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对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影响研究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影响论文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069-01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高科技的推动,电子货币已发展成为货币的新形式,电子货币的使用必然会影响货币的供给。
本文分别从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速的影响的角度全面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关键词电子货币货币供给货币乘数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推动下,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电子货币成为货币发展的新形式,它的出现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电子货币的发展对世界金融更为深远的影响,它将对货币供给的各个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从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流速等方面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带来的影响。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分析(一)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为了控制存款扩张和货币创造而推行法定准备金制度的一个特殊的货币层次。
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构成了基础货币。
(1)通货。
流通中的通货数量不可避免地由于电子货币的使用而减少。
在不改变银行准备金总额的前提下,由于电子货币的使用会相应地减少现金的流通,那么基础货币呈现出下降的态势也是必然的了。
(2)法定存款储备。
对于央行发行的货币,各国法律严格规定对于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
目前各国对于是否需要立法来规定电子货币余额按照一定的比例准备,存在者很大的分歧。
较为主流的观点是对电子货币余额无准备金要求,但包括日本在内的一些国家则认为电子货币余额需要保证金,且要求发行者缴纳准备金不低于其发行的电子货币余额的50%。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电子货币减少法定准备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了。
因此在减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同时,基础货币的减少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3)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是银行为应付资金流动和业务结算而准备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那部分资金。
银行进行资产转换的成本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降低,如果对于电子货币的高流动性利用得当,银行可以弥补由于特殊情况导致流动性的不足。
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分析

电子货币开展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分析电子货币开展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飞速开展,电子货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电子支付的便捷性、高效性和低本钱性使传统的金融开展模式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电子货币对流通中现金的取代影响了根底货币与货币乘数,进而引起了货币供给的变化。
本文站在定性、定量的角度,详细分析了货币供给在电子货币盛行的今天所受到的影响。
关键词:电子货币开展;货币供给一、相关概念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一国经济中货币的投入、创造和扩张的过程。
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其次,货币供给必然形成一定的货币量,一般称之为货币供给量。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理论分析货币供给量模型为了进一步说明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作用,货币供给模型可以表示为: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货币根底货币供给量只接受货币乘数和根底货币两个因素的制约,那么这两个因素又分别受其他假设干因素的约束。
根底货币由流通中的通货和存款准备金两局部组成,即:B=R+C货币乘数模型:M=Ms/BC+D=m1所以m1=/=/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分析一般而言,中央银行会靠公开市场操作改变根底货币数量,或者改变法定准备金率改变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的供给量。
但随着电子货币的出现,由于现金存款的减少,局部法定存款准备金被取代。
中央银行对电子货币尚未提取准备金,在一定程度上,电子货币是中央银行对调整准备金率职能的一种弱化。
其次,商业银行持有的电子货币及其衍生品也不用缴纳准备金,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时机本钱,进而使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政策作用下降。
电子货币主要通过对根底货币数量的影响以及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来改变货币供给量的多少。
首先,当电子货币作为新的货币形式进入到根底货币行列时,根底货币虚拟化,在银行准备金的总额不变时,根底货币下降。
