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五种模式成就成本精细管理

解析五种模式成就成本精细管理
解析五种模式成就成本精细管理

解析五种模式成就成本精细管理

模式一:以核心部门为主导

——集中录入、集中处理

模式简介

通过成本核心部门的主控作用,实现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的信息化。信息的录入、信息的处理都集中由成本核心部门负责,成本业务部门只负责信息的传递。(见图1)各类部门职责分工

成本核心部门

成本核心部门承担着集中录入和集中处理两个方面的职责。

集中录入是指由成本核心部门集中将来自成本业务部门的成本数据录入到成本管理系统中,必要时设置专职的信息员。

集中处理是指由成本业务专家及其带领的团队负责成本工作的组织、计划与执行,负责对关键成本数据的集中处理,包括目标成本的制定、动态成本的归集、各项成本指标执行情况的反馈与成本控制等工作。

成本业务部门

成本业务部门承担着及时提交成本业务基础数据的职责。

及时提交成本业务基础数据,实际上是在无需对成本业务部门的传统手工单据传递模式作革命性改变的基础上,要求其更加及时规范地负责起成本业务信息的传递工作,即将日常成本业务基础数据(包括合同、变更、工程量结算、付款在内的各类业务单据、表格或文档等)及时汇集到成本核心部门,由后者集中录入到成本管理系统中,并进行加工处理。

模式特点

其一是将成本核心部门的资源效率最大化。可设置专职的人员进行信息的采集与录入,在保证数据录入准确性的同时,又可有效控制成本信息化的投入成本。另外,集中处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业务专家的专业能力,切实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核心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其二是对成本业务部门的现有运作模式基本没有太大影响。成本业务部门只需按照规范流程,及时提交相应的业务表单即可,无需在系统中对信息进行录入或处理。

其三是实现了成本所有相关业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所有成本业务部门都实现了在权限范围内对成本系统中相关成本数据信息的高度共享,有效避免了以往各部门信息不同步、不对称情况的出现。

适用企业

适用于成本核心部门资源较强而其它业务部门资源相对较弱的企业,或者整体信息化水平相对偏低的企业。

图1 以核心部门为主导的模式示意图

模式二:跨部门简单协同

模式简介

与模式1相比,跨部门简单协同模式变集中录入为分布式录入,由各业务部门通过电脑直接录入并维护各自的成本信息,成本核心部门则聚焦在对成本信息的集中处理上。(见图2)

图2 跨部门简单协同模式示意图

各类部门职责分工

成本业务部门

模式2当中,成本业务部门承担着维护本部门的成本业务基础数据的职责,即包括合同、变更、工程量结算、付款等在内的各类业务单据、表格或文档不再由成本核心部门集中录入,而是由各部门自行负责录入与维护,以便及时反映相关业务的最新状况。

成本核心部门

在这类模式下,成本核心部门将精力重点放在对成本数据的集中处理上,即由成本业务专家及其带领的团队负责各项成本工作的组织、计划与执行,并负责对关键成本数据的集中处理,包括:目标成本的制定、动态成本的归集、各项成本指标执行情况的反馈与控制等工作。

模式特点

其一是各成本业务部门直接参与信息化工作,负责维护部门级的成本基础数据,保证数据的专业性、准确性、及时性和日常管理的精细化。

其二是将成本核心部门的精力聚焦到对关键成本数据的集中处理上,有利于提升企业成本管理的整体水平。

其三是让所有成本相关业务部门都成为成本信息的建设者与受益人。

适用企业

适用于各成本业务部门的相关资源有一定保障的企业,或者整体信息化水平有相应基础的企业,此类企业一般都具备相当的经营规模,各部门间专业分工较细,日常业务信息量较大。

模式三:跨部门深度协同

——分布式录入、协同处理

模式简介

强调各业务职能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即以信息系统为工作平台,除了各部门自行维护各自的成本业务数据外,还变集中处理为协同处理—更多地将对业务过程的管理纳入信息系统的范畴,通过信息系统平台进行协同作业。与上述简单协同不同的是,前者侧重于对成本相关业务的结果反馈与预警机制,而深度协同则强调对成本相关业务的过程管理与事前控制。(见图3)

各类部门职责分工

成本业务部门

首先要负责维护本部门的成本业务基础数据。

其次要对与本部门相关的各类跨部门业务进行协同处理。

成本核心部门

首先要负责跨部门业务的协同处理。在这方面,成本核心部门更多的是站在成本控制的角度进行把关,通过信息平台参与关键业务的审核。

其次要聚焦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工作。

例如对目标成本、动态成本的对比分析,对异常成本的分析,在可控范围内对预算外成本项目进行审核以实现对动态成本的控制性调整,以及主动预测成本变动趋势,并对动态成本进行预测性调整等工作。

模式特点

其一是实现了对成本业务部门相关业务在信息化平台上的流程化控制和规范化管理。

其二是成本核心部门在成本事前、事中控制方面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其三是让成本业务相关的所有部门都深度融入到成本信息化运作体系中。

