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间建筑火灾烟气控制技术
体育馆大空间火灾烟气分析

体育馆大空间火灾烟气分析一、背景体育馆是指专门用于体育比赛或体育活动的场馆,它是一个大型的空间建筑,通常能够容纳数千人。
但是,由于体育馆内部空气流动性较差,加上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化工品、电器设备以及灯光设备等等,都容易引起火灾。
一旦发生火灾,大量的烟气会产生,而烟气的危害性也极大,会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对体育馆大空间火灾烟气的分析及处理非常重要。
二、烟气的危害性火灾中产生的烟气主要包括多种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硝酸、氰化氢等等,这些有毒物质污染了空气,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如果大量吸入有毒烟气,会引起呼吸急促、头晕、恶心、吐痰、喉咙疼痛、气喘等症状,并可能导致昏迷、心脏骤停、死亡。
三、体育馆大空间火灾烟气分析1、烟气的产生原因体育馆内部的一些设备和物品容易成为火源。
比如,大个灯光设备、麦克风、音响、场地灯等等,因为长期使用会导致发热,容易形成火源。
此外,在大型比赛中使用的化工品和化学品,以及运动员个人携带的一些化妆品和香水等,都会对空气产生污染,使空气质量变得更加恶劣。
另外,体育馆本身的通风不良、排烟不畅等问题也是烟气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烟气分布规律体育馆内部空气流动性差,烟气很容易产生堆积。
一般来说,火焰会先向上燃烧,烟气也随之向上聚集,但由于体育馆的封闭性和空气的不流通,烟气可能会沿着梁和墙逐渐流向较低处,然后向外扩散。
因此,在体育馆火灾后,人员密度最高的位置通常会是烟气最浓的地方。
3、烟气分析方法对于体育馆大空间火灾烟气的分析,一般使用的是气溶胶激光雷达(LIADR)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空气中的烟雾颗粒,同时可以分析烟雾颗粒的特性,如颗粒的大小、形状、浓度,从而对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分类和定量。
四、解决方案1、增强通风不良的通风是体育馆火灾与烟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增强通风有助于提高室内的空气流量,从而减少烟气的产生和扩散。
2、安装自动化烟雾探测器自动化烟雾探测器可以及时发现烟雾,并通过声学警报和图形警报通知管理人员和民众应急处理。
火灾灭火技术中的通风与烟气控制原理

火灾灭火技术中的通风与烟气控制原理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在灭火过程中,通风与烟气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火灾灭火技术中的通风与烟气控制原理。
首先,我们来看看通风在灭火中的作用。
通风可以提供新鲜空气,供给火灾现场的氧气,促进燃烧反应的进行。
当火灾发生时,燃烧所释放的热量会使周围空气升温,形成热对流。
通过合理的通风,可以加速热对流的形成,使热空气快速排出,从而减少火灾现场的温度,降低火势的蔓延速度。
但通风也有其风险,不当的通风可能会导致火势扩大。
例如,在火灾现场过度通风会引入更多的氧气,加剧燃烧反应,使火势更加猛烈。
因此,在实际灭火操作中,需要根据火灾的性质和现场情况,合理控制通风速度和方向,以达到最佳的灭火效果。
其次,我们来讨论烟气控制在灭火中的重要性。
烟气是火灾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其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极为危险。
同时,烟气在火灾现场形成烟雾,降低能见度,给灭火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为了有效控制烟气,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通风系统进行烟气排出。
通过设置合理的通风口和排烟口,将烟气迅速排出火灾现场,保证现场空气的清新,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此外,还可以利用烟雾探测器等设备,及时监测火灾现场的烟雾浓度,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然而,烟气控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烟气的扩散问题。
由于烟气具有较大的热量和轻质,容易上升并扩散到整个建筑物内。
因此,在灭火过程中,需要合理设置通风口和排烟口的位置,以便有效控制烟气的扩散。
另一个挑战是烟气的处理问题。
在火灾灭火后,烟气仍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及时处理。
常见的方法包括利用排烟系统将烟气排出室外,或者通过烟气净化装置进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通风与烟气控制是火灾灭火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通风可以提供氧气,促进燃烧反应的进行;而烟气控制则可以降低烟雾对灭火工作的影响,保障灭火人员的安全。
消防安全常识大全火灾烟气的传播与控制

