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常用培养基附加配制说明

合集下载

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配制

(2)无机微量(100倍液,配制500ml) 无机微量(100倍液,配制500ml) 倍液 500ml 药品名称 MnSO4 ·4H2O 4H ZnSO4 ·7H2O 7H CuSO4 ·5H2O 5H H3BO3 Na2MoO4 ·2H2O 2 KI CoCl2· 6H2O 配方用量mg/L 扩大50倍称量mg 50倍称量 配方用量mg/L 扩大50倍称量mg 1150 22.3 8.6 0.025 6.2 0.25 0.83 0.025 430 1.25 310 12. 12.5 41. 41.5 1.25 定容于500ml 定容于500ml 蒸馏水中。 蒸馏水中。每 升培养基吸此 液10ml
四、实验步骤
1、接种前的准备:如实验一准备的培养基等; 接种室的准备(超净台的准备) 2 2、培养材料表面灭菌:洗涤、清理;(此处 开始在超净台上操作)75%酒精浸泡30秒, 倒出酒精;0.1%升汞5-8 min,倒出升汞; 无菌水洗涤3-5次,无菌水浸泡备用。
四、实验步骤
3、接种:取出叶片置于培养皿中的滤纸上, 吸取水分,剪去被升汞杀死的叶片边缘,将 叶片剪成适当大小(3-5mm见方),接种到 适当培养基中。重新包扎好瓶口,写好标签 (时间、材料等) 4、培养观察:置于培养室或培养箱中培养, 温度25度左右,光照16小时,照度20003000lux。第一周注意观察污染情况,随时 清理污染的培养瓶,记录污染率及生长情况。
实验三 月季的快繁
一、实验目的:对月季茎段进行快繁 ,掌握 利用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无性繁殖的方法 二、实验用品: 1、仪器用具:超净工作台、接种器具(实验 一已灭菌)酒精灯、酒精棉球 2、试剂:实验一准备的培养基、0.1%升汞、 75%酒精、吐温、无菌水 三、实验材料:植物茎段(月季)

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配方

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配方

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配方(一)母液配制与保存配制培养基时,如果每次配制都要按着杨成分表依次称量,既费时,又增加了多次称量误差。

为了提高配制培养基的工作效率,一般将常用的基本培养基配制成10~200倍,甚至1000倍的浓缩贮备液,即母液。

母液贮存于冰箱中,使用时,将它们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稀释混合,可多次使用,并在配制较多数量的培养基时,降低工作强度,也提高试验的精度。

基本培养基的母液有四种:大量元素(浓缩20倍),微量元素(浓缩100倍),铁盐(浓缩200倍),除蔗糖之外的有机物质(浓缩100倍)1大量元素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要分别称量,分别溶解,在定容时按表1中的序号依次加入容量瓶中,以防出现沉淀。

倒入磨口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可常温保存或放入冰箱内保存。

2微量元素母液在配制微量元素母液时,也应分别称量和分别溶解,定溶时不分先后次序,可随意加入溶量瓶中定容(表2),一般不会出现沉淀现象。

倒入磨口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可常温保存或放入冰箱内保有存。

3铁盐母液由于铁盐无机化合物不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只有基螯合物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需要单独配成螯合物母液表3)。

配制方法:称取5.56g硫酸亚铁和7.46g乙二胺乙酸二钠,分别用450ml的去离子水溶解,分别适当加热不停搅拌,分别溶解后将硫酸亚铁溶液缓缓加入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中,将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最后用去离子水定溶于1000mL,倒入棕色贮液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放入冰箱内保存。

先取一种置容量瓶(烧杯)中,然后将另一种成分逐加逐剧烈震荡,至产生深黄色溶液,最后定容,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4有机物母液按表4中的量分别称取各种有机物,分别溶解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定容于1000mL,放入细口瓶配成1 mg/ml 。

