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教育改革及其发展成就 (2)

我国教育改革及其发展成就 (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就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几十年里,我国教育经历了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发展,从教育资源不足到大量投入,从重视知识传授向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以下是我国教育改革及其发展成就的几个方面:一、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我国的基础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改善。
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了基础教育的普及率和义务教育的普及率,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
同时,我国重视素质教育,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
此外,对于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政府重视其受教育的权利和公平,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为全国性的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也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激烈的讨论。
现在的高等教育已经像欧美国家一样观念逐渐开放,学制改革、专业设置的重新规划都完成了。
改革后,高等教育的门槛已经降低,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上大学。
同时,大学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开设了各种实践课程和实践性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完善,确保了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教育管理方面的改革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是重要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教育发展的需求。
改革后,教育工作的管理已经越来越重视效率,多增加科学性和高效性,让教育管理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同时,也注重教育部门之间的协作和联动合作。
四、人才培养领域的改革我国近年来的教育改革强调注重人才培养。
各高校也在努力开拓升学和就业渠道,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性。
此外,我国政府和高校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不仅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素质教育,也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如体育竞技、艺术培训、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有利于升学,也有促进就业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总之,我国的教育改革涉及很多方面,在这些方面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国教育社会学的三十年发展

我国教育社会学的三十年发展一、概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已经历了三十年的辉煌历程。
这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教育社会学不仅逐渐确立了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而且为推动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回顾这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这三十年中,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是引进和介绍国外的教育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为我国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教育社会学开始关注本土化的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社会学理论和方法。
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涉及到了教育公平、教育与社会分层、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教育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研究方法上,我国教育社会学也不断创新。
除了传统的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外,还引入了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使得研究更加深入、细致和全面。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调查、大数据分析等新型研究方法也开始在教育社会学领域得到应用。
在研究成果上,我国教育社会学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这些成果还推动了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我国教育社会学的三十年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教育社会学逐渐确立了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为推动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社会学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1. 简述教育社会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了解教育现象在社会中的地位:教育社会学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教育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论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 管理纵横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58论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楚红杰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81一、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总体较低2015年6月3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的指导意见》,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全面拉开帷幕。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我国的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截止2019年8月,全国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的认证企业达2.6万家,近60%的获证企业认为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竞争优势和市场收益。
