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记忆法
关于达芬奇睡眠记忆训练法

关于达芬奇睡眠记忆训练法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
记忆是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桥梁,亦是人借以认识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的、有目的性的过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达芬奇睡眠记忆训练法,希望大家喜欢!、达芬奇睡眠记忆训练法传说达芬奇在500多年前创造了一个奇怪的睡眠作息时间表达芬奇睡眠法,规定每4小时就要小睡15分钟。
这样一来,每天只需要睡一个半小时就够了,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帮助他成为一名罕见的博学家达芬奇除了是首屈一指的画家,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科学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植物学家和作家如此神奇的睡眠大法,一下子吸引了时间永远不够用的都市人,网上多个教育论坛将达芬奇睡眠法冠以考前复习必备之名隆重推出。
国外已有厂家专门推出了相应的达芬奇闹钟,每4小时就会提醒你该睡觉或醒来。
这样睡觉可行吗?有没有人试过?会不会伤害身心?睡眠专家对此表示质疑,认为会影响睡眠质量。
试过者的经验也似乎在提示此路不通。
像达芬奇一样去睡觉所谓达芬奇睡眠法,其实是多相睡眠的一种。
多相睡眠的概念最早由奥地利心理学家JS斯塞曼斯奇提出,指在24小时内进行多次睡眠,与通常晚上一觉睡到天亮的单相睡眠,以及晚上睡一觉+午间小睡的双相睡眠相对。
通俗地说,多相就是睡睡醒醒。
多相睡眠法除了达芬奇睡眠法,还有乌布曼、艾瑞曼、迪马逊多相睡眠法。
其中流传甚广的乌布曼睡眠法每天只睡3小时,支持者称可缩短用处不大的睡眠,直接进入更有用的慢波睡眠期。
若能坚持20年,跟每天睡8小时的普通人相比,多相睡眠者相当多延长了约11年的人生。
支持者还声称,多相睡眠头两个星期最难适应,可能出现恶心、头晕等问题,但坚持10~14天之后就好了,你将享受到更多时间,更清晰的睡梦,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更强英国诗人拜伦、美国总统杰弗逊、法国皇帝拿破仑等都是这样睡觉的。
达芬奇睡眠法质疑:多相睡眠的名人查无实据波兰记忆和睡眠专家派奥沃兹涅克博士在论文《多相睡眠:事实与误区》中称,至今未有确切资料证实达芬奇是个多相睡眠者,反而有很多不支持多相睡眠的证据:达芬奇所处的文艺复兴时期没有电灯、电视和丰富的夜生活,人们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达芬奇本人说过正如充实的一天会带来愉快的睡眠,好好度过的一生也会带来幸福的死亡有达芬奇的传记描述,他在画《最后的晚餐》时一天到晚连续不停地忘我工作,甚至不吃不喝。
睡眠记忆法3500单词

睡眠记忆法3500单词近年来,人们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力的方法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其中,睡眠记忆法成为了备受关注的一种方法。
睡眠记忆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学习之后充分利用睡眠,通过睡眠来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睡眠记忆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一些研究成果,以及对其效果的评价。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睡眠记忆法的基本原理。
睡眠记忆法认为,记忆过程分为编码、储存和提取三个阶段。
在学习时,我们通过编码将信息储存于大脑中。
然而,记忆的储存和巩固并不仅仅发生在学习时刻,而是在睡眠中进行的。
睡眠时,大脑会进行一系列与记忆和学习相关的活动,包括回放、重新编码和储存等,从而加强记忆。
因此,充分利用睡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记忆的稳定性。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使用睡眠记忆法进行学习。
首先,在学习之前,需要给自己充分的睡眠时间。
一般来说,成人每天需要7-9小时的睡眠时间,而青少年和儿童需要更长的睡眠时间。
确保充足的睡眠对于大脑的健康和记忆的巩固至关重要。
其次,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
将学习任务分解为小块,每次只专注于一部分内容。
这样能够避免学习负荷过大,也有利于记忆的储存和提取。