各100 ml。

6-苄基腺嘌呤(6-BA)用0.5 N的HCl加热溶解。

萘乙酸(NAA)用少量无水乙醇溶解,再加蒸馏水。

常用培养基及添加剂的配制

常用培养基及添加剂的配制

1.牛心脑浸汁-辅助琼脂:(BHI-S)BHI 琼脂100mL氯化血红素-维生素K1 1mL脱纤维蛋白血(兔血)5-10mL 2.胰蛋白水解物-大豆琼脂(TS)胰蛋白水解物(或胰蛋白胨) 1.5g大豆胨0.5gNacl 0.5g酵母提取物0.5g盐酸半胱氨酸液0.4mL琼脂 2.0g蒸馏水加至100mL 3.Gifu厌氧培养基:(GAM)胰蛋白胨 1.0g大豆胨0.3g多价蛋白胨 1.0g酵母提取物0.5g肝浸汁10mL VPI盐溶液0.2g牛肉浸膏5mL盐酸半胱氨酸0.4mL 旈基乙醇酸钠0.03g 葡萄糖 1.0g 琼脂 1.8-2.0g 刃天青(0.1%)0.5g 蒸馏水加至100mL 4.Rogosa 乳杆菌选择培养基(LS)胰蛋白水解物(或胰蛋白胨) 2.0g酵母提取物 1.0g琼脂4g葡萄糖 4.0g (储存液)磷酸二氢钾 1.2g 12g枸橼酸三铵0.4g 4g硫酸镁(MgSo4 7H2O) 1.0g 10g硫酸锰(MnSo4 4H2O)0.4g 4g硫酸亚铁(FeSo4 7H2O)0.08g 0.8g醋酸钠(CH3COONa 3H2O)(乙酸钠) 5g 50g冰乙酸(99.5%)0.264mL 2.64mL聚山梨酯-80 0.2g 2gDH2O 200mL 200mL(每100mL培养基加10mL)5.TPY培养基胰蛋白胨 3.0g酵母提取物0.8g葡萄糖 2.0g磷酸二氢钾 1.2gK2HPO4 3H2O 0.4gNaCO30.4gNaCl 0.4gDH2O 200mL琼脂 2.5g /200mL6.普通血琼脂培养基(BA)牛肉浸膏(0.5-1.0)g蛋白胨 1.0gNaCl 0.5gK2HPO4 2.0g酵母提取物0.5g葡萄糖 1.0g琼脂 1.8g蒸馏水加至100mL7.轻唾培养基(MS)胰蛋白胨 1.0g示胨0.5g蔗糖3-5g(可根据需要将蔗糖量增至20g)葡萄糖0.1gK2HPO4 3H2O 0.53g琼脂 2.0g0.1%曲利本蓝7.5mL0.1%结晶紫0.8mL蒸馏水加至100mL8.轻唾-杆菌肽琼脂(MSB)MS琼脂(蔗糖含量为20%)100mL杆菌肽溶液(200U/mL)0.1mL灭菌MS琼脂50℃左右时加入杆菌肽溶液,混匀倒板9.轻唾-磺胺二甲嘧啶琼脂(MS磺胺琼脂)MS琼脂100mL*磺胺二甲嘧啶(5%) 1.0mL*1%的亚碲酸钾溶液0.28mL灭菌MS琼脂冷却至25℃时加入*10.TYCSB琼脂胰蛋白酶水解物 1.0g酵母提取物0.5g盐酸半胱氨酸溶液0.4gK2HPO4 3H2O 0.53g蔗糖20g琼脂2gDH2O 100mL灭菌后冷却至50-55℃时加入杆菌肽溶液(200U/mL)0.1mL,混匀倒板11.Rogosa 乳杆菌选择培养基(LS)胰蛋白水解物(或胰蛋白胨) 1.0g酵母提取物0.5g磷酸二氢钾0.6g枸橼酸三铵0.2g葡萄糖 2.0g硫酸镁(MgSo4 7H2O)0.5g硫酸锰(MnSo4 4H2O)0.2g硫酸亚铁(FeSo4 7H2O)0.04g醋酸钠(CH3COONa 3H2O)(乙酸钠) 2.5g冰乙酸(99.5%)0.132mL聚山梨酯-80 0.1g琼脂 1.8gDH2O 100mLLS盐溶液的组成:MgSo4 7H2O 5.57gMnSo4 2H2O 1.20gFeSo4 7H2O 0.34gDH2O 50 mL混合上述成分并加热使之溶解。

常用培养基及染料的配制

常用培养基及染料的配制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细菌用)牛肉膏3g蛋白胨5g氯化钠 10g琼脂15~20gp H 7.0~7.2水1000mL121℃灭菌20min。

2、高氏(Gause)1号培养基(培养放线菌用)可溶性淀粉20g硝酸钾1g氯化钠 0.5g磷酸氢二钾0.5g硫酸镁0.5g硫酸亚铁 0.01g琼脂20g水1000mLp H 7.2~7.4配制时,先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倒入煮沸的水中,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其他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至1000mL。

