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卫星系统多址方式论文

合集下载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论文(通用)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论文(通用)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论文(通用)摘要: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位置管理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系统的服务质量。

位置管理中的位置更新和位置寻呼是其中的关键,低频率的位置区更新以及一次寻呼成功能降低信令开销,节省网络资源,优化网络配置。

而基于动态位置区的更新策略,可动态调整位置区的更新时刻,减轻网络负荷。

关键词:位置管理;位置更新;通信论文1、引言卫星通信与传统的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相比,其突出的优点是不可取代的。

首先,卫星通信系统通过空中卫星作为其中继站,对移动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转发,使得通信的覆盖区域大,通信距离远。

其次,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只要是在卫星的波束覆盖区域内,所有的地球站以及移动终端都能利用这颗卫星进行机动灵活的相互间的具有多址联接性通信,并且卫星采用的是微波频段,其通信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最后,卫星通信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通信的成本与距离无关,通信线路稳定,质量好。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由于中、低轨卫星系统路径损耗小,传播时延低,对用户终端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品质因素的值要求低,可支持手持机直接通过卫星进行通信,因此低轨通信卫星系统是现在研究的热点。

移动性管理技术作为卫星移动通信的一项关键技术,关系到整个网络的性能。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系统小区容量不断的增加,用户接入的增加使得网络在处理终端移动性的信令开销和数据库的负荷也随着增加,良好的移动性管理策略可以大大的降低系统运行的负荷,显著提高系统的性能。

移动性管理(mobilitymanagement)是移动通信领域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2、位置管理移动性管理主要包括:位置管理和切换管理。

在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中,移动终端可以不受固定的点到点的限制而自由的移动,并且移动终端可以在任何时刻、任何地方、随时随地的接入到通信系统中,亦能和网络时刻的建立链接,进行相关的业务功能。

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的优越性为移动性终端提供了动态服务,系统如何识别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并且为其保证正常的通信,成为移动通信的重要特征,这主要是通过位置管理来实现的。

卫星导航系统的多路径效应研究

卫星导航系统的多路径效应研究

卫星导航系统的多路径效应研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汽车导航帮助我们准确找到目的地,到飞机的精密导航保障飞行安全,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无处不在。

然而,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多路径效应。

多路径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卫星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受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反射、折射等影响,产生了多条传播路径,使得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出现偏差和失真。

这就好比我们在一个充满镜子的房间里说话,声音会在镜子之间来回反射,导致我们听到的声音变得混乱和不清晰。

那么,多路径效应是如何产生的呢?想象一下,当卫星信号向地面传播时,如果遇到高楼大厦、山脉、水面等障碍物,信号就会被反射。

接收机不仅会接收到直接来自卫星的信号,还会接收到这些反射信号。

由于这些反射信号经过了不同的路径,传播时间和强度都有所不同,当它们与直接信号叠加在一起时,就会使接收机计算出错误的位置信息。

多路径效应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在高精度定位领域,比如测绘、地质勘探等,微小的位置误差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航空领域,飞机的导航系统如果受到多路径效应的干扰,可能会偏离航线,威胁飞行安全。

在自动驾驶领域,车辆的定位错误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

为了研究多路径效应,科学家们采取了多种方法。

首先是通过实地测量和数据分析。

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设置接收机,收集大量的卫星信号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了解多路径效应的特征和规律。

例如,在城市峡谷中,由于高楼密集,多路径效应往往比较严重;而在开阔的平原地区,多路径效应相对较弱。

其次是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对卫星信号传播的物理过程进行建模,模拟多路径效应的产生和影响。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在不同环境下多路径效应的强度和分布,为减轻其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还有一些技术手段被用于减轻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抗多路径天线。

这种天线经过特殊设计,可以减少接收反射信号的强度,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卫星通信系统ALOHA技术分析论文

卫星通信系统ALOHA技术分析论文

卫星通信系统ALOHA技术分析论文ALOHA技术属于一种随机多址通信技术,对于多个分散的用户来讲,借助ALOHA信道便可以使用中心计算机,完成一点到多点的数据通信。