同时,结合番茄钟等工具,进行定时休息,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在学习时,可以尝试一些记忆增强的方法。
比如,将难记的内容转化为图像,利用联想和想象力来记忆。
此外,可以尝试使用闪卡来加深记忆,将重要的知识点写在卡片上,并进行反复回顾。
学习结束后,可以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散步、冥想等,帮助大脑进入放松状态。
接着,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准备好睡眠。
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调整作息时间,保证稳定的睡眠质量。
此外,一些研究也对睡眠记忆法进行了实证和评价。
一项研究发现,在学习一个新技能后,睡眠可以加强技能的巩固和提高。
另一项研究发现,睡眠可以提高学习外语的效果,加强新词汇的记忆。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睡眠对于学习和记忆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睡眠记忆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学习任务和所有的人群。
提高记忆的方法—睡眠法

提高记忆的方法—睡眠法一个中学生来说,每个人每天平均得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一个睡眠不足的人,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那我们如何通过睡眠来提高记忆力呢?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提高记忆的方法—睡眠法,希望对你有帮助!提高记忆的方法—睡眠法关于睡眠时间的建议:每天的睡眠时间最好在7至8个小时,应保证有规律的睡眠时间是最重要的;夏季和冬季可以根据各人不同,调整睡眠计划。
关于睡前准备的建议:保持平和的心态,在睡觉前不要过度用脑;要注意身边的环境因素,如:光亮度、温度、声音等;在睡觉前不要做体育运动;在睡觉前2小时不要喝咖关于睡眠环境的建议:睡眠时的温度:15至24度之间;睡觉的环境应该尽量避免噪音干扰;光亮度:可以,在卧室里开一盏小灯,有助于睡眠;湿度: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使用空调或暖气时应注意湿度的维持,可以通过加湿器等散发蒸汽,但要注意室温防止流汗。
另外,穿着吸汗性佳的睡衣,也有助于身体周围适宜湿度的维持。
啡,否则会导致精神兴奋。
在早睡和晚睡的问题上,建议大家尽量在十点半左右就上床,11点左右就能够安心的睡着。
这样做的好处是晚上拿出点时间做睡前学习,学累了就睡觉,保持充足的睡眠,然后早晨按时起床,好好吃早饭。
促进睡眠的食物1.温牛奶牛奶富含易于人体吸收的钙和氨基酸,每天睡前半小时喝杯温牛奶有安神助眠的功效有助于促进睡眠并且对人体脑部神经系统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2、燕麦粥燕麦中富含食物纤维,晚餐吃适量的燕麦粥,能够提升饱腹感,避免消化不良。
并且燕麦中含有助眠物质,可以平复激动的情绪,放松紧张的神经,有助于促进睡眠。
3、杏仁杏仁中富含维生素、色氨酸,有抗衰老的作用,有助于帮助睡眠。
4、桂圆桂圆性温,适量食用桂圆有益气安神、开胃健脾的作用同时桂圆有助于防治神经衰弱等病症,与枸杞、红枣炖服有助于改善睡眠。
5、玉米玉米中富含松果体素,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养护脑神经,营养丰富,可有效缓解身体疲劳,能有效促进睡眠,还能够防癌、抗癌。
【记忆术原理】如果睡觉时也可以记忆

【记忆术原理】如果睡觉时也可以记忆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
无论你需要记忆的东西有多么多,有多么难,你也不可能不睡觉,否则会使记忆效果更差。
于是你叹了口气,要是睡觉时也可以记忆那该有多好!不过,那毕竟只是一种想法,是不可能的。
人们睡觉时大脑在做什么?大脑真的处于休眠状态,什么都不做吗?不,不是。
科学研究表明,此时此刻,大脑神经正在组织活动。
它将当天写下的东西存储到自己的存储空间中。
特别是对于睡前一两个小时内记录的东西,它们也被有效地重新处理,以便更合理地使用它们。
知道了这个原理,就给我们以启示:如何充分利用睡前的一、两个小时呢?如果有效地利用这段时间,就等于将睡眠时期也利用了起来,那睡觉时不也可以记忆了吗?首先,我们应该做好安排,以便我们能够在战前有序地安排我们需要记住的内容,而不会惊慌失措,以免抓到一个,背诵它,把它搞砸。
安排每天要记住的内容,记住今天的单词,记住哪个单元和哪个部分;明天背诵课文,背诵哪一段和哪一节,你的心里必须有一个数字,以免陷入混乱。
其次,这一、两个小时一定要保证效率。
这段时间的记忆,以集中突破的方法为最好,不适于零零散散地去记。
