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诗词鉴赏
部编语文九年级诗词赏析汇总

部编语文九年级诗词赏析汇总(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主题】抒写了世路艰难、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交错地反映在这首诗中。
【写法】(1)叙事开篇,夸张的手法。
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
(2)联想,用典。
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直接抒情。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语文初三上学期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

语文初三上学期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
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诗中“”这个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苏堤清明即事(南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释】即事:歌咏眼前景物。
(1)这首诗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哪两句?(2)这首诗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表现出诗人清明时节郊游踏青怎样的心情?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戏题盘石王维可怜①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注】①可怜:可爱。
(1)请发挥想象,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5.阅读《行路难》,完成后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 的诗句是,。
(2)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古诗阅读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①[宋]苏轼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商山早行》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商山早行》含答案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3.下列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全诗起承转合自然,人事景情融为一体。
B.颌联全是名词,构成意象罗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富有乡野氛围和生活气息。
C.五六句写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这一句纯然写景,不蕴含任何感情色彩。
D.尾联因思入梦,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
14.本诗在写景抒情上使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的内容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及其好处。
【答案】13.C14.本诗实写早行之景,虚写梦回故乡所见,虚实结合,拓展了诗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13.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
C.“纯然写景,不蕴含任何感情色彩”表述有误。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意思是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故选C。
14.本题考查诗歌中对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的理解。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写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这是诗人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诗人触景伤情,不由想起归乡之梦。
遥想野鸭大雁,早已挤满曲岸湖塘。
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虚实结合,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1.《登鹳雀楼》 - 王之涣- 题目:《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的壮丽景色和自然风光。
通过形容楼前广阔的河流、远处的青山和附近的乡村田野,作者展示了自己在高处俯瞰大地时的壮美感受。
- 主题:表达人们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 感情色彩:作者经历到了山川河流的辽阔壮丽,体味了自然景色的美妙和伟大,并产生了敬畏和自省之情。
- 修辞手法:- 比喻:用“登鹳雀楼”来比喻作者所在的高处,突出其观察的角度和高度。
- 反问:通过反问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强调了自然界的广阔无边和永无止境的奇观。
- 对偶:通过对偶结构的运用,如“何必见庙墓,心中只有诗书间”,突出了作者对名利财富等虚无的态度,强调了内心追求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 韵律特点:本诗共七律四十九字,平仄工整,较为优美。
2.《静夜思》 - 李白- 题目:《静夜思》- 作者:李白这首诗是李白在夜晚时刻的自省之作。
诗中写道,作者独自思索着远方家乡的事情,念及家人和朋友,感叹时间的匆匆流逝。
- 主题:表达作者在夜晚时思念远方故乡和重要人物的情感。
- 感情色彩:作者通过表达对远方家乡和重要人物的思念之情,展示了一种离别的伤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感。
- 修辞手法:- 比喻:用“疑是地上霜”来比喻夜晚时地面上的露水,表达了作者寂寞孤独的心情。
- 借代: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借月光和露水来象征夜晚和离别的情感,增加了诗意的含蓄性。
- 韵律特点:本诗共五言绝句,四句皆押韵,节奏明快,抒情自然。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杜甫- 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杜甫这首诗是杜甫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作品。
诗中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离散的思考。
- 主题:表达离别时的思念和友谊的珍贵。
- 感情色彩:通过描绘黄鹤楼的壮美景色和表达离别之情,作者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篇含答案

第1篇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答案: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
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意思对即可。
2.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
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意思对即可。
第2篇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边塞秋景异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答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即可)第3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2)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第4篇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含答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标题表明,这是诗人在被贬谪途中写给侄孙韩湘的诗。
B.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C.颔联坦陈心态,不辞衰老,不惜残年,忠君的信念愈发坚定。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12.颈联即景抒情,是千古传唱的名句,请简要地分析它的妙处。
【答案】11.D12.借景抒情。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
一句回顾,一句前瞻,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
景物描写中显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解析】11.本题考查诗文鉴赏。
