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乘数分析

合集下载

《金融统计分析》PPT课件

《金融统计分析》PPT课件


1536 1126 -410 -2
门债权
58232 70690 12458 72
3.对中央银行
6.对非货币金
的负债
14210 14003 -207 -1
融机构债权
776 2224 1448 8
4.对非货币金
融机构负债
579 1501 922
5
5.债券
288 287
-1
0
6.所有者权益 A 7.其它(净)
A
19
第三章 证券市场统计分析
第二节 债券估价理论
• 2.债券理论评估一般模型分析
• 债券价格与预期现金流大小成反比,与贴现率高低成反 比,与期限也成反比。
• 评估价格分为发行价和转让价 • 期限指有效期限、待偿期限、持有期限三种。 • 讨论:上述三种期限有何区别? • 计算发行价,应使用有效期限;计算转让价时应使用待
A
14
第二章 货币与银行统计分析
第四节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统计分析
货币供给分析实例 :(一)货币当局的资产操作与基础货币的创造
1996 1997
比上 年增 加
增量 结构
%
1996
1997
比上 年增 加
增量 结构%
资产
26467 31413 4946 100 负债
26467 31413 4946 100
(1)活期存 18765 23810 5045 29 款
(2)库存现 金
633
803 170 1
(2)定期存 款
5042 6739 1697 10
3.中央银行债

0
98 98 1
(3)储蓄存

36373 43635 7262 42

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及其分析

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及其分析
款利率 ,企业便可以较为简单 的得到商业银行的融 资, 同时减少居民银行存款的积极性 , 把剩余收入投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 ,代理财政金库是它 的重要职能, 因此 , 一切财政收支都要经由中央银行 的账户实现。财政收入过程意味着货币从商业银行
账户流人中央银行账户; 财政支出过程则意味着货
少 平 以 17 9 8年— — l9 94年 为 样 本 , 用 Gagr 运 rne
由于我国货 币供应量这个 中介 目标没有得到较好的
实现 。 因此 本文 用理论 和实证 两 种方法 来 重新分 析 影
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在实证分析中尝试采用货币 检验进行 实证研究 , 验证 了 中国通货 膨胀形 成 的 供应量的多元 回归方程 ,探寻主要影响货币供应量 基本原 因是货币的过量发行 。李谓文(0 8 ) 2 0 年 认 的相关 因素 ,对一些没有达到效果的相关变量进行 为 :货币经济 的稳定运行在 于货币供应与需求 的 分析。 最后 , 为如何控制好货币供应量以及物价提出 是 否均衡。根据货 币供给学派的理论 以及相关 的 政 策建 议 。 实证 检验, 币需求在 长期角度处 于稳定状态, 货 因 此货 币供应 的过量 或不 足就会 导致通货膨胀或通

现以 20 年 l 月的数据为例 , 08 2 其他月份类似。 被动供应出货币。近年来 , 我国大力吸引外 2 0 年 1 月央行分别对中小金融机构和大型金融 备增加 , 08 2 商投资 , 鼓励企业 出1 , : 这将引起 国际收支顺差 , 1 在 机构调整了两次存款准备金率( 如表 3 1。 一)
表 3 12 0 — :0 8年 1 2月央行调整的准备金率
人民币不可 自由兑换和人 民币有管理 的浮动下 , 为

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作者:王先福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文章对在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各种约束进行了阐述,并实证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效果。

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不能解释近年来的GDP的增长,我国可以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替代目前状况。

【关键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利率市场化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相关约束分析1998年,央行宣告取消沿用多年的信贷计划管理,表明货币政策模式由总量的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转变基本确立。

间接调控方式主要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调整作为中介指标的变量(如利率、基础货币等),从而最终控制社会货币总量的宏观调控模式。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间接调控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受到货币政策工具约束、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约束以及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约束。

1、政策工具约束(1)公开市场业务。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缺点是中介机构不足,只有人民银行管理的资金交易中心发挥着大小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结算中介作用。

现实情况是:交易量较少,对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大;由于市场分割,金融工具和创新不足,资金流向同向性严重,效率低下;在目前宏观经济状况下,相对企业贷款而言稳定,被银行视为优质资产,不愿出售,使得公开市场的操作基础大打折扣。

(2)法定准备金率。

1998年3月央行将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合并为存款准备金账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备付金率从18%~20%下调到8%,1999年又下调至6%。

一般认为准备金的下降会引起货币供应的多倍增长,但从我国目前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看,其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3)再贴现业务。