另外,在这种模式下,相关部门都比较深入地参与到成本信息化的工作中。

适用企业

适用于企业发展到各业务部门资源配置较强的阶段,同时要求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较高。

图3 跨部门深度协同模式示意图

模式四:成本的全面预算信息化管理

——将成本控制落实到基层

模式简介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通过成本预算、执行、考核完整体系的建立,并借助信息化手段来跟踪管理随时变动的、庞大的、繁杂的成本动态信息,将“目标、执行、控制、考核”自上而下分解并真正落实到基层,使全员聚焦于公司成本战略和战略执行,真正让成本战略成为每个人每一天的工作,同时根据执行的结果不断对战术进行调整。

与前面几个应用模式的最大区别是,每个业务部门都有清晰的预算目标,并作为考核部门绩效的重要依据。(见图4)

各类部门职责分工

成本业务部门

成本相关的每个业务部门都必须关注全面预算的四个关键要素—预算目标、执行情况、控制与调整、评价与考核。每个部门根据情况通常需要设立“成本专员”(专职或兼职)的角色,实时监控部门的预算与执行情况,在执行过程中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与控制,保证预算目标的顺利完成。

成本管理委员会

在此类模式下的企业一般会设立由公司高层、业务资深专家组成的成本管理委员会,负责成本战略的制定、重大成本事项的决策。

成本控制中心

成本控制中心也是这类模式下组织设置中常见的一个专业机构。它承担责任成本体系、作业过程规范的制定,目标成本(预算)的制定与分解,并负责项目成本执行的监控与协调,包括目标成本、动态成本的对比分析等工作。

模式特点

其一,成本业务部门的成本工作意识从有效推进业务协同到全员关注预算完成,全面提升成本战略的整体执行力。

其二,成本战略的制定、重大成本事项的决策有了成本管理委员会这样的专家团队来制定。

其三,成本控制中心的设立使执行监控与协调更加专注和有针对性。

适用企业

适合于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的企业,它要求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较高、执行力较强,此类企业在管理上有很高的精细化要求。

图4 成本的全面预算信息化管理模式示意图

模式五:跨企业的协同

——整合上下游企业协同

模式简介

房地产企业属于集成性很强的企业,在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中,涉及与大量的合作伙伴进行协作。如何有效地整合上下游企业,降低项目的综合成本,是成本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房地产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竞争不再局限于单个房地产企业之间,而将扩展到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从成本管理的角度来说,房地产企业在做好自身企业内部控制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整合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协同来实现成本优势的最大化,这就是第五种模式所说的企业协同。(见图5)

几个关键点

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是项目成功的有力保障。在这种模式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可实现对合作伙伴资料库的多维动态管理,包括对合作伙伴资质状况、公司发展、关键人物、交往过程、交易历史、相关业务数据等的动态管理,还可以实现对合作伙伴前评估、履约评估、后评估等周期性评测以及合作伙伴关怀等。

集中采购管理

发挥规模经济优势的一个典型应用就是集中采购,材料的集中采购和服务的集中采购都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网上招投标管理

通过网络平台,与合作伙伴直接互动,是企业协同的发展方向。网上招投标管理正是借助网络工具实现与合作伙伴的实时互动。

图5 跨企业的协同模式示意图

作者:明源软件钱慧琼

成本费用控制精细化管理方案

成本费用控制精细化管理方案 目录 第1章企业成本费用的构成 (7) 1.1 人力成本 (7) 1.1.1 人力成本构成分析 (7) 1.1.2 人力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10) 1.2 研发费用支出 (14) 1.2.1 研发费用支出构成分析 (14) 1.3 生产成本 (15) 1.3.1 生产成本管理控制制度 (15) 1.3.2 生产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21) 1.4 采购成本 (28) 1.4.1 采购成本构成分析 (28) 1.5 物流成本 (30) 1.5.1 物流成本管理控制方案 (30) 1.6 质量成本 (32) 1.6.1 质量成本构成分析 (32) 1.6.2 质量成本管理控制方案 (34) 1.7 销售费用 (45)

1.7.1 销售费用管理控制办法 (45) 1.7.2 销售费用使用报销方案 (52) 1.8 管理费用 (56) 1.8.1 管理费用支出审批规定 (56) 1.9 财务费用 (58) 1.9.1 财务费用构成分析 (58) 1.9.2 财务费用管理控制方案 (59) 第2章人力成本费用控制 (65) 2.1 取得成本 (65) 2.1.1 招聘成本控制方案 (65) 2.1.2 人才测评费用预算流程 (73) 2.2 开发成本 (74) 2.2.1 培训费用管理控制办法 (74) 2.2.2 员工教育经费使用规定 (80) 2.3 使用成本 (84) 2.3.1 员工加班费用管控办法 (84) 2.3.2 员工制服费控制方案 (87) 第3章研发费用支出控制 (90) 3.1 研发设计费 (90) 3.1.1 研发项目筛选方案 (90) 3.2 工艺技术费 (92) 3.2.1 技术改造费用控制方案 (92)