消防安全常识大全火灾烟气的传播与控制消防安全常识大全:火灾烟气的传播与控制引言:消防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火灾中,烟气是导致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了解火灾烟气的传播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火灾烟气的传播途径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一、火灾烟气的传播途径1. 烟气的生成火灾中,燃烧物质产生大量的烟气。
烟气是由燃烧产生的气体和固体颗粒混合而成的。
主要组成成分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二氧化硫等。
2. 烟道传播烟气在建筑物内的烟道中传播是火灾烟气传播的一种主要方式。
烟道包括楼梯口、走廊、通风管道等。
当火灾发生时,烟气会沿着烟道向上、向下或水平传播,影响建筑物内其他区域。
3. 空气对流传播火灾烟气也可通过空气对流传播,即烟气随空气流动而传播。
当室内温度升高,烟气会因为密度较小而上升,进而通过通风口或天花板传入上层空间。
同时,室内空气对流也会造成烟气的扩散。
4. 空气扩散传播火灾烟气还可通过空气扩散传播,即烟气随着空气流动蔓延。
烟气中的细小颗粒随着气流的推动,会在火源附近聚集,并向外扩散。
这种传播途径使得大范围的区域都受到了烟气的威胁。
二、火灾烟气的控制方法1. 设立防烟带在建筑物中,合理设置防烟带有助于控制烟气的传播。
防烟带可以通过设置防火门、防火墙等措施来减缓烟气的传播速度,使得火源区域的烟气不易向其他区域扩散。
2. 加强通风设施良好的通风系统是控制烟气传播的关键。
建筑物中应合理设置通风口、烟气排烟装置等设施,确保烟气能够及时排出,减少对人员生命安全的威胁。
3. 设置烟气探测器烟气探测器是火灾报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够及时发现烟气的存在并发出警报信号,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逃生措施,防止人员被火灾烟气所伤害。
4. 寻找安全出口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应尽快寻找安全出口,并迅速撤离现场。
了解建筑物内的安全出口位置以及疏散通道的布置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人们尽快脱离火灾现场,避免受到烟气的威胁。
火灾中烟雾的控制(三篇)

火灾中烟雾的控制控制烟雾有“防烟”和“排烟”两种方式。
“防烟”是防止烟的进入,是被动的;相反,“排烟”是积极改变烟的流向,使之排出户外,是主动的,两者互为补充。
目前采取的烟雾控制措施有:1、限制烟雾的产生量。
防烟最好的办法在于消除发烟的源头。
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应设计火灾报警系统及自动灭火系统,以便尽早发现火灾,在大量浓烟产生之前扑灭火灾或控制火灾发展。
同时,在选用房屋建材及装饰材料、家具时,应尽可能采用发烟性小的材料,以便不幸发生火灾时,发生烟量小,发烟速度慢,相对地有较充裕的逃生时间,减少对生命的威胁。
目前,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都规定在一些重要公共建筑物内,吊顶、地板、墙壁的装饰不许采用可燃物,经常派消防官员到各大饭店检查那里的家具、窗帘、地毯是不是阻燃的,核算火灾荷载。
2、充分利用建筑物的构造进行自然排烟。
自然排烟是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使室内外空气对流进行排烟。
一般采用可开启的外窗和窗外阳台或凹廊进行自然排烟。
3、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
其目的是为了在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提供不受烟气干扰的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
设置这种系统的部位应视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有: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可开窗自然排烟的楼梯间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消防电梯前室;受楼梯井和消防电梯井烟囱效应影响的合用前室;封闭室避难间等。
对非火灾区域及疏散通道等应迅速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措施,使该区域的空气压力高于火灾区域的空气压力、防止烟气的侵入,控制火灾的蔓延。
4、利用机械装置进行机械排烟。
这种排烟方式一般都是利用排风机进行强制排烟。
据有关资料介绍,一个设计优良的机械排烟系统在火灾中能排出80%的热量,使火灾温度大大降低,因此对人员安全疏散和灭火起到重要作用。
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排烟在设计和使用上应划分防烟分区,合理有效地利用隔墙、挡烟垂壁等进行排烟。
火灾中烟雾的控制(二)是火灾防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是建筑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控制烟气扩散,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技术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一、系统设计标准。