121℃灭菌20min。

3、查氏(Czapek)培养基(培养霉菌用)硝酸钠2g磷酸氢二钾1g氯化钾0.5g硫酸镁0.5g硫酸亚铁0.01g蔗糖30g琼脂15~20g水1000mLp H 自然121℃灭菌20min。

4、马丁氏(Martin)琼脂培养基(分离真菌用)葡萄糖10g蛋白胨5g磷酸二氢钾1g七水合硫酸镁0.5g1/3000孟加拉红(rose bengal,玫瑰红水溶液)100mL琼脂15—20gp H 自然蒸馏水800mL112℃灭菌30min。

临用前加入0.03%链霉素稀释液100mL,使每毫升培养基中含链霉素30μg。

5、马铃薯培养基(简称PDA)(培养真菌用)马铃薯200g蔗糖(或葡萄糖)20g琼脂15—20gp H 自然培养基的配制: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30min,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熔化后补足水至1000mL。

121℃灭菌30min。

6、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培养基的配制:(1)、取大麦或小麦若干,用水洗净,浸水6—12小时,至15℃阴暗处发芽,上面盖纱布一块,每日早、中、晚淋水一次,麦根伸长至麦粒的两倍时,即停止发芽,摊开晒干或烘干,贮存备用。

(2)、将干麦芽磨碎,一份麦芽加四份水,在65℃水浴中糖化3—4小时,糖化程度可用碘滴定之。

加水约20mL,调匀至生泡沫时为止,然后倒在糖化液中搅拌煮沸后再过滤。

(3)、将糖化液用4—6层纱布过滤,滤液如混浊不清,可用鸡蛋白澄清,方法是将一个鸡蛋白加水约20mL,调匀至生泡沫时为止,然后倒在糖化液中搅拌煮沸后再过滤。

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配方

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配方

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配方MS培养基主要包括两部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无机盐部分的配方如下:1.氮源:氮源通常由硝酸铵(NH4NO3)、硝酸钾(KNO3)和硫酸铵((NH4)2SO4)组成。

氮源的浓度通常为20-30mM。

2.磷酸盐:磷酸盐通常由二氢二钠磷酸盐(NaH2PO4)组成,浓度为10mM。

3.钠盐:MS培养基中含有钠盐,通常由硝酸钠(NaNO3)和硝酸钾(KNO3)组成。

钙盐的浓度为2.0mM,钾盐的浓度为1.0mM。

4.钠盐:MS培养基中含有钠盐,通常由硝酸钠(NaNO3)和硝酸钾(KNO3)组成。

钙盐的浓度为2.0mM,钾盐的浓度为1.0mM。

5.硫酸镁:硫酸镁(MgSO4)的浓度为1.0mM。

6.磷酸铵铁:磷酸铵铁(FeSO4·(NH4)2SO4)的浓度为27.8μM。

7.各种微量元素:包括锌、铜、锰、硼、钼、钴和镍等微量元素。

这些微量元素的浓度通常在微摩尔(μM)级别。

有机物部分的配方如下:1.蔗糖:蔗糖是植物培养基中最常用的碳源,浓度通常为30g/L。

2. 维生素:通常使用的维生素有二硝基地巴泼甲素(2,4-D)和吲哚-3-乙酸(IAA)。

它们的浓度通常在0.1-2.0 mg/L之间。

3. 激素:常用的激素包括植物生长素(BA)和乙烯利(2,4-D)。

它们的浓度通常在1.0-10.0 mg/L之间。

4.混合物:还可以加入一些有机物混合物,如胆固醇、烟酸和核酸酸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MS培养基的一个基本配方,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植物种类的不同,还可以对该配方进行一些调整和优化。

总结起来,MS培养基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主要用于植物生长和增殖。

其配方包括无机盐和有机物两部分,无机盐包括氮源、磷酸盐、钙盐、镁盐、磷酸铵铁和微量元素等;有机物包括蔗糖、维生素和激素等。

通过适当调整这些配方的浓度和比例,可以实现不同植物的生长和增殖需求。

常用培养基配制方法

常用培养基配制方法

常用培养基配制方法:(1)基础盐培养基(MSM):(NH4)2SO42.0g,MgSO4·7H2O0.2g,CaCl2·2H2O 0.01g,FeSO4·7H2O0.001g,Na2HPO4·12H2O1.5g,KH2PO41.5g,蒸馏水1000 mL。