然而,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开展中,也暴露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不少问题,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8月30日专门出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规范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工作的通知》,提出具体整治要求。
该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在实际的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作中出现“贯标认证与企业实际融合不够”“贯标流程和认证规则‘生搬硬套’”、甚至“违规套利”等现象。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与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未真正融合[1]、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企业中所处地位不高[2]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企业中,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尚不理想,企业知识产权专职管理人员与兼职管理人员在2人以下的比例均超过七成,分别为73.5%和79.4%[3]。
究其根本,这些问题之所以出现,除了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整体缺乏经验、部分地方贯标认证扶持政策导向不够精准等客观原因之外,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淡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
必须承认,现阶段在我国众多企业中,还有很多企业管理者并不真正具备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将知识产权管理意识深入企业经营理念更是无从谈起。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油的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污浊不堪,执法人员查获大量地沟油 。
“一滴香”
2010年8月31日,山东媒体爆出,“只需一滴, 清水就能变高汤”的食品添加剂“一滴香”是 通过化工合成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 还能致癌。
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
2006年9月13日以来,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 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截至9月16日已有300多人次到医院就诊。 “瘦肉精” 学名叫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平喘药。添加到饲料里,可提高猪的瘦肉率, 现已禁用。 瘦肉精含量过大或无病用药可能出现肌肉震颤、头晕、呕吐、 心悸等中毒症状,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来说危险性极大。
我国食品现况Leabharlann 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食品安 全问题日益严重,从最初曝光的二恶 英、红汞、甲醛(福尔马林)、激素、 面粉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面粉 漂白剂、假酒(甲醇)、洗衣粉油 条 、陈化粮毒米、苏丹红、瘦肉精、 铁酱油、毛发酱油,到牛奶业普遍使 用三聚氰胺、养殖业普遍滥用抗生素、 食品工业违规滥用食品添加剂、滥用 氢化油(反式脂肪酸)、农药残留严 重超标 等等,直到近几年不顾一切 冒然推进转基因食品产业化。这些问 题已对人民生命健康和民族生存构成 严重威胁。
企业缺乏社会责任 , 缺乏社会道德,
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牛肉膏"
2011年4月,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 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
死猪泡农药腌腊肉
2011年 4月27日南方日报记者 曝光了广州一非法作坊在死猪 中拌入剧毒农药腌制腊肉,并 且公开销卖。白云区质量技术 监督局副局长易忠说,该窝点 使用的盐很可能是工业用盐, 而现场发现的敌百虫是剧毒物 质,绝对不允许添加入食品内, “该窝点除非法生产,还涉嫌 在食品中添加国家禁用的物 质”。而这间非法作坊所生产 的“问题腊肉”,不仅堂而皇 之地流入白云区多家农贸市场, 甚至还摆上了附近一家“张家 港市好又多连锁超市”,每日 购买此种腊肉的街坊络绎不绝
五个一工程总结

五个一工程总结五个一工程是指为提升我国的科技、教育、卫生与农业等领域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计划。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五个一工程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和措施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五个一工程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且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五个一工程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该工程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并提供资金和设备支持。
这项工程推动了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例如,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就是五个一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被用于天气预报、地震模拟、基因组学等领域的研究,提升了我国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其次,五个一工程在教育领域的实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工程将重点放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上,并提供了资金和资源支持。
这项工程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了高等教育的质量。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的初等教育几乎实现了普及,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也大幅度提高。
五个一工程还推动了一批一流高校的建设,使我国成为了全球大学数量最多、质量较高的国家之一。
另外,五个一工程在卫生领域的推进也取得了积极效果。
工程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改善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
这项工程推动了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资源的配置优化。
过去几十年间,我国的基本医疗保健水平和人民的健康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
