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及对策课件

合集下载

残余肾功能的意义及保护策略

残余肾功能的意义及保护策略
J Am Soc Nephrol,2002,13:1307-1320.
RRF与PD患者死亡率
RRF能预测患者的临床结果,与死亡 率相关,肾脏肌酐清除率每下降10L/周/ 1.73m2,死亡率上升11%1307-1320.
RRF与PD患者死亡率
美国透析登记资料和荷兰透析充分 性合作试验(NECOSAD)研究表明:
残余肾功能的意义及保护策略
内容提要
残余肾功能的评价 腹膜透析充分性的指标 残余肾功能对腹膜透析的重要性 如何保护残余肾功能
残余肾功能
(Residual renal function, RRF)
RRF定义
肾组织毁损后健存肾单位的滤过、 重吸收和内分泌功能。
RRF的评价
RRF=(肾尿素清除率+肾肌酐清除率)/2 肾尿素清除率=(尿BUN浓度/血BUN浓度)
×24h尿量/1440ml 肾肌酐清除率=(尿Scr浓度/血Scr浓度)
×24h尿量/1440ml
腹膜透析充分性
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定义
理想化的充分透析
透析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无明 显并发症,预期寿命及病死率等同于未 患肾脏疾病的健康人群。
Textbook of peritoneal dialysis(2nd ed),2000.435-464
Increasing solute clearance (creatinine clearance) has not been shown to improve - Patient survival - Technique survival - Hospitalization - Quality of life
临床表现 KT/V(尿素清除指数) Ccr(肌酐清除率) 营养状态 血生化指标 水平衡状态 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DI(透析指数)

透析失衡综合征PPT

透析失衡综合征PPT
血脑屏障破坏
长期透析可能导致血脑屏障受损,使一些有害物质和水分进入脑组织, 引起神经系统症状。
03
酸碱平衡紊乱
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酸碱平衡紊乱,如低氧血症、低钙血症等,也可能
导致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
临床表现
Hale Waihona Puke 01020304
头痛
头痛是透析失衡综合征最常见 的症状,通常出现在透析后 1-2小时内,可伴有恶心和呕
患者C在每次透析前控制饮食,避免过度饱腹和摄入过多的高钾食物,以免增加超滤量和引 发不适。他还保持适度的运动和休息,增强身体状况和耐受性。
案例分析:患者C通过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了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预防措施包括控制饮食、 适度运动和休息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身体负担,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透析效果和生 活质量。
吐。
意识障碍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 嗜睡、昏迷等症状,严重者可
出现癫痫发作。
肌肉痉挛
部分患者可出现肌肉痉挛、手 足抽搐等症状。
其他症状
如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
02
透析失衡综合征的病因
体内毒素蓄积
毒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长期毒素蓄积可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导致透析失衡综合征的 发生。
毒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酸碱平衡紊乱
长期肾脏功能不全可能导致酸碱 平衡紊乱,如代谢性酸中毒或代
谢性碱中毒。
酸碱平衡紊乱可影响脑脊液的 pH值,引起脑脊液渗透压变化, 进而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
酸碱平衡紊乱还可影响细胞代谢 和神经传导功能,增加透析失衡
综合征的风险。
电解质紊乱
01
长期肾脏功能不全可能导致电解 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钙血症 等。
通常在透析后2-3小时内出现,表现为 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肌肉 痉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 、癫痫发作甚至昏迷。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临床因素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临床因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5 年 1 月 -2016 年 10 月本院肾内科收治的 60 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 36 例, 女性患者 24 例, 年龄 29-74 岁, 平均 (53.7±2.8)岁。所 有患者均有长期的肾病病史并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换肾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得以康复的唯一希望, 然而由于找到 合适的肾源比较困难, 同时由于换肾的费用比较高昂, 使得 很多终末期肾病患者为了延长生存时间而选择了维持性血 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肾脏替代 疗法, 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重要作用 [6]。然而维持 性血液透析并不能替代肾脏所具有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 并
表 1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主要因素
组别 研究 1 组 研究 2 组 研究 3 组 P值 例数 34 16 10 BMI ( 舒张压 ( 合并症 [ n (%)] 高血压 18(52.94) 10(62.50) 7(70.00) <0.05 糖尿病 3(8.82) 2(12.50) 2(20.00) <0.05 心血管疾病 5(14.71) 3(18.75) 3(30.00) <0.05
患者每周进行血液透析的次数为 2-3 次, 并且能定期进行相 关指标的检测。
1.2 方法
患者每次进行复查时, 均对其进行以下血生化指标的检 测: 血红蛋白 (Hb) 、 血清白蛋白 (Alb) 、 C 反应蛋白 (CRP) 等, 另外, 还要对患者的一般情况、 血压情况、 血糖情况以及 体重指数 (BMI) 进行记录分析。
( 下转第 61 页 )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残余肾功能;下降;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7.35.030