(2)LB培养基: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5g,蒸馏水1000 mL,pH7.5。

(3)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硝酸钾1g,磷酸氢二钾0.5g,硫酸镁0.5g,氯化钠0.5g,硫酸亚铁0.01g,可溶性淀粉20g,蒸馏水1000mL。

(4)查彼氏培养基:硝酸钠2g,氯化钾0.5g,硫酸镁0.5g,磷酸氢二钾1g,硫酸亚铁0.01g,蔗糖30g,蛋白胨0.5g,蒸馏水1000mL。

(5)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 g,蒸馏水1000mL。

将无病马铃薯洗净去皮切碎,加蒸馏水1000mL,煮沸0.5 h,纱布过滤,滤液加蒸馏水补足1000mL,再加入葡萄糖,然后分装三角瓶灭菌备用。

(6)铵察氏琼脂培养基:氯化铵2g,氯化钾0.5g,硫酸镁0.5g,磷酸氢二钾1g,硫酸亚铁0.01g,蔗糖30g,蛋白胨0.5g,琼脂20g,蒸馏水1000 mL。

(7)克氏合成1号琼脂培养基:磷酸氢二钾1g,碳酸镁0.3g,氯化钠0.2 g,硝酸钾1g,硫酸亚铁0.01g,碳酸钙0.5g,葡萄糖20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

(8)葡萄糖天门冬素琼脂培养基:葡萄糖10g,天门冬素0.5g,磷酸氢二钾0.5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

(9)葡萄糖酵母膏琼脂培养基:葡萄糖10g,酵母膏10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

(10)瓦氏肉汁琼脂培养基:蛋白胨5g,葡萄糖10g,牛肉膏10g,氯化钠5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

(11)淀粉琼脂培养基:可溶性淀粉10g,碳酸镁1g,磷酸氢二钾0.3g,氯化钠0.5g,硝酸钠1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和马铃薯蔗糖琼脂(PSA)培养基培养真菌最常用的培养基,成分如下:去皮马铃薯200 g 葡萄糖或蔗糖20g琼脂15-20g 水1000 ml配制方法:将马铃薯洗净去皮,称取200 g,切成小块(不必大小)放入锅中,加水1000ml,煮沸半小时,稍冷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在滤液中加蔗糖20g,加水补足到1000ml。

配成的培养基一般呈酸性,用于培养真菌,可以不必调pH。

如配制固体培养基,在加蔗糖前先加15-20g 琼胶加热熔化,最后加入蔗糖,混匀并加水补是至1000ml,趁热分装在试管或三角瓶中。

标准试管(15×150mm)分装量如下:一般用作斜面培养的每试管装培养基3-5ml,用作平面培养的每试管约10ml,加棉花塞后灭菌。

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必须调节其酸度值到中性(pH7.0左右)。

(2)牛肉汁蛋白胨培养基(NA)是培养细菌最常用的培养基,又称营养琼脂或肉汤培养基。

成分如下:酵母浸膏1g 牛肉浸膏3g蛋白胨5-10g 蔗糖(或葡萄糖)l0g琼脂15-20g 水1000mlpH7.0配制方法:称取牛肉浸膏及蛋白胨溶于少量热水中备用,在其余水中加入琼脂,加热溶化后将牛肉浸膏和蛋白胨溶液加入混匀,然后加水补足到1000 ml,用NaOH或HCL调整至pH7.0,趁热分装,加棉花塞后灭菌。

(3)玉米叶培养基取一定数量的玉米叶片,洗净后剪成1㎝2左右的小块,放在250ml的三角瓶中,盛放量一般为三角瓶的1/3,然后加少量的水以保持湿润,加棉花塞后灭菌。

天然培养基一般不必调整pH。

(4)查氏(Czapek)培养基查氏培养基是一种组合培养基,其成分如下:NaNO3 2g K2HPO4 1 gMgSO4·7H2O 0.5g KCl 0.5gFeSO4 0.01g 蔗糖30g水1000ml(5)灭菌水的配制蒸馏水(或自来水)经过灭菌处理即成灭菌水,是实验室用量最大的必备品之一,常用于病原菌的分离、稀释、保湿等。

