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浴

合集下载

中药药浴的诊疗常规和操作流程

中药药浴的诊疗常规和操作流程

中药药浴的诊疗常规和操作流程
中药药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使用中药材煮制药汤,浸泡在温水中,来治疗各种疾病和促进身体健康。

中药药浴的诊疗常规和操作流程如下:
1. 诊断:在进行中药药浴之前,医生会通过检查、问诊和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病情分析,确定适合的中药组合和煮制方式。

2. 中药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医生会选择适合的中药材进行药浴。

中药材可以根据不同的疗效分为补益、秘病、消肿等不同类型。

3. 材料准备:医生根据选好的中药材,准备好需要的材料,包括药材、水、药锅和其他必要的器具。

4. 药材煮制:将中药材放入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煮制要求,火候、时间进行煮制,煎煮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5. 药汤准备:待药材煎煮后,过滤掉渣滓,保留药汤。

6. 药浴操作:将药汤倒入浴盆或浴桶中,加适量的温水或热水调节温度,浸泡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7.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药药浴时,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药材和浸泡时间。

8. 监测效果:在药浴过程中,医生应时刻观察患者的舒适程度和身体反应,及时调整水温和药浴时间。

9. 评估疗效:根据患者的疗效和反馈情况,医生可以评估中药药浴的疗效,并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药浴具有一定风险性,不适合所有人群。

因此,在进行中药药浴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中药浴泡洗注意事项

中药浴泡洗注意事项

中药浴泡洗注意事项中药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有益于调整身体气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等作用。

但在进行中药浴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一、准备工作1、选择合适的材料:中药浴需要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中药材,不同的草药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选择适合自己的药材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2、清洗皮肤:进行中药浴前,一定要先清洗皮肤,以去除身体表面的污垢和汗液等物质。

3、控制水温:中药浴时水温不宜过热,以免烫伤皮肤。

一般来说,水温控制在37-42度之间为宜。

二、中药浴的注意事项1、时间不宜过长:中药浴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为宜,否则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2、不宜在饭后进行:中药浴时,身体会消耗一定的能量,不宜在饭后进行,以免影响消化。

3、避免进食过多的食物:进行中药浴前,不宜进食过多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和吸收。

4、不宜在生理期和怀孕期进行:女性在生理期和怀孕期不宜进行中药浴,因为草药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5、避免与药物冲突:进行中药浴前,需要了解自己是否有药物过敏或敏感等情况,以免与药物冲突。

6、避免过度疲劳:进行中药浴前,需要注意自己是否过度疲劳,以免身体无法承受中药浴带来的副作用。

三、中药浴后的注意事项1、及时饮水:中药浴后,身体会消耗一定的水分,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以免出现脱水等情况。

2、适当休息:中药浴后,需要适当休息,以恢复身体的活力和能量,避免过度消耗。

3、不宜马上洗澡:中药浴后,不宜马上洗澡,以免草药成分残留在身体表面,影响药效。

4、避免进食过多的食物:中药浴后,不宜进食过多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和吸收。

总之,中药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但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在进行中药浴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草药材料,注意水温、时间等方面的控制,以免对身体带来伤害。

除此之外,在中药浴后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中医药浴

中医药浴
浴前4小时内没有进食 一定要准备好牛奶、糖水、或其它流食,以备顾 客感到不适时食用;浸泡药浴前、中、后应适当 补充水份。 • 2.浸泡场地应注意通风良好,但不可受寒。 • 3.起浴后皮肤表面发红,并持续30分钟至1个小 时的发汗均属正常的药效作用,但注意不可蓄意 吹风,以免受寒。 • 4.泡过药浴以后、在皮肤发红、发热状况没有消 退之前,请勿使用任何护肤品和化妆品。
七.注意事项
9. 体虚、受风寒、湿气重的人群在泡浴后 会出现风疹、湿疹、关节疼痛、并伴有瘙 痒等症状,一般在2小时以后逐渐消失,属 于好转反应。 • 10.中度以上高低血压病史、心脏功能不良 者慎用。 • 11.有严重哮喘病者应避免使用,或遵医嘱。 • 12. 孕妇及女士月经期间避免使用。 • 13.具有严重过敏史的客人慎。
2.我院痔漏科配方(坐浴)
• 处方:芒硝30g 硼砂30g • 功效:消肿止痛 • 治疗:外痔、内痔、肛肠科手术前后治疗 • 加水2000毫升 • 坐浴40分钟。 • 每日一次
3.我院妇科炎症配方(坐浴)
• • • • • • • 处方:苦参10g 蛇床子15g 地肤子15g 白鲜皮15g 川椒6g 青盐2撮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治疗:糖尿病外阴瘙痒,以及滴虫、霉菌 等感染引起的外阴瘙痒 将药装入布袋放入水中,煮沸20分钟。温液坐浴,每日 2~3次,每次15~20分钟。
• 药浴作用机理概言之,系药物作用于全 身肌表、局部、患处,并经吸收,循行经 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因而产生 效应。药浴洗浴,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 化淤、驱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通行气血、濡养全 身等养生功效。
中药药浴的现代作用机理