1.1、排烟风机选型。
排烟风机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型,考虑建筑物的高度、面积、烟气排放量等因素,确保排烟风机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排出烟气。
1.2、排烟通道设计。
排烟通道的设计应符合建筑设计规范,通道应设置合理,通风阻力小,排烟效果好,确保烟气能够迅速排出建筑物。
1.3、控制系统设计。
排烟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应考虑到自动化程度高、稳定可靠、操作简便等因素,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排烟系统。
二、系统施工标准。
2.1、材料选用。
排烟系统施工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火材料,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2、施工工艺。
排烟系统的施工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确保施工质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2.3、验收标准。
排烟系统施工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系统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达到预期效果。
三、系统运行维护标准。
3.1、定期检测。
排烟系统应定期进行检测,确保系统各部件正常运行,预防故障发生。
3.2、日常维护。
排烟系统应进行日常维护,包括清洁、润滑等工作,确保系统在平时能够保持良好状态。
3.3、故障处理。
一旦排烟系统出现故障,应及时进行处理,确保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工作。
以上就是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参考,确保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达到标准要求,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火灾中烟雾的控制范本(2篇)

火灾中烟雾的控制范本在火灾发生时,烟雾是造成伤害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控制烟雾的传播对于保护生命和财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控制火灾烟雾传播的范本。
1. 实施早期火警控制措施火灾的早期控制是遏制烟雾扩散的首要步骤。
在火灾发生时,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关闭门窗、切断电力和气源等,以减少烟雾的产生和传播。
2. 安装烟雾探测器和自动喷水系统安装烟雾探测器和自动喷水系统可以及早侦测到火灾并自动启动喷水,降低烟雾浓度,并阻止火势蔓延。
这些系统的安装应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3. 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通风系统的设计对于控制火灾烟雾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设计的通风系统应能够迅速排除烟雾,同时避免将烟雾带入其他区域。
在火灾发生时,通风系统应及时关闭,以防止烟雾传播。
4. 提供足够的疏散通道和应急出口合理的疏散通道和应急出口可以有效地帮助人员迅速逃生,并减少烟雾中毒的风险。
这些通道和出口应设施在易于辨认和使用的位置,并保持畅通无阻。
5. 使用防烟门和防烟窗防烟门和防烟窗能够有效地阻止烟雾的传播,将其限制在火灾区域内。
这些设施应符合相关的防火安全标准,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以确保其有效性。
6. 加强火灾预防和消防设施维护加强火灾预防工作的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施也是控制火灾烟雾传播的关键。
消防设施的完好性和功能正常性对于火灾发生时的烟雾控制至关重要。
7. 加强火灾应急演练和教育培训火灾应急演练和教育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和居民的火灾应对能力和逃生意识,减少烟雾中毒和伤亡。
定期组织火灾应急演练和开展教育培训,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火灾烟雾控制的重要性,并学会正确的逃生方法。
8. 结合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烟雾监测和控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智能烟雾监测系统、空气净化设备等,可以更加精确地监测和控制烟雾的传播。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和控制,实现对火灾烟雾的及时响应和处理。
