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合集下载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Slide 9
鹅 口 疮 (thrush)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0
疱疹性口腔炎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1
其他类型口腔炎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第二节 口炎
一、鹅口疮
多饮 水
清洗口腔 2-4次/日
局部涂药
Slide 28
正确涂药
清洁口腔
轻、快、准
无菌纱布或棉球置于 唾液腺开口处
棉签应是滚动 不可磨擦
小流行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疱疹性口炎
临床表现
发热,口腔粘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 疹,周围有红晕,形成溃疡,其上覆盖 黄白色膜样渗出物 局部疼痛,常有流涎、拒食、烦躁、颌 下淋巴结肿大 病程较长,约1-2周,局部淋巴结肿大可 持续2-3周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疱疹性口腔炎 疱疹性咽峡炎
发热疼痛流稠涎拒食,血象白 细胞↑中性粒↑
10~20万u/ml制霉菌素局部 局部涂疱疹净,喷洒西瓜霜 0.1%~0.3%利凡诺溶液漱口或
治疗原则 涂抹,2~3次/日
锡类散
1:2000高锰酸钾清洗溃疡面,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后涂5%金霉素鱼肝油、锡类散
Slide 25
护 理 诊 断 (问题)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2. 常有发热,局部疼痛、流涎、哭闹、烦躁、 拒食,局部淋巴结肿大
3. 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等全身中毒症状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溃疡性口炎
治疗原则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课件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课件

喂养儿以大肠杆菌为主。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八、健康儿童粪便
1.胎粪 2.母乳喂养儿粪便
3.人工喂养儿
4.混合喂养儿粪便
第二节 口炎患儿的护理
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由于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若病变局限于舌、
牙龈、口角分别称舌炎、牙龈炎、口角炎。 可单发病,亦可继发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体弱和维生素
B、C缺乏等疾病。
常见口炎:疱疹性口炎、鹅口疮和溃疡性口炎。
第二节 口炎患儿的护理
【病因】
由病毒、细菌、真菌感染引起,表1: 【临床表现】
(一)疱疹性口炎
1~3岁多见,传染性强,可在托幼机构小流行。 1.局部表现 口腔黏膜(牙龈、舌、唇内、颊黏膜等)单个或
成簇小疱疹→破溃→溃疡,溃疡面覆盖黄白色膜样渗出物→融合
儿科护理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目 录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口炎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2.掌握腹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3.熟悉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的原则、方法和静脉补钾原则。 4.熟悉腹泻病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了解其发病机制。 5.熟悉常用的溶液及配制;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根据病情分:
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 中型(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腹泻。
第三节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
(一)腹泻病共同临床表现
1.胃肠道症状
(1)轻型腹泻 (2)中、重型腹泻
肠壁薄、通透性高,肠内微生物、毒素、过敏原等易透过肠黏膜
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感染和过敏性疾病。 五、肝
婴幼儿在右肋下1~2cm触及肝脏,质软无压痛,6岁后肋下则不

儿科护理学课程课件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课程课件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腹泻病是儿童最常见疾病之一,是导致小儿营 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说腹泻病是儿童 最常见疾病之一?
WHO资料显示:亚、非、拉地区5岁以下的儿童, 每年发生腹泻10亿人次以上,死亡500万。
我国资料显示:5岁以下的儿童,年发病率为201%( 平均年发病次数为2次/人),年死亡率为0.51‰。