浅谈目标成本管理—企业守住利润的利器论文

浅谈目标成本管理—企业守住利润的利器论文 目标就是在企业预算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测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目标成本的分解、控制分析、、评价的一系列成本管理工作。它以管理为核心,核算为手段,效益为目的,对成本进行事前测定、日常控制和事后考核,从而形成一个全企业、全过程、全员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成本体系,以达到少投入多产出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因而深受企业组织的青睐。以下是今天 ___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目标成本管理—企业守住利润的利器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990年对克莱斯勒来说并不好过。近十年日本及欧洲工业的激烈竞争不断压榨着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克莱斯勒尽管在产品质量上努力追赶竞争者,市场却并未对此做出多少回应。与此同时,竞争者还在不断地为其产品加入新的功能与技术。 如本田汽车公司在重新设计新款畅销车“思域”时,力图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顾客满意程度。改进的地方有:将仪表盘的时钟刻在收音机显示器上,简化车身铰链,重新设计杆、挡泥板和其他部件,以减少组件,降低生产成本;再如福特汽车公司的新产品设计项目“福特产品研发系统”可以加快新车研发、改善设计质量并节约设计成本。该系统以网络为基础,集中全球范围内福特工程师的研发能力,使之竭诚合作。最近,在美国、英国和德国的4500名工程

师使用了该网络工具。福特还使用结构动态研究公司的辅助设计软件来加快设计进度,降低设计成本并减少汽车样品生产成本。 目标成本管理在今天之所以如此重要,是由当今的产业环境性质所的。如今,企业必须面对全球性的竞争环境,适应快速变化的特点。作为传统的竞争战略,通过技术领先达到产品高质量,已经不能为公司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另外,竞争者之间的产品质量差异正在逐渐缩小,使得依靠质量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很难奏效。产品质量需要提高的同时,成本也必须降低。除了质量和成本外,时间也构成新战略三角上的重要一点。 公司应对商业竞争环境,需要做到在环境变化影响到公司经营之前做出回应;持续地改进经营,而不仅仅是寻找暂时的均衡;向外关注顾客的要求以及竞争者的威胁;将公司内部和外部各因素有机结合,将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并解决。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是为温和的竞争环境设计的,那时产品生命周期相对较长;传统方法无法适应现今的商业环境,因为它是在事后控制成本与质量,试图寻找暂时的均衡,向内关注效率,暂时性而非 ___地解决问题。 (1)价格引导的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体系通过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减去期望利润来确定成本目标,价格通常由市场上的竞争情况决定,而目标利润则由公司及其所在行业的财务状况决定。

管理会计成本差异分析

一、成本差异分析的意义 成本差异是指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偏离预定的标准成本而形成的差额,它表示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程度,反映成本控制的业绩。 标准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执行偏差、预测偏差、计量偏差、模型偏差和随机偏差。其中,执行偏差是指由于执行过程中某种措施的不当或失误,或机器接受了错误指令等原因而产生的偏差;预测偏差是指由于标准成本的制定过程中未能准确预测而产生的差异;计量偏差是由于执行过程中计量错误而产生的差异;模型偏差是由于为制定标准成本或编制预算而建立某种模型时,对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估计错误而产生的差异;随机偏差是指由于执行过程中各种随机因素变过而产生的差异。 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的差额为顺差,即有利差异;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的差额为逆差,即不利差异。计算并分析成本差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明差异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定调整和消除差异的措施,以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标准成本法中,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是最重要的一环,只有正确地分析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才能提出恰当的成本控制措施。 成本差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其中数量差异是指由直接材料的用量、直接人工的工时和制造费用的分摊基础等数量性质的因素变化引起的成本差异;价格差异是指由直接材料价格、直接人工工资率和制造费用分摊率等价格性质的因素变化引起的成本差异。 成本差异的通用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差异= 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 =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标准成本差异可用通用模式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 价格差异 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成本差异 数量差异 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二、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包括材料用量差异和价格差异两部分。材料用量差异是指实际使用的直接材料和实际产量下按标准应使用的直接材料数量之差乘以标准价格。材料价格差异是指原材料实际价格和标准价格之差乘以实际采购的原材料数量。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用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 直接材料成本总差异=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如果计算结果为正,表示逆差,是超支,为不利差异,说明企业直接材料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如果计算结果为负,表示顺差,是节约,为有利差异,说明企业直接材料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

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的管理工作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项目全过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成本管理指房地产企业根据市场环境、企业潜力和发展规划,综合测算、确定目标利润后,以目标利润约束成本支出的管理方法。它具有全面、综合、超前的特征。目标成本的制定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目标成本标准定得过高,就无法实现成本控制的真正价值,而目标成本定得过低,又不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成本,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把控,可以促进建设项目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且减少不必要的投资。要实现准确的目标成本控制,应充分熟悉建设项目各个环节的特征。 一、目标成本制定阶段 (一)拿地阶段的目标成本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更加迅猛。拿地成本的日渐增高,要求房企在拿地前就能测算出相对精准的目标成本,这样才能从拿地的初始阶段即开始控制建设项目的成本,在保证项目成本控制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减少成本投入,使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拿地阶段,合理地选取周围住宅及社区商业标杆企业成本控制的相关信息,通过对其竞争市场环境产品价格资料的分析,计算出该项目的拿地成本,合理地预估该地块的目标利润率,是房企的首要任务。此阶段的拿地成本,作为该项目的投资估算,是该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是此项目的指导价格,此价格合理与否,是本次工程投资决策成败的关键。

