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蔓延过程
消防知识点: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

消防知识点: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_消防知识点: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流动的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一般,5_℃以上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都有可能被引燃起火.烟气的扩散路线烟气扩散流动速度与烟气温度和流动方向有关.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小,在火灾初期为0.1~0.3m/s,在火灾中期为0.5~0.8m/s.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大,通常为1~5m/s.在楼梯间或管道竖井中,由于烟囱效应产生的抽力,烟气上升流动速度很大,可达6~8m/s,甚至更大.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在其内的流动扩散一般有三条路线:第一条,也是最主要的一条是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第二条是着火房间室外;第三条是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烟气流动的驱动1.烟囱效应当建筑物内外的温度不同时,室内外空气的密度随之出现差别,这将引发浮力驱动的流动.竖井是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场合,在竖井中,由于浮力作用产生的气体运动十分显著,通常称这种现象为烟囱效应.在火灾过程中,烟囱效应是造成烟气向上蔓延的主要因素.2.火风压火风压是指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在起火房间内,由于温度上升,气体迅速膨胀,对楼板和四壁形成的压力.火风压的影响主要在起火房间,如果火风压大于进风口的压力,则大量的烟火将通过外墙窗口,由室外向上蔓延;若火风压等于或小于进风口的压力,则烟火便全部从内部蔓延,当它进入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孔道以后,会大大加强烟囱效应.烟囱效应和火风压不同,它能影响全楼.3.外界风的作用烟气蔓延的途径1.孔洞开口蔓延2.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蔓延3.闷顶内蔓延由于烟火是向上升腾的,因此顶棚上的入孔.通风口等都是烟火进入的通道.闷顶内往往没有防火分隔墙,空间大,很容易造成火灾水平蔓延,并通过内部孔洞再向四周的房间蔓延.4.外墙面蔓延在外墙面,高温热烟气流会促使火焰蹿出窗口向上层蔓延.一方面,由于火焰与外墙面之间的空气受热逃逸形成负压,周围冷空气的压力致使烟火贴墙面而上,使火蔓延到上一层;另一方面,由于火焰贴附外墙面向上蔓延,致使热量透过墙体引燃起火层上面一层房间内的可燃物.建筑物外墙窗口的形状.大小对火势蔓延有很大影响.。
2021消防知识点: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

2021消防知识点: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流动的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
一般,500℃以上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都有可能被引燃起火。
烟气的扩散路线烟气扩散流动速度与烟气温度和流动方向有关。
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小,在火灾初期为0.1~0.3m/s,在火灾中期为0.5~0.8m/s。
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大,通常为1~5m/s。
在楼梯间或管道竖井中,由于烟囱效应产生的抽力,烟气上升流动速度很大,可达6~8m/s,甚至更大。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在其内的流动扩散一般有三条路线:第一条,也是最主要的一条是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第二条是着火房间→室外;第三条是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
