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建筑火灾烟气流动
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扩散流动分析

讨 论 了高层 建 筑 的机 械 防 烟 和机 械 排 烟 的
相 关 内容 , 对 机 械 防 排 烟 系 统 的 优 缺 点 、
系统 的 设 置 部 位 、 加 压 送 风 量 (或 排 风
量 )的 取 值 、 送 风 机 ( 排 风 机 )的 选 择 或
些 高 层综 合 性 的建 筑 , 功 能 复杂 、
0 0 m .4 2
慌 失措 ,人 员疏 散 困难 。 对 高层 建 筑 火 灾 膨 胀 ,烟 囱 效应 ,通 风 空调 系 统 的 影 响 。 烟气 的扩 散 流动 规 律 进 行 分析 ,阐 明 防排
烟 设 计 中 防 排 烟 的 方 式 及 系 统 的 设 置 等 问
这里不做 赘述 。 三 、高层建筑 火灾 的防排烟 方式 高层 民用 建 筑 采 用 的 防 排烟 方式 主 要
层 数 多 ,功 能 复杂 ,设 备 繁 多 ,竖 向管 道 起 的热 压 作 用和 室 外 风力 所 造 成 的 风 压作
井多 ,起火 灾具有 以下特 点 。
( )火 势 蔓 延 快 ,危 害 严 重 一 高 层 建 筑 的楼 梯 间 、 电梯 间 、 风 道 、 管 道 井 、 排 气 道 等 竖 向 井 道 , 如 果 防 火 分
建 筑 安 全
高层 建筑 火灾烟气 扩散流动分析
文/ 陈剑生 ( 江苏省徐 州市 消防支队鼓楼 区大队 )
摘 要 :本 文 从 高 层 建 筑 火 灾的 特 点 、 烟 气 的危 害性 出发, 系统 地讨 论 了高层建 筑
火 灾烟 气 的扩 散 流动 规 律 及 影 响 因素 ,进
一
用而 形 成 的 室 内烟 气 和 室外 烟 气 之 间 的对 流 运 动 []。这 里 不 做 赘 述 。 3 ( ) 机 械 排 烟 二 1 、机 械 排 烟 的设 置 部 位 《 层 民 用 建 筑 设 计 规 范 》 规 定 , 一 高
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流动分析与对策

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流动分析与对策作者:饶俊翟帅来源:《消防界》2022年第02期摘要:文章通过对地下建筑火灾中烟气的产生、流动特性及烟气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几种解决地下建筑火灾中烟气流动所带来问题的方法,使之向灭火、疏散、救援等有利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地下建筑;烟气流动;分析与对策从近年来的火灾事例中可以发现,烟气是阻碍人员逃生,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地下建筑而言,一旦发生火灾,温度上升很快,火灾蔓延迅速,由于缺氧而呈现不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含有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质的浓烟,特别是当地下建筑机械防排烟设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时,使大量浓烟聚集于室内,严重影响人员的疏散,甚至使人员中毒窒息死亡。
因此,应该对地下建筑火灾中烟气的产生和流动特性进行分析,充分利用烟气流动的特点,采取措施使其在火灾中有利于烟气的排出和人员的安全疏散。
一、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的烟气成分(一)烟气成分烟气的组成成分和数量取决于可燃物的化学组成和燃烧时的温度、氧的供给等燃烧条件,由极小的炭黑粒子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后的成分及可燃物的其他燃烧分解产物所组成。
含碳量多的物质,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时,有大量的炭粒子产生。
