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和人员疏散营救(新版)
高层建筑火灾时如何组织有效的疏散救援

高层建筑火灾时如何组织有效的疏散救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然而,高层建筑在提供便捷和舒适的同时,也带来了火灾风险。
由于其结构复杂、人员密集、垂直疏散距离长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组织有效的疏散救援工作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探讨在高层建筑火灾时如何组织疏散救援。
一、火灾发生前的准备工作(一)完善的消防设施高层建筑必须配备齐全且有效的消防设施,这是火灾发生时保障人员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消防电梯、疏散楼梯、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等。
这些设施要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在关键时刻能正常运行。
(二)制定应急预案制定详细且切实可行的火灾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
预案应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火灾发生时的职责和任务,包括火灾报警、疏散引导、灭火行动、医疗救援等。
同时,要定期组织演练,让所有人员熟悉应急预案的流程和自己的职责。
(三)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和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是预防火灾和有效疏散的基础。
通过宣传海报、讲座、培训等形式,让大家了解火灾的危险性、预防措施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应对。
比如,要熟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掌握逃生自救的方法等。
二、火灾发生时的疏散组织(一)及时报警一旦发现火灾,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
报警时要清晰准确地报告火灾的位置、火势大小、燃烧物质、有无人员被困等信息,以便消防部门能迅速做出判断和部署救援力量。
(二)启动应急预案火灾发生后,物业管理部门或单位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各应急小组按照预定职责展开工作。
(三)组织疏散疏散引导小组要迅速行动,通过广播、喊话等方式,引导人员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进行疏散。
在疏散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优先疏散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便的人员。
2、疏散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避免吸入浓烟。
3、按照“先着火层,再着火层上层,最后着火层下层”的顺序进行疏散。
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和人员疏散营救范文

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和人员疏散营救范文摘要: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和人员疏散营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层建筑火灾的危害性,然后分析了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扩散的原因和特点,接着提出了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的方法。
同时,本文还详细介绍了高层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人员疏散时应注意的问题。
最后,本文总结了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和人员疏散营救的关键点和难点,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人员疏散一、引言高层建筑火灾是一种特殊的灾害,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火灾发生后火势蔓延迅速,并且烟气扩散范围广,给人员疏散和营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和人员疏散营救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高层建筑火灾的危害性高层建筑火灾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火势蔓延迅速: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火灾发生后火势很容易迅速蔓延,使得火灾扑灭的难度加大。
2. 煤气和烟雾的扩散范围广:高层建筑火灾时产生的煤气和烟雾很容易在建筑中扩散,影响人员的疏散和营救工作。
3. 火灾对建筑结构的破坏:高层建筑火灾时的高温和大量的煤气会对建筑结构造成严重的损坏,增加疏散和营救的难度。
4. 人员伤亡较多:由于高层建筑火灾时人员密集,人员伤亡往往比较严重。
三、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扩散的原因和特点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扩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 火源可燃物多:高层建筑内部火灾时,火源可燃物往往比较多,容易引发大规模的火灾。