在控制火灾烟雾传播过程中,上述范本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减少烟雾对生命和财产的危害。
gb51251—2024《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24《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是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标准,对于保障建筑物的人员安全和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标准的背景、技术要求、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和验收等方面进行介绍,总计超过1200字。
1.标准背景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是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疏散和消防控制的重要设施,特别是在火灾发生时,可以有效地帮助人员疏散,减少火灾对人员和建筑物的损害。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性,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标准对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选型、安装和验收进行规范。
2.技术要求2.1设计要求: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相关消防法规的要求,并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面积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2设备要求:系统的设备包括排烟风机、风口、排烟管道等,这些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保证其质量和性能。
2.3控制要求:排烟系统应设置有手动和自动控制方式,手动控制可由人员控制,自动控制可以通过感烟探测器和烟雾控制器实现,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及时启动系统。
2.4防火性能:排烟系统应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包括系统的排烟管道、风口和排烟风机等都应符合相关的防火标准,确保系统在火灾发生时不会变成火灾传播的通道。
2.5隔烟性能:排烟系统除了要保证排烟功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隔烟功能,即可以防止烟气进入逃生通道和其他安全区域,以确保人员的疏散通道不被烟气阻塞。
3.系统设计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排烟风机的选型:根据建筑物的面积和高度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排烟风机型号和数量,确保排烟的风速和排烟效果。
3.2排烟风口的设置: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和消防安全要求,确定合适的排烟风口位置和数量,以保证排烟的效果和烟气的疏散。
3.3排烟管道的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确定合适的排烟管道的布置和尺寸,确保排烟的通畅性和防火性。
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

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但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火灾排烟是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重要的一环,本文将详细讨论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及其应用。
火场排烟技术的基本原理在火灾发生时,烟气在高层建筑内膨胀迅速,形成了高温和高压环境,排烟就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设备,将建筑内的废气和有毒烟气排放到室外,缓解压力,并为逃生提供更好的条件。
排烟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主队列、进风口、出风口、封闭墙、空气处理设备、风机、烟气控制系统和控制面板。
排烟系统的最重要的作用是要达到以下四个基本原理:1.地点排气。
在火场附近的高楼上建立出风口,构建负压环境,使经过逃生通道的烟气向远离人员逃生通道的区域集中排放。
2.气流控制。
排烟系统应当设计合理,有利于控制气流,避免火源得到氧气的供应,使火灾得到有效控制。
3.动态平衡控制。
通过定时控制排烟系统,避免系统失控,为人员逃生提供相对稳定的通道。
4.合理的烟气温度控制。
合理控制排出的烟气温度,在满足排放要求的基础上,减少烟气对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影响。