该项技术建网简单,多个发射机可共用一个信道,即便通信网络中有多个用户存在,一个高速接口即可满足通信需求,同时可以保证不同用户之间信息发送的实效性[1]。

正是由于ALOHA技术所表达出的众多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中。

当前比拟常见的ALOHA技术主要包括纯ALOHA技术、时隙ALOHA技术、扩频ALOHA技术等几种,不同类型技术的工作原理存在一定差异。

首先,纯ALOHA技术出现最早,接入方式也最为简单,当站点有帧存在时,便会马上通过信道发送,在规定时间内收到应答,表示发送成功,否那么需重新发送,重发时需要暂时等待,然后在任意应时间点再次发送,直到最后发送成功。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纯ALOHA技术,数据是否发送成功确实认时间最短为270ms,该技术信道利用率仅有18.4%。

其次,时隙ALOHA技术可以提高信道利用率,最高可达36.8%。

在使用时根据每一帧发送所用时间,将其作为一个时间槽,对信道时间进行划分,时槽开始后才可发送站点,如果发送不成功,那么按照纯ALOHA技术重发策略进行重发,直到发送成功[2]。

现阶段,在卫星通信系统中,时隙ALOHA技术的应用最为普遍,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信道负载的增大会影响系统稳定性,为防止饱和与振荡现象的出现,需要采取相应的稳态控制策略,比拟常见的主要包括输入控制、重发控制及输入重发控制三种。

采用输入控制策略时,为防止造成信道拥塞,应设定系统中的最大加压终端数量,对信道做出限制,当超过设定值后,不允许再接入用户分组。

采用重发控制策略时,为防止造成信道拥塞,应设定系统中的最大加压终端数量,并限制分组重发时间,当超过设定值后,延长重发延迟时间。

采用输入重发控制策略时,要同时控制信道内积压终端数量和分组重发时间。

军事卫星通信中的多址技术

军事卫星通信中的多址技术
基本的参量,包括频率、时间以及信号所处的 空间。 信号的设计和识别可以利用信号的任一种参量 来实现。 最有效的设计和识别方法则是设法利用某些信 号参量所具有的正交性进行正交设计,来实现 多址联接。
4
3.1 多址联接方式概述
2)频分多址(FDMA)
5
3.1 多址联接方式概述
2)频分多址(FDMA) 接收端的信号选择
制弱信号现象,因此,大站、小站不易兼容; (5)灵活性小,要重新分配频率比较困难; (6)需要设置保护频带,频带利用不充分; (7)转发器存在交调于扰。
24
3.3 时分多址(TDMA)
1) 基本原理
TDMA方式示意图
25
3.3 时分多址(TDMA)
2) 帧结构与帧长选择
帧结构示意图
26
3.3 时分多址(TDMA)
19
3.2 频分多址(FDMA)
1) 基本原理 地球站传输多路信号方式
① 每载波单路方式(SCPC,Single-Channel-PerCarrier )。
② 每载波多路(MCPC,Mutiple-Channel-PerCarrier )。
20
3.2 频分多址(FDMA)
2) FDMA方式的类型 (1) 频分复用/调频/频分多(FDM/FM/FDMA)
22
3.2 频分多址(FDMA)
2) FDMA方式的类型 (3)按申请分配/单路单载波/频分多址SPADE 按申请分配:分散控制。
23
3.2 频分多址(FDMA)
频分多址系统的特点
(1)设备简单,技术成熟; (2)系统工作时不需要网同步,且性能可靠; (3)在大容量线路工作时效率较高; (4)各站的发射功率要求基本一致,否则会引起强信号抑

移动通信的三种多址方式

移动通信的三种多址方式

移动通信的三种多址方式移动通信的三种多址方式移动通信系统中,多址技术是实现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频段或同一时隙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介绍移动通信中常用的三种多址方式: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一、频分多址(F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是一种将频段分成多个子频段,每个用户在不同的子频段上进行通信的技术。

具体步骤如下:1. 将可用的频段划分成多个子频段,每个子频段对应一个用户。

2. 用户通过在不同子频段上发送和接收信号来进行通信。

3. 基站通过频率调制和解调的方式实现对不同子频段的划分和识别。

4. FDMA技术适用于资源有限的情况,能够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

二、时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是一种将时间分为多个时隙,不同用户在不同时隙上进行通信的技术。