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乘数的影响作者:眭荣亮吕艳茹来源:《商情》2013年第43期【摘要】电子货币是一种新型的支付手段,它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货币的流通和支付,同时也给传统金融理论带来了新挑战,特别是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以货币乘数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电子货币对现金漏损率、存款准备金及电子货币使用率的作用,从而揭示电子货币的发展对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
【关键词】电子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给;货币政策1. 引言电子货币是适应时代需要的一种新兴的电子化货币,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较权威、统一的定义。
本文以国际上较为权威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电子货币的定义为基础,认为电子货币是由一定主体发行的,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商用电子化机制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为手段,并通过网络系统以数据传输方式实现其流通和支付功能的新型支付手段。
对于电子货币的发展带来的影响,BIS分析了影响电子货币发展的因素,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货币乘数及货币政策的影响。
Solomon(1997)认为将电子货币计入货币供给总量,从而增加货币乘数;周光友(2007)等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认为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影响显著。
本文主要从现金漏损率、存款准备金率和电子货币使用率几个因素来揭示电子货币的发展与货币乘数变动之间的相关关系。
2. 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分析传统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乘数作为除基础货币以外的影响货币供给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一个内生变量,中央银行很难直接或者间接地控制。
电子货币的发展将会增强货币乘数的内生性,从而加大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难度。
因此,正确认识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带来的影响,准确把握电子货币条件下我国货币乘数变动的规律,对中央银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我国当前电子货币发展所处的阶段,电子货币对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替代作用较为明显,电子货币的使用也主要是通过与现金、准备金和活期存款相关的因素来影响货币乘数。
第三方支付对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乘数的影响及政策调整

第三方支付对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乘数的影响及政策调整【摘要】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方支付的便利性和普及程度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了资金的流动和使用效率。
第三方支付也改变了货币乘数的计算方式和规模,对货币供给和需求关系造成了影响。
政府的政策调整对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政策调整可以促进第三方支付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货币乘数产生影响。
调整货币乘数对经济的影响需要慎重考虑,以避免带来不良影响。
需要谨慎应对第三方支付对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的影响,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也需要考虑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乘数、政策调整、经济影响、发展、政府、谨慎。
1. 引言1.1 第三方支付的兴起第三方支付的兴起,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带来的一种全新支付方式。
传统的货币交易方式往往需要通过现金、银行卡或支票等手段进行,受限于时间、地点和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
而第三方支付,则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快速方便地进行实时支付,使得交易更加便捷和高效。
第三方支付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支付方式。
无论是在线购物、外卖点餐还是打车付款,第三方支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性。
大大减少了支付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和手续费,使得交易更加便捷高效。
第三方支付还为商家提供了更多的支付渠道和营销工具,促进了消费的增长和营业额的提升。
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逐渐改变着货币流通的方式和速度。
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个人消费和商家经营的方式,也对整个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第三方支付的普及和便利性,人们将更加倾向于选择电子支付方式,从而加快了货币在经济系统中的流通速度。
货币乘数也因此会受到影响,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重视这一趋势,及时制定相应政策以保持货币乘数的平衡和经济的稳定。
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乘数影响的实证分析

【 摘