2. 环境密闭:由于高层建筑内部环境比较密闭,烟气很容易在内部积聚并扩散。
3. 烟气密度较大:高层建筑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密度比空气大,容易积聚在底层,影响人员的疏散和营救。
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扩散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 向上蔓延:高层建筑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往往向上扩散,逐渐蔓延到各个楼层。
2. 向下扩散:由于烟气密度较大,高层建筑火灾时的烟气往往往下扩散,逐渐积聚在底层。
3. 烟气覆盖范围广:高层建筑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很容易在建筑中扩散,覆盖范围广,使得人员疏散和营救工作变得困难。
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和人员疏散营救

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和人员疏散营救高层建筑是现代都市中常见的建筑形式,然而,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和人员的密集度,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往往是十分严重的。
因此,对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和人员疏散营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火灾烟气控制和人员疏散营救两个方面来探讨高层建筑火灾安全措施。
一、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措施1. 设计合理的疏散通道:高层建筑的疏散通道应满足以下条件:宽敞、明亮、无明火、无烟气、通风良好。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设计师在制定初步设计方案时应考虑在建筑物内设置多处疏散楼梯。
此外,疏散通道应采用耐火材料或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的材料进行装修和装饰。
2. 灭火系统:高层建筑中的灭火系统是控制火灾烟气的关键。
建筑物内应设有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和消防栓,并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可用。
此外,高层建筑还应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当探测到火灾时,系统将自动喷水,起到抑制火势蔓延的作用。
3. 使用防烟门和防烟窗:在高层建筑的疏散通道中应设有防烟门,以阻挡烟气的扩散,确保人员疏散时不受烟气的侵袭。
此外,高层建筑的窗户也应采用防烟窗的设计,当有火灾发生时,防烟窗能有效阻挡火灾烟气进入室内。
4. 定期演练和培训:高层建筑的住户和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火灾疏散演练和灭火培训,以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和逃生自救能力。
演练和培训应包括火灾疏散路线、逃生技巧、火灾烟气的危害等内容,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和行动。
二、高层建筑人员疏散营救措施1. 快速疏散通道的设计为了确保人员能够尽快安全地疏散,高层建筑应配备宽敞、明亮的疏散通道。
疏散通道应设置在建筑的正面和背面,以增加疏散的通道数量。
此外,疏散通道应采用耐火材料和防烟设计,以防止火灾烟气进入通道,影响人员的疏散效率。
2. 疏散指示标识的设置在高层建筑的疏散通道和关键位置,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识,指示人员快速、有序地疏散。
疏散指示标识应具备明确的指示方向、清晰的标识文字和图案,以便人员能够迅速识别,避免产生困惑和混乱。
高层建筑火灾的疏散与救援措施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录
•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与危害 • 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措施 • 高层建筑火灾的疏散措施 • 高层建筑火灾的救援措施 • 高层建筑火灾的案例分析 • 高层建筑火灾的反思与建议
01 高层建筑火灾的 特点与危害
火势蔓延速度快
01
由于高层建筑内部存在大量可燃 物,如家具、装饰材料等,一旦 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
。
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是高层建筑中用于火灾 救援的重要设施,可以快速将消 防队员和救援物资运送到火灾现
场。
消防队员的救援行动
火场侦查
消防队员到达火灾现场后,首先需要进行火场侦查,了解 火势情况、被困人员数量和位置等信息,为制定救援方案 提供依据。
救援被困人员
消防队员在火场中寻找并解救被困人员是首要任务。他们 需要利用各种救援工具和技术,如破拆、攀爬、绳索等, 将被困人员安全转移到安全区域。
03
力。
06 高层建筑火灾的 反思与建议
加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
1 2
建立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各方的职 责和义务,确保各项消防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