由于我国商业信用不发达、规模小、信用低下,再贴现市场对利率水平和货币需求没有太大的作用。

同时商业银行手中持有大量的超额准备金,再贴现对商业银行的吸引力也不大。

2010-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分析报告

2010-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分析报告

2. %, 也 是 逐 月 回 落 。l 末 , 流 通 中 现 金 1 1 9 2月
2 . 6 9 %、1. 和 2 . 9。 0 9 、1. 0 8 9% 6 0 0 6 2
MO余 额 4 6万 亿 元 人 民 币 ,各 月 MO增 长 分 别 . 4
为 : 07 % 、 2.8 、 l_l 、l . % 、l 0 、 一 9 1 % 9 58% 57 6 52 %
资本市场 3 1
21 0 0—2 1 年中国货币政策分析报告 誊 0 1
徐洪才
摘要 : 00 ,中国广义货币 M2 2 1年 增长 1%,新 增人民币贷款 7 2 9 . 万亿元 ,C I 长 3 %, 9 P: L  ̄ . 5 都突破了年初确定 的政 策 目标 。中央银行综 合运用政 策工具 ,在 引导商业银行均衡放 贷 、 加大金融 对支持经 济结构调 整力度 、推进人民 币汇 率形成 机制改 革等方面 作出了一 系列 努力 。突出 问题 主要 是 : 发货 币 、资产 泡沫 、通货膨胀 指标 、信贷规 模控 制与银行 盈 超 利冲动之 间矛盾 、中小企业 融资等 。2 1 年 ,中国货 币政 策面 临诸 多不确定性 。建议 实 01 行稳 健货 币政 策 ; 保持 货币信贷合理投放 ; 严格控 制通货膨胀 ; 加大金 融支持经济发 展方 式转变 力度 ;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 制国际投机资本冲击 。 遏 关键词 : 中国货币政策 ; 不确定性 ;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 82 F 2
( ) 二 金融机构 存款下滑,贷款较 快平稳增长
进入 2 1 以后 , 00年 金融机构存款增长逐渐 下滑 , 从 年 孛 增 长 2 2 % 下 滑 到 l 的 2 2 9 ,这 刀月 6 2月 0 06

《货币金融学》试题

《货币金融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每题1分,共10分。

)1、证券的期限越长,市场利率的变化对其价格的影响就()。

A、越稳定B、越小C、越大D、越无关2、《巴塞尔协议》明确规定了银行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即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A、4%B、8%C、12%D、10%3、货币市场交易与资本市场交易相比较,具有()的特点。

A、期限短B、流动性低C、收益率高D、风险大4、能较好地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是()。

A、预期理论B、市场分割理论C、优先聚集地理论D、流动性偏好理论5、货币经营业的性质是()。

A、商业B、银行业C、金融业D、保险业6、在信用关系的价值运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7、流动性陷阱是指()。

A、人们普遍预期未来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B、人们普遍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C、人们普遍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D、人们普遍预期未来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8、各国中央银行确定货币供给口径的依据是()。

A、流动性B、安全性C、效益性D、周期性9、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是()。

A、正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相关关系D、没有关系10、中央银行持有具有较高流动性的资产旨在()。

A、灵活调节货币供求B、确保经济金融运行相对稳定C、保障金融安全D、灵活调节货币供求,确保经济金融运行相对稳定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1—5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错选的,该小题不得分,每题1.5分,共15分。

)1、下列信用工具属于直接证券的有()。

A、银行汇票B、股票C、公司债券D、大额可转让存单E、商业汇票2、银行支持商业信用的形式有()。

第五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第五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 经济政策目标: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的制定,都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目标而 进行。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 续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5.2、货币政策及其效应分析 5.2、货币政策及其效应分析
一、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 二、货币供给与货币乘数 三、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 四、对两个极端情形的分析 -- 凯恩斯陷阱与古典情形
一、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
1、货币政策含义: 、货币政策含义: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 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在经济 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水平,刺激私人 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产出和就业增加;反之, 在经济过热时,可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 制私人投资和消费,使产出和就业减少。前者是扩 张性的货币政策,后者是紧缩性货币政策。
M / H = ( 1 + cu ) / ( re + cu ) = mm
从货币乘数公式可以看出: ☆ 准备金率 r e 越小,mm越大; ☆ 通货 – 存款比率 c u 越小,mm越大。
三、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1、货币政策效应图形分析: 、货币政策效应图形分析: 货币政策效应是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 响。假定增加货币供给量能使产出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 效应大;反之,货币政策效应则小。在假定价格水平保持不 变的前提下,货币政策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IS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 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滑,LM曲线的移动 ☆ 在LM曲线斜率不变时 曲线斜率不变时 对产出变动的影响就越大,故货币政策效应就越大;反之, IS 曲线越陡峭,LM 曲线的移动对产出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货币政策效应就小。 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滑,货币政策效应 ☆ 当 IS曲线斜率不变时 曲线斜率不变时 就越小;反之,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效应就越大。