具体步骤如下:1. 将可用的时间段划分成多个时隙,每个时隙对应一个用户。

2. 用户通过在不同时隙上发送和接收信号来进行通信。

3. 基站通过时间调制和解调的方式实现对不同时隙的划分和识别。

4. TDMA技术适用于用户数量较多的情况,能够有效提高用户接入效率。

三、码分多址(CDMA)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是一种利用不同的扩频码将用户的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的技术。

具体步骤如下:1. 用户通过使用不同的扩频码对自己的信号进行编码,以达到互不干扰的效果。

2. 在发送过程中,将编码后的信号与扩频码相乘,得到扩频后的信号进行发送。

3. 在接收过程中,将接收到的扩频信号与相应的扩频码相乘,得到解码后的信号进行解码。

4. CDMA技术能够同时接入多个用户,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优势。

本文档涉及附件:无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移动通信的三种多址方式简洁范本

移动通信的三种多址方式简洁范本

移动通信的三种多址方式移动通信的三种多址方式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等信号传输技术,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

在移动通信中,为了实现多个用户进行通信,需要采用一种称为多址(Multiple Access)的技术。

多址方式决定了多个用户之间的信号如何在共享的通信信道上进行传输。

在移动通信领域,常用的多址方式包括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三种。

频分多址(FDMA)频分多址是一种将通信锥配合到不同的频率带宽的技术。

在频分多址中,通信信道被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频率带宽,每个用户获得独占的频率带宽,从而实现多用户之间的通信。

当用户需要发送数据时,其数据被调制到用户所分配的频率带宽上,然后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传输。

接收端可以通过解调获得原始的数据。

频分多址主要优点包括较低的功率消耗、抗干扰能力强以及可靠性高。

它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频段资源有限、用户密度不高时频率资源浪费等问题。

时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是一种将通信时间划分成若干个时隙的技术。

在时分多址中,通信信道被划分为多个时间时隙,每个用户获得分配的时隙,从而实现多用户之间的通信。

当用户需要发送数据时,在自己的时隙内进行数据传输。

接收端根据时间时隙来识别不同的用户并接收数据。

时分多址的主要优点包括灵活性高、用户密度较大时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抗干扰能力强。

由于通信时间划分需要精确同步,所以时分多址的实现比较复杂。

码分多址(CDMA)码分多址是一种将通信数据编码以实现传输多个用户数据的技术。

在码分多址中,通信信道被整个频带宽度共享,不同用户的数据通过不同的编码码字进行传输。

接收端根据编码码字解码来识别并接收数据。

码分多址可以通过独特的编码方式实现多用户之间的数据隔离。

码分多址的主要优点包括频谱利用效率高、用户密度不限以及抗干扰能力强。

实现码分多址需要复杂的编解码技术以及较高的系统复杂性。

移动通信的三种多址方式——频分多址、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各具特点,并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

移动通信的三种多址方式

移动通信的三种多址方式

移动通信的三种多址方式移动通信的三种多址方式1.引言在移动通信领域中,为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人们引入了多址技术。

多址技术通过将多个用户的信号同时传输到同一频带上,实现了频谱的共享。

本文将介绍移动通信领域常用的三种多址方式,包括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和码分多址(CDMA)。

2.时分多址(TDMA)2.1 概述TDMA是一种将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隙的多址方式。

在一个时隙内,系统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时间片段,使它们能够在同一频带上进行通信。

2.2 工作原理在TDMA系统中,时间被分成固定长度的时隙,每个时隙用来传输一个用户的信号。

不同用户的信号在不同的时隙中进行传输,从而实现了共享信道的效果。

2.3 优缺点●提供了高容量的通信系统,能够支持更多的用户。

●在时隙内用户之间不会发生碰撞,有利于信号的准确传输。

缺点:●用户数目受到时隙数目的限制,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效果会逐渐减弱。

●需要严格的同步,否则可能会导致数据损失。

3.频分多址(FDMA)3.1 概述FDMA是一种将频率划分成若干个子载波的多址方式。

在一个频段内,不同用户被分配不同的子载波,使它们能够同时进行通信。

3.2 工作原理在FDMA系统中,频率被分成若干个子载波,每个子载波用来传输一个用户的信号。

不同用户的信号使用不同的子载波进行传输,从而实现了共享频段的效果。

3.3 优缺点●提供了高容量的通信系统,能够支持更多的用户。

●在频率划分的基础上,可以使用不同的调制方式进行更高效的数据传输。

缺点:●需要精确的频率分配,否则可能会发生干扰。

●难以适应用户数量的动态变化情况。

4.码分多址(CDMA)4.1 概述CDMA是一种将用户信号通过不同的码分离的多址方式。

所有用户在相同频带上同时进行通信,通过不同的码将用户的信号进行分离。

4.2 工作原理在CDMA系统中,所有用户的信号被乘以不同的扩频码,从而在频域上进行分离。

移动通信的三种多址方式

移动通信的三种多址方式

移动通信的三种多址方式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实现用户间的远程通信的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为了实现多个用户之间进行通信,需要采用多址技术。