现代研究表明 , 药浴液中的药物离子通过皮 肤、粘膜的吸收、扩散、辐射等途径进入体内 , 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 , 增加了病灶局部有效药物 的浓度 , 直接针对病因、病位发挥治疗作用。同 时湿热刺激引起局部的血管扩张 , 促进局部和周 身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 使新陈代谢旺盛 , 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 机能得以改善 ,药浴后 还能提高血液中某些 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增强肌肤的弹性和活 力。

药浴的操作流程

药浴的操作流程

药浴的操作流程
药浴是利用中药煎汤在皮肤和患处进行浸浴的治疗方法,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和黏膜作用于机体,以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

泡药浴的正确方法需要关注多项内容,包括用物准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一、用物准备
需要准备一些物品,包括中草药、温热水、消毒物品等,必要时备屏风。

二、操作方法
1、依据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体质,以及药浴部位皮肤情况、心理情况进行评估;
2、取适量水,浸泡中药20分钟,熬煮30分钟,可滤掉药渣,制成原液煎剂;
3、选择不同的药浴方法(全身浴、坐浴、足浴),将原液加入沐浴用的热水中;
4、根据耐受程度,调试合适水温,一般以37-42℃为宜;
5、药浴过程中,随时调节药温或停止洗浴;
6、药浴完毕后,用温水冲去药液,擦干,穿衣,卧床休息;
7、一般30分钟为宜,具体需要询问医生。

三、注意事项
1、尽量在浴室内进行,室温、水温均应适宜,防止烫伤或受凉;
2、饥饿、过度疲劳、饱食之后不宜入浴,药浴前、中、后注意补充水分,体弱、年老、儿童沐浴时需有人护理。

在泡药浴后,需要仔细观察身体变化,如果出现异常,需要立即就诊。

中药药浴资料

中药药浴资料

中药药浴
中药药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温水浴中加入中药材的制剂,以水煎
或蒸馏提取中药有效成分,使其溶解在水中,达到疗效的目的。

中药药浴在中国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医书中就有详细记载,被认为是一种治病强身,预防疾病的良好方法。

中药药浴的原理是通过人体皮肤吸收药物,达到通经络、调气血、健体养形的
目的。

在中药药浴中使用的药材有很多种,根据病情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配方。

常见的中药药浴材料包括桂枝、当归、川芎、川芎等,这些药材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湿气、祛风寒等作用。

中药药浴的使用方法也较为简单,通常是在专门设计的药浴桶中加热温水,然
后加入提前配好的中药药材制剂,让药材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待水温适宜后,患者可以坐在药浴桶中泡浴,或者将患部浸泡在药水中,进行药浴理疗。

中药药浴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适用于风湿关节炎、疲劳乏力、神经系统疾
病等各种疾病的辅助治疗。

通过中药药浴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舒筋活络、调整气血、强身健体的效果,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亚健康状态的改善有一定的帮助。

在使用中药药浴时,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材和配方,避
免因个体差异导致不良反应。

同时,药浴水温应适宜,不要过烫,避免烫伤皮肤。

此外,在药浴后应该保持温水,不要受凉,以免影响疗效。

总之,中药药浴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保健作用。

在科学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药浴可以帮助人们改善健康状况,促进身体恢复。

在现代社会中,中药药浴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应用,成为一种健康生活的方式之一。