新生儿、营养不良、长 1~3岁小儿多见、可 婴幼儿、机体抵抗力

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者 引起小流行
降低、口腔不洁

临床 表现
颊粘膜等处出现白色乳 凝块样物 不痛、不影响吃奶、多 无全身症状
齿龈红肿、口腔粘膜 散在的小水泡、破溃 成溃疡、
病程1~2周
粘膜充血水肿、出现 大小不等的糜烂、溃 疡、中性粒↑
发热体温38~40℃ 、局部疼痛
为2~3h,牛乳为3~4h
肠 肠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 易引起感染、
肠系膜柔软而长,固定性差,肠 变态反应;
活动度大;
易发生肠套叠
直肠较长,黏膜下层固定差,肌 、肠扭转;
层发育不良
易发生脱肛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特点
临床意义
肝 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
婴幼儿可触及1~2cm;
肝脏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细 不易发生肝硬化;
小婴儿直接涂药
3 减轻疼痛
温凉饮食,避免刺激、涂2%利多卡因
4 饮食护理
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 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 避免酸、辣、热、粗、硬等食物 不能进食者,给予肠道外营养 保证能量与水分供给
5 体温监测
环境
降温措施
发烧了!怎么办?
护理观察
指导家长
6 健康指导

儿科护理学-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口腔(2)食管(3)胃(4)肠及肠道菌群(5)肝(6)消化酶(7)婴儿粪便熟练掌握(一)口腔新生儿舌短而宽,口腔黏膜柔嫩,足月新生儿生后即具有较好的吸吮功能、吞咽功能;早产儿则较差。

新生儿唾液腺发育不成熟,3~4个月时唾液分泌逐渐增多,5~6个月时更为显著,尚不能及时吞咽所有分泌的唾液,故常出现生理性流涎。

开始出现生理性流涎的年龄为A.5~6个月D.6个月以后E.新生儿期『正确答案』B(二)食管新生儿食管下端贲门肌发育不成熟,常发生胃食管反流,一般在小儿8~10个月时症状消失。

新生儿食管长约10cm,1岁时11~12cm,5岁时16cm,学龄儿童20~25cm。

新生儿食管具有与成年人相同的3个狭窄部位,其中通过膈部的狭窄相对较窄。

(三)胃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肌发育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

新生儿胃容量约30~60ml,1~3个月90~150ml,1岁时250~300ml,5岁时700~850ml,成人2000ml。

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水为1.5~2小时,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

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潴留。

新生儿胃内容量为A.10~20mlD.50~100mlE.80~100ml『正确答案』C新生儿胃对牛乳的排空时间,以下正确的有A.0.5小时B.1~1.5小时C.1.5~2小时D.2.5小时E.3小时『正确答案』E(四)肠及肠道菌群婴儿肠道相对成人较长,一般为身长的5~7倍,或坐高的10倍。

吸收面积较大,利于消化吸收。

肠系膜相对较长且活动度大,易患肠套叠及肠扭转。

早产儿肠乳糖酶活性低、肠壁屏障功能差和肠蠕动协调能力差,易发生乳糖吸收不良、全身性感染和功能性肠梗阻。

小儿肠道菌群母乳喂养儿以双歧杆菌为主,人工喂养儿则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五)肝小儿年龄越小,肝相对越大,肝细胞发育尚未完善,解毒能力较差。

第-8-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8-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家庭在患儿康复过程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 可能会加强家庭参与式 护理的推广,通过培训 和指导,使家长能够更 好地参与到患儿的护理
中来。
远程医疗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远程医疗在消化系统 疾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前景广阔,可以实现线 上线下相结合的护理模 式,为患儿提供更加便
捷的医疗服务。
THANKS
感染
药物使用
其他疾病影响
如暴饮暴食、过度饮酒 、不洁饮食等。
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肝 炎病毒感染等。
如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 药、某些抗生素等。
如胆道疾病、自身免疫 性疾病等。
02
患儿评估与诊断
临床表现及体征观察
01
02
03
胃肠道症状
观察患儿是否有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腹痛、腹 泻等胃肠道症状。
营养状况
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减轻胃肠 道负担,促进消化吸收。
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
严格按照医嘱给患儿服用药物, 注意药物的剂量、用法和时间。
观察药物反应
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 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避免滥用药物
不要随意给患儿使用非处方药或 偏方,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药物
中毒。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智能化护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 展,未来可能会实现智 能化护理,通过大数据 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 ,提高护理的准确性和 效率。
个性化护理
基于精准医学的理念, 未来消化系统疾病患儿 的护理将更加个性化, 根据患儿的基因、生活 习惯等因素,制定针对
性的护理方案。
家庭参与式护理
01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托幼机构引起小流行。
疱疹性口炎
• 临床特点 特征:发热 疱疹 溃疡。 部位: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多见于齿龈、舌、 颊黏膜及唇内。
症状:局部疼痛、流涎、拒食。
病程:较长,溃疡10~14天愈合;淋巴结肿大 2~3周消退。
疱疹性口炎
• 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由
柯萨奇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夏秋季,疱疹 主要在咽部和软腭,有时可见于舌,但不 累及牙龈和颊粘膜,颌下淋巴结不肿大。