烟气流动的驱动1.烟囱效应当建筑物内外的温度不同时,室内外空气的密度随之出现差别,这将引发浮力驱动的流动。
竖井是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场合,在竖井中,由于浮力作用产生的气体运动十分显著,通常称这种现象为烟囱效应。
在火灾过程中,烟囱效应是造成烟气向上蔓延的主要因素。
2.火风压火风压是指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在起火房间内,由于温度上升,气体迅速膨胀,对楼板和四壁形成的压力。
火风压的影响主要在起火房间,如果火风压大于进风口的压力,则大量的烟火将通过外墙窗口,由室外向上蔓延;若火风压等于或小于进风口的压力,则烟火便全部从内部蔓延,当它进入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孔道以后,会大大加强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和火风压不同,它能影响全楼。
3.外界风的作用烟气蔓延的途径1.孔洞开口蔓延2.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蔓延3.闷顶内蔓延由于烟火是向上升腾的,因此顶棚上的入孔、通风口等都是烟火进入的通道。
闷顶内往往没有防火分隔墙,空间大,很容易造成火灾水平蔓延,并通过内部孔洞再向四周的房间蔓延。
4.外墙面蔓延在外墙面,高温热烟气流会促使火焰蹿出窗口向上层蔓延。
一方面,由于火焰与外墙面之间的空气受热逃逸形成负压,周围冷空气的压力致使烟火贴墙面而上,使火蔓延到上一层;另一方面,由于火焰贴附外墙面向上蔓延,致使热量透过墙体引燃起火层上面一层房间内的可燃物。
典型火灾及烟气蔓延过程分析_OK

【解】对于火源正上方
T
T
20
16.9 10002 / 3 105 / 3
T
36.4
T
16.9
Q 2/3 A
H 5/3
T 56.4
对于r=5m处,r/H=5/10=0.5>0.18,
T
T
T
20
5.38
1000 5
2
/
3
18.4
10 r H
T 38.437
地估算以羽流在顶棚处的撞击点为圆 心(羽流中心线与顶棚的交点),顶 棚高度的1~2倍为半径的区域内的顶 棚射流的厚度、速度以及温度。
32
说明:
1. 以上表达式对应着两个流动特点不同的区域。
式(5.5)和(5.7)对应于撞击点附近烟气羽
流转向的区域,在这一区域内,最大温度和最
大流速与径向距离无关。式(5.6)和(5.8)
风管本身使用了易燃、可燃材料;风管连通上下楼
层,通过风管和各风口将火灾从下层迅速蔓延至上
部各层。
42
•
1971年12月24日上午10时许,楼内有200名旅客,70名
旅馆工作人员,15名公司工作人员。旅馆二层咖啡厅因瓶
装液化石油气泄漏引起火灾,火势迅猛,咖啡厅内3名员
4、热对流:对流是初期建筑火灾蔓延的主要形式。房间内的燃 烧产生的热烟气与周围的冷空气存在密度差,使热气流不断上 升,冷气流不断下沉,形成对流。对流换热使房间内温度不断 升高,在空间进行质量和能量的交换,热气流使火灾蔓延至其 它房间。
5、热辐射:起火点附近的易燃、可燃物,在没有与火源接触39, 又没有中间导热物体作为媒介的条件下而起火燃烧,靠的是热 辐射。热辐射是确定建筑之间防火间距的主要考虑因素。
建筑物内部火灾烟气蔓延风险

建筑物的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对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
建筑物的建筑材料,如可燃物、保温材料、装饰材料等,在燃烧时会释放大量烟雾和有毒气体。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和产烟毒性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和产烟毒性对火灾烟气的扩散和毒性具有重要影响。
建筑物的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对火灾烟气蔓延 的影响
建筑物的内部环境,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可能影响火灾烟气的扩散和流动。
人为因素对火灾烟气蔓延 的影响
如火源位置、初期火灾扑救情况等人为因素 ,也可能影响火灾烟气的扩散和流动。
04
建筑物内部火灾烟气的控制与预 防措施
设置防烟分区和挡烟设施
防烟分区
将建筑物内部空间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区域,每个区域设置独立的排烟系统,以减少火势蔓延的风险 。
挡烟设施
在建筑物的顶棚或吊顶下设置挡烟垂壁等设施,将烟雾限制在一定区域内,防止其扩散到其他区域。
定期进行疏散演练,提高人员应对火灾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设施
