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技术要求摘要(1)

合集下载

电梯维修保养技术要求

电梯维修保养技术要求

电梯维修保养技术要求1.基本要求①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必须灵活可靠,当安全保护装置失效时,电梯应无法投入正常运行。

②电梯所有部件、机房、井道、底坑应清洁,所有部件不应有锈蚀现象。

③润滑部件应保持润滑良好,活动部位应灵活无卡阻,蓄油装置内应有足够的油量,油质应符合标准。

④各部件与部件之间的连接紧固可靠,无松动现象。

⑤各部件与装置的罩盖完整齐全。

⑥各种显示应清晰、正确、完好无损。

2.技术要求①机房。

机房温度应在5~40℃之间;机房照明照度不应小于2001x;机房内应有固定的单相三线电源插座;通往机房的通道应畅通;机房应有适应电梯特点的气体灭火消防设施;制动器开闸搬手涂成红色挂在易接近的墙上;机房门应为向外开的防火门、应有“机房重地,闲人免进”标志;电源开关、控制柜、曳引机编号一致。

②减速箱。

润滑油清洁、无杂质。

定期更换相应品牌的齿轮油,油位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运行时油温不得高于85℃,减速箱应无异常声音和振动、无渗油,蜗杆伸出端渗油应不超过150cm2/h。

③蜗轮、蜗杆。

其轴承应保持合理的轴向游隙,间隙过小会增加电梯运行的阻力,使减速器传动效率降低,推力轴承容易发热损坏或过度磨损。

过度磨损会使电梯在换向时出现明显窜动,应采取措施减小轴承的游隙。

增减轴承端盖及端面的垫片能调整轴向间隙,当无法调整时应更换轴承。

如不及时更换轴承将会影响电动机,使电动机轴承过热和碎裂,也会使联轴器弹圈在孔内窜动而损坏。

蜗轮与蜗杆轴的轴向游隙见表1。

蜗轮与蜗杆轴的轴向游隙表1④齿侧间隙见表2。

标准保证侧隙表表2减速箱使用年久,蜗轮蜗杆的齿因磨损过大,在工作中会出现很大换向冲击,应调整中心距或交换蜗轮蜗杆。

调整中心距有四种方法,即垫片法、偏心套法、偏心轴法和升降箱体端盖法。

⑤制动器。

制动器应灵活可靠,无撞击声。

闸瓦与制动轮工作面贴实并表面光滑,闸瓦磨损过量应及时更换。

抱闸间隙应不大于0.7mm,四角均匀。

制动器线圈温升不超过60℃,绝对温度不超过80℃。

电梯技术条件

电梯技术条件

电梯技术条件一、电梯技术条件的定义电梯技术条件是指根据现有技术要求,针对一定场所和用途设计和制造的电梯应具备的性能、安全、可靠、节能等方面综合性技术指标和标准。

二、电梯技术条件的分类根据用途和场所的不同,电梯技术条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住宅电梯技术条件住宅电梯是指专门为住宅楼设计和制造的电梯,它的汽车尺寸、负载、速度、门的形式和尺寸、安全保护措施等都要经过认真的考虑和计算,以保证人身安全和舒适性。

住宅电梯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够满足公寓或楼房的需求。

住宅电梯的质量和性能对于居民生活和社区管理非常重要。

2.商业电梯技术条件商业电梯是指主要为商业用途设计和制造的电梯,通常应用于购物中心、办公楼、宾馆、医院、地铁站等场所,商业电梯的需求量和要求较高,因此在负荷能力、速度、耐用性、节能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

3.观光电梯技术条件观光电梯是指用于游乐场、景区、高层建筑等场合的电梯,以供游客观光、观景所使用。

观光电梯具有设计精美、装饰性强、车厢宽敞等特点。

4.自动扶梯技术条件自动扶梯是指一种特种交通设施,具有人力推动的传统扶梯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能,自动扶梯的供电和安全措施等要求也与普通电梯不同。

三、电梯技术条件的主要内容1.负载能力电梯的负载能力是指本机设计载荷值,它与承载人员数量、电梯的容纳面积和安全保护措施等方面都有关。

电梯的载荷能力不同,其使用场合和需求目的也不同。

2.速度电梯的速度是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它取决于机器的效率以及电梯的大小和安全保护措施。

