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火灾烟气的产生及特征

合集下载

《建筑防排烟》PPT课件

《建筑防排烟》PPT课件
防烟分区是对防火分区的细分,防烟分区的作用是 有效的控制火灾产生的烟气流动,它无法防止火灾 的扩散。
建筑精选课件
16
2 防烟分区
根据《高规》的规定,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及 净高不超过6m的房间,要求划分防烟分区。
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包括地下室)和走道,不划 分防烟分区。
建筑精选课件
17
防烟分区可通过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 小于0.5m的梁来划分。
建筑精选课件
22
9.1.3 安全疏散
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通道,根 据防火要求可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 烟楼梯间及室外楼梯等几种型式。
建筑精选课件
23
1. 敞开楼梯间
2. 封闭楼梯间
图7-1
建筑精选课件
图7-2
24
பைடு நூலகம்
3. 防烟楼梯间
图9-3 防烟楼梯间形式示意图 (a)带封闭前室的防烟楼梯间 (b)带凹廊的防烟楼梯间 (c)带阳台的防烟楼梯间
建筑精选课件
27
❖ 设置自然防排烟设施,利用烟气的热浮力特性采用 自然排烟和防烟。
❖ 设置机械送风、机械排烟系统,对保护区域的实行 正压送风防烟和机械排烟。
建筑精选课件
28
自然排烟的条件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 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对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 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有条件 时应尽量采用自然排烟。
烟上升速率极快,如不及时排除,很快会垂直扩散
到各处。因此,当发生火灾后,应立即使防排烟系
统投入工作,将烟气迅速排出,并防止烟气窜入防
烟楼梯、消防电梯及非火灾区内。
(1)便于安全疏散
(2)便于灭火

典型火灾及烟气蔓延过程分析_OK

典型火灾及烟气蔓延过程分析_OK

【解】对于火源正上方
T
T
20
16.9 10002 / 3 105 / 3
T
36.4
T
16.9
Q 2/3 A
H 5/3
T 56.4
对于r=5m处,r/H=5/10=0.5>0.18,
T
T
T
20
5.38
1000 5
2
/
3
18.4
10 r H
T 38.437
地估算以羽流在顶棚处的撞击点为圆 心(羽流中心线与顶棚的交点),顶 棚高度的1~2倍为半径的区域内的顶 棚射流的厚度、速度以及温度。
32
说明:
1. 以上表达式对应着两个流动特点不同的区域。
式(5.5)和(5.7)对应于撞击点附近烟气羽
流转向的区域,在这一区域内,最大温度和最
大流速与径向距离无关。式(5.6)和(5.8)
风管本身使用了易燃、可燃材料;风管连通上下楼
层,通过风管和各风口将火灾从下层迅速蔓延至上
部各层。
42

1971年12月24日上午10时许,楼内有200名旅客,70名
旅馆工作人员,15名公司工作人员。旅馆二层咖啡厅因瓶
装液化石油气泄漏引起火灾,火势迅猛,咖啡厅内3名员
4、热对流:对流是初期建筑火灾蔓延的主要形式。房间内的燃 烧产生的热烟气与周围的冷空气存在密度差,使热气流不断上 升,冷气流不断下沉,形成对流。对流换热使房间内温度不断 升高,在空间进行质量和能量的交换,热气流使火灾蔓延至其 它房间。
5、热辐射:起火点附近的易燃、可燃物,在没有与火源接触39, 又没有中间导热物体作为媒介的条件下而起火燃烧,靠的是热 辐射。热辐射是确定建筑之间防火间距的主要考虑因素。

烟气的危害和对火场排烟的几点建议

烟气的危害和对火场排烟的几点建议

浅谈火灾烟气的危害和对火场排烟的几点建议高洋(吉林省吉林市消防支队,吉林吉林 132000)摘要:本文针对火灾烟气易造成人员伤亡和火灾蔓延的特点,论证了火灾烟气的危害,并结合消防部队在火场排烟中可采取方式和方法,提出不同场合、不同情况进行火场排烟的建议。

