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小讲课PDF
脑梗塞课件部分内容脑栓塞

《脑梗塞课件部分内容脑栓塞》xx年xx月xx日•脑梗塞概述•脑梗塞的类型•脑梗塞的症状和诊断•脑梗塞的治疗和预防目录01脑梗塞概述定义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是指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引起脑组织坏死和脑功能受损的疾病。
定义和概述类型根据阻塞血管的不同,脑梗塞可分为动脉性脑梗塞、静脉性脑梗塞和腔隙性脑梗塞等。
发病机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血管疾病是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
此外,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脑梗塞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
在我国,每年新发脑梗塞患者数量庞大,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发病率脑梗塞的死亡率较高,尤其是严重脑梗塞患者,即使经过及时治疗,仍有可能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
因此,早期预防和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死亡率脑梗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危害脑梗塞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如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
这些后遗症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影响脑梗塞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患者可能因为疾病的困扰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治疗。
脑梗塞的危害和影响02脑梗塞的类型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脑血栓形成、小动脉闭塞等。
病因症状治疗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
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改善脑循环等。
030201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等。
病因突然出现的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
症状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等。
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病因轻微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肌肉无力、感觉异常等。
症状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等。
治疗症状短暂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单侧肢体无力、失语等,通常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缓解。
病因血流动力学改变、微栓塞等。
治疗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03脑梗塞的症状和诊断突然出现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多数患者有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常见症状包括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脑梗塞的症状和体征脑梗塞的诊断方法和流程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既往病史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进行血液化验、心电图等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与脑出血的鉴别诊断两者症状相似,但发病机制不同,需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鉴别诊断两者症状类似,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需注意观察病情发展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的鉴别诊断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静脉血栓等,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鉴别04脑梗塞的治疗和预防脑梗塞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01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为患者开具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溶栓药物等,以降低再次梗塞的风险,并帮助恢复脑部供血。
《脑梗死健康教育》课件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 有氧运动。
压力管理
学习有效应对压力,保持良好的 心理和情绪状态。
早期症状
面部麻木
突然出现一侧面部麻木或无 力的感觉。
语言障碍
突然出现说话困难、理解能 力下降。
肢体无力
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不 听使唤。
紧急救援方法
1
紧急呼叫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生症状和所
保持平卧
严重后果
脑梗死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身 体和认知障碍,甚至危及生 命。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1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受损,增加患脑梗死的风险。
2 高胆固醇
高胆固醇水平可能导致血管斑块形成,增加脑梗死概率。
3 糖尿病
糖尿病可引发脑动脉硬化,加重脑梗死的风险。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规律运动பைடு நூலகம்
均衡膳食,控制盐分和脂肪摄入,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
《脑梗死健康教育》PPT 课件
欢迎来到《脑梗死健康教育》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探讨脑梗死 的定义、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早期症状、紧急救援方法以及康复与生活建 议。
什么是脑梗死?
血供中断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中 断,导致脑细胞缺氧、坏死。
血栓形成
大部分脑梗死是由血栓形成 导致的,血栓可以堵住脑血 管造成血供中断。
2
在地点。
将患者平卧在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
3
保持呼吸
确保患者呼吸通畅,不需要进行人工呼 吸。
康复与生活建议
1 康复训练
接受康复治疗,进行身体和语言功能的恢复。
2 药物治疗
按照医生建议继续服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控制。
3 健康生活方式
脑梗小讲课

脑梗小讲课(一)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局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二)类型:最常见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三)病因:1.脑血栓形成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损坏最常见2.脑栓塞病因:最常见的为心源性,如房颤。