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场所性质,合理配置灭火器、灭火器材、消防栓等消防设施,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扑灭或控制火 势。
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安全设施,提高建筑物对火灾的预警和应对能力。
提高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01
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确保建筑物内部的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
02
对员工和住户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火灾防范意识和
应急处置能力。
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
03
、有序地进行疏散和救援。
05
建筑物内部火灾烟气的应对措施
制定应急疏散预案
火灾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火灾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火灾是一种常见的危险,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在火灾发生时,了解火灾的过程和分析不同阶段的特点,是消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会详细阐述火灾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期燃烧阶段、旺盛燃烧阶段、熄灭和蔓延阶段、烟气蔓延阶段等内容。
一、初期燃烧阶段初期燃烧阶段是火灾的初始阶段,燃烧物表面温度首先升高,最终达到燃点。
在燃烧物表面温度达到燃点之前,燃烧物仅释放热量而不产生明火。
在初期燃烧阶段,火焰高度较低,温度较低,火势不强。
同时,火灾时由于氧气浓度充足,而且燃烧物比较单一,所以火焰颜色较明亮,火灾产生的热量相对较小。
此时,火灾扑灭的难度较小,容易控制火势。
二、旺盛燃烧阶段在初期燃烧阶段,一旦燃烧物表面温度达到燃点,燃烧物会产生明火,火势逐渐加剧,进入旺盛燃烧阶段。
在旺盛燃烧阶段,火焰高度较高,温度较高,燃烧物表面会迅速变黑,火焰颜色较暗。
同时,燃烧物的物质会因为蒸发和分解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烟气,火灾产生的热量也逐渐增大,火焰的燃烧速度也大幅度加快。
此时,火灾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和危险性,蔓延速度极快,大量的火光和浓烟可以轻易地将整个房间或者建筑物包围起来。
三、熄灭与蔓延阶段在旺盛燃烧阶段,如果没有及时控制扑灭火灾,火灾就会进一步进入熄灭和蔓延阶段。
在这个阶段,燃烧物材料慢慢减少了,火焰高度逐渐降低,温度也下降。
同时,由于燃料消耗不足,火灾的燃烧速度也变慢了。
在这个阶段,火灾主要是通过辐射和传导来进行热量的传输,而不是火焰的燃烧。
一旦外部未被燃烧物料控制扑灭,火灾就有可能重新燃烧起来,导致火势再次蔓延。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发生烟气蔓延,烟气会从一处空隙流入另一处空隙,使得火灾发展越来越快。
四、烟气蔓延阶段在熄灭和蔓延阶段之后,如果消防人员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火灾将进入到烟气蔓延阶段。
在这个阶段,燃烧物消耗殆尽,火焰已经熄灭,空气中充满了大量的烟雾。
烟气比空气重,热气比冷气轻,热气会由下往上涌,烟气也会由下往上蔓延。
第4,5章火灾烟气的蔓延

第4、5章火灾烟气的蔓延1、建筑火灾1.1室内可燃物的燃烧过程(1)火羽流:室内火灾燃烧中,可燃物上方由连续火焰区、间断火焰区和热烟气区三个区域构成。
如图5-1所示。
火羽流中心线上温度和流速分布如果5-2所示。
平均火焰高度:为火焰意思性降至50%的高度。
例5-1(2)顶棚射流(3)着火房间内人员的安全逃生时间1.2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2、烟气的产生(1)概念烟气:由燃烧和热解作用产生的悬浮在气相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烟或烟粒,含有烟粒子的气体称为烟气。
火灾烟气组成:气相燃烧物、未燃烧的气态可燃物及未完全燃烧的液、固相解物和冷凝微小颗粒。
烟气的产生是衡量火灾环境的基本因素之一。
火灾燃烧状况,即明火燃烧、热解和阴燃,影响烟气的生成量、成分和特性。
