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山东省无棣县小泊头镇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案 鲁教版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案 鲁教版
请你当总指挥:
假如你是消防大队的总指挥,你将如何去做?(从可燃物用哪种方式灭火、人员分配、救助伤员等方面去考虑)
经典题目剖析: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燃烧必定引起爆炸 B 只要是发光发热的反应就是燃烧
C 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燃烧 D爆炸有可能是物理变化
快乐自测:
1、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不当的是()
乙炔的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
当氧气的量充足时,乙炔会发生充分燃烧,生成
和,文字表达式为;当氧气的量不足时,乙炔就会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和,文字表达式为。
知识点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你知道吗?
1、(1)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有什么优越性?
(2)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在氧气中却能燃烧的原因是什么?
(3)“人要实,火要虚”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燃烧的更旺的实例有哪些?
旗城学校理化生学科教师备课活页
年级主任签名处:学科主任签名处:
拓展延伸:
1、燃料不完全燃烧的危害有:
①浪费燃料;②产生有害气体(如:CO)或烟尘(如;炭黑)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境造成污染。
2、CO中毒的原因:
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的功能,从而使人缺氧窒息死亡。
归纳总结:
1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
2、结合生活实例,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能使可燃物燃烧的更旺的实例有哪些?
我会总结: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
(1)
(2)。
知识点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实验探究: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用一根烧红的细铁丝将一个塑料瓶的瓶盖中间切开大约0.5cm直径的小孔,用一块湿润的纸片盖住瓶口,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满纯净的氢气后,将塑料瓶固定在桌面上,揭开纸片,点燃氢气,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燃烧和灭火”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解燃烧的条件及其应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燃烧的概念和条件,本课时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燃烧的实质、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以“生活情境+实验探究+知识拓展”为主线,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首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让学生感知燃烧的普遍性,引出燃烧的条件;其次,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燃烧现象,总结燃烧的实质和条件;最后,结合灭火方法,让学生了解燃烧控制的意义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燃烧与灭火的实质讲解: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深入讲解了燃烧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以及燃烧过程中能量的释放。这有助于学生建立燃烧的科学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灭火方法的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燃烧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灾现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燃烧的危险性,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如厨房烹饪、野炊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燃烧的现象和条件。
3.设计实验情境,如烧杯燃烧实验、灭火实验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
2.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实质是什么,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讨论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让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地控制燃烧。
(三)小组合作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1.学生对燃烧现象充满好奇,但对其本质和原理理解不深,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燃烧的奥秘。
2.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灭火设备,但对其种类、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不足,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灭火技能。
3.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设想:通过模拟火场情景,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模拟灭火操作,同时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火情并做出决策。
3.燃烧和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教学难点,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想:布置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和项目,如家庭火灾预防计划、火场逃生路线设计等,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
4.针对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知水平,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学生在火灾预防和环保意识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特性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燃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的关系。
-重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实验中归纳出燃烧的必要条件,并能够运用这些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燃烧现象。
-设想:通过设计系列实验,如不同物质的点燃实验、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等,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深入理解燃烧的本质。
2.灭火的原理和实际操作是另一个教学重点,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灭火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重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灭火原理,并能够根据火情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二)教学设想
1.实验教学:利用实验直观性强、趣味性高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

【导语】《燃烧和灭⽕》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节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个知识教学点。

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1教学⽬标 1.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的⽅法。

②了解常⽤灭⽕器的灭⽕原理和使⽤⽅法。

1.2过程与⽅法: ①通过活动与探究,学⽣对获得的事实进⾏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的进取⼼,让学⽣获得成就感。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让学⽣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的原理。

使学⽣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活,并应⽤于⽣活。

2.2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的原理并应⽤于解决实际⽣活问题。

3专家建议 4教学⽅法 探究式 5教学⽤具 1、媒体资源:⾃制课件 2、实验准备: ①把玻璃棒和⼩⽊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②点燃两⽀蜡烛,其中⼀⽀⽤烧杯罩住。

③把⼀沾⽔的棉花和⼲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④熄灭蜡烛的⽅法:沙⼟、剪⼑、烧杯、湿布、⽔、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6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活动设计意图 [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 [引⼊]燃烧着的⽕给⼈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活中⼀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的原理。

观看录象 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的兴趣,引⼊新课 [讲述]燃烧是⼀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燃烧能发⽣吗?⼤⽓中也含有氧⽓,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并不是燃烧的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 由实际到理论,学⽣容易理解和接受 ⼀、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谈燃烧除了需要氧⽓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展⽰]⼀些物体的图⽚,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设置问题,激发学⽣的求知欲 [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燃烧是不是就能发⽣?例如空⽓中有氧⽓,放在空⽓中的⽕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教学设计
2.提出问题:询问学生“为什么有些物质容易燃烧,而有些物质却不容易燃烧?”引发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和原因。
3.创设悬念: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奥秘,掌握如何安全地使用火,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燃烧的条件:介绍燃烧的必要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条件。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讨论主题:各小组围绕以下主题展开讨论:“燃烧的条件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同类型的燃烧及灭火方法”、“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等。
3.交流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共同探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燃烧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燃烧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分析燃烧条件。
2.灭火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灭火演练,模拟火灾现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灭火操作。
3.课后作业:布置与燃烧与灭火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类型:理解燃烧的必要条件,区分不同类型的燃烧,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2.灭火原理与方法:掌握不同灭火原理及其适用场景,学会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进行紧急处置。
3.实验操作技能:熟练进行燃烧与灭火实验操作,包括点燃、火焰观察、灭火器使用等。
-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燃烧需要不同的灭火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 6.1 燃烧与灭火(2)教案 (新版)鲁教版-(新版)鲁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6.1 燃烧与灭火(2)教案 (新版)鲁教版-(新版)鲁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1.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通过面氢气燃烧爆炸实验及对此实验成败原因的讨论交流了解爆炸的条件。