(四)临床表现及特点:1、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
2、多安静休息及睡眠中发生。
3、起病缓慢,多在发病后10小时或1~2天达高峰。
4、以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共济失调等局灶定位症状为主。
5、神经系统病变取决于脑血管阻塞部位的范围。
6、少数病人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表现。
(六)处理要点:1.超早期(发病后1-6h)溶栓治疗:常用药有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 PA )、尿激酶( UK )和链激酶,要求 SBP <185MMHG,降低治疗后出血几率。
2.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20%甘露醇250ml 快速静滴3.抗凝治疗:肝素、华法林( INR , PT ,维生素 K )。
4.抗血小板聚集疗法:发病后24h内阿司匹林。
5.控制血压:维持在病前稍高水平。
6.控制血糖:小于8.3mmol/ L7.脑保护治疗法:可应用胞磷胆碱,亚低温疗法、自由基清除剂( VE 、c )、钙通道阻滞剂(地平类、西比灵)。
(五)辅助检查:1.首选 CT ,发病24小时后渐显低密度梗死灶2.MRI:发病数小时后即可显影,发现脑干,小脑梗死及小灶梗死。
3.腰椎穿刺检查:大面积时脑压可增高4.脑血管造影:可显示血栓形成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
5.血糖、血脂、血流动力学、心电图等。
护理诊断及措施、目标一、躯体活动障碍:与运动中枢损害致肢体瘫痪有关二、语言沟通障碍:与语言中枢损害有关三、吞咽障碍: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四、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脑梗塞查房小讲课护理课件

定期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 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05
脑梗塞患者饮食护理
营养需求与饮食原则
营养需求
饮食原则
常见食物与烹饪方法
常见食物 烹饪方法
个体化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根据患者的口味和饮食习惯,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以提高患者的食欲和进食量。
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应提供易于吞咽和消化的食物,并采用适当的进食姿势和辅 助器具。
06
脑梗塞患者出院指导
日常生活注意事 项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饮食调整 控制基础疾病
定期复查与随诊
定期复查
出院后应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 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VS
随诊安排
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自己 的脑梗塞病史,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脑梗塞患者心理护理
心理评估与支持
01
02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建立信任关系
03 提供心理支持
心理干预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放松训练
音乐疗法
家属心理护理指导
情绪管理
沟通技巧 家估
评估时机
在脑梗塞发生后,患者病情稳定 时进行康复评估,以了解患者的 功能障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鼓励患者进行下肢活动,定期为患者 进行下肢按摩。
预防压疮
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 持皮肤清洁干燥。
康复护理
早期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如 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等,促进肢
体功能恢复。
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 复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脑梗塞小讲课PDF

急诊科
脑卒中概述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 是在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基础 上发生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 障碍,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
卒中两大类
脑卒中是严重危及生命的急症!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损害 非常敏感!
30秒:脑代谢发生改变 1分钟: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 5分钟:脑梗死
脑卒中分类
缺血性
动脉瘤
§ 动脉瘤是动脉壁因局部病变(可因薄弱或结构破坏)而向外 膨出,形成永久性的局限性扩张,动脉瘤的发生一定程度上 有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一级亲 属中,约4%患有动脉瘤。但颅内动脉瘤不完全是先天异常 造成的,相当一部分是后天生活中发展而来的,随着年龄增 长,动脉壁的弹性逐渐减弱,在血流冲击等因素下向外突出 形成动脉瘤。
2、UK(6小时内): § 剂量:100万~150万u/次 § 途径:加入100ml NS iv.drip § 时间:30分钟内滴完
用药注意事项
§ 用药前嘱病人解大小便 § 药品应放冰箱冷藏、避光保存 § 药液应现配现用 § 保证药物的剂量、用法正确 § 保证药物在规定时间内输注
加强巡视 用调速器 计算滴速
§ 生命体征 § NIHSS(意识、肌力等) § 出血征象 § 血常规、凝血功能监测 § 头颅CT
病情的观察、评估及用药注意事项
(一)对病情的监测与评 1、估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血常规、血糖、心电图、凝血功能(PT、APTT、INR、FIB) 2、建立监护系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和出血现象: ①测血压:q15min×2h,其后q30min×6h,其后60min×16h 静脉溶栓后维持血压低于185/110mmHg;动脉溶栓后维持血压 低于180/105mmHg。 ②测脉搏和呼吸:q1h×12h,其后q2h×12h;其后据病情定 ③ NIH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q1h×6h,其后q3h×72h ;
脑梗塞讲座

Company Logo
脑梗塞的病因
二 主要因素: 高血压,冠心病,糖 尿病,体重超重,高血脂 症,喜食肥肉和家族遗传。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Company Logo
脑梗塞的病因
Company Logo
主讲人:余香
LOGO
脑梗塞的病因
一 定义:脑梗塞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 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全世界每年死于脑梗塞的人数 近1000万人,我国每年死于脑梗塞的患者近200万人,而幸存下来 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导致重残。
Company Logo
辅助检查
脑梗塞病人应常规进行CT检查,多数病例发病 24小时后梗死区逐渐显示底密度梗死灶;MRI 可显示早期缺血性梗死区;CT和MRI检查可显 示缺血性梗死或出血性梗死改变,合并出血性梗 死高度支持脑梗塞诊断.MRA可发现颈动脉狭窄 程度或闭塞部位.