中药浴疗法操作方法

中药浴疗法操作方法

中药浴疗法操作方法
中药浴疗法是指用药物浸泡于浴缸中,通过皮肤渗透将药物吸收入体内,达到治疗或保健的方法。

以下是中药浴疗法的操作方法:
1.准备药材:选择与需要治疗的疾病相对应的药材,一般需要20-30克。

2.装药袋:将药材装进纱布袋中,并用绳子扎紧。

3.烧开水:将一定的水量烧开,加入需要浸泡的药材袋。

4.泡药时间:待药材浸泡10-20分钟后,关掉火源,等药汁略微温热后,开始入浴。

5.入浴:泡浴时水温适宜,水深达到腰部即可,浸泡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

6.浴后保温:浸泡结束后,取出药材袋,水温不可过快下降,及时用毛巾包裹身体,保温15-20分钟。

7.清洗:浸泡后再用温水沐浴,以去除残留的药粉或药性。

注意事项:
1.浸泡的水温及时间应适宜。

2.不宜空腹浸泡。

3.感冒、发烧、高血压、贫血、急性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应避免中药浴。

4.孕妇、小儿、老人等需要谨慎使用。

中药药浴操作规程培训

中药药浴操作规程培训

中药药浴操作规程培训中药药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中药材浸泡在热水中,并将浸泡后的药水用于洗浴或泡脚,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理身体的作用。

中药药浴操作规程是进行中药药浴的必备知识,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药药浴操作规程的培训内容。

一、中药药浴的基本原理1. 中药药浴的作用机理:中药药浴通过浸泡中药材并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通过水渗透至皮肤表面,进而通过汗液和排泄物排出体外,以达到调理身体、改善健康的目的。

2. 中药药浴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在进行中药药浴时,应先了解适应症和禁忌症,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伤。

二、中药药浴的准备工作1. 中药材的准备:按照中药药方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并按比例进行配方。

2. 水的准备:准备充足的热水,并控制好水温,一般在38℃-42℃之间,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3. 环境的准备:确保中药药浴的环境卫生、安全,选择合适的场所进行药浴。

三、中药药浴的操作流程1. 清洗:先用清水将身体洗净,确保身体干净。

2. 浴前水浸:将中药材按方剂要求放入浴缸中,加入适量的热水,让中药材浸泡一段时间,使其中的药效慢慢释放。

3. 浸泡:当中药材充分浸泡后,开始浸泡,将身体放入药水中,尽量让中药水覆盖全身。

4. 轻轻按摩:在浸泡的过程中,用手轻轻按摩身体各个部位,帮助中药水更好地渗透皮肤。

5. 调节水温:根据个人体验和舒适感,可以适当调节水温,但不宜过热。

6. 浸泡时间:根据个人体质和需要,控制好浸泡的时间,一般建议20-30分钟。

7. 浸泡后处理:浸泡结束后,将中药水排出,用清水冲洗身体,将残留的中药成分清洗干净。

四、中药药浴的注意事项1. 中药药浴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情况来选择药方和用药量,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

2. 对于孕妇、老年人和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应慎重选择中药药浴。

3. 药浴过程中,要注意水温的控制,避免烫伤或受凉。

4. 在进行中药药浴前,应充分了解中药材的功效和禁忌症,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中药药浴的诊疗常规和操作流程

中药药浴的诊疗常规和操作流程

中药药浴的诊疗常规和操作流程中药药浴的诊疗常规和操作流程导语:中药药浴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广泛应用于身体调理、疾病康复和健康保养。

它通过将中药煮制成药汤,浸泡在温水中,使药性渗透入皮肤,起到温经通络、祛湿化瘀、活血化痰等作用。

本文将从诊疗常规和操作流程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中药药浴的应用。

一、诊疗常规1. 确定适用人群:中药药浴适用于各类亚健康人群,如经常疲劳、失眠、肩颈慢性疼痛、关节炎等。

也适用于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如慢性鼻炎、皮肤瘙痒等。

使用中药药浴前,最好咨询中医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宜进行中药药浴疗法。

2. 中药材选择:中药药浴所使用的中药材应根据不同的病症和调理目标来选择。

治疗肩颈慢性疼痛可选用蓉草、川芎、红花等;改善失眠可使用菊花、柠檬草、白芍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药浴不同于内服中药,应选择具有一定温和性质和效果的中药材,以免对皮肤造成过多刺激。