多址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实现多用户共享同一信道的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常用的多址方式有以下三种:1. 频分多址(FDM)频分多址是通过在频域上将信道划分为多个不重叠的频带,每个用户占用其中一个频带进行通信。

在发送端,通过将用户信号调制到不同的频带上发送;在接收端,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将各个频带分离出来。

频分多址的优点是系统结构简单,对用户终端要求低,兼容性好。

但是,频分多址的缺点是频带利用率较低,且对频谱资源要求较高。

2. 时分多址(TDM)时分多址是通过在时间域上将信道划分为一系列时间片,每个用户在不同的时间片上进行通信。

在发送端,将用户信号按照时间划分,依次发送;在接收端,根据时间片来解调接收的信号。

时分多址的优点是频带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

但是,时分多址的缺点是对时钟同步要求较高,系统抗干扰能力较弱。

3. 码分多址(CDMA)码分多址是通过为每个用户分配不同的码片序列,将多个用户的信号叠加在同一频带上发送。

在发送端,通过将用户信号与对应的码片序列相乘叠加;在接收端,通过将接收到的信号与对应的码片序列相乘进行解码。

码分多址的优点是频带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系统容量大。

但是,码分多址的缺点是系统复杂度高,对终端要求高。

,移动通信中常用的多址方式有频分多址、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

不同的多址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多址方式来实现多用户通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卫星通信系统中运用的多址技术引言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特点的最大特点是利用卫星通信的多址传输方式,为全球用户提供大跨度、大范围、远距离的漫游和机动、灵活的移动通信服务,是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扩展和延伸,在偏远的地区、山区、海岛、受灾区、远洋船只及远航飞机等通信方面更具独特的优越性。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按所用轨道分,可分为静止轨道(GEO)和中轨道(MEO)、低轨道(L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GEO系统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可提供业务的GEO系统有INMARSAT系统、北美卫星移动系统MSAT、澳大利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Mobilesat系统;LEO系统具有传输时延短、路径损耗小、易实现全球覆盖及避开了静止轨道的拥挤等优点,目前典型的系统有Iridium、Globalstar、Teldest等系统;MEO则兼有GEO、LEO 两种系统的优缺点,典型的系统有Odyssey、AMSC、INMARSMT-P系统等。

另外,还有区域性的卫星移动系统,如亚洲的AMPT、日本的N-STAR、巴西的ECO-8系统等。

1.多址技术在卫星通信中,卫星起到了类似基站的作用。

通常,一颗卫星可以同时与多个地球站(用户终端)通信,因此从卫星到地球站(用户终端)是多路的,而用户终端到卫星则是单路的。

通过卫星转发器的中继,多个用户信号在射频信道上进行复用,建立各自的信道,以实现点到多点的多边通信,这就是多址技术。

多址技术是在通信信号复用的基础上,处理由不同地球站信号发往共用卫星时,通信容量的分配和建立各用户之间通信链路的技术。

2.多址联接的种类目前,卫星通信中常用的多址联接人式是:频分多址(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TDMA,Timc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空分多址也称卫星交换—时分多址(SDMA or SS-TDMA,Sps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ALOHA(Additive Links on-line Hawaii Area)方式。