D.尾联“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意思是: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诗人因上书触怒唐宪宗而被贬千里之外的潮州,自己只身上路,前途渺茫,生死未卜,亲人不在身边,只能向侄孙交代后事,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的委屈、凄楚、愤慨、悲伤;“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分析有误;故选D。
12.本题考查重要诗句赏析。
诗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意思是“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颈联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既悲且壮。
“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
“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
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
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
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
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3.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4.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著地追求理想,满身豪气的诗人形象。
5.“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叹或感慨、迷茫。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
7.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长沙过贾谊宅》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长沙过贾谊宅》含答案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9.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或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C.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的手法发出愤怒的质问。
D.在这首诗里面,诗人巧妙地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融合到了诗歌的形象之中。
10.请选择合适的角度赏析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的表达效果。
【答案】9.C10.示例一:从表现手法角度,该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借秋草衰迷、寒林空落、落日西斜、空寂无人之景,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表达作者对贾谊的景仰向慕,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后面抒发感慨做铺垫。
示例二:从炼字的角度,该联中,“独”,独自,在萧条冷落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表现出他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难掩的孤独落寞。
“空”,形象地写出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气氛,表现了诗人伤斯人已去的痛苦、怅惘之情。
两字共同创造出悲凉感伤的意境氛围。
【解析】9.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C.“直抒胸臆”错误,“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
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
“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
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啊,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借古讽今,借怜贾以自怜,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故选C。
10.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解答时,全面把握诗歌大意和情感,围绕诗句内容从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来进行分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的意思是“我在秋草中寻觅着你的足迹,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至塞上》(唐)王维(九上41)【赏析指导】这首诗叙述了作者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赞美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表现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评价练习】1、说说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诗意。
答:描写边塞的情势,因和胡人只有一箭之隔,风吹蓬草即过边塞,北方的大雁从人头顶飞入胡地的上空,可见诗人已到边关前沿。
2、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
请细致描写画面景色及所表现出的意境。
答:茫茫沙漠中狼烟聚集直上,滔滔黄河落日依水而下,狼烟,孤独劲拔,落日,温暖苍茫。
“一长”、“一直”,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之间,天气浩瀚又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这首诗是王维早年边塞诗中的力作。
此诗的风格可用那几个词来概括?答:粗犷豪放,意境雄浑。
4、诗中表明作者身份的一个字是使,表明作者此行目的的一个短语是问边,表明这首诗的是塞外风光的字词有居延、汉塞、胡天、萧关等。
★《泊秦淮》(唐)杜牧(九上42)【赏析指导】诗的目的:从表面看,是指责秦淮河边酒楼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根”,其实是指责那些端着酒杯眯着醉眼津津有味地欣赏歌曲的达官贵人,诗歌借陈后主亡国的故事来讽刺那些在晚唐风雨飘摇的时代,还醉生梦死,苟且偷生的封建统治者。
“烟笼寒水月笼沙”用了互文修辞,意指: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沙滩。
(相似的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练评价习】1、“烟笼塞水月笼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这一景色与此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关系?答:描绘了秦淮河特有了美丽的夜景,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罩着寒水和岸沙,实为声色犬马之地,为下文抒发忧愤之情,讽喻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作铺陈。
2、“商女不如亡国恨”是在讽刺“商女”的愚昧无味吗?诗人真正讽刺的是些什么人?答:不是,诗人真正讽刺的是听歌的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3、“隔江犹唱后庭花”一个“犹”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全诗的主旨是什么?答:“犹”是还的意思,凸表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主旨在于表现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仍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表现了诗人担忧国家的前途。
★4、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中考题)。
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写足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的画面-------------;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5、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答: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无题》(唐)李商隐(九上43)【赏析指导】这首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评价练习】1、写出了两个有情人的什么心情?答: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答:“东风无力”指春天将尽,春风已没有先前那种催生万物的力量,既点明时令,又造就一种伤感的气氛。
以景渲染、烘托两个情人离愁别绪。
3答:巧用比喻和谐音双关,并且对仗共整,“丝”——思,“烛泪”——相思之泪,曲折丰富的表达了两个有情人的生死不渝的爱情。
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4、颈联和尾联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颈联表达了自己容颜变老,却关心读书在外的男子不要受凉,各自珍重之情。