3. 温水温度调节:中药药浴的温水温度要适宜,一般在38℃左右为宜。

温度过高可能烫伤皮肤,温度过低则影响中药药性的发挥。

最好在使用中药药浴前测试温度。

4. 泡浴时间控制:中药药浴的泡浴时间要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初次使用者可从10-15分钟开始,逐渐延长至20-30分钟,根据个人体感和舒适程度来调整。

同时要遵循适度原则,不可过久泡浴,以免损伤皮肤或引起过度疲劳。

二、操作流程1. 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中药材和温水。

根据所选中药材的比例和使用量,将中药材煮沸后,放入浴盆或浸泡袋中。

2. 浸泡过程:将准备好的中药药剂放入温水中,搅拌均匀。

确保水温适宜后,可以开始浸泡。

浸泡过程中,可以使用拇指按摩或轻轻搓揉浸泡的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和药性渗透。

3. 调整水温:在浸泡过程中,中药药浴的水温可能会逐渐降低。

可根据个人感受和需要,适时添加热水或重新调节温度,以保持合适的温度。

4.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药药浴时,需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酒类,以免影响中药药性的发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浴法
药浴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选配一定的中草药煎汤、浸泡、洗浴全身或局部,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美容目的的常用疗法。

药浴后浴液中的药液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使人体局部或全身的血液浓度提高,从而产生治疗作用。

药浴可以使药物透过皮肤、穴位等,而直接进入经络血脉,分布全身,再发挥其药理作用。

基本原理:水在常温下为液体,可与身体各部位密切接触,是传递刺激的最佳介质。

水具有很大的热容量,能够持续地人体释放热量或吸收热量,是空气导热力的33倍,水具有对流,浮力,压力,射流的冲击力等特点,可有效的用于治疗过程中。

药浴疗法的特点:
1、直接吸收,疗效显著
2、提高药效,毒副作用少
3、适用范围广
4、简单易行
适应症:
内科疾病:便秘、不寐、痹症、脱肛等
皮肤科疾病有:银屑病,接触性皮炎、湿疹、粉刺等
骨科疾病:骨折损伤后期,肩关节周围炎等
妇科疾病:阴挺、阴痒、阴蚀等
儿科疾病:厌食、疳症等
眼科疾病:急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等
美容美发:痤疮、雀斑、脂溢性脱发等
作用:
1、刺激作用
2、药效作用:抗感染、去腐生肌、增强循环系统功能,发汗解热
3、美容作用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情况。

4、心理情况。

一、目标
1、缓解各种皮肤病而致的皮肤瘙痒等症状。

2、缓解周身全身酸痛,肢体麻木等症状。

三、禁忌症
1、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2、哮踹病人
3、皮肤有伤口、破溃的病人
4、骨折未愈的病人
5、对药物过敏的病人
四、告知
1、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2、全身药浴的水位应在膈肌以上,避免胸闷心慌。

3、不宜空腹及饱腹状态下全身药浴。

4、药浴后可出现汗出,面赤,心慌等表现。

5、药浴如出现刺激现象,应立即停止。

6、对有明显红肿、热痛、溃烂化脓等炎症表现皆不宜用。

五、物品准备
药液、浴巾、毛巾、拖鞋、衣裤、坐架等。

六、操作程序
1、遵医嘱配置药液于浴盆内。

2、浴室内温度适宜,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协助脱去外衣,将躯体及四肢侵泡于药液中
3、药浴过程中,随时调节药温或停止洗浴。

4、药浴完毕后,用温水冲去药液,擦干,协助患者衣着,卧床休息。

5、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尽量在浴室内进行,药液置于能加温的浴缸内。

2、此法一般适用于能自行活动者,饥饿、体弱、年老、儿童、精神欠佳者慎用。

3、室温、水温均应适宜,防止烫伤或受凉。

4、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呼吸,以防虚脱或休克的发生。

5、患者有不适现象时,停止药浴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6、全身洗浴后腰注意擦干身上的浴液、汗液、穿好衣服稍加休息,然后外出以免感受
风寒,发生感冒等疾病
7、采取辩证施浴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药浴方法或方药。

病情范围小者,
科采取局部洗浴,病变范围大者,可采取全身洗浴可采取上病下取的方法例如高血压头痛、头晕者可药浴双足等。

8、浸泡时间:一般为20分钟,隔日一次。

9、药液的温度以患者能适应为主,大约在35度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