而一些混合多址技术,即上述四种多址技术结合起来的研究,始终是发展中的新技术问题,其研究成果有的已应用,如频分多址—时分多址(FDMA-TDMA)。

(1) 频分多址技术(FDMA)频分多址是最基本、最“古老”的一种多址方式,其突出的优点是简单、可靠、便于实现。

因此,在卫星通信发展的初期,几乎都采用这种多址方式,至今也仍然是一种主要的多址方式。

,使用FDMA方式无须对各载波间实施同步控制,因而与TDMA方式相比设备结构比较简单。

尽管FDMA简单,易于实现,但系统小存在的一些关被问题必须妥善解决就形成了FDMA若干特点。

首先,要求系统进行严格的功率控制。

这个问题,在功率受限时尤为突出。

因为系统中某一地球站发射的功率大于额定值,就会侵占卫星上发给其他地球站的功率;反之,发射功率过小,又会影响通信质量。

其次,要设置适当的保护频带。

这是因为,当相邻频道的频谱成分落入本频道内时,就会引起“邻道十扰”。

为了避免因载波漂移致使各载波频谱重叠,在各载波占用的频带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隙作为保炉频带。

保护频带过宽,则频带利用率降低;保护频带过窄,则要对卫星和地球站的频率资源和滤波器等提出苛刻的要求。

第三,FDMA的最突出问题是出于转发器工作在多载波状态而引起的交调问题,所以要尽量减少交调的影响。

对于频分多址卫星通信系统,转发器的带宽由多个地球站共用。

常用转发器带宽为27MHz、36MHz、54MHz和72MHz。

根据地球站业务要求的不同,FDMA可以分为SCPC/FDMA和MAPC/FDMA两种类型。

SCPC是单路单载波,每个载波只传一路语言或数据。

由于一个转发器包含多个载波,则一个转发器通道可以承载数百路语言或数据信道。

一个地球站可以同时支持一个或多个SCPC载波。

根据需要,每个通信方向可分配多个载波。

MCPC 是多路单载波,即每个载波可以传送多路语言或数据。

对于SCPC方案,信道可以是预分配的,也可以是动态分配的。

(2) 时分多址技术(TDMA)TDMA方式有以下特点。

1、这种通信方式属于“间歇”通信形式,而不同于一般的连续通信。

各站的基带信号低速连续输入并存储存缓冲器里,而在分配的时隙,以高速突发形式的脉冲串调制裁波后发向卫星。

接收到的分帧,在解调后也先存入缓冲器,然后由高速突发变成低速连续输出。

因此,为了保证用户信息传输的连续件,对输入的数据率需要按以下关系作“变速”处理:式中:RB 是数据突发速率,Ri是输入的数据速率,τf是时帧,τi是分帧长度2、TDMA是一种无交调多址联接方式,这种方式在任何时刻,只有一个载波信号通过转发器,并分时占用转发器的全部带宽。

转发器行波管(TWTA)可以工作在饱和状态,因而能充分利用卫星功率的转发器带宽,无交调,不会出现强信号对弱信号的抑制现象,组网通信个大、小站可以兼容。

3、TDMA通信是一种数字通信,它具有数字通信的许多优点,比如:便于保密;易于实现按需分配使用新道;对各种业务适应性强且灵活,信息传输能力比FDMA方式大——如果采用“话音内插(DSI)”技术.传输能力大致还可以增加一倍。

还应指出,数字卫星通信采用TDMA方式后,可以使用小口径天线的低成本地球站来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这对目前任在发展的国内卫星系统和采用卫星系统的大量用户要求传送数据及实现数据交换业务是非常有利的。

这种类型的典型例子就是讨算机通信。

目前研究表明,用地面的分组数据交换网实现计算机通信是有效的,但网络控制比较复杂,如果利用卫星的广播性能,就可简化这种系统的网络控制。

在采用时分多址技术的系统中,卫星转发器将在一个TDMA帧内的不同子帧时隙接收井转发来自不同地球站(它们都采用相同的载波)的突发脉冲(子帧)。

也就是说,每个地球站只在TDMA帧的一个子帧内接收和发送突发脉冲。

为了保证每个地面终端的突发(子帧)能在所指定的子帧时隙到达卫星,对系统定时和信号格式将有严格的要求。

为此,每帧内的第一个子帧将由基准站发出“基准”子帧,以作为同步和网控之用。

TDMA的帧长一般都取125µs的整倍数。

Interlsat系统通常采用2ms的帧长。

(3) 扩频多址技术(SSMA)和码分多址技术(CDMA)扩频多址(SSMA)系统的共同特点之一是扩频,也就是说用于传输信息的信号带宽远大于信息带宽;共同特点之二是在扩频的实现上,不论通过什么途径扩频,但基本都是用一组优选的扩频码进行控制,正因为此,扩频多址又称为码分多址(CDMA)。