关键词:火灾烟气;危害;火场排烟;方式;建议众所周知,火灾烟气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火灾蔓延的重要因素。

本文从火灾烟气的危害出发,引导读者加强对火场排烟工作的重视,并结合各种火场排烟方式,提出在不同情况下进行火场排烟的建议。

1 火灾烟气对人员的威胁通过抽样解剖110名火灾遇难者尸体,研究死者的呼吸道和血液。

结果表明,因火灾而伤亡者中约有60%的人员与烟雾相关。

由此可见,火灾烟气会造成严重危害,其危害性主要有毒害性、减光性和恐怖性。

1.1 火灾烟气的毒害性1.1.1 当空气中含氧量降低到15%时,人的肌肉活动能力就会下降,当降到10-14%时,人就四肢无力,智力混乱,辨不清方向;当降到6-10%时,人就会晕倒。

所以对处在着火房间内的人们来说,氧的短时致死浓度为6%。

而实际的着火房间中氧的最低浓度可达到3%左右。

1.1.2 火灾烟气中含有各种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以及氨、苯、醛等),而且这些气体的含量已超过人们生理正常所允许的最高浓度,造成人员中毒死亡。

其次,烟气中悬浮微粒也是有害的,它能进入人体肺部粘附并聚集在肺泡壁上,引起呼吸道疾病和增大心脏病的死亡率,对人造成直接危害。

1.1.3 室内烟气温度可高达数百度,在地下建筑中,火灾烟气温度可高达一千度以上。

人们对高浓度烟气的忍耐性是有限的。

在65摄氏度时,可短时忍受;在120摄氏度时15分钟内将产生不可恢复的损伤。

1.2 火灾烟气的减光性可见光波的波长为0.4-0.7微米,一般火灾烟气中烟粒子粒径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当弥蔓时,可见光因受到烟粒子的遮蔽而大大减弱,能见度大大降低,这就是烟气的减光性。

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模拟考试题答案及解析

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模拟考试题答案及解析

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模拟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1、在起火的建筑物内,火由起火房间转移到其他房间再蔓延到毗邻建筑的过程,主要是靠可燃构件的( )方式实现的。

A.直接燃烧B.热传导C.热辐射D.热对流E.轰燃参考解析::在起火的建筑物内,火由起火房间转移到其他房间再蔓延到毗邻建筑的过程,主要是靠可燃构件的直接燃烧、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的方式实现的。

正确答案:ABCD2、以下( )是窒息法灭火的主要措施。

A.用灭火毯、l 正确答案:ABCD3、火灾烟气的主要成分( )。

A.固体微粒B.液体微粒C.热分解生成的气体D.燃烧生成的气体E.水蒸气参考解析::火灾烟气的主要成分有:燃烧和热分解所生成的气体,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氰化氢、氯化氢、硫化氢、乙醛、丙醛、光气、苯、甲苯、氯气、氨气、氮氧化合物等;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粒,例如蒸气冷凝而成的均匀分散的焦油类粒子和高沸点物质的凝缩液滴等;固态微粒,例如燃料充分燃烧后残留下来的灰烬和炭黑固体粒子。

正确答案:ABCD4、火灾猛烈燃烧阶段的特点( )。

A.室内可燃物已被全面引燃,燃烧速度急剧加快B.高温烟火从房间的门、窗等开口处向外大量喷出C.火灾以辐射、对流、传导方式进行扩散蔓延D.灾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部位,使邻近区域受到火势的威胁E.在燃烧区域及附近存在高温,室内平均温度低,室内温差大参考解析::火灾进入猛烈燃烧阶段特点是:室内可燃物已被全面引燃,且燃烧速度急剧加快,火灾以辐射、对流、传导方式进行扩散蔓延,高温烟火从房间的门、窗等开口处向外大量喷出,使火灾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部位,使邻近区域受到火势的威胁。