(二)定位阶段的目标成本 定位版目标成本也称方案版目标成本。设计定位在整个成本领域中所占权重最大,具有“一锤定音”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房产公司在拿地后尽快完成定位版目标成本,完成经济上合理、销售业态上完善的限定设计,不仅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同时也保证了开发产品的价格及速度。 大型的房企所开发的项目大多为多项目、多业态、跨地区的形式。因此,公司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内部各业态的标准化做法,建立最新的标准化指标,并设立标杆产品。这一版的目标成本,需要准备几项优选方案,通过对各种方案的经济分析和对比,使方案之间的计算费用和盈利测算的口径一致,以提高项目的可比性。方案版目标成本应结合当地气候、地质条件,对建筑的户型比例、面积控制、单元组合、外墙及屋面形式、机电设备指标、电梯指标、配电和配水指标,以及与其相关的其他指标进行限额确认,使设计定位在成本的可控范围内。如此,不仅能提升设计的速度,合理地提高产品的售价,还能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设计院按照方案版目标成本中的限额对指标进行严控,设计方案完成后,应依据方案图纸进行工程造价的概算,如果造价金额高于目标成本,应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并同行业内同一地区与之相似的工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设计方案中的不足之处、不经济环节之所在,设计单位可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 (三)施工图阶段的目标成本

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

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

材 机 成 本 精 细 化 管 理 制 度 工地名称:项目名称:

第一章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 1.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实现现场标准化,成本控制化,消耗定额化,效益最大化。 2.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 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成本在企业竞争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了公司的利益最大化,特拟定以下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 实行成本考核制 ( 1)由项目经理首先与上级领导签订责任书,明确自己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不同情况时所应承担的责任。在明确责任的同时要确定责任成本(责任成本是指按照责任者的可控程度所归集的应由责任者负责的成本)。在责任成本范围内如果出现成本人为超耗视具体情况按百分比扣除项目经理奖金)。 (2)成本控制目标层层分解,层层签订责任书,并与经济利益挂钩,以强化全员经济意识。(可将责任书上墙,时刻提醒工程部内成员)。

(3)具体考核措施:可以在工程部内部成立一个考核小组在每道工序完成后,根据工程部内成员责任成本完成情况,进行商议考核。在各自责任成本范围内,成本节约了则所节约成本的2%作为奖金奖励给相关人员。如果成本超耗且是人为超耗则按超耗成本的1%扣除奖金。 (4)施工前,做好项目成本预测和计划。 (5)定期召成本分析会。主要分析内容为: ①现场已完工程量,监理已签字工程量。 ②人工消耗及费用,未来一周的每日用工计划。 ③材料消耗、运输费用,周转材料,修旧利废,材料节超 情况及原因,未来一周材料需用种类及数量。 ④机械费用发生额,维修折旧费用,未来一周机械需用种 类及数量。 ⑤对费用控制提出整改措施。 强抓材料管理和使用 (1)做好材料采购前的基础工作。 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施工员、材料负责人必须反复认真 的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熟悉和分析,根据工程测定材料实际 数量,提出材料申请计划,申请计划应做到准确无误。(2)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特别是钢材、木材、水泥、砂石、覆膜板等严格按定额供应,实行限额领料。

关于福州盛辉物流物流成本管理问题的分析与...

关于福州盛辉物流物流成本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钟国斌物流072 38号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物流已呈现网络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特征,物流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福建省盛辉物流集团创建于1992年,公司注册资本1.56亿元,经营场所50多万平方米,自有运输车辆1200多部,员工5500多人,是集物流方案策划、货运代理、普通货物运输、集装箱运输、三级危险品运输、仓储配送和货物包装分拣、汽车维修检测功能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以福州为基地,联结海西、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华中、西南六个片区物流中心。布设200多家分公司,开设40条省际特快直达专线,经营网络覆盖全国。时为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国民营物流企业十强、国家AAAA级物流企业、福建省示范物流企业。 公司成立17年来,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福建省盛辉物流集团坚持“做实、做强、做大、做久”的发展战略,坚持“客户至上、服务社会”的企业宗旨,竭诚为广大客户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和个性化的现代物流服务。 金融风暴过后我国经济的全面复苏,盛辉物流进行了大规模扩张使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主要包括: 一是公司对物流成本没有分列记账。物流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是将企业所有的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 二是公司对于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的失误,不能从外部把握企业实际的物流成本。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所表示的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相反,对于公司对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是与企业其他经费统一计算,公司难以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 三是公司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进行。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是分散进行,也就是说,各子公司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这样就带来了一个管理上的问题,即各子公司无法就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也无