3.通过讨论交流防X火灾与爆炸的措施,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

知识点(重点、难点):1.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 爆炸条件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素材、制取乙炔气体及燃烧装置、制取氢气气体及爆炸装置、一瓶氧气、火柴等。

乙炔在氧气中燃烧【幻灯片】展示【幻灯片】展示教材P121活动天地6—4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板书】:影响燃烧程度的因素:氧气浓度接触面积可燃物的性质【幻灯片】展示“多识一点”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CO的来源?CO中毒的生理机制?什么情况易发生中毒?小明说他鼻子特灵,闻到CO的气味就把炉子搬出去,你说对分析讨论得出:促进燃烧的方法带着问题,自学“多识一点”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交流学习的成果。

猜想爆炸的条让学生感受爆炸的危险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吗?小明说他可以用水来吸收CO,对吗?如何防止CO中毒?【播放】图片:有的燃烧不发生爆炸;有的燃烧发生爆炸。

【追问】为什么有些燃烧不会爆炸,有些燃烧却会爆炸呢?由此可见爆炸需要一定的条件。

实验探究一、爆炸条件【演示】教材P122实验6-1:氢气爆炸实验【思考】为什么刚开始氢气能够在导管的尖嘴处安静地燃烧,而片刻后却发生爆炸呢?展示【幻灯片】从微观角度认识爆炸产生的原因。

指导阅读教材P122——123的内容【过渡】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等地方为什么要标有严禁烟火的警告?播放视频:面粉爆炸实验视频。

件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

看燃烧的微观图示,进一步明确爆炸产生的原理。

分析讨论归纳爆炸的条件观看视频通过视频认识到在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爆炸危害的认识,进一步证明爆炸所需的条件通过面粉爆炸实验进一步认识爆炸。

【提问】1.面粉在塑料瓶外燃烧会不会爆炸?2. 面粉在塑料瓶内燃烧会不会爆炸?3.点燃面粉在塑料瓶内,鼓入大量空气,但不加盖会不会爆炸?4.点燃面粉在塑料瓶内,鼓入大量空气,加盖会不会爆炸?【板书】爆炸的条件:有限空间急速燃烧积聚大量的热量厂、煤矿的矿井等地方要标有严禁烟火的警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使在厨房我们也要安全使用天然气、煤气、液化气等。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 第二课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与灭火关系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1、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或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并对每个问题进行小结。
4、幻灯片播放让“家庭远离火灾”(科普资料)及Flash演示“火场逃生方法”
活动与探究三:[约15 min]
1、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2、组实验: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 并分析原因。
3、讨论与交流
(1)你如何熄灭蜡烛?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堆 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4、观看幻灯片及F 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
门见山,引入新课。
1、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 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措施)。
2、作业:课本P135习题
让学生初步了解灭火器的原理以及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让学生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火灾的安全防范意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入手 ,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 在通过一组简单的实验,进一步分析得出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燃烧的概念,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2.了解不同类型的燃烧,如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的特点及区别。
3.学会使用灭火器,掌适的灭火器材。
4.通过实验观察燃烧和灭火现象,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燃烧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我会提出一个关键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控制和灭火呢?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会详细讲解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以及灭火的原理。
1.燃烧条件:我将阐述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即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理解这些条件的重要性。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和不同类型的燃烧特点。
3.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引导他们思考灭火原理。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灭火器的种类、适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5.案例分析:分析火灾案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特别是不同类型的燃烧特点及区别。
2.灭火原理及灭火器的种类、适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3.学生对火灾危害性的认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火灾案例,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操作,加深理解: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增强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点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燃烧和灭火》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氢气燃烧和爆炸实验探究,了解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爆炸的措施。

2、通过对乙炔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条件的探究,知道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促进燃烧和防火、灭火的目的。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教学重点
1、促进燃烧的方法。

2、引起爆炸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会解释一些日常常见现象。

四、教学过程
【视频】播放乙炔燃烧的视频,描述乙炔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时的现象,并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乙炔的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
【交流共享】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不充分燃烧有什么害处呢?我们应该怎样做?
【活动一】你能对下列现象作出解释吗,由此你能总结出采取哪些方法能促进可燃物的完全燃烧?
1、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
2、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
3、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鼓入空气
4、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5、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发生燃烧,如果在纯氧气中加热铁丝,它就会火星四射,剧烈燃烧
【小结】促进燃烧的方法:
【多识一点】碳的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并书写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提出问题】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发现家中煤气泄漏,小明立即点燃了一支蜡烛准备帮妈妈检查煤气管道周围哪一个地方漏气,他这种做法对吗?
【活动二】介绍生活中见到的爆炸现象。

思考爆炸一定发生化学反应吗?
【视频】播放面粉爆炸和氢气爆炸的演示视频,讨论爆炸是如何发生的,在什么条件下
就会发生爆炸?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试着从微观角度来解释氢气爆炸的原因。

【小结】爆炸的条件:①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②产生急速的燃烧③在有限的空间内④达到爆炸极限
【多识一点】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讨论】在生活中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爆炸的发生?
【知识拓展】认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标识。

【回顾与总结】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小结】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