选项E是火灾初起阶段特点。

正确答案:ABCD5、影响自燃发生的因素,主要有()。

A.产生热量的速率B.通风效果C.物质周围环境的保温条件D.可燃物的浓度或数量E.足够能量的引火源参考解析::影响自燃发生的因素。

细水雾作用下火灾烟气典型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_房玉东

细水雾作用下火灾烟气典型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_房玉东

烧强度开始减弱 , 烟气生成速率快速下降 , 使得烟气质 量密度损失比例不断增大 .根据上述分析可判断 , 该临 界值为 1.5 kg/s.
图 3 烟气质量密度 损失比例随风机速率变化曲线
从图 3还可以看出 , 随着压力的增大 , 烟气质量密 度损失比例有所增大 ,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压力增大雾 滴粒径变得更小 , 雾滴速度变得更大 .这强化了雾滴与 烟颗粒之间的碰撞作用 , 更有利于烟颗粒的凝聚沉降 . 从图 3还可以看出 , 喷头 1作用下 , 烟颗粒质量密度损 失比例要大于喷头 2, 这表明雾滴粒径较小的细水雾 更有利于烟颗粒的凝聚沉降 . 2.2 烟气辐射热通量变化规律分析
互作用进行了数值研究 [ 2] , 把烟气和空气看成是两种 准稳态的层 , 建立了水喷雾与烟气层相互作用的一维 数学模型 , 预测了水喷雾作用下烟气的运动规律 , 并且 给出了一些使用水喷雾使烟气造成的损失最小化的物 理准则 .Xiang等 [ 3] 研究了带电水雾作用下烟 气浓度 变化规律 .Nyankina等[ 4] 采用区域模拟的方法建立数 学模型 , 研 究水喷 雾对火 灾轰然 发展 的影响 .Vaari 等 [ 5] 建立了通风条件下细水雾全淹没灭火的数学模
1.5 0.32 0.48 0.54 0.56 0.053 0.096 0.117 0.127
2.0 0.36 0.52 0.58 0.60 0.060 0.104 0.125 0.136
2.5 0.42 0.58 0.64 0.66 0.070 0.116 0.138 0.150
从图 3可以看出 , 当风机速率小于 1.5 kg/s时 , 烟 气质量密度损失比例随风机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当风 机速率大于 1.5 kg/s时 , 烟气质量密度损失比例随风 机速率的增大而增大 .这是因为当风速小于某临界值 时 , 通风会助燃火焰 , 此时烟气生成速率快速增大 , 使 得烟气质量密度损失比例不断减小 ;当风速大于某临 界值时 , 通风会熄灭火焰 , 此时火焰尺寸开始减小 , 燃

烟气危害及防排烟措施

烟气危害及防排烟措施

烟气危害及防排烟措施[防火研究] 甘肃省定西市公安消防支队防火处魏晓童(查阅次数:164)首页>>调研专栏>>防火研究>>正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物内各种室内用品及家具利用合成材料的数量和品种越来越多,不仅热量释放速率变化快,其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也变的更为复杂,火灾烟气已成为对人的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因素。

据统计,因火灾而死亡的人中80%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而致死的。

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解的产物,是含有悬浮固体和液体微粒的气体。

火灾过程所产生的烟气叫做火灾烟气,是火灾时所生成的气体和悬浮在其中的烟粒子的总称。

火灾烟气由热解和燃烧所生成的气体、悬浮微粒及剩余空气三部分组,它们具有毒害性、减光性、恐怖性。

首先,烟气中含氧量往往低于人们生理正常所需要的数值。

当含氧量在6-14%之间时,虽然不会短时致人死亡,但也会因四肢无力,智力混乱,辨不清方向,甚至晕倒,而不能逃离火场最终被火烧死;当含氧量低于6%时,在短时内人们将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烟气中含有各种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氢化氰、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氨气等。