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对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定期检查,确 保其完好有效,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3
建立消防应急预案
火场控制与扑灭
消防队员在灭火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火势蔓延, 同时使用灭火器材和消防水系统扑灭火灾。
现场救援指挥与协调
指挥中心设置
在火灾现场设立指挥中心,负责 协调各方救援力量,确保救援行
动有序进行。
通信保障
确保现场通信畅通,以便及时传递 信息、协调救援行动和指挥决策。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如何疏散和救援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如何疏散和救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
然而,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也随之增加。
在高楼里,火灾疏散和救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相关的疏散和救援问题,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措施。
一、火灾疏散的前提条件1. 规范的消防设备高层建筑应配备各种规范合格的消防设备,包括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
这些设备的运行状态应经常检查和维护,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工作。
2. 宽敞明亮的疏散通道高层建筑应设计合理的疏散通道,通道宽度应满足规定要求,且设有清晰明显的标识。
通道内应保持清洁明亮,并设有应急照明设备,以确保在火灾疏散时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离开。
3. 明确的疏散指引高层建筑应设置明确的疏散指引标识,包括疏散楼梯间的指示牌、疏散通道的示意图等。
这些标识应直观易懂,并与实际情况相符,避免给被困人员带来困惑和误导。
4. 火灾疏散演练高层建筑应定期组织火灾疏散演练,加强员工和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演练过程中,应模拟真实情况进行,以更好地了解火灾疏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改善和完善相关措施。
二、高层建筑火灾疏散的具体流程1. 及时报警一旦发现火灾,应立即通过高层建筑内的火灾报警设备报警。
同时,应及时通知楼内的所有人员,并引导他们按照疏散指引安全撤离。
2. 迅速疏散被困人员应尽快沿着疏散通道撤离,避免使用电梯。
在疏散过程中,应保持冷静,并按规定队形有序地前进。
如有条件,可以借助湿毛巾等物品进行呼吸防护。
3. 集中安全区域一旦疏散到达安全区域,人员应按照规定在该区域内集中。
安全区域应远离火源和疏散通道,通风良好,并能提供足够的避难场所和物资。
4. 等待救援被困人员应保持耐心等待救援,避免擅自行动。
同时,可以通过窗户等途径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以便救援人员及时发现并展开救援行动。
三、高层建筑火灾救援的措施1. 消防逃生器材的准备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人员应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包括救生绳、安全带、防护口罩等。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人员疏散方法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人员疏散方法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超高层建筑在一些大型城市中不断地涌现,已经成为所在城市重要的标志。
那么,你知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我们该怎么疏散吗?今天店铺为大家整理了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人员疏散方法,欢迎大家阅读!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人员如何疏散1.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1)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但着火时普通电梯千万不能乘坐;(2)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3)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4)利用观光楼梯避难逃生;(5)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6)利用房间床单等物连接起来进行逃生。
2.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人员的逃生方法(1)当某一楼层某一部位起火,且火势已经开始发展时,应注意听广播通知,广播会告诉着火的楼层,以及安全疏散的路线、方法等。
(2)当房间内起火,且门已被火封锁,室内人员不能顺利疏散时,可另寻其它通道。
如通过阳台或走廊转移到相邻未起火的房间,再利用这个房间通道疏散。
(3)如果是晚上听到报警,首先应该用手背去接触房门,试一试房门是否已变热,如果是热的,门不能打开,否则烟和火就会冲进卧室;如果房门不热,火势可能还不大,通过正常的途径逃离房间是可能的。