商业电梯一般速度要求更高,住宅电梯则要求相对较低。

3.安全保护设施电梯的安全保护设施是电梯技术条件中关键的部分,为了防止电梯事故发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安全保护设施包括过速保护、限速器、紧急制动、安全门、轿厢安全网等。

4.运行品质运行品质是指电梯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体现出稳定可靠的性能和舒适的乘坐感受,其中包括噪音、震动、平稳性、安全性、舒适度等方面的要求。

电梯技术要求和说明

电梯技术要求和说明

电梯技术要求和说明一、电梯技术要求及说明(一)电梯技术要求1、电梯应为知名品牌的使用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的电梯,其中曳引机必须为电梯生产商自主生产的原厂原品牌产品。

曳引主机、门机、控制柜采用原装进口设备,且需提供在其他工程项目中使用同型号上述产品相应的进口证明材料(报关单等)。

2、投标电梯产品要求为电梯生产商设计制造的主要应用于人流量大、运载能力强、运送效率高的商务领域的、企业产品分类目录中定位为高端的电梯型号,主要用于住宅项目的电梯型号或普通商住混合的电梯型号原则上不予采用。

同时,报价供应商需提供符合要求的该型号电梯产品在最近两整年(2015、2016)的项目业绩。

3、投标供应商投标产品采用有(本次投标的产品必须具备)超过其它竞品的技术先进性特点或者取得较突出的环保节能认证情况的,均需结合提供的投标材料,在技术答疑环节时进行叙述。

4、电梯采用不低于VVVF变频变压变速控制系统的控制技术,同步门机结构。

(二)电梯技术说明(以下技术要求允许正偏离不允许负偏离,按电梯井尺寸最大化设计轿厢。

):二、电梯参数序号类 型 井道尺寸m 顶层高度m底坑m 台数载重Kg 服务楼层功 能1 小机房乘客电梯2.18×2.22 5.30 1.57 1 100011层11站无障碍层高:112 小机房乘客电梯2.18×2.22 5.30 1.57 1 100011层11站消防运行层高:111#电梯技术要求名称及数量 1000kg 11层11站11门 乘客电梯(无障碍功能)速度 1.75m/s基站 地上一层驱动方式 32位电脑控制交流变频控制电源 动力电源:三相五线制,交流380伏50赫兹 照明电源:单相交流220伏50赫兹控制方式 与2#电梯并联制作标准 GB7588-2003及第1号修改单 GB/T10058-2009 GB/T10059-2009 GB/T10060-2011轿厢天花 豪华轿顶(方案自选)轿厢前壁 发纹不锈钢,不锈钢厚度≥1.2㎜(304)轿厢侧壁 发纹不锈钢,不锈钢厚度≥1.2㎜(304)且单面轿壁不能超过两张不锈钢板拼接轿厢后壁 发纹不锈钢,不锈钢厚度≥1.2㎜(304)且单面轿壁不能超过两张不锈钢板拼接轿厢门 发纹不锈钢,不锈钢厚度≥1.2㎜(304)轿厢地面 仿真石地板,厚度≥5㎜ (图案自选)开门方式 中分轿厢操纵箱及位置显示器竖向主操纵箱,液晶显示。

