不管什么样的大 学——毕业,而后闹个科员,名利兼收,理想 的儿子。作事不要太认真,交际可得广一些。 家中有个贤内助——最好是老派家庭的,认识 些个字,胖胖的,会生白胖小子。‛

老李:‚社会上最无聊最腐臭的东西, 你也得香花似的抱着,为那饭碗;更不 必说打碎这个臭雾满天的社会。既不敢 浪漫,又不屑作些无聊的事。既要敷衍, 又觉得不满意。‛ ‚‘诗意’?世界上并没有这个东 西,……生命只是妥协,敷衍,和理想 完全相反的鬼混。‛

2、《骆驼祥子》 三起三落 ‚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 ‚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 恨世上的一切了。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 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他喊 了出来。‛ ‚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

缝几针呢,反正孩子们也穿不出好来。 明天见。上茅房留点神,砖头瓦块的别 绊倒;拿个亮儿。明天见。‛ 《离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家那三天两头大家闹饥荒的不也活得 怪有趣吗?老实规矩就一定有好处吗?这 么一想,他心中给自己另画出一条路来, 在这条路上的祥子,与以前他所希望的完 全不同了。这是个见人就交朋友,而处处 占便宜,喝别人的茶,吸别人的烟,借了 钱不还,见汽车不躲,是个地方就撒尿, 成天际和巡警们耍骨头,拉到‘区’里去 住两三天不算什么。是的,这样的车夫也 活着,也快乐,至少是比祥子快乐。好吧, 老实,规矩,要强,既然都没用,变成这 样的无赖也不错。不但是不错,祥子想, 而且是有些英雄好汉的气概,天不怕,地 不怕,绝对不低着头吃哑巴亏。对了!应 当这么办!坏嘎嘎是好人削成的。‛



小说叙述特征:最少程度的干预人物命运,以 此呈现社会的真实,体现作家的人道主义情怀。 三、老舍小说的艺术风格 1、幽默(语言、人物刻画以及情节设置等方 面) ‚天真漂亮,空洞,看不起穷人,倾向共产, 钱老是不够花,没钱的时候也偶尔上半点钟课。 漂亮:高鼻子,大眼睛,腮向下溜着点,板着 脸笑,所以似笑非笑,到没要笑而笑的时候, 专为展列口中的白牙。……高身量,细腰,长 腿,穿西服。爱‘看’跳舞,皱着眉照镜子, 整天吃蜜柑。拿着冰鞋上东安市场,穿上运动 衣睡觉。每天看三份小报,不知道国事,专记 影戏院的广告。非常的和蔼,对于女的;也好 生个闷气,对于父亲。‛《离婚》

‚最痛心的是:马威八岁的时候,马夫 人,不知道是吃多了,还是着了凉,一 命呜呼的死了。马则仁伤心极了:扔下 八岁的孩子没人管,还算小事。结婚一 场,并没给夫人弄个皇封官诰,这有多 么对不起死去的灵魂!由不得大眼泪珠 儿一串跟着一串的往下流,把小胡子都 哭得象卖蜜麻花的那把小糖刷子。‛ 《二马》
‚三面挂檐,三面栏杆,三面玻璃窗户。 棚里有玻璃隔扇,挂画屏,见木头就包 红布。正门旁门一律挂彩子,厨房搭在 后院。‛ ‚彩屏悬上,画的是‘三国’里的场景, 三战吕布,长板坡,火烧连营等等,大 花脸二花脸都骑马持着刀枪。‛《骆驼 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