图4-1(P32)有机可燃物分解和燃烧过程中生成物形成过程。
(2)我国建筑物发烟量现状高层公共建筑大量出现,火灾载荷一般为30—50kg/m2。
一个客房内发烟量为2205000m3。
如果发烟量不损失,可充满象北京长富宫饭店主楼(高90m,标准层面积960m2)那样的高层建筑24座。
3、烟气特征与危害3.1火灾烟气特征烟尘微粒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烟气浓度、烟气光密度和火场的能见度等。
(1)颗粒大小及粒径分布平均粒径粒径分布(2)烟气浓度和烟气光密度烟气浓度烟气光密度:3.2烟气危险统计资料表明,发生火灾时,在死亡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是被火直接烧死的,而是由于烟气的危害造成的。
如:1972年5月日本“干日”百货大楼火灾死亡118人,其中有93人是被烟熏或有害气体中毒而死的;1980年11月在美国米高梅饭店大火中死亡的84人中,有67人是由于烟气中毒而死;1993年4月12日唐山林西百货大楼火灾,79人丧生,法医鉴定,这些遇难者中除1人系跳楼高空坠落死亡外,其余均为一氧化碳及其他毒气窒息死亡后被焚烧。
可见,在遇到火灾时,防止烟雾和有毒气体的侵袭尤为重要。
现代室内火灾,由于建筑物室内装饰装修使用了大量易燃、可燃材料,造成火灾时大量有毒气体的扩散蔓延,严重威胁着被困人员的安全。
典型火灾及烟气蔓延过程分析

➢初期起火阶段对防灭火的重要 意义
火灾初期是灭火最为有利的时机。应设法争取尽早发 现火灾,把火灾及时控制消灭在起火点。为此,在建 筑物内安装和配备适当数量的灭火设备,设置及时发 现火灾和报警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对火灾的初起阶段影响很大。易 燃和难燃或不燃结构建筑起火后,火灾初期阶段的持 续时间有很大差别。为防火安全,建筑物应尽可能不 使用易燃建筑材料,或使用经过阻燃处理的建筑材料。
L
1
1.0215.6N5
D
(5.1)
D为火源直径,对于非圆火源可采用等效直径,N 为一无量纲参数,其定义式为
适用条件:
Ng 2c(H pTc/r)2QDA52
Heskestad认为上式适用范围为
(5.2)
7Q2/5/D700 kW2/5/m。
26
合并参数
15.6g 2(cHpTT/k)21/5
(5.3)
【解】木垛的折算直径为
41.072 1/2
D
1.21
取系数 0.m235kW-2/5,由方程(5-4)可得:
L 1 .0 2 1 .2 1 0 .2 3 5 2 6 0 0 2 /5 4 .2 2
28
(二)顶棚射流
在火羽流热浮力的驱动下,顶棚表面下部薄层中 流动相对较快的气流称之为顶棚射流,它是在可燃 物上方的火羽流在上升碰到顶棚后,热烟气由垂直 流动改变水平流动,并沿顶棚下部向四周蔓延这个 过程中产生的。
将式(5.3)带入式(5.1)可得火焰高度的 表达式如下
L1.02DQ A2/5
(5.4)
由于燃烧消耗单位质量空气所放出的热量 H T / k 对于不同可燃物变化不大,故系数
的变化范围相应很窄。对于大部分气体和液体 和固体燃料,可设定 0.235m/kW-2/5。
2021消防知识点: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

2021消防知识点: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流动的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
一般,500℃以上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都有可能被引燃起火。
烟气扩散途径烟气扩散流动速度与烟气温度和流动方向有关。
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小,在火灾初期为0.1~0.3m/s,在火灾中期为0.5~0.8m/s。
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大,通常为1~5m/s。
在楼梯间或管道竖井中,由于烟囱效应产生的抽力,烟气上升流动速度很大,可达6~8m/s,甚至更大。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通常有三条烟流和扩散路径: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消防室→ 走廊→ 楼梯→ 上层→ 户外的第二个是消防室→ 户外的第三个是消防室→ 相邻的楼上房间→ 户外的烟气流动的驱动1.烟囱效应当建筑物内外的温度不同时,室内外空气的密度随之出现差别,这将引发浮力驱动的流动。
竖井是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场合,在竖井中,由于浮力作用产生的气体运动十分显著,通常称这种现象为烟囱效应。