电梯技术规范要求

电梯技术规范要求

厅、轿门技术要求1.门扇与门套,门扇下端与地坎之间的间隙:客梯1~6mm ,货梯1~8mm 。

2.开门刀与各层厅门地坎之间的距离:5~10mm 。

3.各层厅门门锁上的滚轮端面与轿厢地坎间的距离:5~10mm。

4.各层厅门地坎的不水平度W 2/1000 。

5.各层厅门地坎应略高出装修后的地面2~5mm 。

6.各层在门地坎至轿门地坎的距离偏差均为0~+3mm 。

7.滚轮架上的偏心轮下导轨下端面的距离不应大于0.5mm 。

8.厅门门套立柱和框架立柱的不垂直度和横梁的不水平度不超过1/1000 。

9.中分式门的门扇在对口处应平整,两扇门的不平度不应大于1mm ,门缝在整个可见高度上均不应大于2mm 。

10.门在开足后,门扇不应凸出轿厢门套,应适当缩入5mm 左右。

11.门在开、关过程中应平稳,不应有跳动、抖动现象。

12.厅门门扇上应装有强迫关门装置。

13.被动门应设有电气联装置。

14.门锁门钩子钩进量大于7mm 。

并开始与电锁联锁触点接触。

15.关门阻止力应不大于150N 。

十一、导轨1 .导轨支架的安装l 连接方式:A :对穿螺栓固定法B :预埋螺栓固定法C :预埋钢板焊接固定法D :膨胀螺栓固定法。

E :直接埋入法l 支架水平度:5mml 支架间距:(1)一定要保证每根导轨有2 只支架。

(2)间距不大于2.5M 。

(3)与连接板不能垂直。

3.导轨安装l 垂直度:轿厢侧小于1.2mm/5M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小于2mm/5Ml 接头缝隙:轿厢导轨不大于0.5mm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不大于1mml 接头台阶:不大于0.05mm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不大于0.15mml 修光长度:250~300mml 与支架的连接:不能用焊接方法。

l 导轨的最底端不能悬空。

l 轨距要求:轿厢0~+2mm ,对重:0~+3mm 整根用照导器修正其导距的间隙和偏斜。

十二、导靴(1)固定式滑动导靴:适用于V < 0.63m/s(2)弹簧式滑动导靴:适用于V < 2m/s。

电梯技术要求

电梯技术要求

第二部分招标货物清单及技术要求一、招标设备共壹个标段:垂直客梯21台(有机房电梯);二、投标要求(一)垂直客梯:设备用途:有机房垂直客梯、有机房垂直消防电梯每台电梯要求载重:800kg。

每台电梯要求预留装修重量:200kg。

梯速:1. 75m/s。

详细参数:注:此设计尺寸仅作为招标参考,具体以土建图纸尺寸为准。

防撞:红外光幕,不小于120束。

供电电源:电源动力380V,50HZ,三相五制。

照明220V,50HZ。

噪音:运行时轿厢内噪音≤55dB(A);开、关门噪音≤65dB(A);机房噪音≤80dB(A)控制:并联控制及集选控制。

操作方式:自动控制并带有司机功能。

电梯基站:位置可调,具有基站延时返回功能。

拖动系统:32位全电脑控制交流变频变压调速(VVVF)。

开门方式:中分式(CO)。

门机系统:永磁同步变频门机门保护方式:光幕开门尺寸:(宽×高):不小于800×2100,投标人提供最大开门尺寸。

轿厢尺寸:高度2500 mm。

厢顶:要配备轴流风机及安全紧急出口,并要预留电梯专用空调的进出风口。

轿厢轿壁,轿门:采用发纹不锈钢。

厚度≥1.2mm踢脚板:采用发纹不锈钢。

地坎:采用硬质铝合金。

导轨:T89/B(13kg/m)轿厢信号装置:采用数字点阵式楼层指示器和动态运行方向指示器,隐蔽型对讲。

层门信号装置:设有采用数字点阵式楼层指示器和动态运行方向指示器。

其面板为发纹不锈钢。

面板:不锈钢轻触按钮。

厅门,轿门:采用发纹不锈钢。

厚度≥1.2mm曵引媒介:钢丝绳驱动,主钢丝绳∮10安全功能要求(必须包含但不限于):自动修正平层运行,马达过热保护,电源相位故障监测,复位运行功能,驱动运行时间监测,轿门自动紧锁,轿门安全保护,轿门位置开关,轿厢急停开关(曳引机、轿顶、底坑),安全钳安全开关,限速器安全开关,限速器检测装置,电梯主开关和主保险,轿厢照明主开关和主保险,厅站防止门开开关,消防迫降功能,电梯消防员操作运行,电梯校正运行,紧急备用轿厢照明(独立照明),紧急备用电池供电(供紧急照明、警铃)。

施工电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

施工电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

施工电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1、一般规定(1)施工电梯5米以内范围内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2)电梯地面进料口应搭设防护棚。

防护棚采用φ48钢管及扣件搭设,立杆间距1500mm,横杆间距1500mm,棚高2500mm采用双层棚两间距为400mm,棚顶满铺脚手板,安全防护棚的两侧用密目安全网维护。

(3)严禁利用施工电梯的井架、横竖支撑牵拉缆绳、悬挂标语等于施工电梯无关的物品。

(4)在进出楼层的位置标明楼层号,便于运输。

(5)施工电梯操作人员严禁酒后上岗。

(6)电梯使用过程中,必须对于施工电梯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并作出相应记录。

(7)对于电梯的操作与使用必须有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包括操作前的检查、操作前得准备工作、操作运行方法。