腹膜透析残余肾功能丢失的机制及干预措施

腹膜透析残余肾功能丢失的机制及干预措施


α-酮酸复合物还可促进蛋白合成、抑制蛋白分
解和纠正血浆异常氨基酸谱的功效, α-酮酸参与调整肾小管对缬氨酸、亮氨酸、异 亮氨酸等BCAA的转运功能。

安徽省中医院
主要内容
概述
腹膜透析残余肾功能降低的机制
腹膜透析残余肾功能降低的干预 措施
结语
安徽省中医院
主要内容
概述
腹膜透析残余肾功能降低的机制
腹膜透析残余肾功能降低的干预 措施
安徽省中医院
3. ACEI和ARB的不恰当应用
ACEI及ARB对残肾的保护已被普遍认识。
但是,由于心衰、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疾病
,老年PD患者可合并缺血性肾病。不恰当地使用
ACEI或ARB可能会加重肾脏缺血,导致RRF快
速下降。 临床医生还是应根据PD患者的实际情况及药物的 副作用合理选择。
安徽省中医院
管并发症的发生,对RRF的保护也明显有益。
当患者容量超负荷时,采用高浓度PD液超滤脱水
,患者RRF及尿量则相应减少。但是过度超滤有 导致血容量丢失的危险,对RRF是有害的。 所以,综合评估PD患者干体重客观指标,判断容 量负荷是非常必要的。
安徽省中医院
日常饮食注意水盐摄入平衡,盐的摄入量3g/d~
4.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速残肾下降的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考虑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血流量减少可对肾脏
造成损害,导致RRF迅速下降。
此外,合并心衰的患者,其体内血流动力学本身
即存在严重异常,故RRF丧失速度明显增加。
安徽省中医院
5.腹膜透析超滤量
超滤量过多(如不恰当地使用高渗透析液)可导
致机体血容量减少,加重肾脏缺血,使尿量迅速
有专家质疑,1.2 g/(kg· d)~1.3 g/(kg· d)的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和对策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和对策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和对策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疾病本身的发展,如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肾小管的炎症以及慢性肾脏疾病的进一步恶化等;二是透析过程中对肾脏的额外损伤,如血液透析过程中液体不平衡、渗透性不稳定、电解质紊乱、尿毒症的代谢产物蓄积等。

对于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丧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1.提高透析疗效: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丧失可能与透析疗效不佳有关。

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完善透析程序和技术,提高透析清除效果,以减少对肾脏的额外损伤。

2.控制原发疾病:残余肾功能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肾脏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控制原发疾病的发展,减少对肾脏的损伤,尽可能延缓肾脏功能的丧失。

3.合理药物管理:药物对残余肾功能丧失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透析患者服用药物时需要谨慎选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有些药物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应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或合理调整剂量。

4.注意营养摄入:透析患者常常因为透析过程中饮食限制而导致营养不足。

而长期的营养不良也会对肾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透析患者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摄入的均衡。

5.防止感染:感染是导致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的常见原因之一、透析患者因为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透析患者的感染防控工作,注意个人卫生以及环境清洁,定期接种疫苗,合理使用抗生素。

总之,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丧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提高透析疗效、控制原发疾病、合理药物管理、注意营养摄入以及防止感染等对策,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丧失,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患者也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肾脏状况,及时就医并进行规范的治疗。

术后肾功能衰竭PPT课件

术后肾功能衰竭PPT课件

肾小管浓缩功能
尿比重 尿渗透压
7/6/2019

80%的水回吸收 24h原尿1440ml 20%的水排出 24h排尿量288ml
少尿期
23
3、肾小管功能逐渐恢复
GFR
20ml/min
7/6/2019

90%的水回吸收 24h原尿28800ml 10%的水排出 24h排尿量2880ml
多尿期
24
4、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10:1
7/6/2019