• 有利方面:婴儿肠道相对较长
• 不利方面:

肠系膜长且固定性差,易发生肠套叠及肠扭转
消化酶发育不成熟 肠屏障功能差,致全身性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 年龄越小,肝脏相对愈大 • 肝细胞和肝功能亦不成熟,解毒功能差, 易发生肝肿大和变性 • 婴幼儿胆汁分泌较少


• 出生时胰液分泌量少,胰淀粉酶活性较 低,不宜过早地(生后3个月以前)喂淀 粉类食物。 • 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力都较低,对脂
③ 涂药后闭口10分钟,然后取出隔离唾液的
纱布或棉球并叮嘱患儿不可马上漱口、饮
水或进食。
护理措施
• 饮食护理:
①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宜微温或凉、不宜热,宜甜、不宜咸,避免酸辣
等刺激性食物。
② 为了减少进食时疼痛,可在进食前用2%利多卡因
涂局部。 ③ 对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充或给予肠道外营养。
疱疹性口炎
• 治疗要点
保持口腔清洁。
局部用药:锡类散、冰硼散。疼痛重者进
食前在局部涂2%利多卡因。 对症处理。
溃疡性口炎(ulcerative stomatitis)
• 病原体:链球菌、金葡菌等细菌。

儿科护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口腔足月新生儿在出生时已有舌乳头,唇肌、咀嚼肌、两颊脂肪垫发育良好,故生后即具有较好的吸吮能力和吞咽功能;早产儿则较差。

新生儿出生时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及唾液中淀粉酶分泌不足,导致口腔粘膜干燥而易受损及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此外,婴儿可出现生理性流涎。

2.食管、胃新生儿食管下端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不能有效的抗叵流,常发生胃食管反流,一般九个月时消失。

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婴儿吸奶时常同时吸入空气,故易导致溢乳和呕吐。

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一般水为二.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储留。

胃容量出生时30~60ml,1~3个月90~150ml,Is时250~300ml。

3.肠婴川肠道相对较长,分泌面及吸收面较大,有利于消化吸收。

但固定差,g发生肠套叠。

早产川肠乳糖酶活性低、肠壁屏障功能差和肠蠕动协调能力差,因此,g发生乳糖吸收不良、细菌经肠粘膜吸收引起全身性感染和粪便滞留或功能性肠梗阻。

4.胰腺出生时胰液分泌量少,3~4个月时增多。

但胰淀粉酶活性较低,l岁后7接近成人,故不易过早地(生后3个月以前)喂淀粉类食物。

新生儿及幼婴胰脂肪酶本胰蛋白酶的活性都较低,故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不够完善。

5.肝年龄越小肝相对越大,新生儿肝在右肋缘和剑突下易触及:但肝细胞和肝功能不成熟,解毒能力差。

在传染病、心功能衰竭、中毒等情况下易发生肝肿大和变性。

婴儿期胆汁分泌较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6.肠道细菌胎儿消化道内无细菌,出生后细菌很快从口、鼻、肛门侵入肠道,多集中在大肠及直肠内。

而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响,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为主;人工喂养者以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为主。

正常肠道菌群对侵入肠道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消化道功能紊乱时,肠道细菌大量繁殖可进入小肠甚至胃而致病。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体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体液平衡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条件。

体液平衡包括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度和渗透压的正常,主要依赖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肺、肾脏等器官的正常调节功能。

由于小儿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体液平衡调节功能差等生理特点,极易受疾病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体液平衡失调,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危及小儿生命,因此液体疗法是儿科治疗中的重要内容。