(8)电梯安装完毕后,必须经过公司及监理的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9)电梯安装机械自配的避雷装置,电梯结构、电机和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得超过4欧姆。

(10)用兆欧表测量电动机及电气元件对地绝缘电阻不得小于1找欧姆。

(11)检查各安装控制开关,分别触动各个门上的联锁开关、松绳开关、上、下限位开关、极限开关,每次触动是掉笼应不能运行。

(12)首层电梯门入口应搭设双层防护棚做为安全通道。

(13)进场的设备必须经项目部及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应有机械检验合格证。

2、安全操作(1)施工电梯每班首次用行时,必须空载及满载运行,掉笼伸直距地面1m高的位置停电,检查制动的灵敏性可靠后,然后继续上行至楼层平台,检查安全防护门、上、下、前、后限位,确认正常后方可载人运行。

(2)掉笼载重时人、物品荷载必须均匀分部,严禁超重(2t)。

(3)电梯运行至最上和最下层时,仍应操作按钮,不得以限位开关自动碰撞方法停机。

(4)施工电梯使用前需要,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

(5)双笼电梯一个在检修时另一个严禁使用。

(6)电梯运行过程中,司机要观察电梯各部位的声响、温度、气味和外来障碍物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停机处理,故障未排除严禁运行。

电梯的使用技术要求

电梯的使用技术要求

FPA- 电梯控制
进出轿顶通 路和汽车顶 部的出口
必须使用安全 的程序以安全 进出轿顶
验证回路检验电路
每次只验证一 个回路
验证层门回路、急停回 路和检修回路时应正确 操作,并必须符合下面 的标准
在验证过程中,总是确保你 设立一个命令让电梯移动也 就是如果回路接通的话,电 梯将响应命令并运动
进入、退出轿顶程序(典型) 准备工作
设备必须经过认证, 保持良好的状况和正 确的使用
生命线和短索应 防范快口
生命线悬挂点和/或缓冲 短索的承载能力必须是已 知的(至少 2100 公斤)
缓冲短索不能超过 1.8 米长,并且不能被调节 超出这个长度
合格证 标牌
合格的坠落保护装备 和正确穿戴
自锁装置 - A7
9- 两名员工使用同一条生命线
打轿呼 测试厅门安全回路
测试底坑上急停有效 测试底坑下急停有效
测试厅门回路
恢复急停开关 关闭照明开关 恢复检修开层门限位器开始底坑工作
底坑进出程序(不需移动轿厢) 准备工作 打轿呼
测试厅门安全回路 测试底坑上急停有效 测试底坑下急停有效
按下急停开关,按上急停开关, 放层门限位器开始底坑工作
短索长度可调( 防止员工到达坠
落危险区)
安全带挂钩(额定承载 200 公斤/无快口)
坠落限制系统的正确使用 超过 300 毫米的间隙且没有护栏
1
2 3
短索可灵活调节(防止员工到 达坠落危险区) - A6
坠落保护设备已经过认证 - A8
短索挂钩点的承载已知 - A1
坠落阻止系统(全身式安全带,缓冲短索和自锁器)用来阻止员工 发生坠落,它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机电设备概论
电梯 使用技术要求

电梯技术条件

电梯技术条件

电梯技术条件GB/T 10058—1997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12—26批准 1998—10—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对原GB 10058—88《电梯技术条件》的修订。

修订的要紧内容是:1)在“整机性能”一章中,取消了垂直振动加、减速度,水平振动加、减速度,噪声及平层准确度指标的分等规定,2)为了提高电梯运行的效率,增加了关于乘客电梯开门和关门时刻的要求;3)在“靠得住性”一章中,取消了靠得住性指标的分等规定;增加了对作为商品部件的操纵柜的靠得住性考核要求;4)在附录A中关于电梯产品销售后制造厂应保留的技术文件,做了明确的规定。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期替GB 10058—88。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所,中国迅达电梯北京电梯厂,中国天津奥的斯电梯、广州电梯工业公司。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彭克荣、张国桢、郗小惠、杨锡芝。