尾联:距离遥远,却以青鸟探看自慰,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情真意切,照应开头“别亦难”。
5、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答:乐聚,恨别,人之常情。
两个有情人难得一见,相见难,所以相别就更加难舍难分。
两个“难”字,凸现两人深情厚意。
★★《浣溪沙》(宋)晏殊(九上44)【赏析指导】这首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燕归来”的描述,表达了惜春伤时,感慨年华的飞逝的情感。
【评价练习】1、“夕阳西下几时回”?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惋年华将逝的情思。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千古的佳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表达对落花叹息,对似曾相识归燕的迷离。
似虚似实,意味深长。
“燕归来”与“花落去”对应,为实笔,“似曾相识”与“无何奈何”相对应,为虚笔,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表达作者对美好时光难忘往事逝去的伤感。
它们的内涵无限扩展,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就在这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深蕴着生活的哲理。
3、“独徘徊”又表现出词人怎样的情怀?答:直接地抒发了词人的寂寞和忧伤。
“独徘徊”,可见词境中有词人独自一人,独自饮酒,独自仁立亭台。
句中“独”字突出了凄清寂寞之感。
“徘徊”一词,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词所有的思绪都是由这“独”字而来。
4、你认为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此词的情绪?答:惆怅、失落、孤独、寂寞等。
5、词人运用了怎样的手法传达感情?答: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妙在哪里?答:对偶;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7、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例子:“新”和“旧”的对比,或“去”和“来”的对比。
好处,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或“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失的惋惜之情。
8、“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答: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
因为“无可奈何”感伤惆怅寂寞而“独徘徊”。
★★《水调歌头》(宋)苏轼(九上45)【赏析指导】这是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寓哲理于抒情中,“千里共婵娟”更体现了诗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
【评价练习】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透露出词人怎样的情绪?答:想脱离世俗、飞去月宫,但又害怕月宫中的寒冷,含蓄透露词人现实中苦闷难遣,欲求解脱的情绪。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三个动词有何妙处?答:将月光拟人化,写出了月光流动的感觉,同时也带出离愁别苦而“无眠”的月下人。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词人对人生和自然规律的思考。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答:不用悲伤,而应该摆脱束缚、乐观向上的思想。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诗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九上46)【赏析指导】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形象地抒写了作者在四川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欣喜若狂,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心情。
【评价练习】1、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首联“涕泪满衣裳”表对胜利的喜悦,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的感慨。
悲喜交加,“放歌”、“纵酒”表达欣喜若狂的喜悦心情,“即从”、“便下”表归心似箭的思归之情。
2、颔联和颈联写的是什么情景?答: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
(颔联写家人欣喜和颈联写自己欣喜。
)3、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穿”、“便”、“向”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转瞬即过,描绘出一幅急速飞驰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迫不有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滁洲西涧》(唐)韦应物(九上47)【赏析指导】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描绘了西涧在晚潮时的雨中景象,描述了一个恬淡幽静的意境。
【评价练习】1、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滁州西涧的景色。
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一景色及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答:隐蔽沉静的野草生长在涧水边,岸上茂密的树林里有黄鹤啼鸣。
傍晚带雨的春潮流水更急,无人问津的野渡小舟自然摆横。
这给我们创设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
2、“独怜”二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对无声无息者的同情。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蕴藏着作者怎样的心迹?答:从“春潮”、“野渡”句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好像在急剧变化的潮水中寻求一种自由和安静。
作者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心迹融于写景中,给人一种妙不可言之感。
4、这首诗是作者漫游西涧后写下的一首绝句,有人说该诗句句写雨,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答:同意,在第一、二句中,“涧边”、“深树”已多少带出了晚潮的雨意,第三句“春潮带雨”、末句又用一“急”字,给人以音响,似闻雨声。
因有雨至,故“野渡无人”,潮来而“舟自横”,写得合情合理,贴切自然,造字工精。
5、这首诗中的“幽草”、“黄鹂”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传达了作者恬淡闲适的心情。
★★《约客》(宋)赵师秀(九上48)【赏析指导】本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形象的刻画,展示了一个孤寂者深夜约客不至无奈和凄苦的特殊感受。
【评价练习】1、前两句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答: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乡村景色(雨、青草、池塘、蛙鸣、)。
表现了家家都在雨中度过,那是很难捱的日子,单调而寂寞,为后两句蓄势。
2、“敲”字提示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答:一个“敲”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急、气、失落、无奈等)刻画得极为生动,使本句成为揭示内心世界的佳句。
★★《如梦令》(宋)李清照(九上49)【赏析指导】通过女词人对海棠花的关注,表现了她憧憬美好生活,关切美好事物,无忧无虑,敏感多情。
【评价练习】1、“试问卷帘人”中的“试”表现了女主人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活泼好逗,明知故问、情趣雅致的性格。
2、“绿肥红瘦”四字,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为文坛之绝无仅有。
试着分析作者所运用的手法及所表达出的感情。
答:运用拟人、借代手法,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叶茂花残的神采。
表现女主人公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关切。
3、阅读这首古词,按要求赏析填空①“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作者采用委婉含蓄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九上50)【赏析指导】作者借江水抒发了追昔抚今,望故乡不得回的悲愤之情,表现了恢复中原的意志,不可阻挡的必胜信心,同时也表现了壮志难酬之感。
【评价练习】1、“行人泪”反映的是当时什么样的情景?答:反映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