通常,烟雾在低温时,即阴燃阶段,以液滴粒子为主,烟气发白或呈青白色。
当温度上升至起火阶段时,因发生脱水反应,产生大量的游离碳粒子,常呈黑色或灰黑色。
在地下建筑火灾中,由于供氧不足,发生不完全燃烧,有毒气体增加,烟气浓度增加。
(二)烟气生成量和烟羽流火灾中地下建筑的烟气生成量取决于烟羽流的流量,燃烧产生的热烟气由于浮力的作用上升,并在火焰上方形成的烟羽流。
烟羽流的质量流量主要是由可燃物的质量损失速率、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及上升过程中卷吸的空气量三部分组成。
(三)烟羽流的质量流量计算在进行排烟问题计算时,首先应知道保持着火房间冷空气层高度不变时的羽流质量流量,在考虑火灾最大热释放速率条件下,对烟气流动问题进行适当简化,从而得出烟气排放的质量流量与通风口面积、烟气温度、房间高度及冷空气层高度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火灾烟气流动规律

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引言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在火灾中,烟气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了解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对于有效地进行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
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上升流和水平扩散。
上升流在火场发生时,由于燃烧物质产生的高温和大量的热量释放,空气被加热并膨胀,形成上升流。
上升流是火灾烟气向上运动的主要驱动力。
上升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点: 1. 火源温度:火源温度越高,上升流速度越快。
2. 燃料类型:不同材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和烟气的密度各不相同,从而影响上升流的速度和方向。
3. 火场尺寸:火场尺寸越大,上升流越强烈。
水平扩散除了上升流,火灾烟气还会在水平方向上扩散。
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 烟气密度:烟气密度越大,水平扩散能力越差。
2. 通风条件:通风条件对于火灾烟气的水平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烟气会更容易被排出建筑物或火场。
影响火灾烟气流动规律的因素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几个主要因素:温度差异温度差异是导致火灾烟气产生上升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火源释放出的高温空气比周围环境温度高,形成了温度梯度。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空气密度变化,从而产生了上升流。
空间几何形状建筑物的空间几何形状对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起着重要影响。
狭长通道会加速烟气的流动速度,而宽敞的房间则会减缓烟气的流动速度。
通风条件通风条件是影响火灾烟气水平扩散的重要因素。
如果建筑物具有良好的通风系统,能够及时排出大量的烟气,从而减少了火灾蔓延和扩大的可能性。
燃料类型和堆放密度不同类型的燃料在燃烧时会产生不同密度和温度的烟气。
堆放密度也会影响火灾烟气流动规律。
高密度堆放的物品会导致更多的热量积聚和更慢的上升流速度。
应对火灾烟气流动规律的措施了解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处理火灾。
6-建筑火灾防排烟

氧气,引起人体缺氧而窒息;
当光线通过烟气时,致使光强度减弱,能见度
降低,不利于疏散与扑救.
建筑火灾烟气的特性:危害性大
韩国汉城一饭店
火焰沿风道从2层烧到21层顶层,死伤224人;