如果不能保证效率的话不要硬拖,应该将这段时间缩短,哪怕只有20分钟,也要让效率得到保证。
当然,以后还要将时间拉长。
此外,我们还应该保证睡觉后的时间。
关掉灯,你可以让你的思想自由驰骋。
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还记得其他一些事情,你会稀释刚才那个时候的记忆数据。
在这段时间里,你应该回顾一下你刚刚记住的事情的一般内容和记忆线索。
在你完成记忆之前,你是否睡着了并不重要,因为它可以确保没有其他干扰信息被输入。
事实上,在记忆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时间段是这一部分。
如果你真的不能在睡觉前抽出一两个小时来记住一段材料,你可以充分利用睡觉前的时间来记住。
睡觉后,你可以试着回忆起那天学到的东西,以及之前没有准确记住的东西。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受姿势的影响,躺下时思维最开放。
古人睡眠法口诀

古人睡眠法口诀
1.早睡早起:古人强调早睡早起的重要性,认为早睡可以保
持精力充沛,早起可以获得清新的心态。
2.定时作息:古人认为定时作息可以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
有助于身体健康和养生。
每天保持一定的作息时间,并尽量遵守。
3.心无杂念:古人强调在入睡前要尽量排除杂念,放松身心,保持心态平和。
可以通过冥想或呼吸法来帮助放松。
4.温和入眠:古人认为入睡前适当喝杯温热的牛奶或喝些淡茶,可以帮助放松身体。
避免过度饮食和过度劳累,以免影响
睡眠质量。
5.舒适睡眠环境:古人注重睡眠环境的舒适。
保持房间通风,温度适宜,床铺干净整洁,避免噪音和强光等对睡眠的干扰。
6.保持一定的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睡眠质量。
但要注意不要选择过激的运动,以免影响入睡。
7.饮食调理:古人认为饮食调理对睡眠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避免晚餐过饱和食用辛辣刺激食物,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8.睡前放松活动:睡前可以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听音乐、
读书、泡脚等,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入眠。
睡前记忆法潜移默化提升单词记忆

睡前记忆法潜移默化提升单词记忆单词记忆是学习语言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大量的单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口语和写作能力。
然而,记忆单词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那些拥有繁重学业或工作的人来说。
睡前记忆法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睡觉前轻松记住更多的单词。
本文将介绍睡前记忆法并提供一些实用技巧。
一、睡前记忆法的原理睡前记忆法的原理是利用大脑在我们入睡之前和醒来之后这两个阶段对于记忆的加强作用。
我们在进入梦乡之前和刚醒来时的脑波频率处于较低的阶段,这时大脑对于信息的接受和存储能力较强。
通过在这两个时间段进行单词记忆,可以增加单词的记忆深度和稳定性。
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可以使我们在单词记忆过程中减少主动学习的压力,使单词像“魔法”一样在我们不经意间被牢记于脑海。
二、睡前单词记忆的步骤1.单词选择:在开始睡前记忆之前,我们需要选择我们想要记忆的单词。
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或兴趣选择相应的单词,例如常见的高频词汇、考试重点单词或者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术语等。
2.准备记忆卡片:可以选用卡片、便签纸或者电子记忆工具,将所选单词和其相应的释义写在上面。
每个单词和释义应分别占据一个卡片的一面,以便于记忆和复习。
3.入睡前复习:将准备好的单词卡片放在枕边或者床头柜上,在入睡前对这些卡片进行复习。
可以通过念出单词或者看单词卡片释义的方式进行,睡前的复习应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宜过度劳累。
4.早晨复习:醒来后,在起床前仔细回顾昨晚睡前复习的单词。
可以通过翻看卡片或者默想的方式进行。
这个过程应该尽量在起床后的前10分钟内进行,以便脑波频率处于较低的状态。
5.反复记忆:在复习完早晨的单词之后,可以把卡片重新放到准备早晨复习的位置,以便晚上再次复习。
通过反复记忆,可以加深单词的记忆深度和稳定性。
三、睡前记忆法的实用技巧1.制定合理的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标制定合理的单词记忆计划,切忌贪多求快。