一、小儿体液平衡特点(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体液由血浆、间质液、细胞内液3部分组成,前两者合称为细胞外液,后者称为细胞内液。

细胞内液和血浆液量相对稳定,惟间质液量变化较大。

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愈多,间质液量所占的比例也越大。

因此,小儿发生急性脱水时,由于细胞外液首先丢失,故脱水症状可在短期内立即出现。

(二)体液的电解质组成(三)水代谢特点1.水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交换率高2.体液平衡调节功能不成熟二、小儿常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一)脱水**1.脱水程度营养不良患儿因皮下脂肪少,皮肤弹性差,容易不脱水程度估计过高。

肥胖小儿皮下脂肪多,脱水程度常易估计过低。

**2.脱水的性质(1)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水和电解质成比例地丢失,血清钠130—150mmol /L,脱水后体液仍呈等渗状态,丢失的体液主要是细胞外液。

多见于急性腹泻、呕吐、胃肠液引流、肠瘘及短期饥饿所致的脱水。

临床表现为一般脱水症状,见表5~8。

(2)低渗性脱水(hypotonicdehydration):血清钠~130mmol/I,电解质的丢失多于水分的丢失。

脱水后体液(首先表现在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导致水分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造成细胞内水肿。

多见于营养不良伴慢性腹泻或摄入水量正常而摄人钠盐极少时。

临床特点为:①因细胞外液的减少明显,脱水症状较其他两种类型严重,较早发生休克;②肾血流量不足,肾功能不良;③严重低钠者可有脑细胞水肿,出现嗜睡、惊厥或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口服补液 (1)口服补液
口服量的计算 预防脱水 20~40ml/kg 自由饮用 轻度脱水 8-12小时
LOGO
中度脱水 8-12小时
50~80ml/kg 80~100ml/kg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新生儿、有明显呕吐、腹胀、休克、 心肾功能不全的患儿不宜适用
(2)静脉补液 (2)静脉补液 重度脱水(即休克 重度脱水 即休克) 即休克
二、病 因
(二)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1.病毒感染 2.细菌感染 2.细菌感染 3.真菌感染 3.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 占80%
LOGO
二、病 因
(三)非感染因素
LOGO
1.喂养及护理不当 1.喂养及护理不当 喂养质和量不当; 环境、 喂养质和量不当; 环境、情绪影响 2.食物过敏及吸收不良 2.食物过敏及吸收不良 牛奶、豆浆过敏;酶的缺乏、 牛奶、豆浆过敏;酶的缺乏、脂肪泻
C.电解质紊乱 C.电解质紊乱
(1)低钾血症 <3.5 mmol/L
为什么脱水早 期,钾离子总量 减少, 减少,而血清钾 多数正常? 多数正常?
LOGO
脱水: 脱水:血液浓缩 酸中毒: 酸中毒:钾从细胞内移到细胞外 尿少: 尿少:钾相对排出较少 补液: 补液:血液稀释 酸中毒被纠正: 酸中毒被纠正:钾移向细胞内 随尿理增加: 随尿理增加:钾被排出 葡萄糖: 葡萄糖:合成糖原需钾参与 腹泻: 腹泻:继续丢失
为什么随着脱 水的纠正, 水的纠正,低血 钾体状况及辅助检查 2.身体状况及辅助检查
(3)胃肠道症状
LOGO
腹泻 呕吐 腹痛 3.心理社会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经济状况、卫生状况、 经济状况、卫生状况、家长对本病的了解程 家长有无焦虑、 度,家长有无焦虑、紧张或自责
三、健康小儿粪便
人乳喂养粪便 颜色 黄色或金黄色 均匀糊状, 均匀糊状,偶 性状 有细小乳凝块 不臭、 气味 不臭、有酸味 人工喂养粪便 淡黄色或灰黄 色 较干稠, 较干稠,含白 色酪蛋白乳凝 块较多、较大 块较多、 量多、较臭 量多、
LOGO
混合喂养粪便 与单纯牛乳喂养 相似, 相似, 但较黄、 但较黄、软