京东商城物流成本控制案例研究分析报告 ()

京东商城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最受消费者欢迎和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其经营范围涉及数码产品、大小家电等十多个领域。但提到京东,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自建自营的物流体系。强大的物流能力带来良好的购物体验,一直是京东吸引并抓住用户的金字招牌。2011年完成C 轮融资后,刘强东表示“京东将在未来3年投资100多亿加强物流系统”。3年过去了,京东物流投资规模有多大?处理能力有多强?自建自营物流与通过第三方相比节约了多少费用?巨额固定资产投入会不会成为包袱?另外,对于电商行业来说,如何改进现有物流系统,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增加企业利润?这些都是此案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 案例概要 (一)京东商城基本情况介绍 京东商城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最大、认可度最高、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6000多万客户注册了其网站,而且每天以新注册1万的速度增力口,每日有50多万订单需要处理,网站日均页面浏览量超过1亿;京东商城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近几年来,其在自主销售为主的电商购物网站市场中,一枝独秀,占据该市场50%左右的份额,在电商购物网站交易规模市场格局中,也仅次于天猫。2014年5月,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证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19美元。这一年的净营业收入也达到了1150亿元,比2013年的亿元增加%。 目前,京东的经营范围涉及13个领域,拥有3000多万种产品,种类齐全,多种多样,除了最开始数码产品、大小家电以外,还包括服装鞋帽、家居摆设、化妆护肤品、书籍娱乐等,更有一系列的虚拟商品(如:机票预订、话费充值等),京东还在2013年成立了金融集团,除了针对自营平台的供应商,还扩大到非自营平台。截止到2014年底,京东已经建立了7大物流中心,覆盖全国30多座城市,拥有80多个仓库。另外,京东在全国476座城市拥有1485个配送站和212个自提点,如:211限时达、隔日达、夜间达和极速达等,还有使用GIS 包裹实时追踪、售后100分、免费退换货以及家电上门安装等服务。京东自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以来,便在该领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上海、广州等地建立京东商城物流成本控制案例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浅谈目标成本管理在石化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高曦

浅谈目标成本管理在石化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高曦 发表时间:2019-04-28T10:37:29.2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作者:高曦 [导读] 摘要:在石化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是企业日常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陕西延长石油延安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延安市 727500 摘要:在石化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是企业日常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石化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目标成本管理力度也在不断增强。通过目标成本管理,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务支持,从而更好地提升石化企业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目标成本管理在石化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主要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目标成本管理;企业经济管理;应用分析 ABSTRACT:In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financial management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daily work of enterprises.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level,target cost management is also increasing.By means of target cost management,reliable financial support can be provi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and thus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can be improved better.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t role and measures of target cost management in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of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for reference.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石化企业得到快速壮大,目标成本管理是石化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通过目标成本管理,可以更好地助推石化企业提高效益、提升行业竞争力。 1.对于目标成本管理的论述 1.1企业经济管理中目标成本出现的背景 从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目标成本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它最早出现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逐渐引进了目标成本管理。起初,目标成本管理被机械工业行业所采用,并对其进行了内涵拓展,其他行业也逐渐开始了解、深化认识这一管理方法。到了20世纪后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对目标成本管理进行了有效的改进和完善。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世界各个国家都实施了技术改进工作,目的在于提升产品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使其尽可能地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产品质量以及技术上的差异性,最终为企业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2 目标成本管理的概念 目标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一个企业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普遍采用的成本控制方法。目标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年度生产总计划,结合上一年度利润和营业情况,提出本年度有效的成本预算活动,依靠财务手段对产品成本、经营确定、目标方向进行科学估算,重点在分析、控制、考核、评估等一系列成本管理工作中具体实施。一般利润分析法是结合成本和利润对产品价格和市场进行决策,而目标成本管理恰恰是以消费者和市场情况做根本依据,通过实际调研,得出产品目标利润预估数,拿出产品可能承受的最大成本,是一种成本和利润综合规划的逆向思维方法。 企业在目标成本管理过程中,需要综合外部市场环境因素和内部企业经营现状分析,全面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充分了解企业基本发展规律,进而制定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措施,实现对企业的目标管理并增强企业的管理控制力度。相比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目标成本管理可以提前对成本进行预测,结合市场现状和企业控制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 2.目标成本管理在石化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有利于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产品的支撑,而产品的生产需要劳动和要素的投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能够制定一个中远期的战略规划才是企业目标经营的方向,战略规划也是衡量企业是否有发展潜力的根本。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一国应该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稀缺要素的产品。石化企业一般都是大型国有企业,既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关系到人们生活的产品生产者,完善和加强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是最终保证石化企业持久发展的根本源动力。 2.2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利润上涨 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改善经营状况的重要方法,是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来分析和规划,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生产环节,降低对原材料的消耗,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实现增加营收数额、促进利润增长的目标。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更需要重视目标成本管理,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规划,全员牢固树立资源节约意识,严格控制成本,这样才能实现盈利目标,为企业更好地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2.3有利于实现全过程控制,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目标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采取的一种管理方法,以生产作为主线,贯穿于企业产品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潜在客户分析、销售等各个环节之中。以往企业实施的成本管理中,往往都是对某一阶段或者是某一环节的成本予以控制,而不是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成本控制,存在一定的缺陷。而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能够对企业整个环节进行控制,让目标成本管理的要求深入到每个企业员工中,以此来推动企业得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2.4有利于实现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双赢 企业离不开市场,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消费者紧密联系。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经营利润,获得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以及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联系。要了解消费者的行为习惯、消费偏好等,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找准市场定位,结合企业发展方向和经营规划,制定合理的目标成本,使员工对成本控制目标形成共识。通过采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提高产品服务质量,让企业改善经营状况,提高营利能力,获得较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体验,从而实现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双赢。 3.目标成本管理在石化企业管理中的措施 3.1深化相关人员对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认识 第一,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对生产成本加以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通过继续教育、自学等方式深化对目标成本管理的认识,充分掌握目标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工作方法以及该方法对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合理运用该方法和技巧做好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第二,企业领导层和管理人员在企业内部树立榜样,以身作则重视目标成本管理,把此项工作融合贯穿到生产经营全过程,使员工从中了解成本管

