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知识点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知识点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知识点01我会写楼lóu(城楼、下楼、钟楼)依yī(依靠、依赖、依着)尽jìn(尽头、尽情、尽力)黄huáng(黄金、黄叶、黄色)层céng(上层、双层、一层楼)照zhào(照明、照射、照相)炉lú(火炉、香炉、炉子)烟yān(烟雾、烟火、香烟)挂guà(悬挂、挂着、挂图)川chuān(冰川、山川、一马平川)02我会认欲yù(欲望、食欲、贪欲)穷qióng(贫穷、穷人、穷尽)瀑pù(瀑布、飞瀑、雨瀑)布bù(白布、棉布、布料)遥yáo(遥看、遥远、遥望)03多音字更gèng(更好)gēng(更正)落luò(落后)là(丢三落四)04近义词依——靠望——看05反义词白——黑人——出穷——富前——后直——弯06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
07古诗大意《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08问题归纳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
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知识全解

《古诗二首》知识全解我会写的字我会认的字我会多音字(pù)瀑布 飞瀑瀑 (bào )瀑河【串句记忆】中国河北省的瀑(bào )河有没有瀑(pù)布呢?近义词落一一掉 遥看一一远望反义词落——升 遥看——近观课文结构课文中心《登鹳雀楼》描述了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积极进取、不断向上的精神。
《望庐山瀑布》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
全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点拔】这两首诗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朗读时节奏应明快、活泼,要表达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还要边读边回想书中的插图,同时注意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在朗读时我们还要注意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感。
背诵课文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2.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参考答案】“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远望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的景象壮观,气势磅礴。
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浅显的语言,既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人视野的广大的万里河山描绘了出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当之状如在眼前。
然而,诗人意犹未尽,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惊心动魄。
3.读一读,记一记。
穷尽山穷水尽层叠层林叠翠烟云烟消云散山川名山大川【点拨】每组词的前一个是一个二字词语,后一个是对其进行拓展的四字词语,意思更加明确。
如“山川”是指山和河流,“名山大川”则指著名的大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第一个词语包含了第二个词语,将其限定在自己的范围内。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文字说明

部编版-语文-上册-打印版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名诗。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感想。
其中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家喻户晓。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王之涣、李白描写大自然的古诗: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二年级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教案课后多音字

二年级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教案【登鹳雀楼】教案诗歌背景:《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写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登鹳雀楼》的背景和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诗歌中的美景。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诗歌的美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与学生一起观看鹳雀楼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楼上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
二、学习诗歌1. 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跟读。
2. 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三、理解诗歌1. 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中的美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意境。
2. 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下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总结1.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诗歌内容和意境。
2. 鼓励学生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望庐山瀑布】教案诗歌背景:《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借景抒发自己的豪迈之情。
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望庐山瀑布》的背景和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诗歌中的美景。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诗歌的美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向学生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瀑布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二、学习诗歌1. 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跟读。
2. 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三、理解诗歌1. 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中的美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意境。
2. 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下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课件(26张PPT)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香炉
小香炉
火炉
香烟
烟花
烟云 烟消云散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chuā
n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动静结合 想象画 面
李白诗中写 瀑布长“三千尺”, 他是不是写错了?
飞流直下三千尺,
秀峰瀑布
疑是银河落九天。
02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读有韵味
天地 清秀 遥远 动摇
冰天雪地 山清水秀 山遥水远 地动山摇
挂 炉烟 照川
小朋友们,再见!
日照香炉生紫烟,
yáo kàn pù bù guà qián chuān
遥看瀑布挂前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chǐ
飞流直下三千尺,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川 名山大川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读得正确
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 遥看 飞流 疑是
香炉 瀑布 直下 银河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单元概述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围绕 “家乡”这一主题,编排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包括两首古诗 《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三篇写景文章 《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旨在通过古今中外的美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认识家乡的渴望。
二、教学内容详解1.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五言绝句。
全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的所见所感,通过壮丽的景象表达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望庐山瀑布》: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七言绝句。
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2. 写景文章《黄山奇石》:文章描绘了黄山奇石的神奇与美丽,通过具体介绍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展现了黄山景色的秀丽和奇特。
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绘奇石的特点。
《日月潭》:文章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称来历以及不同时段的景色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日月潭的赞美之情。
教学时可借助插图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美丽景色。
《葡萄沟》:文章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盛产各种葡萄和葡萄干。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了解新疆葡萄沟的特色和美丽。
三、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单元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写好生字。
积累描写景色的词语和句子,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想象等方式感受课文描绘的美景。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意思,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认识家乡的渴望。
四、教学建议1. 注重朗读和背诵: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登鹳雀楼与望庐山瀑布
赏析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的课本教材主要包括两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佳作。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并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而是用宏大的气势,结合特殊的景物来烘托自己的心情;后两句即景生情,将眼前所观之景与自己的胸怀联系在一起,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全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描绘壮丽的瀑布景象的诗。
作者李白通过描绘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看瀑布挂在前川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此诗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视觉感和空间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瀑布的壮美和磅礴。
这些古诗是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课本教材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二首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二首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二首》包括《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佳作。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与感情色彩;三四两句写意,写作者目送飞鸟归林而悟出时间的流逝、空间的变化,寓有双关意味;五六两句写作者黄昏登楼所见;七八两句写作者用即景而起兴的手法引起对无限时空的遐想,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邃。
全诗意境开阔,气势宏伟,语言生动自然,不拘琢削之痕,尤其是后两句极富哲理意味,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诗歌。
此诗描写了作者登上香炉峰远望瀑布挂在前川的壮观景象,其中描绘出瀑布的雄伟高峻和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全诗构思奇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知识点
01
我会写
楼lóu(城楼、下楼、钟楼)
依yī(依靠、依赖、依着)
尽jìn(尽头、尽情、尽力)
黄huáng(黄金、黄叶、黄色)
层céng(上层、双层、一层楼)
照zhào(照明、照射、照相)
炉lú(火炉、香炉、炉子)
烟yān(烟雾、烟火、香烟)
挂guà(悬挂、挂着、挂图)
川chuān(冰川、山川、一马平川)
02
我会认
欲yù(欲望、食欲、贪欲)
穷qióng(贫穷、穷人、穷尽)
瀑pù(瀑布、飞瀑、雨瀑)
布bù(白布、棉布、布料)
遥yáo(遥看、遥远、遥望)
03
多音字
更gèng (更好)gēng(更正)
落luò(落后)là(丢三落四)
04
近义词
依——靠望——看
05
反义词
白——黑人——出穷——富
前——后直——弯
06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
07
古诗大意
《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08
问题归纳
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
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
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3.《望庐山瀑布》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
采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联想、想象的方法来写瀑布的磅礴气势。
09
课文主题
《登鹳雀楼》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