根据个人的时间安排,每天选择适量的单词进行记忆,避免记忆负担过重。
廖唯伟英语睡眠记忆法

廖唯伟英语睡眠记忆法
人在睡眠中有3-5个睡眠周期,在进入睡眠周期后,睡前1小时的记忆内容会不断被大脑皮层机械性的重复。
所以前背东西的效率相当于白天背3-5次。
睡前背1小时,就等于白天背3-5小时。
醒来马上复习,相当于对大脑潜意思记忆的加强和唤醒。
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你做了一个梦,醒来马上跟别人说,是不是这个梦很久都不会忘记了?也就是这个原理。
要点:
1、“睡”指的是实际的入睡。
如果你背了1小时单词或者笔记,然后上床躺了1小时没睡着,在那边胡思乱想,那就没有任何意义,背单词和笔记一定背到自己很困要睡觉为止。
如果躺下不会入睡,建议大家继续背,失眠通常是因为你实际上不够困。
2、“马上”指一睁眼马上就要复习,中间不要去上厕所,洗脸,刷牙。
中间越少干扰,记忆的效果越好。
3、“复习”醒来马上复习非常重要,是对你潜意思机械重复记忆内容的加强和唤醒。
如果你睡眠过程做了一个梦,但你没记住,第二天碰巧有人给讲了一个和你的梦一模一样的事,你会以为自己曾经经历过这个事,或者曾经预测过这个事,也是睡眠记忆法的原理。
4、记忆慢容易忘的同学建议读出声音,利用嘴巴和耳朵帮助记忆,建议中英文拼写交替快速大声读出声音“apple 苹果a p p l e apple 苹果”这样,像“机关枪”一样的读,一秒钟可以这样读一遍,
一分钟就能读五六十遍。
这样可以刺激大脑皮层的兴奋感,加强睡眠周期的复习作用。
5、可以利用金山词霸查单词发音,跟读模仿,同时看看例句,确保对单词理解正确,防止因为单词中文意思有歧义,引发记忆错误。
睡眠记忆法3500单词

睡眠记忆法3500单词【实用版】目录1.睡眠记忆法的概念2.睡眠记忆法的原理3.睡眠记忆法如何帮助记忆单词4.睡眠记忆法的实践步骤5.睡眠记忆法的效果与注意事项正文睡眠记忆法是一种基于人体睡眠周期和记忆形成机制的记忆方法。
它主张在睡眠过程中通过特定的技巧和方法,将需要记忆的信息有效地输入大脑,从而实现长期记忆的形成。
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语言、词汇等需要大量记忆的内容。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睡眠记忆法的原理、实践步骤以及效果和注意事项。
睡眠记忆法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的睡眠分为浅睡和深睡两个阶段。
在浅睡阶段,大脑的活动较为活跃,能够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而在深睡阶段,大脑会清理一些无用的信息,从而巩固和加强已经形成的记忆。
其次,记忆的形成需要通过海马体。
海马体是人脑中负责存储和检索长期记忆的部分。
当人体进入睡眠状态时,海马体会对白天输入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从而形成长期记忆。
那么,睡眠记忆法如何帮助记忆单词呢?在实践睡眠记忆法时,学习者需要首先准备好需要记忆的单词,然后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在白天,将需要记忆的单词进行反复学习和记忆,使其在海马体中形成初步的记忆痕迹。
2.在晚上,安排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确保睡眠质量。
3.在入睡前,将白天学习的单词再次复习一遍,使其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
4.入睡后,海马体会在睡眠过程中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巩固,从而实现长期记忆的形成。
睡眠记忆法的效果是显著的,但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注意事项:1.睡眠质量是影响记忆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环境。
2.学习者需要自律,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学习和复习,不能过度依赖睡眠记忆法。
3.睡眠记忆法适用于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但对于一些需要理解或者运用的知识,还需要结合其他学习方法进行。
总之,睡眠记忆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它利用人体睡眠周期和记忆形成机制,帮助学习者在睡眠过程中实现单词等知识的长期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前在我的概念里提到天才想到的就是爱因斯坦我从小也超喜欢爱因斯坦,可是最近由于对达芬奇的了解天才在我的头脑中慢慢变成达芬奇了!