Company Logo
LOGO
Company Logo
治疗
一般治疗: (1)适当地活动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 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2)改善脑部血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以图缩小梗塞面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 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250~500毫升,连用 7~10天。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 露醇脱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3)溶血栓疗法 常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 (4)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目的是控制发病的危 险因素但血压过高的不要降压太快;血压过低时适当给予提 高。脑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对治疗不利,必须积极控制。 (5)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痰,翻身拍背,活 动肢体,预防肺炎和褥疮发生。
脑梗死病人的小讲课_1

再灌注治疗:再灌注治疗是急性脑 梗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 溶栓和机械取栓。目的是通过溶解 堵塞血管的血栓或取出堵塞的栓子 ,恢复血流,挽救受损的脑组织
抗血小板治疗:使用药物如阿 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防止血 小板聚集,降低再次发生脑梗 死的风险
脑梗死的治疗和康复
降纤治疗:使用药物如巴曲酶、降
01
脑梗死病人的小讲课
2020-xx-xx
2
-
目录
CONTENTS
1 脑梗死的定义和成因
2 脑梗死的表现和诊断
3 脑梗死的治疗和康复
1
脑梗死的定义和成因
脑梗死的定义和成因
脑梗死的定义和成因
常见的脑梗死类型
脑血栓形成: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血管壁上 的斑块脱落,堵塞血管,导致血流中断,引起脑组 织缺血、坏死
职业疗法:职业疗法可以帮助患者 恢复手部精细动作能力和日常生活 能力,例如吃饭、穿衣、洗澡等
脑梗死的治疗和康复
3
语言疗法
针对语言障碍的患者,语言疗法可以帮 助他们恢复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庭应对情 感压力和生活调整,提高生活质量
5
药物治疗
使用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防 止血小板聚集,降低再次发生脑梗死的 风险。有一些药物可以帮助改善神经功 能缺损的症状,如依达拉奉等自由基清 除剂和丁苯酞等改善循环的药物。康复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需要数月甚至 数年的时间。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医 生的治疗和建议,持之以恒地进行康复 训练。同时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控制 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降低再次
脑梗死的定义和成因
高胆固醇:高胆固醇 水平可能导致动脉粥 样硬化,增加脑梗死
脑梗塞教学内容讲解课件

病例二:中度脑梗塞的康复训练
总结词
中度脑梗塞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以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
详细描述
中度脑梗塞患者可能会出现偏瘫、语言障碍等症状,需要接受长期的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肢体功 能训练、语言康复、认知训练等,同时配合物理疗法、针灸等手段。患者及家属需积极配合康复师的 治疗建议,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01
02
03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的粥样 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 狭窄或闭塞。
血栓形成
心脏或其他部位的血栓随 血流进入颅内血管,导致 血管阻塞。
栓塞
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随 血流进入颅内血管,导致 血管阻塞。
脑梗塞的症状
偏身感觉障碍
一侧肢体感觉异常 或完全丧失。
失语
语言表达能力丧失 或受损。
偏瘫
治疗方法
溶栓治疗
通过使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或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来
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
机械取栓
使用机械取栓装置,如支架或导管, 将血栓从血管中取出,以恢复脑部 血流。
药物治疗
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 林)和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 以降低脑梗塞复发的风险。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病例三:重度脑梗塞的预防措施
总结词
对于重度脑梗塞患者,预防再次发生脑梗塞是首要任务,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详细描述