五个一工程还推动了一批重大疾病的防治,如新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的实施致力于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最后,五个一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实施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工程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技术培训、资源支持等手段,工程鼓励农民进行科学种植和养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
这项工程的推动使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了我国农民收入的增加,并提供了稳定的农产品供给,确保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梁时娟等-中英日韩PPP模式的政府管理比较研究

中、英、日、韩PPP模式的政府管理比较研究梁时娟 张子龙 王守清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北京,100084摘要:为解决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需求增长与政府财力限制之间的矛盾,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政企合作PPP模式(包括BT、BOT等)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政府对PPP模式的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法规制度缺失、政府权责划分不清、流程复杂、管理效率不高等。
本文对我国与英国、日本、韩国PPP模式的政府管理进行了梳理,在主管部门设置、项目实施流程、法律政策和政府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政企合作(PPP);政府管理;比较研究0引言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企合作/公私合伙)是世界各国政府为解决财政不足,发展社会所需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而广为使用的新兴方法,在发达国家,主要应用于涉及民生的公用事业设施和服务,并不断拓宽应用领域。
公用事业主要有大中小学及附属宿舍、养老院、医院、监狱、污水和垃圾处理等。
这些设施和服务在国家政策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规定方面,形态和功能逐渐标准化并且有向全民统一提供服务的趋势,过去都有政府出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设施和服务质量下降,由于运营及管理资金、法律依据等限制,政府很难对其进行修复或升级。
另外,对这些设施和服务的多样化和快速变化的要求,传统的政府大包大揽的方法已无法满足,缺少及时应对变化的能力。
我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应用PPP模式(时称BOT/建造‐运营‐移交;本世纪应用最多的则是BT/建造‐移交),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对PPP的管理依然存在着法规制度缺失、政府权责划分不清、流程复杂、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对我国与英、日、韩四国的PPP模式及政府管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根据比较结果,结合我国国情,就我国PPP政府管理的不足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1 国外PPP立法和政府管理概况1.1英国1979年,英国保守党撒切尔夫人的政权为了公共支出的减小开始探索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私营主导融资)制度,并率先推动吸引私营资本的一系列措施,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研究和应用PPP模式的典范。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历程与完善建议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历程与完善建议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并在逐步完善中发展壮大。
本文将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历程1. 第一阶段(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土地承包责任制试点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期,我国在政策上开始尝试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实现了首批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试点。
这一试点政策的出现,为农民提供了明确的土地使用权,不仅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而且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果。
2. 第二阶段(9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代末):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土地在第二阶段,我国开始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土地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土地得到更好的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这一阶段,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租赁、转让和交换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尽管在协商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但整个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开始逐步成形。
3. 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进一步完善2010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开始进一步完善。
随着时间的推移,多种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也在不断涌现,包括招标租赁、拍卖租赁、竞价出让、土地托管等多种模式,试图为中国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土地流转模式和解决方案。
同时,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办法,加强了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和管理。
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存在的问题1. 没有足够的保证在土地交易、土地租赁等方面,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仍存在一些区域性限制。
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很多地方仍然无法提供足够的保证,导致农民在土地流转方面遇到困难。
2. 土地流转空间有限近年来,我国的土地流转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在土地流转的数量和面积方面仍然存在限制。
由于政策的限制和地方的公共服务不足,许多小农户还需要寻找其他途径来寻求农村土地流转。