达芬奇睡眠法
画坛泰斗达·芬奇是一位刻苦勤勉、惜时如金的人,他创造的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甚为人们所称道。
这一方法是通过对睡与不睡的硬性规律性调节来提高时间利用率,即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
这样,一昼夜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累计只有1.5小时,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工作。
前几年,意大利著名生理学家克拉胡迪奥·斯塔皮参照达·芬奇的方法,对一位航海运动员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类似睡眠试验。
经测试,受试者的逻辑思维和记忆运算等能力均完好无损。
这说明达·芬奇睡眠法不仅能满足机体代偿功能的需要,而且还预示着利用人体生理潜力的广阔发展前景。
然而,有趣的是,在20年前,一位画家就这一方法进行了亲身试验,证实了它的有效性。
可是不到半年时间,他又回到正常的8小时睡眠上来。
谈及个中原因,画家不无幽默地承认自己并非天才,更不知道这些多出来的时间该如何打发。
一个提醒:当你处于θ波时,你的大脑细胞会调整它的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比例。
钠&钾离子的比例涉及到细胞渗透压和细胞间物质的传送。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处于β波,是一种轻微的紧张状态,这使我们的钠&钾离子的比例逐渐失衡,这就是引起我们感到疲劳的原因。
一个段简短的θ波(5~10分钟)就可以恢复我们的钠&钾离子的比例平衡并让我们感到精神百倍。
这也是小睡带给我们的好处。
转变为我睡眠的睡眠周期并不是一件难事,我是逐渐调整的。
慢慢减少晚上的睡眠时间,并在傍晚设置一个小睡时间。
小睡的时间只有2个选择,20分钟或90分钟。
20分钟的小睡只让你进入第一个睡眠阶段,避免你进入更深的睡眠,使你醒来时精神百倍。
我个人小睡睡90分钟,只是因为我想要一个完整阶段的睡眠。
我喜欢睡觉,我并不逃避它。
对我来说,睡眠的时间表是很固定的。
我享受着小睡的乐趣,我晚上的睡眠也很深(以前我睡得很浅,而且一天睡8、9个小时依然头昏脑胀),清醒而又舒畅。
这就像吃一份丰富的大餐。
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去睡眠,又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醒来。
一切都是那么的舒适与自然。
我写这篇代章的时候是在2003年的开始,现在已经2005年了,我的睡眠模式很固定,每天都只睡4个半小时。
我很健康,几乎不生病,我现在不吃糖类,只吃蔬菜和蛋白质。
我的胆固醇很低,创造力前所水有地好。
很多人问我如何采取这样的睡眠,我认为关键有2
个
1、测量你睡眠周期的长度。
90分钟是一个平均值,但是对一些人来说它是不一样的。
我自己的睡眠周期长度在这几年来已经从90变成75了。
现在,如果我在晚上 7点开始小睡,我会在晚上8:15起来,从来不需要用闹钟。