在火灾过程中,烟囱效应是造成烟气向上蔓延的主要因素。
2.火灾风压火风压是指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在起火房间内,由于温度上升,气体迅速膨胀,对楼板和四壁形成的压力。
火风压的影响主要在起火房间,如果火风压大于进风口的压力,则大量的烟火将通过外墙窗口,由室外向上蔓延;若火风压等于或小于进风口的压力,则烟火便全部从内部蔓延,当它进入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孔道以后,会大大加强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不同于火灾和风压。
它会影响整个建筑。
3.外界风的作用烟雾传播的途径1.孔洞开口蔓延2.管道穿墙及缝隙扩展3.闷顶内蔓延随着烟花向上升起,天花板上的检修孔和通风口是烟花进入的通道。
闷热的屋顶往往没有防火隔墙,空间大,容易引起火灾水平蔓延,并通过内部孔洞扩散到周围房间。
4.外墙面蔓延在外墙上,高温热烟会使火焰跳出窗户并蔓延到上层。
一方面,由于火焰和外墙之间的空气被加热并逸出形成负压,周围冷空气的压力使烟花粘在墙上并扩散到上层;另一方面,由于火焰粘附在外墙并向上传播,热量通过墙壁点燃火灾层上层房间中的可燃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标准火灾升温曲线: 国际标准火灾升温曲线:
温 度 ( )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60 120 180 240 300 360
消防工程概论
(min)
(五)影响建筑火灾严重性的因素 1、可燃材料的燃烧性能 、 2、可燃材料的数量(火灾荷载) 、可燃材料的数量(火灾荷载) 3、可燃材料的分布 、 4、房间开口的面积和形状 、 5、着火房间的大小和形状 、 6、着火房间的热性能 、
消防工程概论
3、熄灭阶段 、 (1)特征:室内可燃物减少,温度开始下降;当室 )特征:室内可燃物减少,温度开始下降; 内平均温度降到温度最高值的80%时,是进入熄灭 时 内平均温度降到温度最高值的 阶段的标志。 阶段的标志。 (2)消防对策: )消防对策: 1)防止建筑构件因较长时间受高温作用和灭火射水 ) 作用而出现裂缝、下沉、倾斜和倒塌破坏。 作用而出现裂缝、下沉、倾斜和倒塌破坏。 2)防止火灾向相邻建筑物蔓延。 )防止火灾向相邻建筑物蔓延。
(一)火灾荷载: 火灾荷载: 分为两类:固定可燃物,容载可燃物 分为两类:固定可燃物, 1、等效可燃物量:根据燃烧热值把某种材料换算 、等效可燃物量: 为等效发热量的木材, 用等效木材的重量表示可 为等效发热量的木材 , 燃物的数量。 燃物的数量。 2、火灾荷载:火灾范围内单位地板面积的等效可 、火灾荷载: 燃物木材的数量。 燃物木材的数量。
消防工程概论
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轰燃 、 2、烟囱效应 、 3、火灾荷载 、 二、简答题 1、室内火灾分为哪三个阶段,火灾初起阶段有哪 、室内火灾分为哪三个阶段, 些特点? 些特点? 2、火灾蔓延的途径有哪些? 、火灾蔓延的途径有哪些? 3、室内火灾持续时间受什么因素影响? 、室内火灾持续时间受什么因素影响?
消防工程概论
火灾荷载表达式: 火灾荷载表达式: q= ∑GiHi H0A 式中: 火灾荷载, 式中:q——火灾荷载,kg/m2 火灾荷载 Gi ——某种可燃物重量,kg 某种可燃物重量, 某种可燃物重量 Hi——某种可燃物单位重量发热量,MJ/kg 某种可燃物单位重量发热量, 某种可燃物单位重量发热量 H0——单位重量木材的发热量,18.4 MJ/kg 单位重量木材的发热量, 单位重量木材的发热量 A——火灾范围的地板面积,m2 火灾范围的地板面积, 火灾范围的地板面积
第二章 建筑防火
第一节 建筑火灾蔓延过程 一、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 二、建筑火灾蔓延过程 三、火灾在全面发展阶段的性状
消防工程概论
一、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
用室内平均温度随时间变化来描述 ,分成三个 阶段:初起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和熄灭阶段。 阶段:初起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和熄灭阶段。
消防工程概论
1、初起阶段 、 (1)三种情况:可燃物烧完;通风不足;可燃物充 )三种情况:可燃物烧完;通风不足; 通风条件良好。 足, 通风条件良好。 (2)特点:火灾范围不大;室内温差大;火灾发展 )特点:火灾范围不大;室内温差大; 速度慢; 火灾发展时间受点火源、可燃物、 速度慢; 火灾发展时间受点火源、可燃物、通风 条件影响。 条件影响。 (3)消防对策:尽早发现;安装报警装置;配灭火 )消防对策:尽早发现;安装报警装置; 器材及时扑灭;及时疏散。 器材及时扑灭;及时疏散。