火 灾 实 例
第五讲 (补充) 建筑火灾防排烟
第一节 建筑火灾防排烟概述 第二节 建筑排烟
第三节 建筑防烟
本章主要学习内容
民 用 建 筑 火 灾 烟 气 的 控 制
建筑防排烟 概述
建筑排烟
建筑防烟
第一节
建筑火灾防排烟概述
一、建筑火灾烟气的危害及特点
1、建筑火灾烟气的成分 2、建筑火灾烟气的特性
●
4、自然排烟设计注意事项(自学)
1)、排烟窗的开窗面积按一定参数选择
(前室、楼梯间、走廊、中庭)
2 )、当依靠前室的外窗进行自然排烟 时,楼梯间也要设可开启的外窗进行排 烟 3)、尽量将排烟口设在建筑物常年主导 风向的负压区
4)、建筑设计时应考虑上下层的窗间墙 有足够的高度,两上下窗之间的距离不 小于1.2m)或设置遮檐,
它在火灾时利用气流造成的压力差阻止烟气进入建筑物的 安全疏散通道内,从而保证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目的。 二、高层建筑的下列 部位应设独立的机械加压防烟设施:
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 或合用的前室;
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 烟条件的前室; 3)、封闭的避难层(间)
3)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超过12m的中庭
4)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 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 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防排烟工程大题汇总

防排烟工程答题第一章火灾烟气的组成与危害1、火灾烟气的定义(识记)含有烟粒子的气体称为烟气。
火灾烟气是火灾时所生成的气体和悬浮在其中的烟粒子的总称。
2、完全燃烧的定义对于正常的燃烧工况,环境的供热条件、空间时间条件和供氧条件得到良好的保证,燃烧进行得比较完全,所生成的产物都不能再燃烧,这种燃烧称为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称为完全燃烧产物。
3、烟粒子的浓度种表示方法。
(1)质量浓度单位容积的烟气中所含烟粒子的质量,称为烟粒子的质量浓度。
(2)颗粒浓度单位容积的烟气中所含烟粒子的颗粒数,称为烟粒子的颗粒浓度。
(3)光学浓度烟粒子的光学浓度用减光系数表示,减光系数的大小,代表了烟粒子浓度的大小。
减光系数越大,即烟的浓度越大,光强度越小;距离越远,光强度越小4、火灾烟气的毒害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火灾烟气的危害性可概括为缺氧、中毒、减光、尘害和高温。
5、造成火场减光的原因是什么?烟气中烟粒子的粒径大于两倍的可见光波长,这些烟粒子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即对可见光具有遮蔽作用。
火场中烟气的存在,可见光因受到烟粒子的遮蔽而大大减弱,会严重影响火场的能见度,从而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阻碍消防队员接近着火点救人和灭火。
同时,加上烟气中的有些气体对人眼有极大的刺激性,如 HCL、NH3、HF、S02、Cl2 等,从而使人们在疏散过程中的行进速度显著降低,这就是烟气的减光性。
一、有毒气体的浓度(领会)容积浓度表示法有百分浓度(%)和百万分浓度( ppm)两种,即Vi---火灾烟气中有毒气体的分容积(m3);V ---火灾烟气的总容积( m3)。
二、烟粒子的浓度(一)质量浓度m s---烟气中所含烟粒子的质量( mg);Vy-----火灾烟气的容积(m3)。
(二)颗粒浓度单位容积的烟气中所含烟粒子的颗粒数,称为烟粒子的颗粒浓度 n。
,即能见距离(领会)当能见距离降到3m 以下时,逃离火场就十分困难能见距离与减光系数之间的经验关系式。
高层建筑火灾的烟雾流动规律

高层建筑火灾的烟雾流动规律高层建筑火灾的烟雾流淌规律1、建筑物内通风、空调系统对建筑物内压力的影响,取决于供风和排风的平衡状况。