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的应用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大型商场、高层办公楼等地方。
但是不同的建筑物要求不同的排烟系统,具体分布需要根据建筑物特点来进行设计。
一些基本原则如下:1.防火分区。
将建筑楼梯间、电梯井进行防火隔离处理,提高人员逃生的安全系数。
2.排烟通道规划。
避免火场内烟气过度集中,规划一定数量的出风口,使烟气得以尽快排出室外,保持良好的逃生环境。
3.智能控制系统。
高层建筑排烟控制需要实时监控、遥控、控制,智能化排烟控制系统是实现高效、安全火灾控制的重要工具。
4.空气处理系统。
为烟气排放减少对建筑及周围环境的污染,在排出前通过过滤、净化等方式进行处理。
火场排烟规范和标准在中国,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的设计需要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排烟标准作为建筑设计规范的一部分,有着明确的监管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控制要求
温度/℃ 65 120 165 175 忍受时间 一段时间 15分钟 5分钟 1分钟 主要症状 视衣着、身体状况而定忍受时间 超过15分钟人就休克 超过5分钟人就失去活力 超过1分钟皮肤就会受到严重伤害
一氧化碳控制要求
浓度/% 0.016 0.048 0.012 0.4 中毒时间 数小时 1小时内 30分钟内 数分钟内 丧失知觉、呼吸停止、死亡 主要症状 无症状或轻微症状 耳鸣、头昏、心跳加快、头痛、呼吸 困难、呕吐、四肢无力等
直流(置换)排烟法注意事项2
• 如果在顶棚下形成的烟气层温度太低也不利于排烟。在中庭顶部 由于太阳照射和设备散热造成的能量聚积,那么中庭上部的空气 温度会非常高。在火灾初级阶段进入中庭的烟气一般会较冷,而 且当烟柱上升时,四周的冷空气填入。在多数情况下,被填入的 冷空气大概在20℃左右。 • 如果这些热空气不能被非常迅速地排走,那么将会导致在建筑物 内比预期高度低的某一点形成烟层。这一过程叫做初期(或过早) 分层。这需要在中庭内的不同高度安装有感烟探测器,一旦这一 正在形成的烟层被探测器探测到就启动了排烟系统,最热的(因此 也是最高的)热烟气会最先被排出,这样温度低一些的烟层就会填 补上来。因此在这种环境下烟气的“早期”探测是很重要的。
烟气控制方法
• 多房间建筑物的烟气控制方法 • 烟气密闭法 • 前室排烟法 • 正压送风法
烟气控制方法
• 一般高层建筑,烟气控制的方法通常是阻止或抑制火灾烟气从着火点 向四周扩散,而中庭建筑烟气控制的方法是直接将烟气安全排出。因 而,通常认为有两类典型的烟控系统即加压系统和排烟系统。 • 美国供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和美国全国消防协会(NFPA) 对中庭烟控系统的定义是:用单一或组合的方法减少烟的产生和限制 烟气流动的工程系统。 • 烟气控制系统的目的是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减少烟气产生的方法有: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限制建筑结构 中以及堆放在中庭地面的可燃材料数量。 • 限制烟气流动的被动方法有设置挡烟垂壁或防烟卷帘,阻止烟气 侵入相邻空间和疏散通道,另一被动的方法是允许烟气在人员疏散时 充满中庭的上部空间。后一方法只能用在大体积空间。 • 当采用被动烟控方法、而人员疏散时间不足时,通常使用主动烟 控方法,即采用上层机械排烟系统以保持烟层高于疏散的人员,直到 他们安全撤离,该排烟系统减少了烟层界面下降的速率。
烟羽流
• 火灾发生在中庭地面上且远离大空间的边界面,火灾 产生的高温气体上升到火焰上方形成烟羽流。 • 烟羽流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卷入四周空气,且烟羽流在 上升过程中不触及边界面,由此形成的烟羽流称为轴 对称烟羽流(Axisymmetric plume)。 • 火灾发生在与中庭相通的邻近空间,火灾生成的烟气 通过开口处的阳台等水平凸出物,经过阳台边缘向大 空间扩散,这样形成的烟羽流称为阳台溢流烟羽流 (Balcony spill plume)。 • 烟气通过墙上开口门或窗向中庭空间扩散,这样形成 的烟羽流称为窗烟羽流(Window plume)。
中庭内的烟气流动
• 当烟气蔓入中庭时,形 成的烟柱通常被称为 “溢流”烟柱,一般有 以下两种形态: • 1)自由烟柱——烟气绕 过阳台等水平凸出物, 向空间喷射,使形成的 烟柱在没有任何阻拦的 情况下向上升腾,造成 了大面积的空气卷吸 (见图4A)。 • 2)粘附烟柱——烟柱上 升时直接沿着房间开口 上的垂直表面上升(见 图4B):
负压排烟法
• 在中庭内的烟气层始终存在着一个中性压力 面。如果对中庭采取负压排烟可将中性面提 高到一‘安全”高度 。
混合排烟法1
• 一幢建筑有可能是下面 几层的公共使用场所与 中庭连通,而上面非公 共使用的楼层与中庭封 闭隔开。对于这种部分 开放式结构,低层公共 层可采用直流排烟,其 烟层下降的高度应符合 公众安全疏散的要求。 其余与中庭封闭隔开的 楼层可通过提高建筑物 内的中性面来阻止烟气 的进入 。
Hale Waihona Puke 混合排烟法2• 建筑内的使用场所是 向中庭完全敞开的, 对下面一些楼层可采 用直流排烟法,上部 非公共楼层采用置换 稀释排烟法(见图12)。
中庭的烟层温度
• 中庭的表面积一般较 大,且表面大都采用 玻璃结构,散热较快, 烟层的热量易向四周 散发,导致烟层温度 下降。因此,在进行 中庭建筑的烟气控制 设计时,应考虑这种 热损失以及造成的烟 层温度下降。
•
•
起火间以外的烟气扩散