35
判断肾小管功能状况
3.尿钠排泄分数(FENa)的测定
<1% 提示 ?
>1% 提示 ?
7/6/2019

36
早期诊断价值 4.自由水清除率的测定
-30 ~ -25 提示 ? -25 ~ -15 提示 ? -15 ~ 0 提示 ?
7/6/2019

37
1.液体补充实验 (三)、诊断实验
7/6/2019

41
初发期 肾功能开始下降→确定肾功能衰竭
特点:如能确认和消除其原发病因,并予以 积极治疗,则肾功能衰竭尚有恢复的可能。
7/6/2019

42
(三)、少尿期治疗
1.严格控制水和钠摄入量 2.饮食与营养 3.代谢性酸中毒 4.高钾血症 5.透析疗法
7/6/2019

43
少尿期
特点

11
肾小管功能监测
可准确判断肾小管功能 <1%
1. FENa
>1%
肾前性氮质血症和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管坏死、尿路梗阻和非少 尿型急性肾小管坏死
7/6/2019

罗沙司他治疗新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罗沙司他治疗新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肾性贫血是由于肾脏功能减退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不足而引发的贫血,是 CK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重要性
残余肾功能(RRF)在腹膜透析(PD)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影响患者的透析充分性 、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有效性
罗沙司他是一种口服的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可通过促进EPO 生成和铁利用来改善贫血,已被证实对CKD患者的肾性贫血具有显著疗效。
扩大样本量和延长研究时间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罗沙司他的疗效和安全性,建议未来研究扩大样本 量并延长研究时间。
探索罗沙司他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罗沙司他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可能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
关注罗沙司他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
本研究主要针对新腹膜透析患者,未来可以关注罗沙司他在其他人群 ,如糖尿病肾病患者、老年患者等中的应用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
03
根据临床试验数据,罗沙司他治疗新腹膜透析患者时,不良反
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且大多数反应为轻度或中度。
安全性问题讨论
用药安全
罗沙司他作为一种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患者应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按量 服药,并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残余肾功能保护
罗沙司他在改善肾性贫血的同时,对残余肾功能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药物的 作用机制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残余肾功能变化统计与分析
残余肾功能改善情况
通过对患者使用罗沙司他前后的残余肾功能指标进行统计 和分析,发现罗沙司他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残余肾功能。
残余肾功能变化与剂量关系
进一步分析发现,罗沙司他的剂量与残余肾功能的改善程 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剂量越大,残余肾功能改善越明显。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和对策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和对策
肾毒性药物
部分药物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等具有肾毒性,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可导致肾功能 受损,进而导致残余肾功能丧失。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等非处方药物可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影响肾功能,严重时可导致残 余肾功能丧失。
03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的 对策
合理控制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控制血 压、减少蛋白尿,尽可能延缓
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
03
滞剂、利尿剂等,有效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
调整饮食摄入
1
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以减轻肾脏负担。
2
控制盐的摄入量,以减少水钠潴留,降低高血 压发生的风险。
3
增加钙、磷、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摄入量,以 维持身体健康。
合理使用药物
01
坚持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等药物,以 改善肾脏血液供应。
低血压
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可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影响肾功能,严重 时可导致残余肾功能丧失。
饮食摄入对残余肾能的影响
饮食不当
摄入过多盐分、饮食结构不合理可导致肾脏负担加重,加速肾功能下降,进 而导致残余肾功能丧失。
水摄入过多
过量饮水可导致肾脏负担加重,加速肾功能下降,进而导致残余肾功能丧失 。
用药不当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02
使用抗氧化剂、抗炎药等,以减轻肾脏损伤,延缓肾功能损害
速度。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以保护残
03
余肾功能。
04
临床案例分析
案例一:病因分析
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好高血压,导致肾小球 内高压,促使肾功能恶化。
糖尿病
糖尿病控制不佳,血糖波动损伤肾 脏血管,导致肾功能受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及对策
9.高蛋白饮食
高蛋白饮食会加重尿毒症患者的氮质潴留,进而 加重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及高血流的“三高” 状态,促进肾小球硬化,影响患者RRF。 蛋白在肾脏排泄及重吸收过程中可诱导炎性介质 释放,致残余肾组织进一造影剂
透析患者RRF 丧失的原因
基础肾脏病进展
高血压
心力衰竭
ACEI和ARB
炎症
不恰当应用
RRF丧失
透析
脂质代谢异常
模式
高蛋白饮食
肾毒性药物 及造影剂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及对策
透析材料 生物相容性
1.基础肾脏疾病
原发性肾脏疾病的性质对RRF有很大影响,由肾 小球疾病所致ESRD患者的RRF丧失速度快于肾小 管-间质疾病的患者。 继发性肾脏病(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所 致ESRD,虽已接受腹透治疗,仍需密切关注原发 疾病的治疗,否则RRF将很快丢失。
• 现有研究资料显示,RRF的存在与透析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 ADEMEX研究显示增加腹膜小分子溶质的清除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无影