或者说,CDMA是在信号的扩展维——编码维上对无线信号空间进行划分。

顾名思义,码分多址就是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扩频码(或称地址码),通过该扩频码的不同来识别用户。

对于扩频码的选择要求比较苛刻:在正交性上当然要求它满足式1,但实际中通常是准正交性,即自相关性很强,而互相关性很弱;出于系统容量的考虑,对于特定长度的地址码集还要求其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地址码;在统计特性上要求地址码类似白噪声以增强隐蔽性,这在军事通信中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处理增益应选择周期足够长的地址码;而为了便于实现则应选择产生与捕获容易和同步建立时间较短的地址码。

人们的通常选择就是各种伪随机(PN)码。

3.多址技术的应用举例(1)铱星(Iridium)系统铱星系统属于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由Motorola提出并主导建设,由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的66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均匀的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轨道高度为780 km。

主要为个人用户提供全球范围内的移动通信,采用地面集中控制方式,具有星际链路、星上处理和星上交换功能。

铱星系统除了提供电话业务外,还提供传真、全球定位(GPS)、无线电定位以及全球寻呼业务。

从技术上来说,这一系统是极为先进的,但从商业上来说,它是极为失败的,存在着目标用户不明确、成本高昂等缺点。

目前该系统基本上已复活,由新的铱星公司代替旧铱星公司,重新定位,再次引领卫星通信的新时代。

铱星(Iridium)系统采用的是TDMA/FDMA多址方式(2)全球星(Globalstar)系统Globalstar系统设计简单,既没有星际电路,也没有星上处理和星上交换功能,仅仅定位为地面蜂窝系统的延伸,从而扩大了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因此降低了系统投资,也减少了技术风险。

GIobalstar系统由48颗卫星组成,均匀分布在8个轨道面上,轨道高度为1389 km。

它有4个主要特点:一是系统设计简单,可降低卫星成本和通信费用;二是移动用户可利用多径和多颗卫星的双重分集接收,提高接收质量;三是频谱利用率高;四是地面关口站数量较多。

Globalstar系统采用的是CDMA多址通信方式,相同的一组频率在每颗卫星的16个点波束中再用。

在每一个频分子信道中,采用不同的伪随机码(PN)来区别不同的逻辑信道。

(3)轨道通信(Orbcomm)系统Orbcomm卫星通信系统是由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和加拿大全球通信公司共同组建的全球卫星通信星座。

该系统具有投资小、周期短、兼备通信和定位能力、卫星质量轻、用户终端为手机、系统运行自动化水平高和自主功能强等优点。

Orbcomm系统由36颗小卫星及地面部分(含地面信关站、网络控制中心和地面终端设施)组成,其中28颗卫星在补轨道平面上:第l轨道平面为2颗卫星,轨道高度为736/749 km;第2至第4轨道平面的每个轨道平面布置8颗卫星,轨道高度为775 km;第5轨道平面有2颗卫星,轨道高度为700km,主要为增强高纬度地区的通信覆盖;另外8颗卫星为备份。

Orbcomm系统可提供数据报告、信息报文、全球数据报和指令等基本业务。

Orbcomm系统在设计阶段定位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车辆、船只、飞机的跟踪定位;工业设备、输油气管道、海洋与河流水位状态的远程监测;防汛抗旱、森林火灾、环境污染的监测;气象资料、地震情报的收集,商业信息、金融证券、股票期货市场的信息交流;船队、车队及个人之间的通信;公安、消防、银行等部门的专业应用;配置ORBCOM—MPCMCIA卡,收发电子邮件。

目前,ORBCOMM系统开展的业务主要有3类:一是交通工具的跟踪定位、搜索目标、抢险救灾服务;二是仪表的自动监测。

广泛应用在水利、电力、油田、天然气等行业,完成数据的自动采集以及车辆、管道运输、环境的监控等功能;三是信息传递,包括收发电子邮件、股票金融等信息。

它直接连人Intemet,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为用户服务。

可以说Orbcomm通信卫星系统是一个太空中的电子邮件发送网,由于数据传输速率只2400bit/s,Orbcomm系统只能提供近实时的速率双向数据通信业务,而不能提供话音,视频等业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