桥作文之桥梁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桥梁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篇一:台州学院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关于桥梁全寿命周期的文献综述学生姓名:蒋祥林指导老师:郭范波摘要:桥梁全寿命周期分为规划建设期与使用回收期,而我国在以前“重建设、轻管理、重新桥、轻旧桥”的理念指导下人为地使桥梁全寿命周期分割,造成桥梁全寿命周期成本无法控制,本文从国内外桥梁全寿命周期研究的现状出发,探讨桥梁全寿命研究遇到的问题,展望桥梁全寿命研究的前景。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桥梁1.概述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公路建设事业步入了调整发展时期,建设了大量各类桥梁,目前公路桥梁总数已突破57万座,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桥梁大国。
根据交通运输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危桥数量逐年增多,绝大多数设计载重低于现行标准,结构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传统的桥梁建设理论是从满足安全使用的要求出发,比较注重桥梁建设期成本的经济性,忽视了桥梁结构构件在使用中的耐久性和运营期桥梁的养护、检测及维修的经济性,造成桥梁使用一段时间后结构破坏严重,且运营过程中的管理、维修、养护成本以及对用户和环境的影响成本大幅提高。
在“重建设、轻管理、重新桥、轻旧桥”理念指导下人为地使桥梁全寿命周期分割,造成桥梁结构耐久性降低,服务寿命短的问题,给社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经济负担。
2.国外研究现状寿命周期成本的概念首先由美国军方于20 世纪60 年代提出[1],应用于军用器材采办领域,并迅速推广到民用企业。
20世纪80 年代开始,寿命周期成本的方法逐渐应用到交通领域,人们开始研究建设项目的全寿命成本优化问题。
鉴于以往对基础设施耐久性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而引起许多经济损失的惨痛教训,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率先针对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提出寿命期成本分析的概念,即全寿命经济分析( total life cycle cost analyze) 。
在分析过程中必须要确定桥梁从建成到其寿命期结束的总费用。
简而言之,桥梁在其整个寿命过程中要使用多少净现资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从最初曝光的二恶英、红汞、甲醛(福尔马林)、激素、面粉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面粉漂白剂、假酒(甲醇)、洗衣粉油条、陈化粮毒米、苏丹红、瘦肉精、铁酱油、毛发酱油,到牛奶业普遍使用三聚氰胺、养殖业普遍滥用抗生素、食品工业违规滥用食品添加剂、滥用氢化油(反式脂肪酸)、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等等,直到近几年不顾一切冒然推进转基因食品产业化。
这些问题已对人民生命健康和民族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现我国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已是普遍现象,一般成人每日吃进80多种添加剂,其中绝大多数添加剂的毒理作用并不清楚;目前批准使用的品种已达2300多种,但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品种不到300种。
(即使已纳入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如过量使用,也会对人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如:亚硝酸铵超量使用可致癌。
未纳入国家标准的添加剂问题就更严重。
)欧盟2006年起就已全面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而中国每年约有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
2003年,我国即公布数据称每年有8万人死于滥用抗生素,(实际数字可能不止8万人。
因为中小城市根本无法检测耐药菌。
)而同期欧盟这个数字仅1万多人。
而在畜牧产品中随意添加抗生素已成为耐药菌产生的重要原因。
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一的化肥农药生产大国、进口大国和使用大国,化肥使用量达4124万吨,平均施用量高达400公斤/公顷以上,远远超出发达国家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
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有1.36亿亩农田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农药污染。
绿色和平于2008年12月和2009年2月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多家超市及农贸市场随机选取当地当季的常见蔬菜水果,对这些样品上的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45份样品中竟然检测出50种农药成分,同时混合农药残留的情况非常严重。
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就喝入一杯多种农药调制成的“鸡尾酒”,这杯“农药鸡尾酒”的健康威胁可能远远超过这些农药各自产生的影响之总和。
……绿色和平所取样品中,共有40个样品检出的21种农药在国际有关权威机构认定的致癌农药清单之中;共有38个样品检出的15种农药在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的农药清单之中,其中1种被确认会造成内分泌紊乱,另外1 4种则对内分泌有潜在影响。
此外,二恶英、甲醛(福尔马林)、氢化油(反式脂肪酸)、红汞、面粉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面粉漂白剂、假酒(甲醇)、洗衣粉油条、陈化粮毒米、苏丹红、瘦肉精、铁酱油、毛发酱油,以及激素、三聚氰胺等等,皆大毒大害之物,却经常作为食物(成分),屡禁不止。
此处不一一详述。
http://club.china.co m/data/thread/1011/2725/19/30/6_1.html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食物当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食物当中有毒有害物质,一个是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两者同时存在才算食品安全问题。
我国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这是我国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第二类是化学性污染。
比如农药残留,有机汞超标。
第三类是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
(大连新闻/newsdl/content/2011-03/07/content_62826.htm)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统称。
地沟油可分为三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
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
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一定次数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执法人员检查时,使用食用油酸败快速检测试纸,对比所检测油的过氧化值、酸价是否超标,一旦超标就能确定是问题油。
(http://baike.baidu. com/view/1176.htm)心愿:还老百姓一张干净的“餐桌”/Society/2011/10/1 3/1851434.shtml“瘦肉精”这三个字,在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组眼里,并不陌生。
早在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