假如各处的供风和排风是一样的,那么该系统对建筑物内的压力不会产生影响,假如某部位的供气超过排气,那里便消失增压,空气就从那里流向其他局部。
反之,在排气超过供气的部位,则消失相反的现象。
因此,建筑物内通风、空调系统可以根据某种预定而有益的方式设计,以掌握建筑物内的烟雾流淌。
2、气体膨胀。
温度上升而引起的气体膨胀是影响烟雾流淌较为重要的因素。
依据气体膨胀定律,可推算出着火期间着火区域内的气体体积将扩大3倍,其中2/3气体将转移到建筑物的其他局部。
而且膨胀过程发生相当快速,并造成相当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假如不实行措施减弱,就会迫使烟从着火层往上和往下向建筑物其他局部流淌。
3、烟囱效应。
当室内空气温度高于室外时,由于室内外空气容重的不同而产生浮力。
建筑物内上部的压力大于室外压力,下部的压力小于室外压力。
当外墙上有开口时,通过建筑物上部的开口,室内空气流向室外;通过下部的开口,室外空气流向室内。
这种现象,就是建筑物的烟囱效应。
它是由高层建筑物内外空气的密度差造成的,高层建筑的外部温度低于内部温度而形成的压力差将空气从低处压入,穿过建筑物向上流淌,然后从高处流出建筑物,这种现象被称为正热压作用。
在低处外部压力大于内部压力,在高处则相反,在中间某一高度,内外压力一样,即存在一个中性压力面。
烟囱效应随建筑物的内外温度差以及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火灾发生于较低层时,烟囱效应对竖井和较高层的烟污染的影响尤为显著,由于此时烟从低层上升至高层内的潜力更大。
由烟囱效应造成的压力差和气流分布,以及中性压力面的位置,取决于建筑物内分隔物的开口对气体流淌的限制程度。
火灾时,由于燃烧放出大量热量,室内温度快速上升,建筑物的烟囱效应更加显著,使火灾的扩散更加快速。
因此烟囱效应对建筑物的空气的流淌起着重要作用。
建筑火灾烟气的性质、流动和控制

烟气的性质、流动和控制烟气的产生与性质火灾烟气(smob)是一种混合物,包括:(1)可燃物热解或燃挠产生的气相产物,如未燃撒气、水蒸汽、c02、co及多种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气体;(2)由于卷吸而进入的空气;(3)多种微小的固体颗粒和液滴。
目前普遍认为,烟气的这种定义方式包括的范围比某些常见定义宽,而且指明了讨论烟气时不能把其中的颗粒与气相产物分割开来。
另一种常见的定义是“烟气是可燃物燃烧所产生的可见挥发产物”。
显然这样说明问题不如前者清楚。
除了极少数情况外,在所有火灾中都会产生大量烟气。
由于遮光性、毒性和高温的影响,火灾烟气对人员构成的威胁最大。
烟气的存在使建筑物内的能见度陈低,这就延长了人员的疏散时间,使他们不得不在高温并含有多种有毒物质的燃烧产物影响下停留较长时间。
若烟气蔓延开来,即使人员处于距起火点较远的地方也会受到影响。
燃烧造成的氧浓度降低也是一种威胁,不过通常这种影响在起火点附近比较明显。
统计结果表明,在火灾中85%以上的死亡者是死于烟气的影响,其中大部分是吸入了烟尘及有毒气体(主要是CO) 昏迷后而致死的。
因此研究火灾中烟气的产生、性质、测量方法及烟气的运动与控制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火灾燃烧可以是阴燃,也可是有焰骸烷,两种情况下生成的烟气中都含有很多颗粒。
但是颗粒生成的模式及颗粒的性质大不相同。
碳素材料阴燃生成的烟气与该材料加热到热分解温度所得到的挥发份产物相似。
这种产物与冷空气混合时可浓缩成较重的高分子组份,形成含有碳粒和高沸点液体的薄雾。
在静止空气条件下,颗粒的中间直径Dm(反映颗粒的大小的参数)约为l四,并可缓慢地沉积在物体表面,形成油污。
有焰憾烧产生的烟气颗粒则不同,它们几乎全部由固体颗粒组成。
其中一小部分颗粒是在高热通量作用下脱离固体的灰分,大部分颗粒则是在氧浓度较低的情况下,由于不完全燃烧和高温分解而在气相中形成的碳颗粒。
即使原始燃料是气体或液体,也能产生固体颗粒。
这两种类型的烟气都是可燃的,一旦被点燃就可能转变为爆炸,这种爆炸往往发生在一些通风不畅的特殊场合。
火灾烟气流动规律

火灾烟气流动规律概述火灾烟气流动规律是研究火灾中产生的烟气在室内或其他封闭环境中的流动行为。