• 火灾生成的高温烟气在整个起火间内扩 散,当烟气浓度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时, 高温烟气开始通过房间开口向外扩散。 如果房间开口上装有玻璃,烟气向外扩 散的速度将被延迟,直到玻璃由于热应 力炸裂。
开口处的烟气流动
• 1)沿着开口边缘上升,并形成 烟柱直接蔓延至中庭; • 2)气流沿着开口处的阳台或其 它水平凸出物经过阳台边缘 形成烟柱蔓延至中庭。 • 3)如果在开口处有挡烟垂壁或 在阳台处有向下凸出物,那 么当烟气绕过障碍物向上升 时,会发生额外的空气卷吸。 卷入流动烟层的额外空气将 影响以后在中庭内上升的烟 柱。如果在阳台上没有挡烟 垂壁或向下凸出物,就不会 发生空气的额外卷吸。
• 在起火间内的流动 • 经开口向中庭等相邻空间的流动 • 中庭内的流动
起火间里的烟气流动
起火间产生的烟气温度相当高,由于浮力使烟 气上升。气体的上升引起大量的冷空气与上升 烟气混合,这种由高温有毒气体及卷吸的冷空 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火焰上方立即升起,形成 可见烟柱。 • 吸入冷空气为进一步的燃烧提供了氧气,同时 也降低了烟柱温度,燃烧不完全,就产生了固 态和液态的悬浮物,形成颜色不一的烟灰。 房间里上升的烟柱遇到顶棚后向四周迅速散开, 形成一层薄簿的烟气层或“顶棚射流”,直到 碰到房间的边界后开始向整个房间扩散。 在起火间的烟气还未扩散至相邻空间之前,房 间的几何图形、火灾发生的位置和大小、火灾 附近房间开口情况以及房间边界的热特性等诸 多因素都会影响火灾烟气的流速。
直流(置换)排烟法
• 该种烟气控制方法可 简单理解为“排烟”。 主要在于上升烟柱在 建筑内某一点形成烟 气层,在烟气层下方 形成空气“净”层, 进入“净”层的烟气 流动量与通过排烟系 统排出的烟气流动量 相等。
直流(置换)排烟法注意事项1
• 烟气层的底部高度应符合安全疏散的要求,并 且其质量流率避免超过实际截止点。 • 由于溢流烟柱造成的质量流量很大,因而烟柱 随着高度的上升温度迅速降低。随高度而增加 的大质量烟气流趋向于静止,在升起的烟柱中 存在某个质量流率截止点,超过此点,利用烟 控系统排烟,从经济上看可能是不实际的。经 验表明,当烟气质量流率大于150~250kg/s时, 会出现这种情况。
空间填充法
• 有些中庭空间很大,能容纳火灾产生的 所有烟气、不需采用排烟措施。这种情 况是假设火灾是以可预测的状态发展, 而且在疏散时火灾生成的大量烟气都被 安全地保持在顶棚空间,并且还依赖于 对火势发展和人员撤离时间的预测。
置换—稀释排烟法
• 当烟气刚刚扩散到中庭,且中庭的内部 环境有利于上升烟层的有效形成,那么 在能见度、烟气毒性和温度这些判据不 影响人员撤离的条件下,可以允许将烟 层降到居住层以下。
烟的定义
• 美国试验与材料学会(ASTM)给烟下的定义: • 某种物质在燃烧或分解时散发出的固态或液态悬 浮微粒和高温气体。 • NFPA92B对烟气的定义: • 是在上述定义之外,加上“以及混合进去的任何 空气”,这种定义可能对烟气控制更有用。 • 概括起来,烟气由三类物质组成:燃烧物质释放出的 高温蒸气和有毒气体;被分解和凝聚的未燃物质;被 火焰加热而带入上升气流中的大量空气。
中庭烟气控制方法概要
• ①用玻璃或其它方法将中庭与周围建筑隔开, 以防止火灾产生的烟气和热流通过中庭扩散; • ②中庭设置集中排烟系统,使烟层界面保持在 安全疏散要求的高度; • ③在中庭四周各层房间设置排烟系统,排除着 火层产生的烟气,阻止烟气进人中庭: • ④以上方法结合使用。
烟层高度要求
• 美国国家建筑规范 (BOCA)规定:烟气控 制系统保持烟层界面高度在1.8m以上的 时间不少于20min
辐射热控制要求
辐射强度 <2.5kw/m2 2.5kw/m2 10kw/m2 忍耐极限 >5min 30sec 4sec
传热控制要求
温度/湿度 <60℃ /相对湿度100% 60℃ /1%H2O 180℃/1%H2O 忍耐极限 >30 min 12 min 1 min
非稳态火灾放热量
• 放热量随时间变化的火灾
t2型火灾类型
• 火灾从稳定燃 烧开始达到 1055kw所需 时间称为增长 时间tg。根据 火灾发展的快 慢情况, t2型 火被分成4种 发展类型:极 快、快速、中 速和慢速
火灾中需控制的参数
• • • • • • • 烟层高度 辐射热 传导热 温度 一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浓度 能见度
大 空 间 建 筑 ( 中 庭 ) 火 灾 烟 气 控 制 技 术
主要内容
• • • • • • • 一、火灾一般知识 二、火灾中需控制的参数 三、烟气的生成量 四、烟气的流动特征 五、烟气控制措施 六、中庭建筑火灾烟气控制特点 七、国内外规范对比
火灾发生过程
• • • • 火灾初期 轰燃:转变为全面燃烧的瞬间 旺盛期 衰减期
直流(置换)排烟法注意事项3
• 火灾烟气从起火间向四周扩散,飘流距离越远,热损 失越大,因而会失去热浮力。这本身又会引起烟层向 设计高度以下的地方过多地下沉。冷烟同样对排烟机、 空调机造成的空气流动相当敏感。因此,中庭内烟气 层的温度应与对烟气稳定分层的要求相适应。 • 因此,在运用直流排烟时,应规定烟气的质量流速不 能大于150~200kg/s或烟层的最低温度与室内环境条件 相适应。这两个规定先采用哪一个、视火灾类型、防 火分区的结构、中庭的布局等具体情况而定。
二氧化碳控制要求
浓度/% 1 3 5 6 7~9 10~11 主要症状 呼吸加深,对工作效率无明显影响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头痛,人员很快疲劳 呼吸困难,头痛,耳鸣,呕吐,恶心 严重喘息,虚弱无力 动作不协调,大约10分钟发生后发生昏迷 5分钟后发生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