2003年,《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创办,他们得知,违法使用“瘦肉精”的情况依然存在。
200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规定了新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对使用“瘦肉精”养殖生猪,以及宰杀、销售此类猪肉的,将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但现实是,“瘦肉精”依然“大行其道”,威胁着亿万百姓的“餐桌”。
典型的案例是,2009年2月,广州市近百人因吃猪内脏引起腹痛、腹泻。
卫生部门检验显示,凶手就是“瘦肉精”。
事实上,党和政府一直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就是要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中央领导反复强调,要持续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对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处置,决不手软,并加大曝光力度。
今年年初,《每周质量报告》栏目组根据内部线索,得知全国有不少地方还在违法使用“瘦肉精”,而且使用方式更隐蔽,使用程度上更严重,甚至还涉及一些知名企业。
央视下了决心:为了老百姓吃得放心,一定要让“瘦肉精”现出原形。
新闻中心很快批准这个选题方案。
新闻中心副主任梁建增介绍说,去年11月台里就决定,要在今年首度推出“3·15特别行动”专题节目,集中反映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使新闻更紧密地与社会贴近。
“猪肉问题涉及千家万户,这个选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可想而知。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猪肉的养殖、运输等多个环节存在一些长期没有解决的痼疾,经过缜密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决定把…瘦肉精‟问题作为今年…3·15特别行动‟的主攻方向。
”梁建增说将白面染色制成玉米面上海华联售“染色”馒头2011-04-13 04:04:05来源: 青岛日报(青岛)跟贴1 条手机看新闻据新华社上海4月12日电(记者俞丽虹)针对有媒体报道上海一家企业加工“染色”馒头、随意更改生产日期,上海工商部门连夜对相关超市进行了检查,截至12日共下架封存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生产的“染色”馒头6048只。
12日凌晨,上海工商执法人员对报道中涉及的迪亚天天仓储中心、华联超市光新路店等进行了执法检查,并在现场发现了涉嫌使用色素的“染色”馒头。
目前,样品已送法定食品检验机构检测。
此外,华联等超市的相关馒头产品也已全部下架。
有媒体报道称,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色素、防腐剂等,将白面染色制成玉米面馒头、黑米馒头等,工人还随意更改馒头的生产日期。
“染色”馒头进入了上海部分超市销售。
沈阳毒豆芽中有兽药吃死人谁买单?/edu/ 2011年04月20日14:46 来源:来自论坛【文章摘要】毒豆芽再占鳌头!辽宁沈阳毒豆芽事件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沈阳警方共查获毒豆芽40吨,对12名毒豆芽非法加工点人员进行了刑事拘留。
毒豆芽监管困惑,各部门均称“毒豆芽不归我管”。
沈阳市正在抓紧调研毒豆芽,准备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有效监管“毒豆芽”的问题。
毒豆芽再占鳌头!继上海、浙江温州“染色馒头”事件之后,近日,辽宁沈阳“毒豆芽”事件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法制日报》记者经深入调查后发现,“毒豆芽”在沈阳乃至全国来说,毒豆芽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而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老问题。
《法制日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小小的“豆芽”在政府的职能管理中牵涉到了工商、质监、农委、公安4家,而在过去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却形成了好事“人人都管”、坏事“人人不管”的局面。
毒豆芽触目惊心3天查获40吨“毒豆芽”4月8日,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龙江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和平区浑河堡乡下河湾村有人生产销售有害毒豆芽。
龙江派出所迅速开展工作,于4月9日提取到疑似有害毒豆芽样本。
经检测,豆芽中含有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激素。
其中,人食用含亚硝酸钠的食品会致癌,恩诺沙星是动物专用药,禁止在食品中添加。
此情况引起沈阳市打假办高度重视。
沈阳市打假办调查发现,沈阳市场至少三分之一的豆芽都存在类似问题。
4月17日凌晨,沈阳市公安局调集皇姑、和平和经济技术开发区40名警力开展端窝点行动,在浑河堡乡下河湾村一大棚内查获使用有害非法食品添加剂制成的毒豆芽2吨、半成品8吨,对蹇某等4人以涉嫌销售有毒、有害毒豆芽罪刑事拘留。
与此同时,警方顺藤摸瓜,在于洪区、皇姑、东陵等区的城乡接合部多处发现毒豆芽黑窝点,并从现场查获大量非食品添加剂据沈阳市打假办打击处理组组长荆维强介绍,目前警方刑事拘留的12名毒豆芽犯罪嫌疑人中,有11人是来自辽宁省锦州市的北镇市(县级市),另一人是相邻的锦州市黑山县。
荆维强还说:“据已经抓获的毒豆芽犯罪嫌疑人讲,全国各地都有北镇市的人在用同样的方法生产毒豆芽,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套…很成熟的毒豆芽生产经验‟。
”办案民警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斤黄豆的批发价是 2.4元,而照他们这种生产方式,一斤黄豆至少可生产10斤黄豆芽(毒豆芽)。
也就是说,一斤黄豆芽的成本价约3角钱,毒豆芽每斤盈利3角钱,按每天销售2000斤毒豆芽计算,一天的净利润约600元,销售半年毒豆芽就可盈利约12万元。
而高额利润正是造假者热衷生产“毒豆芽”的原因之一。
毒豆芽监管困惑,各部门均称“不归我管”《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从根本上解决“毒豆芽”的监管问题,让市民以后能够吃上“放心豆芽”,今天上午,沈阳市打假办会同公安、工商、质监、农委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
中国发布食品安全标准化意见/HotSpecial/mt/zcfg/242967.html 2007-05-18 39健康网民以食为天。
吃什么才安全?这是群众最关心的一个热点。
标准,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道保障线,作用越来越大。
确保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必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5月15日,国家标准委发布了《加强农业和食品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标准“寿命”将缩短国际标准采用比例力争达85%当前我国食品标准太多、太乱,一方面与国际不接轨,另一方面标准门槛低、一些不法企业钻食品标准缺陷空子,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坑害消费者。
在清理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国家标准委把修订可食用农产品、加工食品1141项国家标准和1322项行业标准作为工作重点。
到“十一五”末,我国食品标准的标龄由现在的平均12年降低到4.5年制修订周期控制在2年之内,基本建成以国家标准为主体,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基本接轨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我国正在对国外技术法规草案中涉及我企业利益的技术内容加紧研究论证,提前消除国外不合理的技术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