了解烟气的流动规律对于火灾预防和安全疏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火灾烟气的流动过程、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安全措施。
烟气流动在火灾中,燃烧产生的烟气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烟气中含有大量有毒气体和悬浮颗粒物,其流动特性对于火场疏散、安全通道设计和消防设备等具有重要影响。
烟气流动是通过自然对流、强制对流和辐射传热三种方式进行的。
自然对流是由于烟气的密度较大,受重力作用产生的流动。
强制对流是通过通风设备或其他外部力量施加的压力差而产生的流动。
辐射传热是由于烟气中的热辐射导致气体的热膨胀,进而产生流动。
影响因素火源特性火源的温度、火势大小和燃烧物质的种类直接决定了烟气的温度、密度和化学成分。
火源的高温会导致烟气的密度减小,从而影响烟气的上升速度和流动方向。
空间布局室内的空间布局对于烟气流动具有重要影响。
通风口的位置和尺寸、隔墙的高度和材料等都会影响烟气的扩散和聚集。
狭小的空间容易造成烟气的堆积,增加火灾蔓延的速度和危险程度。
烟囱效应烟囱效应是指烟气在烟道或狭窄通道中由于热膨胀产生的向上流动。
烟囱效应可以加速烟气的排放和通风,但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如将火灾扩散到其他区域或通风不足导致烟雾滞留。
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气流、温度和气压都会对烟气的流动产生影响。
风向和风速决定了烟气的传播方向和速度。
温度差异引起的气流变化也会改变烟气的流场分布。
安全措施火灾预防火灾预防是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
合理使用电器、防止短路、定期检查火灾隐患、配备灭火设备等都能有效减少火灾的发生。
此外,引入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也能在火灾初期及时控制火势。
安全疏散火灾疏散的关键是及时有效地将人员从火场中撤离。
建筑物的设计应考虑易于疏散的通道和紧急出口。
在火灾发生时,正确进行疏散演练,提高员工和居民的火灾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通风设备通风设备是控制烟气流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灾时产生的烟气的浓度,一般取决于火灾房间 的燃烧状况。为了研究各种材料在火灾时的发烟特 性,有人在恒温的电炉中燃烧试块,把燃烧所产生 的烟集蓄在一定容积的集烟箱里,同时测定试块在 燃烧时的质量损失和集烟箱内烟气的浓度,将测量 得到的结果列于表6.1中。 2)建筑材料的发烟量与发烟速度 各种建筑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燃烧时,其单位质量 所产生的烟气量是不同的。 除了发烟量外,火灾中影响生命安全的另一重要 因素就是发烟速度,既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可燃 物燃烧时的发烟量。
2)火灾紊流 火灾紊流的上升烟流量,对烟层下降有较大影响 的紊流区段,在高度Z处紊流质量流量m表示为:
m Cm (
2 a g
c p Ta
)1 / 3 Q 1 / 3 Z 5 / 3
m Cm (
2 a g
c p Ta
)1 / 3 Q 1 / 3 ( Z Z 0 ) 5 / 3
式中:Ta——周围的温度,K; cp——空气比定压热容,kJ/(kg•K); Z0——假设点热源位置,m; Cm——试验常数,在空气未紊乱的空间,可 取Cm=0.21,当周围空气紊乱时,此 值会增大。
1 2 1 2 v1 p1 gZ1 v2 p 2 gZ 2 2 2
式中:v——气流速度,m/s; Z——从基准面算起的高度,m; p——高度Z处的绝对压力,从外部垂直作 用于流管的断面,Pa.。
2)连续方程式 流体流动时,沿流向质量守恒,流动是连续的。 在总流中选取1-1,2-2断面,则可得出反映两断面间 流动空间的质量的连续性方程:
