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211计算机技术硕士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0852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计算机技术 专硕培养方案

0852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计算机技术 专硕培养方案

计算机技术110276214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211一、培养目标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面向企业事业单位对各类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高素质复合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二、研究方向(1)软件自动化与形式化方法(2)分布计算与并行处理及新型网络(3)系统软件及其信息安全(4)新型程序设计与软件方法学(5)多媒体技术(6)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7)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8)数据库技术(9)语言信息处理四、招生对象三、招生对象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2.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或相近专业工作,有实践经验的同等学历人员;四、学习年限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实行3年学制。

最长年限为4年。

五、课程设置本专业学分构成为:学位课(A+B)= 16学分;专业课(C+D)≧(16)学分,其中C类课程至少4个学分;总分≧32学分。

1.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相关通知,A类中“自然辩证法等选修课程”是指“《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3门,我校要求硕士生须在其中任选1门。

2.非计算机类专业本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须补修本科专业核心课和指定选修课(具体课程可咨询本科教务员),合计4学分。

六、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课程实习、实习实践(不少于12个月)。

七、考核方式1.笔试、口试、读书报告、实习报告、课程论文。

2.中期考核安排在第三学期,考核专业基础理论、对学科动态和前沿的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养、外语水平等。

根据考核成绩向进入硕士毕业设计阶段或中止研究生学习等方向分流。

八、毕业设计1.选择具有较强应用价值的设计课题。

2.严格开题报告制度。

3.加强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监督。

4.进行毕业设计的规范性教育。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根据学位委员会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审阅毕业设计,组织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建议是否授予学位。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1 .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类别:工程硕士类别代码:0852专业领域:计算机技术领域代码:085211(1)培养目标本学位点旨在培养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及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围绕两个目标展开。

一方面,面向湖北省及其它地区,立足行业应用信息系统、企业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三个方向,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计算机专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另一方面,通过与湖北省及其周边区域的税务、政府信息部门、油田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面向其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按需定制培养面向行业应用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①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②掌握计算机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从事计算机技术相关职业的职业技能。

③具备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相关知识及专业技能,独立从事行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达到相应部门和行业的任职要求。

④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

2.专业领域与研究方向本工程硕士学位点所属专业领域为计算机技术领域,其研究方向及简介如表1所示:表1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研究方向简况表3.学制和培养方式(1)学制湖北大学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全日制学制为3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为3-4年。

原则上第1、2学期进行课程学习,第3-5学期进行工程实践锻炼,且深入企业实习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年,并按学校规定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2)培养方式本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围绕“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与职业性紧密结合,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侧重于对研究生工程或管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领域(085211

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领域(085211

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领域(08521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章学位授予基本要求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主要学科专业方向一.学科概况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

硕士生应成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计算机技术领域涉及的相关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设计、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多核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网络安全、软件工程、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库、信息检索、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计算机游戏、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互联网与物联网、机器人技术等。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促进了如通信、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制药、航天、地学、遥感、交通、医学、经济、金融、管理等诸多学科和行业的进步,在推动原始创新、促进学科交叉与结合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现代文明赖以生存的重要科学与技术领域之一。

未来,计算机系统将进一步向着更便捷、更高效、更智能、人机交互更友好的方向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通信科学与技术的融合与渗透将大大加速信息化进程,新计算原理、新型元器件和系统结构的发展将大大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能;以智能化、集成化、自动化、并行化、开放化为标志的计算机软件新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软件生产效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21世纪必将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开拓人类的认知空间提供更强大的手段与条件,并对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学科专业方向本专业围绕计算机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发挥与电子信息技术学科交叉优势,研究方向包括:1)网络空间安全2)计算机视觉3)软件工程4)计算机网络5)智能信息处理第二部分硕士学位授予标准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杜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专业代码:085211一、培养目标计算机技术领域重点研究如何扩展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和发挥计算机系统在各学科、各类工程、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社会中的核心技术,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是:1.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计算机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数据分析、软件设计、系统开发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三、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专业实践环节是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项目开发与管理等工作,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硕士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计算机技术(08521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计算机技术(08521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计算机技术(08521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一、学科介绍近年计算机的软件硬件平台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个人设备方面,处理器从单核变成了多核多线程,在服务领域提出了能更好地整合资源的云计算的概念。