响,而RRF可能更为重要。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及对策
主要内容
概述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对策 结语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及对策
透析患者长期大量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类 消炎药、肾毒性抗生素及某些中药等,可能加重 肾组织损伤,促进RRF恶化。 造影剂的使用有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使RRF进 一步下降。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及对策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否对腹膜透析患者RRF的下 降有影响尚存在争议。有研究显示,PD患者氨基 糖甙类抗生素的使用与RRF的下降无相关性。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 因及对策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及对策
主要内容
概述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对策 结语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及对策
主要内容
概述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对策 结语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及对策
定义
• 定义: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是指肾脏组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及对策
3. ACEI和ARB的不恰当应用
透析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合并疾病, 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肾小动脉硬化。不恰当地使 用ACEI或ARB会加重肾脏缺血,导致RRF快速下 降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及对策
4.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速残肾功能丧失的机制尚不明 确。可能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肾脏血流量减少, 导致RRF迅速下降。 合并心衰的患者,其体内血流动力学本身即存在 严重异常,故RRF丧失速度明显增加。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及对策
5.透析模式
腹透超滤量过多(如不恰当地使用高渗透析液)可导致机体血容量减 少,加重肾脏缺血,使尿量迅速减少,肌酐清除量显著降低。 残余肾KT/V下降速率和残余肾肌酐清除率下降速率与超滤量呈正相关。 临床也会发现超滤量过多的新PD患者,尿量较透析前明显减少。 • HD 时患者体内有效血容量和渗透压会发生急剧的变化,导致机体出现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状态,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加重肾脏的损伤和 RRF 的丢失。
织受损后健存肾单位的残留功能,包括清除毒素、调节水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以及多种内分泌功能。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及对策
意义
• RRF的存在有利于机体排泄和降解某些中、小分子物质;维持机体水盐平衡; 能产生一定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及活性维生素D,促进造血和维持钙、磷平 衡,改善患者贫血与营养状态,预防和延缓血管钙化,避免肾性骨病等并发 症的提早出现。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及对策
3.控制血压、保护残肾功能药物的应用
ACEI或ARB类药物在降压的同时,能抑制炎症反 应,抑制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起到 保护肾脏,延缓RRF下降的作用。 雷米普利治疗组CAPD患者残余GFR的下降速度和 发生无尿的患者数均低于对照组。 缬沙坦治疗组的CAPD患者具有和对照组患者相似 的血压水平,但缬沙坦却能减缓RRF的下降速度。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及对策
7.腹膜炎
腹膜炎是RRF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机制可能与全身炎症 和潜在的肾毒性抗生素的使用相关。 腹膜炎时,细菌产物激活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因子(IL-1、 IL-8、TNF等),诱发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导致残余肾 小球的硬化,加剧RRF下降。 RRF的丢失是引起新的PD患者炎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低RRF和炎症共存可加剧彼此对患者生存率影响。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及对策
2.高血压
高血压是RRF快速下降的重要因素。 高血压可加剧残存肾单位的高灌注、高滤过状态; 引起肾脏小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管壁肥厚、 管腔狭窄,引发残存肾单位的缺血性病变,导致 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并进一步激活RAAS。 透析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和尿量的减少 具有相关性:MAP>105mmHg患者残余肾尿素清 除率显著低于MAP<105mmHg患者。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及对策
6.透析材料生物相容性
腹膜透析液中所含的葡萄糖降解产物(GDPs)是 PD患者体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CEs)的主要 来源,ACEs可影响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肾 小球硬化。 • HD 治疗时,由于血液和透析膜的直接接触,导致 补体系统的活化,同时激活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 使细胞因子释放增多,造成肾脏的损伤。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及对策
2.及时纠正加重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积极纠正可逆因素,维持体内水、电解质、酸碱 平衡稳定,对于透析患者RRF的保护非常重要。 可逆性因素:①透析相关性腹膜炎;②电解质和 酸碱平衡紊乱;③高血压未经控制或降压治疗不 理想;④容量超负荷或容量不足;⑤尿路梗阻; ⑥各种急慢性感染;⑦心功能不全等。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及对策
主要内容
概述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对策 结语
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原因及对策
1.原发病的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可减轻肾脏的损害,延缓RRF的 进一步恶化。 虽然ESRD患者已接受透析治疗,但肾脏病变仍在 继续发展,如果放弃原发病的治疗,RRF将很快 丧失。 控制狼疮活动、稳定血糖、控制血压等有益于避 免RRF快速丢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