植物组织培养基配制

植物组织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的配制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一种培养基是MS培养基。

MS培养基的配制包括以下步骤。

培养基母液的配制和保存MS培养基含有近30种营养成分,为了避免每次配制培养基都要对这几十种成分进行称量,可将培养基中的各种成分,按原量的20倍或200倍分别称量,配成浓缩液,这种浓缩液叫做培养基母液。

这样每次使用时,取其总量的1/20(50 mL)或1/200(5 mL),加水稀释,制成培养液。

现将制备培养基母液所需的各类物质的量列出,供配制时使用。

大量元素(母液Ⅰ) mg/LNH4NO3 33 000KNO3 38 000CaCl2·2H2O 8 800MgSO4·7H2O 7 400KH2PO4 3 400微量元素(母液Ⅱ)KI 166H3BO3 1 240MnSO4·4H2O 4 460ZnSO4·7H2O 1 720Na2MoO4·2H2O 50CuSO4·5H2O 5CoCl2·6H2O 5铁盐(母液Ⅲ)FeSO4·7H2O 5 560Na2-EDTA·2H2O 7 460有机成分(母液Ⅳ)ⅣA肌醇20 000ⅣB烟酸100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 100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1) 100甘氨酸400以上各种营养成分的用量,除了母液Ⅰ为20倍浓缩液外,其余的均为200倍浓缩液。

上述几种母液都要单独配成1 L的贮备液。

其中,母液Ⅰ、母液Ⅱ及母液Ⅳ的配制方法是:每种母液中的几种成分称量完毕后,分别用少量的蒸馏水彻底溶解,然后再将它们混溶,最后定容到1 L。

母液Ⅲ的配制方法是:将称好的FeSO4·7H2O和Na2-EDTA·2H2O 分别放到450 mL蒸馏水中,边加热边不断搅拌使它们溶解,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并将pH调至5.5,最后定容到1 L,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

各种母液配完后,分别用玻璃瓶贮存,并且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号、配制倍数、日期等,保存在冰箱的冷藏室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注:培养基和激素母液配制方法(1)母液配制时,先向容量瓶中注入1/3定容体积的蒸馏水,再一一称取各种盐放入烧杯中溶解,装入容量瓶,不得一次称取所有盐,混合溶解!在配制大量母液时,氯化钙最后加入。

(2)200×Fe盐溶液称取1.39g FeSO4•7H2O溶于水(A液);称取1.865 g Na2•EDTA溶于热水(B液);将A液缓慢倒入正在加热的B液中,加水接近250ml,煮沸,混合液颜色变深,冷却到室温,定容到250ml后,置于棕色试剂瓶内4℃保存。

(3)0.5mg/ml 2,4-D母液的配法称取50mg 2,4-D,置于小烧杯内;加少量无水乙醇或95%乙醇使之完全溶解;加水定容至100ml,4℃保存。

如果出现沉淀,需要重新配置。

(4)0.5mg/ml α-NAA母液的配法称取100mgNAA置于小烧杯内;用1N的KOH溶液溶解NAA;用水定容至200m l,4℃保存。

(5)0.5mg/ml 6-BA母液的配法称取100mg 6-BA置于小烧杯中;加少量的浓盐酸,用玻棒研磨成糊状,再加入少量浓盐酸,使之完全溶解;用水稀释并定容至200ml,4℃保存。

(6)100mM乙酰丁香酮(As)的配制称取196.2mg As,用5ml DMSO直接溶解,再加水定容至10ml,过滤灭菌后,分装入无菌小管,-20℃冰冻保存。

使用前加入灭菌培养基。

(7) 0.5mg/ml KT和ABT的配法称取50mg kenetin或ABT生根粉,先用少量1N KOH溶解,再用水稀释定容至100ml,4℃保存。

(8)其他附加物的溶解及配制A、称取吗啉乙磺酸(MES)5g溶于水中,定容至10mL。

4℃保存。

B、称取1g L-半胱氨酸(Cys) 溶于2mL 0.2mol/L或10%的NaOH溶液, 用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mL,现用配制。

4℃保存。

C、称取850mg硝酸银,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

4℃保存。

D、头孢霉素(cefotaxime)2500m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mL。

4℃保存。

E、潮霉素(Hyg B),商品已溶解,筛选时一般加5、8、12mg/L梯度浓度。

植物培养的其他相关知识:培养基culture medium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基质。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种植物的组织对营养有不同的要求,甚至同一种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对营养的要求也不相同,只有满足了它们各自的特殊要求,它们才能很好地生长。