本标准第一次发布于1988年,第一次修订于1997年。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客电梯及载货电梯的技术要求、查验规那么、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的电力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的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

本标准不适用于液压电梯和杂物电梯。

2 引用标准以下标准所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利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利用以下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828—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持续批的检查)GB 7588—1995 电梯制造与安装平安标准 (eqv EN 81—1:1985)GB 8903—88 电梯用钢丝绳 (eqv ISO 4344:1983)GB/T 10059—1997 电梯实验方式GB 10060—93 电梯安装验收标准GB/T 13435—92 电梯曳引机JG/T 5072.1一1996 电梯T型导轨 (eqv ISO 7465:1983)3 技术要求3.1 大体要求3.1.1 电梯及其所有零部件应设计正确、结构合理、遵守机械、电气及建筑方面的通用技术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梯技术要求摘要(1)一、电梯的分类●按用途分:1.乘客电梯TK2.载货电梯TH3.客货两用电梯TL4.病床电梯TB5.住宅电梯TZ6.杂物电梯TW 底面积≤1M2,深度≤1M,每格高度≤1.2M 7.船用电梯TC8.观光电梯TG9.汽车电梯TQ●按速度分:1.低速梯V≤1.0m/s2.快速梯 1.0m/S<V≤2.0m/s3.高速梯V>2.0m/s●按曳引电动机供电电源分:1.交流电梯:以交流电动机为驱动的电梯。

2.直流电梯:以直流电动机为驱动的电梯。

●按有减速器分类1.有齿轮电梯:用于低速和快速梯。

2.无齿轮电梯:用于高速梯。

●按驱动方式分:1.钢丝绳式2.液压式●按机房位置分●按控制方式分:1.手柄开关控制、手动门SS2.手柄开关控制、自动门SZ3.按钮控制,手动门AS4.按钮控制,自动门AZ5.信号控制XH6.集选控制JX7.并联控制BL8.梯群控制QK9.微机处理,集选控制JXW二、电梯的曳引传动方式1.曳引钢丝绳的绕法(1)1∶1绕法轿厢的升降速度与钢丝绳线速度一样。