稍差 皮肤弹性 口腔粘膜 稍干燥 眼窝及前囟 稍凹陷 眼泪 哭时有泪 尿量 稍减少 精神 良好或稍萎靡 循环 好
LOGO

差 明显干燥 明显凹陷 哭时泪少 明显减少 萎靡、烦躁 四肢凉

极差 极干燥 极明显凹陷 干哭无泪 少尿或无尿 极萎靡、淡漠 四肢冰凉
B.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特点 B.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特点 不同性质
四、临床表现
(三)按病因分类 感染性腹泻 腹泻病 食饵性腹泻 过敏性腹泻 病毒性肠炎 细菌性肠炎
LOGO
其他:真菌、 其他:真菌、寄生虫
非感染性腹泻
其它: 其它:双糖酶缺乏
1.轮状病毒肠炎(渗透性腹泻) 1.轮状病毒肠炎(渗透性腹泻) 轮状病毒肠炎
LOGO
病因: 病因: A组轮状病毒, 好发:秋冬季,6月-24月患儿 临床特征:腹泻症状突出,容易出现脱水、 临床特征:腹泻症状突出,容易出现脱水、电 解质紊乱,继发乳糖不耐受。 解质紊乱,继发乳糖不耐受。 大便特征:外观呈水样、蛋花样,呈酸性, 大便特征:外观呈水样、蛋花样,呈酸性,大 水样 便镜检正常。 便镜检正常。 其他:最常累及部位有胃、十二指肠、空肠、 其他:最常累及部位有胃、十二指肠、空肠、 回肠。 回肠。
与单纯牛乳喂养 相似
第日排便2 每日1 次数 第日排便2-4次 每日1-2次,易 每日一次左右 发生便秘 发生便秘
LOGO P159
第二节 小儿腹泻病
(Infantile Diarrhea)
一、概 述
(一)定 义
LOGO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 是一组由多病原 的以大便性质改变 大便性质改变和 的以大便性质改变和大便次数 增多为特点的小儿常见病 为特点的小儿常见病。 增多为特点的小儿常见病。 以 6月 ~ 2岁 的小婴儿发病率高 。 是我 月 岁 的小婴儿发病率高。 国儿童保健“四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儿童保健“四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致病性大肠菌腹泻 白色念珠菌腹泻 梭状芽孢杆菌腹泻
五、治疗原则
(一)调整饮食、减轻胃肠道负担 调整饮食、 (二)控制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控制感染、 1.液体疗法
2.微生态制剂、粘膜保护剂 2.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 3.药敏选抗生素 3.药敏选抗生素
LOGO
(三)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 (四)预防并发症
LOGO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主讲:蔡文智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邮箱:caiwzh@
小儿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鹅口疮 口炎 胃食管反流 消化 系统 疾病 小儿腹泻 肠套叠 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胆道疾病 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 疮疹性口炎 溃疡性口炎
LOGO
教学内容
一.解剖生理特点
脱水性质 液体张力 液体种类 低渗性 2/3 4 :3 :2 等渗性 1/2 2 : 3 :1
LOGO
高渗性 1/3 1:2
(2)静脉补液 (2)静脉补液
LOGO
定补液的速度(定速) 由脱水程度、 定补液的速度(定速):由脱水程度、 性质决定
累积损失量应在头8 12小时内补完( 累积损失量应在头8-12小时内补完(约总量 小时内补完 1/2) 的1/2) 约8-10ml/kg/h 余下时间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于12 12余下时间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于12-16 小时内补完 约5ml/kg/h
(2)静脉补液 (2)静脉补液
纠正酸中毒
中、重度酸中毒时,则须补碱纠正。 重度酸中毒时,则须补碱纠正。
LOGO
纠正低血钾
1)见尿补钾 溶液中含钾浓度: 2)溶液中含钾浓度:≤0.3% 3)补钾时间>8小时 补钾时间>
四、临床表现
3.水 电解质、 3.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脱 水 代谢性酸中毒
LOGO