在此背景下,超级计算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数学基础知识,同时侧重高性能计算领域工程与技术方面的能力培养,将应用领域知识和高性能技术相结合,促进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二、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性能计算及相关应用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掌握扎实的高性能计算理论和技术基础,具有良好的实践技能、项目组织管理和跟踪超级计算应用发展前沿动态的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并能独立担负专门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学制2年,学习年限为2年,未达学科要求的研究生可延期毕业。

三、研究方向超级计算机与高性能计算四、培养方式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为课程学习与科研工作相结合方式。

1、课程学习老师讲授与师生研讨相结合。

2、工程实践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产业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和学习,师生要定期或不定期见面讨论学习进展情况及计划、安排等。

3、学术讲座与报告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讲座与学术报告,以扩展视野、扩大交流。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必修课(18学分)(1)公共必修课(7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00000M0A001 2学分第一外国语(英语) 00000200002 5学分(2)专业课(11学分)高性能计算导论 28000M0B001 1学分高性能计算导论实验 28000M0B002 1学分高性能科学计算理论和方法 28000M0B003 3学分高级数据库及大规模存储技术 28000M0B004 3学分分布式并行化算法设计 28000M0B005 3学分2、选修课(≥ 12 学分)要求修满12个学分,其中6学分必须在附表1课程中选择。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5211一、专业领域简介本学科自1984 年建设至今,已成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和江苏省品牌专业。

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学位点目前拥有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 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 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35个,国际联合合作实验室1 个,苏州市重点实验室3 个。

本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50名,教授13名,副教授20名,有博士学位教师28名,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省“双创人才”1名,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名,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4人次,省“6大高峰人才”3人。

其他包括院士、杰青、图灵奖获得者等在内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10名。

参与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与指导的行业教师25人。

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14项,科研到帐总经费超过4541万,其中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到帐经费2867万,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2项,获软件著作权登记192项,受理申请发明专利100项。

近5年来,培养毕业硕士生316人。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适应市场需要、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基本要求是: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具有必要的从事软、硬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以及独立从事项目设计、组织、开发和管理的能力。

085211计算机技术硕士培养方案

085211计算机技术硕士培养方案

全日制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领域代码:085211一、专业领域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社会中的核心技术,重点研究如何扩展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和发挥计算机系统在各学科、各类工程、人类社会和工作中的作用。

我校计算机技术学科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教学和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队伍,形成了多个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主体的学术梯队,在嵌入式系统、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及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学科与较多单位建立了良好校企合作关系;与交通、电力、水利等行业广泛开展信息化项目的合作开发研究。

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研究计算机技术工程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习期间既要学习计算机技术相关知识,还要参加工程实践,了解计算机技术的新进展,具有从事计算机应用项目研究与组织开发能力。

二、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本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前沿,培养适合国家信息发展战略的高层次实用型、工程型、复合型计算机技术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是:1.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水平与素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计算机技术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并能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外语比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听、说、写方面的能力。

4.坚持体育锻炼,身心健康。

三、主要研究方向四、培养方式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在校学习方式。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

(085211)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085211)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计算机技术(085211)】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领域简介
计算机技术领域涉及计算机系统结构、网络技术、数据库与数据挖掘、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图形与图像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行业信息化技术等。

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就是利用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技术为其他领域的需要或者可能的需要提供服务的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涵盖工业、农业、国防、经济、管理、文化、新闻传媒等社会领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合于从事计算机网络、Web工程、人工智能、多媒体通信系统和知识发现等研究领域或工程技术领域的工作。

三、研究方向
1.计算机应用与技术
2.计算机信息管理
3.行业信息化技术(教育、电子、金融、农业等)
4.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四、学习年限
学制年。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本专业研究生至少必须修满36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

其中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学术报告2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

六、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及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
参见《江南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该方案从2013级研究生开始执行,解释权属物联网工程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开发技术与环 2 II


0811005 计算智能
2I

专 业 0811006
高等计算机网络
2I
少 选
基 0811007
础 课
0811008
高级软件工程 高级数据库技术
2I 2 II
12 学
0811009 嵌入式系统设计
2 II