钢丝绳所受力等于所悬挂重量的总和。

(2)2∶1绕法轿厢的升降速度是钢丝绳线速度的一半。

钢丝绳所受力等于所悬挂重量总和的一半。

2.曳引钢丝绳的绕式(1)全绕式每根钢丝绳在曳引轮上绕过二次,需要两个对应的绳槽。

(2)半绕式每根钢丝绳在曳引轮上只绕一次,只需一个对应绳槽。

半绕式电梯,曳引钢丝绳在曳引轮上最大包角为180°,一般不小于150°。

三、电动机●电动机定子和转子温升不超过25℃。

●定子与转子间隙1mm。

●电动机轴向窜动量不大于3mm。

●轴承温度不超过80℃。

●额定电压值波动在±7%以内。

●电动机空载电流中任何一相与三相平均值的偏差不大于平均值的10%。

●曳引电动机振幅及轴向窜动量允许值:振幅允许值:1000转/分:≤0.13mm。

750转/分:≤0.16mm。

轴向窜动:10kw:0.5mm。

10-20kw:0.74mm。

30kw以上:1.0mm。

四、制动器●得电立即松闸、失电立即抱闸。

●电磁力应大于制动力。

●瓦闸与制动轮的接触面积应大于瓦闸面积的80%。

●松闸时,瓦闸与制动轮的间隙最好在0.3~0.5mm,不大于0.7mm。

●制动器线圈正常工作温升在60℃以下,最高不超过85℃。

●制动器轴锁磨损超过原直径5%或椭圆度超过0.5mm时应更换。

●制动瓦片磨损量达原厚度1/4时应更换。

五、曳引轮●材料要求:耐磨、延伸率大、磨擦系数大,一般用球墨铸铁。

●绳槽型式:(1)半圆槽:摩擦系数小,用于全绕式电梯。

包角大于330°。

(2)速切口半圆槽:摩擦力适中,用于半绕式电梯。

包角应大于135°。

(3)V型槽:摩擦力大,不常用,有时在载货电梯中用。

●曳引轮的节圆直径与钢丝绳直径应大于40。

●曳引轮的节圆直轻与电梯运行速度有关。

六、导向轮●用于半绕式时,称过桥轮。

用于全绕式时,称抗绳轮。

●绳槽应为半圆槽。

●槽深大于d/3。

●槽的圆弧半径R比钢丝绳半径放大1/20。

●导向轮节圆直径应比钢丝绳直径大40倍以上。

●导向轮安装时离机方地面距离应大于10cm。

七、减速器●减速箱的作用是降低曳引机输出转速,增大输出转距。

●电梯蜗杆传动有圆柱型蜗杆传动和圆弧面蜗杆传动两大类。

●蜗杆在蜗轮上面称蜗杆上置式,蜗杆在蜗轮下面称蜗杆下置式。

●蜗轮副的齿面间隙应在0.095~0.19mm之间。

●电动机主轴与蜗杆的同轴度:刚性连接≤0.02mm,弹性连接≤0.1mm。

●连接器外圆的径向跳动不应超过1/3000。

●掌握好润滑油型号、加油量、漏油情况等。

●减速器各机件和轴承温度不高于60℃,箱体内油温不得超过85℃。

八、曳引钢丝绳1.至少有两根独立的钢丝绳。

2.曳引轮节圆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不应小于40。

3.钢丝绳的公称直径不小于8mm。

4.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三根或三根以上:12两根:16卷筒驱动125.钢丝绳与绳头连接处的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自身强度的80%。

6.各根钢丝绳应受力均等,小于5%。

7.空载到满载的网丝绳伸拉量不超过20mm。

8.端接型式:锥型套、自锁楔型、绳夹。

9.钢丝绳报废标准:钢丝绳单丝断裂根数:表面磨损或腐蚀占直径30%时,不管有无断丝或出现断股即报废。

九、补偿绳电梯额定速度超过2.5m/s时,应使用速张紧轮的被偿绳。

张紧轮的节圆直径与补偿绳的公称直径之比应不小于30。

电梯额定速度超过3.5m/s时,应增设一个防跳装置。

十、厅、轿门技术要求1.门扇与门套,门扇下端与地坎之间的间隙:客梯1~6mm,货梯1~8mm。

2.开门刀与各层厅门地坎之间的距离:5~10mm。

3.各层厅门门锁上的滚轮端面与轿厢地坎间的距离:5~10mm。

4.各层厅门地坎的不水平度≤2/1000。

5.各层厅门地坎应略高出装修后的地面2~5mm。

6.各层在门地坎至轿门地坎的距离偏差均为0~+3mm。

7.滚轮架上的偏心轮下导轨下端面的距离不应大于0.5mm。

8.厅门门套立柱和框架立柱的不垂直度和横梁的不水平度不超过1/1000。

9.中分式门的门扇在对口处应平整,两扇门的不平度不应大于1mm,门缝在整个可见高度上均不应大于2mm。

10.门在开足后,门扇不应凸出轿厢门套,应适当缩入5mm左右。

11.门在开、关过程中应平稳,不应有跳动、抖动现象。

12.厅门门扇上应装有强迫关门装置。

13.被动门应设有电气联装置。

14.门锁门钩子钩进量大于7mm。

并开始与电锁联锁触点接触。

15.关门阻止力应不大于150N。

十一、导轨1.导轨支架的安装●连接方式:A:对穿螺栓固定法B:预埋螺栓固定法C:预埋钢板焊接固定法D:膨胀螺栓固定法。

E:直接埋入法●支架水平度:5mm●支架间距:(1)一定要保证每根导轨有2只支架。

(2)间距不大于2.5M。

(3)与连接板不能垂直。

3.导轨安装●垂直度:轿厢侧小于1.2mm/5M,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小于2mm/5M ●接头缝隙:轿厢导轨不大于0.5mm,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不大于1mm ●接头台阶:不大于0.05mm,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不大于0.15mm●修光长度:250~300mm●与支架的连接:不能用焊接方法。