离开房间以后,一定要随手关好身后的门,以防火势蔓延。
如在楼梯间或过道上遇到浓烟时要马上停下来,千万不要试图从烟火里冲出,也不要躲藏到顶楼或壁橱等地方,应选择别人易发现的地方,向消防队员求救。
(4)当某一防火区着火,如楼房中的某一单元着火,楼层的大火已将楼梯门封住,致使着火层以上楼层的人员无法从楼梯间向下疏散时,被困人员可先疏散到屋顶,再从相邻未着火的楼梯间往地面疏散。
(5)当着火层的走廊、楼梯被烟火封锁时,被困人员要尽量靠近当街窗口或阳台等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向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如呼唤,向楼下抛掷一些小物品,用手电筒往下照等。
(6)在充满烟雾的房间和走廊内时,由于烟和热气上升的道理,在离地板近的地方,烟雾相对少一点,呼吸可少吸些烟。
火灾事故中的高层建筑疏散与救援

火灾事故中的高层建筑疏散与救援高层建筑火灾事故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安全隐患之一,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建筑的高度和人员众多,疏散和救援工作变得异常困难。
本文将从疏散和救援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应对高层建筑火灾事故。
1. 火灾疏散高层建筑的火灾疏散是一个复杂而紧急的过程,需要有效的组织和指挥。
以下是一些建议:1.1 疏散预案每座高层建筑都应制定详细的火灾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预案应明确疏散途径、疏散顺序和集合地点,并充分考虑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疏散需求。
1.2 定期检查疏散通道和设施高层建筑的疏散通道和设施必须保持畅通和良好状态。
楼梯间、消防通道和出口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人员。
1.3 建立适当的疏散标志建筑内部应标明明确的疏散标志,包括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集合点。
这些标志应清晰可见,以引导人员迅速找到逃生和疏散的路径。
1.4 加强火灾防控教育宣传高层建筑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对员工和住户进行火灾防控教育宣传,提高他们的火灾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培训内容应包括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疏散途径的认识和应对火灾的基本知识。
2. 火灾救援火灾救援是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关键环节,需要有效的组织和协调。
以下是一些建议:2.1 快速通知并求助一旦发现火灾,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并提供准确的地址和火灾情况描述。
同时,可以使用建筑内的广播系统告知所有人员有关火灾的信息,并呼吁他们保持冷静,按照疏散预案行动。
2.2尽早启动建筑内自动喷水系统高层建筑应配备自动喷水系统,火灾发生后,尽早启动系统,以控制火势的蔓延。
自动喷水系统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2.3 救援通道与设施高层建筑的消防通道和设施应保持完好,以便救援人员进入建筑并展开救援行动。
消防通道和电梯等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2.4 救援人员培训和装备救援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高层建筑火灾救援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和人员疏散营救

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和人员疏散营救概述:高层建筑火灾是一种特殊且危险的火灾形式,由于建筑高度的限制、烟气扩散的特点以及人员疏散的困难,给火灾扑灭和人员安全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高层建筑火灾的烟气控制和人员疏散营救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和人员疏散营救的重要性、相关措施与技术,以及应对策略。
一、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的重要性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是造成火灾致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火灾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这些有害气体不仅能引起窒息和中毒,还能使火场变得黑暗、热量蒸发,使疏散通道变得不可见,极大地影响了人员的疏散和营救工作。
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的目标是减少火灾烟气的产生和蔓延,为人员疏散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措施包括:一是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减少火灾的发生;二是在火灾发生后,通过合理的烟气控制手段,控制烟气扩散的速度和范围;三是确保建筑内的通风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提供清洁的空气供人员逃生。
二、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的技术措施1.消防设施的设置:高层建筑应该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以及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灯等。