因此,没有一种培养基能够适合一切类型的植物组织或器官,在建立一项新的培养系统时,首先必须找到一合适的培养基,培养才有可能成功。

在植物组织培养历史进程中,事实上也紧密地伴随着培养基的研制史。

对植物的营养要求的不断认识,对已有培养基的改进,或者将新发现的植物激素、新的有益成分应用于培养基之中,都大大促进了组织培养研究的迅速发展,取得越来越多的成功。

一、培养基的种类和成分(一)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的名称,一直根据沿用的习惯。

多数以发明人的名字来命名,如White培养基,Murashige和Skoog培养基(简称MS培养基),也有对某些成分进行改良称作改良培养基,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培养基有几十种,常用的培养基及特点如下: (1)MS 培养基它是1962年由Murashige和Skoog为培养烟草细胞而设计的。

特点是无机盐和离子浓度较高,为较稳定的平衡溶液。

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较合适,可满足植物的营养和生理需要。

它的硝酸盐含量较其他培养基为高,广泛地用于植物的器官、花药、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效果良好。

有些培养基是由它演变而来的。

(2)B5培养基是1968年由Gamborg等为培养大豆根细胞而设计的。

其主要特点是含有较低的铵,这可能对不少培养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从实践得知有些植物在B5培养基上生长更适宜,如双子叶植物特别是木本植物。

(3)White 培养基是1943年由White为培养番茄根尖而设计的。

1963年又作了改良,称作White改良培养基,提高了MgSO4的浓度和增加了硼素。

其特点是无机盐数量较低,适于生根培养。

(4)N6培养基是1974年朱至清等为水稻等禾谷类作物花药培养而设计的。

其特点是成分较简单,KN03和(NH4)2S04含量高。

在国内已广泛应用于小麦、水稻及其他植物的花药培养和其他组织培养。

(5)KM-8P培养基它是1974年为原生质体培养而设计的。

其特点是有机成分较复杂,它包括了所有的单糖和维生素,广泛用于原生质融合的培养。

常用培养配方见表3-1。

(二)、培养基的成分培养基的成分主要可以分水、无机盐、有机物、天然复合物、培养体的支持材料等五大类。

1.水水是植物原生质体的组成成分,也是一切代谢过程的介质和溶媒。

它是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配制培养基母液时要用蒸馏水,以保持母液及培养基成分的精确性,防止贮藏过程发霉变质'大规模生产时可用自来水。

但在少量研究上尽量用蒸馏水,以防成分的变化引起不良效果。

2、无机元素(inorganicelement)大量元素,指浓度大于0.5mmol/L的元素,有N,P,K,Ca,Mg,S等。

其作用是:(1)N 在制备培养基时以N03-N和NH4-N两种形式供应。

(2)P 是磷脂的主要成分。

常用的物质有KH2P04或NaH2P04等。

(3)K制备培养基时,常以KCl、KNO,等盐类提供。

(4)Mg、S和Ca、它们常以MgS04·7H20提供、CaCl2·2H20提供。

微量元素指小于0.5mmol/L的元素,Fe,B,Mn,Cu,Mo,Co等。

3.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培养基中若只含有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常称为基本培养基。

为不同的培养目的往往要加入一些有机物以利于快速生长。

常加入的有机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类:(1)碳水化合物最常用的碳源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也是较好的碳源,可支持许多组织很好的生长。

不同植物不同组织的糖类需要量也不同,实验时要根据配方规定按量称取,不能任意取量。

高压灭菌时一部分糖发生分解、制定配方时要给予考虑。

在大规模生产时,可用食用的绵白糖代替。

(2)维生素(vitamin) 这类化合物在植物细胞里主要是以各种辅酶的形式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对生长、分化等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主要有Vsl(盐酸硫胺素)、VD6(盐酸吡哆醇)、Vpp(烟酸)、VC(抗坏血酸)、有时还使用生物素、叶酸、VB2等。

一般用量为0.1-1.Omg/L。

有时用量较高。

Vm对愈伤组织的产生和生活力有重要作用,VB6能促进根的生长,Vpp与植物代谢和胚的发育有一定关系。

Vc有防止组织变褐的作用。

(3)肌醇 (myo-inosit0l)又叫环己六醇,在糖类的相互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使用浓度一般为lOOmg/L,适当使用肌醇,能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以及胚状体和芽的形成。