重度脑梗塞患者通常会出现严重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症状,甚至昏迷。预防措施包 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控制基础疾病等。患者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 药物,同时注意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以及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此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溶栓前准备—护士
GCS评分
注意R通畅
§ 病情评估(意识、生命体征)
§ 抽血、建立静脉通道
或深静脉
§ 临床:梗死多见于50~60岁,临床症状和体征 主要取决于梗死的大小、部位及时间
§ 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呕吐、不同程度的昏 迷。同时伴有脑功能损害的体征,如偏瘫、失 语、共济失调
主要治疗措施
(一)、内科综合支持治疗:应特别注意血压的 调控,不同情况的脑梗塞,其高血压的处理不 同。
1、早期脑梗塞:如收缩压在180~ 220mmHg或舒张压110 ~ 120mmHg,不必 急于降血压治疗。如果﹥220/ 120mmHg, 则应给予缓慢降血压治疗,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防止血压降的过低。
溶栓治疗
§ 溶栓治疗是脑梗死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 作用: 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
减轻神经元损伤 挽救缺血半暗带 § 关键: 抓住治疗时机 掌握适应症
超早期溶栓 抗血小板聚集
卒中单元
选择适当的药物
适应症
1. 发病6小时内(尿激酶),4.5小时(RTPA,最好3小 时内),部分病例可放宽
2. 肌力3级以下或失语 3. 临床初步排除TIA和LACI 4. CT已排除颅内出血 5. 正常凝血状态 6. 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者
(1)清除自由基:自由基清除剂能防止脂质过氧 化,减轻再灌注损伤,如依达拉奉。 (2)抗炎治疗:具体机理尚无定论,但有相当多 的患者出现发热反应,可对症给予抗炎治疗。 (3)亚低温:亚低温 (32℃-35 ℃) 对再灌注 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7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
新型自由基清除剂:直接清除羟自由基
2、UK(6小时内): § 剂量:100万~150万u/次 § 途径:加入100ml NS iv.drip § 时间:30分钟内滴完
用药注意事项
§ 用药前嘱病人解大小便 § 药品应放冰箱冷藏、避光保存 § 药液应现配现用 § 保证药物的剂量、用法正确 § 保证药物在规定时间内输注
加强巡视 用调速器 计算滴速
脉硬化性心脏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 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 栓塞。由于栓子可以反复脱落,所以容易复发 § (3)颅内血管发育异常 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 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 (4)某些炎症 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 炎,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 病 § (5)血液病 § (6)代谢病 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 § (7)其他 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 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梗死
急诊科
脑卒中概述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 是在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基础 上发生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 障碍,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
卒中两大类
脑卒中是严重危及生命的急症!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损害 非常敏感!
30秒:脑代谢发生改变 1分钟: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 5分钟:脑梗死
脑卒中分类
缺血性
2、溶栓治疗前后:在溶栓治疗前后使血压保持在 ﹤ 180/ 105mmHg,以防止发生继发性脑出 血。最好使用微输液泵静注硝普钠,具体用法
为1 ~ 3µg/㎏/min ,也可用乌拉地尔、拉贝洛尔 等。
3、脑梗塞恢复期:按高血压病的常规治疗要求。
(二)、抗脑水肿、降颅高压
根据颅内压增高的程度和心肾功能状况选 用脱水剂的种类和剂量。常用药物甘露醇 、甘油果糖、速尿。此外,还可应用七叶 皂甙钠、白蛋白等。
60-70%
出血性
30-40%
短暂性缺血性发作
脑梗塞 脑出血
脑血栓 脑栓塞
蛛网膜下腔出血
短暂脑缺血发作
1 血流动力学改变
¯ 脑动脉严重狭窄时,血压 急剧波动导致原先依靠侧枝 循环维持供血的脑区发生一 过性缺血。
特点:临床症状相似(刻 板),发作频率较高,发作 时间短暂(10分钟内)。
2.微栓塞
微栓子阻塞小动脉→脑组织缺血 →临床症状→栓子破碎溶解→血 流恢复→症状缓解
溶栓的局限和脑保护的困局
溶栓有严格的时间窗,并且存在 出血性转化和再灌注损伤等并发 症,严重影响了它的疗效和安全 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解决之道?
脑保护 剂?