人行面试题目_2015(3篇)

人行面试题目_2015(3篇)

第1篇一、面试背景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中央银行,承担着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等重要职责。

每年,中国人民银行都会选拔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入其队伍。

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面试题目涵盖了多个方面,旨在全面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面试题目及解析以下为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面试部分题目及解析:1. 专业知识题目题目一:请简要介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解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金融市场利率、信贷条件、资产价格等,最终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传导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手段,调整基础货币供应量。

(2)基础货币供应量变化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和贷款能力。

(3)金融机构通过调整贷款利率、信贷规模等,影响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

(4)信贷需求变化影响实体经济的投资、消费和就业,进而影响宏观经济。

题目二:请简述金融监管的四大目标。

解析:金融监管的四大目标是:(1)安全性: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

(2)流动性:确保金融机构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营。

(3)盈利性:促进金融机构提高经营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4)公平性:确保金融市场公平竞争,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2. 案例分析题目题目三:某金融机构在业务扩张过程中,出现信贷风险。

作为该金融机构的监管人员,你将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解析:1. 评估风险:首先,对信贷风险进行评估,了解风险的性质、程度和可能带来的损失。

2. 采取应急措施:针对评估出的风险,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如调整信贷政策、加强风险控制等。

3. 内部调查:对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找出问题根源。

4. 沟通协调: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5. 采取措施防范风险:针对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风险再次发生。

中级金融辅导: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中级金融辅导: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基础货币与商业银⾏的信⽤创造K=1/r表明央⾏可以通过控制存款乘数和存款准备⾦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作⽤。

但并没有包括流通中现⾦。

由于流通中现⾦与准备⾦经常互相转化,央⾏只能控制⼆者总额,即基础货币。

1、基础货币基础货币B=流通中通货C+存款准备⾦R2.货币乘数货币乘数m=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C+D/C+R3、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货币创造的关系中央银⾏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存款货币的创造,是源与流的关系。

4、商业银⾏业务过程中的信⽤创造(1)积极调整存款结构,努⼒获取低成本的原始存款定期存款⽐率:定期存款⽐率是指⾮银⾏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的定期存款负债与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例。

(2)⼤胆、稳健经营,合理调度资⾦头⼨(3)努⼒降低⾮银⾏部门和银⾏客户对现⾦的持有⽐例现⾦漏损率是指⾮银⾏部门所持有的中央银⾏现⾦负债与商业银⾏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例。

例题:单项选择题货币乘数是()相⽐的⽐值A.原始存款与派⽣存款B.库存现⾦与商业银⾏在中央银⾏的存款C.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D.货币供应量与银⾏存款答案:C分析:了解货币乘数的定义和概念。

法定存款准备⾦率为7%,超额存款准备⾦率为5%,存款货币扩张额为6000万元。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原始存款为()万元。

A.120B.720C.2100D.5000答案:B案例分析现假设银⾏系统的①原始存款为900万元;②法定存款准备⾦率为6%;⑧现⾦漏损率为15%;④超额准备⾦率为3%。

根据上述材料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保留两位⼩数).86.此时银⾏系统的派⽣存款总额为( A )万元。

A.3750B.4286 C.5 000 D.10 00087.此时银⾏系统的存款乘数约为( A )A.4.17 B.6.6 7C.1 6.6 7 D.33.3388.如果③、④⽐率都为O,银⾏系统的派⽣存款总额为( C )万元之A.10 000。

B.1 2 000C.1 5 000 D.18 00089.银⾏系统存款创造的限制因素主要有( BD )A.原始存款量与定期存款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货币乘数分析
一、货币乘数原理及模型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比率,表示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之间存在的倍数扩大的关系。

它是中央银行有效控制和预测货币供应量的重要依据。

根据货币供应量界定层次①的不同,货币乘数也可以相应地划分为狭义货币乘数(K1)和广义货币乘数(K2),其中狭义货币乘数是指基础货币②(B)与狭义货币供应量(M1)之比,而广义货币乘数则是基础货币( B)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之比。

广义货币乘数公式推导如下:
K■ = ■ = ■=■=■
其中,其中R和E分别为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 G 为中央银行存款(包括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以及邮政储蓄存款), r为金融机构的实际存款准备金率, e为备付金率,g为中央银行存款比率,h为现金漏损比率。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并且由于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将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为“准备金存款”账户(即R + E),因此直接采用下式计算出广义货币乘数后推算出D、h、e、g。