这些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对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例如氢化氰(HCH)是一种迅速致死、窒息性的毒物;二氧化氮(NO2)对肺刺激性强能引起即刻死亡以及窒后性伤害;氨气(NH3)有刺激性,有难以忍受的气味,对眼、鼻有强烈刺激作用没;氯化氢(HCL)是呼吸道刺激剂,吸附于颗粒上的HCL的潜在威胁性较之等量的HCL气体要大。

烟气中的悬浮微粒也是有害的。

危害最大的是颗粒直径小于10微米的飘尘,它们肉眼看不见,能长期飘浮在大气中。

微粒直径小于5微米的飘尘,由于气体扩散作用,能进入人体肺部粘附并聚集在肺泡壁上,引起呼吸道疾病和增大心脏病死亡率,对人造成直接危害。

火灾的发展过程及正确报警

火灾的发展过程及正确报警

火灾的发展(fāzhǎn)过程火灾不仅危害民众安全,破坏自然,毁坏财物,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也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复杂有害的社会现象。

发生火灾有着(yǒu zhe)多种因素,在可燃物、助燃物、火源三种条件齐备时,就会产生燃烧。

产生明火的原因也多种多样,缓慢氧化产生的自燃、被聚焦的日光、高温物体的热辐射或撞击摩擦产生的火花、自然界的雷击和闪电……都可以(kěyǐ)成为让“火魔”肆虐的平台。

火灾(huǒzāi)的发生过程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起阶段(jiēduàn)此时的火灾范围较小,可燃物刚刚达到临界温度燃烧,不会产生高热量辐射及高强度的气体对流,烟气量不大,燃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尚未达到弥散,被困人员有一定时间逃生,对建筑物还未达到破坏性。

这时,消防扑救方法正确,人员充沛,可以把火灾控制在局部,甚至完全消灭。

2. 发展阶段当火灾没有得到及时控制,继续持续燃烧,我们称之为火灾的发展阶段。

火灾的控制与失控也与当时火场燃烧物的种类、气候条件、扑救环境,及扑救人员装备和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时的火灾持续燃烧速度加快,温度不断升高,气体对流增强,燃烧产生炙热烟气迅速弥散。

这些热传播的方式会加剧火势蔓延,火场范围扩大,火势也难以控制。

3. 猛烈阶段火灾发展到这一阶段最危险,也最具破坏性。

温度、气体对流强度、燃烧速度均达到峰值,并伴有可燃性物质不完全燃烧或因高温分解而释放大量助燃物质和刺激性烟气,燃烧随时会产生突发性变化。

如有燃爆性气体时,会产生瞬时爆燃,不仅扩大火势,对扑救人员、受困人员均会形成最大安全威胁,同时对建筑物也会形成毁灭性破坏。

4. 下降熄灭阶段因可燃物质燃烧将尽,消防扑救手段等因素使火场温度下降,气体对流减弱,这时火灾呈下降熄灭阶段。

但这一阶段也因地理位置、火场环境等因素不同,持续时间也不一样,有时会持续很长时间,有时也会因建筑物本体坍塌,重新产生有氧对流而出现“死灰复燃”现象。

火灾事故产生什么烟

火灾事故产生什么烟

火灾事故产生什么烟火灾产生的烟雾是由燃烧物质释放出来的烟气和颗粒物组成的。

当有可燃物质燃烧时,它会释放出大量的烟雾,其中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甲醛、苯、苯并芘等有害气体,以及固体颗粒物和液体颗粒物。

这些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首先,烟雾中的一氧化碳是非常危险的。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毒性很大的气体,它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一种稳定的化合物——碳氧血红蛋白,导致血红蛋白无法携氧,从而引起机体缺氧,严重时甚至导致窒息死亡。