欧美治疗指南中仍无特定 可靠的药物推荐
脑保护治疗
依达拉奉有很好的清除自由基及神经保护作 用,会延迟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不可逆变 化,延长治疗时间窗 由于治疗时间窗的扩大,为溶栓争取到更多非常宝贵的时间
塞。
脑卒中分类 —脑出血
§ 是由于非外伤性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实质内 的出血。常见原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导致血管壁病变或微小动脉瘤形成,当病人 在用力,激动等情况下,血压骤升至使血管
破裂。有些病人存在的凝血障碍也是发病
的一个因素。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底部 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 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 出血,是一种非常严重的 常见疾病。还可见因脑实 质内,脑室出血,硬膜外 或硬膜下血管破裂,血液 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 腔,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 腔出血。
微栓子来源: 动脉源性:粥样硬化斑块、血栓 心源性: 血栓
特点:临床症状多变,发作频率 不高,发作时间较长(数10分钟 至2小时)。
警惕
§ 传统观点认为TIA和缺血性轻型卒中是“良性、可逆性脑缺 血综合征”,复发风险低于完全性、致残性卒中。然而,研 究表明,TIA早期发生卒中的风险很高,TIA患者7d内的卒中 风险为4%~10%,90d卒中风险为10%~20%;轻型卒中 90 d复发风险为18%。而急性卒中90 d内复发的风险为2% ~7%(平均为4%),显著低于TIA和轻型卒中患者。因此 ,TIA和轻型卒中是严重的、需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 件,是最为重要的急症,同时也是二级预防的最佳时机,亟 待更新观念,加强重视。
脑卒中的识别
症状突然发生 •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 •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 吞咽困难 • 双眼向一侧凝视 • 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 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 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 (1)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最主要和常见的病因。 § (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
§ 多为急骤起病,常无前趋症状,几秒、几分钟 内症状达高峰,可出现头痛、半身不遂、失语 和意识障碍以及原发病的表现。
脑卒中分类 —脑栓塞
脑卒中分类 —腔隙性脑梗塞
§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 死的一种特殊类型, 是直径小于0.5毫米的 微小脑动脉病变致管 腔闭塞或其他部位栓 子脱落将其堵塞造成 直经2厘米左右的小块 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临床称为腔隙性脑梗
§ 无论是动脉瘤破裂、动静脉畸形病变血管破裂还是血压突然 增高使血管破裂其他情况,均导致血流入脑蛛网膜下腔,通 过围绕在脑和脊髓周围的脑脊液迅速扩散,刺激脑膜,引起 头痛和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大面积脑梗塞
§ 通常是颈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完全性卒中, 导致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坏死,软化。该病是是脑卒中较 为严重的一类,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即使抢救成功后生活 质量仍然低下。急性期病死率为5%~15%,多死于肺炎、 脑疝、心力衰竭等。10%~20%的患者在10天内发生第二次 脑梗死,二次梗死的病死率更高。大面积脑梗死根据梗死灶 位置大小及范围不同,以及是否影响周围的脑组织,所产生 的症状和体征也不同。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失语以 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绝大部分患者都有一侧肢体瘫痪。 大面积脑梗死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较突出时,与脑出 血酷似。
(三)、改善脑血循环
脑梗塞是缺血所致,恢复或改善缺血组织 的灌注成为治疗的重心,应贯彻于全过程 ,以保持良好的脑灌注压。
丁苯酞
§ 适应症:适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 改善。
§ 规格:100毫升;丁苯酞25毫克与氯化钠0.9克 § 用法与用量:在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给药。静脉
注射,每日两次,每次100毫升,每次注射的时间 不少于50分钟,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少于6小时, 疗程14天。PVC注射器对丁苯酞有明显的吸附作 用,故输注丁苯酞时仅允许使用PE输液器。
动脉瘤
§ 动脉瘤是动脉壁因局部病变(可因薄弱或结构破坏)而向外 膨出,形成永久性的局限性扩张,动脉瘤的发生一定程度上 有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一级亲 属中,约4%患有动脉瘤。但颅内动脉瘤不完全是先天异常 造成的,相当一部分是后天生活中发展而来的,随着年龄增 长,动脉壁的弹性逐渐减弱,在血流冲击等因素下向外突出 形成动脉瘤。
有效抑制脂质自由基的形成
依达拉奉
抑制脑缺血后梗塞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抑制细胞脂质过氧化连锁反应
抑有制效自抑由制基脂所质致自的由脑基血的管生痉成挛
有效抑制氧自由基介导的蛋白质、核酸 不可逆的破坏作用
溶栓治疗的效果评价
血管再通评估的检查手段:MRA、DSA、CTA、TCD
溶栓前
溶栓后
39
溶栓时及溶栓后的观察及护理
§ 生命体征 § NIHSS(意识、肌力等) § 出血征象 § 血常规、凝血功能监测 § 头颅CT
病情的观察、评估及用药注意事项
(一)对病情的监测与评 1、估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血常规、血糖、心电图、凝血功能(PT、APTT、INR、FIB) 2、建立监护系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和出血现象: ①测血压:q15min×2h,其后q30min×6h,其后60min×16h 静脉溶栓后维持血压低于185/110mmHg;动脉溶栓后维持血压 低于180/105mmHg。 ②测脉搏和呼吸:q1h×12h,其后q2h×12h;其后据病情定 ③ NIH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q1h×6h,其后q3h×72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