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分析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影响论文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069-01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高科技的推动,电子货币已发展成为货币的新形式,电子货币的使用必然会影响货币的供给。
本文分别从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速的影响的角度全面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关键词电子货币货币供给货币乘数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推动下,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电子货币成为货币发展的新形式,它的出现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电子货币的发展对世界金融更为深远的影响,它将对货币供给的各个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从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流速等方面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带来的影响。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分析(一)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为了控制存款扩张和货币创造而推行法定准备金制度的一个特殊的货币层次。
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构成了基础货币。
(1)通货。
流通中的通货数量不可避免地由于电子货币的使用而减少。
在不改变银行准备金总额的前提下,由于电子货币的使用会相应地减少现金的流通,那么基础货币呈现出下降的态势也是必然的了。
(2)法定存款储备。
对于央行发行的货币,各国法律严格规定对于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
目前各国对于是否需要立法来规定电子货币余额按照一定的比例准备,存在者很大的分歧。
较为主流的观点是对电子货币余额无准备金要求,但包括日本在内的一些国家则认为电子货币余额需要保证金,且要求发行者缴纳准备金不低于其发行的电子货币余额的50%。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电子货币减少法定准备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了。
因此在减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同时,基础货币的减少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3)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是银行为应付资金流动和业务结算而准备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那部分资金。
银行进行资产转换的成本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降低,如果对于电子货币的高流动性利用得当,银行可以弥补由于特殊情况导致流动性的不足。
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圆园19年第2期一、电子货币的发展现状(一)电子货币内涵电子货币就是电子货币用户将传统现金交给电子货币发行机构,而发行机构则把与传统现金相等值的信息存储在电子货币使用者持有的货币承载设备中。
具体讲,这里提到的电子装置一般包括两种形式:具有IC 卡功能的智能卡及基于计算机的电子货币设备。
这类货币的价值体现为电子数据记录在设备上,由各种智能卡和使用计算机作为媒介进行支付为代表。
电子货币不是纸币,也不是电子资金转账。
但是它能够避开银行,也就是说这种形态的货币能够离开银行所扮演的中间人角色,在使用中与商业银行存款基本没有关系。
目前,主要有四种电子货币常用和受欢迎:储值卡、银行卡、电子支票和电子现金。
(二)电子货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1.电子货币支付机构得到创新发展。
在中国的零售支付体系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支付机构始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近来电子商务的火爆及互联网、电子信息、移动通信的发展,支付机构不仅能借助这些科技进步让自己的功能更加完善,而且还会为货币使用者提供快捷的支付服务。
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国已经批准27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我国从事支付业务。
银行卡的相关业务和网络支付等都取得了不俗的进步。
2.电子货币的使用平稳增长。
我国电子货币的使用平稳增长,据央行2017年最新发布的《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可以了解到,截止到2016年年末,我国银行发卡量持续稳定提高,相比去年增长12.54%,已经达到61.25亿张,就整个国家而言,每个个体所持有银行卡数量已经达到4.47张。
就信用卡信贷程度而言,我国的信用卡用户越来越多,商业银行的用户授信率连年提高。
我国人均持有信用卡0.31张,同比增长6.27%,北京信用卡人均持有量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1.35张。
3.网络支付业务增长迅速。
互联网和金融糅合在一起研发出许多与时俱进的金融产品,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如京东的京东钱包、百度的百度钱包等。
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报告,移动支付在中国的飞速发展,规模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50倍。
货币乘数影响因素分析

货币乘数的变动及其原因分析

货币乘数的变动及其原因分析摘要:货币乘数的变化是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各个国家由于金融制度及金融深化水平不同,央行影响货币乘数的能力自然会有差异,本文从货币乘数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我国1994年至2008年期间货币乘数的变化及央行货币政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对货币乘数变化的分析,分析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一、货币乘数原理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的比值,在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下,如果商业银行体系对负债资产充分利用,且不存在现金漏损,货币乘数将等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的倒数,即:其中:m表示货币乘数,D表示需要缴存准备金的存款(一般指除债券之外的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等存款性负债),H表示基础货币,R表示原始存款(即准备金),在简单情况下,基础货币就是原始存款,因此H=R。
上述简单的货币乘数模型是建立在部分准备金制度(0<r<1)及一系列的假设的基础上的。
事实上的货币乘数要比简单货币乘数模型所表达的更为复杂,因为,在信用创造过程中会存在其他漏损因素,而且货币供应量统计也有多种口径。
1.现金漏损。
假设现金漏损的比例为K,即每一单位存款D中有K单位流出银行体系并为公众以现金的形式长期持有,由于社会经济的情况及人们支付习惯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假设现金漏损比例K为常量。
这就相当于在每次上缴法定存款准备金r·D的同时多上缴了K·D,简单货币乘数由此扩展为:在短期内考察,当经济迅速增长时,人们的消费需求也相应提高,交易性货币需求增长,这就提高了人们的通货持有比例。
反之,当经济萧条时,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导致通货持有比例的下降,因此,现金漏损比例是随着经济波动而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在短期,它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当然,由于在货币乘数中,现金漏损比例既出现在分母项上,也出现在分子项上,因此它对货币乘数的影响会更复杂一些。
首先,现金漏损比例的提高,降低了银行系统中由基础货币创造的活期存款数量,这表现为乘数[(1/(R+Rt•t+E+K))变小。
数字货币对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影响研究