消防工程概论
二、建筑火灾蔓延过程
1、着火房间内外的压力分布 、 压力中性层:在垂直地面的某一高度位置上, 压力中性层:在垂直地面的某一高度位置上,室内外的 压力相等的水平面,称为该着火房间的中性层。 压力相等的水平面,称为该着火房间的中性层。 压力分布特点: 压力分布特点: (1)在中性层以下,室外空气的压力高于着火房间内气体 )在中性层以下, 的压力,空气从室外流入室内; 的压力,空气从室外流入室内; (2)在中性层以上,着火房间内气体的压力高于室外空气 )在中性层以上, 的压力,烟气从室内排至室外。 的压力,烟气从室内排至室外。
消防工程概论
2、全面发展阶段 、 (1)轰燃:房间内局部燃烧向全室性燃烧过渡的现 )轰燃: 轰燃是室内火灾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象 。 轰燃是室内火灾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 标志着 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开始。 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开始。 (2)特点:室内所有可燃物猛烈燃烧;温度升高很 )特点:室内所有可燃物猛烈燃烧; 并出现持续高温; 火灾蔓延到其他部分; 快 , 并出现持续高温 ; 火灾蔓延到其他部分 ; 对 建筑构件产生热作用; 建筑构件产生热作用 ; 火灾持续时间取决于室内 可燃物的性质、数量和通风条件。 可燃物的性质、数量和通风条件。
消防工程概论
日本建筑物火灾荷载密度
建筑物用途 住宅建筑 一般办公 医院 旅馆住室 会议室 图书室 仓库 商场 一般( 一般(MJ/㎡) ㎡ 644~662 129~607 276~552 460~736 368~644 1840~4600 3680~18400 —— 消防工程概论 最大值( 最大值(MJ/㎡) ㎡ 1104 736 552 736 644 4600 —— 1840~3680
消防工程概论
2、烟囱效应 、 含义:建筑内外温差产生的空气浮力,在楼梯井、 含义:建筑内外温差产生的空气浮力,在楼梯井、 电梯井等竖直空间内出现一定的压力差, 电梯井等竖直空间内出现一定的压力差,使竖直空间 内空气的上升运动十分显著,这就是烟囱效应。也称 内空气的上升运动十分显著,这就是烟囱效应。 烟道作用或热风压。 烟道作用或热风压。 对火灾的影响: 对火灾的影响:烟囱效应是建筑火灾中烟气流动 的主要因素。 的主要因素。
qA qA t= = R 5.5 Aw H
风条件。 风条件。
消防工程概论
(min)
火灾持续时间取决于室内可燃物的性质、 火灾持续时间取决于室内可燃物的性质、数量和通
(四)火灾温度 国际标准火灾升温曲线公式: 国际标准火灾升温曲线公式:
Tt=345lg(8t+1)+T0
初始温度
火灾持续时间
消防工程概论
消防工程概论
消防对策: (3)全面发展阶段的消防对策: )全面发展阶段的消防对策 1)在建筑物内设置具有一定耐火性能的防火分隔物, )在建筑物内设置具有一定耐火性能的防火分隔物, 控制火灾范围,防止火灾大面积蔓延; 控制火灾范围,防止火灾大面积蔓延; 2)选用耐火程度高的建筑结构作为建筑物的承重体 ) 系,防止建筑倒塌破坏。 防止建筑倒塌破坏。 3)组织强大的灭火力量。 )组织强大的灭火力量。
消防工程概论
第一节 建筑火灾蔓延过程
一、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 初起阶段、 初起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和熄灭阶段 二、建筑火灾蔓延过程 着火房间的压力分布、烟囱效应、火灾蔓延的方式 着火房间的压力分布、烟囱效应、 和途径 三、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性状 火灾荷载、燃烧速度、持续时间、室内温度、 火灾荷载、燃烧速度、持续时间、室内温度、影响 火灾严重性的因素
(二)燃烧速度: 燃烧速度: 定义:单位时间内室内等效可燃物燃烧的重量。 定义:单位时间内室内等效可燃物燃烧的重量。 受燃料控制 受通风控制 计算式: 计算式:
通风因子
R = 5.5 AW H
(kg/min)
通风开口高度 通风开口面积
消防工程概论
(三)持续时间
轰燃以后到火灾进入熄灭阶段时所持续的时间。 轰燃以后到火灾进入熄灭阶段时所持续的时间。 公式: 公式:
消防工程概论
消防工程概论
3、建筑内火灾蔓延的主要方式 (1)火焰蔓延 (2)热传导 (4)热对流 (5)热辐射
消防工程概论
4、火灾蔓延途径 (1)内墙门 (2)走道 (3)房间隔墙 (4)闷顶 (5)外墙窗口 (6)楼板孔洞 (7)楼梯间 (8)电梯井和其他竖井管道 (9)通风管道
消防工程概论
三、火灾在全面发展阶段的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