2017《管理会计之——财务分析与决策》考试题

《管理会计之——财务分析与决策》考试题
一、单选题
1、两个备选方案预期收益之间的数量差异是指( A、差量 B、差量收入 C、差量成本 D、差量损益 A B C D )。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正确] 【答案解析】差量损益,是指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之间的数量差异。 2、在 ABC 控制系统中,应以( A、品种数量 B、产品竞争力 C、金额 D、主营业务 A B C D )标准为基本分类标准。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正确] 【答案解析】 ABC 分类的标准有: 金额标准和品种数量标准, 应以金额标准为基本分类标准。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订货成本的是( A、办公费 B、邮资 C、运输费 D、仓库费用 A B C D )。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等支出。 4、对于生产工艺设备的选择,在分析时应考虑哪个方案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边际贡献,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弥补发生的( ),从而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 [正确] 【答案解析】订货成本指取得订单的成本,如办公费、差旅费、邮资、电报电话费、运输费

A、固定成本 B、变动成本 C、管理费用 D、销售费用 A B C D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正确] 【答案解析】生产工艺设备的选择 在分析时应考虑哪个方案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边际贡献,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弥补发生 的固定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 5、下列关于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般说来,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周转天数越短表明应收账款管理效率越高 B、应收账款是特定时点的存量,容易受季节性、偶然性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C、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时,应收账款应为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 D、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快慢及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效率的高低 A B C D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正确] 【答案解析】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时,应收账款应为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 6、下列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的公式中,正确的是( )。
A、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普通股股数×已发 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B、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普通股股数×已发 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C、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普通股股数×已发 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D、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普通股股数×已发 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A B C D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正确] 【答案解析】 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普通股股

物流成本管理

物流成本管理 摘要 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关键词:物流、科学、合理、经济、成本、效益、目的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Abstract Logistics costs through the effective gras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istics elements, scientific, rational organization of logistics activities,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cost of logistics activities in the course of expenditure, reduce the materialized labor and living labor cost in logistics, reduce logistics cost,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and social objective. Key word:Logistics, scientific, rational, economic, cost, benefit, objective 引言 物流成本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来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在包装、卸载、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种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物流成本管理不是管理物流成本,而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通过对物流活动的管理以降低物流费用,加强对物流费用的管理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物流成本的构成 1 物通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 1.1 人工费用,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及福利费等; 1.2 营运费用,如合理的能源及商品消耗,运杂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办公费,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详解

名词解释: 1. 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2. 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3.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4. 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可以在不同时期改变其数额的那部分固定成本。 5. 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不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的那部分固定成本。 6.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7. 混合成本: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8.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9.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10. 贡献边际: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差额,也称边际贡献、贡献毛益、边际利润 11. 贡献边际率:是指贡献边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12. 变动成本率: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13. 保本分析:是研究当企业正好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14. 保本点: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的总称 15. 安全边际:是根据实际或预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的差量确定的定量指标 16. 保本作业率:又叫危险率,是指保本点业务量占实际或预计销售业务量的百分比 17. 保利点: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统称 18. 定量分析法:是指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据以建立能够反映有关变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各类预测模型的方法体系。具体方法有:趋势外推分析法和因果预测分析法。 19. 定性分析法:是指由熟悉情况和业务的专家根据个人的经验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初步预测意见,然后在进行综合,最后作为预测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20. 目标利润:是指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过努力应该达到的最优化控制目标,它是企业未来经营必须考虑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21. 相关收入: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收入。 22. 机会成本指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又叫机会损失::: 23. 专属成本: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特定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或混合成本。 24. 沉没成本:指由于过去决策结果而引起并已经实际支付过款项的成本: 25. 全面预算:指在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按照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和程序规划与反映企业未来的销售、生产、成本、现金收支等各方面活动,以便对企业特定计划期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地作出具体组织与协调,最终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一系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附表展示其资源配置情况的有关企业总体计划的数量说明: 26. 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以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为零为出发点,规划预算期内的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的一种方法。 27. 弹性预算:指在成本按其性态分类的基础上,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按照预算期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水平,编制能免够适应不同业务量预算的方法 28. 滚动预算: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脱离开,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永远保持为12 个月的一种方法 29. 标准成本:指按照成本项目事先制定的,在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达到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 30. 成本差异:指在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实际成本总额与标准成本总额之间的总差额 简答题: 1.管理会计包括哪些基本内容?职能有哪些?管理会计基本内容包括: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责任会计。 基本职能有: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会计主体不同、具体工作目标不同、基本职能不同、工作依据不同、方法及程序不同、信息特征不同、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观念取向不同。 2、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1 、同属于现代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源于同一母体,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2 、最终目标相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同,共同为实现企业和企业管理目标服务。 3 、相互分享部分信息。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而受到 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同时部分管理会计信息有时也列作对外公开发表的范围。