●导轨的最底端不能悬空。

●轨距要求:轿厢0~+2mm,对重:0~+3mm整根用照导器修正其导距的间隙和偏斜。

十二、导靴(1)固定式滑动导靴:适用于V≤0.63m/s。

(2)弹簧式滑动导靴:适用于V≤2m/s。

(3)滚动导靴:适用于V>2m/s。

●滚动导靴的水平移动量为1mm,顶面移动量为2mm。

●导靴侧面磨损量不得超过原厚度的25%(双面计算)●滑动弹簧导靴a、c间隙调正为2mm,b尺寸根据载重量加以调正。

十三、缓冲器1.弹簧式缓冲器(蓄能型)●用于速度V≤1m/s的电梯上。

●缓冲行程:S=0.135V2(M)且不小于65mm。

●越程距离:200~350mm。

2.液压式缓冲器(耗能型)●可用于任何速度的电梯。

●缓冲行程:S=0.067V2(M),且不小于420mm。

●越层距离:150~400mm。

3.安装维修技术要求●轿厢底部碰撞板中心与其对应的缓冲器面板中心偏差≤20mm。

●对重底部碰撞板中心与其对应的缓冲器面板中心偏差≤20mm。

●弹簧缓冲器顶面不水平度不应超过4/1000。

●轿厢侧使用两个缓冲器时,同一基础上的两个缓冲器顶部与轿底对应距离的偏差不大于2mm。

●采用液压缓冲器时,其柱塞垂直度不大于0.5%。

(另有称±0.5mm)●液压缓冲器压实后重力离开应在120秒内自动复位。

●缓冲器应有防尘防锈措施十四、限速器1.最低动作速度:115%V2.最大动作速度:(1)瞬时式安全钳:0.8m/s(2)渐进式安全钳,电梯速度≤1m/s时:1.5m/s。

(3)其它:1.25V+0.25/V3.安全钳电气开关动作速度:90-95%V0 (V0限速器动作速度)4.对重侧限速器动作速度略高于轿厢侧限速器动作速度,但不能超过10%。

5.限速器轮的节圆直径与限速器钢丝绳的公称直径之比不小于30。

6.限速器钢丝绳直径不小于6mm,安全系数不小于5。

7.限速器轮的不垂直度不大于0.5mm。

8.张紧装置必需是浮动的,重锤不小于30kg。

有断绳保护开关。

9.张紧装置离地高度(mm)10.张紧轮张紧力的要求:正常运行时,张紧力≥150N,限速器动作时,限速器的张紧力应不小于安全钳起作用时所需力的2倍且不应小于300N。

11.限速器响应时间:限速器动作速度前的响应时间和达到动作速度后,吊起楔块与导轨按能时间(限速器与安全钳的灵敏性)标准在0.5秒以内,如无轧绳置的响应时间稍长些。

十五、安全钳1.瞬时式安全钳适用于额定速度不超过0.63m/s的电梯。

2.渐进式安全钳适用于额定速度大于1.0m/s的电梯。

3.制停距离H=V12/2g+0.10+0.03(m)十六、井道顶部空间和底坑的尺寸要求1.井道顶部空间,当对重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2)井道顶部最底部件与轿顶站人空间底平面的垂直距离≥1.0+0.035 V2(m)。

(3)井道顶部最底部件与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距离≥0.3+0.035V2(m)井道顶部最底部件与导靴或滚轮,钢丝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距离≥0.1+0.035V2(m)同时,轿厢上方应有一个足够的空间,能放进一个不小于0.5米×0.6米×0.8米的距形体。

2.当轿厢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1)对重轨导长度应能提供一个≥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当电梯减速度能被监控时,这个数值可以减小:V<4m/s时,可减少原数值的1/2V>4m/s时,可减少原数值的2/3无论哪种情况,0.035V2的值,均不得小于0.25米。

(2)底坑内应有能放进一个不小于0.5米×0.6米×1.0米的距形体。

(3)底坑的底部与轿厢最低部分间的净空距离应不小于0.5米。

该底部与导靴或滚轮、安全钳楔块、护脚板或垂直滑动门的部件间的净距离不超过0.1米。

十七、机房部件安装技术要求1.承重钢梁(1)承重钢梁如埋入承重墙内时应超越墙中心20mm,且不应小于75mm。

(2)对于砖墙,梁下应垫以能承受其重量的钢筋混凝土过梁或金属过梁。

(3)承重钢梁上平面水平度≤0.5/1000,三根承重梁上平面相互高差≤0.5mm,相互平行度≤6mm。

2.曳引机(1)对不设减震装置的曳引机座的水平度不大于2/1000。

(2)曳引轮位置偏差:前后方向≤±2mm,左右方向≤±1mm。

(3)曳引轮、导向轮、复绕轮垂直度偏差≤0.5mm,平行度≤±1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