这些设施的设置可以在火灾发生后迅速采取措施,减少火灾蔓延的速度,控制火势,为人员疏散争取宝贵的时间。
2.烟气排出系统:高层建筑的烟气应该及时、快速地排放出去,以减少烟气对人员疏散的影响。
烟气排放系统可以采用烟气排烟通道、排烟风机等设备。
通过合理地设计和布置这些设备,可以将大量的烟气及时排放出去,保持疏散通道的通畅。
3.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在高层建筑火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清洁的空气供人员逃生。
通风系统应该合理布置,确保疏散通道的通风和换气。
在火灾发生时,通风系统应该能够自动启动,并及时将有害气体排出。
4.隔热材料的选择:高层建筑的外墙、隔墙等结构材料应该选择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并且能够抵抗燃烧。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火灾的烟气和火焰蔓延的速度,为人员疏散创造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和人员疏散营救(新版)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和人员疏散营救(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现代化的高层民用建筑使用了大量可燃材料装饰,配有大量家电和家具,这些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和热量。
这些烟气是阻碍人们逃生和进行灭火行动,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表明,由于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死亡或被其他有毒烟气熏死者一般占火灾总死亡人数的40%~50%,而被烧死的人当中,多数是先中毒窒息晕倒后被烧死的。
因此,了解和掌握高层建筑火灾中的烟气流动规律,控制烟气扩散,有效的组织营救和人员疏散是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的首要问题。
一、烟气流动规律建筑物内烟气流动的形成,是由于风和各种通风系统造成的压力差,以及由于温度差造成气体密度差而形成的烟囱效应,其中温差和温度变化是烟气流动最为重要的因素。
1、建筑物内通风、空调系统对建筑物内压力的影响,取决于送风和排风的平衡状况。
如果各处的送风和排风是相同的,那么该系统对建筑物内的压力不会产生影响,如果某部位的送风超过排风,那里便出现增压,空气就从那里流向其他部分。
反之,在排风超过供风的部位,则出现相反的现象。
因此,建筑物内通风、空调系统可以按照某种预定而有益的方式设计,以控制建筑物内的烟气流动。
2、气体膨胀。
温度升高而引起的气体膨胀是影响烟气流动较为重要的因素。
根据气体膨胀定律,可推算出着火期间着火区域内的气体体积将扩大3倍,其中2/3气体将转移到建筑物的其他部分。
而且膨胀过程发生相当迅速,并造成相当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不采取措施减弱,就会迫使烟气从着火层向上、向下以及水平方向流动。
3、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是由高层建筑物内外空气的密度差造成的,高层建筑的外部温度低于内部温度而形成的压力差将使空气从高层建筑的某一部位的低处进入,穿过建筑物向上流动,然后从建筑物的高处流出,这种现象称为正热压作用。
在低处外部压力大于内部压力,在高处则相反,在中间某一高度,内外压力相同,即存在一个中性压力面。
由烟囱效应造成的压力差和气流分布,以及中性压力面的位置,取决于建筑物内分隔物的开口对气体流动的限制程度。
火灾时,由于燃烧放出大量热量,室内温度快速升高,建筑物的烟囱效应更加显著,使火灾的蔓延更加迅速。
因此烟囱效应对建筑物的空气的流动起着重要作用。
4、室内风向、风力、风速对高层建筑内烟气流动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随建筑物的形状与规模而变化。
简单地讲,风力作用使得迎风面的墙壁经受向内的压力,而背风面和两侧的墙壁有朝外的压力,平顶层上有向上的压力。
这两种压力,使空气从迎风面流入建筑物内,从背风面流出建筑物外,建筑物顶上的负压力对顶层上开口的垂直通风管道有一种吸力的作用。
同时正的水平风压力促使中性面上升,负的水平风压力促使中性面下降。
二、烟气的危害和影响烟气是物质在燃烧反应过程中由热分解生成的含有大量热量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
它是由极小的炭黑粒子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的灰分及可燃物的其他燃烧分解产物所组成。
烟气的流动扩散速度与烟气的温度和流动方向有关。
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火灾初期阶段一般为0.3米/秒,猛烈阶段为0.5-3米/秒。
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大,通常为3-4米/秒。
烟气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所引起的窒息和对人体器官的刺激以及高温作用。
1、烟气引起人员中毒、窒息。
燃烧产生的大量浓烟和气体,其中不少是毒性气体,如一氧化碳、氯化氢、氢氰酸等,对人体有醉、窒息、刺激等作用。
这些燃烧产物妨碍火场上被困人员和指战员的正常呼吸,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窒息。
在高层建筑火灾人员死亡的的直接原因中,窒息、中毒死亡的占有较大的比例。
2、烟气使人员受伤。
燃烧产物中的烟气,包括水蒸气,载有大量的热,人们在这高温、湿热环境中极易被烫伤。