要 】电子货 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的机制 中,除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外,货币乘数也是重要的影响途径。与基础货币不同,货币乘数并不直接决定于货币当
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影响的实证分析

采用 E— G检验 ,对 回归方程 的残差进行 单位根检验 。首先 建立 回 归方程 : ml = - 4 .9 1 5 k 一0 .0 9 2}e + 3 .3 4 1 ( 1 ) m2 = 一1 1 .5 8 7 k 一0 .1 7 4 e+8 .1 8 3 ( 2 ) 利用 A D F检验对 ,两个残差都是平稳 的,因此可 以确定 回归 方程 ( 1 ) ( 2 ) 中各变量具有协整关系 ,回归方程的设定是合理 的。 另外 ,通过对 回归方程 ( 1 ) ( 2 ) 中两个 自变量 t 统计量 的考察 , 发现对 因变量的解释都是显 著的 ,通过对 拟合优度 R 2的考察 ,R =0 . 7 2 1 8,R = 0 .7 2 5 0 ,说 明整体 的解释力比较好。 ( 四) 对 实证 结 果 的 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 ,现金遗漏率 k与货 币乘数 m 。 、m : 呈明显 的负相关 关系 ,k 越大 ,m , 和m : 越 小 ,t 值 显示 k 对 m, 的影响 比对 m : 的影响 更显著 。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电子货 币对现金 的替代作用 比较 明显 ,直接 结果是减少现金 ,并将现金转化 为活期存款 ,降低 了现金遗 漏率 ,导致 了货币乘数 的上升 , 从 实证结果看也与预期结果相符合。 但是在 电子货币的快速发展 中,替 代作用逐渐 凸显 。e 与m 和m 之 间的关系是两种相反作用的结果 ,即一方面随着电子货币 的使用 量增 加 ,使现金遗漏 率 k 减小 , 对货币乘数有放大作用 ;另一方 面,电子货 币对货币供应有替代作用 ,造成 M, 、M : 相对减 少 ,使货币乘数有减小 的趋势。综 合两力 , e 与m 。 和m : 之间存在 以一定程度 的负相关关 系。 结合 趋势图的分析 ,在 2 0 0 5年之前我 国 m 、m 呈上升趋势 ,在此 期间 ,我国的电子货 币替代率还相对较低 ,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和 减少 货币相对供 应量 的效果 还没有 完全体现 。从 2 0 0 5 年 开始 。电子货 币的 替代率增 速明显加快 ,电子货币使用率 的提高通过存 款准备金率 、货 币 供应量的相对减少对货 币乘数施加了 向下的驱动力 , 使 货币乘数下 降。
7.电子货币发展_货币乘数变动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0. 0206
718. 5 10177. 6 34826. 3
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作者:常怀艳赵亚楠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02期摘要: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促使电子货币的迅猛发展并开始对经济、社会生活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由于电子货币具有灵活便捷等特性,因此越来越被人们所使用,但是电子货币的大量使用会对流通中的现金产生替代效应,以至于影响货币乘数。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2001年—2012年间12年的相关数据,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充分证实电子货币会对货币乘数产生作用,并最终作用于货币政策。
关键词:电子货币;货币政策有效性一、电子货币定义和特征1、电子货币的定义我国央行于2009年第一次正式给出电子货币的概念,即电子货币是一种预付价值,它是由人们所拥有的支付交易方式在电子媒体中储存的价值。
2、电子货币的特征1)电子货币是一种虚拟货币。
电子货币是一种正在新兴的无形货币,它的发展和使用都需要依托计算机技术,它主要是采用computer科学代替实际存在真实载体,它在使用的过程人们不能像纸币那样感觉到它的真实存在,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虚拟的货币。
2)电子货币是一种在线货币。
电子货币在使用过程当中通常需要使用专门的网络来进行传输,同时也需要经过POS和ATM来进行综合处理。
电子货币的保管是通过保管其储存设备来保证其安全性,如银行卡,交换需要的通讯手段,以及保证其安全的密码密钥等。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实证过程:1)样本数据与指标选择。
本文的数据主要是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采用年度数据来作为计量模型的原始数据指标。
模型中的狭义货币乘数m1等于狭义货币供应量M1除以基础货币B来计算而得到的,而模型当中的广义货币乘数m2等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除以基础货币B而得到的。
目前我国电子货币量也难以计数因此选择银行卡数量来代替,而模型当中的数据都来自于表一。
本文的实证研究将会采用k和电子货币替代率E/M1作为解释变量,数m1和m2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进行规范的线性回归分析,从而观测得出电子货币量E与m和货币供给量M之间的具体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货币对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以网络银行为基础的数字货币出现,而且凭借其便利性、安全性等优势对纸币在现金流通中的地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为对基础货币的发展趋势和货币乘数的变化动态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本文对数字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数字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数字货币对不同层次货币乘数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数字货币;货币乘数;基础货币
前言:
在现代银行存款转移支付工具逐渐演变的过程中,现金通货逐渐被挤占的情况下,电子现金出现并得到迅速的推广,其是发行主体在公用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卫星光纤通讯技术、国际互联网络技术等,以数字化形式在网络或电子设备中存储,并通过网络系统以数据传输的形式完成货币流通或货币支付功能的信用货币体系。