数字货币对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影响研究【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以网络银行为基础的数字货币出现,而且凭借其便利性、安全性等优势对纸币在现金流通中的地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为对基础货币的发展趋势和货币乘数的变化动态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本文对数字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数字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数字货币对不同层次货币乘数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数字货币;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前言:在现代银行存款转移支付工具逐渐演变的过程中,现金通货逐渐被挤占的情况下,电子现金出现并得到迅速的推广,其是发行主体在公用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卫星光纤通讯技术、国际互联网络技术等,以数字化形式在网络或电子设备中存储,并通过网络系统以数据传输的形式完成货币流通或货币支付功能的信用货币体系。
一、数字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分析准备金率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幅度和变化趋势并不容易确定,为对数字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产生全面的认识,笔者假设准备金率为固定的常量,由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超额等类型的准备金率和现金漏损率、现金活期和定活期存款比率等因素都会对货币乘数产生影响,只要考虑数字货币对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的影响即可以判断其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首先,在数字货币发展的过程中,存款仅剩下少量的活期存款、卡型存款、存款转账型电子货币三种,如果假设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固定值,此时活期存款缩减将直接导致活期存款准备金减少;如果在此时数字货币存款准备金率等同于活期存款准备金率,此时数字货币存款的增多将推动数字货币存款准备金的总量提升,这是央行监管严格的结果,但并不排除各非银行机构自发参与数字货币发行的可能,这会加大数字货币存款准备金丢失的概率,导致狭义货币总量下降。
其次,在将定期存款准备金率视为固定值的情况下,随着广义货币总量的缩减,将会导致定期存款准备金缩减。
其次,随着数字货币货币职能的逐渐完善,数字货币将逐渐取代纸币现金、卡类电子货币等货币职能手段,现金通货纸币将被数字货币在职能上实现较大程度的取代,而且取代的速度会逐渐提升,此时数字货币总量与总存款逐渐趋同,而且数字货币作用下支付手段发生过程中资金并不会真正的脱离银行体系,此时现金漏损率将逐渐缩减直至全部消失。
电子货币的货币乘数效应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探讨

电 子 货 币 的 货 币 乘 数 效 应 与 化 贝
币 政 策 有 效 性 探 讨
■ 张
从电子货币对 中央银行 的独立性 、基础 货
币 、货 币 乘 数 、货 币政 策 以及 对 电子 货 币
货 币政 策 协 整
下货 币乘数 的研究 已取得 了一些 有价值 的 成果 ,但并没有得 出一致性的结论。 国外最早对 电子货 币的研究来 自国际
清算银行 的支付与清算委 员会 ( B I S) 。其
于 1 9 9 6、2 0 0 0 、2 0 0 1 和2 0 0 4年 先 后 发
表 了对 电子货 币的研 究报告 ,分 别就 电子 货 币的界定 、发展 、风 险和对货 币供 给和 货币政策 的影 响等方面进行了研 究。这些 报 告 为 电 子 货 币 的研 究 奠 定 了 基 础 。
的货币纳入到 银行 系统乘数 创造过程 中,
【 2 0 1 1 】1 3 7号 )的阶段 成果之 一
◆
中图分类号 :F 8 2 0 文献标识码 :A
1 9 9 8 年 巴塞尔协议所描述的:电子货 币是
内 容 摘 要 :本 文 以 电子 货 币使 用 率 为
视 角 ,将 其 纳 入 到 货 币乘 数 决 定 的 理 论 分析 框 架 中,基 于我 国 i 9 9 0 — 2 0 0 3) 论证 了电子货币使 货币乘 数的公式 更 为复 杂 , 影响货 币乘数 的因素增加 了,而且新 增因 素大 多为经济运行 中的内生 变量 ,增 强了 货币乘数的 内生性。靳超 、 冷燕华 ( 2 0 0 4) 认 为电子货 币作 为一种媒介 工具 ,将 更多
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乘数影响的实证分析

【 摘
要 】电子货 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的机制 中,除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外,货币乘数也是重要的影响途径。与基础货币不同,货币乘数并不直接决定于货币当
浅析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及运动趋势

浅析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及运动趋势[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近十年货币乘数的变化情况,并从货币乘数的数学公式入手,对其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最近的经济运行状况具体分祈了货币乘数在我国经济因素的影响下的变动,最后给出简单的货币乘数变化趋势的预测。
为便于分析,我们首先列出关于货币乘数的相关公式。
将金融机构库存现金归于超额准备金,并定义:流通中现金C=MO;活期存款D=M1-M0定期存款T;储蓄存款S:M2-M1-T;基础货币B=C+R,其中R=Rr+Re;现金比率c:C/D;法定准备率r=Rr/(D+T+S)(Rr是法定准备金,我国法定准备率未区分活期、定期和储蓄存款);超额准备率e=Re/(D+T+S)(Re是超额准备金);定期存款比率t=T/D;储蓄存款比率s=S/D。
则,货币乘数:m2=M2/B=(D+C+T+S)/(R+C)=(D+C+T+S)/[(r+e)(D+T+S)+C]=(D/D+C/D+T/D+S/D)/[(r+e) (D/D+T/D+S/D)+C/D)]=(1+c+t+s)/[(r+e)(1+t+s+c)]对各个因素求偏导数可知m2与c、s、r、e均成反相关,而与t成正相关。
本文主要对广义货币乘数M2的影响因素及运动趋势进行分析。
一1995年以来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情况1995年以来我国的货币乘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998年前后货币乘数、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998年上半年之前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主要受基础货币的影响,基础货币增长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贡献度大于75%货币乘数水平基本稳定,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贡献度小于25%。
1998年下半年中央银行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金融改革项目。
标志性的改革是取消了几十年来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
同时还改革和调整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这些对货币乘数、基础货币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这个阶段的特点为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贡献度交替占主导地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同比增长速度的相关系数为-0.94,呈明显反向变动;货币乘数不稳定,变动幅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