对组织和细胞的繁殖、分化有促进作用,对细胞壁的形成也有作用。

(4)氨基酸(aminoacide) 是很好的有机氮源,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

培养基中最常用的氨基酸是甘氨酸,其他的如精氨酸、谷氨酸、谷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丙氨酸等也常用。

有时应用水解乳蛋白或水解酪蛋白,它们是牛乳用酶法等加工的水解产物,是含有约20种氨基酸的混合物,用量在10-1000mg/L之间。

由于它们营养丰富,极易引起污染。

如在培养中无特别需要,以不用为宜。

4.植物激素(hormone)是植物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天然化合物,它能以极微小的量影响到植物的细胞分化、分裂、发育,影响到植物的形态建成、开花、结实、成熟、脱落、衰老和休眠以及萌发等许许多多的生理生化活动,在培养基的各成分中,植物激素是培养基的关键物质,对植物组织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

(1)生长素类(auxin) 在组织培养中,生长素主要被用于诱导愈伤组织形成,诱导根的分化和促进细胞分裂、伸长生长。

在促进生长方面,根对·生长素最敏感。

在极低的浓度下,(10-5-10-8mg/L)就可促进生长,其次是茎和芽。

天然的生长素热稳定性差,高温高压或受光条件易被破坏。

在植物体内也易受到体内酶的分解。

组织培养中常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物质。

IAA(indoaceticacid吲哚乙酸)是天然存在的生长素,亦可人工合成,其活力较低,是生长素中活力最弱的激素,对器官形成的副作用小,高温高压易被破坏,也易被细胞中的IAA分解酶降解,受光也易分解。

NAA(naphthaleneaceticacid萘乙酸)在组织培养中的起动能力要比IAA高出3-4倍,且由于可大批量人工合成,耐高温高压,不易被分解破坏,所以应用较普遍。

NAA和IBA广泛用于生根,并与细胞分裂素互作促进芽的增殖和生长。

IBA(indolebutyric acid吲哚丁酸)是促进发根能力较强的生长调节物质。

2,4-D(2,4-二氯苯氧乙酸)起动能力比IAA高10倍,特别在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上活力最高,但它强烈抑制芽的形成,影响器官的发育。

适宜的用量范围较狭窄,过量常有毒效应。

生长素配制时可先用少量95%酒精助溶。

2,4-D可用0.1mol/L的NaOH或KOH助溶。

生长素常配成1mgdml的溶液贮于冰箱中备用。

(2)GA(gibberellicacid赤霉素) 有20多种,生理活性及作用的种类、部位、效应等各有不同、培养基中添加的是GA3,主要用于促进幼苗茎的伸长生长,促进不定胚发育成小植株;赤霉素和生长素协同作用,对形成层的分化有影响,当生长素/赤霉素比值高时有利于木质部分化,比值低时有利于韧皮部分化;此外,赤霉素还用于打破休眠,促进种子、块茎、鳞茎等提前萌发。

一般在器官形成后,添加赤霉素可促进器官或胚状体的生长。

赤霉素溶于酒精,配制时可用少量95%酒精助溶。

赤霉素不耐热,高压灭菌后将有70%-100%失效,应当采用过滤灭菌法加入。

(3)细胞分裂素类(cytokinin) 这类激素是腺嘌呤的衍生物,包括6-BA(6-苄基氨基嘌呤)、Kt(kinetin激动素)、n(zeatin玉米素)等。

其中Zt活性最强,但非常昂贵,常用的是6-BA。

在培养基中添加细胞分裂素有三个作用:①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芽萌发生长,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相互作用,当组织内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高时,诱导愈伤组织或器官分化出不定芽。

②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

③抑制根的分化。

因此,细胞分裂素多用于诱导不定芽的分化、茎、苗的增殖,而避免在生根培养时使用。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决定着发育的方向,是愈伤组织、是长根还是长芽。

如为了促进芽器官的分化,应除去或降低生长素的浓度,或者调整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

生长调节物质的使用甚微,一般用mg/L表示浓度。

在组织培养中生长调节物质的使用浓度,因植物的种类、部位、时期、内源激素等的不同而异,一般生长素浓度的使用为0.05-5mg/L,细胞分裂素0.05-10m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