一、数字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分析
准备金率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幅度和变化趋势并不容易
确定,为对数字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产生全面的认识,笔者假设准备金率为固定的常量,由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超额等类型的准备金率和现金漏损率、现金活期和定活期存款比率等因素都会对货币乘数产生影响,只要考虑数字货币对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的影响即可以判断其对货币乘数的
影响。
首先,在数字货币发展的过程中,存款仅剩下少量的活期存款、卡型存款、存款转账型电子货币三种,如果假设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固定值,此时活期存款缩减将直接导致活期存款准备金减少;如果在此时数字货币存款准备金率等同于活期存款准备金率,此时数字货币存款的增多将推动数字货币存款准备金的总量提升,这是央行监管严格的结果,但并不排除各非银行机构自发参与数字货币发行的可能,这会加大数字货币存款准备金丢失的概率,导致狭义货币总量下降。
其次,在将定期存款准备金率视为固定值的情况下,随着广义货币总量的缩减,将会导致定期存款准备金缩减。
其次,随着数字货币货币职能的逐渐完善,数字货币将逐渐取代纸币现金、卡类电子货币等货币职能手段,现金通货纸币将被数字货币在职能上实现较大程度的取代,而且取代的速度会逐渐提升,此时数字货币总量与总存款逐渐趋同,而且数字货币作用下支付手段发生过程中资金并不会真正的
脱离银行体系,此时现金漏损率将逐渐缩减直至全部消失。
再次,将超额准备金率视为定值,随着数字货币在服务费用、操作便捷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显现,超额准备金会不断缩减。
另外,在数字货币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现金活期存款
比率和数字货币与活期存款的比率会分别以先快后慢的速
度缩减和提升,而定活期存款比率会在不断缩小达到一定标准后开始逐渐回升;此时现金和存款之间的比值会随着存款的缩减而消失;准备货币和总存款的比值也在此过程中不断缩减。
可见在数字货币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央行管理严格则整个存款系统的准备金总额会在短期增加后开始不断缩减,整体以下滑的趋势为主;否则会增加数字货币准备金缺失的概率,但整个存款系统的准备金总额下降的变化趋势并不会发生变化。
二、数字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分析
商业体系创造存款货币并将存款呈倍数扩张要依靠基
础货币,其主要受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债务波动变化的影响,在电子现金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央行负责发行基础货币和数字货币,那么此时市场中流通的货币为纸币现金通货、数字货币通货和银行准备金的总和,而纸币现金通货、数字货币通货和银行准备金三者在电子现金发展的过程中都会
呈现出整体的下滑趋势,这必然导致市场中流通的货币总量也会表现出整体的下滑趋势。
可见如果央行在数字货币发展的过程中,单纯注重对现金通货的发行,而将数字货币的发行权交给各商业银行,则必然导致央行在一段时间后面临非货币化问题,所以在现金通货发行量和银行准备金额都表现出下滑趋势时,基础货币也将出现下滑的趋势。
三、数字货币对不同层次货币乘数的影响分析
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可见货币乘数可以反映出央行创造或消除单位基础货币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趋
势和幅度,在数字货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果用C、D、E 分别表现金通货量、活期存款和数字货币则,
可分别表示广义和狭义货币总量的货币乘数,通过上述公式对现金通货和总存款比值进行偏导计算,可以发现在现金通货和总存款之间的比值在不断缩减的同时货币乘数将
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且央行是否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都不会对下滑的变化趋势构成直接的影响。
狭义货币总量的货币乘数变化速度会略高于广义货币总量的货币乘数。
随着电子现金相关技术的不断深化,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货币的演化速度和演化形态都将得到不断的优化,这必然导致数字货币成为未来应用范围最广泛的货币形式,数字货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对流通货币纸币和数字化
新积累电子货币等产生强烈的冲击,所以货币的界定、形态、职能以及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对传统的货币金融理论构成冲击,所以全面对数字货币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数字货币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会持续提升,将呈基础货币
逐渐缩减,货币乘数逐渐下滑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蒲成毅.数字货币对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02,07:58-61
[2]王钢.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D].上海:复旦大学,2008
[3]何梦彬.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北京:外交学院,2015
[4]周光友.电子货币的货币乘数效应: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7,03:68-75
[5]姬莹.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14,12:66-69
[6]杨军.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作用与影响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0,04: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