成本费用控制精细化管理

成本费用控制精细化管理 目 录 第1章企业成本费用的构成4 1.1 人力资源成本4 1.1.1 人力资源成本构成分析方案4 1.1.2 人力资源成本预算管理制度6 1.2 生产成本9 1.2.1 生产成本管理控制制度9 1.2.2 生产成本核算管理办法13 1.3 采购成本构成分析方案18 1.4 物流成本构成分析方案20 1.5 质量成本构成分析方案22 1.6 销售费用24 1.6.1 销售费用构成分析方案24 1.6.2 销售费用管理控制办法26 1.7 管理费用31

1.7.1 管理费用构成分析方案31 1.7.2 管理费用支出审批规定32 1.8 财务费用构成分析方案34 第2章人力资源成本费用控制35 2.1 取得成本35 2.1.1 招聘成本控制方案35 2.1.2 人才测评费用预算流程42 2.2 开发成本42 2.2.1 培训费用管理控制办法42 2.2.2 员工教育经费使用规定48 2.3 使用成本50 2.3.1 员工加班费用管控办法50 2.3.2 员工福利费用控制办法53 第3章生产成本费用控制56 3.1 直接材料成本56 3.1.1 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流程56 3.1.2 原材料消耗控制方案57 3.2 劳动定员定额管理办法59 3.3

生产用水节约管理办法61 3.4 保护用品管控制度63 第4章采购成本费用控制68 4.1 订购成本68 4.1.1 采购询价控制流程68 4.1.2 订购成本控制方案69 4.2 存货持有成本控制方案75 第5章 物流成本费用控制78 5.1 运输成本78 5.1.1 物流行业运输成本控制方案78 5.1.2 销售企业运输费用管理规范80 5.2 装卸工作控制流程83 第6章质量成本费用控制84 6.1 质量培训费控制方案84 6.2 废品损失费控制方案88 6.3 修费控制方案90 第7章销售费用控制92 7.1 销售人员薪资控制方案92

物流成本管理 京东自建物流成本分析

京东自建物流成本分析 组员:田玉琪朱茗怡康娜危妙 第一部分电商企业的物流模式 现阶段电商企业存在三种物流模式: (1)自建物流体系典型代表:京东 虽然京东还有少量的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但是目前来说京东还是该类别的典型代表,该类企业主要特点是在全国大部分城市建设物流仓储中心。 (2)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结合典型代表:新蛋网 这类企业在主要的一线城市建立物流仓库,在偏远地区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的方式。(3)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典型代表:淘宝网 淘宝网作为平台企业,通过注资物流企业,使其成为网站的战略合作伙伴,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 第二部分京东现状分析 目前京东并没有全部实现自建物流体系的建设,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少部分物流活动仍然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尽管如此,根据京东的发展形势,完全的自建物流仍旧是它的终极目标。 截至2013年12月31日,京东在全国34座城市运营着82家仓库,总楼层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在全国460座城市拥有1453个送货站和209个提货站;拥有18005名送货人员、8283名仓库人员和4842名客服人员。利用全国性的交付基础设施,京东能将大部分订单直接送至客户手中,其中超过一半的订单能在当日或次日送达。截至2013年12月31日,京东在中国31座城市提供了基于211项目的当日送达快递服务,并在206座城市提供了次日送达快递服务。 第三部分京东自建物流体系成本分析 分析对象:京东即将投入使用的“亚洲一号”上海物流中心 1)保本点分析