K■ = ■ = ■
D = M■- M■
e = ■ - r
二、我国货币乘数的实证分析
从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实际情况看, M■可以大体反映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情况,是社会总需求变化的总体体现,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监测目标,因此,本文计算的货币乘数分析以M■计算出的广义货币乘数K■为主,以M■计算出的狭义货币乘数K1为辅。

首先将给出我国货币乘数的统计资料,接下来通过对影响货币乘数的三大主要因素逐一进行分析,最后综合比较了这些因素对我国货币乘数变动的效应,指出我国货币乘数的剧烈变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了严峻挑战。

h = ■
g = ■- r - e - h
从而得到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118组数据,并求得对应的K1 、K■,如下图所示,其中2001年9月和2001年11月的统计数据缺失。

应用Eviews对它们进行回归得到
K■= 6.52 - 10.01r - 6.39g - 15.21h + 0.25e
可以得知,货币乘数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中央银行存款率都是负相关的。

根据图1可以看到,狭义货币乘数K1 、广义货币乘数K■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K■的变化幅度小于K■的,这是由于M■引入了活期存款数造成的。

虽然货币乘数在一年内有着波动,但是总体上来看,从2000年到2006年, K■呈现增长态势,这是因为我国该段时间以来推行稳健型的财政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

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时候,货币乘数以及货币供应量等的适度上升是合理的。

由图2可以看出,近十年,我国的存款总额一直保持增长势头,截至2009年末已达到30万亿人民币。

这一方面与我国经济发展使得企业和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居民面对着越来越大的收支不确定性有关。

由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福利制度的取消,中国居民开始面临着各种大宗消费项目的市场化进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是高等教育产业化和单位福利住房制度的取消。

由于这些消费项目都具有支付时段集中、支付数额巨大的特点,使得居民不得不为此做长期的储蓄计划。

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初中央银行存款出现大幅下降,备付金率、货币乘数明显降低与当年货币当局防止信贷急速扩张的思想政策出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07年至2008下半年, K■呈现降低态势。

这是因为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货币供应量持续较快增长,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增加,为防止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以及社会的稳定,中央明确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国家十多年来首度提出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央行连续16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目的是影响货币供应量,实现紧缩的货币政策目标。

因此,货币乘数K■也接连下降。

2008年下半年至今,受次贷危机影响,为减少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p
货币乘数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的指标之一,从货币乘数的变化中,可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从中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完善,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重要调节作用正在实施,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以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正对我国经济进行着积极地调控,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宏观经济秩序、金融秩序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货币乘数的上升,意味着利用控制基础货币量进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做法越来越具有风险,在中央银行采取货币政策调控相同数量的基础货币的前提下,较大的货币乘数就会使货币供给量发生更大的变化,货币当局的政策操作稍有失误,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和经济的冲击都是巨大的。

总之,我国货币乘数的巨大变化,使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可控性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都大为降低,同时也对我国货币政策实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中央银行应加强对商业银行、居民和企业等多个经济主体的货币行为的研究,把握其在转轨经济的背景下的货币行为规律,并通过引导其货币行为来把握货币乘数的波动,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回答记者提问时所说的,2009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给人民、企业、政府都带来了压力,与此同时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爆发,并迅速成为金融海啸,将金融危机传递到全世界,并且在实体经济上逐渐体现。

虽然中国的金融市场还趋于封闭,但是作为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7%的国家,我国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是很深刻的。

在此情况下,国务院部署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力求拉动内需,防止实体经济的衰退,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

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已经逐渐开始复苏,并顺利“保八”。

随着全球经济正逐步走出危机,外围国家相继收紧货币宽松,在这一环境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如各经济学家所说,将会逐渐趋于常态。

根据2010年3月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可以推测,在2010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继续,同时,由于信贷投放量的平均投放,货币乘数、备付金率等将会趋于平稳。

[注释]
①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但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M1 = 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分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即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商业银行的所有的活期存款。

M2 = M1+企业单位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城乡居民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②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

[参考文献]
1.韩东.我国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广西金融研究,2008,(08).
2.姜永宏,刘晓娜,朱锦峰.我国近期货币乘数变动与货币控制[J]. 南方金融, 2007,(08) .
3.邢哲.影响我国货币乘数变化因素的实证分析[J]. 武汉金融,2009,(01).
3.马明.我国货币乘数的三波规律及预测公式[J].金融研究,
1996,(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