因为睡眠周期长度的改变,我一天睡4
个周期长度,晚上长睡3个周期,傍晚小睡1个周期。
2、关键是,要把一天的睡眠分成2个阶段,如果你一天只睡4.5小时然后说“我今天的睡眠已经完成了”,也许你在剩余的19个小时会受不了。
你必须把它分成2个或2个以上的睡眠阶段。
你要把小睡间隔开来,才能发挥它恢复你大脑功能的作用。
==case 2==
本代重点并非关注是否缺乏睡眠,而是关于如何更聪明地睡觉,讨论什么才是符合我们自然天性的睡眠方式
我总是和别人说,每天只需睡6个小时,甚至仅仅4个半小时就足够了。
个中的秘密并非缘于睡眠的质量,而在于睡眠的时间本身——如果睡眠时间为90分钟的倍数,这将会改变你的人生。
1个半小时
3个小时
4个半小时
6个小时
7个半小时
上面这些数字应该就是你所应得到的睡眠时间,这也是你身体自然的生理需求。
我向毛主席保证,如果关掉闹钟后去睡觉,醒来时再看一下钟,你会发现一共睡了90分钟的倍数时间。
而这个90分钟,便是所谓的睡眠周期。
一般来说,我在晚上睡3个小时,并会在傍晚打盹小憩90分钟。
加起来一共也就4个半小时,而我的头脑能够一直保持清醒,感觉睡眠充足且精神饱满。
如果想了解原因,就看看下面这些科学的解释吧……
“哈佛大学的研究组对志愿者们进行了针对一项视觉任务的特殊训练,任务要求志愿者从屏幕上快速转变的一些图案中,指认出特定的图案。
10小时之后再次进行测试时,休息过90分钟的志愿者组要比那些没有休息过的完成得好。
而事实上,他们和那些休息了一晚的志愿者们几乎完成得一样棒。
”
“研究指出,睡眠时间并不是醒来后是否清醒的原因,关键则是睡觉时所完成的睡眠周期个数。
每个睡眠周期都有五个明显的阶段,分别显现出不同的脑波征象。
从我们研究的角度来说,这意味着平均每个睡眠周期有90分钟:65分的正常睡眠期,或者说非REM 期(REM:快速眼球转动);然后是20分钟的REM睡眠期(此时大脑做梦);最后的5分钟又是非REM 期。
一般来说,REM期在较早几个睡眠周期中,持续时间较短(少于20分钟),而在后几个周期中为时更久(多于20分钟)。
假使我们在没有设置闹钟,并且没有任何其他外界干挠的情况下自然睡眠,平均会在 90分钟的倍数时间后醒来——举例子来说,就像4个半小时、6小时、7个半小时、或者是9个小时等,而非7个小时或 8小时后醒来,因为这些不是90分钟的倍数。
处于两个周期之间的时间段,我们并未真正处于睡眠状态:该时期人的意识朦胧模糊,如果此时未被干扰(如光、寒冷、尿急、噪音等刺激)的话,将会进入下一个90分钟的睡眠周期。
一个只睡了四个睡眠周期(即6小时)的人,通常比那些睡了8至10小时但未完成(最后)一个睡眠周期的人,感觉休息更充分。
”
于是这也解释了,即使睡足8小时后,我仍旧感到疲惫、晕乎乎的,又或者说睡了4
个钟头时,是几乎不可能醒得过来的。
作为普通人,我们几乎从小都被教育过,要“睡足8个小时”。
尽管这样(的教育是错误的),仍然还是会有一些人感觉睡得比别人好。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说上述理论有误?当然不是。
真实情况是因为那些看上去并未完成最后一个睡眠周期,但是仍然感觉休息很充分的人,实际睡眠时间大都接近7个半小时,或者9个小时(还有一个原因,即每个人的睡眠周期时间长度亦有不同,这点在代章最后有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