此外,烟雾中的一氧化氮也具有很强的毒性,它会干扰血红蛋白的功能,造成机体缺氧。

其次,火灾烟雾中还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物和液体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会刺激呼吸道,导致咽喉干燥、呼吸困难,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此外,火灾烟雾中还含有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如苯、苯并芘等,它们都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在火灾发生时,烟雾会随着空气流动迅速弥漫开来,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逃生可能。

面对火灾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做好逃生准备。

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低姿态行走,避免吸入大量烟雾。

同时也要防止被烟雾迷惑,导致迷失方向。

另外,为了降低逃生时的烟雾危害,建议人们在逃生过程中选择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减少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量。

除了逃生准备外,火灾防范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平时,人们应该增强火灾防范意识,定期检查家中的电气设施和燃气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同时,加强对火灾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

火灾事故时会造成不少伤亡,所以人们要特别注意火灾防范工作,提前预防火灾发生和发展。

总之,火灾产生的烟雾是非常危险的,它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应该迅速做好逃生准备,降低烟雾的危害。

在平时,也要加强火灾防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希望人们都能够牢记火灾防范知识,远离火灾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烟气的物理特性
烟的定义: 本节所指燃烧产物中颗粒相和冷凝湘组分。 其他还包括气体。 1颗粒尺寸分布(烟) 1)颗粒平均直径 颗粒尺寸分布和数目决定烟的特性 2)颗粒尺寸的分布范围(动态变化)
烟的凝聚作用 (布朗运动) 凝聚方程:
2烟的浓度 烟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3火场能见度
火场能见度与很多因素有关,烟气的散射和 吸收系数、室内的亮度、所辨认的物体时 发光还是反光以及光线波长等。
3)氧消耗效率(实际) 实际氧消耗效率与理论可能的最大耗氧速 率之比。
4)燃烧的释热速率 ①无明火时:燃烧状况差异和热解速率不同 目前尚未能测量足够数据。 ②有明火时:化学放热反应 (产物很多) 只考虑生成CO2和CO的化学放热,其他忽略
5)燃烧释放的热量(烟气) 只考虑对流热和辐射热忽略热损失
Kj较难,首先分析产物组成 CnHmOr 求该物质化学组成得知分子式写出 产物。 得出最简式,按照完全燃烧 ①完全生成CO2和H2O, 求出kco2、kH2o 、ko2 ②碳全都生成CO ,求出kco ③全部生成碳氢化合物,求出kHC ④全部碳生成碳粒 ,求出kC
3通风影响 受限空间燃烧两个特点: 大量热积累→强化传热 依赖通风条件 火灾早期是燃料控制,发展后事通风控制。 1)通风系数 在受限空间燃烧,通常用通风系数来表征通 风条件。 Ф<1燃料控制,Ф>1通风控制
3 章火灾烟气的产生及特征
第一节 烟气的产生
第二节 烟气的物理特性
第一节 烟气的产生
1、烟气的产生 火灾产物有热量、烟气、缺氧。 火灾环境温度随产生的热量增多而增高; 环境温度及化学组分依赖于热量和; 可燃物受热分解,热解的速率取决于 可燃物的表面积,接收到的热量。
明火
热解 无明火 稳态条件下的热解过程
2 燃烧产物的生成和氧消耗 1)产物组分生成效率 不同条件下燃烧产物不同,从而导致生产速 率也不同。 燃烧组成的生成速率正比于可燃物的燃烧和 热解速率。 定义:燃烧过程中产物组分j的生成效率为: 实际生成速率与理论上可能的最大生成速 率之比。
各字母代表意义
2)燃烧产物组分的生成速率
各字母代表意义
①对流热:
②辐射热:QR可求
6)燃烧效率 为实际燃烧释放速率与理论上可能最大释热 速率之比。
根据前面公式可推导(3-8,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3-13) 燃烧的氧消耗效率与燃烧效率相等。
对流热效率:
辐射热效率:
7)不完全燃烧系数 用XI表示 若XA越大→燃烧越完全 若XI越大→燃烧越不完全
生成速率:(式3-4) 判断是否是明火?明火 采用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