1o 固定成本 运输仓储装卸物流管理物流信息合计 物流成本人工费8500/人5500/人4500/人16500/人10500/人3570000 折旧费158300 3958000 55600 4171900 维修费200000 水电费1500000 1500000 其他费用2000000 合计166800 5463500 4500 16500 66100 注释: 1.人工费都根据上海招聘网上的数据进行估算。亚洲一号采用大面积的自动模式,不需要太多员工。估计120个仓库保管员,80个装卸工,15个管理员,25个物流信息技术人员,240个配送员 2.目前京东有1500辆车,总花费1亿人民币,还会再投资 300辆车,预估计是该物流中心将有120辆车,运输车辆折旧年限为4年,残值率5%,每月折旧即可算出。 3.物流中心总投资10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20年,残值率5%,每月折旧即可算出 4.各种信息设备,如手持PDA机,计算机等共价值200万,电子产品折旧年限3年,无残值。 5.其他费用按照一定比率预估为1500000 6.水电费通过其他物流公司仓库进行预估 2o每单仓储配送成本元 13年7月刘强东接受采访时透露,从2009年到2011年,京东的物流成本整体下降30%,目前平均每单不超过20元,没有达到最优化,等到亚洲一号(上海物流中心)建成后,京东的最高目标是每单成本不超过15元。合理估计仓储配送费用为元 3o每单平均收益 京东目前的收益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直接销售收入 赚取采购价和销售价之间的差价,在线销售的产品品类超过3万种,产品价格比线下零售店便宜10%、20%;库存周转率为12天,与供货商现货现结,国美、苏宁的库存周转率为47天-60天,账期为112天;费用率比国美、苏宁低7%,毛利率维持在5%左右,向产业链上的供货商、终端客户提供更多价值。也通过控制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便宜可靠的产品。 ◆为第三方产品提供服务收取佣金 借助强大的物流,京东商城为越来越多的第三方产品提供服务、收取佣金。在2013年

浅谈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要点论文

浅谈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要点论文 浅谈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要点全文如下: 工程项目是企业经营效益的源头,成本控制的中心。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 决定着项目经济效益高低。为此必须有效地对工程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本文就如何加强 项目成本管理要点,谈谈我们的认识。 一、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班子 项目要达到优质高效、实现最大限度的盈利目标,关键是要有一个懂经营、会管理、 尽职尽责的优秀项目班子。实践证明,推行项目经理“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是优化组建 项目班子的有效措施。工程中标后,管道一公司依据合同条款、施工条件、文明施工标准等,实行项目经理招标竞聘,并成立招聘领导小组,通过组织考核、民主测评,择优选聘 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确定后,项目管理人员也一律实行竞争上岗。这充分体现了“尊民意、重实绩、严程序”的民主方式,真正让能力强、成绩突出,敢于负责、乐于奉献,受职工 信赖的干部来管理工程项目。近几年,一公司按照上述原则和方式组建了若干个项目经理 部都分别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如一公司江苏项目部2021年承建的西气东输常长支线 工程,优化组建了项目班子。在工期紧、任务重、施工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独创了水网施 工法,靠过硬的施工技术、严细的管理,降耗增效、精打细算,为公司节约了成本,并获 得了中国企业联合会的新记录奖。 二、成本的划分与项目目标成本指标的测算 工程项目施工是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一个施工企业可能同时施工几个甚至十几个工 程项目,但一个基层公司管理若干个项目施工是大致相同的。按照目前推行的“项目经理 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的基本做法,首先是建立项目成本核算体系,并将工程成本的 制造成本划分出来,称为“项目施工成本”简称前线控制成本,单独进行核算、考核和奖惩。 目标成本的确定必须客观、准确、合理,接近或稍微超出企业的管理水平。这需要领 导决策层和经营管理有关人员对项目经理部编制的目标成本指标进行详细地审核、预测和 分析。为此,一公司成立了经营考核委员会,明确了经营考核委员会职责。项目目标成本 预算编竣后,及时提交公司经营考核委员会进行评审,对目标成本指标进行修改,并与项 目经理部进行充分的讨论,形成意见后再进行修订,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在双方协商一 致的基础上,签署项目承包责任书,做到了“两上两下”,公平合理,改变了过去靠行政 命令方式和长官意志办事,而以契约的形式明确项目的责权利,做到了“签字时算得清清 楚楚,干完了说个明明白白”。 目标成本指标定得过高,有如下弊病:一是项目施工管理人员能较轻松地完成指标, 不利于提高企业施工管理水平;二是按施工管理责任制兑现奖惩,可能会拉大企业管理人 员与施工人员的收入差距,增加了内部矛盾;三是降低了企业利润。目标成本指标定得过

成本与管理会计解析(总7页)

成本与管理会计解析(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第一章总论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1.两者的最终目标一致。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两者的资料来源基本相同 3.两者的主要指标相互渗透 4.两者在方法上相互补充 5.两者提供的信息具有共同的特征,可靠性。 财务会计最强调净利润。 管理会计最强调企业价值创造用ROE衡量 2.成本的概念和分类 成本是指经济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进行某种活动所投入或耗费的资源的货币表现。 从四方面目的分类: 1.编制财务报告(Financial reporting) 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2.成本性态(Predicting cost behavior)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3.分配成本到成本对象(Assigning costs to cost objects)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4.经营决策(Decision making) 差量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 差量成本是指两个方案的预计成本差异。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打翻的牛奶) 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第二章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1.产品成本计算概述 2.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生产成本通过“生产成本”账户进行归集, 该账户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账户。 “基本生产成本”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所发生的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所发生的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