0811010
高级算法分析及数 据结构
2
II
0811020 现代数字通信
八、学位论文
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筛选后方能进行学位论 文写作;通过学术论文不端行为检测和学位论文预答辩后,方能进行论 文盲送审。
本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要求: 1、论据可靠,方法正确,逻辑推理严谨,有一定的新见解; 2、论文写作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笔流畅,格式规范; 3、研究成果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一定的应用价值; 4、论文工作时间保证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字数要求在3万字以 上; 5、论文学术水平应达到国内高校相同学科先进水平或领先水平; 6、主要学术成果(论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等)必须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 7、其他具体要求参照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文件规 定。
软件体系结构与设 计模式
2I
0812017 云计算
2 II
0812039
学科前沿专题(双 语)
2 II
0812040
交通信息处理与控 制专题讲座
2I
0812045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 分类
2I
9108002 小波分析及其应用 2 II
9110001 矩阵论
3I
9110002 数理统计
3I
9113002 英语口语
1. 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水平与素养,拥护党 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计算机技术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解 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并能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 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外语比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 业的文献资料,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听、说、写方面的能力。
4.坚持体育锻炼,身心健康。
三、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1
研究方向名称 嵌入式系统
2
数据库应用技术
3
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4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四、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在校学习方式。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 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应参与指导工 作。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实践部 门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五、学制与学分
1.学制原则上为2.5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2.第二学期期中前完成所有课程学习。 3.最低学分要求(至少选修一门双语课程):
必修培养环节学 学位论文
课程总学分(28学分)

学分(34

(8学分)
学分)

非学位课
学位课程


专业实
公共基础 专业基础

开题 报告
学位论文


70
6
12
全日制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领域代码:085211
一、专业领域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信息获取、表 示、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学 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 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社会中的 核心技术,重点研究如何扩展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和发挥计算机系统在各 学科、各类工程、人类社会和工作中的作用。我校计算机技术学科拥有 一支治学严谨、教学和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队伍,形成了多个以中青年 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主体的学术梯队,在嵌入式系统、数据库应用 技术、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及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 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学科与较多单位建立了良好校企合作关系;与交 通、电力、水利等行业广泛开展信息化项目的合作开发研究。
0812008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 作
1 II

非学位课
0812046
信息安全数学及应 用
3 II
少 选

0812038 高级DSP原理与应用 2 II
10
0812014 Petri网原理及应用 2 II
学 分
0812015 数据挖掘
2 II
0812016 Android系统及开发 2 II
0811013
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研究计算机技术工程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习 期间既要学习计算机技术相关知识,还要参加工程实践,了解计算机技 术的新进展,具有从事计算机应用项目研究与组织开发能力。
二、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本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计 算机技术领域的前沿,培养适合国家信息发展战略的高层次实用型、工 程型、复合型计算机技术人才。具体培养目标是:
2 I或II
专业实践 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
6 II 2 III
注:1、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入学的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 向补修本学科相应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2门,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计 划,不计学分,由导师和学院负责检查和审核。
2、硕士生基础英语实行免修制度,凡入学以前通过英语六级,且 英语六级520分以上者可申请免修学位英语。免修基础英语,记3个学 分。
七 必修环节及要求
1、专业实践,计6学分。 (1)专业实践时间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研究 生原则上应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特殊情况下 可申请以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交替进行的方式。 (2)专业实践内容 专业实践必须是面向本专业类别或领域的实际工作,内容包括科学 研究、专业调研、专业实验、专业实习等。 (3)专业实践方式 专业实践方式可采用如下几种灵活方式:由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 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结合论文工作到现场进行专业实践;进入企事业单 位,参与科研或工程项目、技术岗位锻炼以及其他形式实践等;在校内 参与导师的科研,参与现场调研及试验。 2、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计2学分。 (1)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 背景和应用价值。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撰写开题报告,并由导 师组织开题报告会,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后方可正式开题。 (2)开题报告内容: 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创新之处 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 性分析;预期研究成果;研究进度计划;专业实践计划。 (3)开题时间:第三学期。 (4)文献阅读数量:阅读相关论文3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0 篇。 4、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在第三学期期末。检查内容包括: (1)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 (2) 参加的专业实践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成果。 (3)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 (4)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5)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 检查未能达到规定要求的硕士研究生,将延长其论文工作时间,推 迟毕业论文答辩时间。
2 II
0811004 专业英语
2 II
0811011
软件工程支撑环境 与实践
2 II
0812001
软件测试与质量管 理
2 II
0812002
数字图处理与识 别
2 II
0812004 网络协议分析
2 II
0812005 物联网专题
2 II
0812036 大数据处理
2 II
0812007 .Net技术及其应用 2 II
10
6
2
34
六、课程设置
课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 开课 备
类别
分 时间 注
911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研究
2
II
公 共 基 础 9112002
自然辨证法概论(理 工类必修)
或马克思主义与社 1
I

会科学方法论
必 修6 学 分
(文科必修)

9113001 基础英语
3 I、II


0811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