三低(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 三低(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
四、临床表现
(二)按病情分类 轻型腹泻
• 特点: ①胃肠道症状轻 特点: ②无脱水 ③无中毒症状
LOGO
重型腹泻
• 特点:①胃肠道症状重 特点: ②明显脱水,电解质紊乱 ③中毒症状重
LOGO
重度腹泻
10次 10次/日以上 蛋花样或稀样 烦躁不安、嗜睡、 烦躁不安、嗜睡、惊厥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少量WBC 少量WBC
2.身体状况及辅助检查 2.身体状况及辅助检查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脱水(程度、性质) 脱水(程度、性质)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
LOGO
A.不同 A.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特点 不同 脱水的临床特点
LOGO
主要 内容
二.小儿腹泻 三. 小儿腹泻及液体疗法 四.口炎
教学目标
一 一 二 三 四 掌握小儿腹泻临床表现 掌握小儿腹泻临床表现 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熟悉口炎的常见类型及护理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LOGO
4
LOGO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 解剖生理特点 P159
一、解剖特点
口 粘膜薄嫩, 粘膜薄嫩, 薄嫩 易受损和感染 5-6个月时有 生理性流涎 生理性流涎 胃 贲门和胃底肌 张力低 呈水平位 消化酶低而少 肠 肠壁薄
三、发病机制
LOGO
四、临床表现 (一)共同特征
1.胃肠道症状
上吐下泻 大便三多: 大便三多: 三多 量多、水多、 量多、水多、次数多
LOGO
四、临床表现
2.全身中毒症状 2.全身中毒症状
LOGO
发热 腹胀 拒食 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 (烦躁不安, 精神萎靡, 嗜睡等) 烦躁不安, 精神萎靡, 嗜睡等)
2.常见病原体所致腹泻大便的特点 2.常见病原体所致腹泻大便的特点
腹泻的类型 轮状病毒腹泻 大便特点
LOGO
次数多 量多、水分多 次数多、量多、水分多 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带少 量粘液 黄绿色稀便或蛋花汤样 黄绿色稀便或蛋花汤样 较多粘液,腥臭味 较多粘液, 黄色稀便、泡沫多、 黄色稀便、泡沫多、 豆腐渣” 带粘液 “豆腐渣”样 黄绿色水样, 黄绿色水样,伪膜排出
(二)分 类
感染性腹泻 按病因分 非感染性腹泻 急性:<2 急性:<2周 :<
LOGO
腹泻
按病程分
迁延性: 迁延性:2周~2月 慢性:>2 慢性:>2月 :> 轻度腹泻
按程度分
中度腹泻 重度腹泻
二、病因
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消化酶活性低 消化道负担较重
LOGO
(一)易 感因素
机体防御能力差 缺乏胃酸及SIgA 缺乏胃酸及SIgA 肠道菌群 人工喂养
LOGO
(2)静脉补液 (2)静脉补液
第二天的补液 补充继续损失量: 补充继续损失量: –丢多少补多少 丢多少补多少 –随时丢随时补 随时丢随时补 补充生理需要量 –60-80ml/kg/d 6060 –1/3-1/5张液体 1/3-1/5张液体 1/3
LOGO
(2)静脉补液 (2)静脉补液
定补液成分(定性) 定补液成分(定性) 由脱水性质决定
B.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轻度 CO2-CP 13~18 mmol/L ~ 呼吸稍快 CO2-CP 9~13 mmol/L ~ 烦躁或萎靡/唇樱红 唇樱红/ 烦躁或萎靡 唇樱红 呼吸深慢
LOGO
中度
重度
CO2-CP < 9 mmol/L 昏睡、昏迷/ 唇樱红或紫绀/ 昏睡、昏迷 唇樱红或紫绀 循环衰竭 (与脱水程度成正比) 与脱水程度成正比)
(二)护理诊断
LOGO
腹泻 与喂养不当感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体液不足:与呕吐、 体液不足:与呕吐、腹泻丢失过多和摄入有关 营养失调: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体温过高: 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