据统计分析,人在100度环境下就会出现虚脱现象,丧失逃生能力。
3、烟气影响人的视线。
燃烧产生的大量烟气,使能见度大大降低。
人在浓烟中往往辩不清方向,对本来很熟悉的环境也会变得无法辨认,以致产生恐怖感,惊慌失措,给灭火工作、人员疏散带来困难。
人在烟气环境中能正确判断方向、脱离险境的能见度最低为5米,当人的视野降到3米以下,逃离现场就非常困难。
4、烟气是火势发展蔓延的重要因素。
不完全燃烧产物中的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能继续燃烧或发生爆炸,燃烧产物有很高的热能,会因对流、辐射引起新的火点,甚至引起火场上可燃物迅速着火而形成轰然,成为火势发展、蔓延的重要因素。
三、烟气的控制控制烟气有“防烟”和“排烟”两种方式。
“防烟”是防止烟的进入,是被动的;相反,“排烟”是积极改变烟的流向,使之排出户外,是主动的,两者互为补充。
目前采取的烟雾控制有如下措施:1、限制烟气的产生量。
防烟最好的办法在于消除发烟的源头。
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应设计火灾报警系统及自动灭火系统,以便尽早发现火灾,在大量浓烟产生之前扑灭火灾或控制火灾发展。
同时,在选用房屋建材及装饰材料、家具时,应尽可能采用发烟性小的材料,以便火灾时,发生烟量小,发烟速度慢,现场人员相对地有较充裕的逃生时间,减少对生命的威胁。
2、利用建筑物内的固定排烟设施排烟。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如固定的排烟机、烟塔、室内的鼓风机、电扇等都可用来排烟。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是根据设计条件决定的,有的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有的采用机械排烟方式。
还有的将自然排烟作为机械排烟的补充。
由于影响排烟效果的各种因素较多,因此我们在利用建筑物排烟设施时,要根据火场实际情况和排烟设施的具体条件,有选择的加以利用。
通常情况下,火灾时应迅速启动送风设备,及时排除着火层以上各层的烟雾;对楼梯间要保持正压送风;降下防烟卷帘、活动挡烟垂壁,关闭各层竖井门和防火门,防止烟气扩散,引导烟气向对灭火有利的方向流动;设有水幕设备的要启动喷洒设备,增加阻止焰火的效果。
3、自然通风排烟。
自然通风排烟就是利用空气对流排烟的一种方法。
着火时,可打开门窗或烟口即可排烟,必要情况下也可在建筑顶层适当位置破拆排烟口。
采用此法时,应注意防止高温烟气流入建筑内的其它部位,加速烟火的扩大蔓延。
4、喷雾水流排烟。
喷雾水流排烟是一种既方便又有效的一种排烟手段和方法。
这种方法,既有利于灭火,又能净化空气,还能减轻烟气对消防员的危害。
使用时,一般要求是:选择在进风口的一面设置喷雾水枪,下风的一面为排烟口。
并注意在排烟口附近设置一定水枪保护,方可实施排烟。
喷雾水流排烟的技术要求比较高。
在走廊内排烟时,喷雾水流应将走廊的截面积全部遮住,阻止烟气的倒流,排烟时应逐步推进;在房间内排烟时,应以房间的入口处作喷雾前端,要求在能全部覆盖入口的位置上固定水枪。
进入室内要注意形成负压,以防烟火倒流;如在面积较大的空间排烟时,应充分利用防火分隔物,依托防火分隔缩小进风口截面积,然后喷射水流。
对于排烟一侧,需将开口部位全部开放。
5、利用排烟机械排烟。
机械设备排烟,除固定排烟设施外,还可利用移动的设备排烟,但使用时,要防止排烟口的热气流引燃邻近建筑及可燃物,造成二次灾害事故。
因此要考虑着火房间周围的情况,烟火有无蔓延的可能,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安全地段,必要时配备一定灭火力量,防止火灾蔓延扩大。
四、疏散与营救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常有大量人员被烟火围困,人员疏散困难。
因此消防队到场后要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做好疏散与营救工作。
1、人员疏散的顺序和方法。
安全疏散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首先疏散受到烟火威胁的人员。
其基本顺序是:着火层----着火层的上层----着火层的下层。
疏散过程中,对于远离火区和神志清醒者,指明疏散方向和路线即可;对于距火区较近,或必须穿越火区或行动不便者,需要配戴逃生面罩或者湿毛巾在指战员带领下进行疏散;对于受重伤者、小孩、老弱病残者,应采取抬、背、抱等方法护送至安全区域。
2、营救和疏散的手段。
首先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疏散和营救。
一是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封闭楼梯进行疏散营救;二是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疏散营救;三是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四是利用房间床单等物连接起来进行逃生;五是在不影响灭火战斗行动的情况下,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营救。
其次利用移动消防装备救人。
在利用建筑物内部消防设施疏散救人的同时,还应尽可能采用举高车开辟外围救人通道,实施救人。
条件许可还可以考虑直升机救人等。
3、疏散和营救注意事项。
(1)在组织疏散过程中,要不断的稳定被困人员的情绪,劝告不要拥挤和争先恐后,说明某层为安全层。
安全层的指战员要做好从着火层以上各层疏散下来的人员的接引工作,不要让其重返火区。
(2)执行救人任务,不能少于2人,事先可约定联络信号,互相照应,并应携带防护和救生器材。
(3)抢救路线要设明显标志,或派岗哨指示方向,防止走尽袋形走廊尽头;要及时清除路障,保持通道畅通。
(4)在有烟气、火焰的条件下疏散抢救人员时,要有水枪保护。
(5)对于一时疏散不出而暂时留在火场的人员,应动员引导他们有秩序的做好撤离准备。
或鼓励他们保持镇定,发扬扶老携幼,先人后己的精神,与烟火作斗争,并对其采取保护措施,以保证抢救人员任务的完成。
XX设计有限公司Your Nam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