3)能见距离 研究表明,烟气的减光系数Cs与能见距离D之积 为常数,用C表示,其数值因观察目标的不同而不同。 例如,疏散通道上的反光标志、疏散门等C=2~4; 对发光型标志、指示灯等,C=5~10。 2~4 反光型标志及门的能见距离D: D
Cs
4)烟气的允许极限浓度 为了使火灾中人们能够看清疏散楼梯间的门和疏 散标志,保障疏散安全,要确定疏散时人们的能见 距离不得小于某一最小值。这个最小的允许能见距 离就成为疏散极限视距,一般用Dmin表示。
第6章 建筑火灾烟气流动
6-1 建筑火灾烟气流基本性状
6.1.1火源的火烟流 1)火源上的火焰气流特征 在火源上方形成的上升气流,一般可以分为以下 几个区。 ①连续火焰区,火焰持续存在的区段。 ②间歇火焰区,火焰间歇性存在的区段。 ③紊流区,没有火焰,燃烧气体席卷周围空气而 上升的区段。 而每一区段中心轴上的温度和流速大致如下:
①连续火焰区0.03<Z’<0.08时:ΔT0=800K, v0=6.8Q1/5(Z’)1/2。 ②间歇火焰区0.08<Z’<0.20时:ΔT0= 65(Z’)-1, v0=1.9Q1/5。 ③紊流区0.20<Z’: ΔT0= 24(Z’)-5/3, v0=1.2Q1/5(Z’)-1/3。 Z’值可用下式求得:Z’=ZQ-2/5 式中:Z——火源之上或假设点热源上方的高 度,m; Q——火源发热量,kW; ΔT0——上升气流的中心轴与其周围的温度 差,K; v0——上升气流中心轴处的流速,m/s。
(1)烟气的质量浓度 单位容积的烟气中所含烟粒子的质量,称为烟气 的质量浓度μs。即 ms
s
Vs
式中:ms——容积为Vs的烟气中所含烟粒子 的质量,mg; Vs——烟气容积,m³ 。 (2)烟气的计数浓度 单位容积的烟气中所含烟粒子的数目,称为烟气 Ns 的计数浓度ns。即
ns Vs
式中:Ns——容积为Vs的烟气中所含烟粒子的 数,个。
建筑防烟设计中,烟气流动的动力,是建筑物内 的气压差,与大气压相比,气压差是很微小的。因 此,假设烟气的密度不随高度而变化,而近似地将 烟气密度看做绝对温度T的函数: ρ=353/T 假设某一基准高度处的绝对压力为p0,离开基准 高度Z上方的一点的压力p为:
p p0 g (Z )dZ
5 ~ 10 发光型标志及白天窗的能见距离D:D Cs
对于非固定人员集中的高层旅馆、百货大厦等建 筑物,其疏散极限视距要求较高,一般Dmin=30m; 对于内部基本上是固定人员的住宅楼、教学楼、生 产车间的的疏散极限视距要求满足Dmin=5m。 所以,要看清疏散通道上的门和反光型标志要求 烟气的允许极限浓度Cs,max规定如下: 对于熟悉建筑物的人:Cs,max=0.2~0.4m-1,平均 取0.3m-1; 对于不熟悉建筑物的人:Cs,max=0.07~0.13m-1, 平均取0.1m-1; 5)烟气的密度与压力 即使非常浓的烟气,与同温同压的空气的密度相 比,差别很小,因而可近似地认为烟气的密度与空 气的密度相同。
1Q1 2 Q2
1v1 A1 2 v2 A2
式中:Q——气体体积流量,m³ /s; A——断面积,㎡。 6.2.2压力差和中性面 6.2.3开口处的烟气流动 6.2.4门口处的烟气流动
(3)烟气的光学浓度 当可见光通过烟层时,烟粒子使光线的强度减弱。 光线减弱的程度与烟气的浓度呈函数关系,光学浓 度就是由光线通过烟层后的能见距离求出减光系数 Cs来表示的。
I I 0 e Cs L
Cs
1 I0 In L I
式中:I——有烟气时光源处的光线强度,cd; Cs——烟气的减光系数,m-1; L——光源与受光体之间的距离,m; I0——无烟气时光源处的光线强度,cd。
3)假设点热源 火源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应用式6.2时,在实际火 源位置的下方存在某一假设点,以该点为热源点。 火源高度从该点算起,则计算精度会更高,这一假 设位置距离实际热源位置为: Z’0=1.02D-0.083Q2/5 式中:Z’0——实际火源与假设火源之间的距 离,m; D——火源的直径,m。 6.1.2火灾烟气的性质 1)烟气的浓度 火灾中烟气的浓度,一般用质量浓度、计数浓度 和光学浓度3种方式来表示。
0
z
根据密度不随高度变化的假定,则有: ρ=p0-ρgZ
6-2
烟气流动的基本规律
6.2.1流体运动方程式与连续方程式 火灾中的烟气与空气流动,可以用通风计算的方 法进行计算。 1)流体运动方程式 在分析建筑物内的气体流动时,流体能量守恒, 可用伯努利方程表示。在完全流体的稳定流动中, 取某一流线或流管来分析,有下式成立: